1. 音響的發展史
音響技術的發展
音響技術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場效應管四個階段。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體,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紀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於電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燒友所偏愛。
上世紀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晶體管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范圍等特點。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集成電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電路以其質優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展至今,厚膜音響集成電路、運算放大集成電路被廣泛用於音響電路。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生產出第一隻場效應功率管。由於場效應功率管同時具有電子管純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動態范圍達90dB、THD<0.01%(100kHz時)的特點,很快在音響界流行。現今的許多放大器中都採用了場效應管作為末級輸出。
家庭組合音響的種類
通常所講的組合音響有台式組合音響和落地式組合音響兩大類。由於要求組合音響有比較高的聲音質量,所以它的兩只音箱一般體積都較大。
按主機的結構(層數)劃分,音響有一體的和分層的兩類。在一體的組合音響中,它的各部分電路(包括電唱機)都在一個外殼之中,這種結構一般用於低檔的組合音響中。在分層的組合音響中,根據機器的檔次不同所分的層數也不一樣。分層較多的組合音響中有:電唱機一層、CD唱機一層、調諧器一層、雙卡錄放音座一層、音調控制器一層、主功率放大器一層。在分層較少的組合音響中,電唱機、CD唱機各分一層,其他為一層。
微型化、數字化、專業化、影視化是家庭音響必然的發展趨勢。
微型化音響。微型台式組合音響已有較長的發展史,在1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高級超小型組合音響。但由於聽音喇叭、立體聲電唱機、錄音卡座沒有很好解決,所以一直停留在較低的檔次上。為了創造小巧的音響世界,不但要從放大器、控制部件、左右音箱上下功夫,還得從調諧器、CD唱機和錄音卡座方面一起考慮。
數字化音響。數字技術是一種新技術,所以數字音響在解決模擬音響雜訊的失真問題時發展而成。音響採用了數字技術之後,記錄的數字信號從取樣頻率到量化特性,有清晰的解像度,沒有色抖動,得到是非常清晰的圖像。而且可以和上位機互換,這與模擬錄放像設備無法比擬。數字錄音可以把時間、人名、地址一起錄入帶中,採用微型鍵盤來完成編目工作,更換曲目編號,再加上遙控功能,使你能夠自動地搜索需要的曲目,使用方便。
影視聽設備一體化。數字音響隨著電聲技術、影視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它們在家庭中可以構成混然一體的多媒體影視音頻系統。這樣的系統,能聽到各種在輸入端增添各種需要的信號輸入和功能轉換,通過電腦處理就能使受眾看到各種圖像和聽到各種聲音。
2. 音響的發展歷史
數字音響的主要特點
1、信噪比高
數字音響記錄形式是二進制碼, 重放時只需判斷「0」或「1」。因此, 記錄媒介的雜訊對重放信號的信噪比幾乎沒有影響。而模擬音響記錄形式是連續的聲音信號,在錄放過程中會受到諸如磁帶雜訊的影響,要疊加在聲音信號上而使音質變差,盡管在模擬音響中採取了降噪措施,但無法從根本上加以消除。
2、失真度低
在模擬音響錄放過程中, 磁頭的非線性會引入失真, 為此須採取交流偏磁錄音等措施, 但失真仍然存在。而在數字音響中,磁頭只工作在磁飽或無磁兩種狀態,表示1 或0, 對磁頭沒有線性要求。
3、重復性好
數字音響設備經多次復印和重放, 聲音質量不會劣化。傳統的模擬盒式磁帶錄音, 每復錄一次,磁帶所錄的雜訊都要增加,致使每次復錄要降低信噪比約3 dB,子帶不如母帶, 孫帶不如子帶, 音質逐次劣化。
4、抖晃率小
數字音響重放系統由於時基校正電路作用, 旋轉系統,驅動系統的不穩不會引起抖晃,因而不必要求像模擬記錄中那樣的精密機械繫統。
5、適應性強
數字音響所記錄的是二進制碼, 各種處理都可作為數值運算來進行, 並可不改變硬體, 僅用軟體操作, 便於微機控制, 故適應性強。
6、便於集成
由於數字化, 因而便於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並使整機調試方便, 性能穩定,可靠性高, 便於大批量生產, 可以降低成本。 平板音響是由音源輸入設備、信號放大器(功放)和揚聲器組成,是一整套的系統,通過激發器(驅動體)激發發聲板中的彎曲波而發聲。經過行業內數年來的市場拓展,已經廣泛應用於:家庭影院系統、背景音樂系統、多媒體音響系統、公共廣播系統等。
優點
1.指向性非常好。一般用傳統喇叭構成的音箱,指向性很差,你必須站在音箱的前面,才能聽到較完美的聲音,特別是高音的部分;而如果你站在音箱的側面,可能有些背景或伴奏聲音就聽不到了;如果你站在音箱的背面,可能那甜美的歌聲,已經變成了不願意欣賞的聲音了。而平板式音箱卻沒有上述的問題存在,無論你站在任何位置,都能欣賞到完整、真實的聲音;
2.聲音衰減較小。傳統的音箱,當你靠得太近會發現聲音很大,而距離稍遠時,你又覺得聲音小了許多。而平板式音箱沒有以上問題,無論你是在近距離還是稍遠距離,所聽到的聲音大小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3.聲音的保真度較高。一般傳統的喇叭,它的形狀為音響圓錐形,當它振動發出聲音時,往往將聲音集中在喉部,經過壓縮,再傳播出來,而人們所聽到的聲音,是經過壓縮而變形的聲音。平板式喇叭就不會有上述問題,只因為人們以往聽太多失真的聲音,所以一旦接觸到平板式音響時,開始聆聽時會覺得它很平凡,隨後卻往往被它自然的表現而深深吸引;
4.外形超薄,不佔空間。由於平板式喇叭的特殊構造,構成的音箱在任何位置均可擺放,不像傳統音箱,因擺放位置的不同,聽到的效果也大不相同; 分類
組合音響一般可以分為迷你組合音響和家庭影院套裝。
通常所講的組合音響有台式組合音響和落地式組合音響兩大類。由於要求組合音響有比較高的聲音質量,所以它的兩只音箱一般體積都較大。
按主機的結構(層數)劃分,音響有一體的和分層的兩類。在一體的組合音響中,它的各部分電路(包括點唱機)都在一個外殼之中,這種結構一般用於低檔的組合音響中。在分層的組合音響中,根據機器的檔次不同所分的層數也不一樣。分層較多的組合音響中有:電唱機一層、CD唱機一層、調諧器一層、雙卡錄放音座一層、音調控制器一層、主功率放大器一層。在分層較少的組合音響中,電唱機、CD唱機各分一層,其他為一層。
發展趨勢
微型化、數字化、專業化、影視化是家庭音響必然的發展趨勢。
微型化音響。微型台式組合音響已有較長的發展史,在1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高級超小型組合音響。但由於聽音喇叭、立體聲電唱機、錄音卡座沒有很好解決,所以一直停留在較低的檔次上。為了創造小巧的音響世界,不但要從放大器、控制部件、左右音箱上下功夫,還得從調諧器、CD唱機和錄音卡座方面一起考慮。
數字化音響。數字技術是一種新技術,所以數字音響在解決模擬音響雜訊的失真問題時發展而成。音響採用了數字技術之後,記錄的數字信號從取樣頻率到量化特性,有清晰的解像度,沒有色抖動,得到是非常清晰的圖像。而且可以和上位機互換,這與模擬錄放像設備無法比擬。數字錄音可以把時間、人名、地址一起錄入帶中,採用微型鍵盤來完成編目工作,更換曲目編號,再加上遙控功能,使你能夠自動地搜索需要的曲目,使用方便。影視聽設備一體化。數字音響隨著電聲技術、影視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它們在家庭中可以構成渾然一體的多媒體影視音頻系統。這樣的系統,能聽到各種在輸入端增添各種需要的信號輸入和功能轉換,通過電腦處理就能使眾看到各種圖像和聽到各種聲音。
超薄平板音箱,平板音響的出現使家庭組合(家庭影院、背景音樂)向超薄方向發展成為了可能自1998年到2012年平板音響也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1998年三諾公司引進平板音響,到華龍帝聲(DS)、托微克(TVC)繼承和發展,到2008年成都天翔(HVS)研發出中國自己平板發音技術VT稱「第五代平板發音技術」,平板音響技術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趨於成熟,薄型壁畫超薄音響在家庭中的使用趨於成熟化!
嵌入式音響,嵌入式音響的出現源於1998年的成都福韻(FREENOTE),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嵌入式音響在「家庭中央網路音響系統」、「嵌入式家庭影院」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成都天翔(HVS)結合平板音箱和嵌入式音響的特長,研發出新一代家庭音響系統「家庭養生音響系統」,為家庭音響的發展做出了試探型的一步! 響度
專業音響的聲學特性不僅要滿足聲學特性指標國家標準的要求,還要滿足主觀聽音的要求,因為聲學特性指標不能完全體現實際聲音效果,聲音的好壞最終是由人音響的主觀聽音感覺來決定,在聲學設計時,電聲與建聲設計應良好配合,滿足以下主觀聽音要求:合適的響度。
響度是實際聽音的強度感覺,它與擴聲系統的最大聲壓級指標有直接關系,對於演出來講,只有達到足夠的響度,才能使音響效果得以充分表現。系統輸出功率、音箱的擺放位置等將直接決定聽音區域的響度狀態:高清晰度 。
豐滿度
作為演講使用時,必須保證語言的清晰度,如果人們不能聽清演講者的語言,就會影響演講的效果。因此,在電聲系統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提高語言清晰度:足夠的豐滿度。
具有良好豐滿度的演出效果,可以使人聲飽滿、渾厚,音樂聲悠揚活躍。在電聲系統中,只有通過使用音響周邊設備對聲音信號進行有效處理及合理地選用音箱這些措施,聲音的豐滿度才能夠達到要求。
應用
擴聲系統聲學特性計算機輔助設計是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從事工程設計的一種理想方法,精度高、效率高,更重要的是無須等到安裝調試結束就能知道工程設計結果。聲學特性計算機設計系統有非常好的可信度和精度,在輸入廳堂的建聲數據足夠准確時,其計算數據與最後電聲實測結果相比較,誤差可控制在分貝以內。對工程設計和安裝調試而言,這已經足夠,同時它還具有很好的設計安裝調試指導性,這在以往的工程設計中得到了良好的驗證。採用聲學CAD計算機系統來設計計算廳堂、體育館(場)、多功能廳、報告廳擴聲系統的聲學特性,就意味著,無須等到系統安裝、調試和測量完畢之後,就能知道其設計和安裝調試結果。換句話說,依據本設計方案所給出的音頻系統及設計計算結果,已清楚的看到了該系統預期的擴聲系統聲學特性。 迷你音響(mini-speaker) 是一種微型音響,很多朋友也稱其為「USB音響」,以USB介面連接電腦或USB插孔,小巧,方便攜帶,款式新穎。迷你音響可以連接絕大部分音頻輸出設備,例如MP3、MP4、MP5、手機、電腦等(有些設備可能需要轉接介面)。外形設計簡約時尚,小巧玲瓏,品種繁多。機身的鋰電池供電可以隨身攜帶。大功率輸出也適合戶外使用。組合裝的迷你音響更適合放置於家中。
特徵
1、尺寸小巧,方便攜帶,炫酷的外形,新潮時尚,個性化的色彩搭配,清新自然。尺寸規格最大的不超過足球,最小的如雞蛋般大小;
2、.集功放、電池、雙揚聲器於一體,首創專利技術伸縮式擴展共鳴腔,解決了迷你音箱共鳴腔窄小的難題,打破數十年的音箱外型規格限制,壓縮到極限;
3、.不需要長長的音頻線,不需要外接電源,不管是高山流水般的清新韻律,還是激情澎湃的DJ舞曲,都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4、 設計簡潔明了,使用方便。使用USB標准介面供電及音頻輸入,免驅動USB介面即插即用,完全兼容WINDOW 95 98 ME 2000及XP操作系統。具備3.5mm立體聲音頻輸入介面鏈接筆記本、桌面PC、手機、PSP、隨身聽、MD、Mp3、掌上計算機、PDA、Mp4、復讀機、iPod 、手機和其它設備;
5、迷你音箱只需與筆記本電腦、手機等設備連接,無需電源供給,就能播放美妙的音樂。有的音箱內部裝有一塊大容量的鋰電池,產品可以播放5-8小時的音樂。雙供電模式更持久。
6、便攜性能適用於戶外運動探索者,休閑者,自行車戶外運動者,也適用於電腦擴音,當成電腦小音箱。總之,迷你小音箱因為體積小播放時間長,外喇叭聲音大,不像傳統的MP3需要帶上耳塞,傷及耳膜,已經得到了更多更廣泛的人喜愛!特別是運動小音箱,自行車音響等! 選購方針
既然明確了台式音響的使用地點和使用目的,因此我們可以初步判斷台式音響大部分情況是播放電台、流行音樂等人聲內容,因此對於音響的音箱工作頻段不必要求過低。通常音響系統最低的表現頻率可以選定在40Hz以上,當然這是對於每隻音箱僅有一隻單元而言的。
如果每隻音箱可以保證兩只單元(也有同軸音箱高低音相嵌在一起的音箱),那麼聲音效果將會完善許多。就好像一件樂器始終不如一支樂隊的表現力更強一樣。
台式音響的布局
雖然是台式音響,但是部分台式音響的音箱部分可以分體安裝。那麼在分體安裝的時候該如何對音箱布局呢?
也許你會說,一共就兩只喇叭,還要講求什麼布局嗎?當然了,如果你的音箱放在角落或者你的音箱放在房間一邊的中央,達到的音效是截然不同的。通常來講小型台式音響的兩只喇叭我們建議您放在最接近聽音位置的地方,位置在房間的某一對稱軸上。兩只喇叭距離不要太遠,否則以台式音響的兩只喇叭的功率來說,很難平衡地生成一個聲場。
由於不是帶有吸音結構的專業聽音室,因此最好減少聲音在房間內來回反射的次數,防止因為反射次數過多引起噪音增大,也避免兩只聲道反射路徑不同造成的左右音場不平衡。
當然,每套可分體的台式音響在購買之初都會配有音箱線。音箱線是等長的,安裝的過程中不要因為怕麻煩而擅自減短,否則這和兩只音箱擺放的一遠一近沒什麼差別。如果您的音箱線不夠長,或者因為別的原因需要單獨購買,那麼建議您購買質量較高的高保真音箱線,因為這樣的音箱線電阻損失小音質更高,另外有些音箱線還具有抗干擾的能力。當然購買的時候也需要等長的線路。
3. 誰發明了揚聲器
揚聲器的發明人
自從人類有了夢想,我們就一直努力著,企盼著有一天可以把那些天籟留下,藏在懷里,甚至可以將它們重復播放。這從企盼到嘗試到最終如願以償的過程,就是人類在電與聲的探索中逐漸摸索、逐步成長的過程。
靜電揚聲器:
為了能更好的講述人類電聲史的故事,我們從第一次把人類的聲音傳達到遠方的「電話」開始說起。一百多年前的1876年2月14日,Alexander Graham Bell提出了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份專利「電話」。該項發明讓人類的聲音從此可以傳到比叫喊更遠的地方,人類也從此懂得了聲與電的轉換關系,並從此樂此不疲。
為了更好的回放記錄被記錄下的聲音,1910年,S. G. Brown將驅動力和振膜分離,發明了'armature' 電樞耳機。
平衡電樞耳機:
而在1910年,Baldwin 又發明了'balanced armature'平衡電樞耳機。電樞式耳機是在一個U型的磁鐵的中間架設可移動鐵片(電樞),當電流流經線圈時電樞會受磁化與磁鐵產生吸斥現象,並同時帶動振膜運動。這種設計成本低廉,雖然效果不佳,但在當時也是劃時代的發明,該項技術多用在電話筒與小型耳機上。
在記錄聲音的科技方面,1917年,Wente 和Thuras設計了電容式麥克風。
到了20世紀30年代中期,根據電容式麥克風原理,靜電揚聲器面世。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C. V. Bocciarelli 提出 'constant charge'恆定電荷法則。P. Walker在同一時期獨立發展了相同理論,並將其應用到著名的Quad靜電揚聲器設計中。
靜電揚式聲器基本原理是庫倫(Coulomb)定律,通常是以塑膠質的膜片加上鋁等電感性材料真空汽化處理,兩個膜片面對面擺放,當其中一片加上正電流高壓時另一片就會感應出小電流,藉由彼此互相的吸引排斥作用推動空氣就能發出聲音。靜電單體由於質量輕且振動分散小,所以靜電揚聲器工作於中高頻段,音質輕盈細致,富有特色,很容易得到清澈透明的中高音。但是它的效率不高,聲壓輸出低,動態小,成本較為昂貴也是其弱項。
電動式揚聲器:
和Bell同一時期,不同的揚聲器類型被提出。作為一種業余興趣,Ernst W. Siemens (Siemens & Halske公司創始人)於1874年1月20日,申請了電動式揚聲器原型專利,讓帶支撐系統的音圈處於磁場中,以便使振動系統保持軸向運動。當時主要用於繼電器而不是揚聲器領域。1877年12月14日, Siemens申請了號筒專利,在一個移動的音圈上面附著一個羊皮紙作為聲音輻射器,羊皮紙可以製成指數型錐體形狀,這是第一個留聲機時代的號筒實型。
1898年,Oliver Lodge申請了第一個實用電動式揚聲器專利,將音圈放在內外圓極板的磁隙中運動,和許多發明一樣,當時這個偉大的發明太超前了。這個發明決定了現在99%的現代動圈揚聲器的結構。
又過了整整25年,20世紀20年代,無線電廣播出現。C. W. Rice 和 E. W. Kellogg發表了劃時代的論文'新型非號筒式單元',詳細介紹了直接輻射式揚聲器,利用這個理論設計的售價為250美元的Radiola 104音箱風靡美國。
在過去的五十年間,電動式揚聲器的基本原理沒有變化,只是改進了設計細節及零件。頻響范圍動態范圍等方面較老產品有了長足的發展。電動式揚聲器以結構簡單,音質優秀,成本低,動態大已經成為目前市場主流。
號筒式揚聲器:
號筒式揚聲器起源於留聲機。1928年,Wente 和Thuras 生產了他們的高效率的號筒式揚聲器接受器。號筒式揚聲器的原理是振膜推動位於號筒底部的空氣而工作,因為聲阻很大所以效率非常高,但由於號角的形狀與長度都會影響音色,要重播低頻也不太容易。今天,高效率的號筒主要應用於專業擴聲領域。
帶式揚聲器:
在上述揚聲器技術逐漸成型期間,人們開始明白了理想的換能器應當使用可以通過電流的薄片振動膜,大家開始構思帶式揚聲器。
1923年1月,Siemens Halske的Schottky和Gerlach申請了第一個帶式揚聲器專利。它將一個水平波浪型純鋁簿膜安裝在磁體兩極之間,波浪形純鋁膜可以降低縱向硬度,降低了諧振頻率。
1931年,Olson 和 Massa 生產了帶式麥克風。
帶式揚聲器主要應用於中高頻段,由於其頻響曲線平直,高頻上限極高,有著非常好的瞬態效果,因此可以方便的形成線性聲源。
雖然人類電聲的歷史是如此曲折復雜,但如今確實涌現出非常多的優秀創新型電聲揚聲器,而事實上,這些創新的揚聲器設計讓很多上世紀最好的電聲科學家絞盡腦汁。
4. 誰能告訴我音響的起源和歷史
音響技術的發展
音響技術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場效應管四個階段。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體,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紀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於電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燒友所偏愛。
上世紀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晶體管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范圍等特點。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集成電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電路以其質優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展至今,厚膜音響集成電路、運算放大集成電路被廣泛用於音響電路。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生產出第一隻場效應功率管。由於場效應功率管同時具有電子管純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動態范圍達90dB、THD<0.01%(100kHz時)的特點,很快在音響界流行。現今的許多放大器中都採用了場效應管作為末級輸出。
家庭組合音響的種類
通常所講的組合音響有台式組合音響和落地式組合音響兩大類。由於要求組合音響有比較高的聲音質量,所以它的兩只音箱一般體積都較大。
按主機的結構(層數)劃分,音響有一體的和分層的兩類。在一體的組合音響中,它的各部分電路(包括電唱機)都在一個外殼之中,這種結構一般用於低檔的組合音響中。在分層的組合音響中,根據機器的檔次不同所分的層數也不一樣。分層較多的組合音響中有:電唱機一層、CD唱機一層、調諧器一層、雙卡錄放音座一層、音調控制器一層、主功率放大器一層。在分層較少的組合音響中,電唱機、CD唱機各分一層,其他為一層。
微型化、數字化、專業化、影視化是家庭音響必然的發展趨勢。
微型化音響。微型台式組合音響已有較長的發展史,在1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高級超小型組合音響。但由於聽音喇叭、立體聲電唱機、錄音卡座沒有很好解決,所以一直停留在較低的檔次上。為了創造小巧的音響世界,不但要從放大器、控制部件、左右音箱上下功夫,還得從調諧器、CD唱機和錄音卡座方面一起考慮。
數字化音響。數字技術是一種新技術,所以數字音響在解決模擬音響雜訊的失真問題時發展而成。音響採用了數字技術之後,記錄的數字信號從取樣頻率到量化特性,有清晰的解像度,沒有色抖動,得到是非常清晰的圖像。而且可以和上位機互換,這與模擬錄放像設備無法比擬。數字錄音可以把時間、人名、地址一起錄入帶中,採用微型鍵盤來完成編目工作,更換曲目編號,再加上遙控功能,使你能夠自動地搜索需要的曲目,使用方便。
影視聽設備一體化。數字音響隨著電聲技術、影視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它們在家庭中可以構成混然一體的多媒體影視音頻系統。這樣的系統,能聽到各種在輸入端增添各種需要的信號輸入和功能轉換,通過電腦處理就能使受眾看到各種圖像和聽到各種聲音。
5. 音箱詳細歷史
音箱
多媒體音箱的發展史
一、 多媒體音箱的發展
多媒體音箱的發展是伴隨著個人電腦的發展而發展的。個人電腦在早期時,那時電腦里還沒有音效卡,更沒有CD-ROM。音效卡出現的初期,在電腦機箱里只有一個小喇叭或是外掛一個簡單的小音箱也就可以滿足使用了。但隨著電腦的發展,電腦在多媒體領域里表現出極強的功能,隨著電腦游戲、音樂CD、MP3、VCD、DVD等逐步的出現,以及網上功能的逐步擴展(網路會議及網路電話),都對電腦聲音的回放提出了越來越多和越來越高的要求。例如音頻規范Audio Codec』97的制定,對多媒體音效提出了最低的技術要求和相應的標准,而PC』99規范的出台則對多媒體音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樣也就促使了電腦多媒體音箱的不斷發展,以至於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品種繁多琳琅滿目的各種多媒體音箱。最近又提出發展信息家電的思路,我們相信多媒音箱也會隨之有更新的發展。
二、 多媒體音箱的種類
多媒體音箱的種類按照不同的分類法有不同的結果,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分類:
1.按照箱體材質分,常見的有塑料箱和木質箱;
2.按照喇叭單元的數量分,有單喇叭單元的(全頻帶單元)和雙(或三)喇叭單元的(二或三分頻);
3.按照聲道數量分有雙聲道立體聲(2.0式)、雙聲道另加一超重低音聲道(兩點式環繞)、四聲道加一超重低音聲道(四點式環繞)和五聲道加一超重低音獨立聲道(5.1式)音箱等;
4.按喇叭單元的結構分,有普通喇叭單元、平面喇叭單元、鋁帶喇叭單元等。
註:普通喇叭單元又可以根據振膜的材料不同來分,如中低音單元有:紙盆、羊毛盆、防彈布盆、聚丙烯盆、金屬盆等材料,高音單元有金屬球頂、軟膜球頂等;
5.根據電腦輸出口來分,有普通介面(音效卡輸出)音箱和USB介面音箱;
6.根據功率放大器的內外置分有有源音箱(放大器內置)和無源音箱(放大器外置,高檔機型或有特別要求的才採用);
7.按價格分,一般認為價格每對(不含超重低音,後同)在200元以下的為普通音箱,價格在每對在200~700元之間的為中檔產品,價格在700元以上的一般為高檔產品。但實際情況也可能與此有些出入,這還得根據產品的品牌以及實際性能而定;
8.按用途來分,有普通用途音箱、有娛樂用途音箱(如游戲、VCD、DVD和音樂欣賞)以及專業用途的音箱(如MIDI製作、發燒級音樂欣賞)。
三、多媒體音箱的特點
早期的多媒體音箱只要能滿足一般簡單發聲要求即可,因此只要求成本低,實用可靠,而很少從聲學高保真重放的角度和聲場建立這兩方面來考慮多媒體音箱的設計與製造。但從現在音效卡的發展來看,原來的設計思想早已過時,它已不能發揮中高檔音效卡的性能,也不符多媒體音箱發展的要求。因此站在發展的角度,我們看看現代多媒體音箱有些什麼特點。
1.技術的發展對多媒體音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音效卡技術的發展,音效卡的性能指標已較從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早期的音效卡基本上都是ISA卡,D/A轉換位數也基本上是16bit的。這一階段的許多音效卡產品其信噪比(S/N)都不夠高,很難談得上滿足高保真重放這一要求。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和PCI音效卡的出現,上述問題基本上都得到了解決,而且少數產品的D/A轉換位數高達20bit、S/N更高達110dB(多數產品都大於90dB),因此具備了高保真重放的基本條件。
2.隨著USB介面的出現與應用,給多媒體音箱發展帶來了更廣闊的天地。大家知道電腦內的電磁污染十分嚴重,那麼通過機箱內的音效卡處理的音頻信號多少都要受到一些「污染」。如果將聲音信號的處理通過USB口在機箱外進行處理,勢必使電磁污染要少許多,聲音也會「干凈」許多。當然,不通過USB介面也有治理電磁污染的辦法,但相對成本會提高。
3.數碼聲問題。我們知道絕大多數電腦的音頻D/A解碼是16bit的,這與目前的家用音響區別較大。目前,高檔家用音響的D/A部分基本上都是18或20bit的。低bit的D/A解碼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數碼聲」問題。數碼聲給人的聽感就是聲音毛糙,不悅耳、不耐聽,缺乏流暢、細膩的感覺。bit數越高,聲音就越細膩。
4.從聲學的角度來看多媒體音箱,它所建立的聲場模式應該是「近聲場」模式,它與一般的影劇院、家庭影院的聲音重放的聲學特徵不同,而更接近於音樂錄音棚內的監聽環境。所以對多媒體高保真聲音重放的要求應該區別於一般的家用高保真系統。
5.對聲音重放稍有認識的朋友都知道,音箱擺放的穩定度和位置對聲音重放的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而電腦多媒體音箱的擺放除了少數專業玩家對此有特別要求外,大多數人不會特別為音箱做一對專門的擺放腳架,人們基本上把多媒體音箱都是擺放在電腦桌上。如果擺在這些位置上的音箱重放聲音的下限頻率低於150Hz時,這時音箱的振動勢必會引起工作檯面的共振,從而影響聲音重放的質量,同時也會使顯示屏的畫面產生抖動從而影響電腦的正常工作。這也就是目前許多稍高級一些的產品要採用兩點式環繞或四點式環繞結構的原因之一。這種方式不把超低音箱單元放在檯面上,避免了共振帶來的音質惡化和對顯示器產生不良影響。此外電腦多媒體音箱的擺放位置多為顯示器兩邊,因此還要求多媒體音箱必須是防磁結構。
6.相對於家庭音響系統而言,電腦多媒體音箱的最大電、聲功率的要求不是很大,考慮到「功率裕度」的問題,一般家用音響的不失真功率(RMS)要求在2×100W左右,而一般多媒體音箱的不失真功率則在2×20W左右就足夠了(不含超重低音),普通的則在2×5W也就可以了。不過,如果用戶要把多媒體音響當為家庭音響供全家人使用,那就要另當別論了,這時所要求的電、聲功率與家用音響比就沒什麼太大的區別,不過應該很少有人這樣做。
http://group.zol.com.cn/2/34_11337.html
6. 音箱的發展歷史
音響技術的發展
音響技術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場效應管四個階段。
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體,開創了人類電聲技術的先河。192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負反饋技術,使音響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遜放大器,較成功地運用了負反饋技術,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紀50年代,電子管放大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時期,各種電子管放大器層出不窮。由於電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圓潤,至今仍為發燒友所偏愛。
上世紀60年代晶體管的出現,使廣大音響愛好者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音響天地。晶體管放大器具有細膩動人的音色、較低的失真、較寬的頻響及動態范圍等特點。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推出音響技術中的新成員——集成電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電路以其質優價廉、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逐步被音響界所認識。發展至今,厚膜音響集成電路、運算放大集成電路被廣泛用於音響電路。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生產出第一隻場效應功率管。由於場效應功率管同時具有電子管純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動態范圍達90dB、THD<0.01%(100kHz時)的特點,很快在音響界流行。現今的許多放大器中都採用了場效應管作為末級輸出。
家庭組合音響的種類
通常所講的組合音響有台式組合音響和落地式組合音響兩大類。由於要求組合音響有比較高的聲音質量,所以它的兩只音箱一般體積都較大。
按主機的結構(層數)劃分,音響有一體的和分層的兩類。在一體的組合音響中,它的各部分電路(包括電唱機)都在一個外殼之中,這種結構一般用於低檔的組合音響中。在分層的組合音響中,根據機器的檔次不同所分的層數也不一樣。分層較多的組合音響中有:電唱機一層、CD唱機一層、調諧器一層、雙卡錄放音座一層、音調控制器一層、主功率放大器一層。在分層較少的組合音響中,電唱機、CD唱機各分一層,其他為一層。
微型化、數字化、專業化、影視化是家庭音響必然的發展趨勢。
微型化音響。微型台式組合音響已有較長的發展史,在1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高級超小型組合音響。但由於聽音喇叭、立體聲電唱機、錄音卡座沒有很好解決,所以一直停留在較低的檔次上。為了創造小巧的音響世界,不但要從放大器、控制部件、左右音箱上下功夫,還得從調諧器、CD唱機和錄音卡座方面一起考慮。
數字化音響。數字技術是一種新技術,所以數字音響在解決模擬音響雜訊的失真問題時發展而成。音響採用了數字技術之後,記錄的數字信號從取樣頻率到量化特性,有清晰的解像度,沒有色抖動,得到是非常清晰的圖像。而且可以和上位機互換,這與模擬錄放像設備無法比擬。數字錄音可以把時間、人名、地址一起錄入帶中,採用微型鍵盤來完成編目工作,更換曲目編號,再加上遙控功能,使你能夠自動地搜索需要的曲目,使用方便。
影視聽設備一體化。數字音響隨著電聲技術、影視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它們在家庭中可以構成混然一體的多媒體影視音頻系統。這樣的系統,能聽到各種在輸入端增添各種需要的信號輸入和功能轉換,通過電腦處理就能使受眾看到各種圖像和聽到各種聲音。
7. 手機揚聲器的手機揚聲器歷史
自從1877年,美國的大發明家托瑪斯·愛迪生發明了滾桶式留聲機開始,就進入了單聲回道的錄答音時代。到1958年以前,人們記錄和播放音頻的方式,仍然以單聲道為主。單聲道是指把來自不同方位的音頻信號混合後統一由錄音器材把它記錄下來,再由一隻音箱進行重放。所重播時的效果相對於真實的自然聲來說,是簡單化的,是失真了的。
8. 揚聲器的發展歷史
為了能更好的講述人類電聲史的故事,我們從第一次把人類的聲音傳達到遠方的「電話」開始說起。一百多年前的1876年2月14日,Alexander Graham Bell提出了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份專利「電話」。該項發明讓人類的聲音從此可以傳到比叫喊更遠的地方。人類也從此懂得了聲與電的轉換關系,並從此樂此不疲。
為了更好的回放記錄被記錄下的聲音,1910年,S. G. Brown將驅動力和振膜分離,發明了'armature' 電樞耳機。
而在1910年,Baldwin 又發明了'balanced armature'平衡電樞耳機。1898年,Oliver Lodge申請了第一個實用電動式揚聲器專利,將音圈放在內外圓極板的磁隙中運動,和許多發明一樣,當時這個偉大的發明太超前了。這個發明決定了現在99%的現代動圈揚聲器的結構。
號筒式揚聲器起源於留聲機。1928年,Wente 和Thuras 生產了他們的高效率的號筒式揚聲器接受器。號筒式揚聲器的原理是振膜推動位於號筒底部的空氣而工作,因為聲阻很大所以效率非常高,但由於號角的形狀與長度都會影響音色,要重播低頻也不太容易。今天,高效率的號筒主要應用於專業擴聲領域。
在上述揚聲器技術逐漸成型期間,人們開始明白了理想的換能器應當使用可以通過電流的薄片振動膜,大家開始構思帶式揚聲器。
1923年1月,Siemens Halske的Schottky和Gerlach申請了第一個帶式揚聲器專利。它將一個水平波浪型純鋁簿膜安裝在磁體兩極之間,波浪形純鋁膜可以降低縱向硬度,降低了諧振頻率。
1931年,Olson 和Massa 生產了帶式麥克風。
帶式揚聲器主要應用於中高頻段,由於其頻響曲線平直,高頻上限極高,有著非常好的瞬態效果,因此可以方便的形成線性聲源。
電聲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改變著人類的未來,我們期待將來有更多的電聲轉換器被發明並改變人類的娛樂方式,讓天籟真正的留在人類的懷中。
詳細見 http://www.yxokjob.com/Html/12065/1030055063.html
9. 號筒揚聲器的號筒揚聲器的發展歷史
號筒式揚聲抄器起源於留聲機襲。1928年,Wente 和Thuras 生產了他們的高效率的號筒式揚聲器接受器。號筒式揚聲器的原理是振膜推動位於號筒底部的空氣而工作,因為聲阻很大所以效率非常高,但由於號角的形狀與長度都會影響音色,要重播低頻也不太容易。今天,高效率的號筒主要應用於專業擴聲領域。應用於廣播,報警和遠距離傳播等場合.
10. 離子揚聲器的發展歷史
早在1951年一位叫做Siegfried Klein的就在巴黎推出了等離子高音單元的產品,並把它命名為「Ionophone」,回據說它答當時十分昂貴。此產品因其大膽及運用上的不成熟,在問世之初便橫遭厄運,最後在美國暫時結束了其短命的一生,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後來在60年代,一位叫Faulkus的工程師對其進行了重新設計,並最終於1968年完成了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