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了解中國歷史有什麼意義

了解中國歷史有什麼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8 06:12:53

① 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意義

意義:

1、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國民文化素質。

2、反思歷史回,並且正視歷史,汲取其中的經驗教答訓。

3、借鑒歷史經驗,為振興中華,建設現代化的中國獻計獻策。

(1)了解中國歷史有什麼意義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1840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為止。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要祭奠那些無辜喪命於外敵槍炮下的萬千同胞,要追憶三元里人民的拚死抗爭、「致遠號」二百五十名將士以艦殉國的英勇悲壯,要緬懷「戊戌六君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以及無數革命先驅捨生取義的愛國之舉。

② 熟讀中國歷史有什麼好處

可以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只要你了解了之後就多了一份與人溝通的機會,也有可能正是因為你學了這個促使你走向成功.

③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1、根本改變中國人民命運,開辟中國歷史發展新紀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壓迫中國、欺凌奴役中國人民的苦難歷史徹底結束。新中國的成立為中國人民擺脫貧窮落後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掃清了障礙,創造了根本的前提。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空前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70年前,中國人民歷經幾代人上下求索,終於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中國人民的命運從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3、根本改變中國發展方向,推動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勝利,不僅充分檢驗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也充分證明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而且為其他國家運用馬克思主義提供了豐富經驗和寶貴啟示。

(3)了解中國歷史有什麼意義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的背景:

1、遼沈、淮海與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發動內戰的主力已基本被殲滅,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到長江北岸。新中國誕生的條件已經成熟。

2、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並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

④ 學習中國歷史的意義

1.了解中國的過去有助於你更好的理解今天中國的政策和社會現實!版!!

2.對於你個人來說權,你可以吸收古代成功人士的經驗也可以從失敗的人物身上吸取教訓.

3.你可以更清楚的了解社會,知道什麼是社會的主流,更好的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標.

4.你可以從古代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楷模,以他為榜樣,這對你的人生會有很大作用.

5.你可以了解中國的文化發展歷程,從而很好的理解現實社會中存在的一些現象,比一般人要看得深.

總之,學中國歷史對你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如果你是一個能分清是非的人),很多成功人士都喜歡歷史,建議你多看看歷史,個人學習歷史的一點體會,希望能對你學習歷史起到一定的作用!!!

⑤ 你覺得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的意義是什麼

學習中國近現代史,有助於我們了解國史國情。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學習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答,了解外國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入侵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能激發我們的愛國情感;讓我們知道落後就要挨打,警醒我們要時刻居安思危,不斷進步。

⑥ 學習中國歷史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的歷史是一部生動的、博大精深的啟迪心智的教科書。中國歷史是獨樹一幟的東方內文明史。容承載中華文明的中國歷史,在她形成發展的曲折而漫長的過程中,從未中斷過。她雖然歷經坎坷,備嘗艱辛,卻始終以昂首挺立的不屈姿態,聳立在亞洲的東方。即使從19世紀上半葉開始的對中華文明一個多世紀的強烈沖擊和重重劫難,也沒有使曾創造過輝煌的中華文明沉淪,反而更勃發了新的生機。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歷史使人明智。」歷史的經驗是前人付出巨大的代價才總結出來的。歷史經驗包蘊著發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現實,理智地面對將來,就應當自覺地回顧歷史。現代人只有了解歷史,才能感受歷史啟迪現實的無窮魅力。惟有從歷史經驗這里感知雜亂紛紜的現實,才能體會歷史智慧的美感與簡潔感。這種由歷史引發的智慧、魅力與美感,對豐富一個人的生命內涵,提升一個人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⑦ 你對待中國古代的歷史有什麼了解

你大致時間上的總體了解還是清楚的,對於近代史更加了解一些。像是秦朝公元前回二一年建立。我國自在答唐代達到了最鼎盛的一個時期,對外對內都是十分強大,無不臣服。但是自清朝以後,中國開始漸漸衰敗。1840年更是遭遇鴉片戰爭被外來勢力所侵略。也是從此中國開始進入了近代社會。

⑧ 學習中國歷史有什麼現實意義

司馬光寫《資治通鑒》有什麼意義,讓後人接受古人成功與失敗的經驗與教訓
學習中國歷史內同理
具體看下這個容
http://..com/question/154150287.html

⑨ 中國古代史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以工業化、 教育普及化和科學化為重要特徵的現代文明。 現代文明主導世界的現實, 決定了無論一個國家發展民族現在處於怎樣的狀態,走向現代化, 這是它的必然趨勢。 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由於國情不同,各國走向現代化的道路, 遇到的問題、阻礙也各自不同,中國是一個的文明古國, 有著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在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 曾反復出現關於中國傳統文化能否走向現代化的爭論。 這一歷史現象鮮明地揭示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能否走向現代化? 如何走向現代化?是一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必須弄懂搞清問題。 一、否定傳統文化,也是否定歷史 文化,廣義上講, 它是指人類在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中所獲得的物質、 精神生產的能力及其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包括物質文明、 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 狹義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積淀的物質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文化遺產,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的精神體現。 傳統文化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所以,對傳統文化既不能一概否定, 也不能全部的吸收,只有站在時代高度,通過實踐檢驗。汲取精華, 清除糟粕,才是正確地發揮作用。 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總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經濟、政治之上的文化, 否定傳統文化,也是否定歷史,否定民族精神。人為地割斷自己的「 根」。美國文化哲學家懷特說過:「文化是一個連續的統一體, 文化發展的每個階段都產生於更早的文化環境」,「 現在的文化決定於過去的文化, 而未來的文化僅僅是現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說, 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史,也就是發展和豐富傳統的歷史。同樣, 作為凝聚和激勵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傳統文化長期熏陶與培 育的結果,是傳統文化的結晶。一個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 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無所依託。所以, 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問題,決不單純是個文化問題, 而是一個關系民族命運發展的問題。許多歷史事實證明, 一個國家走上民族振興,走向現代化,無不是從弘揚 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傳統文化, 必然抹煞民族精神。 那種認為中國現代化只能從異質文化中汲取力量, 企圖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國傳統文化模式的過程稱為西 化派是錯誤的。從認識論來看,主要是由於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缺乏深刻的了解與認識。 中國傳統文化並非像某些人所說,是一堆毫無價值的垃圾, 而是有著多方面的豐富內涵,它的優良部分, 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並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 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主要體現在這樣幾方面: 一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中國文化歷來關注現實人生,孔子說:「 未知生,焉知死」,並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正是這種入世的人生哲學, 培育了中華民族敢於向一切自然與社會的危害和不平進行頑強抗爭。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 強調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創造。要實現現代化, 這種自信自尊的精神是決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觀。中國儒家文化所講的「力行近於仁」, 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行重知輕」的認識論思想, 這與實踐品格具有某種一致性。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實現現代化, 當然要努力學習外國的先進的東西, 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會主義實踐。 三、重視人的精神生活。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人的內在修養與這精神世界, 鄙視那種貪婪與粗俗的物慾。孟子提出「充實之謂美」,並認為「 寶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對人格的根本要求, 這種傳統美德,對現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貴的。 四、有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 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 愛國主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人雲: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在今天,一個國家只有走上現代化, 國家才會繁榮富強。而實現現代化,全靠全國人民團結一致, 共同奮斗。 五、追求真理,勇於奉獻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蔑視那種貪生怕死, 忘恩負義、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談到對真理的追求時,認為「 朝聞道 ,夕死可矣「。宣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這種對真理執著、獻身精神是推動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六、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倫理規范。古人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個社會只有嚴於律已, 寬以待人,形成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社會風氣, 社會才能充滿溫馨與和諧,才能給人帶來希望與力量。 上述種種僅是中華傳統文化精華地的一部分, 僅此就足以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羅素曾說過:「 中國文化的長處在於合理的人生觀」 這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深刻認識和概括。 其次,是把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對立起來,傳統文化並非一潭死水, 而是一個動態系統。人類在自己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傳統文化, 並在實踐中革新與豐富傳統。否則,就不會變為現實的文化傳統。 所以不能把傳統文化簡單地歸結為「過去的歷史」 而應認識到它同時關系著現在與未來。把發展看成為「反傳統」, 其思維方式就是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對立起來。其實, 任何現代化只能從現實傳統文化出發,否則便成為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陳寅恪先生說過:「 其真能於思想上自成系統有所創獲者, 必須一方面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說,一方面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 波普爾曾針對那種妄圖「徹底清洗社會這塊布— 創造一塊社會的白板,然後在它上面畫出嶄新的社會制度」的理論, 指出:「沒有比毀掉傳統的構架更危險的了, 這種毀滅將導致犬儒主義和虛無主義, 使一切人類價值漠不關心並使之瓦解。而且,一旦毀滅了傳統, 文明也隨之消失。」所以對傳統文化決不能採取一概否定的態度, 而必須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實踐中加以檢驗, 清除那些過時的東西。 再次,從民族文化與世界文明的辯證關系看。 世界文明並非是某一個國家民族作用的結果, 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創造的。當然,由於各方面具體條件的不同, 在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各不同,但這只是作用大小的問題, 而不是有無的問題。所以各民族的文化應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 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而不應有高人一等的優越感。任何一個國家, 作為人類世界組成的一個部分,都不是孤立的,其存在與發展, 不能不對別的國家有所影響: 也不能不受到其他國家這樣那樣的影響。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曾經給世界文明以重大貢獻。 當代西方許多的中國古代文化熱, 也表明中國傳統文化至今仍在發揮作用。因此, 只有各個國家充分發揮自己民族文化的特點, 對人類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世界文明的發展,才會有可靠的保證。 相反,一個國家不顧自己民族的特點,一味模仿或照搬別的文化, 不僅不會有好的發展,甚至會走上滅亡的道路, 世界史上是有這種教訓的,其實,西方文化也是一分為二的, 既有好的東西,也有糟粕,不可「揀進籃里都是菜「,如」 拜金主義「之類,即使在西方,也是被批判的。 西方文化也並不等於世界先進文化,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世界先進文化是以它的先進性、科學性及對人類社會的意義標志的。 因此,學習與引進外國文化,必須作具體分析, 一定要從本國實際出發,一個成功的現代化國家決不是全盤, 引進西方文化,而是在自己傳統文化的基礎上, 一面學習外國先進文化,一面對本國文化進行革新, 不斷提高自己的現代化水平,由於傳統文化能否現代化, 能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弘揚, 關鍵在於人們用何種思維方式對待傳統文化。 二、傳統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形態,是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 這種傳統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對社會長期發生作用。 另外,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消極因素,這與現代化發展是不利的, 就其傳統文化的消極因素表現是: 一、缺乏民主精神。中國長期處於封建社會, 封建意識對人們影響極深, 封建專制思想一方面嚴重壓抑和束縛個性發展,另一方面, 造成特權思想,直到今天,中國人仍缺乏民主意識。 二、法制觀念淡薄。中國傳統文化不重視法制,實行的是人治, 如實行的是皇權至高無上,因而君言就是法。 在我國今天社會主義社會里, 人民群眾已經成為國家主人, 國家的一切法律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但封建特權思想嚴重, 權大於法,情大於法的事,還時有發生。 三、商品意識差。中國是個農業國,重農輕商十分嚴重。過去, 經商是被人看不起的,不知商業是產品流通的重要環節, 對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繁榮經濟,方便,起著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現代,沒有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也就無法走向現代化。 四、守舊意識嚴重。中國的小農經濟廣大,個體經濟,靠天吃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容易滿足於現狀,非到萬不得已, 是不會起來造反和自學接受新東西的。 三、由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是推動社會主義不斷發展的精神動力 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拋棄其糟粕, 吸收其精華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也就是使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 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報務。傳統文化在一定條件下, 可以轉化為符合時代需要的新型文化,但這種轉化需要社會實踐, 使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生活相結合,才能使之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根本的結合點 。 第一發展市場經濟經濟的需要。過去,實行的是計劃經濟, 這種經濟是人治經濟,一切由政府統管,政企不分, 按長官意志辦事,亂放炮抱粗腿界 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中國經濟長期落後。 現在市場經濟是以市場機製作為配製社會資源的基本手段, 是按照市場經濟運動規律建立起來的一種經濟管理體制。 因此它能有效激勵企業發揮主動性與競爭性, 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與創造性,成為現代化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一定的經濟總是與一定的文化相聯系的。經濟與文化相互滲透, 相互影響,今天的經濟,也就是明天的文化;而明天的文化, 也將是後天的經濟。人是社會活動的主體,任何一項經濟活動, 都是具有一定觀念文化的人去從事的, 沒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與思想首先素養的人,就無法勝任,所以, 現代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將對人們現有的文化觀念進行檢驗, 新的取捨,另一方面,促使人們必須努力學習一切先進的東西, 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質,才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 這就是市場經濟對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的根本決定作用 第二、它是建全社會主義法治的需要。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制意味著合法性、權威性、 公正性。法治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一是引導作用— 引導市場經濟向健康的方向發展;二是規范作用— 通過法律規范政府和市場主體的行為與秩序;三是保障作用— 保障市場主體的平等競爭與正當權利。 這些都是現代文明與現代文化的體現, 而中國傳統文化在這方面卻有很大的缺陷。 中國傳統文化在法制思想上強調實行人治。 法律僅作為治國的某種輔助手段,這種缺乏權利意識的傳統文化, 在市場經濟就難以存在與發展了 第三,市場經濟是效益經濟,市場經濟要求對中國傳統文化那種「 君子謀道不謀食」把「義」與「利」對立起來的舊的價值觀的否定, 從而增強人們的務實精神與進取精神。實際上,人們的實踐活動, 是離不開利益原則的。要保證市場經濟所追求的價值的實現, 不僅個人實踐活動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學會按法辦事, 而且也促使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門必須提高工作效率, 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盧秀華副教、山東科技大學文法系)

麻煩採納,謝謝!

⑩ 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的意義有哪些

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意義:
1、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國民文化素專質;
2、反思歷史,並屬且正視歷史,汲取其中的經驗教訓。
基本簡介:
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1840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為止。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閱讀全文

與了解中國歷史有什麼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