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五四運動的基本史實及歷史意義
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群眾運動,革命浪潮迅速席捲全國,各界民眾同仇敵愾,共同奏起一曲浩氣長存的時代壯歌。是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了戰後和平會議。
會上,中國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強某些特權的七項希望條件及廢除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的要求均被無理否決,最後和會竟將原德國在山東攫取的一切權益轉由日本接管。
消息傳入國內,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抗議。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幾所學校3000餘名學生聚集天安門廣場,喊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
遊行隊伍到東交民巷使館區請願未果,就前往趙家樓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是北洋政府與日本具體交涉的親日派官僚。
當時,曹已嚇得躲了起來,憤怒的學生就將在曹宅的章宗祥痛打一頓,並放火焚燒了曹宅。這時,大批軍警趕到,當場逮捕了32名學生。在廣大學生針鋒相對的斗爭下,在各界的強烈聲援下,被捕學生很快被釋放了,但運動的目的並未實現。
5月19日,北京大中學校2.5萬多人舉行總罷課,並進行大規模的愛國運動。6月3、4、5日,更多的學生走向街頭,抗議軍閥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學生被捕入獄,當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臨時監獄來關押學生。
駭人聽聞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國各地更強烈的反抗。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群起響應,正義凜然、不畏強暴的愛國斗爭從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據統計,全國有20多個省區,100多個大中城市捲入到這場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發的六三運動規模最大。
6月5日,上海工人自動舉行罷工,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以日商內外棉第三、四、五紗廠工人帶頭,全市六七萬工人罷工。同時,上海商人也舉行了罷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積極響應,推動了斗爭的發展。迅猛擴大的斗爭形勢給反動當局以極大壓力。
6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下令撤銷了曹、章、陸的職務。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電令中國代表,同意在和約上簽字。
為此,又引發了新的一輪抗爭,拒絕和約簽字的呼聲如潮,全國各地發往巴黎抗議簽字的電報就達7000餘份,中國代表終於沒有出席和約簽字儀式。
歷史意義:
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偉大斗爭。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一場學生運動,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
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新文化運動促進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再加上歐洲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巴黎和約」的簽訂,引爆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良好的條件。
『貳』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歷史意義:
1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版動。
2 這次運動中,無權產階級開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軍的作用;青年學生發揮了先鋒作用。
3 五四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之後,是當時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5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准備。
『叄』 講究運動飲食衛生有何意義
如果在體育鍛煉中不注意飲食衛生,則會嚴重影響鍛煉者的身體健康。專這是因為運動時大屬量血液流入運動器官。消化器官內的血液量相對減少,胃液分泌減少,消化系統的功能處於相對的抑制狀態。如果運動後立即進餐,必然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長此以往,會造成消化不良或其他消化道疾病。
『肆』 54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在「五四」以前,中國文化戰線上的斗爭,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和封建階級的舊文化的斗爭。在「五四」以前,學校與科舉之爭,新學與舊學之爭,西學與中學之爭,都帶著這種性質。那時的所謂學校、新學、西學,基本上都是資產階級代表們所需要的自然科學和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說基本上,是說那中間還夾雜了許多中國的封建餘毒在內)。在當時,這種所謂新學的思想,有同中國封建思想作斗爭的革命作用,是替舊時期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服務的。可是,因為中國資產階級的無力和世界已經進到帝國主義時代,這種資產階級思想只能上陣打幾個回合,就被外國帝國主義的奴化思想和中國封建主義的復古思想的反動同盟所打退了,被這個思想上的反動同盟軍稍稍一反攻,所謂新學,就偃旗息鼓,宣告退卻,失了靈魂,而只剩下它的軀殼了。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化,在帝國主義時代,已經腐化,已經無力了,它的失敗是必然的。 「五四」以後則不然。在「五四」以後,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的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五四運動是在一九一九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勞動運動的真正開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之後,即在民族問題和殖民地革命運動在世界上改變了過去面貌之時,在這里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的聯系,是非常之顯然的。由於中國政治生力軍即中國無產階級和中國共產黨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台,這個文化生力軍,就以新的裝束和新的武器,聯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軍,擺開了自己的陣勢,向著帝國主義文化和封建文化展開了英勇的進攻。這支生力軍在社會科學領域和文學藝術領域中,不論在哲學方面,在經濟學方面,在政治學方面,在軍事學方面,在歷史學方面,在文學方面,在藝術方面(又不論是戲劇,是電影,是音樂,是雕刻,是繪畫),都有了極大的發展。二十年來,這個文化新軍的鋒芒所向,從思想到形式(文字等),無不起了極大的革命。其聲勢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簡直是所向無敵的。其動員之廣大,超過中國任何歷史時代。而魯迅,就是這個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伍』 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第一,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群眾愛國運動。它的斗爭對象直指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表現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前所未有的。它充分發動了群眾,工、商、學聯合起來,農民也有部分參加了,實際上揭開了全民族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序幕。
第二,五四運動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帝國主義侵略的本質和軍閥統治的黑暗,同時進一步提高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決心和覺悟;促進了全國人民對改造中國的問題的反思和探索,也促進了新思潮的蓬勃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第三,五四運動既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又開創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從此,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動等,這些不僅使五四運動本身具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內涵,還直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條件。
(5)衛生運動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啟蒙和思想解放,引發了廣大的群眾愛國運動,群眾愛國情緒的爆發,奠定了五四運動後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毛主席曾說:「五四運動所進行的文化革命則是徹底地反對封建文化的運動,自有中國歷史以來,還沒有過這樣偉大而徹底的文化革命。當時以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為文化革命的兩大旗幟,立下了偉大的功勞。」
五四運動正是在這個社會背景上必然要發生的革命運動。它是當時的先進分子為擺脫嚴重的社會危機、獲得新的革命真理而進行的一次改造社會的演習。
它以辛亥革命所未曾有的姿態,力圖從政治上、思想上對封建制度進行一次清理,社會主義受到普遍的關注,形成了一個介紹和討論社會主義的熱潮。先進的分子經過介紹、研究、比較、爭論、實驗,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道路。
『陸』 愛國衛生運動的發展歷史
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黨就把組織軍民開展群眾衛生運動,搞好衛生防病工作,當作關系革命成敗的一件大事來抓。1933年,毛澤東同志在《長岡鄉調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蘇區中一大仇敵,因為它減弱我們的力量。如長岡鄉一樣,發動廣大群眾的衛生運動,減少疾病以至消滅疾病,是每個鄉蘇維埃的責任」。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政府把開展全地區衛生運動列為施政綱領。1941年陝甘寧邊區成立了防疫委員會,開展以滅蠅、滅鼠,防止鼠疫、霍亂為中心的軍民衛生運動。 在1953-1966年,即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時期,當時政務院發出繼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指示,要求著重抓好城市廠礦,並把突擊活動與經常保潔結合起來。隨著工作的開展,不少廠礦建立了清潔對,衛生掃除日等各種制度;保持車間、居室、食堂、廁所的內、外環境清潔整齊,從而使職工患病率逐漸下降,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促進了生產任務的發展。
1955年冬,毛澤東同志起草的一個通知說:把愛國衛生運動和「除四害」講衛生結合起來,對防治人畜疾病,保障健康起到很好的作用。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除四害》的社論,號召全國人民行動起來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將麻雀定為「害鳥」,是愛國衛生運動中走過的一段彎路,不過「除四害」活動對傳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治,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1960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1956-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把「除四害」講衛生列入「綱要」的內容。在黨中央及各級政府領導下,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加,同樣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許多城鄉清除了大量的垃圾、污物。「四害」大大減少,面貌煥然一新。
黨中央在1960年發出的《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中央現在提醒同志們,要重視這個問題,要把過去兩年放鬆了的愛國衛生運動重新發動起來。」並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口號:「以衛生為光榮,以不衛生為恥辱。」在1960年先後召開的全國農村和城市衛生工作現場會議上,又重點介紹、推廣了山西秸山縣、廣東佛山市兩個改造舊農村、舊城市衛生面貌的先進典型經驗。使各地愛國衛生運動有了新的發展。 1978-1995年,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愛國衛生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978年4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通知》,要求各地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把衛生運動切實領導起來。同年8月在山東煙台召開的全國愛國衛生運動現場經驗交流會議,以及其後在內蒙赤峰市、黑龍江哈爾濱市、山西晉城縣分別召開的城市和農村衛生現場會議,總結推廣他們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門前三包」(衛生、秩序、綠化)、「四自一聯」(自修門前路、自通門前水、自搞門前衛生、自搞門前綠化,統一規劃聯合集資)等行之有效的辦法,對各地工作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1987年2月,中央愛衛會、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等9部門發出《在全國開展文明禮貌活動的倡儀》,經中央領導同意,把每年3月定為全民文明禮貌月。主要內容是「五講四美」,即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衛生是突破口。各地區、各單位的愛國衛生運動,都做出新的成績。1989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強愛國衛生工作的決定》。要求各級政府要把愛國衛生工作納入社會發展規劃,切實加強領導,使衛生條件的改善及衛生水平的提高與四化建設同步發展。多年來,通過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廣大人民群眾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同社會不衛生習慣和環境作斗爭,為改善和提高生活、環境質量,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
1990年,國務院批准對全國455個城市進行衛生大檢查,到1995年10月,共組織開展了三次大規模的檢查評比活動,共有155個城市被評為「衛生城市」,23個城市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城市的衛生質量有所提高,為勞動人民的生產、工作、學習、生活提供了清潔、優美、舒適的環境。
1980年我國政府決定參加由聯合國第35屆大會發起的《國際飲水供應和環境衛生十年》活動。多年來,在「政府領導,部門支持,民辦公助,多方集資」的方針指導下,在國際組織的支持下,各地發動群眾開展農村改水,大力興建農村自來水。至1995年底全國改水受益人口達79873.92萬,占農村人口的97.03%;其中43.51%的農村人口吃上了自來水。對預防疾病,保障健康,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民生活質量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農村改廁,難度更大。當時確定改廁工作要抓試點,以點帶面,點面結合,逐步推進,同時要求,改廁要與改水相結合;和解決能源相結合;與血吸蟲病相結合;與扶貧奔小康相結合。以上幾個相結合,工作開展起來就相當有力。用這些辦法,在河南省1994年新增改廁122萬個,累計數突破500萬個湖北、江蘇等地農村改廁進展也很快。 1月13日電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做好新形勢下的愛國衛生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這是國務院時隔25年又一次專題印發指導開展愛國衛生工作的重要文件。
《意見》指出,做好新時期的愛國衛生工作,是堅持以人為本、解決當前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突出問題的有效途徑,是改善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建設健康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要堅持政府領導、部門協作、群眾動手、社會參與、依法治理、科學指導,全面推進改革創新,充分發揮群眾運動的優勢,著力治理影響群眾健康的危害因素,不斷改善城鄉環境,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意見》要求,通過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使城鄉環境衛生條件明顯改善,影響健康的主要環境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治理,人民群眾文明衛生素質顯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廣泛普及,有利於健康的社會環境和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重點公共衛生問題防控干預取得明顯成效,城鄉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意見》提出了四個領域的重點工作任務。
一是努力創造促進健康的良好環境。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統籌治理城鄉環境衛生問題;切實保障飲用水安全,建立從水源地保護、自來水生產到安全供水的全程監管體系;加快農村改廁步伐,力爭到2020年東部地區和有條件的中西部地區基本完成農村戶廁無害化建設改造,中小學校、鄉鎮衛生院、集貿市場等公共場所和旅遊景點、鐵路公路沿線要建設無害化衛生公廁;科學預防控制病媒生物,建立健全病媒生物監測網路,定期開展監測調查,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除四害」活動。
二是全面提高群眾文明衛生素質。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推進全民健身活動;落實控煙各項措施,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
三是積極推進社會衛生綜合治理。深入推進衛生城鎮創建,爭取到2020年,國家衛生城市數量提高到全國城市總數的40%,國家衛生鄉鎮(縣城)數量提高到全國鄉鎮(縣城)總數的5%;探索開展健康城市建設,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編制健康城市發展規劃,促進城市建設與人的健康協調發展。
四是提高愛國衛生工作水平。積極發揮愛國衛生運動在疾病防控中的統籌協調作用;提高愛國衛生工作依法科學治理水平;改革創新動員群眾的方式方法;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愛國衛生組織體系。
《意見》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愛國衛生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繼承和發揚愛國衛生運動優良傳統,不斷豐富工作內涵,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切實加強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
『柒』 護法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護法運動是1917年孫中山發動和領導的反對段祺瑞獨裁統治的斗爭。
1917年7月,張勛復辟失敗後,馮國璋代理大總統,段祺瑞任總理,重新掌握北京政府實權。段祺瑞
一上台,就把毀滅約法和武力統一作為施政重點,公開宣布:「一不要約法,二不要國會,三不要舊總
統」,力求專制統一。孫中山號召擁護《臨時約法》,恢復國會,得到了西南軍閥某種程度的支持。段
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除了對付革命派以外,也直接危及到西南軍閥的地盤,因此他們想藉助孫中山的
聲望,以對抗段祺瑞的武力統一和擴大自己的實力。海軍總長程璧光反對段祺瑞蹂躪約法、破壞民國,
率第一艦隊脫離北洋政府,擁護孫中山的護法主張。1917年7月17日,孫中山率領兩艘軍艦到達廣州,正
式揭起護法旗幟。在到達廣州的當日晚,他就發表演說,明確提出護法的宗旨是打倒假共和,建設新共
和,並呼籲各界奮起為護法而斗爭。22日,程壁光率第一艦隊從上海到廣州,壯大了護法的聲勢。多數
國會議員不滿於段祺瑞的毀法專擅,紛紛南下。 8月中旬,南下議員已達一百五十多人,由於不足法定
人數,不能召開正式會議,便根據孫中山的提議決定召開非常國會。 8月25日,非常國會開幕,決定組
織護法軍政府。9月1日,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雲南督軍唐繼堯、兩廣巡閱使陸榮廷為
元帥,護法軍政府成立。9月10日,孫中山宣誓就職,宣布段祺瑞等為叛逆,並出師北伐。護法戰爭正式
開始。當時兩廣和雲南、貴州相繼脫離北洋政府,西南四川連成一片,成為護法中心。
在孫中山的號召下,國會議員紛紛南下參加護法。護法戰爭先在湖南開始。還在護法軍成立前,段
祺瑞為實現武力統一計劃,即派其心腹傅良佐為湖南督軍,並源源不斷地將北洋軍開入湖南,引起湖南
各界強烈不滿。9月18日,零陵鎮守使劉建藩與駐衡陽的湘軍旅長林修梅聯銜通電,宣告湖南自主。10月
6日,組成護法軍湘軍指揮部,推舉程潛為總司令。同日,湘南護法軍與北洋軍在湘潭西倪鋪接戰,護法
戰爭正式爆發。此後,湘南護法軍和兩廣護法聯軍與北洋軍在衡山、寶山一帶相持近一月,戰況十分激
烈。11月,南軍開始取得優勢,接連攻克寶慶、永豐、湘鄉、衡山、湘潭等地。18日,湘南護法軍佔領
長沙。此時,各省護法勢力也紛紛起來響應。12月初,滇、黔、川護法聯軍趕走了段祺瑞派到四川的查
辦使吳光新,攻佔了重慶。同月黎天才等人在襄陽通電宣告自主,組成「湖北靖國軍」;郭堅等人在鳳
翔宣告獨立,組成「陝西護法軍」。此外,河南、山東等省也有靖國軍相繼起事。總之,護法軍一度取
得一定的勝利。在湖南這個主要戰場上,護法軍連戰連捷,迫使北洋軍多次易帥。其他如四川、福建、
湖北等戰場,也取得一定的勝利。在短短的三四個月內,護法運動就遍及到十幾個省份。北洋政府內部
直系和皖系各自從本系的利益出發,在對西南用兵問題上採取了不同態度。直系為了牽制皖系的力量,
增強與皖系爭權的實力,所以高喊「和平統一」,竭力要求保持西南各省的勢力。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
暫占上風,段祺瑞於11月16日被迫辭職。馮國璋勸說西南軍閥放棄武力,「和平解決」。西南軍閥本來
就不是真心護法,現在自己的地盤和實力得到了鞏固,於是就與直系軍閥勾結,反過來破壞護法運動。
12月,陸榮廷、唐繼堯未經孫中山同意,自行在湖南、四川兩條戰線宣布單方面停戰。1918年1月,西南
軍閥於軍政府之外另組「中華民國護法各省聯合會」,以岑春煊為議和總代表,加緊謀求與北洋軍閥妥
協。孫中山堅決反對妥協。為了把孫中山排擠出護法運動,西南軍閥又進一步收買了非常國會。 3月,
段祺瑞重新上台,組織北洋軍大舉南攻,護法軍在湖南佔領的地盤很快大部丟失。 4月10日,非常國會
秉承西南軍閥的意旨,通過《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修正案》,決定改組軍政府,將大元帥制改為總
裁合議制。孫中山堅決反對這一荒謬決定。次日,他即向國會指出擅行改組軍政府是非法的,並堅決表
示:「即於改組後有欲以為總裁者,亦決不就之。」
5月4日,孫中山憤而向非常國會提出辭職,通電揭露西南軍閥破壞護法運動的種種罪行,向國民沉
痛宣告:「吾國之大患,莫大於武人之爭雄,南與北如一丘之貉。」 5月20日,非常國會不顧孫中山的
警告,改組軍政府,選舉唐紹儀、唐繼堯、孫中山、伍廷芳、林葆懌、陸榮廷和岑春煊等七人為總裁,
以岑春煊為主席總裁,廢除大元帥制。至此,護法軍政府完全被西南軍閥所控制。 5月21日,孫中山在
絕望之餘,離開廣州,前往上海。護法運動失敗。
護法運動的失敗表明,有帝國主義作後台的中國軍閥勢力,比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強大得多。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由於本身的軟弱性和妥協,無力擔當領導中國革命的責任
『捌』 「五四」運動有什麼偉大歷史意義
背景:
1、根本原因: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引起階級矛盾的尖銳激化.
2、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推動.
3、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出現短暫春天,促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五四運動提供了階級基礎.
4、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促進中國人民覺醒,為五四運動提供了思想基礎.
5、一戰爆發後,列強無暇東顧,日本趁機加快侵略中國的步伐.袁世凱同日本簽訂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6、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會上英、法、美、日、意等列強無視中國的正義要求,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力轉交給日本,打破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幻想,引起中國人民極大的憤怒.
1、 過程:
1、導火索: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失敗.
2、前期:
1、時間:1919年5月4日;
2、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勿作五分鍾愛國心」,「打倒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
3、中心:上海.
4、主力:學生.
後期:
1、時間:6月初以後.
2、中心:上海.
3、主力:工人. 推動高潮事件:「三罷」斗爭: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
3、初步勝利:表現:
1、6月10日罷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
2、釋放了被逮捕的愛國學生.
3、6月28日,中國代表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
4、最終結果:失敗.(根據: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也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意義: 1、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愛國精神貫穿運動的始終.
2、廣泛傳播民主和科學的新文化運動.
3、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體現了追求真理、勇於解放.
4、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