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蓬萊閣到底是不是四大名樓之一
蓬萊閣是四大名樓之一。
四大名樓,顧名思義就應為四座樓,實為不然,其實現為五座樓。
中國有「江南三大名樓」之說,這三座樓分別是,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南洞庭岳陽樓和湖北武昌黃鶴樓;如再加上山西永濟鸛雀樓則成為中國古代四大文化名樓。
但由於中國郵政總局於九十年代出了一套郵票,名為四大名樓,當時鸛雀樓還處在被毀期間,未得以重建,故加入山東蓬萊閣,故四大名樓中的鸛雀樓換成了蓬萊閣。
(1)蓬萊閣屬不屬於歷史文化遺產擴展閱讀
蓬萊閣建於山頂。遠遠望去,樓亭殿閣掩映在綠樹叢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話中的仙宮。蓬萊的魅力不僅在於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而且在於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在我們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系統。
一個是昆侖神話系統,一個是蓬萊神話系統。昆侖神話系統發源於西部高原地區,它那瑰麗的故事傳到東方以後,與浩瀚的大海這一自然條件結合起來,形成了蓬萊神話系統。
蓬萊也就自然成為中國東方神話的策源地。)《山海經》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於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葯、漢武帝御駕訪仙。
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上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一個令世人嚮往的神仙世界,更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
後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蓬萊閣
『貳』 蓬萊閣風景區的歷史文化
蓬萊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傳說蓬萊、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神仙,為神仙居住的地方,相傳呂洞賓、鐵拐李、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荷仙姑、藍采和、韓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萊閣醉酒後,憑借各自的寶器,凌波踏浪、飄洋渡海而去,留下「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美麗傳說。
蓬萊閣創建於北宋嘉佑年間,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後經明代擴建,清代重修。現已經成為面積32000多平方米、廟宇和園林交錯的宏麗建築群。它主要由呂祖殿、蓬萊閣、三清殿、天後宮、龍王宮、彌陀寺等建築組成。主體建築蓬萊閣雄居丹崖之頂,處在眾星拱月的位置上。與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齊名。
蓬萊閣兩側有觀瀾亭、賓日樓、避風亭、卧碑亭、姜公祠等建築。閣西側有避風亭及田黃山。田橫山又稱登州岬,是黃渤海分界線的南端起點,相傳為田橫五百壯士築營紮寨之處,北臨大海,峭壁如切,新建有田橫山文化公園、田橫棧道、黃渤海分界坐標等景點,以海上公園聞名遐邇。避風亭又名海市。閣東側是卧碑亭和蘇公祠。祠為紀念蘇軾而修,內有石刻像一幅,詩文刻石滿壁。祠東還有賓日樓、普照樓和觀瀾亭,是觀海和看日出的好地方。閣後有仙人橋,傳為八仙過海處。蓬萊閣東側前部為白雲宮。其主體建築是三清殿。正殿內有三尊神像。三清殿東為呂祖殿。彌陀寺在南部山下,是一獨立建築。閣東部蓬萊水城為我國最早的古代軍港之一,負山控海,修有水門,碼頭、炮台等海港和軍事建築,與蓬萊閣一起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蓬萊閣歷為文人雅集之地,今存石刻200餘方。
主體建築蓬萊閣在後部居中,建於北宋,明代擴建,清代重修,高15米,坐北朝南,雙層木結構建築,底層長14.8米,進深9.65米,四面迴廊。閣底環列16根大紅楹柱,閣的上層繞有一圈精巧明廊,可供遊人遠眺。室內粉壁上原有歷代遺留的詩文、題字、繪畫,今皆不存,現辟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游覽蓬萊閣攝影資料展覽室」。閣內北壁正中高懸清代書法名家鐵保所書之「蓬萊閣「巨匾,字體雄強渾厚,劫後倖存,吉光片羽,彌足珍貴。西壁懸掛董必武題詩、葉劍英題聯。室內木質樑柱彩繪「蓬萊十大景」、「八仙圖」、「風竹圖」等圖案。周遭擺放八仙桌、八仙椅,中央塑有「八仙醉酒」組塑,是根據「八仙過海」傳說中八仙在蓬萊閣上放浪形骸,酒醉後各顯神通渡海遨遊的情節創作的。為遊人留影紀念之佳處。
『叄』 蓬萊閣簡介
蓬萊閣包括三清殿、呂祖殿、蘇公祠、天後宮、龍王宮、蓬萊閣、彌陀寺等幾組不同的祠廟殿堂、閣樓、亭坊組成的建築群,這一切統稱為蓬萊閣。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於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肆』 有關蓬萊閣
最有名的就是蓬萊閣本身,一個有歷史的閣子,其他的建築都是歷代圍繞這個閣子建起來的,也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伍』 蓬萊閣的歷史文化
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於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坐落於丹崖極頂,閣樓高15米,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築,閣上四周環以明廊,可供遊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最佳處所。閣中高懸一塊金字模匾,上有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蒼勁大字,東西兩壁掛有名人學者的題詩。位於蓬萊閣下的仙人橋,結構精美,造型奇特,傳說為「八仙」過海的地方。
蓬萊蓬萊閣道教名勝。在山東省煙台市蓬萊市城北一公里處的丹崖山巔。創建於宋嘉祐六年(1061年),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巡撫李戴於其旁增建了一批建築,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知府楊豐昌和總兵劉清和主持進行擴建,使其大具規模,後又得以多次修繕,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閣高15米,雙層木結構,重檐八角,四周環以朱赤明廊,供人極目遠眺,閣上名人匾額楹聯眾多,猶以清代大書法家鐵保書的「蓬萊閣」巨匾著稱。閣下面臨大海,建築凌空,海霧四季飄繞,素有「仙境」之稱。
史載秦始皇、漢武帝都曾為尋求仙葯先後來此,傳說秦方士徐福受始皇之遣由此乘船入東海去求仙丹,著名的「八仙過海」神話故事傳亦在此,自古為文人墨客雅集之地,歷來是道教煉士修真之境,閣之附近現存留歷代文人雅士觀海述景題刻二百餘處;登臨閣廊,舉目遠望,長山列島時隱時顯,東北海疆碧波連天,春夏之際,海市蜃樓時時光臨登州海上,使人耳目一新,心曠神怡。閣南有三清殿、呂祖殿、天後宮、龍王宮等道教宮觀建築,均依丹崖山勢而築,層層而上,高低錯落,與閣渾然一體,總建築面積達18900餘平方米;閣東有,東南建觀瀾亭,為觀賞東海日出之所,西側海市亭,因為觀望海市蜃樓之境而名,又因其三面無窗,亭北臨海處築有短垣遮護,亭外海風狂嘯,亭內卻燃燭不滅,故又名避風亭,亭內牆壁上嵌有袁可立《觀海市》詩石刻九方。整個建築陡峭險峻,氣勢雄偉,朱碧輝映,風光壯麗。是山東著名的旅遊勝地。
蓬萊閣自古為名人學士雅集之地,閣內各亭、殿、廊、牆之間,楹聯、碑文、石表、斷碣、琳琅滿目,比比皆是,翰墨流芳,為仙閣增色不少。蓬萊閣前常出現「海市蜃樓」奇觀,蘇東坡的「東方雲海空覆空,群仙出沒空明中。盪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雀藏珠宮」,袁可立的「紛然成形者,或如蓋,如旗,如浮屠,如人偶語,春樹萬家, 參差遠邇,橋梁洲渚,斷續聯絡,時分時合,乍現乍隱,真有畫工之所不能窮其巧者」,正是「海市蜃樓」奇景的生動寫照。
『陸』 蓬萊閣的蓬萊閣申遺
2012年10月9日從南昌市復滕王閣制管理處證實,滕王閣(南昌)、岳陽樓(岳陽)、黃鶴樓(武漢)、鸛雀樓(山西永濟)、蓬萊閣(山東蓬萊)、大觀樓(昆明)、閱江樓(南京)、天心閣(長沙)、鍾鼓樓(西安)、天一閣(寧波)等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將聯合申報聯合國物質文化遺產。
『柒』 蓬萊閣屬於建築還是水
蓬萊閣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是凝聚著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版群。素權以「人間仙境」著稱於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歷經風雨滄桑,如今已發展成為以蓬萊閣古建築群為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四種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為底蘊,山(丹崖山) 、海(黃渤二海)、城(蓬萊水城)、閣(蓬萊閣)為格局,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田橫山、合海亭及黃渤海分界坐標等20餘處景點為點綴,融自然風光、歷史名勝、人文景觀、休閑娛樂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和休閑度假勝地。景區先後榮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旅遊行業最佳誠信單位」、「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單位」、「中國馳名商標」、「山東省質量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服務標准化示範單位」等稱號,導游科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和「全國巾幗文明示範崗」等殊榮。
『捌』 蓬萊閣屬於自然景觀嗎
不是的,蓬來萊閣是自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是一處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群。蓬萊閣的主體建築建於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間仙境」著稱於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1]
歷經風雨滄桑,如今已發展成為以蓬萊閣古建築群為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四種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為底蘊,山(丹崖山) 、海(黃渤二海)、城(蓬萊水城)、閣(蓬萊閣)為格局,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田橫山、合海亭及黃渤海分界坐標等20餘處景點為點綴,融自然風光、歷史名勝、人文景觀、休閑娛樂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和休閑度假勝地。
『玖』 山東的歷史文化遺產
一是登州海道。蓬萊古稱登州。根據《新唐書》記載,登州海道全稱是「登州海行入高麗、渤海道」,與「廣州通海夷道」並稱唐代兩大航海路線。蓬萊因登州海道的存在一躍成為隋唐時期古代中國北方最大的商港,其也是古代中國與東北亞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流的樞紐,日本先後有11批遣隋使、遣唐使約3000多人從蓬萊登陸,朝鮮半島各國朝貢使團更是多達79批,渤海國使團130多批,人數難以為計。誕生於福建莆田的媽祖文化也以蓬萊為根據地,沿登州海道,經歷渤海海峽,進入東北和華北地區,再沿朝鮮半島進入朝鮮和日本等東北亞國家,最終穿越白令海峽,到達北美洲地區。
二是蓬萊水城。蓬萊水城俗稱「備倭城」,始建於宋慶歷二年(即公元1042年),是中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軍基地。明洪武九年(即公元1376年),作為中國北方最重要的抵禦倭寇的軍港,蓬萊水城擁有當時中國最完備的海上縱深防禦體系,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曾於此訓練水師。
三是登州海市。登州海市與吉林霧淞、桂林山水、雲南石林,並稱中國四大自然奇觀。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對登州海市詳盡描述道:「登州海中,時有雲氣,如宮室、台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蓬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使蓬萊成為世界上海市蜃樓出現頻率最多、景象最豐富的區域之一。「登州海市」孕育了以「三神山」神話故事為代表的中國東方神仙文化,而神仙文化又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創立的重要理論基礎。
『拾』 山東省的你認為可以申請文化遺產的地方
物質文化遺產定義
相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物質文化遺產要好理解一些。
先看專家們的定義:「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以及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等。」
物質文化遺產應當有這么幾個特點:一是具有實體的概念,也就是看得見,摸得著;二是它具有歷史價值或審美價值,是前人通過卓越的智慧和創造能力,留給後人的珍貴文化遺產;三是這些文化遺產能夠代表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精髓,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
然而,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呢?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涵蓋了哪些內容呢?
我們知道,物質文化遺產是以物化形態而存在的,是有形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它不受當今人們活動的影響而存在於世(天災和人為毀滅除外)。如武侯祠、杜甫草堂及各宗教寺廟、道觀,先人建造於幾百年前,仍立今世。但它的建造工藝流程、包括一些繪畫的用料配方,都是無形的,非物質的。再比如蜀錦,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是以物質形態存在的,但工藝的絕技、藝術的構思、行規、信仰、禁忌等,還有傾注在作品中的個人情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無形的,就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此可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有口傳心授的特點,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都屬於非物質文化范疇。
我作為一個外省人比較了解的山東
物質文化遺產:趵突泉、碧霞祠、嶗山、泰山、蓬萊閣、孔廟等等,很多啊
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大鼓、濰坊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
山東是個文化大省,可做遺產的項目真是很多,有一些國際知名度也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