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史前文化在考古學上有哪些命名和遺存
過去只知道仰韶、龍山。
仰韶就是前面我們講到的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在河南澠池發掘的仰韶文化,以紅陶、彩陶為特徵。
龍山是指以山東章丘縣龍山鎮遺址為代表的文化,出土的陶器以黑陶、灰陶為特徵,最典型的是一種薄胎,黑而光亮的被稱為蛋殼黑陶的陶器。這是上個世紀30年代初由梁思永等人發掘的。梁思永是梁啟超的二公子,他學考古是梁啟超的決定,可見考古學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重要性。
新中國成立後,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考古學文化,按早晚順序講,
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有距今10000年到12000年的江西萬年仙人洞、吊桶環遺址、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廣西桂林甑皮岩、邕寧頂螄山遺址,河北徐水南庄頭遺址等。這些遺址中出土的陶器火候很低,質地粗糙,紋飾簡單,代表了陶器剛發明不久的技術水平。出土的石器有打制的也有磨製的,在文化層中還發現了最早的栽培稻遺跡。
新石器時代中期階段的遺址以黃河流域的磁山文化、裴李崗文化、後李文化、老官台文化和長江流域的彭頭山文化、石門皂市文化、城背溪文化等為代表。遺址范圍擴大,房基、墓葬都有發現,陶器種類豐富,粟作農業、稻作農業遺跡隨處可見。
屬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除以前發現的仰韶文化,有山東和蘇北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北方地區的興隆窪文化、紅山文化,甘青地區的馬家窯文化,長江流域的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這個階段,社會發展迅速,聚落開始分化,等級已經出現。
新石器時代末期或稱之為銅石並用時代,除龍山文化、齊家文化是早前發現的,新發現的,長江流域上游有寶墩文化,中游有屈家嶺、石家河文化,下游有良渚文化,北方地區有小河沿文化等。
至於早期青銅時代,有關夏商代考古,自安陽殷墟發掘之後,20世紀50年代以來,不僅在黃河中游的中原地區,先後發現了商代早期的鄭州商城、偃師商城、小雙橋遺址、洹北商城、東先賢遺址等一系列商文化遺存,
二里頭遺址、東下馮遺址等夏文化遺存,以及東岳石遺址為代表的東岳石文化,
還在北方地區、長江流域乃至嶺南地區發現了夏家店下層文化、上層文化、圍坊三期文化、張家園上層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橋文化、荊南寺類型遺存、吳城文化、湖熟文化、馬橋文化、石峽中層文化、浮濱類型遺存等中原周邊地區的當地土著文化遺存。
有關周代考古,在周人起家的陝西岐山、扶風一帶的周原,西周都城遺址長安一帶的灃鎬,河南的洛陽以及燕、晉、虢、齊、魯、應、秦、楚、蜀、吳、越等諸侯國的都邑幾乎都有重要發現。不僅是這些地點發現了,各個地點都有豐富的內涵,諸如王侯宮殿、陵墓、手工業作坊乃至形形色色的遺物,可以說應有盡有。
⑵ 古代文明遺存和遺址的意義何在試以某一古代文明遺存和遺址景觀為例加以說明
意義: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對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有重要意義專,對展現世界屬文化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
例:金字塔,說明古埃及人掌握的建築技術高超,金字塔的布局與星象天文有重大聯系,說明古埃及人對天象宇宙的掌握是現代難以想像的。
瑪雅神廟,說明古瑪雅人的宗教信仰,文明程度和演進都相當高,尤其時期歷法的精確度,與中國的歷法是可比的
⑶ 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意思
就是歷史性的意義的意思,就是這個歷史有什麼一個轉折點,有什麼好處,對我們做出了有什麼樣的啟示
⑷ 了解古代文明遺跡有什麼意義
了解古代文明遺跡有助於我們學習新知識,爭做《新青年》。學習新思想。
⑸ 古代文明遺存和遺址的意義
意義如下:
一,它們是古代文明體現的結晶,能夠從各個角度上提供極為豐回富的研究資料。
二,答它們也是一種人文景觀,值得現代人觀賞品評。
如長城,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奇跡,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我國一重要的旅遊中心,同時它就鮮明體現了古代人們利用其來防禦外族侵略的思想和智慧,也為後世許多文化作品提供了材料,它也提供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建築特色與技術。
如滿意,請採納,哈哈!
⑹ 中國歷史遺跡有哪些
1、隆興寺,在清河古貝州城西南,始建於隋朝。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發跡時,曾在舍利塔下困卧,「塔影周回蔭之,老僧知其異,獻茶啜飲。」太祖即位後,建隆二年(962年)勑令重修隆興寺,並賜御匾。後幾經戰亂,整座寺院已毀損無存。 2014年10月20日,有1千多年歷史的清河縣隆興寺經過近2年的重建後正式對外開放,接待遊客。
2、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3、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645年(清順治二年)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護法王固始汗和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達拉宮之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治中心。
4、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5、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卧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擴展材料:
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多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家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
⑺ 近年來,就現存的許多歷史遺跡來看,是否真正做到了理解其內涵,認識其價值
近年來,不少城市熱衷於恢復和打造古代歷史遺跡,其中得失,暫且不論。但就現存的許多歷史遺跡來看,是否真正做到了理解其內涵,認識其價值,又是否讓其固有的文化意義為今人所知、所識,諸多問題,不一而足。我以為,想要打造和開發歷史遺跡,其根本,便是首先要弄清它們與今人到底有何關聯,有何意義。
由此,我想到了雅安。雅安,古來邊地要沖,東接川蜀,西鄰康藏,先秦時便設有郡縣建制,歷史遺存不可謂不豐厚。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如今留下的文物遺跡雖豐,然其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卻未盡數發揮。究其原因,無非兩點,其一,對文物、遺址的態度大多停留於物質修復,而對其自身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認識不夠,導致利用不足;其二,缺乏一種整體性的文化思維,或文化掌控力,對待這些文化遺存,常常孤立地保護和對待,以至於不少遺跡已然成為風乾的軀體,而不是傳承不熄的文化生命。
我以為,雅安地處華夏疆域之僻遠,但文化的積累較中原比之,卻也未算荒蠻。諸如高頤闕、何君閣道碑、蘆山漢代石刻等,它們既是漢代文化的遺留,又是本土文化的見證,並且它們的存在,更是燦爛鮮活的美學和極富張力的藝術形式。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曾在「抗戰」時來到雅安,並對高頤闕、漢代石刻等贊賞有加,在《中國建築史》一書中也對雅安諸多遺跡著墨頗多。再如觀音閣、名山文廟、明德中學等,它們又都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承載過雅安這一地區獨特的人文歷史和文化生態。
由上述來看,雅安的確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積淀,並也留存了不少頗有特色的歷史遺存。對待這些歷史遺跡的態度,除了保護和修復,更多的應該是喚起這一區域的人群,一種自我認知和對自身文化的重塑,換言之,是建立起一種對待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和親切感。不過,就現在的情況來看,不少歷史留存,要麼形同荒廢,要麼便是用於商業開發,公眾大多對其存在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傳承缺乏認知。
近年來,文化軟實力的提法日漸被公眾所熟知,所謂的文化軟實力倘若具體到一地一域來看,便是這個區域的人群對這塊土地的歷史了解與否,對其曾有過的文化可否擁有一種普遍的認知。在當今新的時期下,只有讓一個地域里的大多數人擁有較為一致的文化價值觀,對所生活的城市有一種歸屬感和親切感,一個地域才或可奢談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也才能形成向心力和競爭力。大言之,本地域之歷史遺留、文化傳統才能得以鮮活,並不與他處雷同,進而代代傳承。
令人頗為遺憾的是,如今舉國之中,大部分城市或地域在挖掘歷史文化和歷史遺存時,往往停留於物質開發,而忽視了對其文化本身的認知和傳承。譬如雅安人常提及的茶馬文化,我以為此不光為茶的文化、馬的文化,更是一種人的文化,是一群敢於捨身犯險、遠赴崎嶇的雅安人,所創立的文化。我們在打造藏茶、古道旅遊的同時,更應著力塑造一種雅安先輩們所創立的茶馬精神,而這種精神性的文化追求,才有可能最為持久,並也最具魅力。此外,又有一事,現年九十一歲的韓德謙先生,曾就讀於民國時代的私立明德中學,他對我講,民國時的雅安教育,既有中國本身的務實、篤行之風,又兼具西方教育之開放、包容,培育學生時常不拘泥、不刻板,呈現出多元化的風氣。比之於當下,我以為諸如民國時期的這種教育精神也因成為雅安之文化財富,並當傳承發展。
在如今千城一面的中國大地,唯一還可加以區分的,無非不過是幾處歷史遺留,或幾條稍顯破敗的古老街巷。所以,在日趨雷同化和快餐化的社會文化中,能否准確找到自身文化的獨特性,能否讓留存的歷史遺跡閃現其光彩,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何謂文化,我以為文化所指,乃為一國一地經時間堆壘,所形成的思維習慣和生活習慣。而這些習慣的有力見證,無疑就是傳承千百年來的歷史遺存。作為政府部門和大眾媒體,能否承擔起一種使命感,將歷史遺存,通過有效途徑,合理地轉化為一種獨特的地方文化財富,並以此增強本地居民的文化歸屬感,甚至形成強大的文化氣場,用之於商貿,用之於德育,在今日時代下,實在顯得尤為重要。
所以,歷史遺跡的最大價值和意義,不光是其具備的歷史性和審美性,更應是現實性。其現實性的體現之處,就是影響今人,使今人找回失落的文化認知和文化歸屬感。也只有這種文化歸屬感,才是區別地域、區別國籍、進而轉化為生產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條件之一~
⑻ 國內有什麼由於戰爭或自然災害破壞的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古橋
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
⑼ 歷史文化的意義是什麼
一、歷史文化底蘊體現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明程度。
歷史是一個永不枯竭的物質和精神載體。它往往體現著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明程度。中國、印度、巴比倫、埃及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美譽,全在於它們燦爛的歷史文化積存。中國長城,西安兵馬俑,埃及金字塔這些令人震驚的世界遺產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影響,這全在於它們所遺存的是古中國和古埃及的燦爛文化,它們已成為了一個國家古代文明的精神象徵。二十一世紀以來,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越為世人所重視,大多數國家現在都成立了專門的文物保護機構,並把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納入法制軌道,規范和約束人們對於歷史文化的具體行為,這無疑是對歷史文化保護的一大貢獻。
二、歷史文化底蘊對於民族心理有重大影響。
歷史文化帶給後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它往往會影響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心理構成,使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思想行為方式上受到傳統文化遺存的影響。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大國,傳統歷史文化對整個中華民族的影響更是深遠。
三、歷史文化底蘊對旅遊經濟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
從現實的角度去探掘歷史文化,我們會吃驚地發現,歷史文化帶給我們當今社會的價值是多麼巨大。埃及金字塔、中國長城、故宮、兵馬俑等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遺產現在所創造的巨大財富,簡直無法用具體的數據來加以統計。
隨著現代科技工業迅猛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有了巨大的飛躍。豐富的物質財富使人們能夠豐衣足食。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巨大成果的同時,世人又往往會離不開歷史文化的影響。包括生產、生活、休閑、娛樂等各個方面。由此而帶來的歷史文化旅遊應運而生,且成為最受歡迎的旅遊方式之一。其產生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是我們很難用准確的數據來估量的。比如在歷史景觀中,歷史文化往往會令人神思遐想,浮想聯篇,無不勾起人們對古代社會的聯想。追溯歷史,探尋古人遺蹤,遊人往往會產生更大興致。人們帶著懷古幽思不遠千里紛至沓來,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言而喻。同時,歷史文化底蘊可以提升地方品味。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地方文化經濟產業發展的獨特資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好這些資源大有文章可作。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沒有厚重歷史文化的城市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那裡盡管有高樓大廈和現代文明,但人們走進去,該會留下多大的遺憾啊。
四、歷史文化底蘊拉動歷史性投資。
在經濟社會,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產業投資。而作為歷史文化所拉動的必然是歷史性投資,其近期與遠期價值不可低估。
人們談及金字塔自然會想到埃及,說到埃及也會很自然地聯想到埃及金字塔;談及長城、故宮、兵馬俑,大家馬上會聯想到中國,說到中國,又會立刻想到中國長城。從某種意義上說,許多著名的歷史文化遺產已經成了一個國家和地區文化形象的代言。正是由於歷史文化的獨特價值,我們探討和研究歷史性投資這一重要的投資方式,來引導人們如何培植和利用好歷史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⑽ 歷史文化的意義
文化遺產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繪畫、遺物、銘文等文物;在景觀,建築樣式結合等方面具有突出價值的建築或建築群體;從歷史、美學和人種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工物品或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物品和工程,如故宮、秦始皇兵馬俑等。
歷史文化遺產是指具有一定歷史意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存在歷史價值的文物,其主要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各類文物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系、意識形態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當時生態環境的狀況,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文物的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對於人們認識自己的歷史和創造力量,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認識並促進當代和未來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歷史的重要性在於,讓我們接近真相。盡管歷史在發展中被曲解、隱藏,我們學的是被人為扭曲的還是客觀發生的歷史。如果我們學習的是認為扭曲的歷史,會形成一種偏激和扭曲的歷史觀。這是可怕的,如果再將這種扭曲的歷史觀影響他人,這是更可怕的。但最終歷史會公布於天下的。
歷史文化,只有傳承了歷史文化,我們才有自己的民族氣節,國人的靈魂。這里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屈原與端午節了。由此演變而來的端午節就是一種歷史文化。簡而言之就是,歷史上的事件或者是活動流傳下來的影響,積淀在民間,並由此而催生的文化。
目前,國外掀起了一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浪潮。我們國內也開始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然而我國在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短板。
歷史-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