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美國近年來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背景
美國近年來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背景:
1、美國外部失衡問題嚴峻
長期以來,美國較為依賴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國民儲蓄率較低。
2、美國當前收入差距較大
中產階級福利停滯不前。2007年,美國收入最高的10%家庭持有美國30%的財富,而最低的10%僅僅持有2%的財富。根據世界銀行的測算,美國自2007年以來年基尼系數持續上升,2011年高達47.7%,收入分配問題長期存在。
3、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金融化進程,甚至是二戰結束以來的經濟政策遇到了很大的問題,美國越來越變成輕量型的經濟體,也可以說是「天地分離」的經濟體。
一端是信息、設計、服務等高端行業進入到了後工業化的時代,通過資本和全球市場實現財富的環流。另外一端則是美國的農業蓬勃發展。然而,由於美國產業鏈已經實現了全球化,中間的製造環節已經轉移出去,造成了美國經濟的加工製造業缺失。
(1)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背後的政治訴求
1、貿易問題已經被美國「國家安全化」了。特朗普及其團隊認為貿易逆差就是美國的損失,中美之間的逆差對美國的安全造成了影響。
2、特朗普和共和黨在今年面臨著中期選舉的壓力。當前特朗普的言論、行為等主要是為了即將到來的選舉。從去年年底開始,為了兌現選舉承諾,特朗普經濟學開始發力,通過了大規模的減稅方案以及基建計劃,而美聯儲也開始了退出量化寬松的進程。
⑵ 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作用
特朗普上台後,實施「全球收縮,美國優先」的經濟政策,對內內通過減稅和加息等政策措容施來推動製造業迴流,對外通過懲罰性關稅和設置技術壁壘保護本國產業。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有著逆全球化、單邊主義特徵,試圖推動以創新為導向的製造業全產業鏈模式在美國復甦。
⑶ 綜合二戰後中美關系的發展歷程,試析當今的中美貿易戰
粗粗算來,從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摩擦到中國應戰,中美貿易戰的陰影盤旋在國人心頭已有半年多。對中國來說,接下來無疑也將有一場比較艱苦的斗爭。
但必須明確的是,這輪中美經貿摩擦並非首次。從歷史上看,近代以來中國的對外經貿爭端中,美國從未缺席。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場貿易戰、甚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場貿易戰,還是小平同志主政時期打的。
今天推薦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的一篇文章,循著整條時間線出發,我們或許得以窺見美國挑起貿易糾紛的邏輯。
歷史脈絡
在近代以來的中國對外經貿爭端中,美國始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且,美國挑起對華貿易爭端浪潮,通常都與當時其經濟、外交戰略變動緊密相關。
這其中創傷最為深者,莫過於美國政府1934年制訂實施的《購銀法案》。彼時,中國還是世界上僅存的銀本位大國,然而該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持續高價收購白銀,最終引發了中國白銀流失狂潮和全面通貨緊縮,結束了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的所謂「黃金十年」。
不僅如此,它還終結了自明代以來沿用近四百年的銀本位制度,摧毀了當時中國的財政金融體系,為1940年代中國市場天文數字的通貨膨脹掃清了道路。
新中國成立後中方不願單方面讓步,美談判破裂後,美國單方面宣布對中國紡織品實施新配額,中國則宣布減少或終止購買美國棉花、化纖和大豆。
盡管雙方最終於1983年9月達成了第二個紡織品貿易協定,但中美貿易摩擦的帷幕也就此全面拉開。
在1982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二大上,小平同志曾在開幕詞中鏗鏘有力地說出:「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我國利益的苦果。」聯系當時的經貿環境,鄧小平所說的「損害我國利益」,無疑也包括美國主動尋釁挑起貿易戰。
二戰之後初期,順差是美國貨物貿易收支的常態。1968年之前,僅1959年一年出現過6.01億美元逆差,其餘歷年均為順差。1968、1969年,美國貨物貿易分別逆差12.87億美元、9.80億美元,1970年順差7.97億美元,1971年逆差47.93億美元,1972年貨物貿易逆差翻番至96.63億美元,逆差從此成為美國貨物貿易收支的常態。
無需否認,盡管有貿易保護主義的「前科」,但二戰後初期美國確實充當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領頭羊」,在此前60年裡主導制定了75%以上的現行國際貿易規則。
然而,隨著貨物貿易逆差從1970年代初開始成為常態,美國貿易政策發生了實質性轉折。
⑷ 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史及現狀
美自由貿易區(NAFTA),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 3 國組成,三國於 1992 年 8 月 12 日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達成一致意見,並於同年 12 月 17 日由三國領導人分別在各自國家正式簽署。 1994 年 1 月 1 日,協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區宣布成立。
協定的宗旨是,取消貿易壁壘;創造公平的條件,增加投資機會;保護知識產權;建立執行協定和解決貿易爭端的有效機制,促進三邊和多邊合作。該協定將用15年的時間,分3個階段取消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實現商品和勞務的自由流通,在3國9000多種產品中,立即取消50%的關稅,15%以上的產品在5年內取消關稅,剩餘的關稅將在6年~15年內取消。
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合組成的貿易集團,成員國之間經濟上既有較大互補性和相互依存性,又有明顯的不對稱性。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對北美、拉美,以致對冷戰結束後新的世界經濟格局的形成,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首先,對區域內經濟貿易發展有積極影響,對美國而言,積極的影響是:第一,不僅工業製造業企業受益,高科技的各工業部門也將增加對加拿大、墨西哥的出口。美國同墨西哥的貿易順差將會因此而增加。第二,美國西部投資的擴大。第三,由於生產和貿易結構的調整結果,將會出現大量勞動力投入那些關鍵工業部門。第四,協定對墨西哥向美國的移民問題將起到制約作用。消極影響的主要有:技術性不強的消費品工業對美國不利,為改善墨西哥與美國邊境環境條件,美國要付出 60 億- 100 億美元的經濟和社會費用,關稅削減美國減少大筆收入,加重了美國的負擔。
協定對加拿大、墨西哥兩國同樣有很大的影響。
最後,對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也會產生影響。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一方面擴大了區域內貿易,但另一方面使一些國家擔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區域外向美國出口構成威脅。
回答者:chengyun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1-24 11:54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多謝^_^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好
0% (0) 不好
100% (1)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bucuo 不錯
評論者: bggtn - 試用期 一級
其他回答共 2 條
1994年1月1日,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3國共同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區宣告誕生。
據1991年統計,北美自由貿易區擁有3.63億人口,面積2130多萬平方公里,國內生產總值達6.45萬億美元,年出口總額近6000億美元,進口總額約7000億美元,其經濟實力超過歐盟。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北美自由貿易區建立的藍本,其宗旨是:取消貿易壁壘,創造公平競爭的條件,增加投資機會,保護知識產權,建立執行協定和解決爭端的有效機制,促進三邊和多邊合作。該協定將用15年的時間,分3個階段取消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實現商品和勞務的自由流通,在3國9000多種產品中,立即取消50%的關稅,15%以上的產品在5年內取消關稅,剩餘的關稅將在6年~15年內取消。
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合組成的貿易集團,成員國之間經濟上既有較大互補性和相互依存性,又有明顯的不對稱性。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對北美、拉美,以致對冷戰結束後新的世界經濟格局的形成,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回答者:南宮李明太 - 經理 四級 1-24 11:51
NAFT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北美自由貿易區
1994年1月1日,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3國共同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區宣告誕生。
據1991年統計,北美自由貿易區擁有3.63億人口,面積2130多萬平方公里,國內生產總值達6.45萬億美元,年出口總額近6000億美元,進口總額約7000億美元,其經濟實力超過歐盟。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北美自由貿易區建立的藍本,其宗旨是:取消貿易壁壘,創造公平競爭的條件,增加投資機會,保護知識產權,建立執行協定和解決爭端的有效機制,促進三邊和多邊合作。該協定將用15年的時間,分3個階段取消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實現商品和勞務的自由流通,在3國9000多種產品中,立即取消50%的關稅,15%以上的產品在5年內取消關稅,剩餘的關稅將在6年~15年內取消。
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合組成的貿易集團,成員國之間經濟上既有較大互補性和相互依存性,又有明顯的不對稱性。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對北美、拉美,以致對冷戰結束後新的世界經濟格局的形成,
⑸ 美國當初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是不是跟當時中國的 閉關瑣國 相似啊
是有一些類似的地方,但是出發點是不一樣的前者是指通過關稅和各種非關稅壁壘限制進口,來保護國內產業免受外國商品競爭「閉關鎖國」政策是指清王朝嚴格限制和禁止對外交往和貿易的政策。這種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清朝統治者為維護封建統治需要是「閉關鎖國」的直接原因
2、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較穩定,對外來商品有較強的抵製作用,這是閉關鎖國政策的經濟根源。
3、清朝統治的需要。為防止中外反清勢力的聯系和西方殖民主義的滲透,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⑹ 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過程
貿易 貿易保護主義
保護主義,在對外貿易中實行限制進口以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內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競爭,並向本國商品提供各種優惠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的主張和政策。在限制進口方面,主要是採取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兩種措施。前者主要是通過徵收高額進口關稅阻止外國商品的大量進口;後者則包括採取進口許可證制、進口配額制等一系列非關稅措施來限制外國商品自由進口。這些措施也是經濟不發達國家保護民族工業、發展國民經濟的一項重要手段。對發達國家來說則是調整國際收支、糾正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工具。 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較晚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常常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 發達國家則多提倡自由貿易,貿易保護主義只是用來作對付危機的臨時措施。到了壟斷階段,壟斷資本主義國家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已不僅僅是抵制外國商品進口的手段,更成為對外擴張、爭奪世界市場的手段。貿易保護主義,無論新舊,其中心思想是一樣的:任何一項經濟政策都可能會影響到一國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會引起不同社會階層或利益集團不同的反應。但新舊相比,新貿易保護主義更勝一籌,具有強制性強,對貿易各方影響大而直接,受約束范圍廣和表現形式多樣等特點。
貿易保護的未來發展趨勢
(1)在未來很長的時間里貿易保護仍然是各國貿易政策的支撐點。不僅包括發展中國家,一些發達國家之間由於競爭的激烈會不斷實施貿易保護。 (2)保護的手段時而透明、極端化(關稅、政治、軍事等手段),時而隱蔽化(各種非關稅壁壘)。 (3)新的保護手段不斷應勢而生(各種技術和綠色壁壘)。 (4)整體保護增強(更多貿易組織會不斷出現)。
⑺ 美國經濟發展史大概是怎樣的
1607到1753年是屬於殖民期,經濟很不發達;1754到1783年是美國的獨立運動時期,當時經過了波士頓茶事件、列剋星敦槍聲後,美國成為獨立國家,經濟開始獨立。
1850到1869年美國南北戰爭,此時美國北部屬於城市化進程中,經濟發展迅速,南部還是奴隸制庄園管理,經濟相對落後許多,統一全國後,經濟步入一體化。
1870到1929改革時期,其中一戰後經歷了柯立芝繁榮,1929到1932經濟危機,1933開始羅斯福新政,此後至二戰一直處於復甦階段。
二戰後美國經濟一躍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龍頭老大,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現在美國經濟地位不變,卻因西歐一體化和日本崛起,世界經濟開始有了多級分化。
(7)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石油危機
美國和蘇聯的冷戰至這段時期仍未停止。其間美國和蘇聯展開了一連串的太空競賽,蘇聯派出了世界首個太空人加加林上太空,而美國則派太空人首次登陸月球。
七十年代越南爆發戰爭,北越與南越開戰,美國為阻止蘇聯和共產勢力擴張,毅
美國參與的越戰中的畫面。
然介入越戰。其間美軍傷亡人數不斷增加,最終北越統一了越南,美國的企圖未能實現。
70年代初期,由於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是歷來最嚴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一度復甦。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3年10月以色列與中東一系列國家關系惡化,觸發中東戰爭。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了打擊對手的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1974年美國還要派發汽油定量配給票。這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機。
原油價格暴漲,引起了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增長在這段期間就下降了4.7%。
過了數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而後伊朗和伊拉克開戰,原油日產量銳減,國際油市價格飆升,每桶原油的價格從14美元漲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引起了西方工業國的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大概下降了3%。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蘇聯。1981年4月12日,美國成功發射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⑻ 貿易保護主義的起源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進出口貿易持續快速增長,進出口貿易總額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斷提升,據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的發布,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位次於2004年, 2005年和2006年穩居世界第三,而我國貨物進出口連續四年快速增長,是歷史上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正是由於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持續快速增長,致使我國在國際貿易中更頻繁遭遇各種貿易保護壁壘。這種狀況不僅中國獨有,根據經濟發展與國際合作組織(經合組織)對發展中國家貿易官員的調查發現,貿易保護壁壘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影響都非常巨大,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面臨的挑戰則更加突出。
在國際貿易領域中已經形成了以非關稅壁壘為主,以關稅壁壘為輔的新的貿易保護主義,以綠色壁壘,技術壁壘,反傾銷和知識產權保護等非關稅壁壘措施為主要表現形式,目的是想規避多邊貿易制度的約束,通過貿易保護,達到保護本國就業,維持在國際分工和國際交換中的支配地位。
本文擬從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基本理論分析著手,在闡明新貿易保護的概念,背景,起源,形式和特點的基礎上,對其相關趨勢進行詳盡的分析,著重於對和我國面臨的挑戰進行系統分析,主要有頻繁遭受反傾銷調查,頻繁遭受反補貼調查,形形色色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彈道導彈我國面臨的其他挑戰-國際金融危機等。最後通過研究新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造成的嚴重影響,嘗試就我國應採取的應對措施進行理論上的探討,主要包括八個方面:改善我國貿易環境;建有自我特色的壁壘體系;強化進出口企業的分類與指導;夯實認證,認可體系;重視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推進「以進帶出」戰略,完善我國技術標准和完善我國的金融體系。
本文同時強調了在努力尋求對策應對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同時,我們也要增強信心,不必過分擔心我中國所受到的貿易保護主義影響。我國只要能長期堅持最佳的戰略,在國家新的政策支持及當地政府的切實貫徹落實下,不斷完善政策,加快結構調整和基礎創新步伐,繼續密切跟蹤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積極開拓國際潛在市場,努力化解和應對外部沖擊,則有效應對新貿易保護壁壘,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不再只是夢想。
⑼ 關於美國的新貿易保護主義
這兩個來是矛盾的.
美歐等發達國自家一直在實行貿易的雙重標准。根據我的理解, 所謂雙重標准指的就是: 歐美在本國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上積極的倡導全球的自由貿易,主張其他國家敞開貿易的大門。但是,當發展中國傢具備了競爭實力,美歐的產業優勢受到威脅挑戰的時候,他們就馬上設限,關上自由貿易的大門。
希望可以幫助你
⑽ 貿易保護主義歷史階段劃分方法
其中三分法和四分法都認為貿易保護政策出現過四種典型的形態,即重商主義政策(15世紀到17世紀)、幼稚產業保護政策(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中葉)、超貿易保護政策(從19世紀末到二戰)和新貿易保護政策(20世紀70年代以後)。
持三分法的學者如岳蛟興(2006)在他的著作《國際貿易政策》中將貿易保護政策分為古典重商主義政策、近代貿易保護政策和現代貿易保護政策(包括超貿易保護政策和新貿易保護政策兩種形態)三個階段。王傳麗(2004)則將貿易保護政策分為重商主義政策和現代貿易保護政策(包括幼稚產業保護政策和超貿易保護政策兩種形態)以及新貿易保護政策三個階段。
持三分法的學者如薛榮久在《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概論》、任烈在他的著作《貿易保護理論與政策》中認為貿易保護政策經歷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貿易保護政策(重商主義政策)、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後進國家的幼稚產業保護政策、壟斷資本主義時期(19世紀末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盛行的超貿易保護政策以及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興起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四個階段。
也有學者將貿易保護政策分為五個階段,即認為WTO成立以後貿易保護政策呈現出新的特徵,因而將WTO成立以後的貿易保護政策作為貿易保護政策的第五個階段。如劉燕玉(2006)在《貿易保護主義的演變及對中國外貿的啟示》中總結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歷史演變過程,介紹了各階段主要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實踐,在此基礎上對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及保護政策的時代背景、政策手段、特點和理論支持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歸納。她將演進階段分為五個部分:15世紀到17世紀重商主義下的貿易保護→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中葉英國先行自由貿易→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的保護貿易→20世紀中期到70年代自由貿易趨勢形成與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也有部分學者進行了六分法。張岩(2004)在《國際貿易保護的演進與發展特點》中梳理了國際貿易保護政策的理論與實踐的演進。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重商主義的貿易保護。重商主義的經濟學基礎是建立在金銀等貴金屬是財富的唯一形態,一國對其的擁有量是國家富裕與否的標志。②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後期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幼稚產業保護論。其中德國李斯特幼稚產業保護的觀點最為著名。③資本主義壟斷時期(大危機時期):凱恩斯主義的新重商主義。凱恩斯的鼓勵出口,實現適度的貿易收支順差,是「蕭條經濟」條件下的貿易政策。④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保護。這是在「二戰」以後,日益強大的美國開始宣揚自由貿易,發展中國家為了自身利益則舉起了貿易保護的旗幟。⑤新貿易保護。⑥國際貿易保護目前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