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寧波旅遊必去景點有哪些
1、象山影視城
象山影視城的周邊是一些民居,有很多旅館,價格也並不貴。從旅館到影視城走路大概要半個小時左右。我們坐人力三輪去大概十分鍾左右。票價一百五,進去走一段路便能看見巍峨的城牆,高高的聳立在不遠處。聽說很多著名的戰爭戲都是在這里拍攝的。
比如神鵰俠侶裡面的大戰襄陽城。雖然這些都是人工布景,但是走在上面,看著那些仿古的建築,仍然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
6、雪竇山
雪竇山因北宋仁宗皇帝趙禎夢中到此一游而得名「應夢名山」,南宋理宗皇帝趙昀追書「應夢名山」。以優美的自然風光著稱,標志性景點包括千丈岩、雪竇寺、三隱潭、徐鳧岩、妙高台以及全球最高的銅質坐姿彌勒佛造像。
位於雪竇山心的雪竇寺,創於晉、興於唐、盛於宋,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高僧輩出,是彌勒佛的根本道場。浙江雪竇山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中國五大佛教名山。
❷ 寧波榮安實驗中學好還是奉港高級中學好急!!!!
寧波榮安實驗中學和奉港高級中學兩者之間相比較而言,寧波榮安實驗中學較好。寧波榮安實驗中學的相關介紹具體如下:
1、寧波榮安中學的教學質量較好:
寧波榮安中學學生參加市統考和省畢業生證書會考已到同類學校前列.學校的教學質量、學生管理已得到社會、家長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充分肯定,經全校性民意測驗,家長滿意率高達98%。
2、寧波榮安中學的教學硬體較好:
寧波榮安中學的每個班級都配備多媒體設施,運用最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因為是一所純粹的中學,學校可以集中精力研究中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對提高每個學生的專門教育程度,提高教育質量,起著較多的作用。
(2)寧波歷史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擴展閱讀:
寧波榮安中學的有關介紹:
寧波榮安中學的競賽成績顯著,教師參加大比武活動或優質課評比獲獎的共計有42項,其中省級1項、台州市級8項;學生在浙江省中學生數、理、化、生四科競賽中,2人獲省二等獎、7人獲省三等獎。
同時聘請全國一大批優秀骨幹教師任教。學校實行中小班化教學,高中學生每班40餘人,每個班級都配備多媒體設施,運用最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開展教學。
通過不斷的教育創新與內涵發展,寧波榮安中學已成為教育的樂土、讀書的聖地、重高的基地、聯招的搖籃,學校連續15年獲得寧波教育教學綜合質量一等獎。
❸ 寧波永台庫文化歷史
立雪書院的歷史故事
立雪書院又稱游嘉瑞藝術館。立雪書院的「立雪」出於宋游酢與楊時尊師的「程門立雪」典故。2002年創辦由著名書法藝術家、收藏家、壽山石《案頭摩崖石刻》創始人游嘉瑞先生在福州永泰創建的立雪書院,位於福州大樟溪畔,龍峰山上,疊立山崖,青石為牆,琉璃為瓦,卵石鋪道,曲徑通幽,仿古格局,錯落有致,竹林成蔭,空氣清新,流碧溢翠,枯木逢春。院中設有山川藝術館,尺一樓,百硯齋,千石印室,耕讀亭,道南軒等,極具文化品味。
10年間,立雪書院開展收藏交流、藝術培訓、國學講座、德育教育、旅遊觀光、健康休閑活動數百場,引起了社會共鳴,得到了普遍共識。收藏近萬件古今展品,跨越歷史數千年。一方巨硯;一部巨著《榴花夢》;十多位中央領導題刻;數百方古硯;數百方字畫;千石印室壽山石微雕案頭摩崖石刻。萬卷古籍線裝書。立雪岩、立雪碑林鐫刻200多件名人名家書法作品。立雪堂演繹程朱理學淵源。永陽館展示永泰的歷史發展和民族風情。展品之豐之美。被評為福州市和永泰縣德育基地、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福州文明網站、福州優秀旅遊景區、紅色文化旅遊景點、福建省最佳旅遊目的地,產生了獨具特色的「立雪書院現象」。】
閩台兩岸共同的信仰--張聖君
史載,張聖君於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農歷七月廿三生於永泰縣嵩口鎮月洲村,成長及修煉於盤谷方壺岩,是宋代閩中地區平民社會中產生的民間信仰神祗,已有900多年歷史,宮廟遍布八閩大地。從明代開始,張聖君信仰及其傳說故事就與各地的地方風物傳說密切結合,明末張聖君信仰隨移民傳入台灣地區。在台灣張聖君多稱為張公法主,其大中型宮廟達60多座,信眾一千多萬人,是台灣地區頗具影響的民間信仰。近十多年來,台灣信眾多次組團來我縣方壺岩張聖君母殿尋祖進香。
來自全省各地的張聖君信仰者近千人,齊聚永泰縣盤谷鄉方壺岩,共同慶祝張聖君誕辰868周年。張聖君,至今在福建各地、台灣和東南亞地區流傳了八百多年,是閩台兩省民間重要的道教信仰人物之一,在閩台道教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近年,我省各地及台灣張聖君信仰者和文化研究人員紛紛到永泰縣方壺岩尋訪、考證,進一步探討、研究張聖君信仰文化。 明清兩朝及至建國前夕,在這里經商的福州及其他各地的商賈,抱著祈願「財源不盡滾滾隨潮來」的心態,以此為「福地」和發財的「聚寶盆」,不斷雲集在上下杭地區,組成經濟實力雄厚的「商幫」,進行頻繁的商貿經營活動。他們都把張真君奉為「祖師爺」,稱之為「商神」,頂禮膜拜,虔誠至極,在海內外頗有影響。並把福州「商會」、「金融公會」和「商事研究所」的會址設在殿內,以此為中心再輻射到上下杭其他地區,分別成立各商業同業公會的分支機構。
永泰革命遺址
中共太原小學支部、赤色農會舊址民國18年(1929年)9月,中共福州市委派任達為特派員回本縣活動,宣傳革命道理,發展黨員。翌年,在太原小學成立中共太原黨支部,支部書記任可桐,黨員有魏聖愛、任可模等。同時組織太原鄉赤色農會,也以太原小學為活動據點。(太原小學校址設在原元帥廟)。
清溪小學黨支部舊址任達於民國19年(1930年)又在清溪小學組織成立中共清溪小學黨支部,支部書記王樵(後脫黨),黨員有陳孝禮、蔣心亭、黃世刊等(清溪小學校址即現在清涼鄉政府)。
中共永泰工委和閩中特委機關舊址在嶺路鄉鳳落村饒厝。民國24年(1935年)閩中特委派陳雲飛為中共永泰縣工委書記,擴大游擊據點。民國29年中共閩中特委機關也設於此,現饒厝已修繕一新。
閩中游擊隊整訓舊址民國25年(1936年)閩中游擊隊在劉突軍政委率領下,到嶺路鄉寨下村旗插安旗頭塢整訓。民國29年,中共閩中特委又在旗插安墩炳地方舉辦形勢學習班,有三四十位地、縣、區級幹部參加學習。
紅軍洞在嶺路鄉寨下村。民國24年(1935年)閩中游擊隊30人(劉突軍為政委),曾長期駐扎在此訓練和學習,此洞至今完好。
旗插安秘密交通站在嶺路鄉寨下村。系中共地下黨於民國24年(1935年)建立的。該站由地下交通員楊啟負責傳遞革命信息,省委、特委、縣領導和地下交通員經常出入於該站。一直堅持到1949年民主革命勝利。
永泰塔閣亭
聯奎塔在城關對面溪山上。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為紀念本縣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蟬聯三狀元而建。塔系全石結構,八角形,七層空心的樓閣式建築,塔內有螺旋式石梯直通塔頂,塔門有石雕文官把門,各層都有石雕佛像龕並欄桿,具有清中葉建築的風格。塔座周長16.4米,高21米。1959年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省、市文化部門撥款加固。
麟瑞閣在大洋鄉麟陽村頭,系五層全木結構。閣頂葫蘆六角形,高27米,座周長39米,六角形各邊長6.5米,清代建,年久失修,已傾斜。
水尾閣在盤谷鄉水尾村,為清代建築物,閣3層,佔地面積135平方米。
蓮峰閣在長慶鄉蓮峰村頭,清代建,土木結構。閣5層,六角形,下大上小似塔,前有1座大殿與閣相接。
雙龍閣在霞拔鄉福長村,清代建,為古人讀書處。閣3層,土木結構,佔地面積210平方米,現尚完好。
奎光閣在大洋鄉蒼霞村橋頭,明末建,民國重修,是古人讀書處。
觀音亭在塘前鄉赤里村路邊,清乾隆元年(1736年)建,土木結構。
方廣石亭(第二亭)在葛嶺鄉方廣山下,清嘉慶四年(1799年)建,全用石條砌蓋,亭內約有10平方米。
前湖橋亭在蓋洋鄉前湖村,明朝建。幾經修葺,民國27年(1938年)重新用杉木建成,5株天杉為橋梁,共用木材9.5立方米。
西塘橋亭在東洋鄉西塘村。清初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修。亭高4.6米,寬6米,長24米,是閩(清)永(泰)莆(田)仙(游)過客休息的涼亭,總面積144平方米。
獅子岩觀音亭在嵩口鎮東3公里,清末建。土木結構,面積110平方米,內供觀音佛像。亭下有清潭,潭岩間有一穴,深不可測,岩四周不見桂樹,但可聞桂花香。
三島觀音亭在葛嶺鄉九老村西。始建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冬,民國時期傾倒。1987年正座重建,祀觀音大士像,面積100平方米。
七仙亭在大洋棋桿村院里。東漢時為紀念徐登七兄妹飛升而建。後幾度重修,木瓦結構,面積20平方米,現仍完好。
小石塔在白雲鄉陳家村山頂。明代建築,全石結構,五層,高10米,直徑3.1米,佔地面積7.45平方米,年久失修,現僅余兩層。
永泰厝祠-人文歷史
世科里在縣城登高路,是明代建築物,舉架高,屋頂斜急,斗拱比例小,全木結構,現正房木料有些腐爛。
狀元厝在嶺路鄉七斗村,為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狀元蕭國梁厝,土木結構,佔地600多平方米,年久倒塌,現剩下宅基地。
洋中山厝在白雲鄉白雲村,為晚清時(19世紀)建。總面積591平方米,土木結構,房22間,現前廳倒塌,只剩上廳堂。
旗山厝在清涼鄉旗山村,為清代建。土木結構,門前雙斗旗桿,系武進士林建元及林建鰲兄弟故第,內有房屋28間,總面積1500平方米,現有殘損。
文行厝在清涼鄉北斗村,系清代建。土木結構,總面積1186.7平方米,現尚完好。
鄢厝在大洋鄉大展村,為清乾隆時(1736~1795年)建。約佔地2000平方米,內有房子100餘間,系土木結構,單層高5米,現尚完好。
鄭汝器厝在蓋洋鄉蓋洋村,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建。系土木結構,大門橫楣刻有人物,總面積300平方米,屋樑上懸掛著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御史福建巡撫魏元烺為鄭汝器中進士題的匾額。
元坦厝(下坂厝)在嵩口鎮下坂村,清乾隆(1736~1795年)時陳元坦建,系土木結構,200多個房間,大廳有木雕古人物4幅,一色鎦金,人物體態多姿,維妙維肖。還有石柱、石聯,刻有字、畫、花、草,工藝精緻,現尚完好。
三落厝在城關新安路,為清代建築物,計70多間,佔地1200多平方米,土木石結構,現尚完好。
裕源厝在城關較場路,清道光時(1821~1850年)建,木石結構。門上木雕刻《三國演義》人物故事,手工精細,至今絕大部分完好。房屋60多間,佔地1250多平方米。
鄭厝在縣城北門路,明朝建,清道光年間擴建,均為土木結構。全厝4廳74房,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左右,厝內有4口水井。
林家祖祠在大洋鄉溪墘村,始建於南宋。祀宋鄉賢林學□、林學覆等林氏祖宗,土木結構,後代屢有修葺。正門上有朱熹手跡「學萃一門」匾額,匾寬1米,長2.5米。祠總面積400平方米,現尚完好。
三元祠在縣城對面塔山公園內,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為紀念南宋乾道(1166~1172年)時,本縣7年連中三狀元(蕭國梁、鄭僑、黃定)與聯奎塔同時興建的。後祠毀。1985年縣政府重視,社會人士熱心,集資10萬多元,在舊址按原式重新修建,現已落成。
龍山草堂在塘前鄉莒口村,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年)。嘉慶元年(1786年)築「尺五樓」。道光時(1821~1850年)江景陽等重修。全木結構,為名士教徒講學之所。正堂上橫額行書「龍山堂」3字,牆壁上原有林則徐手書條幅:
撰句書應
常持清節居官儉
共賞奇文說士甘
心葵四兄指正少穆五弟林則徐
現此手書已失落,但留有拓本可信。考林則徐與江景陽曾結拜兄弟,江為四、林為五,故稱。龍山堂總面積450平方米,現尚完好。
❹ 最近看電視上對寧波方特東方神畫的宣傳很多呀,到底如何
感覺不錯的
❺ 寧波哪個水族館好
寧波好像只有一個水族館,寧波海洋世界是寧波神鳳海洋世界有限公司與寧波市兒童樂園(回系隸屬於寧答波市婦聯的事業單位)聯合開發的市重點工程與實事工程項目,位於寧波兒童公園東首,佔地約10500平方米,是寧波唯一的一家展示海洋生物,宣傳海洋知識的現代化專業水族館,現已列入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在桑田路936號
❻ 寧波有什麼值得玩的地方
可以選擇去寧波的鼓樓看一下。寧波的鼓樓是寧波著名的一條長街,街上店鋪林立,而且最主要的就是有很多特色的小吃可以嘗試一下,也可以感受到寧波當地的風土人情,簡直是一舉兩得。
❼ 寧波海洋世界建於那年
寧波海洋世界於2006年11月16日開業迎客。
寧波海洋世界位於寧波兒回童公園東首,占答地約10500平方米,擁有1000多種、20000多條(只)海洋生物,融展示、表演和觸摸體驗於一體,是一個以展示海洋生物為專業特色的科普基地。
可以乘坐12路、14路、21路、102路、116路、117路、123路、131路、155路、168路、350路、354路、507路、512路、639路至兒童公園南下車。
❽ 寧波大學研究生怎麼樣
寧波大學的研究生是很好的,因為寧波大學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優秀的院校,屬於國家「雙一專流」建設高校,屬也是浙江省、教育部、寧波市共建高校,國家海洋局與寧波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
寧波大學建有7個省一流A類學科、6個省一流B類學科。據ESI公布的數據,工程學、臨床醫學、化學、材料科學、動植物科學5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現有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這些強大的學科建設也讓寧波大學的研究生成為了出色的學者。
(8)寧波歷史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擴展閱讀:
寧波大學有教職工2890名(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901名),其中正高職稱人員452名,副高職稱人員782名,博士學位人員1297名。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其中1名為外籍院士),加拿大兩院院士1名;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名,歐亞科學院院士1名,國家級特優人才23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8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13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名。
❾ 寧波永台庫的歷史文化
故事
立雪書院又稱游嘉瑞藝術館。立雪書院的「立雪」出於宋游酢與楊時尊師的「程門立雪」典故。2002年創辦由著名書法藝術家、收藏家、壽山石《案頭摩崖石刻》創始人游嘉瑞先生在福州永泰創建的立雪書院,位於福州大樟溪畔,龍峰山上,疊立山崖,青石為牆,琉璃為瓦,卵石鋪道,曲徑通幽,仿古格局,錯落有致,竹林成蔭,空氣清新,流碧溢翠,枯木逢春。院中設有山川藝術館,尺一樓,百硯齋,千石印室,耕讀亭,道南軒等,極具文化品味。
10年間,立雪書院開展收藏交流、藝術培訓、國學講座、德育教育、旅遊觀光、健康休閑活動數百場,引起了社會共鳴,得到了普遍共識。收藏近萬件古今展品,跨越歷史數千年。一方巨硯;一部巨著《榴花夢》;十多位中央領導題刻;數百方古硯;數百方字畫;千石印室壽山石微雕案頭摩崖石刻。萬卷古籍線裝書。立雪岩、立雪碑林鐫刻200多件名人名家書法作品。立雪堂演繹程朱理學淵源。永陽館展示永泰的歷史發展和民族風情。展品之豐之美。被評為福州市和永泰縣德育基地、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福州文明網站、福州優秀旅遊景區、紅色文化旅遊景點、福建省最佳旅遊目的地,產生了獨具特色的「立雪書院現象」。】
閩台兩岸共同的信仰--張聖君
史載,張聖君於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農歷七月廿三生於永泰縣嵩口鎮月洲村,成長及修煉於盤谷方壺岩,是宋代閩中地區平民社會中產生的民間信仰神祗,已有900多年歷史,宮廟遍布八閩大地。從明代開始,張聖君信仰及其傳說故事就與各地的地方風物傳說密切結合,明末張聖君信仰隨移民傳入台灣地區。在台灣張聖君多稱為張公法主,其大中型宮廟達60多座,信眾一千多萬人,是台灣地區頗具影響的民間信仰。近十多年來,台灣信眾多次組團來我縣方壺岩張聖君母殿尋祖進香。
來自全省各地的張聖君信仰者近千人,齊聚永泰縣盤谷鄉方壺岩,共同慶祝張聖君誕辰868周年。張聖君,至今在福建各地、台灣和東南亞地區流傳了八百多年,是閩台兩省民間重要的道教信仰人物之一,在閩台道教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近年,我省各地及台灣張聖君信仰者和文化研究人員紛紛到永泰縣方壺岩尋訪、考證,進一步探討、研究張聖君信仰文化。 明清兩朝及至建國前夕,在這里經商的福州及其他各地的商賈,抱著祈願「財源不盡滾滾隨潮來」的心態,以此為「福地」和發財的「聚寶盆」,不斷雲集在上下杭地區,組成經濟實力雄厚的「商幫」,進行頻繁的商貿經營活動。他們都把張真君奉為「祖師爺」,稱之為「商神」,頂禮膜拜,虔誠至極,在海內外頗有影響。並把福州「商會」、「金融公會」和「商事研究所」的會址設在殿內,以此為中心再輻射到上下杭其他地區,分別成立各商業同業公會的分支機構。
永泰革命遺址
中共太原小學支部、赤色農會舊址民國18年(1929年)9月,中共福州市委派任達為特派員回本縣活動,宣傳革命道理,發展黨員。翌年,在太原小學成立中共太原黨支部,支部書記任可桐,黨員有魏聖愛、任可模等。同時組織太原鄉赤色農會,也以太原小學為活動據點。(太原小學校址設在原元帥廟)。
清溪小學黨支部舊址任達於民國19年(1930年)又在清溪小學組織成立中共清溪小學黨支部,支部書記王樵(後脫黨),黨員有陳孝禮、蔣心亭、黃世刊等(清溪小學校址即現在清涼鄉政府)。
中共永泰工委和閩中特委機關舊址在嶺路鄉鳳落村饒厝。民國24年(1935年)閩中特委派陳雲飛為中共永泰縣工委書記,擴大游擊據點。民國29年中共閩中特委機關也設於此,現饒厝已修繕一新。
閩中游擊隊整訓舊址民國25年(1936年)閩中游擊隊在劉突軍政委率領下,到嶺路鄉寨下村旗插安旗頭塢整訓。民國29年,中共閩中特委又在旗插安墩炳地方舉辦形勢學習班,有三四十位地、縣、區級幹部參加學習。
紅軍洞在嶺路鄉寨下村。民國24年(1935年)閩中游擊隊30人(劉突軍為政委),曾長期駐扎在此訓練和學習,此洞至今完好。
旗插安秘密交通站在嶺路鄉寨下村。系中共地下黨於民國24年(1935年)建立的。該站由地下交通員楊啟負責傳遞革命信息,省委、特委、縣領導和地下交通員經常出入於該站。一直堅持到1949年民主革命勝利。
永泰塔閣亭
聯奎塔在城關對面溪山上。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為紀念本縣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蟬聯三狀元而建。塔系全石結構,八角形,七層空心的樓閣式建築,塔內有螺旋式石梯直通塔頂,塔門有石雕文官把門,各層都有石雕佛像龕並欄桿,具有清中葉建築的風格。塔座周長16.4米,高21米。1959年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省、市文化部門撥款加固。
麟瑞閣在大洋鄉麟陽村頭,系五層全木結構。閣頂葫蘆六角形,高27米,座周長39米,六角形各邊長6.5米,清代建,年久失修,已傾斜。
水尾閣在盤谷鄉水尾村,為清代建築物,閣3層,佔地面積135平方米。
蓮峰閣在長慶鄉蓮峰村頭,清代建,土木結構。閣5層,六角形,下大上小似塔,前有1座大殿與閣相接。
雙龍閣在霞拔鄉福長村,清代建,為古人讀書處。閣3層,土木結構,佔地面積210平方米,現尚完好。
奎光閣在大洋鄉蒼霞村橋頭,明末建,民國重修,是古人讀書處。
觀音亭在塘前鄉赤里村路邊,清乾隆元年(1736年)建,土木結構。
方廣石亭(第二亭)在葛嶺鄉方廣山下,清嘉慶四年(1799年)建,全用石條砌蓋,亭內約有10平方米。
前湖橋亭在蓋洋鄉前湖村,明朝建。幾經修葺,民國27年(1938年)重新用杉木建成,5株天杉為橋梁,共用木材9.5立方米。
西塘橋亭在東洋鄉西塘村。清初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修。亭高4.6米,寬6米,長24米,是閩(清)永(泰)莆(田)仙(游)過客休息的涼亭,總面積144平方米。
獅子岩觀音亭在嵩口鎮東3公里,清末建。土木結構,面積110平方米,內供觀音佛像。亭下有清潭,潭岩間有一穴,深不可測,岩四周不見桂樹,但可聞桂花香。
三島觀音亭在葛嶺鄉九老村西。始建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冬,民國時期傾倒。1987年正座重建,祀觀音大士像,面積100平方米。
七仙亭在大洋棋桿村院里。東漢時為紀念徐登七兄妹飛升而建。後幾度重修,木瓦結構,面積20平方米,現仍完好。
小石塔在白雲鄉陳家村山頂。明代建築,全石結構,五層,高10米,直徑3.1米,佔地面積7.45平方米,年久失修,現僅余兩層。
永泰厝祠-人文歷史
世科里在縣城登高路,是明代建築物,舉架高,屋頂斜急,斗拱比例小,全木結構,現正房木料有些腐爛。
狀元厝在嶺路鄉七斗村,為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狀元蕭國梁厝,土木結構,佔地600多平方米,年久倒塌,現剩下宅基地。
洋中山厝在白雲鄉白雲村,為晚清時(19世紀)建。總面積591平方米,土木結構,房22間,現前廳倒塌,只剩上廳堂。
旗山厝在清涼鄉旗山村,為清代建。土木結構,門前雙斗旗桿,系武進士林建元及林建鰲兄弟故第,內有房屋28間,總面積1500平方米,現有殘損。
文行厝在清涼鄉北斗村,系清代建。土木結構,總面積1186.7平方米,現尚完好。
鄢厝在大洋鄉大展村,為清乾隆時(1736~1795年)建。約佔地2000平方米,內有房子100餘間,系土木結構,單層高5米,現尚完好。
鄭汝器厝在蓋洋鄉蓋洋村,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建。系土木結構,大門橫楣刻有人物,總面積300平方米,屋樑上懸掛著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御史福建巡撫魏元烺為鄭汝器中進士題的匾額。
元坦厝(下坂厝)在嵩口鎮下坂村,清乾隆(1736~1795年)時陳元坦建,系土木結構,200多個房間,大廳有木雕古人物4幅,一色鎦金,人物體態多姿,維妙維肖。還有石柱、石聯,刻有字、畫、花、草,工藝精緻,現尚完好。
三落厝在城關新安路,為清代建築物,計70多間,佔地1200多平方米,土木石結構,現尚完好。
裕源厝在城關較場路,清道光時(1821~1850年)建,木石結構。門上木雕刻《三國演義》人物故事,手工精細,至今絕大部分完好。房屋60多間,佔地1250多平方米。
鄭厝在縣城北門路,明朝建,清道光年間擴建,均為土木結構。全厝4廳74房,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左右,厝內有4口水井。
林家祖祠在大洋鄉溪墘村,始建於南宋。祀宋鄉賢林學□、林學覆等林氏祖宗,土木結構,後代屢有修葺。正門上有朱熹手跡「學萃一門」匾額,匾寬1米,長2.5米。祠總面積400平方米,現尚完好。
三元祠在縣城對面塔山公園內,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為紀念南宋乾道(1166~1172年)時,本縣7年連中三狀元(蕭國梁、鄭僑、黃定)與聯奎塔同時興建的。後祠毀。1985年縣政府重視,社會人士熱心,集資10萬多元,在舊址按原式重新修建,現已落成。
龍山草堂在塘前鄉莒口村,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年)。嘉慶元年(1786年)築「尺五樓」。道光時(1821~1850年)江景陽等重修。全木結構,為名士教徒講學之所。正堂上橫額行書「龍山堂」3字,牆壁上原有林則徐手書條幅:
撰句書應
常持清節居官儉
共賞奇文說士甘
心葵四兄指正少穆五弟林則徐
現此手書已失落,但留有拓本可信。考林則徐與江景陽曾結拜兄弟,江為四、林為五,故稱。龍山堂總面積450平方米,現尚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