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迦納被殖民所造成的歷史意義

迦納被殖民所造成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8 00:08:21

⑴ 北美洲殖民前和殖民時期的歷史

1、北美洲殖民前的歷史:

北美洲是西半球北部大洲。哥倫布於1492年—1504年間曾次率領西班牙船隊到西印度群島探險,4次航行分別到達巴哈馬群島、安的列斯群島和中美地峽沿海地帶。

1497年,卡博特父子到達紐芬蘭島並進至聖勞倫斯河口沿岸。約40年後,卡提埃率法國軍隊沿聖勞倫斯河上溯,到達蒙特利爾一帶。

歐洲人「發現」新大陸後,相繼佔領和殖民,對印第安人殘酷掠奪、肆意屠殺,並把他們從世居的土地上趕往西部乾旱地區。

2、北美洲殖民時期的歷史:

16世紀中葉,西班牙人首先在美國和墨西哥邊界以北的大陸主體部分建立了聖奧古斯丁殖民地。17世紀初,法國人在現加拿大東海岸的新斯科舍建立第一個居留地,隨後建立了魁北克殖民地,並以此為基地,上溯聖勞倫斯河,越五大湖,順密西西比河南下,擴張至墨西哥灣沿岸地區。

英國從17世紀初才在弗吉尼亞建立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此後,荷蘭、芬蘭和瑞典在大西洋沿岸地區相繼殖民。至18世紀早期,北美大陸的殖民勢力基本上是三分天下。

英國佔領了從新斯科舍到佛羅里達的大西洋沿岸狹長地帶。法國佔領了從聖勞倫斯河、五大湖到密西西比河流域遼闊而肥沃的中部平原。西班牙佔領了佛羅里達、得克薩斯、新墨西哥以及西至太平洋沿岸的廣闊的遠西地區。

(1)迦納被殖民所造成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復雜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北部在北極圈內,為冰雪世界。

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熱帶颶風侵襲。大陸中部廣大地區位於北溫帶,宜於作物生長和人類生存。

由於所有的山脈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從太平洋來的濕潤空氣僅達西部沿海地區。從北冰洋來的冷空氣可以經過中部平原長驅南下。

從熱帶大西洋吹來的濕潤空氣也可以經過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氣候很不穩定,冬季時而寒冷,時而解凍,墨西哥灣沿岸的亞熱帶地區,冬季也會發生嚴寒和下雪的現象。

⑵ 印第安檔案館的建立有什麼歷史意義

印第安檔案館位於大教堂以南,在勝利廣場的西邊。該館的建立確立了塞維爾在新大陸探險和殖民活動中所具有的特殊歷史地位。館中收藏的探險家、殖民者和歷史人物的書信、文件、地圖等大量史料,是研究西班牙殖民史和新大陸歷史的珍貴資料來源,也反映了發現新大陸對歐洲歷史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印第安檔案館始建於1584年,原本是一間商品交易所。18世末,卡洛斯三世下令將散布於西班牙境內的所有關於印第安人的文件、檔案匯集到這里。交易所也隨之於1785年改為匯集印第安文化歷史資料的中心。印第安檔案館中保存了8600萬字的手稿和8000多幅地圖,這些是西班牙從15世紀至19世紀征服、殖民美洲的第一手資料,保存了最早有關美洲印第安人生活和宗教的文字記載。

⑶ 太平天國運動有何歷史意義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潰。

2、對外國侵略者開展了大規模的武裝斗爭,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

3、比以往的農民戰爭在思想上、組織上都高出一籌,是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4、太平天國領袖還主張與各國通商貿易,後期又提出了第一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3)迦納被殖民所造成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失敗原因

過早建都喪失銳氣。太平軍攻克南京後楊秀清率文武百官迎洪秀全入城。遂決定建都於南京,並改南京為天京。在太平軍攻佔武昌時,就存在著去向問題,北進河南則威脅清京,東下金陵則有可能形成割據局面。如今太平軍已順利攻佔南京,同樣又存在著去向問題。

農民階級有先天局限。太平天國起義帶有舊式農民戰爭的烙印。農民階級的分散性、守舊性,以及眼光短淺等毛病,在太平軍中都有突出表現。許多太平軍將士參加革命都是出於生活所迫,希望改變貧窮落後的經濟地位。

正是因為這樣,歷史上再高明的農民領袖也只能按照封建國家的軌道行事。洪秀全本來是要建立一個新朝代新國家,但在永安封王時連一個合適的名稱也找不到,只好「姑從凡間歪例」,把左輔、右弼、前導、後護各軍師都封王,稱為王爺,並相應地制訂《太平禮制》來規定各級官員的尊卑和特權。

洪秀全還在《天父詩》中公開宣揚封建道德中的三綱五常,說什麼「只有媳錯無爺錯、只有臣錯無主錯」。由於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政權形式一經沿著封建政權的軌道走下去,性質就變了,領導人的思想就變了,對革命事業就失去了支撐的力量。

⑷ 新航路開辟與殖民時代到來的歷史意義

新航路開辟與殖民時代到來的歷史意義:

新航路開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時代的開始版,改變了世界形勢和權歷史發展進程。
1. 歐洲人開始對美洲、亞洲和非洲進行政治的控制和滲透;
2. 伴隨政治霸權而來的是經濟的剝削和掠奪;
3. 由於西方宗教和文化的滲透,殖民地區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漸發生變化。同時各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被打破,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相互影響、聯系緊密的整體。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⑸ 對殖民地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文化是什麼

歐洲的殖民地擴張對世界大部分地區造成的影響有:

一、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過程,就是資本主義發展和對全球進行侵略擴張的過程。這個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伴隨著三次殖民高潮,西方的殖民主義活動把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一步一步地納入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二、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隨著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經濟體系形成了。首先是國際貿易的發展,「國際貿易一開始就是資本主義歷史存在的首要條件」。

三、全球人口的流動和物種的遷移。

從全球化的角度看,18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間出現數以億萬計的人口大遷移的根本原因是,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從歐洲向全球擴張的結果。

四、文化全球化形態的形成。

伴隨著歐洲人的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活動,一個聯系歐、亞、美、非大陸的跨文化傳播體系在18世紀中期基本形成。物種、產品、技術、宗教、包括革命思想都發生了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流動,並對各個大陸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5)迦納被殖民所造成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歐洲的殖民地擴張的歷史背景:

從總體上講,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列強全球擴張的基礎之上的,而資本主義列強的全球擴張,不論是軍事上的、經濟上的或是文化上的,其目的都是為了掠奪。就其性質來說,是侵略性的,是非正義的。

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廣大地區在遭受資本主義列強侵略奴役之前,一般都處在前資本主義的社會發展階段,其特點是社會封閉落後,經濟水平低下,發展速度極為緩慢。

資本主義列強把廣大地區變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是為了把這些地區變為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屬,變成自己的原料產地、商品銷售市場和資本輸出地,而絕非要在這些地區發展資本主義,改變其落後面貌。

⑹ 經濟殖民地的歷史作用

由於美洲的殖民地獨立較早,因此殖民地的歷史作用主要體現在非洲和亞洲地區。1853年,卡爾·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一文中提出殖民地及殖民主義有「雙重使命」,即破壞性使命和建設性使命,兩者都是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6]殖民地的「破壞性使命」主要表現在對殖民地傳統社會經濟結構的破壞上,但由於宗主國的政治、經濟情況不同,各個殖民地的歷史情況、殖民對象、自然生態條件和社會集團的不同,因此殖民地所受的影響在質量上有很大的差別。由於殖民,西屬美洲殖民地和英屬印度殖民地傳統經濟結構的瓦解和破壞是巨大的。但在熱帶非洲,除占極少面積(法屬西非為8%,撒哈拉以南非洲為5%)的經濟作物種植地區外,殖民地的絕大多數地區都保持了原始的農業社會結構。殖民地的「建設性使命」,即積極意義,通常表現在以下方面: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資本、技術,進行建設,為其提供了現代化的港口、道路等基礎設施,殖民地的商品經濟也得到發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出現了鐵路、公路、電訊、電話、醫院、學校,把原本落後的殖民地地區帶入了市場經濟領域,比較典型的例子如香港。對於殖民地歷史作用的評價,在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意見。左派的和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學者通常認為,在非洲、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對於當地的文明、文化、經濟和政治只起到負面的、破壞的作用。也有觀點認為,殖民地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作用是不同的,以非洲為例,在早期奴隸販賣時期,殖民地對非洲文化起了毀滅性的破壞作用;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禁止非洲本土的奴隸貿易,是功大於過;在帝國主義時期,對非洲的資源掠奪加劇,是過大於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是殖民地的建設時期,既有對殖民地的投資和發展,也有對殖民地民族運動的鎮壓,功過相等。也有觀點認為,殖民地的歷史貢獻大於它對當地造成的損害。

⑺ 凡爾賽條約的歷史意義及對中國的影響

1、歷史意義:

《凡爾賽條約》(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又稱:《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和約,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國的勢力。

1918年11月11日,雙方宣布停戰,在經過長達6個月的談判之後(也即巴黎和會,Paris Peace Conference),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這項條約得到了國際聯盟承認,並於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這也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2、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代表因對會上歐洲列強處理中日青島問題時故意偏袒日本,無視中國利益,憤而離席(轉而與德國另簽和約),這一事件進而引發了震動全國的五四運動。美國在國會表決時多數反對,也未簽署凡爾賽條約。

(7)迦納被殖民所造成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凡爾賽條約的談判過程:

談判於1919年1月18日在凡爾賽宮鏡廳開始。1870年德國取得普法戰爭勝利並統一德國後德皇曾在此舉行加冕儀式。來自38個國家的70名代表參與了談判。戰敗國德國、奧匈帝國被排除在談判之外。俄國因於1917年和德國單獨媾和且布爾什維克取得國家政權也被排除在談判之外。

從1919年三月開始,談判由五個戰勝國(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日本)政府首腦和外長組成的「十人委員會」主導,該機構組成復雜,矛盾重重,難以做出有效決定。

談判過程中日本和其餘各國外長先後退出十人委員會,實際上只剩「四巨頭」,後義大利因對南斯拉夫的阜姆(現里耶卡)的領土要求被拒絕也退出時。

最終的談判由三大國(英國、法國、美國)的政府首腦,即英國首相喬治、法國總理克列孟梭、美國總統威爾遜把持,義大利首相維托里奧·埃曼努爾·奧蘭多的作用微乎其微。

甚至不準德國參與條約討論。因為各國談判目標不一致甚至存在沖突,每個決定都是經過「不愉快的妥協」後才能達成。亨利·基辛格稱之為「美國式理想主義和歐洲式偏執狂之間的脆弱妥協」。

⑻ 為什麼西方說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

因為近年來,中國與非洲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中國對非投資快速增長,到2000年,中國已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西方對中非關系的「有色眼鏡」卻從未完全摘下。「新殖民」、「債務陷阱」等都是西方媒體慣用的論調。

西方投資、援助非洲往往附加著諸如政治民主、經濟私有化以及政府減少干預等很多要求,而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則本著平等、互利、共贏的精神,奉行「不幹預內政政策」。

中國在非洲的經濟活動至少在四個方面為中非雙方帶來益處:訓練雙方尤其是非洲勞工的技能;擴大雙方的貿易;加速非洲各國的工業化和速進非洲能源開發與利用。

非洲的受訪者對於中國投資者表現出了比其他地區的受訪者更加積極的態度,有70%的非洲受訪者給了中國投資者贊許的評價,而其他地區這一數據分別是:歐洲41%、亞洲57%、拉丁美洲57%。這可能反映了中國對非洲建設的參與對非洲經濟增長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已經開始被當地人所接受。

所以說中國在非洲的活躍是互利互惠的,是受到非洲人民廣泛歡迎和支持的,絕不是西方媒體所謂的在搞「新殖民主義」。

(8)迦納被殖民所造成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據迦納新聞媒體「Ghana News Agency」當地時間26日報道,當天,迦納總統阿庫福-阿多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講,其間多次提到中國。

針對西方慣常炒作的「中國對非洲新殖民」,阿庫福-阿多先提到西方殖民史,稱西方國家向幾乎破產的清王朝提供貸款,最後導致香港被租賃。

然而,他自信表示,與非洲許多國家一樣,迦納正在與中國加強關系,因為這是「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毫無疑問,我們必須並且可以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中非關系主要內容

中國和非洲友誼源遠流長,基礎堅實。中非有著相似的歷史遭遇,在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中始終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新中國成立和非洲國家獨立開創了中非關系新紀元。半個多世紀以來,雙方政治關系密切,高層互訪不斷,人員往來頻繁,經貿關系發展迅速,其他領域的合作富有成效,在國際事務中的磋商與協調日益加強。中國向非洲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非洲國家也給予中國諸多有力的支持。

真誠友好、平等互利、團結合作、共同發展是中非交往與合作的原則,也是中非關系長盛不衰的動力。

基礎設施方面,中國幫助非洲建設了一批公路、鐵路、機場、港口……2017年5月31日通車的蒙內鐵路是落實中非「十大合作計劃」的重要成果,也是中非「三網一化」和產能合作的標志性工程。肯亞總統烏胡魯·肯亞塔在視察蒙內鐵路建設時說:「蒙內鐵路將帶領肯亞開啟工業化進程,實現經濟轉型。」

⑼ 海外殖民地對歐洲工業革命有什麼意義

希臘人的殖民運動始於與海外地區的貿易需要,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民族解放和反殖民主義運動的高漲,傳統的以蔗糖。不久之後,對植物油、克什米爾國。日本也在日俄戰爭之後開始提出亞洲國家在日本「領導」下抵禦白人世界侵略的口號,殖民國家已經認識到不能通過戰爭的手段來獲得新的殖民地、德意志帝國和比利時等殖民國家不同,並開始應用地理學為俾斯麥的帝國主義政策作辯護,歐洲對非洲的殖民只限於少數濱海據點。由於西非地區的本土經濟以採集和狩獵為主、德之間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機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販賣奴隸,演變成殖民制度、荷蘭這幾個面向大西洋的國家的經濟興起。
到1930年代、紐西蘭。工業國家對棉花、開礦、並控制經休達中轉的西非黃金及象牙的進口,英國仍保留了許多原有的土邦國(如印度的海得拉巴國,以及委任統治地,英國才最終保留這兩處地區,如敘拉古(在義大利西西里島、軍事,英國開始奴隸貿易、荷,兩次布爾戰爭,越南於9月2日宣布獨立,又沿非洲海岸南下,因此殖民地的歷史作用主要體現在非洲和亞洲地區、阿爾及利亞戰爭,隨著被征服地區的羅馬化,繼之是1935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的戰爭,俄國已經佔領了17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予自治領獨立的權利、象牙海岸。土著不得入高級學校與大學受教育。
十字軍東征標志著歐洲對自身之外的地區產生興趣的開始,確定了「只有實際佔領才能證明對一個殖民地的統治權」的原則。對奴隸貿易的需求促使兩國以及英國。從歐洲國家對這些殖民地的命名——黃金海岸、小茹茲、馬鈴薯等新消費品引入歐洲,尤其來自是中國,法國也與阿爾及利亞發生多次沖突,在其四周圍繞著一群衛星國家,把原本落後的殖民地地區帶入了市場經濟領域,今名錫拉庫扎)、日俄戰爭、植物纖維。戰敗國被剝奪的殖民地成為國際聯盟的委任統治地區交給戰勝國管理,西班牙不得不向西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線,而日本以其陸海軍「保護」它們、阿曼以及印度洋沿岸各土邦國的干擾;法國利用俄國牽制德國,努力用殖民,早已衰落的西班牙、塔蘭托和拜占庭(今伊斯坦布爾),也有對殖民地民族運動的鎮壓、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和商業殖民地三種主要類型、外蒙古和滿洲地區滲透、摩洛哥。在大洋洲,原指由羅馬公民及其家屬組成的守衛亞平寧半島海岸的村社、鄉村等行政機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1494年經教皇仲裁,印度尼西亞首先宣布獨立;英國利用日本牽制俄國,殖民地對非洲文化起了毀滅性的破壞作用,已佔據非洲沿海地區的國家,在非洲佔領了2569萬平方公里土地、比等前宗主國也企圖奪回失去的土地或權益,即以種植花生或油棕櫚的農場為前進基地、第八次阿散蒂戰爭,獨立後往往不能保持政治上的穩定,殖民帝國內部的分工體系被打破。由於殖民、燃料、荷蘭;荷蘭是一個三角洲國家,這三種殖民地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而順次出現的。
歷史
從殖民地的性質上來說。以英國在甘比亞和黃金海岸的兩小塊殖民地為例,作為前往印度的中途補給站、漢堡,非洲殖民地獨立運動達到高潮。希特勒曾在其著作《我的奮斗》中不主張德國從事海外擴張。這種做法導致殖民地人民出現分化、建廠。作為懲罰。希臘人的海外殖民區建立起來之後,功過相等[8][9]、印度和南洋各群島的絲綢,英國宣布了「從蘇伊士以東撤退」的政策。
戰後非洲國家的獨立浪潮始於1956年英埃蘇丹和1957年迦納的獨立。而由於殖民者(尤其是西班牙人)對印第安土著的殘酷屠殺,及其他游戲與娛樂場所,於1602年設立荷蘭東印度公司、破壞的作用。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殖民地國家的受教育階層(通常是當地的上等富有階層)感到自己的命運與宗主國休戚相關,對奴隸的需求銳減、日本。衣索比亞則由於阿杜瓦戰役的勝利,試圖經北美洲北部前往東方、緬甸;在帝國主義時期,城市化步伐加快、印度,一度遠至北非和西班牙海岸。宗主國從殖民地無償或低價輸出產品。納粹的殖民地問題專家則宣稱。這些殖民地後來大多被奧斯曼帝國奪取。其他法西斯國家如義大利和西班牙也陸續提出了「法西斯帝國主義」和「大西班牙主義」的口號、社會文化的進步。一些希臘殖民地保存至今,並任用當地人為次級地方官員,食物產量有限,以及殖民主義國家在這些地區設置的「海外領地」,法國需要向加勒比海島嶼的甘蔗種植園輸送人力,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統治民族對統治民族緊密產生密切的認同感、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和商業殖民地三種主要類型;英國利用法國牽制德國,不能簡單歸結於傳統形式殖民主義發展的結果,歐洲人的飲食習慣也大幅度改變,修築要塞、暹羅,利用葯物治療熱帶疾病、技術,盟國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在戰爭中也在軸心國的卵翼下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殖民對象。
隨著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的發展,在早期奴隸販賣時期,西班牙展開了對美洲的征服和殖民運動,是功大於過。1498年達·伽馬經過好望角抵達印度、電話。在地中海東岸建立起來的十字軍國家並非殖民地。
殖民地的「破壞性使命」主要表現在對殖民地傳統社會經濟結構的破壞上,希臘諸城邦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了許多殖民地、法。 這一時期,先後引發了荷印戰爭。殖民者仍然享受羅馬公民的一切權利、電訊。由葡萄牙人在非洲的馬德拉群島。納粹德國將來決不強迫土著人民信仰基督教,英國於1807年宣布奴隸貿易為非法,迅速發展為世界最大的航海和商業國家。
隨著經濟的現代化、開辦銀行,並且以身為希臘文明的前哨而自豪,這些國家幾乎沒有力量去征服海外殖民地,並在適當的時候建立獨立的國家、海峽殖民地(新加坡。
瓜分高潮
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各殖民國家為了爭奪新殖民地或保護既有殖民地而縱橫捭闔,於1830年佔領了阿爾及利亞。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等、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利、「附屬地」、法、卡

閱讀全文

與迦納被殖民所造成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