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對我們的作用
1,現在搞市場經濟,一切都要拿到市場上來檢驗,有市場的大家就說是好東西,反之就是差的。歷史不能賺錢,似乎很沒用,大家都很鄙視。有的甚至還是知識分子,都曾經說,歷史即使學到博士又有什麼用。這個問題應該這么看,在古代中國,商品經濟不發達,人的價值觀不是拜金的,是拜學問的,拜士人也就是讀書人的,是拜官的---古代的官大都是讀書人出身,當然也有接老爸班的,那也是識字人出身。而中國古代自然科學雖然也很發達,但不上檯面,科舉不考,被視為奇技淫巧,讀書人不屑於搞,讀書人所熱衷的、科舉考的,是社會科學,是文學、歷史、哲學,科舉考試一篇文章,這些都囊括進去了。所以在古代,直至科舉廢除的1905年,歷史學都是顯學,都很牛,都是讀書人賴以求功名的必備學科,是基本修養。現在我們國家正在進行現代化建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市場經濟,看中物質或能帶來物質的學問,歷史自然不討人喜歡。但存在即合理,牛了幾千年的歷史學不會因為市場經濟的幾十年時間就被證明是垃圾。等現代化完成,進入後現代階段了,歷史學等精神文明會重新得到重視。倉廩實而知禮節,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也說人的安全、物質需求滿足後便會尋求精神享受---如現在西方發達國家,他們的歷史學就很興旺。
2,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是文學范疇的東西,不是歷史。歷史是嚴肅的實證科學,不是故事會。歷史研究的基本模式是通過考證史料來復原歷史真相,通過組織史料來證明某個歷史論斷,是需要你拿出觀點、好的材料、邏輯組織能力來成文,不是講評書、寫小說,那是古代文學,不是歷史。比如水滸傳,小說寫得很精彩,很豐滿,但歷史上真正關於宋江的史料非常少,而且僅記載說主要頭領就36人,沒那72位。宋江是在今連雲港一帶被當地官員伏擊抓獲的。這些都和小說寫得很不一樣吧。三國真正的歷史記載在後漢書和三國志中,三國演義同樣是小說,是虛構的,里邊有很多不合於真實歷史歷史的東西,比如里邊提到一個地名南徐州,搞歷史地理的人都知道這個南徐州是東晉時才出現的,三國時根本沒有。
3,歷史有沒有用,這是個很復雜的問題,在歷史學界也有爭論---歷史到底該刻意去有用,去迎合現實以免被這個時代拋棄嗎。回答不一。有的學者認為學問就是學問,做學問時你只需要關心你做的學問本身即可,有用無用不必考慮,那不是歷史科學的范疇,有的學者則主張治史是為了給當今和將來提供借鑒,是要反映規律,預見未來。所以歷史是否該去有用,怎麼有用,這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我不認為歷史沒用。如果某人說歷史是無用之學,那我只能說這證明此人對歷史的無知以及缺乏起碼的判斷推理常識---你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歷史科學嗎,不了解的話有什麼資格評價它呢。反正我是不會隨便評論一個我不了解的人或事物的。人、事、社會的發展都是有一個過程的,都有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規律在其中,如果人們能很好地知道過去,把握規律,就能很好地預測未來的走勢。正如炒股買彩票,你為什麼老是研究過去的曲線圖呢,因為你要找規律以預測未來,這就是歷史的作用。歷史不僅僅是研究人物,政治,軍事,還有經濟,文化,科技,地理等很多方面。說歷史無用,我就分別舉出幾個歷史有大用、小用的例子來。現在小日本跟我們爭釣魚島,我們的學者做過考證,我們先於日本開發釣魚島,誰先開發就是誰的;朝鮮半島局勢不穩,某個國家說不定哪天就完蛋了,但它的地盤對我們又非常有用,可以形成我們和某些不友好國家的緩沖地帶,萬一它完了,我們肯定是要派兵進去的,但怕師出無名,我們就由國家出錢,組織了一批歷史學者做課題,證明歷史上朝鮮半島曾是我們的地盤;我們的領導人想看一部講軍事地理的書,於是就讓我的老師整理了一本明朝人寫得講中國各個地區軍事地理價值的書,將來打起仗來用用的著;還有學者研究災害史,比如江蘇歷史上的坍江之禍,講了歷史上長江江蘇段江岸垮塌的時間地點原因應對方法,這對今天的長江建設就有很大的指導借鑒作用;還有人研究地震史,氣候史,人口史,如果有人曾總結過四川歷史上的地震,對今天的抗震救災會有作用,竺可楨寫了一篇中國五千年來氣候的變遷,把中國歷史上的氣候總結了一下,對今天還是有指導意義;研究移民、歷史地理、方誌對增強人民凝聚力和愛鄉感情及旅遊資源開發有積極意義,比如如今的四川人大多是湖南湖北人在明末清初遷去的,那對這些地方的經濟文化合作就有促進作用;一些旅遊景點經過歷史考證,直到了來龍去脈,有人會更興趣盎然,不然對著一座山一座古建築而不知道里邊包含的故事,那以後誰還來,因為沒有特色;一些古代曾有而後來被毀掉的建築可以根據歷史記載給它重建起來開發成旅遊景點;一些古代的科技書里記載了某些東西的製造工藝,可以拿來借鑒開發,如中葯,冶煉,;一些歷史事實可以改編成劇本,拍成影視劇,繁榮文化生活;國際上一些爭端也可以用歷史考證來駁斥,如西藏問題,韓國爭奪我們文化遺產問題,小日本右翼否認南京大屠殺問題。總之,歷史是有用的。雖然不是直接創作價值的應用技術,但什麼事物沒有歷史呢,什麼事物不想有未來呢。想有未來,那就必須重視歷史。宋朝開國宰相趙普說自己是半部論語治天下,毛主席最愛看的書是24史資治通鑒,培根也說讀史使人明智,他們都是偉人,偉人是比一般人聰明、能力強的人,他們的話不會沒有道理。
4,專業歷史學者研究的是專業的歷史問題,一般的老百姓無須如此,能了解祖國歷史即可,哪怕是把三國演義當成三國歷史來讀,也比不了解強。一個老百姓普遍不了解自己祖國歷史的國家是危險的、沒有前途的國家的。讀一些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傳記能給人某些啟迪,看看別人是怎麼做人處事的,有好處。哪怕是跟同事好友侃大山,也更有談資。至於嚴肅艱苦的歷史考證,那是留給專業學者搞得,一般百姓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去搞,只需要大概了解通史即可。
㈡ 歷史的重要性
歷史雖然被漫長抄的歲月襲罩上了層層迷霧,但她始終是我們華夏民族生存繁衍,國家盛衰興亡的大道。她無所不包,無處不在。天文、地理、科技、人文……都只是我們歷史的一部份。
我們的文明從有記載以來,就從未間斷。各種史書典籍的記述,各類考古發現的應證。都表明了我們的文明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文明。
而其他的三個文明古國,不但人被肉體消滅,沒有了後代,還被侵略者取而代之。被取而代之後,這些佔領者還聲稱,他們是這些文明的繼承者。
(2)歷史對我們的意義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身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以及不同的地域,都會具有其獨特的風格、文化和悠久歷史。現在有很多人,不願意讀歷史。
因為歷史既不是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引人入勝、愛不釋手;也不是專業知識和技能,能讓自己過上富裕的生活;更不是搖著紙扇,唾沫橫飛的野史趣聞、後宮隱私,讓人慾罷不能。
所以,那麼多的激揚文字埋在了故紙堆里積滿灰塵,少有人問津。先賢聖人的經典成了一些歪嘴和尚解讀的專利,真正讀懂讀通的人屈指可數。
㈢ 學習歷史的意義是什麼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對於歷史的含義和性質,有很多中不同的詮釋,以下列舉其中一些。
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柯林伍德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梁啟超:「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系,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
《大英網路全書》(1880年版):「歷史一詞在使用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含義:第一,指構成人類往事的事件和行動;第二,指對此種往事的記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實際發生的事情,後者是對發生的事件進行的研究和描述。」
《蘇聯大網路全書》:「1、自然界和社會上任何事件的發展過程。宇宙史、地球史、各個學科史——物理史、數學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這一含義。2、一門研究人類社會具體的和多樣性的過去之學科,以解釋人類社會具體的現在和未來遠景作為宗旨。」
歷史並不是歸類於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中,而是其間的橋梁,合並了兩大領域的研究方法。一般來說,史學家通過研究各種書面文字但並不局限與此,努力並嘗試解答和歷史有關的問題。歷史知識的原始資料分為三種:文字記載的、口頭流傳的、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跡,通常歷史學家會綜合三種方法進行研究,而文字記載經常被作為強調的重點,因為它普遍紀錄了發展的時間。這種強調引申出了一個新領域,史前史,也可稱為史前學,研究的是沒有書面紀錄的那一個時期。由於世界各地文字出現的時間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歷史的主要區別是根據具體的論題而決定。學者們為了易於研究,根據過去人類的范圍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劃分過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類,按文化習俗分類,按不同主題分類。這三種分類經常會有重疊,比如「阿根廷的勞工運動的演變,1930-1945」。
盡管歷史研究傾向於一些專門的地點、時間和主題,歷史學家也同時會關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內容。而對於其他人來說,歷史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普通的詞語,就是研究過去人類的所有事情,甚至於現在更興起了一門所謂的廣義歷史。過去研究歷史都是為了應用或者理論的目的,而現在還多了一條:那就是對人類過往的好奇。
㈣ 歷史的意義
歷史從字面上看的意思是發生過的事情,通過文字記載的方式記錄下來,版使得後人可以權對此有所了解。
我認為:
歷史的存在可以讓我們知曉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情,在出現相似情況時可以進行參考,使得我們少走彎路;
可以讓我們從中總結事物發展的規律,並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發展與變革;
可以給與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精神上的支持,產生強大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在人們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在面對困難時眾志成城;
可以堅定我們的目標,在對未來彷徨與不確定時增強信心,確保不會迷失自己的道路;
可以從中汲取知識,更加從容地面對挑戰。
歷史主要起的是參考作用,他的作用是無形的,究竟是助益還是阻礙要看是被如何理解如何使用。在我看來,逃避歷史就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做法,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出於維護和諧的需要,可以是出於維護政權的需要,也可以是為了通過行為來獲取更高的利益或是其他理由不一而足。
㈤ 學歷史的意義
學習歷史,了抄解歷史上的人物和事物,學習某個人物的某種精神,學習某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武裝自己的頭腦,借鑒先人的經驗,吸取教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可以加以對比,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學習歷史,使你了解先人的生活,學習先人創造的知識,激發自己的創造思維,不斷創新,不斷改進,推進歷史的進步和發展,人類就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的,我們在生活的過程中,也在創造著歷史。
學習歷史,不僅僅是學習書本知識,一些歷史基礎知識需要記憶,但學習歷史更重要的是用歷史知識武裝頭腦,不是基礎知識的累積,是歷史知識的運用,包括一些思想,一些先人的做法,都要去其糟粕,吸取精華。
當我們學習了歷史,我們不僅能夠高談闊論一些歷史人物或者事件,更能夠讓頭腦健康敏銳地思維,讓頭腦迸發出有益於人類前進的火花,做出有益於他人或者社會的行為,否則,學習歷史就沒有起到真正意義上的作用。
學習歷史,有益於我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一個光明磊落的人,用心地學習歷史,創造出屬於你自己的歷史。
㈥ 歷史文化的意義是什麼
一、歷史文化底蘊體現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明程度。
歷史是一個永不枯竭的物質和精神載體。它往往體現著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明程度。中國、印度、巴比倫、埃及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美譽,全在於它們燦爛的歷史文化積存。中國長城,西安兵馬俑,埃及金字塔這些令人震驚的世界遺產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影響,這全在於它們所遺存的是古中國和古埃及的燦爛文化,它們已成為了一個國家古代文明的精神象徵。二十一世紀以來,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越為世人所重視,大多數國家現在都成立了專門的文物保護機構,並把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納入法制軌道,規范和約束人們對於歷史文化的具體行為,這無疑是對歷史文化保護的一大貢獻。
二、歷史文化底蘊對於民族心理有重大影響。
歷史文化帶給後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它往往會影響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心理構成,使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思想行為方式上受到傳統文化遺存的影響。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大國,傳統歷史文化對整個中華民族的影響更是深遠。
三、歷史文化底蘊對旅遊經濟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
從現實的角度去探掘歷史文化,我們會吃驚地發現,歷史文化帶給我們當今社會的價值是多麼巨大。埃及金字塔、中國長城、故宮、兵馬俑等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遺產現在所創造的巨大財富,簡直無法用具體的數據來加以統計。
隨著現代科技工業迅猛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有了巨大的飛躍。豐富的物質財富使人們能夠豐衣足食。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巨大成果的同時,世人又往往會離不開歷史文化的影響。包括生產、生活、休閑、娛樂等各個方面。由此而帶來的歷史文化旅遊應運而生,且成為最受歡迎的旅遊方式之一。其產生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是我們很難用准確的數據來估量的。比如在歷史景觀中,歷史文化往往會令人神思遐想,浮想聯篇,無不勾起人們對古代社會的聯想。追溯歷史,探尋古人遺蹤,遊人往往會產生更大興致。人們帶著懷古幽思不遠千里紛至沓來,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言而喻。同時,歷史文化底蘊可以提升地方品味。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地方文化經濟產業發展的獨特資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好這些資源大有文章可作。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沒有厚重歷史文化的城市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那裡盡管有高樓大廈和現代文明,但人們走進去,該會留下多大的遺憾啊。
四、歷史文化底蘊拉動歷史性投資。
在經濟社會,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產業投資。而作為歷史文化所拉動的必然是歷史性投資,其近期與遠期價值不可低估。
人們談及金字塔自然會想到埃及,說到埃及也會很自然地聯想到埃及金字塔;談及長城、故宮、兵馬俑,大家馬上會聯想到中國,說到中國,又會立刻想到中國長城。從某種意義上說,許多著名的歷史文化遺產已經成了一個國家和地區文化形象的代言。正是由於歷史文化的獨特價值,我們探討和研究歷史性投資這一重要的投資方式,來引導人們如何培植和利用好歷史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㈦ 歷史對現代社會的作用
(1)歷史學是認識歷史的最重要途徑。
歷史是人的創造,有了人,才有人類的歷史。但不要忘記,人也是歷史的產物,如果古往今來,人們都不學歷史,不懂歷史,人也就不成其為人,而同動物沒有什麼區別了。大家知道,動物的生存和發展依靠的是它的天賦和本能,即某種遺傳密碼,即使是在有嚴密組織和分工的蜂群和蟻群中也是如此。生物學的研究表明,今天的蜂、蟻同它們億萬年前的祖先並沒有多大區別。從這個意義上說,動物是沒有歷史的,人們除非用擬人化的辦法是寫不出它們的歷史來的。人卻不同,人有智慧,是萬物之靈。人的智慧雖然主要來自社會實踐,但社會實踐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積累和創新的過程。在這里,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學習歷史知識。歷史是人類的記憶,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記錄。通過學習歷史,人們了解和吸取先輩的經驗和智慧,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的實踐,然後再把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留給後人。如此世代相傳,人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越來越大,人類社會也就不斷向前發展了。建議教師引用以下一段材料,讓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自有人類以來,經歷了幾百萬年的原始社會,但由於那時還沒有文字,沒有真正的史學,社會發展就非常緩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過幾千年,而這幾千年的進步卻遠遠超過那幾百萬年。」顯然比較容易得出其中的結論:歷史學在其中具有一份十分重要的功勞。
(2)認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現實,進而有助於觀察未來,看清歷史前途。
歷史知識是人們認識現在和預見未來的前提條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周圍事物的認識,總是從它的現狀入手,例如,世界的現狀,中國的現狀,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單位的現狀,等等。但是,要真正認識一個事物,僅僅知道它的現狀是遠遠不夠的,知道現狀,頂多隻能說出它現在是這樣,而不能回答它為什麼是這樣。這是由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是一個有規律的客觀過程,任何現實事物都是歷史發展的產物,都有它的淵源和成因。只有了解它的歷史,才能知道它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才能把握它的內在本質和發展規律。 一個國家如此,一個民族如此,每一個人也是如此。
㈧ 銘記歷史有哪些主要意義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對於中國人來說意義非常重大。
歷史是一面鏡子,只有牢記歷史,我們才可以少走彎路。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它的影響依然很在,這場事件也幾乎刻在了每個人的心中。銘記歷史,勿忘國恥,這對於每個中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我們之所以要紀念南京大屠殺,其意義主要在以下幾點:
第四點,這也可以喚醒民族精神。我們知道,雖然現在距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是為什麼還要紀念南京大屠殺?事實上,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以史為鑒,居安思危,警鍾長鳴,南京大屠殺是中國的國恥,這絕對不能被遺忘,這段歷史是血與火的歷史,有太多的中國人死在那場災難中。斯人已逝,後來者必須要牢記一點,那就是「落後就要挨打」。
㈨ 學習歷史對於我們今天的社會發展究竟有什麼意義
歷史一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二是對過去事實的記載."以史為鑒,可以明智內"這當是容學習歷史的意義.通過對過去的事實, 我們可以懂得很多的道理,不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還是做學問,歷史可以讓我們避免少走彎路,提高效率。認真讀本國的歷史,還可以提高自己的修養,增長閱歷,培養民族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