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縱觀審計產生和發展的歷史

縱觀審計產生和發展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7 20:01:59

⑴ 中西方的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產生和發展歷程的有什麼異同點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中國以國家認證為最高准則,所以會計師審計具有中國的自身特色;在西方協會認證才是最高認證,所以西方會計規則性更強。


一、西方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與發展


注冊會計師審計起源於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注冊會計師審計發展的歷程看,注冊會計師審計最早起源於義大利合夥企業,在英國股份公司出現後得以形成,伴隨著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而逐步完善起來。


(一)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


注冊會計師審計起源於16世紀的義大利。當時地中海沿岸的商業城市已經比較繁榮,而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國家航海貿易最為發達的地區,是東西方貿易的樞紐,商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於單個的業主難以向企業投入巨額資金,為適應籌集資金的需要,合夥制企業便應運而生。合夥經營方式不僅提出了會計主體的概念,促進了復式簿記在義大利的產生和發展,也催生了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最初需求。盡管當時合夥制企業的合夥人都是出資者,但是有的合夥人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有的合夥人則不參與,所有權與經營權開始分離。那些參與經營管理的合夥人有責任向不參與經營管理的合夥人證明合夥契約得到了認真履行,利潤的計算與分配是正確的,以保障全體合夥人的權益。在這種情況下,客觀上需要獨立的熟悉會計專業的第三方對合夥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鑒證,人們開始聘請會計專家來擔任查賬和公證工作。這樣,在16世紀義大利的商業城市中出現了一批具有良好的會計知識、專門從事查賬和公證工作的專業人員,他們從事的工作,可以說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隨著會計專業人員人數的增多,他們於1581年在威尼斯創立了威尼斯會計協會。其後,米蘭等城市的職業會計師也成立了類似的組織。


(二)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形成


注冊會計師審計雖然起源於義大利,但對後來注冊會計師職業的發展影響不大,英國在注冊會計師職業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


18世紀,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大大提髙,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進一步分離。企業主希望有外部的會計師檢查企業管理人員是否存在貪污、盜竊和其他舞弊行為,於是英國出現了第一批以查賬為職業的獨立會計師。他們受企業主委託,對企業會計賬目進行逐筆檢查,重點在查錯防弊,檢查結果向企業主報告。因為是否聘請獨立會計師進行查賬由企業主自行決定,所以此時的獨立審計尚為任意審計。


股份有限公司的興起,使公司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進一步分離,絕大多數股東不再直接參與經營管理,但出於自身的利益,非常關心公司的經營成果。證券市場上潛在的投資人同樣十分關心公司的經營情況,以便進行投資決策。同時,由於金融資本對產業資本的逐步滲透,增加了債權人的風險,債權人也非常重視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以便決定是否繼續貸款或者是否索償債務的決定。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只能通過公司捉供的財務報表來反映,因此,在客觀上產生了出獨立會計師對公詞財務報奉進行審計,以保證財務報表真實可靠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產生的「催產劑」是1721年英國的「南海公司事件(the South-Sea company event)」。當時的「南海公司」以虛假的會計信息誘騙投資者上當,其股票價格一時抉搖直上。但好景不長,「南海公罰」最終未能逃脫破產倒閉的厄運,使「股東」或「投資者」和債權人損失慘重。英國議會聘請會計師査爾斯·斯耐爾(Charles Snell)對「南海公司」進行審計。斯耐爾以「會計師」名義出具了「查賬報告書」從而宣告了獨立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的誕生。


為了監督公司管理層的經營管理活動、保護投資者、債權人利益,避免「南海公司事件」重演,英國政府於1844年頒布了《公同法》,規定股份公司必須設監察人,負責審查公司的賬目。1845年,又對《公司法》進行了修訂,規定股份公司的賬目必須經董事以外的人員審計。於是,獨立會計師業務得到迅速發展、獨立會計師人數越來越多。此後,英國政府對一批精通會計收務、熟悉查賬知識的獨立會計師進行了資格確認。1853年蘇格蘭愛丁堡創立了第一個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團體——愛丁堡會計師協會。該協會的成立,標志著注冊會計師職業的誕生。1862年,英國《公司法》確定注冊會計師為法定的破產清算人,奠定了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法律地位;


從1844年到20世紀初,是注冊師審計的形成時期。在這一時期內,由於英國的法律規定股份公司和銀行必須聘請注冊會計師審計,使得英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得到了迅速發展,並對當時歐洲、美國及日本等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一時期英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主要特點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確認;審計的目的是查錯防弊,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審計的方法是對會計賬目進行詳細審計;審計報告報告使用人主要為企業股東等。


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與發展


(一)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


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歷史比西方國家要短得多。舊中國的注冊會計師審計始於辛亥革命之後,當時一批愛國會計學者鑒於外國注冊會計師包攬我國注冊會計師業務的現實,為了維護民族利益與尊嚴,積極倡導創建中國的注冊會計師職業。1918年9月,北洋政府農商部頒布了我國第一部注冊會計師法規——《會計師暫行章程》,並於同年批准著名會計學家謝霖先生為中國的第一位注冊會計師,謝霖先生創辦的中國第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一一正則會計師事務所也獲准成立。此後,又逐步批准了一批註冊會計師,建立了一批會計師事務所,包括潘序倫先生創辦的「潘序倫會計師事務所」(後改稱「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等。1930年,國民政府頒布了《會計師條例》,確立了會計師的法律地位,之後,上海、天津、廣州等地也相繼成立了多家會計師事務所。1925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國會計師公會」。1933年,成立了「全國會計師協會」。至1947年,全國已擁有注冊會計師2619人,並建立了一批會計師事務所。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未能得到很大的發展,注冊會計師審計也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會計師事務所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廣州等沿海城市,注冊會計師業務主要是為企業設計會計制度、代理申報納稅、培訓會計人才和提供其他會計咨詢服務。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注冊會計師審計在經濟恢復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當時,由於不法資本家囤積居奇、投機倒把、偷稅漏稅造成了極為險惡的財政狀況,負責財經工作的陳雲同志大膽僱用注冊會計師,依法對工商企業查賬,這對平抑物價、保證國家稅收、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好轉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後來由於我國推行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注冊會計師便悄然退出了經濟舞台。


(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發展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方針,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商品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為注冊會計師制度的恢復重建創造了客觀條件。隨著外商來華投資日益增多,1980年12月14日財政部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規定外資企業財務報表要由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這為恢復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1980年12月23日,財政部發布《關於成立會計顧問處的暫行規定》,標志著我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開始復甦。1981年1月1日,「上海會計師事務所」宣告成立,成為新中國第一家由財政部批准獨立承辦注冊會計師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恢復後,注冊會計師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三資企業。這一時期的涉外經濟法規對注冊會計師業務做了明確規定。1984年9月25日,財政部印發《關於成立會計咨詢機構問題的通知》,明確了注冊會計師應當辦理的業務。1985年1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枇准組成會計師事務所,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承辦查賬業務。」1986年7月3日,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條例》,同年10月1日起實施。隨著會計師事務所數量的增加、業務范圍的拓寬,如何對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實施必要的管理,有效組織開展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教育,加強行業管理,保證注冊會計師獨立、客觀、公正執業,成為行業恢復重建面臨的重大問題。1988年11月15日,財政部借鑒國際慣例成立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隨後各地方相繼組建省級注冊會計師協會。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以下簡稱《注冊會計師法》),自1994年1月1日起實施。


在國家法律、法規的規范下,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一是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注冊會計師行業從最初主要為「三資」企業提供查賬、資本驗證等服務,發展到為所有企業提供財務報表審計業務,執業范闈得到進一步擴展和延伸。二是不斷加強人才培養。自1991年設立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以來,迄今已經成功舉辦了20次考試,已有近15.8萬人獲得全科合格證書。同時,行業建立了繼續教育制度,制定發布行業人才培養「三十條」,明確提出了加強行業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大力推行行業人才培養戰略。三是不斷深化執業標准建設。根據國際審計准則的發展趨勢和審計環境的巨大變化,大力推行審計准則國際趨同戰略。2006年初實現與國際審計准則的趨同,建立起了一套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要求又與國際准則相接軌的審計准則體系。2010年11月,又對38項審計准則進行了修訂,保持了與國際准則持續全面的國際趨同。四是不斷完善監管制度建設。2004年創立了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制度,從以往的以專案、專項檢查為主要方式向五年一個周期的制度性、全面性檢查轉變,並開展了全同性的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工作。五是不斷推動事務所健康發展。在中介行業中率先開展了事務所脫鉤改制工作,推動有條件的事務所做大做強,推動中小事務所做精做專做優,事務所整體競爭力大大增強。六是不斷密切同際合作。先後加入亞太會計師聯合會(CAPA)和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並多年擔任其理事;向國際審計與鑒證准則理事會(IAASB)等有關國際組織選派代表,與30多個同家和地區的50多個會計師職業組織建立了交往和合作關系,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高頓網校是網路財經教育領導品牌,更多財會問題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提問。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⑵ 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產生和發展歷程有什麼異同點

一、西方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與發展
注冊會計師審計起源於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注冊會計師審計發展的歷程看,注冊會計師審計最早起源於義大利合夥企業,在英國股份公司出現後得以形成,伴隨著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而逐步完善起來。
(一)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
注冊會計師審計起源於16世紀的義大利。當時地中海沿岸的商業城市已經比較繁榮,而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國家航海貿易最為發達的地區,是東西方貿易的樞紐,商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於單個的業主難以向企業投入巨額資金,為適應籌集資金的需要,合夥制企業便應運而生。合夥經營方式不僅提出了會計主體的概念,促進了復式簿記在義大利的產生和發展,也催生了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最初需求。盡管當時合夥制企業的合夥人都是出資者,但是有的合夥人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有的合夥人則不參與,所有權與經營權開始分離。那些參與經營管理的合夥人有責任向不參與經營管理的合夥人證明合夥契約得到了認真履行,利潤的計算與分配是正確的,以保障全體合夥人的權益。在這種情況下,客觀上需要獨立的熟悉會計專業的第三方對合夥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鑒證,人們開始聘請會計專家來擔任查賬和公證工作。這樣,在16世紀義大利的商業城市中出現了一批具有良好的會計知識、專門從事查賬和公證工作的專業人員,他們從事的工作,可以說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隨著會計專業人員人數的增多,他們於1581年在威尼斯創立了威尼斯會計協會。其後,米蘭等城市的職業會計師也成立了類似的組織。
(二)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形成
注冊會計師審計雖然起源於義大利,但對後來注冊會計師職業的發展影響不大,英國在注冊會計師職業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
18世紀,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大大提髙,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進一步分離。企業主希望有外部的會計師檢查企業管理人員是否存在貪污、盜竊和其他舞弊行為,於是英國出現了第一批以查賬為職業的獨立會計師。他們受企業主委託,對企業會計賬目進行逐筆檢查,重點在查錯防弊,檢查結果向企業主報告。因為是否聘請獨立會計師進行查賬由企業主自行決定,所以此時的獨立審計尚為任意審計。
股份有限公司的興起,使公司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進一步分離,絕大多數股東不再直接參與經營管理,但出於自身的利益,非常關心公司的經營成果。證券市場上潛在的投資人同樣十分關心公司的經營情況,以便進行投資決策。同時,由於金融資本對產業資本的逐步滲透,增加了債權人的風險,債權人也非常重視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以便決定是否繼續貸款或者是否索償債務的決定。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只能通過公司捉供的財務報表來反映,因此,在客觀上產生了出獨立會計師對公詞財務報奉進行審計,以保證財務報表真實可靠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產生的「催產劑」是1721年英國的「南海公司事件(the South-Sea company event)」。當時的「南海公司」以虛假的會計信息誘騙投資者上當,其股票價格一時抉搖直上。但好景不長,「南海公罰」最終未能逃脫破產倒閉的厄運,使「股東」或「投資者」和債權人損失慘重。英國議會聘請會計師査爾斯·斯耐爾(Charles Snell)對「南海公司」進行審計。斯耐爾以「會計師」名義出具了「查賬報告書」從而宣告了獨立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的誕生。
為了監督公司管理層的經營管理活動、保護投資者、債權人利益,避免「南海公司事件」重演,英國政府於1844年頒布了《公同法》,規定股份公司必須設監察人,負責審查公司的賬目。1845年,又對《公司法》進行了修訂,規定股份公司的賬目必須經董事以外的人員審計。於是,獨立會計師業務得到迅速發展、獨立會計師人數越來越多。此後,英國政府對一批精通會計收務、熟悉查賬知識的獨立會計師進行了資格確認。1853年蘇格蘭愛丁堡創立了第一個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團體——愛丁堡會計師協會。該協會的成立,標志著注冊會計師職業的誕生。1862年,英國《公司法》確定注冊會計師為法定的破產清算人,奠定了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法律地位;
從1844年到20世紀初,是注冊師審計的形成時期。在這一時期內,由於英國的法律規定股份公司和銀行必須聘請注冊會計師審計,使得英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得到了迅速發展,並對當時歐洲、美國及日本等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一時期英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主要特點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確認;審計的目的是查錯防弊,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審計的方法是對會計賬目進行詳細審計;審計報告報告使用人主要為企業股東等。
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與發展
(一)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
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歷史比西方國家要短得多。舊中國的注冊會計師審計始於辛亥革命之後,當時一批愛國會計學者鑒於外國注冊會計師包攬我國注冊會計師業務的現實,為了維護民族利益與尊嚴,積極倡導創建中國的注冊會計師職業。1918年9月,北洋政府農商部頒布了我國第一部注冊會計師法規——《會計師暫行章程》,並於同年批准著名會計學家謝霖先生為中國的第一位注冊會計師,謝霖先生創辦的中國第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一一正則會計師事務所也獲准成立。此後,又逐步批准了一批註冊會計師,建立了一批會計師事務所,包括潘序倫先生創辦的「潘序倫會計師事務所」(後改稱「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等。1930年,國民政府頒布了《會計師條例》,確立了會計師的法律地位,之後,上海、天津、廣州等地也相繼成立了多家會計師事務所。1925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國會計師公會」。1933年,成立了「全國會計師協會」。至1947年,全國已擁有注冊會計師2619人,並建立了一批會計師事務所。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未能得到很大的發展,注冊會計師審計也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會計師事務所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廣州等沿海城市,注冊會計師業務主要是為企業設計會計制度、代理申報納稅、培訓會計人才和提供其他會計咨詢服務。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注冊會計師審計在經濟恢復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當時,由於不法資本家囤積居奇、投機倒把、偷稅漏稅造成了極為險惡的財政狀況,負責財經工作的陳雲同志大膽僱用注冊會計師,依法對工商企業查賬,這對平抑物價、保證國家稅收、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好轉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後來由於我國推行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注冊會計師便悄然退出了經濟舞台。
(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發展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方針,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商品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為注冊會計師制度的恢復重建創造了客觀條件。隨著外商來華投資日益增多,1980年12月14日財政部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規定外資企業財務報表要由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這為恢復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1980年12月23日,財政部發布《關於成立會計顧問處的暫行規定》,標志著我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開始復甦。1981年1月1日,「上海會計師事務所」宣告成立,成為新中國第一家由財政部批准獨立承辦注冊會計師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恢復後,注冊會計師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三資企業。這一時期的涉外經濟法規對注冊會計師業務做了明確規定。1984年9月25日,財政部印發《關於成立會計咨詢機構問題的通知》,明確了注冊會計師應當辦理的業務。1985年1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枇准組成會計師事務所,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承辦查賬業務。」1986年7月3日,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條例》,同年10月1日起實施。隨著會計師事務所數量的增加、業務范圍的拓寬,如何對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實施必要的管理,有效組織開展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教育,加強行業管理,保證注冊會計師獨立、客觀、公正執業,成為行業恢復重建面臨的重大問題。1988年11月15日,財政部借鑒國際慣例成立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隨後各地方相繼組建省級注冊會計師協會。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以下簡稱《注冊會計師法》),自1994年1月1日起實施。
在國家法律、法規的規范下,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一是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注冊會計師行業從最初主要為「三資」企業提供查賬、資本驗證等服務,發展到為所有企業提供財務報表審計業務,執業范闈得到進一步擴展和延伸。二是不斷加強人才培養。自1991年設立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以來,迄今已經成功舉辦了20次考試,已有近15.8萬人獲得全科合格證書。同時,行業建立了繼續教育制度,制定發布行業人才培養「三十條」,明確提出了加強行業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大力推行行業人才培養戰略。三是不斷深化執業標准建設。根據國際審計准則的發展趨勢和審計環境的巨大變化,大力推行審計准則國際趨同戰略。2006年初實現與國際審計准則的趨同,建立起了一套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要求又與國際准則相接軌的審計准則體系。2010年11月,又對38項審計准則進行了修訂,保持了與國際准則持續全面的國際趨同。四是不斷完善監管制度建設。2004年創立了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制度,從以往的以專案、專項檢查為主要方式向五年一個周期的制度性、全面性檢查轉變,並開展了全同性的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工作。五是不斷推動事務所健康發展。在中介行業中率先開展了事務所脫鉤改制工作,推動有條件的事務所做大做強,推動中小事務所做精做專做優,事務所整體競爭力大大增強。六是不斷密切同際合作。先後加入亞太會計師聯合會(CAPA)和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並多年擔任其理事;向國際審計與鑒證准則理事會(IAASB)等有關國際組織選派代表,與30多個同家和地區的50多個會計師職業組織建立了交往和合作關系,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⑶ 縱觀中外審計發展史,請同學們思考是什麼推動了審計的產生

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吧,需要一個第三方去客觀描述企業狀況給投資者。

⑷ 內部審計的起源和發展

在美國,20世紀30年代末期的「華爾街」金融危機,促使了美國現代內部審計的產生。20年代至40年代初期,美國現代內部審計迅速發展,其標志是建立了以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為基礎的抽樣審計方法,同時內部審計領域從傳統的財務審計擴大到效益審計,並於1941年在美國紐約成立了「內部審計協會」。20世紀70年代,世界內部審計從「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使美國現代內部審計有了新的發展,此時關於內部審計人員道德准則和從業標准等的制定,規范了內部審計職業。在美國的今天,內部審計師和外部審計師一樣,已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當然對其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應該是會計領域的頂尖專家。
在我國,本世紀80年代末,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國WY頒布了第21號令《ZHRMGHG審計條例》,其中第六章專門對內部審計的機構和職權作了規定。
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及其組織地位
美國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在70年代末以前,大多設在管理層以下,獨立性受到很大的限制。70年代末,出現了新的組織結構,即董事會下設與高級管理層平行的審計委員會,業務直接受審計委員會領導並向其報告工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內部審計對本單位的一個權威組織負責。
2、內部審計師與董事會保持直接聯系, 並就共同關心的問題溝通信息。
3、內部審計的宗旨、權利和責任在正式書面文件中作了規定。
4、內部審計每年關於本部門的審計工作計劃、人員配備、 財務預算要呈送高級管理部門批准並報告董事會。
5、 內部審計師每年一次或多次將工作報告呈送高級管理部門和董事會。

⑸ 審計的發展歷程1500字

審計是審計機關依法獨立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監督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真實、合法和效益的行為。它是基於經濟監督的需要而產生的。

我國國家審計起源甚早。據《周禮》記載,西周時期就出現了帶有審計性質的財政經濟監察工作。當時,在中央政權設置的官職中,位於下大夫的「宰夫」一職,負責審查「財用之出入」,並擁有「考其出入,而定刑賞」的職權。這個職位雖然不高,但其所從事的工作卻具有審計的性質,是我國國家審計的萌芽。其後,秦、漢兩代都曾採用「上計制度」,以審查監督財物收支有無錯弊,並藉以評價有關官吏之政績。但秦漢官制中,尚無專司審計職責的官員,也無專職審計機構。隋唐在刑部之下設「比部」,建立了比較獨立的能司審計之職的機構。特別是唐代,由於經濟發達,政治穩定,審計地位的提高,對中央和地方的財物收支實行定期的審計監督,國家審計有了明顯發展。宋代設立審計司,是我國審計機構定名之始,使審計這個名詞正式出現。到了元、明、清三代未設專門的審計機構。明初,比部雖一度恢復,但不久即取消,直至清末再未設置。在這三個朝代國家審計陷於中衰時期。辛亥革命後,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設立審計院,頒布《審計法》;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審計院,後改為審計部隸屬監察院。國民黨政府的審計法幾經修改,但由於當時的政治腐敗,貪污橫行,使審計制度徒具形式,並沒有發揮應有的經濟監督作用。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中,1932年成立中央蘇維埃政府審計委員會以後,1934年頒布《審計法》,實行了審計監督制度。以後在山東、陝甘寧、晉綏等革命根據地,也建有審計機構,頒布審計法規,實施審計監督工作。革命根據地的審計制度,在戰爭年代對節約財政支出、保障戰爭供給、維護革命紀律、樹立廉潔作風,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未設獨立專職審計機構,對財政經濟的監督由財政、銀行、稅務等部門通過其業務分別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自197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黨全國的工作重點轉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國民經濟蓬勃發展。在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下簡稱《憲法》)中,規定了實行審計監督制度。據此,1983年9月15日,國務院正式設立審計署,地方各級政府的審計機關相繼建立,隨後公布了一系列審計法規,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審計監督工作,在維護國家財經法紀,促進增收節支,搞好廉政建設,加強宏觀調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使我國審計工作得到了迅速發展。

⑹ 中國審計的歷史發展

網上找找。

⑺ 中國的審計的發展歷程是什麼樣的

中國的審計發展史,可以分為兩大系列,一是國家審計系列,二是民間審計系列版。綜觀我國國家審計制度權的沿革。大體可以分為五個時期:1、產生時期。這是國家審計的幼年時代,它經歷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等朝代;2、確立與成熟時期。包括三國、兩晉、南北門、隋唐諸朝代,這一時期,國家審計制度逐漸確立和發展;3、革新與反復時期。宋代在審計體制上曾作了不少創新嘗試,其中有成功之經驗,也不乏失誤之教訓;4、進一步發展時期。元明清時期,服從於強化中央集權的需要,國家審計制度在形式上得以進一步發展;5、引進改良時期。中華民國(1949年以前)時期,隨著資本主義國家政體組織形式的引入,我國國家審計體制進行了較大的改良。

⑻ 審計的產生與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何關系

可以說關系密切抄。
在審計發展歷程的各個主要階段,都產生了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相適應的審計方法。這些方法都有著鮮明的專業特點。
審計產生和發展的社會基礎的含義是指:
1.受託經濟責任關系出現;
2.社會財富分配不合理;
3.經濟責任授權人無法直接經常的監督檢查。以上供參考。

⑼ 談談審計的產生和發展的客觀條件

一、審計的產來生和發展源
(一)審計產生的客觀基礎—— 私有制的出現、財產所有者與財產經營者的分離
(二)官廳審計的產生和發展
它產生於奴隸社會的末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產生審計的國家之一。職位,宰夫。官廳審計在我國一直延續到清末。
(三)社會審計的產生和發展
社會審計是股份制的產物。世界上第一位社會審計人員是英國的查爾斯·斯內爾。1853年在蘇格蘭成立的愛丁堡會計師協會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審計執業團體。中國第一位注冊會計師——謝霖;第一家會計師事務所(謝霖創辦)——「正則會計師事務所」
(四)審計工作在我國的必要性
1、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適當分離;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政治和經濟的特點;3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4提高經濟效益的要求;5對外開放政策,決定了審計工作的必要性。

閱讀全文

與縱觀審計產生和發展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