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貴州息鋒縣歷史
息烽縣人類活動歷史悠久,秦朝時屬新象郡且蘭縣,隋時屬牂牁郡牂牁縣。因地處黔中要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火不斷。公元1682年,明朝廷派兵平息戰火,駐兵縣境,築堅城一座,崇禎皇帝取「平息烽火」之意,賜名「息烽」。公元1914年,息烽正式建縣。息烽縣現有人口25.3萬,下轄4鎮6鄉,161個村,9個居民委員會。
息烽地處貴州省中部,省城貴陽市北郊,貴州第一大河——烏江南岸。地理座標為東經106o27′29″至106o53′43″,北緯26o57′42″至27o19′45″。東臨開陽,南接修文,西北與遵義、金沙兩縣相望。縣城南距省會貴陽66公里,北距歷史名城遵義87公里,是黔北及重慶、四川兩省市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
息烽縣森林覆蓋率達40%,境內原生天然林多,大部分地區林木豐茂,水土保持良好,有「天然氧吧」之美譽。
息烽縣南高北低,屬北亞熱帶和南溫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2℃—16℃,年降雨量950毫米—1200毫米,大部分地區全年無霜期在270天以上。由於海拔高、緯度低、高差大,氣候在空間分布上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點,適宜從亞熱帶到暖溫帶的多種農作物生長。
息烽縣總面積1036平方公里,境內峰叢山地與丘陵、小盆地相間,海拔最高1749.6米,最低609.2米,相對高差1140.4米,南望山、西望山兩大山脈東西排列,喀斯特地貌發育充分。全縣土地面積10萬公頃,其中有耕地3.3萬公頃、林地4萬公頃、園地0.03萬公頃、草地1萬公頃,水域0.17萬公頃。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磷、鋁、硫鐵、褐鐵、硅、水晶、重晶石、高嶺土等,其中尤以煤、磷儲藏最豐、品位最高。生物資源已查明的樹木有104科263種,野草61科227種,葯用植物110科227種,水生、陸生和兩棲動物數百種。縣境北瀕貴州省儲水量第一的烏江庫區,境內河網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7.8公里,流域面積大於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2條,多年平均流量5.85億立方米,平水年常年保有儲水量4.65億立方米,水資源十分豐富。
2. 息烽的資料!!
位於中國貴州省中部,烏江南岸。息烽縣總面積1036.5平方千米。2003年末,總人口.8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35萬人,非農業人口2.84萬人。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是苗族。
縣人民政府駐永靖鎮,郵編:551100。行政區劃代碼:520122。區號:0851。拼音:Xifeng Xian。
地名由來
[編輯本段]
息烽縣人類活動歷史悠久,秦朝時屬新象郡且蘭縣,隋時屬牂牁郡牂牁縣。因地處黔中要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火不斷。公元1682年,明朝廷派兵平息戰火,駐兵縣境,築堅城一座,崇禎皇帝取「平息烽火」之意,賜名「息烽」。明建息烽於襄千戶所,隸屬貴州都指揮司。清撤衛所並入修文縣 。公元1914年,息烽正式建縣。
地理位置
[編輯本段]
息烽地處貴州省中部,省城貴陽市北郊,貴州第一大河——烏江南岸。地理座標為東經106°27′29〃至106°53′43〃,北緯26°57′42〃至27°19′45〃。東臨開陽,南接修文,西北與遵義、金沙兩縣相望。縣城南距省會貴陽66公里,北距歷史名城遵義87公里,是黔北及重慶、四川兩省市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
生態氣候
[編輯本段]
息烽縣森林覆蓋率達40%,境內原生天然林多,大部分地區林木豐茂,水土保持良好,有「天然氧吧」之美譽。
息烽縣南高北低,屬北亞熱帶和南溫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2℃—16℃,年降雨量950毫米—1200毫米,大部分地區全年無霜期在270天以上。由於海拔高、緯度低、高差大,氣候在空間分布上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點,適宜從亞熱帶到暖溫帶的多種農作物生長。
自然資源
[編輯本段]
息烽縣總面積1036平方公里,境內峰叢山地與丘陵、小盆地相間,海拔最高1749.6米,最低609.2米,相對高差1140.4米,南望山、西望山兩大山脈東西排列,喀斯特地貌發育充分。全縣土地面積10萬公頃,其中有耕地3.3萬公頃、林地4萬公頃、園地0.03萬公頃、草地1萬公頃,水域0.17萬公頃。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磷、鋁、硫鐵、褐鐵、硅、水晶、重晶石、高嶺土等,其中尤以煤、磷儲藏最豐、品位最高。生物資源已查明的樹木有104科263種,野草61科227種,葯用植物110科227種,水生、陸生和兩棲動物數百種。縣境北瀕貴州省儲水量第一的烏江庫區,境內河網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7.8公里,流域面積大於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2條,多年平均流量5.85億立方米,平水年常年保有儲水量4.65億立方米,水資源十分豐富。
主產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籽、烤煙、花生、茶葉。有機械、化工、食品、建材、采礦等工業。玄天洞、貓洞、集中營舊址、南望山、溫泉、高濱洞為名勝古跡。
城鎮建設
[編輯本段]
息烽縣城建設始於明代天啟二年(1623年),水西宣慰同知安邦彥挾貴州宣慰使安位起兵反明。崇禎三年(1630年)戰亂平息後,為遏制水西東侵,朝廷在今縣境內築城3座,設立了息烽、於襄、詰戎3個守御千戶所,其中息烽城駐軍1200餘人。清咸豐年間,息烽城毀於戰火。同治九年,重建息烽城。民國二十七年(1938),息烽城垣全部拆除。
解放後,息烽縣城興建了大批磚混結構的房屋和供水系統,街道全部鋪設瀝青路面,城區面積不斷拓展。1996年,息烽縣實行市帶縣體制後,在貴陽市人民政府、雲岩區和市屬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相繼完成了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和11個小區建設詳規,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改造、硬化寬7米至20米的縣城道路13條4570米,新建、改造了照明和排污設施,完成了河道治理和城市綠化工程,綠化率達35%。投資1500萬元新建了社會停車場、宣傳文化活動中心等公益設施。投資1200萬元新建了水廠,縣城日供水能力增至2萬噸。
隨著縣城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房地產開發蓬勃興起,9家房開商累計計劃投資2億元,現已開發商品房10、95萬平方米。同時投資1800萬元,興建西門農副產品直銷市場和「城中城」綜合市場一期工程,引進貴州廣建公司投資3.6億元,建設長1696米、寬41米的南在街,開發商品房61萬平方米,目前主幹道已硬化通車。南大街建成後,城區面積將拓展到17.12平方千米,居民可增至8――10萬人。
與此同時,各鄉鎮小城鎮建設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95年,小寨壩鎮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0年榮獲國家建設部「全國小城鎮建設先進鎮」稱號,2001年,被列為全國精神文明示範鎮。目前,息烽縣已引進貴陽中化開磷有限公司投資3.6億元,打造全國磷化工基地,一座面積10.4平方千米,居民4-5萬人的新型工業城鎮即將崛起,成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的一顆耀眼的明星。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息烽縣轄4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永靖鎮、溫泉鎮、九庄鎮、小寨壩鎮、青山苗族鄉、西山鄉、養龍司鄉、石硐鄉、鹿窩鄉、流長鄉。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1999年,全縣轄4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161個村委會、8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23.7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5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25萬人,占總人口的5.25%。
2000年,息烽縣轄4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22158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永靖鎮 50457 溫泉鎮 20560 九庄鎮 25870 小寨壩鎮 32442 青山苗族鄉 6153 西山鄉 14644 養龍司鄉 20146 石硐鄉 20878 鹿窩鄉 13398 流長鄉 17035。
2001年,全縣轄4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161個村委會、9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25.5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34萬人,占總人口的5.6%。
2002年,全縣轄4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161個村委會、9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25.7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1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35萬人。
2003年,全縣轄4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161個村委會、9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25.8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35萬人,非農業人口2.84萬人。
3. 息烽有什麼景點
息烽有息烽溫泉,息烽集中營,息烽溫泉將軍樓陳列館等,其中息烽溫泉歷史文化久遠,人文景觀獨特。
4. 貴陽的歷史文化
地處來中國西南邊陲的貴陽,位於源雲貴高原東部,為貴州省省會,也是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由於古代貴陽盛產竹子,並以製作樂器「築」而聞名,所以簡稱築;又因為它地處山地丘陵之間,所以還享有「山國之都」的美譽。
貴陽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在這塊土地上居住著苗、布依、侗、回等30多個少數民族,自古就有著古樸濃郁的民俗風情和璀璨的民族文化。
這里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完全,地形多樣。地上奇峰翠谷,山環水繞;地下溶洞群落,別有洞天。明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渾然一體,相映生輝,形成了雄奇秀麗、獨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觀。其中,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紅楓湖,4個省級風景名勝區花溪、百花湖、修文陽明風景名勝區和息烽風景名勝區。
5. 息烽縣有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
息烽境內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丹霞地貌特徵明顯,山、水、林、泉、洞等各種景觀齊備,具備「江南園林」應有的特質。有「天下第一神湯」的息烽溫泉;有「南來佛教第一山」的西望山;有溶洞群,還有深山湖泊青山湖、溫泉天台原始叢林、團圓山「隕石坑」。
息烽溫泉
西望山
西望山距息烽縣城西15公里,總面積94平方公里,最高峰團山岩海拔1662米。西望山山勢連綿起伏,縱橫百餘里,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和八大廟遺址,是明清至民國時期西南臨濟禪宗佛教叢林。
息烽國際汽車山地露營基地
總投資1.5億元、佔地450畝,首個參照國際標准建設的房車露營基地——息烽「快樂小站」國際汽車露營基地項目包括汽車影院、國際標准房車露營地、國際青年旅社、火車旅館、火車酒吧、帳篷區等,具備了「自駕宿營、休閑娛樂」兩大功能,並以「經典懷舊」、「天然童趣」「生態野趣」、「紅色拓展」四大亮點為基礎開發建設諸多營運項目。
6. 息烽集中營的歷史發展
1997年5月,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1988年,國務院公布息烽集中營舊回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答單位。1996年,貴陽市將舊址修復一期工程列為當年15件實事之一,投資400多萬元修復了集中營營區舊址,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1998年,玄天洞楊虎城將軍囚禁處也修復開放。一個佔地80多畝,包括英烈事跡陳列展、營區、烈士陵園和玄天洞等「一線四點」參觀線路的大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初具規模。息烽集中營舊址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7.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的簡介
息烽集中營舊址位於貴州省息烽縣城南6公里,是抗戰期間國民黨堅持「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版反動政策而設立的權關押中共黨 息烽集中營人和愛國進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監獄,與重慶白公館、渣滓洞監獄、江西上饒集中營同為抗戰期間國民黨設立的三大集中營。息烽集中營對內稱「新監」或「大學」,對外掛牌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息烽行轅」、重慶白公館、渣滓洞監獄和望龍門看守所則分別稱為中學和小學。 息烽集中營四面崇山峻嶺,古樹參天。山裡有湖,有洞,地形隱蔽險要。息烽集中營本部控制面積約2千方千米,設監獄八棟四十三間。監房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字命名。稱為「忠齋」、「孝齋」、「仁齋」等等。「義齋」為女監獄。稱重慶望龍門看守所為「小學」、稱重慶白公館監獄為「中學」、息烽集中營所關押的則是從全國各地押來的「要犯」,稱之為「大學」,而留學則是處死的黑話。
8.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的成立過程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逮捕了許多有影響的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囚於國民黨設在南京的「軍人監獄」。1937年「七.七」事變,日寇大舉進犯,南京岌岌可危,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令軍統將這批人遷至武漢,不久再遷湖南益陽,最後轉移到息烽關押。息烽集中營從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銷,先後關押共產黨人、進步人士1220餘人。數百名革命者為民族解放事業在這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息烽集中營由設於陽郎壩的本部和附近山中的玄天洞囚禁處組成。陽郎壩本部控制面積約2平方公里,設監獄八棟四十三間。監房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字命名,稱為「忠齋」、「孝齋」、「仁齋」等,其中「義齋」為女監獄。被囚禁的人員主要有被捕的共產黨員、抗日將領和社會各階層的愛國知名人士。 玄天洞囚禁處深藏於高山峽谷中,系一自然天成的洞穴,洞口成上元下平的的半圓形,洞頂最高處15米,最寬處54米,進深130米,洞內面積3400平方米。因其地勢險要,岩壁陡峭,偏僻難尋,人跡罕至,便於隱藏,成為國民黨軍統關押「重要」犯人的秘密所在地,1938年10月至1946年7月,楊虎城將軍與夫人謝葆真、幼子楊拯中、幼女楊拯貴一家曾在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被關押了八年。息烽集中營自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銷,先後關押共產黨人、進步人士1220餘人,其中包括許多著名人物,如:許曉軒(《紅岩》中許雲峰的原型)、車耀先(成都「努力餐」創始人)、楊虎城、宋振中(「小蘿卜頭」)、羅世文、宋綺雲、黃顯聲、張露萍、馬寅初等,而600多名革命者為民族解放事業先後在這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如張露萍七烈士等。
9.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怎麼樣
簡介:息烽集中營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統局設立的監獄中規模最大、等專級最高的一所秘密監獄,屬由設於息烽陽郎壩的本部和玄天洞囚禁處組成。軍統內部稱之為「大學」,而重慶白公館監獄和望龍門看守所則分稱「中學」和「小學」。 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入選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注冊資本:431.7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