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東印度公司的歷史
在歐洲歷史上一共有過多個被簡稱為 東印度公司 的企業,它們分別是: ·荷蘭東印度公司 ·丹麥東印度公司 ·法國東印度公司 ·瑞典東印度公司 .神聖羅馬帝國東印度公司 ·和被合並稱為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幾個企業 英國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所以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就是說,在英國統治的地區, 一天24小時都可以見到太陽。英國之所以發展壯大、強盛發達。與對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殘酷掠奪分不開。「東印度公司」建立與發展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東印度公司始建於1600年。最初,英國人主要是利用東印度公司作生意,慢慢地,東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國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1613年,英國在印度西部的蘇特拉設立貿易站,不久,又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拉斯建立商館。1698年,東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兒王朝政府買下了位於孟加拉灣恆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村莊雖小,作用卻非常大,其周圍盛產大米、黃麻,河流縱橫交錯,平原一望無邊。東印度公司在這里設立了貿易總部,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因為東印度公司實力越來越強,逐漸就佔領了上面提到的馬德拉斯、加爾各答和另外一個城市孟買。他們在這里設立了三個管區,各設一名省督管轄,把這些地方變成了進一步侵佔印度其他地區的根據地。 英國人在印度大肆掠奪,勢必引起印度人民的不滿,所以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更順利地入侵其他地區,便在加爾各答修築了一個巨大的堡壘,裡面是荷槍實彈、全副武裝的英國軍人,這些英軍還積極訓練印度人幫助他們打仗。 本來是做生意的東印度公司,光是經濟掠奪就已經使印度人民非常不滿,這時,他們又建立了軍隊,印度政府理所當然地就出面進行干預了。 1756年,孟加拉的納瓦布(相當於總督)向東印度公司提出抗議,要求他們在加爾各答拆除堡壘,英國人根本不理睬,納瓦布非常氣憤,發兵趕走了英國人,收回了加爾各答。這就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英印七年戰爭。 這個時候,因為英國政府授予了東印度公司各種權力,如壟斷貿易權、訓練軍隊權、宣戰媾和權、設立法庭審判本國或殖民地居民權等,由此可見,東印度公司實際成為英國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機構。 所以,當印度人收復加爾各答之後,東印度公司總司令官克萊武連忙召集官員到馬德拉斯商討對策。 「大英帝國豈能容忍這種侮辱,我們動手吧!」一位身著軍裝的官員向克萊武提議。 「慢!我認為應進行充分准備,然後再作決斷。」一位政府官員說。 「什麼?土人欺負到我們頭上了,我們還要准備什麼?大英帝國的軍隊所向無敵,沒什麼可准備的。」軍人用眼睛斜視了一下說話者,不滿地說。 「司令官,」政府官員好像沒有聽見軍人的話,慢條斯理地對克萊武繼續說,「請您聽一下我的理由,第一,納瓦布的兵力有7萬人,而我們只有900人,加上接受我們訓練的印度士兵,也不過2900人,一旦打起來,勝負恐怕不難判斷。第二,我們遠離本土,戰爭打響後,恐怕物資供應很成問題,從英國出發的船隻,到這里需要兩個多月。第三,印度人還有法國人的支持。這三點請司令官考慮。」 克萊武聽後,看了一眼軍人,軍人在瞪著眼睛,怒視著那位政府官員。克萊武又看了看那位政府官員,政府官員已默默地坐了下來。克萊武狡猾的一笑,向所有人說道:「諸位,他們二位的意見都不錯,我決定,向印度開戰,不過……」說完,他走向那位政府官員,向他耳語了幾句什麼。 第二天,政府官員帶著幾位隨從,把許多珍貴禮品送給了納瓦布的主要軍官。原來,他們是向納瓦布的下屬軍官行賄! 1757年1月,克萊武率軍在恆河口登陸,經過短時間激戰,重新佔領了加爾各答。 6月,納瓦布調遣7萬大軍與克萊武的900英軍在普拉賽地區作戰。英國士兵面對強大的印度軍隊早已嚇破了膽,初戰就失敗了。但是,他們用大量金錢珠寶收買了印度的不少軍官,使印度軍隊向後撤退,這時英軍迅速追擊,印軍四散逃跑,連納瓦布也被英軍殺死。英國軍隊乘勢向孟加拉國庫進軍,當打開國庫大門。他們看到了滿庫的金銀珠寶的時候。「搶啊!」英軍頓時象開了閘的水一樣沖向國庫的各個角落。國庫空了,英國軍人卻滿載而歸。 幾年以後,克萊武在向議會陳述這次搶劫時,非常遺憾地說:「當時我真傻,我周圍滿是金銀珠寶,整箱整箱的金條,整袋整袋的各色寶石。可我卻只拿走了20萬鎊!」據不完全統計,孟加拉國庫被搶,英軍拿走的金銀珠寶,總價值達3700萬英鎊,這還不包括個人裝入腰包的,如東印度公司職員們個人搶走的總數價值2100萬英鎊。光這兩項總價值就達5800萬英鎊。這次戰役之後,英軍又擊敗了法軍,從此,獨自霸佔了孟加拉,並任命親英派印度人作了納瓦布。 176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東印度公司管理法」,此法規定,原加爾各答的省督改為總督,並由國家直接任命,其任務是代表英國政府全權管理英國佔領下印度的全部領土。至此,英國政府開始直接統治印度。以後,英國繼續佔領印度其他地區,1774年,佔領了奧德,1799年,經過持續23年的戰爭之後,英國又佔領了印度南部具有很強實力的封建國家邁索爾。1849年,又佔領了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從此,英國完全佔領了印度,印度全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那麼,為什麼東印度公司能夠一步步吞食印度並牢牢地控制印度呢? 可以說,英國統治印度的秘訣在於「分而治之」四個字,印度是南亞的一個大國,從16世紀初期,莫卧兒帝國就開始統治印度。表面看,印度是一個統一的龐大帝國,實際上,印度從未實現過統一。不僅各封建割據王國互相爭斗,連中央內部也矛盾重重,同時,又不斷受到外來勢力的入侵。所以,國力非常弱小。再加上傳統的種姓制度,使社會各階層矛盾非常尖銳。在這種情況下,英國順利闖入印度。英國殖民者佔領印度後,便充分利用了印度國內的各種矛盾,讓「印度人列印度人」,從而坐收漁利。如18世紀末,東印度公司唆使印度教封建王公攻打伊斯蘭教的邁索爾,後又唆使海德拉巴王公進攻馬拉特,並挑撥馬拉特王公之間的關系,造成極度混亂局面後,東印度公司才出面收拾殘局,進而確立自己的殖民統治權。 東印度公司還訓練了僱傭軍,這支僱傭軍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擁有,但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東印度公司的「保護」,實際上這支部隊是為英國人服務的。它由歐洲軍官指揮,對英國佔領印度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支僱傭軍,英國就不可能征服印度。 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瘋狂進行殖民掠奪,除了上述搶劫孟加拉國庫外,1799年,攻陷邁索爾首府時,又搶劫了價值1500萬英鎊的王室珍寶。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另一種掠奪手段是壟斷鴉片、食鹽和煙草貿易。其中,鴉片收入約占公司總收入的七分之一。他們強迫孟加拉農民種植鴉片,再走私運到中國銷售,從中牟取暴利。 由於東印度公司殘酷掠奪和壓榨印度人民,使印度人民遭受了無窮的災難,僅1770年孟加拉大飢荒,就餓死1000萬人,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從18世紀60年代起,東印度公司開始走下坡路,1767年,公司無力交納英國政府規定的40萬英鎊,開始向政府貸款,財政危機越來越嚴重。1813年,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貿易壟斷權被取消了,1833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對中國的貿易壟斷權。這樣,東印度公司不得不走向破產的道路。 東印度公司的破產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三:首先,公司職員貪污走私成風,使公司總收入銳減。其次,因公司對印度人民的橫征暴斂,造成印度人民不斷起義。而公司要鎮壓起義,就需大筆開支。這樣就造成了惡性循環,使公司限於重重危機之中。再次,東印度公司是商業壟斷資本的代表,而工業資本在英國迅速發展壯大,商業資本逐漸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這點,也是公司垮台的最主要原因。 1858年,東印度公司被政府正式取消,英國政府開始直接統治印度。東印度公司就象一位衰老的老人,當它用盡畢生精力為英國聚斂到足夠的財富之後,便被一腳踢開了。
B. 英國東印度公司從成立到解體都經歷了哪些
英國於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稱霸海上。為了發展同東方各國,主要是印度的貿易,於1600年12月31日成立東印度公司。
在1756~1763年的7年戰爭中,由羅伯特·克萊武率領的東印度公司的軍隊打敗法國的同盟者——孟加拉的軍隊,從此公司控制了孟加拉。
1802年,公司同馬拉塔王公巴志波簽訂巴辛條約,馬拉塔各公國從此失去獨立王權,引起1803~1805年同馬拉塔各公國之間的戰爭。馬拉塔人被打敗,從而公司控制了印度大部分領土。公司原本是商業組織,從事棉布、靛青、硝石、香料的貿易。
19世紀棉布貿易衰落,遂經營鴉片貿易,對中國輸入鴉片。
根據巴辛條約,公司採取補助金辦法控制印度各封建王公。孟加拉是它統治印度的中心,主要城市是加爾各答。1773年英國國會通過《改善東印度公司事務管理條例法案》,規定公司的加爾各答省省長即為印度總督,統一管理印度事務。
1784年英國國會通過《關於改善東印度公司和印度的不列顛領地的管理》法案,決定公司隸屬於國王指派的6人監察委員會。1813年確定雙重管理制,公司事務由董事人和監察委員會雙重領導。1813年英國國會決議取消公司對印度的貿易壟斷權,但還保留對中國貿易的壟斷。
1833年英國國會決議,取消公司作為商業組織的存在和對華貿易的壟斷權。1858年在印度民族大起義中,英國國會通過《最佳管理印度法案》,正式取消東印度公司。
C. 東印度公司在世界公司發展史上的地位
英國公務員制度的原型
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行政管理成為英國公務員制度的原型。
1813年公司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後公司漸漸脫離了貿易業務。
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後公司將它的管理事務也交付給了英國政府,印度成為英國的一個直轄殖民地。
1860年代中,公司在印度的所有財產交付政府。公司僅幫助政府從事茶葉貿易(尤其是與聖赫勒拿島)。《東印度公司股息救贖法案》生效後公司於1874年1月1日解散。《泰晤士報》評論說:在人類歷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個公司從未肩負過,和在今後的歷史中可能也不會肩負的任務。
東印度公司與今天的跨國公司並不相同。東印度公司是從自己政府那裡獲
東印度公司位於英國總部的大樓
得貿易獨占權而且擁有軍隊(包括艦隊),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機構,對殖民地進行殘暴的政治統治、經濟掠奪以至於販賣奴隸、毒品的軍政經合一的殖民機構。它們產生和存在於16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期,對各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起了重要作用。
16世紀末17世紀初,先後有葡、英、荷、丹、法等國在東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亞等地成立東印度公司。
至於為什麼都取名「東印度公司」,這和哥倫布錯把美洲當作印度並以訛傳訛有關。1492年,哥倫布航行到達今天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島,錯把它當作印度,把當地土人當作印度人(今天仍把美洲原住民稱為印第安人,在英文里與印度人是同一個單詞)。以後人們發現錯了(哥倫布本人至死不承認自己錯了),但仍然將錯就錯,把真正的印度(甚至印度尼西亞等一些東南亞國家)叫做「東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島嶼叫做「西印度」,上述這些殖民公司的名稱就由此而來。
荷、英、法為什麼都在東半球設立東印度公司,這是因為17—18世紀,這三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殖民國家(還有西班牙,不過它主要在西半球擴張),它們在東半球的爭奪尤其激烈,爭相成立東印度公司是它們之間爭奪的重要表現和手段。最後,英國取得勝利,英國東印度公司也最有名。
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和逐步完成,自由競爭、自由貿易已成為新興工業資產階級的強烈要求,這種特權公司已不適應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要求,18世紀中期,東印度公司先後被各國政府解散。
D. 英國東印度公司是如何成立的
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隨之而來的就是西方的殖民侵略。十六世紀, 正是英國開始大規模資本原始積累的時期, 英國商人在國家的保護下紛紛向海外發展, 成立了許多享有特許專利權的壟斷貿易公司。1588年英國在海上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清除了海外發展的巨大障礙, 為英國的海外殖民活動創造了一個新的發展機會。
1600年,英國女王伊麗沙白批准倫敦富商的請求,允許組織「 倫敦督辦及商人東印度公司」 , 這就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歷史的開始。 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時, 英王給予特許:1.禁止其他公司與該公司在東印度地區競爭;2.每次航行可以帶去三萬英鎊的黃金和白銀, 同時帶去的英國商品免徵出口稅;3.特許證有效期為十五年, 到時可以申請延長。
這種特許公司從國王那裡領取特許證.獲得貿易壟斷特權。特許證的性質相當於公司的組織章程,也可以看作是原始的公司立法.或公司立法的變通形式,上面蓋有國璽,規定公司的性質、特權和權力。商人取得特許證,就使公司獲得法人資格。英國東印度公司不僅是一家特許公司,還是一家股份公司。該公司從創建到1617年的17年間,入股人數由原來的100人上升到954人,全部股金從原來的68373英鎊猛增到162萬英鎊,到1708年資本總額是創建時的5O倍。當時股份可以轉讓,對入股者不施加身份限制,公司資本具有永久性。對於這類公司,當時英國還沒有一般性法律規定,實際上特許證就起到了公司立法的作用。在特許主義時期,英國公司立法的最大建樹在於詹姆士一世期間(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對公司獨立法人地位的確立。
對印度殖民貿易的巨大利益, 促使被排斥在東印度公司之外的英國商人在1689年於倫敦成立了一個新的英商東印度公司, 並與原來的英國東印度公司進行競爭。因為競爭影響了英國政府的財政收入, 所以在1702年由國會主持把新舊兩個公司加以合並, 命名為「 英商在印度貿易聯合公司」 , 習慣仍叫英國東印度公司。從此, 開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對印度進行更大規模殖民侵略的新時期。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印度掠奪到的巨大財富, 源源不斷地流回英國, 有力地加速了英國的工業革命, 同時也給英國東印度公司造成了致命的危機。
十八世紀下半葉, 工業革命在英國迅速展開。隨著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對原料供應和商品銷售市場的需要, 越來越迫切。英國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壟斷,成了英國工業資產階級變印度為原料供應地和商品銷售市場的嚴重障礙, 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對東印度公司日益不滿。同時, 英國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殘暴掠奪, 特別是對盂加拉的破壞性掠奪, 使當地經濟瀕於破產, 嚴重影響了公司股東們的收入, 也引起倫敦百萬富翁們對公司的強烈不滿。於是, 關於對印度如何管理的問題成了英國國內政治生活中的一個突出的問題。
1784年, 在工業資產階級的推動下, 英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旨在削弱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經濟、政治壟斷地位的「 印度法案」 , 具體內容如下:1.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行政和軍事事務由英國政府接管,公司只管理貿易業務;2.英國國會設立一個由英王任命的六人監察委員會, 負責對印度事務的監督和指導。這個法案雖然削弱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權力, 但是並沒有滿足英國工業資產階級開放印度貿易的要求,直到1813年的印度法案, 完全取消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對印度貿易的壟斷權, 使印度變成了英國工業產品自由競爭的廣闊場所。
在這期期間,英國公司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資本原則——授權資本制。這一制度後被英美法系國家所採納。授權資本制最初的含義是公司股份的發行基於政府授權,在特許主義時期,一些特許公司根據授權成立,以發行股票吸收資本,其中東印度公司最為典型。英國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表明,公司設立時資本總額雖記載於章程,但並不要求發起人全部認足,只認足並繳付資本總額中的一部分,公司即可成立,未認足部分,授權董事會根據需要隨時發行新股募集.不需要作登記變動。
東印度公司在英國對印度進行殖民侵略和瘋狂掠奪的「 事業」 中, 起了巨大的作用。到英國工業資本主義全盛發展的十九世紀五十年代, 它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在印度民族起義的打擊下, 終於結束了它那長達兩個半世紀的罪惡歷史。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存在與發展,促進了英國公司立法的進步,使英國形成了公司法人制、發行股票、授權資本制等典型公司制度!
E. 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的時代背景
英國來東印度公司創立於1600年,最初的源正式全名是「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The Company of Merchants of London Trading into the East Indies)。它是由一群有創業心和有影響力的商人所組成。這些商人在1600年12月31日獲得了英國皇家給予他們的對東印度的15年的貿易專利特許。公司共有125個持股人,資金為7.2萬英鎊。1613年,英國在印度西部的蘇拉特設立貿易站,不久,又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拉斯建立商館。1698年,東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兒政府買下了位於孟加拉灣恆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村莊雖小,作用卻非常大,其周圍盛產大米、黃麻,河流縱橫交錯。平原一望無邊。東印度公司在這里設立了貿易總部,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F. 英國東印度公司非常出名,它是如何崛起的
英國作為當時最強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在全世界都遍布著他的殖民地,所以英國想將生意做到海外,當時的印度是個被殖民的國家,沒有自己的主權,自己的領土和海域都在他國的掌控之中,當時好多的國家都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包括法國東印度公司,蘇格蘭東印度公司等等,但是最強大的還是屬於英國東印度公司。
本來正當的生意就非常的賺錢,但是英國並不滿足於此,後來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土地開始大量種植罌粟,開始壟斷鴉片、食鹽和煙草貿易。因為鴉片的利潤是非常大的,包括食鹽又是生活必需品,所以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瘋狂地向其他國家輸送鴉片,其中就包括中國,從某種方面上說中國也幫助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崛起。
G. 英國為什麼要成立東印度公司
英國於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稱霸海上。為了發 展同東方各國,主要是印度的貿易,於1600年12月31日成 立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是商業性的壟斷組織,由幾家公司 合並而成,從1609年永遠享有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貿易壟 斷權。公司採取股份制。
1617年公司有股東9,514位,資金 162。9萬英鎊。公司選出董事會負責管理日常事務,設總裁1 名,委員24名。公司同時是武裝組織。1612年公司在印度打 敗葡萄牙人,獲得對印度貿易的壟斷權。在1756—1763年的 七年戰爭中,由羅伯特•克萊武率領的東印度公司的軍隊打敗 法國的同盟者——孟加拉的軍隊,從此公司控制了孟加拉。
1802年,公司同馬拉塔王公巴志波簽訂巴辛條約,馬拉塔各 公國從此失去獨立王權,引起1803—1805年同馬拉塔各公國 之間的戰爭。馬拉塔人被打敗,從而公司控制了印度大部分領 土。公司原本是商業組織,從事棉布、靛青、硝石、香料的貿 易。19世紀棉布貿易衰落,遂經營鴉片貿易,對中國輸人鴉 片。
根據巴辛條約,公司採取補助金辦法控制印度各封建王 公。孟加拉是它統治印度的中心,主要城市是加爾各答。1773 年英國國會通過《改善東印度公司事務管理條例法案》,規定 公司的加爾各答省省長即為印度總督,統一管理印度事務。 1784年英國國會通過《關於改善東印度公司和印度的不列顛領地的管理》法案,決定公司隸屬於國王指派的6人監察委員 會。
1813年確定雙重管理制,公司事務由董事人和監察委員 會雙重領導。1813年英國國會決議取消公司對印度的貿易壟 斷權,但還保留對中國貿易的壟斷。1833年英國國會決議, 取消公司作為商業組織的存在和對華貿易的壟斷權。1858年 在印度民族大起義中,英國國會通過《最佳管理印度法案》, 正式取消東印度公司。
H. 英國東印度公司介紹
東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
英國東印度公司徽章
不列顛回東印度公司或「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簡稱BEIC,EHIC,有答時也被稱為約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個股份公司。1600年12月31日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實際上這個特許狀給予「可敬的東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於東印度貿易的壟斷權21年。隨時間的變遷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變成印度的實際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為止,它還獲得了協助統治和軍事職能
詳細資料請您參見 The Honourable Company--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East India Company(英文原版)(英國東印度公司史) 書籍作者:John Keay圖書出版社:Harper Collins
以上資料來源杭州圖書館,希望有助於解決你的上述回答。
I. 英國為什麼要成立東印度公司呢
英國東印度抄公司創立於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The Company of Merchants of London Trading into the East Indies)。由一群有野心和影響力的商人組成。
在1698年,東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兒政府買下了位於孟加拉灣恆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周圍盛產大米、黃麻,河流縱橫交錯,平原一望無邊,地理位置上佳。東印度公司在這里設立了貿易總部,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取得了豐厚的利潤。
隨後東印度公司實力越來越強,逐漸佔領了馬德拉斯、加爾各答和孟買,並設立了三個管區,每個管區內各設一名省督管轄,把這些地方發展成侵佔印度其他地區的根據地。
東印度公司還訓練僱傭軍,表面上為印度封建王公所擁有,實際上是為英國人服務。這支僱傭軍在英國佔領印度這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支僱傭軍,英國就不可能征服印度。
J.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歷史
英國商人經常在印度洋與荷蘭和葡萄牙競爭者發生武裝沖突。1612年東印度公司戰勝葡萄牙人,使他們獲得莫卧爾帝國皇帝賈汗吉爾的青睞。英國人認識到在遠洋作戰的勝敗是暫時的,因此他們決定在印度本土建立受雙方政府支持的立足點。他們要求英皇採取外交措施來達到這個目的。1615年,英皇詹姆斯一世派托馬斯·羅伊爵士拜訪賈汗吉爾,賈汗吉爾是印度亞大陸70%的領域的統治者。這次外交拜訪的目的在於在蘇拉特和其它地區授予東印度公司獨一無二的定居和建立工廠的權利。作為交換,公司願意向賈汗吉爾提供歐洲市場上的貨物和珍品。這次旅程非常成功,賈汗吉爾通過羅伊爵士向詹姆斯一世回信道:
「作為對你的皇室的恩愛我向所有我統治的王國和海港下令接受任何英國商人作為我的朋友。他們可以在任何他們願意的地方居住,他們享受無限制的自由。不論他們到達哪個海港,葡萄牙或其他人不準打擾他們。不論他們在哪個城市定居,我下令給所有我的總督和長官給予他們任何可以給予的、他們所需要的自由。他們可以任意買賣和向他們的國家運輸。
為了加固我們之間的熱情和友情,我希望陛下下令您的商人用他們的船運來各種珍品和適合我的皇宮的商品,以及您有機會給我傳遞您的王家信件,以讓我歡欣您的健康和事業發展。願我們的友誼永恆。」 許多公司的職員發財回到英國後建立了自己的不動產、企業和獲得了政治權利。在英國國會中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說客隊伍。但一些原來與東印度公司協助的有野心的商人也對公司施加壓力,他們希望能夠在印度建立自己的私人公司。在這些壓力下,1694年國會通過了一個非管製法案。這個法案允許任何英國公司與印度貿易,除非國會通過法案禁止該貿易。這樣英國國會實際上取消了施行了約100年的特許狀。1698年國會通過法律建立了一個平行的「東印度公司」(官方名字為「英國東印度貿易公司」)這個公司擁有國家保障的二百萬英鎊的資金。但舊公司強大的分股人很快就購買了31.5萬英鎊的新公司的股份,這樣他們就在新公司中佔多數了。兩個公司在英國和在印度抗爭了一段時間,都想獲得貿易的主宰地位。但很快就看得出老公司實際上幾乎沒有遇到任何競爭。最後兩個公司於1702年合並,同時參加合並的還有政府的一些機構和兩個其它公司。這個新公司向政府出借了320萬英鎊,作為交換獲得了此後三年的獨一特權。這個合並公司的全名為「英格蘭商人東印度貿易聯合公司」。
此後幾十年中國會和東印度公司之間不斷爭戰,公司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永久性的設施,而國會則不放過任何機會來佔用公司的財富而同時不使它獲得更大的自主權。1712年雖然政府還清了它的債,但仍立了一條法律重申了公司的地位。1720年英國15%的進口來自印度,幾乎所有進口通過東印度公司。公司通過其說客它再次保證了其影響,1730年公司的特許狀被延長到1766年。
此時英國和法國成為了大敵。兩國之間常常為控制殖民地而發生小戰爭。1742年,由於政府懼怕戰爭會導致財政困難,同意將東印度公司的特許證的期限延長到1783年,代價是公司向政府再貸款100萬英鎊。最後小沖突真的導致了戰爭。從1754年到1763年在七年戰爭中,英國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加固其在歐洲和北美洲的土地。戰爭也波及到印度。公司軍隊與法軍在那裡爆發沖突。與此同時英國通過工業革命超過了它的歐洲競爭者。由於戰時軍隊和經濟的補給需要與印度的貿易大增,同時英國獲得原材料的能力和生產方式的效率也提高了。其結果是英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這個富強導致的生產和需求又提高了它對遠洋貿易的需要。東印度公司成為英國對世界市場的單一最大佔有者,並對政府施政加以影響。
威廉·派恩在他1808年的書《倫敦的微觀世界》中寫道:
「1801年3月1日,東印度公司欠債5,393,989英鎊,擁有動產15,404,736英鎊,其銷售從1793年2月從4,988,300英鎊提高到今天7,602,041英鎊。」 自17世紀中期,東印度公司開始涉足硝石貿易。由於硝石是製造火葯的原料,因此英國軍隊對硝石的需求十分殷切,而英皇每次訂下的合約往往需要上數百噸的硝石,東印度公司則可從中賺上數萬鎊。公司其中一位總督甚至曾經在1864年說到,從賣硝石賺的錢比課鹽稅還要高。
在這段時期,東印度公司於中國、印度和英國建立了一條呈三角關系的貿易航線,好使英國從當地進口茶葉和絲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