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南京湯山歷史文化中心

南京湯山歷史文化中心

發布時間:2021-02-27 17:31:01

A. 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有什麼文化故事

南京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近年來曾在南京東郊的湯山,發現古人類遺址和猿人頭骨,表示南京早在數十萬年前就是人類聚居之地。而根據史書記載,南京的建城始於春秋時代。而在二千多前的三國,孫權更是據此以建國立都,史稱孫吳。自此之後,南京便成為中國歷史史上舉足輕重的都城,更是一座擁有珍貴歷史文化的名城。

在孫吳之後,陸續有東晉、南朝(宋、齊、梁、陳)、隋、南唐、明朝前期在此建都,史稱六朝,再加上後來的太平天國和國民政府時期的中華民國,於是又有「十朝都會」之稱。因此今日雖然南京不再是政治重鎮,卻仍處處可見那尚未消褪的六朝繁華及王者風范。歷史歲月並不曾帶給南京滄桑的色彩,反而四處可見昔日繁華的餘韻。

來到南京,感受明朝文人的悠閑氣氛,想像當年秦淮河畔的旖旎風情,欣賞婉約可人的南京佳麗,相信你應該能徹底地明了「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南京的歷史名稱極多(依照時間順序):

例如:金陵邑、建康、建業、江寧、集慶、上元、南京。 因為地理環境的伏勢,歷代南京皆為軍事或商業重鎮,甚至是為首都。所以宮殿遺址極多。

(1)冶城:吳王夫差所建。
(2)越城:越王勾踐滅吳,建越城,算是最早的古城。
(3)金陵邑:楚滅越,建「金陵邑」。
(4)漍東吳建業城:就是前的「金陵邑」。
(5)東晉;南朝改名「建康」。
(6)隋代南唐又改「江寧城」。
(7)明代改名「南京」-相對於「北京」,朱元璋改建重修南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座設防城市。

黃帝 - 屬江南。

唐虞夏商 - 屬揚州。

周 - 為吳國,吳王夫差築治城。

春秋戰國 - 初為吳國,後為越所滅,范蠡築城於長干(今名越城),楚滅越,置金陵邑,屬江都郡。

秦 - 改為秣陵縣,又置丹陽江乘二縣,均屬鄣郡。

西楚 - 項羽稱霸,地屬西楚。

西漢 - 先後屬楚國、荊國、吳國,景帝時屬江都。武帝元朔初析江都為丹陽、湖熟、秣陵三侯國。
元狩元年後屬丹陽郡。為揚州刺史治理,隸縣有秣陵、江乘、丹陽、湖熟。

東漢 - 因襲西漢,存湖熟侯國置丹陽,分揚州置吳郡,置建業。建安十六年,孫權徙治秣陵,翌年城石頭,改為建業。二十六年徙丹陽郡,治建業。

三國吳 - 自武昌徙都建業,南京之建都自此始。
西晉 - 武帝太康元年平吳,封孫楷為丹陽侯,復改建業為秣陵縣。

東晉 - 元帝渡江建都於此,改建業為建康,改丹陽太守為尹,以江寧為琅琊國,東平蘭陵等郡,屬南徐州。成帝時置淮南郡,屬揚州。

南北朝 - 宋建都於此,建康、秣陵、丹陽、江寧、湖熟並隸丹陽尹。齊因宋舊。梁武帝於秣陵置同夏縣,改南琅琊為琅琊郡,置丹陽尹及南丹陽郡。陳文帝天嘉五年,罷南丹陽郡。宣帝太建十年立建興郡,屬揚州。

隋 - 廢丹陽郡,於石頭置蔣州,依漢置太守。江寧縣屬蔣州。大業初改蔣州,後名丹陽郡。揚州初治蔣州,後以江都為揚州。

唐 - 高祖武德二年,置揚洲東南道行台尚書省,三年H江寧、搮水二縣置揚州,析置丹陽、安業二縣。更江寧曰歸化。六年並安業入歸化,又更歸化曰金陵。七年平輔公佑,更名蔣州,置金陵縣,廢東南道行台為揚州大都督府。九年廢都督,徙置江都,更金陵名曰名下,丹陽隸宣州。

五代 - 吳天佑十二年楊吳大城升州,建大都督府。武義二年改都督府為金陵府。太和五年楊溥建都於金陵。天祚元年以金陵為齊國,封李升為齊王,又二年禪位給升,都金陵者四年。南唐升元元年改金陵府為江寧府,遂以府治為宮,以城為都。

宋 - 宋太祖開寶八年平南唐,以江寧府為升州。真宗天禧二年以升州為江寧府。高宗建炎元年改江寧為帥府,三年復為建康府。高宗南渡改建康府。

景定建康志》:「楚威王時,以其地有王氣,埋金以鎮之,故曰金陵。又曰:地接金壇,其山產金,故名。於是因山立號,置金陵邑」
《宋地誌》:「高宗建炎元年改江寧為帥府,三年復為,建康府。」
《景定建康志》:「高宗南渡,詔改建康府,紹興七年駐蹕,置留守。」

建康 - 是孫吳及東晉建都之處,龍蟠虎踞,北枕長江,東有鍾山,南有秦淮,西有鳳凰台,行勢險要。建康是南宋重要的戰略據點,又是南宋行都,管轄一路軍民財刑賦重任大員都雲集在此。宋代方誌中可以看出南京具備了軍事以及經濟的角色,在地位的重要性上不言自表。

元 -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下江南及建康府治開省,大德元年,益都新軍萬戶府自寧國移鎮建康路。天歷二年,改建康路為集慶路。

明 - 洪武元年建都南京,改集慶路為應天府,直隸中書省。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金陵遂為留都。

清 - 順治二年平江南,改南京為江南省,應天府為江寧府,設經略招撫內院大學士。四年改經略招撫為總督,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治所及江寧府治皆在此。十八年為左布政使,領安慶等府州,分置右布政使,駐蘇州,領江寧等府州。康熙三年改總督,專轄江南省,六年定為江蘇、安徽二布政使司。二十一年復改總督,轄江南、江西二省。乾隆二十五年,復設江蘇布政使司於江寧府。

B. 湯山名字的由來歷史

1、凡冠名湯山的地方,一般都和溫泉有關。如南京湯山(湯山溫泉)、陝西湯山(回溫泉之地)、遼答寧湯山(溫泉之地),等。

2、湯,古語指熱水。
「媵人持湯沃灌」——《送東陽馬生序》;
「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宋)白勝詩。
「湯澆蟻穴,火燎蜂房」等等,都是指滾燙的熱水之意。

C. 詳細介紹下南京的歷史文化景點!

南京中山陵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位於東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峰的南麓,建築群依山而建,給人以仰止崇高之感。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春建成。形似自由鍾,象徵著孫中山先生致力於喚醒民眾,反抗壓迫,為挽救國家民族而奮斗不息的精神。非凡華地段.

紫金山天文台建成於1934年,是解放前我國唯一的天文台。藏有我國古代一部分珍貴的天文儀器,還擁有我國自製的60厘米折反射望遠鏡、太陽望遠鏡、人造衛星等許多現代化的測量天體的儀器和設備,成為我國一個綜合性的天文研究機構。非繁華地段.

南京白鷺洲公園是一個以橋為特色的園林,園內宛如襟帶的小橋竟有15座之多,其中有典雅玲瓏的獨孔橋、三孔橋、七孔橋,還有四角重檐的亭橋等。景色幽麗的白鷺洲公園,歷史上稱為徐太傅園,徐中山園、東園,是明初中山王徐達王府的東花園。非繁華地段.

南京長江大橋大橋始建於1960年,1968年10月建成通車。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雙層雙線鐵路公路兩用橋。鐵路橋全長6772米,公路橋全長4589米,正橋長1557米,兩端建有70米高的橋頭堡。公路橋人行道上整齊地樹立著150對玉蘭花燈組,猶如銀河落人間。非繁華地段.

南京湯山溫泉是全國四大溫泉療養區之一。湯山溫泉多分布於湯山東及東南坡一帶,水溫常年保持在攝氏50-60度,且冬夏溫度相差不大。湯山溫泉水中含有鈣、鎂等30多種微量元素,對關節炎、風濕症、高血壓等多種頑症療效明顯。非繁華地段.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座落在鍾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我國現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陵墓建築宏偉,從下馬坊開始經四方城,有「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巨碑、「治隆唐宋」碑、孝陵殿、方城、寶城及神道,兩旁有石獸、望柱、石翁仲等。非繁華地段.

國民黨總統府原為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的天王府,天京失陷後曾遭焚毀,清朝擴建為兩江總督衙門。從1927年至1949年成為國民黨的總統府。其西側原為天王府西花園,稱「煦園」,園內假山環繞著亭台樓榭,花木參差,景色優美,有鴛鴦亭、不系舟、桐音館、夕佳樓、猗瀾閣等。非繁華地段.

南京夫子廟是供奉和祭祀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建於公元1034年,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衛山南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築對稱配列,四周圍以高牆,配以門坊、角樓。既是歷史文物建築,又是反映南京風土人情、弘揚民族文化的博物館。繁華地段.

D. 歷史上的湯山之戰

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悍然發動蘆溝橋事變,中國守軍奮勇反擊,偉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國民黨先後調集70萬精銳部隊,進行大規模的淞滬保衛戰。11月23日,國民黨軍隊戰敗,且戰且退,日軍則緊緊尾追,咬住不放,從崑山、蘇州、無錫、鎮江、句容一路掩殺過來,氣焰十分囂張。國民黨軍隊新敗之餘,士氣不振,指揮不靈,並未在南京外圍組織起強有力的抵抗。12月3日,丹陽陣地被突破。12月6日,日軍攻下句容,直逼湯山。12月7日下午,日軍大隊人馬闖入湯山炮校。12月8日,湯山鎮陷入日軍魔掌,戰線移至孝陵衛、紫金山。12月13日,南京陷落。國民黨軍隊進行的南京保衛戰又以失敗告終,前後歷時僅一個多星期,令中外軍事專家大吃一驚。
湯山阻擊戰是南京保衛戰的一部分,是中國軍人同日本侵略者在湯山附近進行的一場血肉拼搏。盡管這場戰事歷時短暫,但它畢竟是湯山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頁,其間可歌可泣的故事不可不察,不可不辯。我對軍事並無布陣對壘的經驗,對歷史又缺乏去偽存真的本領,卻偏偏對這段戰史情有獨鍾,一心想了解它,澄清它。大而言之,是為了弘揚民族正氣,激勵鬥志,小而言之,也可破愁悶,長知識。再者,一場惡戰過去,總不會風吹雲散不留任何痕跡。我們可從故紙堆里去研究它,從百姓口碑中去捉摸它,又可親臨現場去考證它,或多或少總會有所收獲。於是,一次次地外出尋訪討教,樂此不疲。

戰前准備

前,國民黨軍隊在南京外圍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應該說是有所准備的。湯山是南京東大門,歷來都是軍事重鎮,這一帶的防禦工事當然是重中之重。早在1936年秋天,國民黨軍隊就舉行大演習,由唐生智擔任裁判長。「演習的預定目標是以假設敵日軍侵略南京時,俟其主力到湯山南北一線陣地後,我軍利用復廓佯裝節節抵抗,耗敵軍實力,逐次誘敵深入到紫金山以南地區而殲滅之。」上海抗戰打響後,蔣介石在1937年10月曾派德國顧問團的騎兵中校奈維格到湯山一帶參加防禦陣地的偵察工作。11月初,唐生智等人到湯山偵察地形。上海戰場撤退後,大本營又令教導總隊的一個工兵連由德國顧問指導,在湯山鎮前端構築野戰工事。有人誇口說,這是中國的「馬其諾防線」。老人們講,當年湯山這里碉堡星羅棋布,互為犄角,戰壕縱橫交錯,互相溝通,確實是下了一番工夫的,但日軍早就偵察清楚,打仗時從別處包抄前進,許多工事並未發揮作用。
現在,在炮院北邊的田野里,還能看到當年修築的好幾個鋼筋混凝土碉堡,它們至今依然十分堅固。在83醫院內離大門不遠的山腳下,有一個圓溜溜的大碉堡,基本保持原樣。在西崗頭的南端,有一個碉堡也完好無損。在湯山水庫靠近龍珠山莊的一側,還有兩個碉堡。如果說別的碉堡今後可能會被施工隊炸毀,那麼,這兩個碉堡沉睡在水面下,必將安度百年而無恙。
60多年前的那場廝殺已成往事,只有這些碉堡,還倔強地蹲在田間,向行人訴說著當年的屈辱和凄慘。

血戰孟墓

有一本名為《南京保衛戰》的書,是國民黨參戰將領寫的回憶錄,書中曾多處提及湯山戰事,雖然語焉不詳,但輪廓是清楚的:當時,湯山一線的參戰部隊是國民黨66軍和83軍(他們是廣東部隊)、74軍、78軍的36師和2軍團的41師,此外,杜聿明的裝甲兵團戰車連也曾開到湯山,協同66軍作戰。書中寫道:「12月6日,句容之敵北犯湯水鎮,與我第66軍發生激戰。」「12月7日,湯水鎮前面第一線陣地被日騎突入,我軍於入暮後退至第二線,固守湯山及湯水鎮。8日,日軍以主力及炮兵、機械化部隊進攻湯山我第二道防線,與我軍混戰。8時許,湯水鎮一度為日軍攻入,後被奪回,湯水鎮及兩側高地仍在我軍手中。」
如果從字面上理解,三、四個軍的部隊,八、九萬人馬,雲集湯山一線同日寇交鋒,那是何等陣勢,何等規模!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時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參謀處第一科科長的譚道平在書中寫道:「這三軍(指74軍、66軍和83軍)都是久經戰役,補充整理尚未完的殘缺部隊,老兵很少,新兵大都尚未受過訓練。然而戰爭局勢已到了無兵可調的時候,也不得不遷就事實。」他還說:「我天天在經手辦理調動部隊移上前線去作戰的工作,在字面上明明是一個師或者是一個軍開上去,可實際上兵員只不過一個營的模樣。」這位科長的話是有道理的。
老人們講的情況同參戰將領的回憶有些是一致的,有些卻頗有出入。許多老人說,日軍大部隊是從句容、土橋、索墅一線西進的,湯山鎮上並沒有打過什麼大仗,新塘至作廠一線也沒有打過大仗。那麼,當年的戰場究竟在哪兒呢?
塘澤村的芮友道老人說,跑反剛開始,他父親芮朝順就被日本人抓去抬傷兵,從孟墓西南的笤箕凹抬到炮校,一天跑兩趟,累得吃不消,抬到丁墅,實在走不動了,歇了一歇,就被看押的日本兵一刀戳死。
老人的口述是可信的:孟墓笤箕凹,曾為舊戰場。
在孟墓自然村西南1公里的陳坊,有座鐵塔高高聳立在土坡上(見下圖)。該塔有6層,第二層和頂層都用厚鋼板焊死,其餘各層敞開著。原來,這是國民黨在抗戰前修建的一座炮兵觀測塔。鋼板上開有兩條狹縫,那是用來觀測炮彈炸點的。因有厚鋼板護身,觀測人員不必擔心飛來的彈片。

日軍攻佔湯山時,孟墓、陳坊、神童村一帶發生了一場血戰,兩個連的廣東兵堅守在鐵塔附近的戰壕內,同日本兵鏖戰了兩天兩夜,大部分官兵壯烈犧牲。囂張一時的日軍在此遭受了重創,也丟下了上百具死屍。當年這場血戰,史料中未有記載,卻深深銘記在老人心中。1999年,有家海外中文報紙刊登文章,報道了這場血戰的始末,標題就叫《英雄鐵塔》。
據孟墓自然村龐家鈞老人回憶,1937年農歷冬月初六(12 月8日)凌晨,有支廣東部隊開到孟墓,挨家挨戶地敲門,要求進屋避寒。村民們開門一看,只見他們都穿著單衣短褲,只有少數幾個穿棉背心,一個個站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他們操著廣東口音說:「我們是唐生智的部隊。唐生智在南京指揮打仗,我們趕來了。」
不久,日軍部隊到達句容土橋,向西推進,這支廣東部隊就開進孟墓西邊的戰壕,同日軍對峙,有一個班的士兵帶著輕重機槍登上了觀測塔,然後將梯子截斷,不讓人上塔。
日軍到達陳坊後就向王家山進攻。駐守在山上的廣東兵毫不含糊,他們主動出擊,迂迴到日軍後方,在磨盤墩向日軍射擊,擊斃日軍數人。日軍將死屍和傷兵拖到神童村。塔上的廣東兵看到神童村有日軍集結,便用重機槍猛烈掃射,打死日軍上百人。日軍發現機槍火力點在鐵塔上,舉槍還擊無濟於事,便向其空軍求援。不一會,飛來數架日機,輪番低飛,向廣東兵掃射。日機是雙翅膀的,機身上的紅太陽標記看得清清楚楚。日軍的小鋼炮也向鐵塔打炮,炮彈不時地落在塔旁。可觀測塔異常堅固,小口徑炮彈拿它沒有辦法。
初六整整打了一天,槍炮聲未曾停過。這支廣東部隊英勇頑強,打得很出色。但他們孤軍奮戰,沒有後援,傷亡越來越大。初七又打了一個上午,槍聲就漸漸稀了。到了晚上就再也聽不到槍聲了。
龐家鈞老人說,塔上的廣東兵最後只剩下4個,他們趁著天黑撤了。他親眼看到日軍佔領孟墓後用粉筆在牆上寫下「大野部隊、四方部隊到此」等字。
孟墓一戰,日軍死傷慘重。他們的陣亡士兵和部分傷兵在神童村一起火化,就地埋葬,墓地上還插著一塊塊招魂牌。戰斗中犧牲的廣東部隊官兵則被附近村民運往火叉山(音)挖坑掩埋了,掩埋點未留標志。
初八一大早,日軍抓了幾個民夫,經長壟溝、大連山、小茅山,開往滄波門,但孟墓還留有小股部隊。龐家鈞的父親龐振瑾(時年51歲)、家門叔叔龐振炳(時年49歲)惦念著家裡養的豬和牛,便從半邊山出發回家。誰知走到半路,便與西進的日軍碰上了,兩人均被日軍開槍打死。村民龐振泰,60多歲,初八傍晚回到孟墓,被村邊站崗的日本兵一槍打死。龐家鈞一個家門叔叔的母親,80多歲了,腿腳有疾,要抓住一張板凳才能一步一步地慢慢移動。日本兵看到後,將她一腳踢進水塘,活活淹死。那張小板凳也落入水塘,漂來漂去,似乎要與老人苦苦相守到最後時光。
現在,孟墓的鐵塔仍屹立在高坡上。鐵塔以北400米,是南峰石粉廠的辦公樓和廠房。廠房高大、清潔,辦公樓漂亮、寬敞,樓前的大草坪上錯落有致地栽著幾十株紅楓、香樟、棕櫚,極富郊野神韻。67年前經過戰火洗禮的英雄鐵塔彷彿是一名魁梧的士兵,依舊忠實地看守著這片熱土。

激戰孟塘

另一個戰場在湯山鎮北邊的孟塘。
關於孟塘的戰斗,傳說很多,資料上也多處提及。《南京保衛戰》寫道:「當時一股日軍由九華山北麓侵入孟塘,利用凹地西進。我方准備由41師和66軍夾擊日軍,71軍和156師從側背沖擊,後因通訊困難未能實行聯合作戰,41師在孟塘一直苦戰到12月10日。」 孫宅巍的《南京保衛戰史》又寫道:「自日軍於十二月五日侵佔句容後,在中日雙方激烈爭奪句湯線的同時,位於湯水鎮以北的孟塘、大湖山一帶,也發生了持續數日的激戰,我第六十六軍、第二軍團、第七十八軍,以及配屬的戰車、炮兵部隊,在該處頑強戰斗,堅守陣地,阻滯了敵人的攻擊行動。」《名鎮湯山》則說,孟塘之戰發生在12月6日,中央軍某團為阻止日軍西進,在方沖與敵激戰,幾乎全軍覆沒。
為了搞清孟塘之戰的基本情況,我走訪了許多老人。根據他們的口述,結合歷史資料綜合分析,當時的輪廓就可以勾畫出來了。
跑反前,湯山附近農村裡駐扎著幾支中央軍部隊。西崗頭、梅家邊有一個團,劉崗頭有一個營,都是從淞滬前線撤下來的廣東部隊。駐守寺庄和徐家邊的國民黨部隊是66軍159師,他們穿得非常單薄,大冷天還穿著單衣和短褲,有人向老百姓要床單,用以裹身。
日軍由句容向湯山進逼時,在新塘──作廠──湯山的公路沿線僅發生過零星的小規模戰斗,這幾支中央軍部隊與日軍接觸後便迅速後撤。原駐西崗頭的那個團撤到九華山南麓後不戰而散,大量武器彈葯丟棄在山林里。
日軍進攻湯山前,對湯山前沿的既設防禦陣地作了詳細偵察,少量偵察兵在安基山偵察了二三天。為了繞開中央軍的預設陣地,大批日軍從牧馬場進入九華山北麓,經東葛壒、安基山向孟塘開進。12月6日,日軍飛機轟炸孟塘,在大赤堰至孟塘橋一線,炸死了許多跑反的老百姓。
日軍於12月6日到達孟塘後即向駐守在射烏山的中央軍部隊發起進攻,火力很猛。中央軍隨後西撤。在棒棰山,中央軍一部阻擊日軍,後遭日機轟炸,迅速西撤。
在這段時間里,基本的作戰態勢是日軍向西進攻,中央軍邊打邊撤,孟塘附近的主要戰斗在一天內就結束了。

方沖遠眺

民間廣為傳說的孟塘之戰實際上是指此後發生的另一場戰斗,戰場在孟塘自然村西南約一公里的方沖,時間為12月13日。為准確起見,不妨把這場戰斗稱為方沖之戰。
方沖之戰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打的呢?
據孫宅巍的《南京保衛戰史》和王輔的《日軍侵華戰爭(1931-1945)》記載,12月12日下午6時,葉肇的第66軍和鄧龍光的第83軍由太平門向東經岔路口、仙鶴門、東流鎮、湯山突圍,向安徽寧國地區集中。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這兩支廣東部隊在仙鶴門與敵遭遇,發生大規模激戰。13日凌晨5點,部隊又在孔山、獅子山與敵發生大規模激戰,傷亡慘重。軍長葉肇和軍參謀長黃植南與部隊失去了聯系,他們在湯山附近的山地里換上便衣潛伏一天,混入京滬公路上的難民群中而脫逃。
這兩支廣東部隊中的一部分突圍到湯山,又在孟塘的方沖和敵人進行了一場殊死搏鬥。方沖之戰,驚天地,泣鬼神,一言難盡。
雖然《南京保衛戰史》等史料均未提到方沖,但這場惡戰深深銘刻在老百姓的記憶中。67年過去了,時至今日,一提起方沖,老人們的話匣子就立刻打開,把當年看到的、聽到的和親身經歷的事情一一告訴你。
方沖三面環山,南面是狼山,東面是干山,西面是培山。北面的山口很窄,象一個袋口。「袋口」往北四百來米便是陳家邊,陳家邊東連張家崗,西連葛巷,再往北就是一座大山──射烏山。
葛巷的秦有才老人當時躲在刺山的山洞裡,是方沖之戰的目擊者。他說,孟塘這里打了兩仗,第一仗,中央軍從東向西撤,第二仗,中央軍從西向東來。他還說:「中央軍是從靈山走東流、許巷過來的。給他們帶路的人姓吳,是徐州人,當時在靈山煤礦幹活。中央軍要他帶路,他就把他們帶到雪浪庵。仗打完後,這個人就留在葛巷。後來給一位姓鮑的在後山看墳,解放後才回徐州。」
陳家邊的王賢珍老人記憶力特別好,村上好幾次重大事件的日期她都脫口而出。他說:「中央軍在方沖打的是伏仗,冬月十一打的。」她所說的「伏仗」是指中央軍遭到了日軍的伏擊,而農歷冬月十一則是12月13日,與史料記載的日期完全吻合。
湯崗村的曾寶友老人回憶說:「我大伯曾金山跑反時就躲在方沖的油老鼠洞里,親眼看到一支中央軍開進了方沖。一位師長從轎子里下來,給士兵訓話。洞里的老百姓覺得很奇怪,說:『你們看,中央軍不是回來了嗎?』可這時候湯山被日本人佔領了,山頭上有日本兵。鬼子人不多,就喊他們的飛機來炸,結果,飛機投下的炸彈炸著了他們自己人。中央軍便不顧一切地向大赤堰方向沖,被山上的鬼子用機槍壓住,沒沖出去,只有一小部分朝張家崗沖的逃了出去。方沖山上,從大赤堰到春山,到處都是中央軍的死屍。後來我去方沖打柴,那子彈殼一堆一堆的,可以裝好幾麻包。我還到油老鼠洞里看了看,發現洞里的灶台還在。附近山上還有石頭壘起的工事,有手榴彈。」
陳家邊的茆慶富老人雖然不是目擊者,但知道的情況很多,他說:「中央軍從下關退到寶華山,有一個師的人,他們不走大路走小路。到了陳家邊,他們在十畝地那個地方集中,准備從馬子頂沖過去。有兩個當官的,一個穿著披風,一個帶了根文明棍。有八九個人在前面偵察,在馬子頂彎子那個地方沒有看到鬼子,就回來向大家招手,部隊就進方沖了。隊伍很長,前頭已經到了馬子頂,尾巴還在十畝地。突然,山頂上槍響了,鬼子有埋伏,打伏仗,中央軍死了幾百號人。有一部分人從山口跑了出來,跑出來的人有的被打死,有的就跑掉了,梅花墩那裡就死了好多人。日本人的火力很猛,方沖竹林里的竹子都打禿了。」這位老人所說的「十畝地」、「馬子頂」、「梅花墩」都是方沖附近的小地名,只有本地人才知道。
陳家邊的楊官華老人當時躲在方沖山口的一個洞里,是我找到的第二位目擊者。他說:「日本人打湯山前,村上人就走得差不多了,我們走得最晚,動身時日本人佔領湯山已好幾天了。我們剛走到村西,日本人就站在山上朝我們開槍。我們不敢走了,就往回跑,鑽進了山腳下的一個山洞裡。在洞里躲了3天左右,國民黨的中央軍就和日本鬼子在方沖打起來了。」
「中央軍怎麼進方沖的,我沒看到。只記得那天下午三四點鍾的樣子,方沖山上響起了密集的槍炮聲,響了個把小時,中央軍就向寶華山方向撤,鬼子也沒追。中央軍撤退時,有幾個士兵從我們洞口經過,想鑽進洞里來歇歇,當官的不讓,他們就沒進來。到傍晚,仗打完了,中央軍有部分傷兵就躲在陳家邊老百姓家裡。第二天,鬼子進村燒房子,傷兵有的被燒死,有的被打死。」
「方沖一仗打死的人可多了。我家在方沖有幾畝地,水田旱地都有。開春後安民了,我們要種地,我三叔楊順寶同村上幾個年輕人一起進方沖,只見到處是開始腐爛的死屍,散發著一股難聞的臭氣,就把路上和田裡的死屍埋了。那死屍實在太多,忙了個把星期才把妨礙種地的死屍埋完,遠一點的就不管了。三叔因為抬死屍中了毒,全身起疙瘩,都是蠶豆瓣大小的,治了幾年才慢慢治好。」
方沖一仗,中央軍究竟死了多少呢?有人說有千把人,有人說是幾百人,都是估計數。還有老人說,從方沖出來的中央軍有200來人,他們冒著寒風往寶華山撤。到了那裡,又被山上一個土匪打死20餘人,槍支全被捲走。他們還說,在方沖挖葯材,往往能挖出不少死人骨頭。有人上山砍柴,曾在那裡撿到許多生銹的彈殼。2001年,孟塘村民在山上修路時還挖出一把銹跡斑斑的刺刀。
方沖是個小地方,軍用地圖上都未標出來。上千壯士的鮮血灑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的吶喊曾響徹雲霄,他們的死戰曾驚天動地。他們失敗了,層層屍骨掩埋在山林中,連同他們的槍彈,連同他們的魂魄。多少年來,老人們一遍又一遍地眺望著方沖附近的群山,時不時地念叨著,議論著,眼光中流露出對往事的慘痛回憶。年輕人提起同日本人打仗的事,也忘不掉方沖,他們的表情,或嚴肅而略帶憂傷,或憤慨而趨於激烈。我想,那怕過了一百年,二百年,一代代的湯山人仍會記住方沖,記住這個令人辛酸的地方。
硝煙散盡,往事如雲。寒來暑往,山川無言。只是痛亦悠悠,恨亦悠悠!

希望採納!謝謝!

E. 南京被譽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在哪個朝代南京第一次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南京(當時稱為建業)在南朝時第一次稱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南京是一座歷史專文化名城,中國屬七大古都之一,與北京、安陽、西安、洛陽、開封、杭州、同稱為中國歷史上的七大文化古都。東郊湯山猿人頭骨的出土,表明35萬年前南京就是古人類聚居之地。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在今天南京的中華門西南側建城,開創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公元3世紀以來,先後有東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史稱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共10個朝代和政權在南京建都立國,留下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

F. 江寧湯山溫泉國際旅遊度假區的人文歷史

這里層巒環抱,綠樹掩映,鳥語花香,提,溫泉噴涌。四周有舉世無雙的陽山碑材,回「南京猿人」棲息答的湯山溶洞,巧奪天工的安基湖和律宗第一名山的隆昌寺等。該建築中西結合,莊重典雅,分地上和地下兩層。進門為第二層,有會客室、休息室、棋室;地下室有蔣宋夫婦「鴛鴦浴池」、侍衛官浴池。適逢假日,蔣氏夫婦在侍從人員陪同下驅車來廬沐洗小憩。
湯山溫泉旅遊度假區是中國最古老的溫泉養生地之一,位列全國四大療養溫泉區之首。她集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於一體,山、水、泉、林、湖錯落分布,不僅坐擁15萬畝山林,世界級地質斷層,還擁有58萬年前南京直立猿人頭骨化石和距今600多年世界最大的陽山碑材等世界級的休閑旅遊秉賦。

G. 歷史文化名城之南京有哪些歷史遺跡

有:南唐二陵 、明孝陵、六合文廟、夫子廟、雞鳴寺等。

1、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祖堂山南麓,包括李昪及其皇後的欽陵和李璟及其皇後鍾氏的順陵,是五代十國時期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於1950至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組織發掘,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唐二陵相距約100米,均依山為陵,岡阜環抱,形勢甚佳。由南唐江文尉和韓熙載設計。東為欽陵,西為順陵,二陵均為磚結構多室墓,早年多次遭到盜掘,但陵墓建築完整。

前者刻字填金,標明了陵名及下葬年代,後者有數以百計的男女宮中侍從俑、舞俑以及各種動物俑,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見。

南唐二陵發掘有600多件文物出土,其中玉哀冊、陶俑等尤為珍貴。玉哀冊記錄了封建帝後的祭文,也是判定墓主身份的主要依據。為研究五代十國時期的帝王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2、明孝陵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鍾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後的合葬陵墓。因皇後馬氏謚號「孝慈高皇後」,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後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文化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優秀典範。

3、六合文廟

六合文廟位於南京市六合區,又名學宮,始建於唐咸通年間,規模居中國第五。文廟主體建築為大成殿。

另外還有奎星亭、照壁、泮池、靈欞門、戟門、東西廡、崇聖堂、明倫堂等古建築,總面積為8000平方米,是江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築。以文廟為首的萬壽宮、清真寺等古建築群,古韻深厚,是六合重要的文化積淀。

4、夫子廟

南京夫子廟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即南京孔廟、南京文廟、文宣王廟,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

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現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重要組成部分。

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群組成,佔地極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

夫子廟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為中國四大鬧市。

夫子廟始建於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為孔廟,在六朝至明清時期,世家大族多聚於附近。

故有「六朝金粉」之說。范蠡、周瑜、王導、謝安、李白、杜牧、吳敬梓等數百位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有這里創造了不朽的業績,寫下了千古傳誦的篇章。

5、雞鳴寺

雞鳴寺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又稱古雞鳴寺,始建於西晉,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譽,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

雞鳴寺歷史可追溯至東吳的棲玄寺,寺址所在為三國時屬吳國後苑之地,300年(西晉永康元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創道場。東晉以後,此處被辟為廷尉署,至527年(南朝梁普通八年)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使這里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

1387年(明朝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舊屋,擴大規模,重建寺院。朱元璋題額為「雞鳴寺」。後經明宣德、成化、弘治年間擴建,院落規模宏大,佔地達百餘畝。後來古寺毀於咸豐戰火,雖同治年間重修,規模已大大縮小,但香火卻一直旺盛不衰。

1958年改為尼眾道場。1983年起,在原住持宗誠法師的帶領下,依明清時規模形制,雞鳴寺逐步恢復並對外開放,成為南京一重要寺院。1992年,《新白娘子傳奇》劇組因當時西湖的雷峰塔已倒而新的尚未修建好,來到南京古雞鳴寺借用葯師佛塔來拍雷峰塔相關劇目。

H. 南京的重要歷史文化景觀有什麼以及明故

南京中山陵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位於東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峰的南麓,建築群依山而建,給人以仰止崇高之感。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春建成。形似自由鍾,象徵著孫中山先生致力於喚醒民眾,反抗壓迫,為挽救國家民族而奮斗不息的精神。非凡華地段.
紫金山天文台建成於1934年,是解放前我國唯一的天文台。藏有我國古代一部分珍貴的天文儀器,還擁有我國自製的60厘米折反射望遠鏡、太陽望遠鏡、人造衛星等許多現代化的測量天體的儀器和設備,成為我國一個綜合性的天文研究機構。非繁華地段.
南京白鷺洲公園是一個以橋為特色的園林,園內宛如襟帶的小橋竟有15座之多,其中有典雅玲瓏的獨孔橋、三孔橋、七孔橋,還有四角重檐的亭橋等。景色幽麗的白鷺洲公園,歷史上稱為徐太傅園,徐中山園、東園,是明初中山王徐達王府的東花園。非繁華地段.
南京長江大橋大橋始建於1960年,1968年10月建成通車。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雙層雙線鐵路公路兩用橋。鐵路橋全長6772米,公路橋全長4589米,正橋長1557米,兩端建有70米高的橋頭堡。公路橋人行道上整齊地樹立著150對玉蘭花燈組,猶如銀河落人間。非繁華地段.
南京湯山溫泉是全國四大溫泉療養區之一。湯山溫泉多分布於湯山東及東南坡一帶,水溫常年保持在攝氏50-60度,且冬夏溫度相差不大。湯山溫泉水中含有鈣、鎂等30多種微量元素,對關節炎、風濕症、高血壓等多種頑症療效明顯。非繁華地段.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座落在鍾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我國現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陵墓建築宏偉,從下馬坊開始經四方城,有「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巨碑、「治隆唐宋」碑、孝陵殿、方城、寶城及神道,兩旁有石獸、望柱、石翁仲等。非繁華地段.
國民黨總統府原為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的天王府,天京失陷後曾遭焚毀,清朝擴建為兩江總督衙門。從1927年至1949年成為國民黨的總統府。其西側原為天王府西花園,稱「煦園」,園內假山環繞著亭台樓榭,花木參差,景色優美,有鴛鴦亭、不系舟、桐音館、夕佳樓、猗瀾閣等。非繁華地段.
南京夫子廟是供奉和祭祀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建於公元1034年,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衛山南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築對稱配列,四周圍以高牆,配以門坊、角樓。既是歷史文物建築,又是反映南京風土人情、弘揚民族文化的博物館。繁華地段.

I. 關於南京的歷史

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 ,湯山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南京猿人化石是中國考古領域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發現。

約7000-8000年前,出現以北陰陽營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原始村落,今棲霞地區已有農業文明產生。 在市中心的鼓樓崗北陰陽營、江寧區陶吳鄉咎廟等地,發現200多處6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遺址。4000年前,秦淮河流域出現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稱為湖熟文化,在這些聚落的基礎上形成了南京地區最早的城邑。


閱讀全文

與南京湯山歷史文化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