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長坑鄉的歷史文化

長坑鄉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7 17:20:49

⑴ 下涯鎮的歷史文化

下涯鎮歷史悠久,孫權手下的大將「建德侯」孫韶就生長在這里,也正因為孫韶被封「專建德侯」,取「屬建功立德」之意,才有建德名稱的由來。下涯鎮還保存有紀念孫韶的「建德侯廟」和孫氏「富春堂」。下涯還有歷史上記載的中國第一個女皇帝,唐代農民起義女領袖陳碩貞,當時在下涯起義、稱帝,自封「文佳皇帝」,她稱帝比武則天早65年,據說武則天稱帝也是受到她的啟發。她帶兵先後攻打桐廬、昌化、金華,還有安徽的歙(shè)縣,最終在下涯鎮落鳳山殉難。相傳,陳碩貞被圍困在山頭,她揮舞雙劍,唐朝軍隊萬箭齊發,她身中數箭,官兵一擁而上,想抓住陳碩貞時,一隻巨大的鳳凰降落在山頭,嚇退了官兵,然後鳳凰載上陳碩貞騰空而去,於是這個山頭就叫「落鳳山」。
下涯還是古時重要的商埠碼頭,至今尚存古民居、石板街。新安江在下涯鎮之江村這一段形成一個「之」字形的轉彎,這里終年雲霧繚繞,氣候宜人,這里的濕地逐漸被開發成攝影基地,國內外大量攝影愛好者都曾到這里創作,並有許多下涯濕地的作品獲獎。

⑵ 長坑鄉的介紹

長坑茶鄉位於安溪縣西北部,距縣城58公里,地處要沖,是內安溪的交通咽喉和商貿集版散地,也是安溪縣規劃建權設的四大中心市場、七大衛星集鎮之一。全鄉現有26個行政村,面積168平方千米,人口128000人,僑、港、台胞60000多人。境內峰巒競秀,雲霧繚繞,雨量充沛,泉甘土赤,十分適宜烏龍茶尢其是鐵觀音的栽培和製作。長坑是安溪聞名遐邇的名茶鐵觀音的主產區之一。2014年長坑鄉GDP超過188億元,是安溪的經濟主要體。

⑶ 長坑鄉的主要姓氏

長坑鄉姓氏分布 分布地區 姓氏 長坑:下尾、竿林、照山、前坪、大坂 王、蘇 山格:魁苑、上厝借、水口、新圩、鳳山、三洋壋、水美山、山邊、坑園、內墓、大扮、埔尾、珩尾 陳、邱、謝 三村:庵邊、後墘、南旺、西林、柯厝、土樓、目洋柯、吳雲集:西坑尾、堀斗尾陳、張雲一:尾橋、半山、新溪陳、張雲二:西山、東山、蘇塘林山格:山邊林南斗:洋中、監宮、梧林、石碑、程光、埔尾、後垵、後墘、前寮、後街巷、中木、大池、坑內、三角溪陳月眉:山仔、月眉橋、鳳中墘、水口、松柏兜、崩珩頭、草池、下龍坂、祖格頭洋陳青苑:苑美、楠樹腳蘇玉南:大草埔、橋仔頭陳衡陽:樓仔腳、大軋、橫坪、大山尾、崩珩兜、後溪坪、門口、頂寨、苦坑、壩仔頭、石碑、面前、尾堀、員田、水尾、浮桐寮蘇西溪:員山、四房、刺坑、大坂、龍中、水尾蘇小西:草墩、朴墘、南坑、暗香林蘇玉美:平陽、斗星、草坂、金鉤、山嶺蘇南陽:宮兜厝、洋頭、石獅兜、榻湖蘇扶地:長町、大份、格前、東坑、九斗尾、土坑蘇珍田:祥泉、下堀、上堀、上磜蘇珊屏:石塔、溪頭、美林、後爐、楓子格劉田中:田中、天山、大坂、巫村、小村、尾洋劉下林:下林、貞治王玉湖:石盤兜、土樓、冷水堀、蔡厝洋、下湖橋、新土樓、中堀、雲田、下土樓、白厝岩、外堀、內堀王石橋:鳳古格、大洋尾、打鐵王文坪:用中、雙溪、後壟仔、路堂頂、文德垵、割德洋、庵格王華美:城門口、東墘、大浮山、田中王水缸:水缸上官福春:下塘、西嶺、坑頭、上塘、橫山後、出山格上官

⑷ 長坑鄉的著名人物

張天時、陳志堅、陳火旺

張天時

張天時,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祥泉村人,字長和,號貽尚,出生於中醫世家,「內安溪」知名老中醫。 20世紀60年代,被派往藍田鄉進德村、益嶺村等偏僻山村,當了20多年的赤腳醫生。那時醫療條件差,農村生活艱苦、缺醫少葯,對經濟拮據的患者,張天時總是分毫不收。

後來,張天時到長坑醫院工作,醫院的中醫門診也因他的精湛醫術而遠近聞名,每天有100多號人前來就診,他常常忙到忘記了吃飯。 1995年,張天時退休。

退休後的張天時堅持在兒子的診所坐診,那時候交通不方便,慕名遠道而來的患者,有的用人背,有的用擔架扛,中午,家中常常要多做些午飯,免費給患者或家屬提供午飯。去世的前幾天,有病在身的他心裡牽掛的,依然是前來就診的人們,手發抖寫不了字,他就叫來孫女幫忙打下手。

陳志堅

陳志堅,博士生導師。男,漢族,1966年1月出生於安溪縣長坑鄉南斗村。1985年畢業於福建師大生物系。1986年8月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1991年5月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生化博士學位。1991年6月到美國聖地亞哥腫瘤研究所任博士後。

1993年6月到美國波士頓腫瘤研究院任研究員。他潛心從事腫瘤研究工作。志堅教授在美國醫學院從事腫瘤研究工作,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青年專家。

陳火旺

陳火旺(1936—2008) 福建省安溪縣人,1956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數學系,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復旦大學助教,1970年調長沙國防科技大學任教員,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教授,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兼研究所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長等職。

1990年授少將軍銜。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於2008年2月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逝世,享年72歲。

(4)長坑鄉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人文歷史

茶香鍾神秀,地靈毓人傑。唐宋以來,長坑就成為安溪著名的手工業生產基地,產品遠銷到東南亞及非洲等地。這塊飄香的土地上人才輩出。如:為官廉潔、學問文章著稱於世的清朝進士官獻瑤,捐贈巨款支持孫中山進行革命的僑商官光厚。

在現代,則有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火旺中將,國際知名電腦專家蘇聰穎,美國醫學生化專家陳志堅以及鐵道部第十六工程局局長陳樹林等。台塑大王王永慶、王永在兄弟也祖籍長坑。

經濟發展

長坑鄉茶葉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大力調整優化茶葉結構,繼續圍繞」一線兩片」的整體規劃,打造長坑鄉茶葉基地、長坑鄉公路兩側茶葉基地示範茶葉的大格局。深入實施茶葉優質茶葉工程,落實現代化茶葉管理技術,實現茶葉生態化、設施現代化、管理規范化。

加快省級旱作高效茶葉示範項目建設,按照在示範區內建設1茶葉基地茶葉的規劃,積極引進推廣茶葉價值品種500畝,初步形成長坑鄉公路兩側發展高效設施栽培茶葉的基本框架。搞好標准化茶葉基地建設。

⑸ 長坑鄉的鄉鎮概況

長坑 地理條件優勢,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長坑茶葉久負盛名,國家級茶樹良種大葉烏龍就發源於此,產茶歷史悠久。境內峰巒競秀,雲霧繚繞,雨量充沛,泉甘土赤,空氣、土壤、水質不受污染,茶葉品質優良,是發展綠色茶葉食品的理想之地,十分適宜烏龍茶尤其是鐵觀音的栽培和製作。長坑是安溪聞名遐邇的名茶鐵觀音的主產區之一。清道光年間,安溪長坑(時為泉州府金田鄉)王家高祖母徐雪娘,攜兒子王天來兒媳林謹,帶著大葉烏龍茶苗,從家鄉出發,渡台登島,來到台北直潭山上墾荒種茶,以為生計,繁衍生息,至王永慶一代,成為一代「經營之神」,傳為佳話。茶中良種大葉烏龍發源於同發山麓、名剎泰湖岩附近長坑鄉珊屏村,已得到各方證實 。作為安溪烏龍茶的主產區,長坑鐵觀音一直是安溪縣國家金獎產品「鳳山牌」鐵觀音的主要原料,受到國內外茶商的贊譽。除了茶葉外,長坑鄉農業還有眾多的名優特產。由於長坑歷史上岩漿活動的積淀,花崗岩、高嶺土、泥炭土等礦產資源儲量大,易於開采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為長坑鄉發展經濟提供有力的後勁。長坑山明水秀,勝景天成,並保存眾多的文物古跡。觀光茶園和生態農業已成為長坑茶鄉新的旅遊亮點,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點是長坑發展旅遊業的重要資源。改革開放以來,長坑進入歷史發展新時期。尤其是幾年來,長坑鄉黨政領導抓住時代機遇,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資源優勢,大力開發農業綜合開發,切實抓好以茶葉、畜牧、水果、林竹、食用菌生產為主的五大基地建設,走出具有山區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與此同時,以茶葉加工、傳統手工業為主的鄉鎮企業也得到進一步發展。茶葉是長坑的支柱產業。為
此,長坑鄉積極做好茶文章,以茶為媒,以茶引商,以茶興鄉。鄉黨委政府一手科技興茶抓質量,一手市場興茶搞拓銷,1999年以來,長坑鄉已舉辦多屆安溪縣「長坑杯」茶王賽,大大提高長坑茶葉的知名度。1999年長坑茶葉參加安溪香港茶王賽獲得銀、銅獎和優質獎,長坑茶葉走俏四方。為了方便茶葉貿易,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長坑茶葉市場已建成投入使用。全鄉現有茶園近4萬畝(其中鐵觀音茶園2.5萬畝),已建成綠色鐵觀音茶葉基地1萬畝,年產茶3500噸,茶葉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茶業的發展也帶動鄉鎮企業的發展,並引起外商投資熱情。

⑹ 坪陽鄉的歷史文化

坪陽鄉是一個侗民族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純侗族聚居地,全鄉侗寨村落風貌整體保存良好,侗寨的民族建築非常富有特色,一般包括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大部分為三層杉木質結構的吊腳樓,公共建築包括戲台、鼓樓、風雨橋、涼亭等。坪陽鄉侗寨代表性建築有:
1、鼓樓:①馬田鼓樓,坐落於都壘河上的馬田鼓樓,始建於清順治年間,1948年復修,上世紀70年年代寨民對鼓樓進行維修。鼓樓高18米,寬8米,長18米。上下二層,鼓樓為九重密檐攢尖葫蘆頂木樓,整座建築不用一丁一鐵。是都壘侗寨唯一的「國寶」文物,馳名湘桂黔三省;②馬安鼓樓,坐落於馬安村寨內,距馬田鼓樓200米。鼓樓高15米,為五重重密檐攢尖葫蘆頂木樓。其面積7.5米X7.5米X二層,下下層為方形平面,上層為八角攢尖葫蘆頂。是群眾聚齊議事的地方;③唐頭鼓樓,始建於1820年。七重密檐攢尖葫蘆頂木樓、1963年重修。其面積為9.5米X9.5米X2層;④建於清代的桐木鼓樓;⑤建於2008年的寨陽鼓樓是都壘侗寨最為壯觀的民族建築,其高度達26米,為11重密檐攢尖葫蘆頂木樓,該樓除了景觀的功能外,還是侗族村寨娛樂休閑,紅白喜宴的主要場所。其面積為18米X18米X2層。它還是集體議定村規公約,排解糾紛和文化活動中心場所。
2、風雨橋:風雨橋是侗族地方最常見的公共建築物,由於它集「橋、休閑休息,勞作期間躲避雨淋日曬」多種功能,故多為群眾自動捐資出勞所修建,因此,每坐橋建成後,橋內都有「功德榜」布於其內,以昭後人。如都壘侗寨內的同羅橋、同為橋、坪興橋、回歸橋、田星橋,等等。為了達到娛樂、教育的目的,風雨橋內還大都畫有各種各樣的圖案,有民族象徵意義的圖騰、有醒世警語等等不一而足。
3、戲台: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幾乎寨寨有戲台,如桐木戲台、馬田戲台、馬安戲台,唐頭戲台等都極具民族特色。
世界第八大未解之謎
再生人謎團
懷化新聞網2009-01-22『記者探秘:尋訪懷化市通道縣神秘「再生人」』 文章報道:
通道侗族自治縣一個叫坪陽鄉的地方卻也出現了一群「再生人」,他們自稱是通過投胎轉世來到今世,並清楚地記得前世的經歷。在當地,關於這種「再生人」種種的說法詭異而神秘,那麼在這個偏僻的山村裡,是真有其事,真的潛藏著某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還是一個集體的謊言?本台記者對這一謎團進行了實地探秘。
坪陽鄉位於通道的最南端,處在湖南、廣西兩省的交界處,一片外人很少涉足的神秘區域。「再生人」這種奇怪的說法在這個地方古已有之,當地將這一現象作為田野文化並進行了調查,也想解開這一謎團。坪陽鄉黨委書記陸志鑫,[再生人1:以前這種現象也是存在的,但是沒有做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我們盡管不能從科學上去考究,是什麼原因形成的,但這種特異的文化現象非常普遍,我們坪陽鄉只有7800多人口,據我們把這種再生人現象做為文化調查來看,我們統計了一下,就有一百來個再生人。]
再生人,就是人生下來更事後,便能如數家珍般的說出他前世姓什名誰、家住何處、做過什麼事、怎麼生如何死、周圍的鄰里親戚等等。更有甚者,會找到前世居住之地,或下葬之所,也有找到上輩子的親人,再續前緣的。
再生人個案較多,記者通過村民的指引,找到了一戶有「再生人」的人家。坪陽鄉譜頭寨有個吳姓男孩,前世是一頭白豬,轉世投胎為人後,因能准確地認出曾經殺死它的屠夫容某而在當地轟動一時,屠夫容某因此發誓今生今世不再殺生。記者找到了這個男孩的母親陸居桃,[再生人2:(記者)他是什麼時候講前世的事情的?(陸居桃)他一歲多。(記者)剛開始說話的時候?(陸居桃)剛開始說點點話的時候。(記者)他怎麼說?(陸居桃)他講他是豬。人家在外面摘豬菜,他就說你不要拿這種菜,這種菜不好吃,人家問他,他就說他是豬。(記者)你那時候覺得奇怪嗎?(陸居桃)我覺得很奇怪。]童言無忌,豈能輕信。但陸居桃發現,她兒子非常害怕屠夫容某,每每見到容某,都會哭叫並拚命往家裡跑去。久而久之,村裡人感到事有蹊蹺,便試著問小男孩是何原因。哪料,小男孩依舊說,他前世是他外公家裡養的一頭大白豬,是屠夫容某買走了他並把他殺了。記者提出要采訪男孩,但陸居桃以兒子已長大在外打工為由拒絕了。
為查明原因,記者又尋訪了另一位傳說中的「再生人」。
記者探秘:尋訪通道縣坪陽鄉神秘「再生人」(二)
在通道縣坪陽鄉再生人群中有一個典型人物,她叫石尚仁,1962年出生。這位中年婦女極具神秘色彩,她已經十多年都沒吃米飯了,每天的主食就是井水和少許蔬菜,肉類是決不沾口。然而,她每天卻能正常勞作,並且不感到疲倦。
據石尚仁母親回憶,石尚仁在兩三歲時,就說她是從縣溪來,原名叫姚嘉安,並生有一男一女,男的叫吳春,女的叫吳枚。面對記者的采訪,石尚仁並沒有迴避, [再生人3:前世沒有多大的,只有24歲就死了,是發高燒,發了三天高燒以後就死了。(記者)你前世是哪裡的?(石尚人)我前世是那邊的,縣溪那邊的。(記者)什麼時候知道自己有了前世?(石尚人)小小的時候,能爬在樓梯上的時候了,我就有了這種感覺。我也不知道那就是前世。(記者)以前的親人都記得嗎?(石尚人)記得。(記者)認你嗎?(石尚人)後來我到11歲的時候去認他們,他們都感覺這個人跟以前的很相同、很相似,從那個時候我們一直在走動。]
如今,現年已是50多歲的吳枚一直叫46歲的石尚仁為『娘』。自然,無論是吳枚嫁女,還是吳春兒子娶媳婦,石尚仁都以母親的身份給他們備禮送去。
石尚仁對記者說,能回憶起前世這種特異,使她有了兩個家庭,同樣也使她很煩惱, [再生人4:很煩惱,因為人的那個感情啦,從小就好像沒有童年一樣,感覺這個事情對感情上折磨很大。]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許多「再生人」都不願再提及前世之事。
相關文獻
『豬牛昆蟲投胎做人 湖南省驚人報導』 報道了一些例子。(該文標題有變,據說是原發於懷化新聞網2011年11月5日,待找到原始標題後,再補充) 還有視頻報道 。有記者手記 。毛尚文文章『再生人——世界第八大未解之謎』也有群體采訪。
新京報報道
2015-06-19《新京報》文章「湖南侗鄉百餘人自稱轉世而生 擁有前世記憶」 再次出現於各大新聞網站。摘要部分內容:通道縣縣長趙旭東告訴新京報記者,2011年,通道縣官方聯合中國社科院相關專家對坪陽鄉再生人現象進行了考察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肯定再生人現象的存在,但沒有找到科學依據。」通道縣委宣傳部官員胡益龍說,在2013年,宣傳部門曾聯合湖南當地媒體及長沙某知名醫院的腦科專家對再生人進行了研究,「呆了好多天。」但令胡益龍遺憾的是,「還是沒有結論。」
另外,南方周末記者2015-06月到通道縣調查再生人現象的傳播史,采訪一些幹部,不是深入基層認真調查研究,26日發表文章「湖南「再生人」調查」 。

⑺ 谷亭鎮的歷史文化

谷亭復鎮歷史悠久,因春秋時期有寧母制亭而得名。據史載:「春秋魯僖公七年(公元前673年)會齊侯、宋公、鄭氏子華盟於寧母。」故取名古亭,後衍化為谷亭。
《水經注》「菏水東與泗水合於湖陵縣西六十里谷庭城下。」即此,後謂曰谷亭,舊置谷亭閘及河橋水驛、谷亭遁運所,北至濟寧,南至沛縣俱九十里,為運漕往來要地,明隆慶中運河東徙,省遁去所及閘面移驛於南陽鎮,遂廢,亦曰谷亭保,參看谷亭集條。

⑻ 青溪鎮的歷史文化

文化遺產豐富,文化遺產、文化名人燦若星辰熠熠生輝。青溪文化積淀深厚,被國家命名
為中國花環龍之鄉的花環龍和正在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仔獅舞均起源於青溪;青溪還有大量豐富的山歌、民謠、民間傳說等遺產;一代山歌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客家山歌傳承人余耀南、著名詞作家范源登老師等文化名人均為青溪人。清代《大清一統志》總纂丘建猷(翰林院總纂官)是坪砂人。1930~1934年中共中央在此設青溪交通站,曾先後護送劉少奇、周恩來、鄧穎超、劉伯承、董必武、李德等200多人入閩西蘇區,是當時唯一未暴露的「紅色交通站」。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提綱:
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國發[2005]18號文件和國務院國發[2005]42號文件精神,根據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辦公室要求,結合本鎮實際普查情況,訂出如下普查方案。
普查的項目及主要地區
(一)民族語言(01)此項本鎮無普查項目。
(二)民間文學(02)
1、神話(021):《天燈的傳說》 被采訪人:塗增泉 青溪村
《鷂子棟的傳說》被采訪人:餘裕發 青溪村
2、傳說(022):《多寶岩》 被采訪人:江如君 文化站
3、故事(023):《潘了拳》 被采訪人:袁武秋 上坪村
4、歌謠(024):《客家山歌》 被采訪人:謝容英 青溪村
《客家山歌》 被采訪人:曾信英 虎市村
5、諺語(027): 被采訪人:謝容英 青溪村
6、謎語(028):《牙刷子》 被采訪人:余新華 文化站
7、其他(029):《順口溜等》 被采訪人:陳清賢 上坪村
(三)民間美術(03)
繪畫(031): 被采訪人:塗其次 長豐村
(四)民間音樂(04)
民歌山歌腔(041): 被采訪人:謝容英 青溪村
其它小項本鎮無普查項目
(五)民間舞蹈(05)
1、歲時節令習俗舞蹈(052)
(1)花環龍 被采訪人:范孫興 桃林村
(2)黑膠燈 被采訪人:江國超 鏟坑村
(3)仔獅舞 被采訪人:塗疊丁 青溪村
2、生活習俗舞蹈(051) 被采訪人:丘家烈 上坪村
(六)戲曲(06)
此大項本鎮無普查項目
(七)曲藝(07)
此大項本鎮無普查項目
(八)民間雜技(08)
此大項本鎮無普查項目
(九)民間手工技藝(09)
1、燒造(093):磚瓦 被采訪人:余合發 青溪村
2、編織扎制(096):紙扎 被采訪人:江烈群 鏟坑村
花燈 被采訪人:范篆興 桃林村
其它小項本鎮無普查項目
3、工具和機械製作(主要農業工具製作)(091):
被采訪人:塗疊丁 青溪村
其它小項本鎮無普查項目
(十)生產商貿習俗(10)
1、農業(101): 被采訪人:巫銀光 下坪村
2、林業(102): 被采訪人:丘新仔 上坪村
其它小項本鎮無普查項目
3、飼養和畜牧業:養豬: 被采訪人:丘家偉 上坪村
(十一)消費習俗(11)
飲食: 被采訪人:丘家烈 上坪村
其它小項本鎮無普查項目
(十二)人生禮俗(12)
人生禮俗: 被采訪人:丘家烈 上坪村
被采訪人:謝容英 青溪村
其它小項本鎮無普查項目
(十三)歲時節令(13)
本鎮主要節日: 被采訪人:餘裕發 青溪村
(十四)民間信仰(14)
廟會(144): 被采訪人:袁武秋 上坪村
其它小項本鎮無普查項目
(十五)民間知識(15)
物候氣象(152): 被采訪人:余新華 文化站
其它小項本鎮無普查項目
(十六)游藝、傳統體育與競技(16)

⑼ 挖色鎮的歷史文化

挖色自古以來人多地少,有著悠久的建築史和傳統的高超建築藝術。大理以石頭壘牆,挖色則以石頭為基叫石腳,講究的用五面石鑲砌,勾邊縫,上面以兩塊木板夾攏夯築板牆,間隔和上層用磚和土基,瓦房一般下蓋板瓦,上蓋筒瓦,草房兩頭設風火牆。宅院為一坊一角或二角(即三開間兩頭或一頭有漏角的長條型庭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裝飾大多繪畫雕塑,寺廟大多繪龍、鳳、獅、虎,居民一般繪南瓜龍花。
挖色全鎮聚落形態發展脈絡清晰(已作控制性詳細規劃設計)。既有原始聚落初期的空間形態性,如受地理環境及民風民俗影響而自然形成的居住組團及小尺度街巷和不規則宅院,未經功能分區整理,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系列公共空間、寺廟戲台、市場等,其原始性、真實性整體保持完好,保持了歷史的真實性、社會的真實性和歷史風貌的完整性。又有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建築風格模式、統一管理的現代建築群落,對於研究這一地區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歷史文化發展,地理環境變遷,人口變化及經濟狀況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文化價值。 較早的有明代大成奎閣節、舍上、王家巷三登交界處的三座木牌坊。一是題名坊」(題寫大成歷代功名人物);二是「功德坊」(題寫大成歷代捐資為公人名);三是「長壽坊」(題寫大成八十歲以上長壽者)。三坊均於咸豐年間被毀。今其地白語仍稱「配上革眉悶」。小城村楊家院牌坊立於明代,今遺跡尚存。清代咸豐年前崇福寺有三座木牌坊代山門曰鳳朝坊,燒毀於咸豐年間兵火。清光緒康廊董維序大門口列有一座石牌坊,有遺跡,前幾年修大門撤除。民國間大成漬上楊家和石麟登張家分別列兩座

⑽ 後山鄉的歷史文化

後山鄉有悠久的歷史,後山人民、苗族同胞有許多神奇的故事和傳說。明末清初,隸屬水西地域,吳三桂平水西時,這里留下「三斗三升駑牙子,八百花苗把後山」的傳說;咸同年間,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斷後部隊傅王在後山蘆竹山建立了革命根據地;《續遵義府志》譽後山苗寨「笙韻苗寨」。解放後,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後山少數民族同胞真正當家作了主人。1956年11月23日,成立了後山苗族布依族鄉。
後山鄉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里民風古樸,民族風情濃郁誘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積淀了黔北川南傳統文化之精華——苗族蘆笙文化,蘆笙文化與東南亞、美國苗族風俗一脈相承,它包括蘆笙舞蹈,如:板凳舞、滾山珠、踩鍋邊、滾牛皮、四門斗底、爬花桿、大團圓、小團圓、扣鴨腳、倒栽樁、黃龍纏腰、高台蘆笙舞、苗族家傳硬氣功等系列朴質傳神的舞蹈,也包括原始圖騰色彩的打牛、母豬神、火爐豬、掩火星、跳馬腳、踩山、三月三、趕苗場、上刀山、下火海等傳統風俗,還包括黔北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綉、飲食、勾藤酒、語言、婚俗等文化,其內涵豐富、異彩紛呈,特別是1982年以來,後山「滾山珠」、「踩月亮」等傳統體育節目多次在全國、全省民運會上獲得金獎,被外國人譽為「五彩繽紛的奇葩」。因此,1996年,貴州省文化廳將後山鄉命名為「苗族蘆笙藝術鄉」並掛牌。

閱讀全文

與長坑鄉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