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貴州作為一個省,它的歷史形成過程是怎樣的
貴州省的歷史形成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待開發階段,中期逐步形成階段和後期定型階段。貴州省居於我國西南方,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即使如此,早在秦國時期就被納入國家版圖,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定型階段。明永樂十一年,即1413年,朱棣在此設立貴州承宣布政使司,貴州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建制。不過依據前朝定製,仍然保留了水東土司與水西土司。清朝前期,貴州的轄境有著較大變化,1727年時,雍正帝將四川的遵義府劃歸貴州,包括其下轄的州縣等,此外將貴州的永寧地區劃入四川,廣西的荔波地區和湖廣的平溪、天柱地區也劃入貴州,到此,貴州的轄境才逐漸穩定下來,後來的貴州也即如此,並沒有太大變化。
❷ 為什麼說明朝是貴州歷史上很重要的一個時期
明代是貴州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其標志是在貴州建立了行省和推行屯田制度版, 促進了貴 州的開發。明代是貴州權歷史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其主要標志:一是在貴州建立了行省,使貴 州正式成為省一級行政單位;二是在貴州大規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貴州的開發
❸ 貴州歷史發展起源
中文名稱
貴州省
外文名稱
Guizhou Province
別 名
貴、黔
行政區類別回
省答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下轄地區
6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
政府駐地
貴陽市
電話區號
0851~0859
地理位置
雲貴高原東部
面 積
17.6167萬平方千米
人 口
3520.04萬人(2015年)
方 言
西南官話、貴州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❹ 明朝歷史詳細過程
這個講三天三夜講不完的,二百多年的歷史,你要用幾頁說完?詳細?請參考《明史》。
❺ 為什麼說明代是貴州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行政省的建立.朱元璋統一中國以後,為了保持局勢的穩定,仍然用元代的行省內制度,但是削容弱的地方的權力,集權於中央.
(2)開發進程加快.大興屯田,移民實邊,寓兵於農,注重發展交通.明代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出省驛道干線加以拓寬和改造,增加驛站,是驛道有了較大的發展.此外,在手工業和礦業方面,開設了很多局所.在城鎮建設和文化方面也有了較大的發展.
(3)社會關系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原有的生產關系被打破.地主經濟飛速發展.
(4)大規模的進行改土設流
貴州原先是土司統治區.從永樂十一年起,便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改土設流. 後來又不斷的擴大流官的統治區域.
❻ 貴州從春秋時期到明清時期的歷史沿革
春秋以前,貴州為荊州西南裔,屬於"荊楚"或"南蠻"的一部分。
戰國後期,夜郎國逐步發展成為西南地區的大國之一(夜郎國大部分疆域在今貴州境內)。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在夜郎地區修築"五尺道",並在部分地方設郡縣、置官吏。
西漢武帝在夜郎地區繼續推行郡縣制,同時開辟了從四川南部經貴州西部平夷(今畢節)至江(北盤江)、南到番禺(今廣州)的通道。公元前25年,夜郎國滅,郡縣制在夜郎地區最後確立。東漢時,沿襲西漢建置。
三國時,西南大部地區蜀漢政權佔有。貴州屬牂牁郡、朱提郡、興古郡、江漢郡、涪陵郡。
兩晉南北朝,今貴州境內,除置牂牁郡外,邊遠地區又分屬朱提、江漢等郡。
隋時,在貴州置牂州牂牁郡、明陽郡。此外,今貴州東北地區分屬黔安郡和沅陵郡。
唐代,在今貴州地區推行經制州與羈縻州並行的制度。唐在貴州建置的經制州有播州、思州等,建置的羈縻州有矩州、蠻州等。從地域上看,烏江以北多系經制州,烏江以南多系羈縻州。
宋代,今貴州地域分別隸於夔州路、荊湖北路、潼川路、廣南西路、劍南西路、劍南東路等,而主要屬夔州路。公元974年,土著首領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是以貴州之名稱此地區的最早記載。宋宣和元年(1119),朝廷為奉寧軍承宣使知思州軍事土著首領田佑恭加授貴州防禦使銜,"貴州"才成為行政區劃的名稱。但當時的"貴州"僅限於今貴陽一帶。
元代在今貴州地區遍行土司制度。在今貴州境內的建置主要有:八番順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播州宣慰司、思州宣慰司、新添葛蠻安撫司、烏撒烏蒙宣慰司、亦溪不薛宣慰司、普定路、普安路等,分別隸屬於湖廣、四川、雲南3行省。
明朝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設置貴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為省,以貴州為省名。廢思州宣慰司與思南宣慰司,保留水東土司與水西土司,同屬貴州布政司管轄。明末,貴州布政司領貴州宣慰司及貴陽、安順、平越3軍民府並都勻、黎平、思州、思南、銅仁、鎮遠、石阡7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將四川所屬遵義府及其所屬各縣改隸貴州,同時,將畢節以北的永寧全境劃歸四川,將廣西紅水河、南盤江以北之地置永豐州,與廣西的荔波、湖廣的平溪、天柱一並劃歸貴州管轄。至此,貴州的疆域基本形成。清末,貴州建置設有12府、2直隸廳、13州、13廳、43縣。
❼ 貴州的歷史簡介是什麼
唐代,在今貴州地區推行經制州與羈縻州並行的制度。唐在貴州建置的經制州有播州、思州等,建置的羈縻州有矩州、蠻州等。從地域上看,烏江以北多系經制州,烏江以南多系羈縻州。
宋代,今貴州地域分別隸於夔州路、荊湖北路、潼川路、廣南西路、劍南西路、劍南東路等,而主要屬夔州路。
元代在今貴州地區遍行土司制度。在今貴州境內的建置主要有:八番順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播州宣慰司、思州宣慰司、新添葛蠻安撫司、烏撒烏蒙宣慰司、亦溪不薛宣慰司、普定路、普安路等,分別隸屬於湖廣、四川、雲南3行省。
明代是貴州歷史發展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設置貴州布政使司,貴州正式成為省一級的行政單位。明末,貴州布政司領貴州宣慰司及貴陽、安順、平越3軍民府並都勻、黎平、思州、思南、銅仁、鎮遠、石阡7府。
清代前期,貴州的行政建置有較大的變化。雍正五年(1727年),將四川所屬遵義府及其所屬各縣改隸貴州,同時,將畢節以北的永寧全境劃歸四川,將廣西紅水河、南盤江以北之地置永豐州,與廣西的荔波、湖廣的平溪、天柱一並劃歸貴州管轄。至此,貴州的疆域基本形成。清末,貴州建置設有12府、2直隸廳、13州、13廳、43縣。
民國以後
民國2年(1913年),貴州地方政區進行了一次調整,以前的府、廳、州,一律改為縣。全省設3道觀察使。1920年廢道。1937年,貴州置6個行政督察專員區,分管各縣。1941年置貴陽市。至1948年,貴州設1個直轄區、6個行政督察區,下轄78個縣(市)。
1949年1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貴陽,12月26日成立了貴州省人民政府。解放初期,全省設1個直轄市、8個專區、1個專區轄市,共置79縣。1956年4月,撤銷貴定、鎮遠、都勻3專區,設置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67年,設置六盤水地區。1978年12月,撤銷六盤水地區,設置六盤水市,為省轄市。1981年9月,撤銷興義地區,設置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97年,撤銷遵義地區,設立地級遵義市。2000年,撤銷安順地區,設立地級安順市。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省設4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2個地區;9個縣級市,56個縣,11個自治縣,10個市轄區,2個特區。
❽ 明朝歷史發展最重要的人。
明代是貴州歷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行專政省的建立:明代建立以後屬為了保持局勢的穩定,仍然用元代的行省制度,但是削弱的地方的權力,集權於中央。
2、開發進程加快:大興屯田,移民實邊,寓兵於農,注重發展交通。明代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出省驛道干線加以拓寬和改造,增加驛站,是驛道有了較大的發展。此外,在手工業和礦業方面,開設了很多局所。在城鎮建設和文化方面也有了較大的發展。
3、社會關系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原有的生產關系被打破。地主經濟飛速發展。
4、大規模的進行改土設流:貴州原先是土司統治區。從永樂十一年起便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改土設流。 後來又不斷的擴大流官的統治區域。
❾ 為什麼明代是貴州歷史上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明朝時期,貴州單獨設省,永樂十一年(1413)置貴州承宣布政司,治貴州宣慰司城。
以前比如元代:貴州屬湖廣行中書省、四川行中書省、雲南行中書省。 並無單獨成為一個省
❿ 試述明代是貴州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貴州省建於明朝永樂十一年(1413年),在全國是比較早的。「行省」的建置始於元代,當時全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是中書省,因版圖遼闊而於各地設立「行中書省」,代行中書省職權,於是才有省一級行政建置,稱為「行省」,簡稱「省」。元代除大都(今北京)附近由中書省直接管轄,屬「腹里」之外,分全國為十一行省,西南設有四川、雲南和湖廣三行省,今貴州之地分屬以上三省,納入了行省管轄范圍。明代在元代的基礎上增設兩省,於北京和南京之外,建立了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廣、雲南、貴州、四川、陝西、河南、山西、山東十三布政使司。明朝實行地方分權,在一個省區之內,設布政使司管理政務,設都指揮使司掌管軍事,提刑按察司負責監察刑審,分別直屬中央,故十三布政使司即十三省。
貴州建省之初,只有八府、四州、一宣慰司。八府即思州府、黎平府、新化府(後並入黎平府)、石阡府、思南府、銅仁府、烏羅府(後並入銅仁府)、鎮遠府;四州即鎮遠州(後並入鎮遠府)、安順州、鎮寧州、永寧州(今關鈴);一宣慰司即貴州宣慰使司。地域大抵相當於今貴州的1/3。後增設貴陽、安順、平越(今福泉)、都勻四府。至明末貴州發展為十府、九州、十四縣。清雍正年間實行「改土歸流」,始將四川所屬遵義府,湖廣所屬平溪(今玉屏)、清浪(今鎮遠清溪)、鎮遠、偏橋(今施秉)、銅鼓(今錦屏)、五開(今黎平附近)六衛及天柱縣劃歸貴州,又將原屬廣西的荔波縣及紅水河以北之地(今貞豐、羅甸、冊亨、望謨)撥屬貴州,貴州的疆界從此確定。盡管我國行政區屢有變遷,但明代的十三布政使司有貴州,清代十八省有貴州,民國時期二十九省有貴州,現今的二十三省、五自治區、四直轄市、兩個特別行政區中仍有貴州。六百年中貴州省的建置始終未變。
貴州省的建立與它在西南的戰略地位有密切關系,它處在四川、湖南、廣西、雲南四省區之間,歷來被稱為「西南之奧區」,即西南交通、軍事的沖要之地。貴州自元代開設驛道以來,湖廣通往雲南的驛道干線經過貴陽,川黔、黔桂驛道也在貴陽交會,因而成為「西南大通道」,不但西出東進、南來北往必經貴州,而且還是通往緬甸、印度及寮國、柬埔寨等國的交通要道。明朝之所以把貴州列為十三布政使司之一,目的就在於「開一線以通雲南」,在鞏固雲南邊防的同時,加強與四川、廣西的聯系。對貴州區位的重要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有清醒的認識。明初征討盤踞雲南的元朝小梁王,明朝大軍自湖廣經貴州鎮遠、偏橋、貴陽、普定(今安順)、普安(今盤縣)而入雲南,偏師自四川敘永經畢節、烏撒(今威寧)堵住雲南出口,逼小梁王在曲靖決戰,一個多月後平定雲南。雲南既克,朱元璋最憂慮的,就是如果不能穩定貴州,「雖有雲南,亦難守也」。於是沿驛道干線設立衛所,派重兵把守。明成祖繼以軍事為先導建立貴州布政使司。
建省後實行「軍政分管,土流並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