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童裝的發展歷史

童裝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4 22:44:22

Ⅰ 巴拉巴拉的歷史

新世紀初,森馬國際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正式授權溫州市巴拉巴拉童裝有限回公司答全權代理該公司balabala巴拉巴拉童裝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生產、銷售和特許經營。溫州市巴拉巴拉童裝有限公司自創立之初就擁有原森馬企業的強勢資源:6年中國服裝市場特許經營的成功運作;香港、西歐等全球時尚中心的設計支持;高素質的營銷團隊和服務團隊。巴拉巴拉童裝公司擁有營銷中心、研發中心、品牌推廣、信息網路、物流配送、生產管理、加盟服務、品質中心等八大管理中心,以及擁有成功運營300多家特許連鎖專賣店的市場經驗

Ⅱ 湖州織里中國童裝城的歷史背景

湖州織里中國童復裝城位於制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地處杭嘉湖平原,東鄰軋村鎮,南界舊館鎮,北依太湖,與太湖鎮相連,西與戴山鎮接壤。距湖州市區18公里,318國道、長湖申航 道沿鎮而過,境內土地肥沃,河道眾多,是典型的魚米之鄉。織里鎮是浙江省湖州市的產業大鎮、經濟強鎮和市場重鎮,是湖州中心城市的工貿區和對外開放的 重要窗口,是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區域面積為135.8平方公里,2005年總人口18萬人,其中外來常住人口約8萬人。2001年工農業總產值達99億元,國內生產總值21億元,農民人均收入6439元,財政收入1.5億元。織里鎮是全國知名的童裝基地,這里家家戶戶連著童裝、做著與童裝相關相悉的產業,2001年這 里召開過中國織里童裝博覽會和第二屆織里振興杯全國兒童服裝服飾設計大獎賽。

Ⅲ 湖州織里中國童裝城的發展歷程

織里童裝產業從80年代中期開始,全鎮有7萬多人專門從事童裝產業,現有童裝生產企業6000多家,擁有中高速縫紉機65000台,電腦綉花機2142台,金夢圓等企業已擁有了CAD服裝電腦輔助設計。從事綉花、印花、砂洗等相關產業經營企業1652家,從事面料、輔料、縫紉機銷售等配套行業經營企業2154家。織里鎮擁有了中國織里國際童裝市場和中國織里商城童裝城兩大市場,市場日均人流量3萬人,日銷售童裝30萬件(套),是浙江省十五個重點市場之一。2001年童裝產量1.2億件(套),產值30億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童裝生產和銷售地。
織里童裝產業的優勢。一是市場定位準。總體以中低檔為主,適量生產高檔精品,這不僅適合兒童服裝款式翻新快、換季淘汰快的特點,也符合中國的消費國情。二是產品規格齊。各種規格、型號齊全,每季童裝款式多達500餘種,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各類消費群體的需求。三是企業機制活。企業以個體私營為組織形式,生產經營獨立自主,市場信息靈通,決策快速靈活,企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隨時調整產品。
童裝產業對織里鎮經濟發展起重要作用。一是童裝經濟奠定了當地經濟發展的基礎。織里GDP每增長1%,就有著童裝業的三分之一。二是推動了專業市場群的形成。織里擁有童裝、棉布等六個專業市場,總佔地面積21公頃,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擁有攤位3560個,2009年市場成交額92.9個億,而童裝業是最早的起源,是最大的市場,佔了30%份額。三是促進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全鎮已有75%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上來,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加快了人口集聚和城市化進程。四是拉動了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隨著童裝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隨著童裝市場和工業園區的建設和擴展,各種要素迅速向城鎮集聚,形成了以產業發展促進城鎮發展、以城鎮發展帶動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
織里童裝產業發展實施四大戰略:1.擴張戰略。立足現有優勢,進一步發揮童裝市場的輻射功能,集聚生產要素,擴張產業總體規模。計劃三年內童裝產量達2億件(套),產值50億元。2.規模戰略。扶持、培育一批核心支柱企業,力爭在3年內培育銷售額3000萬元以上的重點企業10家,1000萬元的骨幹企業50家,500萬元的規模企業100家。3.品牌戰略。創新企業管理機制,樹立質量意識、品牌意識,力爭三年內培育省級以上著名商標2-3隻,形成一批在局部地區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童裝品牌。4.「雙外」戰略。既要「請進來」,還要「走出去」,大力發展外向型企業和開辟國外市場,使織里的童裝蜚聲國內外。
聞名遐邇的「中國童裝之都」吳興區織里鎮再次掀開童裝產業發展新篇章,總投資25億元、總佔地面積600畝的中國童裝城昨天舉行奠基儀式。市委副書記、市長馬以宣布開工。中國商業聯合會秘書長駱毓龍為中國童裝城授牌。部分重點客商與中國童裝城簽訂《意向進駐協議》。市領導金建新、馬紅寶、李建平等出席。
中國童裝城項目以童裝產業為核心,用3年時間打造一個童裝及面輔料展示配送中心、一個提供配套服務的商務科技中心。建成後,中國織里國際童裝城將涵括與兒童生活實用品相關的所有功能內容,並聯動該鎮其他支柱產業集群形成效應經濟體,成為國內規模最大、配套最齊全、功能最先進的國際化童裝交易、研發和展示基地,並用5年時間成為五星級市場和4A級特色旅遊景區。 圍繞如何加速童裝產業集聚和提升,為投資創業者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以「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集聚發展」為主題的2009中國織里童裝活動周同時啟幕。活動期間,童裝創意團隊設計大賽、品牌童裝發展與提升高峰論壇、童裝類企業創新創強表彰大會、童裝企業員工演講比賽等相繼開展,百餘家童裝類企業、千餘名童裝設計及從業人員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活動方式展示織里新面貌,進一步打響童裝品牌,提升織里鎮知名度和美譽度。 2010年,以「產業立鎮、工業強鎮、商貿活鎮、科技興鎮」為總目標的織里正處於產業提升跨越之年,童裝產業形成特有的生產成本優勢、價格優勢和規模優勢,並在政府推動引導下顯現出較為強勁的後發優勢。為推動童裝產業加快提檔升級,進一步引導其朝著規模型、品牌型、科技型和外向型方向發展,織里鎮將著力打造「龍頭」企業領航、知名品牌支撐、群體總量為基礎的童裝「航母」,利用各項扶持政策培養童裝龍頭企業板塊,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國內童裝著名企業和品牌,鼓勵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資源整合和品牌延伸形成強大競爭力,打造一條從童裝設計、加工生產到資訊、物流、面輔料供應、電腦綉花等完善的基礎產業鏈,並進一步抓好童裝安全生產,推動織里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織里中國童裝城位於織里傳統產業基地、物流基地與吳興區政府、湖州城區之間,交通便捷,區域位置極為優越。項目總佔地面積近600畝,總建築面積約71萬方,其中主要包括46萬方商業面積和24萬方配套設施;總投資25億元。
織里中國童裝城由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政府聯合浙江南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及織里鎮童裝商會三方共同投資組建的開發團隊強強聯手、共同開發。項目總佔地面積約600畝,總建築面積70餘萬方,項目總投資25億元,將分為三期實施開發建設。一期用地面積為176畝,建築面積約19.8萬方。以精品童裝批發交易和品牌展示為主體功能以及兒童體驗、兒童玩具、兒童童鞋、兒童用品、兒童實用展示及兒童文化創作功能為輔,並配設有大型展示、大型停車場等功能設施。二期由面輔料、棉坯布、羊絨衫、婦女用品、床上用品等批發交易為主體功能組成。並利用周邊自然資源,開發旅遊購物與旅遊休閑功能區。三期由酒店、商務辦公、會展、研發、倉儲、物流等主體功能組成。為全國的童裝企業注入國際化時尚元素,使織里中國童裝城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性國際童裝名城。

Ⅳ 中國兒童服裝發展史

中國童裝博物館正在成為人們瀏覽傳統與現代服飾文化和文明的重要場所,青少年兒童加回強答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之一。據悉,該館自今年5月28日開館以來,1個月左右的時間先後接待參觀人數1200多人次,參觀者不僅有來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服裝行業界的專家學者和企業老總,而且還吸引了香港、台灣等地的客商以及青少年朋友。

中國童裝博物館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吳興區織里鎮人民政府合作創辦的,是我國第一座展示中國兒童服飾文化發展史的專業博物館,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專業性展出中國兒童服裝服飾文化。中國童裝博物館內容主要分三個方面:中國歷代兒童服飾文化,從遠古起到公元1911年,展示各個歷史朝代的兒童服裝形制及帽、衣、鞋、飾物等歷史特徵;百年兒童服飾文化,從清末明初到至今,講述當代童裝以及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服和中小學校服發展史;中國少數民族兒童服飾文化,展示56個民族的兒童服飾文化特徵。

Ⅳ 石獅童裝的石獅童裝起源:

石獅童抄裝起源於上世紀襲80年代的石獅童裝,主要集聚地就是有著悠久歷史的鳳里街道。
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二十多年來,石獅童裝產業完成了從原先傳統的家族制向現代化企業轉型,並迅速發展為鳳里經濟新增長點。童裝產業從過去的低價競爭,演變為質量、品牌、風格、款式及營銷方面的競爭,鳳里童裝也憑其新穎的款式、時尚的設計風格、質優價廉等獨有的特色逐漸成為石獅乃至泉州地區童裝的龍頭,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在全國童裝行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日益提高,呈現其別具特色和得天獨厚優勢:

Ⅵ 中國服裝品牌的發展歷程

1、2001年7月13日,中國服裝網上線運營

2、2002年9月, 中國服裝網推出了品牌資料庫

3、2002年10月,成立深圳分公司

4、2003年5月,中服網路被浙江省信息產業廳、浙江省電子商務協會確認為浙江省首批電子商務應用推薦企業

5、2003年6月,中國服裝網服裝論壇正式開放

6、2003年8月,中國服裝網入選「2003最具商業價值的中國網站100強」

7、2003年12月,總經理廖斌被共青團中央、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評為「中國青年創業行動先進個人」

8、2004年7月,《中國服裝企業大全》(2004-2005)由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並通過新華書店系統上市發行

9、2004年10月,中國服裝網入選「2004中國商業網站100強」

10、2005年3月,中國服裝網被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評為「上海市優秀電子商務網站」

11、2005年11月,中國服裝網入選「2005中國商業網站100強」

12、2006年3月,中服網路被浙江省信息產業廳評為「浙江省電子商務十強網站」

13、2006年3月,成立上海分公司

14、2006年11月,中國服裝網榮獲「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新聞工作獎」

15、2006年12月,中國服裝網榮獲「2006中國互聯網最具潛力項目獎」

16、2007年6月,中服網路同國內互聯網第一股——網盛生意寶(SZ:002095)戰略合作

17、2007年10月,成立廣州辦事處

18、2008年3月,被浙江省委宣傳部、省公安廳、團省委等八個部門評為「浙江省文明辦網示範單位」

19、2008年4月,中國服裝網同中華服裝網強強聯合

20、2008年7月,成立北京分公司

21、2008年12月,中服網路並購穿針引線國際流行資訊網

22、2009年5月,中國服裝網被評為「中國行業電子商務網站TOP100」

23、2009年9月,中國服裝網成為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童裝發展中心戰略合作夥伴
就這些了

Ⅶ i-baby的發展歷程

2008年4月,中國首家專賣店開業,同年上海南京東路店、煙台店開業。
2009年3月,美國知名品牌PBK設計總監Bridget Kelly加盟i-baby,確立高貴、優雅、童趣的英倫品牌風格。
2009年6月,被中國品牌大會評為「中國連鎖加盟十大最具發展潛力企業大獎」。
2008年11月 i-baby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特許商品供應商和零售商。
2010年5月,義大利頂級視覺陳列大師Claudia和美國Gap公司陳列總監Bill聯手打造i-baby新一代終端視覺識別系統。
2010年9月 i-baby成功主辦首屆中國高端嬰童產業全球峰會。
2011年6月「世界高貴名品母嬰名品匯」全新亮相,核心產品包括:童床、童車、兒童禮服。
2011年10月i-baby成功主辦「第二屆中國高端嬰童產業全球峰會」。同年,i-baby主辦稻盛和夫經營哲學上海講壇,i-baby品牌創始人王耀民先生全程接待稻盛和夫,與他探討經營哲學。論壇結束後,雙方互贈禮物,王耀民獲得稻盛和夫的題詞和勉勵。
2012年4月,i-baby舉行了2012秋冬產品訂貨會暨合作夥伴懇談會。
2012年4月,i-baby首家高級母嬰禮品定製會所於上海靜安區鹿苑889洋房別墅區開業。
2012年8月,i-baby」世界兒童禮服名家「旗艦店,於嵩山路99號(淮海路商圈)開業;9月22日,i-baby「世界兒童禮服名家」,又進駐了杭州大廈B座7樓。
2012年8月,i-baby「北京朝陽大悅城店」於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北路101號朝陽大悅城5樓開業。
2012年:著名影星周韻出任i-baby品牌形象代言人;i-baby與久光、第一八佰伴、匯金、翠微、賽特、金鷹、萬象城、大悅城、卓展、麥凱樂、杭州大廈等高端百貨系統達成戰略合作,並與高級月子會所、婦幼醫院、早教中心、兒童攝影等專業機構中的高端品牌形成戰略聯盟。同年,i-baby喜獲AC尼爾森2012 Parents 品牌之星評選「居家用品類卓越獎」及「母嬰商城類天地之美,良心品質獎」兩項大獎;並獲選2012中國服裝網路盛典「中國十大童裝品牌」稱號;同月,經「全國誠信單位光榮榜活動」組委會(該活動由隸屬國務院管轄的《經濟》雜志社、商務部研究院信用評級與認證中心、中國貿易報社、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市場調研中心、中國經濟創新發展聯盟等眾多主流媒體及部委機構擔任組委會)評定,i-baby喜獲該「中國嬰童行業十大信用企業」及「中國誠信經營AAA級示範企業」兩項榮譽大獎。
2013年:i-baby榮獲中國廣告主峰會暨金遠獎「營銷傳播巔峰案例大獎」。同年,i-baby主辦的首屆i-baby「世界5S童車全球接力賽」取得成功。

Ⅷ 關於服裝史

1、 先秦時期的服飾

中國的衣冠服飾制度,大約是在夏商時期初見端倪,到了周代漸趨完善,並被納入「禮治」范圍。當時的服飾依據穿著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別。天子後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等級制度日益嚴格。
商周時期,服飾形式主要採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黃、白、黑等五種原色;裳用間色,即以正色相調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裝以小袖為多,衣長通常在膝蓋部位。衣服的領、袖及邊緣都有不同形狀的花紋圖案,腰間則用條帶系束。春秋戰國之期,出現一種名為「深衣」的新型服飾,它是一種連體服飾。深衣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單一的服飾樣式,故此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用作常福、禮服,且被用作祭服。
在戰國時期,胡服的誕生打破了服飾的舊樣式。胡服的 短衣、長褲和革靴設計,善於騎射,便於活動,在軍隊里廣為盛行。
先秦時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諸履之中,以舄為貴。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種顏色,分別在不同場合穿著。鞋是一種高幫的便履,以皮革製成;靴則是來自西域,胡人騎馬射箭時穿著,後來漢族人也逐漸接納。

2、 秦漢時期的服飾
秦朝統治中國的十五年間里,秦始皇兼收六國的車旗服御,創立了衣冠服飾制度。秦朝的服飾仍然是連體式,寬袖、大袍,服飾制度嚴禁。
漢代服飾的職別等級,主要是通過冠帽及佩綬來體現的。不同的官職有不同的冠帽。因此,漢代的服飾中的冠制特別復雜,有十六種之多。漢代的鞋履也有嚴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門穿屐。婦女出嫁,應穿木屐,還需在屐上畫上彩畫,繫上五彩的帶子。

3、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大體上仍承襲秦漢舊制。南北朝各少數民族初建政權時,仍然按照本族的習俗穿著,後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也開始穿著漢族的服飾。
中原人民的服飾,特別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礎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飾特點,衣服的形式適體。六朝的服飾,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則穿褂襦,雜裾雙裙,甚是美觀。這個時期的服飾,可以參鑒《洛神賦》、《列女傳》等圖卷。
北朝的服飾,以合身的褲褶裝、短袍衫,各式的靴子為特點,服裝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婦女的服裝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種花冠為點綴,進而導致宋代的鳳冠定製。

南朝服飾 北朝服飾

灑脫娟秀的魏晉風度 錦履立花紋,綉帶同心苣—晉

4、 隋唐五代時期的服飾

隋初的服飾,比較樸素。袍衫和胡服是當時的主要服飾。自隋煬帝起,社會風氣發生變化,服飾因此日趨華麗。這種華麗的風格一直延續至唐代。
唐代初期,車服制度皆承襲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頒布車服之令,冠服制度開始確立。唐代 是中國歷代經濟、文化的鼎盛時期,唐代的繪畫、雕刻、音樂、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來的技巧和風格,對外來的服飾,採取兼容並蓄的態度。這使得該時期的服飾大放異彩,更富有時代的特色。由於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許多新穎的服飾紛紛出現,胡服在此時的影響巨大,尤其是對褲褶服飾的產生,將秦漢時期的交領、寬衣大衫、曳地長裙的服飾逐漸淘汰,轉為盤領、緊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長裙所替代。服飾逐漸的開放,強調體態的美感,配掛披或胡帽;鞋子除雲頭高履外還出現了小蠻靴。在加上織品的發展,許多輕薄細柔的布料被開發出來,因此透明的、多層次的穿著開始引領風騷。此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裝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裝、胡服和所謂的「時世裝」等。
唐代仕女下裝多穿裙子,腰束的極高,甚至高過胸部。裙色以紅、紫、黃、綠最多,其中以紅色最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寬長的肩巾、下穿高頭雲履。婦女服飾展現性感魅力,其中著名的是明衣的使用。明衣原屬禮服的中單,是用透明的薄紗製成。在以往只當作內衣穿著,但是在盛唐時期,明衣被拿來當作外衣,並成為盛裝。
女扮男裝也是唐代的服飾特點之一。身著窄袖圓領長袍、配腰帶、穿長褲,另外可以穿胡服、戴胡帽,女扮男裝的模樣;這些服裝有寬袖、窄袖,有圓領、翻領,以及烏皮六合靴,是當時很有特色的服飾。

5、 宋代服飾

宋代建朝初期,衣冠服飾均沿襲晚唐的服飾制度。新制頒發後,才逐漸將其服飾分為祭服、朝服、公服(宋人又稱為常服)、時服(按季節頒賜文武朝臣的服飾)、戎服以及喪服。宋代婦女的穿著與漢代婦女相似,都是瘦長、窄袖、交領,下穿各式的長裙,顏色淡雅;通常在衣服的外邊再穿長袖對襟褙子,褙子的領口及前襟繪綉花邊,時稱「領抹」。宋代的服飾主要的特點是清新、朴實、自然、雅緻。
宋代婦女以裙裝穿著為主,但也有長褲。其褲子的形式特別,除了貼身長褲外,還外加多層套褲。宋代婦女有纏足的習俗,因此裙長多不及地,以便露足。婦女的彎頭短靴形狀小巧玲瓏。
宋代織品非常的發達,泥金、印金、貼金、彩繪、刺綉在服裝上廣泛使用。織品的質地輕薄、飄逸,給人秀麗之感。

6、 遼金元時期的服飾

五代十國以後,中國社會先後出現了遼、西夏、金、元等少數民族為主體的政權。這些民族的服飾雖然保存了一部分漢制,但更多的體現了少數民族的特點。
遼代服飾衣冠服制並不統一。金代服飾初始也不甚完備,直到元代,服飾才日趨成熟,日漸華麗。元代服飾統稱長袍,男女差異不大。用華麗的織金布料及貴重的毛皮製成;但是由於民族性質,分為蒙制和漢制兩種。典型的蒙制冠服是以「姑姑冠」為主的袍夫,交領、左衽、長及膝,下著長裙,足著軟皮靴,是元代皇後貴妃所穿著的服飾。漢制的婦女服飾一般沿用宋代的樣式,以交領、右衽的大袖衫或窄袖衫為主,也常穿窄袖的長褙子,下穿百褶裙,內穿長褲,足穿淺底履,這類服飾是當時服飾的特點表現。

7、 明朝時期的服飾

明代對於整頓和恢復傳統的漢族禮儀十分重視。首先,廢棄了元朝的服飾制度,隨後根據漢族的傳統習俗,上采周漢,下取唐宋,對服飾制度作了新的規定。
明代的男子服裝恢復了唐宋的傳統特色,以袍衫為主。朝服仍然免冠;文武官員祭祀時戴梁冠,穿赤羅衣裳;冠上的梁數及所佩戴的綬分別等級;職官公服穿袍,盤領、右衽、袖寬三尺,用絲或紗等製成。袍服的顏色有所定製:一至四品用緋,五至七品用青,八至九品用綠,並按照級別綉織各種紋飾。常服比較的簡便,一般由烏紗帽、團領衫及革帶等組成。
明代的婦女主要穿著衫、襖、霞披、裙子等等。衣服的樣式大多仿自唐宋,恢復了漢族的習俗。普通的明代婦女的禮服規定只能為紫色粗布,不許有金綉。袍衫只能用紫、綠等淺色,不許用大紅及黃色。明代的仕女服飾有禮服和便服之分,禮服為寬大的上衣、大袖衫,便服則合身、窄瘦、修長,以長襖和長裙為主。這一時期,雲肩、比甲(長背心)的使用最有特色。明代仕女穿著崇尚窄瘦合身,一般是對襟的窄袖羅衫與貼身的百褶裙;明代婦女喜歡將比甲當作外出服穿著,並配以瘦長褲或大口褲。
明代的纏足之風盛行,並以此為美。服飾多以團花為飾,喜歡紫、綠、桃紅及各種淺淡色,至於大紅、鴉青、黃色等只有皇家貴族才能使用。

8、 清朝時期的服飾

皇太後、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和嬪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龍緣、紅織金壽字緞和石青行龍庄緞

清代的服飾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清代仕女服飾內容主要以旗裝為主,包括:旗袍、大衫、大褂、寬口褲、寬褶裙,等等。這類服飾多為合領、右衽,領、襟、袖使用寬大的襕邊作為修飾,袖子短而口寬,長及手;袍在身側開高衩,下穿寬口大褲,足穿花盆鞋。部分清代的服飾沿襲明代的風格,以大褂和大衫為外衣,合領右衽,短袖而寬;下穿寬大的百褶裙,裙長及足,內穿寬口大褲,不穿綉花鞋。
清代的服飾融合漢滿兩族的風格,大襟長褂,以滿族的高領、大襟緣邊、寬口袖、衣長至膝的長褂配合漢人的發型、長裙、綉花鞋,有時外套長褙子,有明代的遺風。有些外套坎肩,形式為高領右任、無袖的夾衣,領、襟、衣緣同樣飾有寬大的緣邊,下穿寬口長褲,足穿尖頭綉花鞋。這些都是清代典型的穿著造型。

9、近代服飾 (西風東漸話變革) --辛亥革命後的服飾

自乾隆之後,西洋商品日漸輸入我國,制裝的外來原材料大大吸引著國內的婦女們,於是在衣著傢具上明顯地出現了變化,形成崇尚「新式」、「西式」的風氣。
辛亥革命後,服制形式大變,清代的官吏衣著和頂戴都被淘汰。最突出的就是剪辮,當時「剪」與「留」,已經成為革新和保守的分水嶺。剪辮的先行者是城市中的官吏和知識分子,偏遠鄉村仍不輕易接受。當時旗人盛裝雖然消失了,但是旗袍仍然存在,女學生中的「藍布大褂」是領銜的式樣,而後日漸流行起來。
由於電影的出現,電影明星成為逐漸顯赫的人物,上海成為中國女裝的大本營,粵裝、港裝成為上海裝的一個支派。民國初年女子的生活起了變化,居住在大都市的摩登女子,受外來思潮影響,紛紛走出閨房,奔向社會,投身電影業、商業、手工藝業、做教員、舞女以至做官吏等,由於此類職業的要求,改裝換容就成為必然之事。
由於城市與外界交往頻繁,因此服裝的款式、材料變化快,而邊遠山區和農村,相比之下幾乎相差 一百五十年。比如當上海女子已經開始整燙頭發,足著高跟鞋時,河北的三河縣婦女頭上還戴著三、四百年前的冠子,足下還纏著一雙「三寸金蓮」;當北平的貴族婦女已經著貼身旗袍之時,在甘肅還有三十年前上海時興過的大鑲滾袖衣。民國元年政府規定了男女禮服的形制,男子有大禮服和常禮服。大禮服分晝禮服和晚禮服兩種,均採用黑色衣褲和領結。常禮服有西式和中式兩種,中式即長袍馬褂,女子禮服是身長齊膝,有領,對襟式,裙的前後有鏡面,兩側做襇,兩端有帶結的式樣。都市女子結婚採用頭披白紗,身著絲織禮服,手持白色花束,舉行"文明"結婚,農家女子仍然穿紅襖戴珠冠,乘坐紅轎,保持著舊式風俗。民國初年,福建一些地區甚至還在延用著明代的婚裝,女子頭戴瓦楞帽或方巾,身披霞帔戴珠冠,男人頭戴大禮帽,上綴紅緞辮或紅絲線,這男女二者的裝束實不相稱,與都市的距離也更大。
北伐以後,政府規定新服制,男子採用中山裝和西裝。這兩種服式均為外來式樣,在官職人員和知識界比較多用,夏季選用白色,其他季節選用黑色或深色。長袍馬褂仍然是常服的一種。立領、三袋七個扣子的學生裝主要是高等學府的制服。長袍外加坎肩、馬甲使用也很普遍。此外上衫下褲或外罩一條紵裙(圍系式的或長或短的小裙),是鄉間男女的普遍裝束。女裝在這個時期變化較大,有保留清式偏襟衣褲的;有上衣下裙仿效西式的;學堂中女學生多著偏大襟上衣底襟圓擺,齊肘中袖短衫,黑色綢裙。社會婦女的常裝仍以旗袍為主,民國廿年以後這種裝束又普遍流行起來。新裝的總趨勢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各種素色或者印花面料的曲線長旗袍,特點是在衣邊加鑲條、補花或衣外加套小馬甲和絲質圍巾,另一種是上衣下裙分開的衣裙式。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於外來商品的進入,西方生活習俗的滲透,國內大城市女子頻繁地出入交際場所,使得社會風氣為之一變,合體著裝最為突出,洋式衣裙還要配上眼鏡和手錶,遮陽傘握在手中,更顯新潮和浪漫。甌洲和東洋摩登時裝,從短裙、內衣以及色彩等方面影響著國內的女子,仿效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還出現模仿美國的簡便裝束,愛好運動的女士們多穿紅色鑲銀鈴的百褶裙,並以胸罩代替舊時的肚兜〈我國自古流傳至今的一種用紅布綉花,並加金銀鏈,掛在頸部的護身衣)。此外連衣裙〈五十年代蘇聯稱"布拉吉"〉也較為普遍,追其根源,我國古代傳統服式就是上衣下裳的連衣形式,只不過由西方再度傳入則更加簡化和便於活動罷了。在民國以後的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裘衣仍盛行於富人之家,反毛大衣外用是自古至今的貴重衣物。清代的「端罩」也是一種反毛對襟式外衣,其區別在於不是翻領。「斗篷」是一種外出常用的服式,著此裝瀟灑自如,風度翩翩,當時這種斗篷在上層人士的男子和老年女子中比較流行。以上服式雖然只有幾種類型,但是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地區差異較大,所以眾多地區的服式可從幾種類型的服式中利用色彩、裝飾、原料的不同,選擇,變異出更多的服式品種來。
皮鞋、提包和傘,都是日本"東洋女"帶進來的。光緒末年在廣州就已出現過這種裝束,被人們稱為"自由女"裝束,這表示了她們開放的思想和行為。民國初期開始有一些人行「文明結婚」、做「文明事業」、成立「小家庭」等,他們所穿的摩登服裝叫"文明裝"。西方服裝對我國的影響,主要在二戰後的時期。我國女留學生有不少去甌美名城尋求配偶,於是將東方的裝飾藝術帶向西方,同時又將甌洲的服裝、飾物和化妝品等帶回我國,這些女性自然而然成為外國商品的推銷者和消費者。

時裝的興起,也促進了童裝的發展,迫使不利於兒童身體發育的緊窄小旗袍和短褂改變成適合身體發育的新式童裝。

Ⅸ 品牌服裝發展史

不同品牌服裝有各自的發展歷史,列舉不完,下面列舉中華古代文化發展歷程:
1、 先秦時期的服飾
中國的衣冠服飾制度,大約是在夏商時期初見端倪,到了周代漸趨完善,並被納入「禮治」范圍。當時的服飾依據穿著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別。天子後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等級制度日益嚴格。
商周時期,服飾形式主要採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黃、白、黑等五種原色;裳用間色,即以正色相調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裝以小袖為多,衣長通常在膝蓋部位。衣服的領、袖及邊緣都有不同形狀的花紋圖案,腰間則用條帶系束。春秋戰國之期,出現一種名為「深衣」的新型服飾,它是一種連體服飾。深衣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單一的服飾樣式,故此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用作常福、禮服,且被用作祭服。
在戰國時期,胡服的誕生打破了服飾的舊樣式。胡服的 短衣、長褲和革靴設計,善於騎射,便於活動,在軍隊里廣為盛行。
先秦時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諸履之中,以舄為貴。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種顏色,分別在不同場合穿著。鞋是一種高幫的便履,以皮革製成;靴則是來自西域,胡人騎馬射箭時穿著,後來漢族人也逐漸接納。
2、 秦漢時期的服飾
秦朝統治中國的十五年間里,秦始皇兼收六國的車旗服御,創立了衣冠服飾制度。秦朝的服飾仍然是連體式,寬袖、大袍,服飾制度嚴禁。
漢代服飾的職別等級,主要是通過冠帽及佩綬來體現的。不同的官職有不同的冠帽。因此,漢代的服飾中的冠制特別復雜,有十六種之多。漢代的鞋履也有嚴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門穿屐。婦女出嫁,應穿木屐,還需在屐上畫上彩畫,繫上五彩的帶子。
3、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大體上仍承襲秦漢舊制。南北朝各少數民族初建政權時,仍然按照本族的習俗穿著,後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也開始穿著漢族的服飾。
中原人民的服飾,特別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礎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飾特點,衣服的形式適體。六朝的服飾,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則穿褂襦,雜裾雙裙,甚是美觀。這個時期的服飾,可以參鑒《洛神賦》、《列女傳》等圖卷。
北朝的服飾,以合身的褲褶裝、短袍衫,各式的靴子為特點,服裝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婦女的服裝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種花冠為點綴,進而導致宋代的鳳冠定製。
南朝服飾 北朝服飾
灑脫娟秀的魏晉風度 錦履立花紋,綉帶同心苣—晉
4、 隋唐五代時期的服飾
隋初的服飾,比較樸素。袍衫和胡服是當時的主要服飾。自隋煬帝起,社會風氣發生變化,服飾因此日趨華麗。這種華麗的風格一直延續至唐代。
唐代初期,車服制度皆承襲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頒布車服之令,冠服制度開始確立。唐代 是中國歷代經濟、文化的鼎盛時期,唐代的繪畫、雕刻、音樂、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來的技巧和風格,對外來的服飾,採取兼容並蓄的態度。這使得該時期的服飾大放異彩,更富有時代的特色。由於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許多新穎的服飾紛紛出現,胡服在此時的影響巨大,尤其是對褲褶服飾的產生,將秦漢時期的交領、寬衣大衫、曳地長裙的服飾逐漸淘汰,轉為盤領、緊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長裙所替代。服飾逐漸的開放,強調體態的美感,配掛披或胡帽;鞋子除雲頭高履外還出現了小蠻靴。在加上織品的發展,許多輕薄細柔的布料被開發出來,因此透明的、多層次的穿著開始引領風騷。此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裝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裝、胡服和所謂的「時世裝」等。
唐代仕女下裝多穿裙子,腰束的極高,甚至高過胸部。裙色以紅、紫、黃、綠最多,其中以紅色最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寬長的肩巾、下穿高頭雲履。婦女服飾展現性感魅力,其中著名的是明衣的使用。明衣原屬禮服的中單,是用透明的薄紗製成。在以往只當作內衣穿著,但是在盛唐時期,明衣被拿來當作外衣,並成為盛裝。
女扮男裝也是唐代的服飾特點之一。身著窄袖圓領長袍、配腰帶、穿長褲,另外可以穿胡服、戴胡帽,女扮男裝的模樣;這些服裝有寬袖、窄袖,有圓領、翻領,以及烏皮六合靴,是當時很有特色的服飾。
5、 宋代服飾
宋代建朝初期,衣冠服飾均沿襲晚唐的服飾制度。新制頒發後,才逐漸將其服飾分為祭服、朝服、公服(宋人又稱為常服)、時服(按季節頒賜文武朝臣的服飾)、戎服以及喪服。宋代婦女的穿著與漢代婦女相似,都是瘦長、窄袖、交領,下穿各式的長裙,顏色淡雅;通常在衣服的外邊再穿長袖對襟褙子,褙子的領口及前襟繪綉花邊,時稱「領抹」。宋代的服飾主要的特點是清新、朴實、自然、雅緻。
宋代婦女以裙裝穿著為主,但也有長褲。其褲子的形式特別,除了貼身長褲外,還外加多層套褲。宋代婦女有纏足的習俗,因此裙長多不及地,以便露足。婦女的彎頭短靴形狀小巧玲瓏。
宋代織品非常的發達,泥金、印金、貼金、彩繪、刺綉在服裝上廣泛使用。織品的質地輕薄、飄逸,給人秀麗之感。
6、 遼金元時期的服飾
五代十國以後,中國社會先後出現了遼、西夏、金、元等少數民族為主體的政權。這些民族的服飾雖然保存了一部分漢制,但更多的體現了少數民族的特點。
遼代服飾衣冠服制並不統一。金代服飾初始也不甚完備,直到元代,服飾才日趨成熟,日漸華麗。元代服飾統稱長袍,男女差異不大。用華麗的織金布料及貴重的毛皮製成;但是由於民族性質,分為蒙制和漢制兩種。典型的蒙制冠服是以「姑姑冠」為主的袍夫,交領、左衽、長及膝,下著長裙,足著軟皮靴,是元代皇後貴妃所穿著的服飾。漢制的婦女服飾一般沿用宋代的樣式,以交領、右衽的大袖衫或窄袖衫為主,也常穿窄袖的長褙子,下穿百褶裙,內穿長褲,足穿淺底履,這類服飾是當時服飾的特點表現。
7、 明朝時期的服飾
明代對於整頓和恢復傳統的漢族禮儀十分重視。首先,廢棄了元朝的服飾制度,隨後根據漢族的傳統習俗,上采周漢,下取唐宋,對服飾制度作了新的規定。
明代的男子服裝恢復了唐宋的傳統特色,以袍衫為主。朝服仍然免冠;文武官員祭祀時戴梁冠,穿赤羅衣裳;冠上的梁數及所佩戴的綬分別等級;職官公服穿袍,盤領、右衽、袖寬三尺,用絲或紗等製成。袍服的顏色有所定製:一至四品用緋,五至七品用青,八至九品用綠,並按照級別綉織各種紋飾。常服比較的簡便,一般由烏紗帽、團領衫及革帶等組成。
明代的婦女主要穿著衫、襖、霞披、裙子等等。衣服的樣式大多仿自唐宋,恢復了漢族的習俗。普通的明代婦女的禮服規定只能為紫色粗布,不許有金綉。袍衫只能用紫、綠等淺色,不許用大紅及黃色。明代的仕女服飾有禮服和便服之分,禮服為寬大的上衣、大袖衫,便服則合身、窄瘦、修長,以長襖和長裙為主。這一時期,雲肩、比甲(長背心)的使用最有特色。明代仕女穿著崇尚窄瘦合身,一般是對襟的窄袖羅衫與貼身的百褶裙;明代婦女喜歡將比甲當作外出服穿著,並配以瘦長褲或大口褲。
明代的纏足之風盛行,並以此為美。服飾多以團花為飾,喜歡紫、綠、桃紅及各種淺淡色,至於大紅、鴉青、黃色等只有皇家貴族才能使用。
8、 清朝時期的服飾
皇太後、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和嬪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龍緣、紅織金壽字緞和石青行龍庄緞
清代的服飾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清代仕女服飾內容主要以旗裝為主,包括:旗袍、大衫、大褂、寬口褲、寬褶裙,等等。這類服飾多為合領、右衽,領、襟、袖使用寬大的襕邊作為修飾,袖子短而口寬,長及手;袍在身側開高衩,下穿寬口大褲,足穿花盆鞋。部分清代的服飾沿襲明代的風格,以大褂和大衫為外衣,合領右衽,短袖而寬;下穿寬大的百褶裙,裙長及足,內穿寬口大褲,不穿綉花鞋。
清代的服飾融合漢滿兩族的風格,大襟長褂,以滿族的高領、大襟緣邊、寬口袖、衣長至膝的長褂配合漢人的發型、長裙、綉花鞋,有時外套長褙子,有明代的遺風。有些外套坎肩,形式為高領右任、無袖的夾衣,領、襟、衣緣同樣飾有寬大的緣邊,下穿寬口長褲,足穿尖頭綉花鞋。這些都是清代典型的穿著造型。
9、近代服飾 (西風東漸話變革) --辛亥革命後的服飾
自乾隆之後,西洋商品日漸輸入我國,制裝的外來原材料大大吸引著國內的婦女們,於是在衣著傢具上明顯地出現了變化,形成崇尚「新式」、「西式」的風氣。
辛亥革命後,服制形式大變,清代的官吏衣著和頂戴都被淘汰。最突出的就是剪辮,當時「剪」與「留」,已經成為革新和保守的分水嶺。剪辮的先行者是城市中的官吏和知識分子,偏遠鄉村仍不輕易接受。當時旗人盛裝雖然消失了,但是旗袍仍然存在,女學生中的「藍布大褂」是領銜的式樣,而後日漸流行起來。
由於電影的出現,電影明星成為逐漸顯赫的人物,上海成為中國女裝的大本營,粵裝、港裝成為上海裝的一個支派。民國初年女子的生活起了變化,居住在大都市的摩登女子,受外來思潮影響,紛紛走出閨房,奔向社會,投身電影業、商業、手工藝業、做教員、舞女以至做官吏等,由於此類職業的要求,改裝換容就成為必然之事。
由於城市與外界交往頻繁,因此服裝的款式、材料變化快,而邊遠山區和農村,相比之下幾乎相差 一百五十年。比如當上海女子已經開始整燙頭發,足著高跟鞋時,河北的三河縣婦女頭上還戴著三、四百年前的冠子,足下還纏著一雙「三寸金蓮」;當北平的貴族婦女已經著貼身旗袍之時,在甘肅還有三十年前上海時興過的大鑲滾袖衣。民國元年政府規定了男女禮服的形制,男子有大禮服和常禮服。大禮服分晝禮服和晚禮服兩種,均採用黑色衣褲和領結。常禮服有西式和中式兩種,中式即長袍馬褂,女子禮服是身長齊膝,有領,對襟式,裙的前後有鏡面,兩側做襇,兩端有帶結的式樣。都市女子結婚採用頭披白紗,身著絲織禮服,手持白色花束,舉行"文明"結婚,農家女子仍然穿紅襖戴珠冠,乘坐紅轎,保持著舊式風俗。民國初年,福建一些地區甚至還在延用著明代的婚裝,女子頭戴瓦楞帽或方巾,身披霞帔戴珠冠,男人頭戴大禮帽,上綴紅緞辮或紅絲線,這男女二者的裝束實不相稱,與都市的距離也更大。
北伐以後,政府規定新服制,男子採用中山裝和西裝。這兩種服式均為外來式樣,在官職人員和知識界比較多用,夏季選用白色,其他季節選用黑色或深色。長袍馬褂仍然是常服的一種。立領、三袋七個扣子的學生裝主要是高等學府的制服。長袍外加坎肩、馬甲使用也很普遍。此外上衫下褲或外罩一條紵裙(圍系式的或長或短的小裙),是鄉間男女的普遍裝束。女裝在這個時期變化較大,有保留清式偏襟衣褲的;有上衣下裙仿效西式的;學堂中女學生多著偏大襟上衣底襟圓擺,齊肘中袖短衫,黑色綢裙。社會婦女的常裝仍以旗袍為主,民國廿年以後這種裝束又普遍流行起來。新裝的總趨勢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各種素色或者印花面料的曲線長旗袍,特點是在衣邊加鑲條、補花或衣外加套小馬甲和絲質圍巾,另一種是上衣下裙分開的衣裙式。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於外來商品的進入,西方生活習俗的滲透,國內大城市女子頻繁地出入交際場所,使得社會風氣為之一變,合體著裝最為突出,洋式衣裙還要配上眼鏡和手錶,遮陽傘握在手中,更顯新潮和浪漫。甌洲和東洋摩登時裝,從短裙、內衣以及色彩等方面影響著國內的女子,仿效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還出現模仿美國的簡便裝束,愛好運動的女士們多穿紅色鑲銀鈴的百褶裙,並以胸罩代替舊時的肚兜〈我國自古流傳至今的一種用紅布綉花,並加金銀鏈,掛在頸部的護身衣)。此外連衣裙〈五十年代蘇聯稱"布拉吉"〉也較為普遍,追其根源,我國古代傳統服式就是上衣下裳的連衣形式,只不過由西方再度傳入則更加簡化和便於活動罷了。在民國以後的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裘衣仍盛行於富人之家,反毛大衣外用是自古至今的貴重衣物。清代的「端罩」也是一種反毛對襟式外衣,其區別在於不是翻領。「斗篷」是一種外出常用的服式,著此裝瀟灑自如,風度翩翩,當時這種斗篷在上層人士的男子和老年女子中比較流行。以上服式雖然只有幾種類型,但是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地區差異較大,所以眾多地區的服式可從幾種類型的服式中利用色彩、裝飾、原料的不同,選擇,變異出更多的服式品種來。
皮鞋、提包和傘,都是日本"東洋女"帶進來的。光緒末年在廣州就已出現過這種裝束,被人們稱為"自由女"裝束,這表示了她們開放的思想和行為。民國初期開始有一些人行「文明結婚」、做「文明事業」、成立「小家庭」等,他們所穿的摩登服裝叫"文明裝"。西方服裝對我國的影響,主要在二戰後的時期。我國女留學生有不少去甌美名城尋求配偶,於是將東方的裝飾藝術帶向西方,同時又將甌洲的服裝、飾物和化妝品等帶回我國,這些女性自然而然成為外國商品的推銷者和消費者。
時裝的興起,也促進了童裝的發展,迫使不利於兒童身體發育的緊窄小旗袍和短褂改變成適合身體發育的新式童裝。

Ⅹ 童話故事童裝的品牌歷程

品牌歷程:
1998年,童抄話故事童裝獲國家商襲標局注冊
2001年,童話故事童裝被中國童裝研究中心、中國童裝編輯部評為中國十大名牌童裝
2003年,童話故事童裝與中國服裝網攜手創立首家童裝品牌網站,被中國服裝網列為童裝品牌經典合作案列
2004年,童話故事童裝被中國童裝編輯部評為2004年度中國市場暢銷品牌
2006年,童話故事童裝被收入為「10年深圳,經典深圳」代表品牌案列
2007年,童話故事童裝再度被被中國童裝研究中心、中國童裝編輯部評為2007年度市場暢銷品牌
2007年,童話故事童裝榮獲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會員單位稱號
2009年,深圳直營店同時入駐天虹,萬佳,歲寶,佳華4大系統商場
2010年,導入新的CI理念,全國500家加盟店全新升級。
2011年,由中國馳名商標網、中國十大品牌網、今訊網、商務時報、中國品牌國際化促進會,
聯合主辦的 2011年「中國童裝十大品牌」評選活動中,脫穎而出,成為童裝行業的佼佼者,
榮登榜首,被評選為「2011年度中國童裝十大品牌」

閱讀全文

與童裝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