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歷史上的銅鏡有著什麼樣的發展歷史
中國早期的銅鏡,只注重它的實用性,而忽略了它的裝飾性。後期的銅鏡,在選用的題材回上與當時的政治、經濟答、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及時代風尚有一定的關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主要有人物、動物、植物、器物、天象、地理、建築、幾何紋等,其中有關人物、植物的題材尤為廣泛和精美。
B. 誰知道古代 銅鏡的發展史,麻煩告訴一下
中國銅鏡起源較早,被確認最早的三件銅鏡屬距今4000年的齊家文化。它們的製作較粗糙,但是回青銅鏡已無疑問答。夏、商、西周早期也有銅鏡發現,隨後西周春秋時期的銅鏡開始大量出現,這時期的銅鏡都是圓形的,背面有很窄的紐,並有幾何形或鳥獸形裝飾。戰國兩漢時期,銅鏡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成為極其富有特色的一種藝術品。此時的銅鏡背面常有各種不同的鑄塑裝飾物,如虎、龍等,還有的銅鏡鑄有篆書陽文,這對我們研究進一時期的社會史有參考作用。唐代是銅鏡製作的又一個鼎盛時期,平脫鏡、螺鈿鏡、金背鏡、銀背鏡屢有發現,紋飾題材豐富多彩,製作水準極高,一些保存較好的唐鏡仍能光潔如初。唐以後銅鏡製作開始走下坡路,五代、北宋就基本上見不到銅鏡流傳了,後又經歷了元、明,直到清代中晚期以後,隨著玻璃鏡制鏡技術的輸入及流行青銅鏡才逐步為玻璃鏡所取代,退出了人們的生活。
C. 想知道關於銅鏡的歷史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系,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銅鏡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上古的鏡,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監。《說文》中說:「監可取水於明月,因見其可以照行,故用以為鏡。」在三代之初,監都是用瓦製成的,所以古代的監字是沒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時候,開始鑄造銅鑒,後來鑒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時期,雖然有銅鑒,但是瓦鑒依然通行。到秦朝時期,才開始鑄造銅鏡,因為鏡的適用優於鑒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後,再不用水作鑒了。秦漢以後,鏡的使用更加廣泛,鏡的製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質料包括金、銀、銅、鐵等,以銅最為多,也有鍍金銀的、背麵包金銀的、或鑲嵌金銀絲的。隋唐以來,還有帶柄的、四方的,各種花紋應有盡有。直到明代末期,開始有以玻璃為鏡子的。清代乾隆以後,玻璃開始大興於民間。直至民國初年,少數邊遠地區還有以銅為鏡子的。
鏡以秦為最古,然而秦鏡流傳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傳世的都不可得到。因為古代,死人用鏡贈於殮者,即用鏡殉葬,取其炤幽冥的意思,時代沿襲成為風氣.因此古代的名鏡大多入土。可是古鏡銅質好的,入土多年,都不會失去其良美的質地。因此幾千年後,仍可以看到古人的偉器。
鏡雖然開始於秦朝。但是真正的秦鏡實際上卻難以得到。因為秦朝短促,產物也有限,而且,殉葬的風氣也不比後朝,所以現在所得到的最古的鏡大多是漢朝的產物。漢鏡的製作極為精巧,且多有嵌鑲珠寶的。銘文大多為十二辰,大概是取其自我勉勵的意思。尚方的御鏡尤其多,所以出土的古鏡,澤漆光明、花紋明麗、勻凈無疵、字劃清晰、筆勢縱橫。漢代的銅鏡都有銘文,其銘文都是吉祥語句,如家勢富昌、宜子孫、大富貴、大吉祥等。鏡的名稱則有日月鏡、十二生辰鏡、尚方御鏡、辟邪鏡、仙人鏡、神人鏡、宜官鏡等,不可盡數。大概都用銘文或者作者為其取的名字。只有唐代時制有透光鏡,鏡背的字迎著太陽或燈光時,都可以明顯地映射於牆壁之上。
綜觀中國古代銅鏡發展的歷史,從四千年前我國出現銅鏡以後,各個時期的銅鏡反映了它的早期(齊家文化與商周銅鏡),流行(春秋戰國銅鏡),鼎盛(漢代銅鏡),中衰(三國、晉、魏、南北朝銅鏡),繁榮(隋唐銅鏡),衰落(五代、十國、宋、金、元銅鏡)等幾個階段。從其流行程度、鑄造技術、藝術風格和其成就等幾個方面來看,戰國、兩漢、唐代是三個最重要的發展時期。
D. 銅鏡的發展史 做繁華的時期是
古代的銅鏡,是用來映照的。鏡背面的紋樣具有個性身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因此有人稱之為「翻過來看」的文物。
昨日上午,為期兩天的「中國紹興·銅鏡與東亞古代文明國際學術論壇」在柯橋開幕。來自中、日、韓三國銅鏡研究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銅鏡與東亞古代文明」主題,以學術報告會、專題研討等形式,就這一地區銅鏡類別、產品分布范圍、冶煉技術、發展歷程等有關歷史文化信息開展研討與交流,也為大家揭開了一面面鏡子背後蘊藏的豐富而又神秘的人文歷史……
古銅鏡的悠久歷史
銅鏡,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古代人們用以照面飾容的主要用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也與本地區的民族文化信仰,習俗息息相關。其功能及使命隨著玻璃鏡的出現與普及,才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據了解,中國銅鏡的歷史,從現有的考古資料大約可以上溯至4000年前的齊家文化時期。1977年,青海省貴南縣馬台齊家文化墓地曾出土一枚銅鏡,直徑9厘米,厚0.4厘米,表面光滑,背面飾不規則的七角星幾何紋圖案。此後,商周時期的青銅鏡時有發現,但銅鏡工藝尚處於初級階段。至漢代,青銅鏡製作有了較大的發展,除了在早期的一些裝飾上發生了變化外,同時在紋飾中出現了銘文,甚至出現了以銘文作為主要紋飾的品種。與此同時,一些高浮雕工藝的裝飾,如神獸鏡、畫像鏡、龍虎鏡等品種的青銅鏡也開始出現。精美的高浮雕工藝將畫面中的人物神仙、車馬龍虎、禽獸等表現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達到了漢鏡工藝的頂峰。
紋飾和形制工藝精湛
隋唐時期的銅鏡在紋飾和形制上較前代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在紋飾上,以寫實的風格,用浮雕工藝表現的瑞獸、龍鳳、禽鳥、花卉和人物故事等內容,已成為銅鏡裝飾花紋的主要題材;在形制上,出現了菱花鏡、葵花鏡、方形鏡、亞字鏡等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鏡形。所以,唐代的銅鏡在風格上展示了大唐國富強、開放、豪邁的精神風采。其中,隋唐之際典型的瑞獸銘帶鏡、海獸葡萄鏡以及一些特種工藝鏡,其紋飾造型之生動,工藝之精湛,整體風格之富麗堂皇,給人們以強烈的藝術震撼力。
宋、元時期的銅鏡,鏡形除沿襲前代外,新出現了長方形、桃形、鍾形、瓶形以及鏡上加柄等多種造型;裝飾題材以商標字型大小和纏枝花鳥居多;胎質的合金成分與漢唐相比發生了明顯變化,胎避趨向輕薄,更加註重實用。宋室南渡後,以湖州為主的兩浙鑄鏡手工業十分發達。私家作坊則以湖州發現為最多,從鏡銘中見到的主要有:石家、石小二哥、石二郎、石三、石十郎、石十三郎,直至石六十郎等石姓作坊,和李家、徐家、蔣家等所作銅鏡。此外,也有「杭州真石大叔青銅照子」、「杭州鍾家青銅照子今在越州清道橋下岸向西開張」、「越州徐家銅照子」、「越州戴宗青銅照子」等有鑄造地銘文的銅鏡出土。
會稽古銅鏡輝煌的過去
紹興的古代銅鏡在中國銅鏡發展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從現有資料考察,紹興西施山遺址出土的戰國時期銅鏡,是目前浙江境內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實物例證。西漢中葉,以昭明鏡、日光鏡和蟠螭鏡為主流的青銅鏡不斷涌現;東漢時期,又出現了更為廣泛的尚方鏡、規矩鏡、禽獸鏡等品類。
紹興古為會稽。會稽銅鏡在東漢早期逐漸興起。漢時,北方大量民眾南遷和東漢會稽太守馬臻興築鑒湖,使紹興的農業、手工業經濟得到極大的發展,為會稽銅鏡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此外,會稽一帶豐富的銅、鉛、錫等礦藏資源,也為會稽銅鏡的興起提供了必需的條件保障。《越絕書》中即有「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的記載。再加上越國素有以鑄劍聞名於世的傳統冶煉鑄造技術,使會稽成為當時全國的鑄鏡中心之一,會稽銅鏡在中國銅鏡發展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紹興是東漢和三國孫吳時期最重要的鑄鏡中心,以紹興為中心的會稽鏡是中國銅鏡的重要品牌和創新形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地獄特徵。銅鏡文化是紹興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為什麼把此次論壇放在紹興舉行的原因。」許多銅鏡研究專家都表達了這一看法。
銅鏡為何讓人如此著迷
一面面銹跡斑斑古銅鏡,印刻著歲月的痕跡,它已無法映照出人們的面龐,卻仍有這么多人對此著迷,這是為什麼呢?
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所長林華東道出了緣由:如今古銅鏡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濃縮文化,鑒證歷史。盡管鏡面昔日的光潔已失去,但其鏡背個性的紋飾、銘文卻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有專家說,青銅的發明和使用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作為當時先進性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夏、商、周被稱為「燦爛的青銅器時代」。春秋戰國以後,青銅器逐漸衰落,被更先進的生產力代表鐵器所取代,但青銅鏡的製造和使用卻並沒有因青銅器的衰落而衰落,相反,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發展。因此,古銅鏡也被看作是青銅文化的延續。古銅鏡在青銅器時代初期就已經出現,直到清代水銀玻璃鏡的出現,使它退出了實用領域;然而,它本身所蘊涵的文化和歷史價值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研究與收藏。歷代銅鏡的鑄造工藝、銅質、紋飾、銘文等無不反映特定的時代背景,反映當時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學、藝術及風俗習慣等。
自19世紀2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現代文物考古事業的創建和發展,發掘出土的銅鏡資料不斷增加,銅鏡在考古學研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認識和研究古代社會背景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更成為古代墓葬考古斷代的標准器之一,其重要的考古資料價值尤為凸顯。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為配合「中國紹興·銅鏡與東亞古代文明國際學術論壇」在我縣的隆重舉行,縣越國文化博物館於8月28日至9月28日特別推出「浙江出土古代銅鏡展」。
此次展覽共展出了60餘枚古銅鏡,是我省出土的古代銅鏡的一次大「集結」。許多銅鏡紋飾華麗、銘文豐富、形制美觀、鑄造精良,堪稱藝術珍品。有興趣的市民,也不妨前去開開眼界。
縣文化發展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浙江出土古代銅鏡展」的成功舉辦,是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大力支持下進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代表了浙江省國有博物館銅鏡收藏的成果與現狀。不過,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各地古玩市場的逐漸開放,國家對地下文物的絕對保護形勢受到了一定的沖擊,為數不少的出土文物流入市場,文物部門對古代銅鏡的收藏與研究的形勢更為嚴峻,通過科學發掘得到的銅鏡寥寥無幾,考古發掘資料也是流失殆盡。通過展覽,不僅能讓我們了解更多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或許還能使我們對加強文物保護,增進法制觀念,弘揚中華文明與美德有更多的反思。
更多信息請登陸博寶寶珍商城自行查閱。
E. 銅鏡是什麼時期興起的 它在當時期起到作用
三國兩晉南北朝
根據考古發掘出土銅鏡資料來看,這一時期的銅鏡的類型有以下幾種比較流行: 神獸鏡類:重列式神獸鏡、環繞式神獸鏡、畫文帶佛獸鏡。 變形四葉紋鏡類:變形四葉駕鳳鏡,變形四葉佛像鳥鳳鏡、變形四葉獸首鏡、雙菱紋鏡、瑞獸鏡。 這時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神獸組合成紋飾主題內容。這時的銘文由於文字難十辨認.雖發現一些銘文鏡,但能辨認清楚的很少。 吳鏡中發現紀年銘文最多,有黃龍亦鳥、建興、五鳳、太平、水安、甘露、鳳凰等孫吳年號,三國、兩晉、南北朝出現新的鏡型不多,主要沿襲漢鏡的樣式。這時銅鏡的種類不多,類型集中,創新極少。這時神獸鏡流傳最廣。變形四葉紋鏡中以變形四葉八鳳鏡居多。從銅鏡的發展歷史來看,這個時期處於停滯衰落時期。
隋唐五代時期
唐代是我國銅鏡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隋唐銅鏡,較前代又有了新的發展。在銅質的合金中加大了錫的成份,在銅鏡的質地上就顯得銀亮,既美觀又適用。在銅鏡的造型上,除了繼續沿用前代的圓形、方形之外,又創造了菱花式及較厚的鳥獸葡萄紋鏡。並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吉祥、快樂的畫面應用到鏡上,如月宮、仙人、山水等。並出現了題材新穎,紋飾華美,精工細致的金銀平脫鏡、螺鈿鏡。這是盛唐高度藝術水平的產物,充分顯示出唐代銅鏡的特點。 隋唐銅鏡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隋代和唐初年間,銅鏡的主題紋飾以瑞獸為主,瑞獸鏡比較盛行、瑞獸鏡是隋唐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類型。它除了繼承中國古代銅鏡的傳統,又有了新的創新。瑞獸葡萄鏡是唐鏡引人注目的鏡類,它揭開了唐代鏡主題紋飾的序幕。 唐高宗至唐德宗時期,銅鏡裝飾上出現的新形式、新題材、新風格,使銅鏡進入富麗絢爛的時代。 唐德宗至晚唐、五代時期,主要流行對鳥鏡、瑞花鏡、盤龍鏡。 唐代鏡最大特點之一是藝術樣式或藝術手法的多樣化。銅鏡藝術也呈現出濃郁「盛唐氣象」。
宋遼金銅鏡
中國銅鏡在唐代以前,以圓形為主,極少有方形的。到宋代後除繼承過去的圓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鏡以六葵花為最普遍。它們的棱邊與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較直,形成六邊形鏡。此外還有帶柄鏡、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鍾形鼎形等多種樣式。並出現了很多花草、 鳥獸、山水、小橋、樓台和人物故事裝飾題材的銅鏡,還有素麵鏡,窄邊小鈕無紋飾鏡,這些題材都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此外,還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鏡和八卦鏡等。 金代銅鏡從近幾十年考古發掘出土的金代銅鏡來看,其主體、紋飾也是十分豐富的。雖有不少是模仿漢、唐、宋各代的銅鏡做工,但也有一些別開生面的圖紋。常見的有雙前鏡、歷史人物故事鏡、盤龍 鏡、瑞獸鏡、瑞花鏡等。金代銅鏡紋飾,一是仿造漢、唐、宋三代銅鏡的圖案;二是吸收了前者的紋樣,又創造出一些新式圖樣。以雙魚鏡、人物故事鏡較為多見,特別是雙魚鏡、童子攀枝鏡最為流行。
元代銅鏡
元代銅鏡,多採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但紋飾已漸粗略簡陋。這時銅鏡有纏枝牡丹紋鏡、神仙鏡、人物故事鏡、雙龍鏡、「壽山福海」銘文鏡,素鏡、至元四年龍紋鏡。明代有洪武年款的龍紋鏡及大明宣德年制銘文鏡(銘文在鈕上),還有明末起義首領李自成時創制的大順三年鏡(銘文在鈕上)。到明代以後,銅鏡就逐漸被玻璃鏡取而代之了。元明之後銅鏡
元明以後,銅鏡製作更見衰勢,除傳統式樣外,雙魚紋、雙龍紋、人物故事如柳毅傳書等是較新穎的式樣。但這時的銅鏡製作粗糙,較多的只有紀年銘文而無紋飾。在這一時期,特別是明代,仿造漢鏡和唐鏡的風氣很盛,所仿銅鏡多數是漢代的六博紋鏡和唐代的瑞獸葡萄鏡,仿製銅鏡一般形體較小,紋飾模糊不清,已無漢、唐銅鏡的昔日風采。 綜觀中國古代銅鏡發展的歷史,從四千年前我國出現銅鏡以後,各個時期的銅鏡反映了它的早期(齊家文化與商周銅鏡),流行(春秋戰國銅鏡),鼎盛(漢代銅鏡),中衰(三國、晉、魏、南北朝銅鏡),繁榮(隋唐銅鏡),衰落(五代、十國、宋、金、元銅鏡)等幾個階段。從其流行程度、鑄造技術、藝術風格和其成就等幾個方面來看,戰國、兩漢、唐代是三個最重要的發展時期。商周銅鏡
商代銅鏡均為圓形。鏡面近平或微凸,鏡身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稱橋形)鈕。西周銅鏡也都是圓形的,鏡面平直或微凸,鏡身較薄,鏡鈕有弓形、半環形、長方形多種。又可分為素鏡、重環鏡、鳥獸紋鏡三類。 這時以素鏡為主,到西周中期出現了有紋飾的銅鏡,到晚期鏡背的紋飾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動物紋飾,打破了傳統的風格。 素鏡:指鏡的背面沒有紋飾。 重環紋鏡:鏡面微凸,背面有弓形鈕,飾重環紋。 鳥獸紋鏡:鏡身平直,背面有兩個平行弓形鈕。在鈕的上方用鹿紋,在下方有展開雙翅的鳥紋。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中是一個成熟和大發展的時期,是中國古代銅鏡由稚朴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也是銅鏡的鑄造中心由北開始向南遷移的重要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銅鏡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礎上,有了突飛猛進的全面發展。無論是銅鏡的鑄造工藝,還是鑄造的數量,都大大超過了以前。 齊家文化和商周時期,銅鏡以光素無紋飾者居多,有紋飾者也以幾何紋為主。到了春秋戰國,紋飾已達15個大類,並且出現了各種特殊工藝裝飾藝術,如塗朱繪彩圖案、金銀錯圖案、透空雕圖案等。初起時期簡陋、粗糙的銅鏡,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創造和修飾已臻美輪美奐的境地。 春秋銅鏡的風格,既繼承了西周銅鏡的傳統,如仍以素鏡為主,鈕制沒有定型,還是多元化的形式。而同時,春秋銅鏡又有了許多重要的發展。它打破了銅鏡僅有圓形的格式,出現了方形鏡;並一改早期銅鏡紋飾僅用陽線勾勒,構圖簡朴的手法,鑄出了透雕繁縟的圖紋;從紋飾的表現形式上看,春秋銅鏡已趕上了青銅器的發展步伐,紋飾內容更具時代特色。這給戰國銅鏡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早期。這一時期出現和流行的鏡類有:素鏡(全素鏡、單圈、雙圈凸弦素鏡)、純地紋鏡(方形的很少,圖案都有地紋,但沒有銘文)、花葉鏡、四山鏡、多鈕鏡等。鏡多數為圓形,同時也出現了方形鏡。一般鏡身材料薄,多有邊沿。整個造型規矩,給人以輕巧、典雅之感。鏡鈕主要為弓形鈕,但鈕頂部多飾有1至3道凸弦紋,所以又稱「弦紋鈕」。鏡背面光素無紋飾者,除早期外已消失。紋飾刻畫纖細,並多有地紋。 戰國中期,銅鏡的種類繁多。銅鏡的紋飾也有所變化,如花葉鏡中的葉紋鏡從簡單的三葉、四葉到八葉,還出現了雲雷紋地花瓣鏡、花葉鏡。四山鏡的山字由粗短變得瘦削,在山字間配有花瓣紋、長葉紋、繩紋,相當繁縟。還出現了五山鏡、六山鏡。這時出現的鏡類有菱紋鏡、禽獸紋鏡、蟠螭紋鏡,連弧紋鏡、金銀錯紋鏡、彩繪鏡等。 戰國晚期至秦未出現了四葉蟠螭鏡、蟠螭菱鏡,有三層花紋的雲雷紋地蟠螭連弧紋鏡。漢代銅鏡
漢代除了繼續沿用戰國鏡外,最流行的銅鏡 有:蟠螭紋鏡、蟠虺紋鏡、章草紋鏡、星雲鏡、雲雷連弧紋鏡、鳥獸紋規矩鏡、重列式神獸鏡、連弧紋銘文鏡、重圈銘文鏡、四乳禽獸紋鏡、多乳禽獸紋鏡、變形四葉鏡、神獸鏡、畫像鏡、龍虎紋鏡、日光連弧鏡、四乳神鏡、七乳四神禽獸紋鏡等。 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的重要時期。漢鏡出土的數量最多,使用普遍,漢鏡不僅在數量上比戰國時期多,而且在製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了很大發展。從其發展趨勢,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重要的變化出現在漢武帝時期、西漢末年王莽時期、東漢中期。 西漢前期是戰國鏡與漢鏡的交替時期。直到 西漢中期漢武帝前後,一些新的鏡類流行起來了。這些新的鏡類對後世銅鏡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F. 古代的銅鏡是如何發展至今的
漢代以降來,中國古代源銅器藝術品以銅鏡為主。銅鏡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墓葬中就有發現。中國的銅鏡鑄造藝術經過歷代工藝匠人的構思和創造,融合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徵,成為集實用與審美於一體的工藝美術品,並與中國古代的文明發展相始終,一直流行到清代,至近二百年前才逐漸被玻璃鏡子所代替。由於銅鏡的形制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鏡背紋飾的演變又反映了社會及各階層的思想意識形態,因此,銅鏡是藝術考古學最常見的研究對象之一。
河北滿城漢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出土長信宮燈
G. 中國古代最早的銅鏡起源於什麼時候
夏、商、周。
青銅的發明和使用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版作為當時先進性生產權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夏、商、周被稱為「燦爛的青銅器時代」。
春秋戰國以後,青銅器逐漸衰落,被更先進的生產力代表鐵器所取代,但青銅鏡的製造和使用卻並沒有因青銅器的衰落而衰落,相反,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發展。可以說,古銅鏡在青銅文化的大家族中是獨立和自成體系的,或者說是青銅文化的延續。
(7)銅鏡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古銅鏡在青銅器時代初期就已經出現,直到清代水銀玻璃鏡的出現,使它退出了實用領域;然而,它本身所蘊涵的文化、歷史價值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研究與收藏。
歷代銅鏡的鑄造工藝、銅質、紋飾、銘文等無不反映特定的時代背景,反映當時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學、藝術及風俗習慣等。
古銅鏡不僅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還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間和投資潛能。投資古銅鏡的首要問題就是辨別真偽。
H. 銅鏡是什麼年代
銅鏡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專至秦屬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西漢末期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銅鏡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鏡以秦為較古,然而秦鏡流傳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傳世的都不可得到。古因為古代,死人用鏡贈於殮者,即用鏡殉葬,取其炤幽冥的意思,時代沿襲成為風氣。因此古代的名鏡大多入土。可是古鏡銅質好的,入土多年,都不會失去其良美的質地。因此幾千年後,仍可以看到古人的偉器。
綜觀中國古代銅鏡 發展的歷史,從四千年前我國出現銅鏡以後,各個時期的銅鏡反映了它的早期(齊家文化與商周銅鏡),流行(春秋戰國 銅鏡),鼎盛(漢代銅鏡),中衰(三國、晉、魏、南北朝銅鏡),繁榮(隋唐銅鏡),衰落(五代、十國、宋、金、元銅鏡)等幾個階段。從其流行程度、鑄造技術、藝術風格和其成就等幾個方面來看,戰國、兩漢 、唐代是三個最重要的發展時期。
I. 古代銅鏡的年代
看的不太清楚,上好像有四個印章,和四個圓形,大小品質不知,你看看下面的是否有用:
綜觀中國古代銅鏡發展的歷史,從四千年前我國出現銅鏡以後,各個時期的銅鏡反映了它的早期(齊家文化與商周銅鏡),流行(春秋戰國銅鏡),鼎盛(漢代銅鏡),中衰(三國、晉、魏、南北朝銅鏡),繁榮(隋唐銅鏡),衰落(五代、十國、宋、金、元銅鏡)等幾個階段。從其流行程度、鑄造技術、藝術風格和其成就等幾個方面來看,戰國、兩漢、唐代是三個最重要的發展時期。商周銅鏡
商代銅鏡均為圓形。鏡面近平或微凸,鏡身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稱橋形)鈕。西周銅鏡也都是圓形的,鏡面平直或微凸,鏡身較薄,鏡鈕有弓形、半環形、長方形多種。又可分為素鏡、重環鏡、鳥獸紋鏡三類。 這時以素鏡為主,到西周中期出現了有紋飾的銅鏡,到晚期鏡背的紋飾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動物紋飾,打破了傳統的風格。 素鏡:指鏡的背面沒有紋飾。 重環紋鏡:鏡面微凸,背面有弓形鈕,飾重環紋。 鳥獸紋鏡:鏡身平直,背面有兩個平行弓形鈕。在鈕的上方用鹿紋,在下方有展開雙翅的鳥紋。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中是一個成熟和大發展的時期,是中國古代銅鏡由稚朴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也是銅鏡的鑄造中心由北開始向南遷移的重要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銅鏡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礎上,有了突飛猛進的全面發展。無論是銅鏡的鑄造工藝,還是鑄造的數量,都大大超過了以前。 齊家文化和商周時期,銅鏡以光素無紋飾者居多,有紋飾者也以幾何紋為主。到了春秋戰國,紋飾已達15個大類,並且出現了各種特殊工藝裝飾藝術,如塗朱繪彩圖案、金銀錯圖案、透空雕圖案等。初起時期簡陋、粗糙的銅鏡,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創造和修飾已臻美輪美奐的境地。 春秋銅鏡的風格,既繼承了西周銅鏡的傳統,如仍以素鏡為主,鈕制沒有定型,還是多元化的形式。而同時,春秋銅鏡又有了許多重要的發展。它打破了銅鏡僅有圓形的格式,出現了方形鏡;並一改早期銅鏡紋飾僅用陽線勾勒,構圖簡朴的手法,鑄出了透雕繁縟的圖紋;從紋飾的表現形式上看,春秋銅鏡已趕上了青銅器的發展步伐,紋飾內容更具時代特色。這給戰國銅鏡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早期。這一時期出現和流行的鏡類有:素鏡(全素鏡、單圈、雙圈凸弦素鏡)、純地紋鏡(方形的很少,圖案都有地紋,但沒有銘文)、花葉鏡、四山鏡、多鈕鏡等。鏡多數為圓形,同時也出現了方形鏡。一般鏡身材料薄,多有邊沿。整個造型規矩,給人以輕巧、典雅之感。鏡鈕主要為弓形鈕,但鈕頂部多飾有1至3道凸弦紋,所以又稱「弦紋鈕」。鏡背面光素無紋飾者,除早期外已消失。紋飾刻畫纖細,並多有地紋。 戰國中期,銅鏡的種類繁多。銅鏡的紋飾也有所變化,如花葉鏡中的葉紋鏡從簡單的三葉、四葉到八葉,還出現了雲雷紋地花瓣鏡、花葉鏡。四山鏡的山字由粗短變得瘦削,在山字間配有花瓣紋、長葉紋、繩紋,相當繁縟。還出現了五山鏡、六山鏡。這時出現的鏡類有菱紋鏡、禽獸紋鏡、蟠螭紋鏡,連弧紋鏡、金銀錯紋鏡、彩繪鏡等。 戰國晚期至秦未出現了四葉蟠螭鏡、蟠螭菱鏡,有三層花紋的雲雷紋地蟠螭連弧紋鏡。漢代銅鏡
漢代除了繼續沿用戰國鏡外,最流行的銅鏡 有:蟠螭紋鏡、蟠虺紋鏡、章草紋鏡、星雲鏡、雲雷連弧紋鏡、鳥獸紋規矩鏡、重列式神獸鏡、連弧紋銘文鏡、重圈銘文鏡、四乳禽獸紋鏡、多乳禽獸紋鏡、變形四葉鏡、神獸鏡、畫像鏡、龍虎紋鏡、日光連弧鏡、四乳神鏡、七乳四神禽獸紋鏡等。 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的重要時期。漢鏡出土的數量最多,使用普遍,漢鏡不僅在數量上比戰國時期多,而且在製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了很大發展。從其發展趨勢,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重要的變化出現在漢武帝時期、西漢末年王莽時期、東漢中期。 西漢前期是戰國鏡與漢鏡的交替時期。直到 西漢中期漢武帝前後,一些新的鏡類流行起來了。這些新的鏡類對後世銅鏡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國兩晉南北朝
根據考古發掘出土銅鏡資料來看,這一時期的銅鏡的類型有以下幾種比較流行: 神獸鏡類:重列式神獸鏡、環繞式神獸鏡、畫文帶佛獸鏡。 變形四葉紋鏡類:變形四葉駕鳳鏡,變形四葉佛像鳥鳳鏡、變形四葉獸首鏡、雙菱紋鏡、瑞獸鏡。 這時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神獸組合成紋飾主題內容。這時的銘文由於文字難十辨認.雖發現一些銘文鏡,但能辨認清楚的很少。 吳鏡中發現紀年銘文最多,有黃龍亦鳥、建興、五鳳、太平、水安、甘露、鳳凰等孫吳年號,三國、兩晉、南北朝出現新的鏡型不多,主要沿襲漢鏡的樣式。這時銅鏡的種類不多,類型集中,創新極少。這時神獸鏡流傳最廣。變形四葉紋鏡中以變形四葉八鳳鏡居多。從銅鏡的發展歷史來看,這個時期處於停滯衰落時期。
隋唐五代時期
唐代是我國銅鏡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隋唐銅鏡,較前代又有了新的發展。在銅質的合金中加大了錫的成份,在銅鏡的質地上就顯得銀亮,既美觀又適用。在銅鏡的造型上,除了繼續沿用前代的圓形、方形之外,又創造了菱花式及較厚的鳥獸葡萄紋鏡。並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吉祥、快樂的畫面應用到鏡上,如月宮、仙人、山水等。並出現了題材新穎,紋飾華美,精工細致的金銀平脫鏡、螺鈿鏡。這是盛唐高度藝術水平的產物,充分顯示出唐代銅鏡的特點。 隋唐銅鏡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隋代和唐初年間,銅鏡的主題紋飾以瑞獸為主,瑞獸鏡比較盛行、瑞獸鏡是隋唐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類型。它除了繼承中國古代銅鏡的傳統,又有了新的創新。瑞獸葡萄鏡是唐鏡引人注目的鏡類,它揭開了唐代鏡主題紋飾的序幕。 唐高宗至唐德宗時期,銅鏡裝飾上出現的新形式、新題材、新風格,使銅鏡進入富麗絢爛的時代。 唐德宗至晚唐、五代時期,主要流行對鳥鏡、瑞花鏡、盤龍鏡。 唐代鏡最大特點之一是藝術樣式或藝術手法的多樣化。銅鏡藝術也呈現出濃郁「盛唐氣象」。
宋遼金銅鏡
中國銅鏡在唐代以前,以圓形為主,極少有方形的。到宋代後除繼承過去的圓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鏡以六葵花為最普遍。它們的棱邊與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較直,形成六邊形鏡。此外還有帶柄鏡、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鍾形鼎形等多種樣式。並出現了很多花草、 鳥獸、山水、小橋、樓台和人物故事裝飾題材的銅鏡,還有素麵鏡,窄邊小鈕無紋飾鏡,這些題材都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此外,還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鏡和八卦鏡等。 金代銅鏡從近幾十年考古發掘出土的金代銅鏡來看,其主體、紋飾也是十分豐富的。雖有不少是模仿漢、唐、宋各代的銅鏡做工,但也有一些別開生面的圖紋。常見的有雙前鏡、歷史人物故事鏡、盤龍 鏡、瑞獸鏡、瑞花鏡等。金代銅鏡紋飾,一是仿造漢、唐、宋三代銅鏡的圖案;二是吸收了前者的紋樣,又創造出一些新式圖樣。以雙魚鏡、人物故事鏡較為多見,特別是雙魚鏡、童子攀枝鏡最為流行。
元代銅鏡
元代銅鏡,多採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但紋飾已漸粗略簡陋。這時銅鏡有纏枝牡丹紋鏡、神仙鏡、人物故事鏡、雙龍鏡、「壽山福海」銘文鏡,素鏡、至元四年龍紋鏡。明代有洪武年款的龍紋鏡及大明宣德年制銘文鏡(銘文在鈕上),還有明末起義首領李自成時創制的大順三年鏡(銘文在鈕上)。到明代以後,銅鏡就逐漸被玻璃鏡取而代之了。元明之後銅鏡
元明以後,銅鏡製作更見衰勢,除傳統式樣外,雙魚紋、雙龍紋、人物故事如柳毅傳書等是較新穎的式樣。但這時的銅鏡製作粗糙,較多的只有紀年銘文而無紋飾。在這一時期,特別是明代,仿造漢鏡和唐鏡的風氣很盛,所仿銅鏡多數是漢代的六博紋鏡和唐代的瑞獸葡萄鏡,仿製銅鏡一般形體較小,紋飾模糊不清,已無漢、唐銅鏡的昔日風采。。。
所以他不可能是元代要不是唐宋就是贗品!!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