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類發展歷史上第一個階段是什麼
舊石器抄時代(距今約200、300~1萬年):使用火
後來發展到中石器時代(約BC1.2萬~BC4000年):發明並使用弓箭,狩獵業發展
新石器時代(約BC8000~BC2000年):出現了原始農業和畜牧業
銅石並用時代
在人類早期的歷史上曾出現過具有歷史意義的三次社會分工。第一次是畜牧業和農業的分離;第二次是手工業和農業的分離;第三次是出現了不從事生產、專門從事商品交換的商人階級。前兩次社會分工都發生在原始社會末期,第三次社會分工發生在原始社會瓦解、奴隸社會形成時期。
㈡ 人類的發展經歷了哪些主要階段
馬克思提來出的「人類社會發自展五階段學說」——即認為人類社會必然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這種五階段發展模式。
馬克思根據人的發展狀況,把人類歷史劃分為三大形態
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社會、時間經濟社會
㈢ 人類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
從猿人到現代人的發展過程。通常分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個階段。
1.早期猿人人類發展歷程中最初階段的代表。生存於更新世早期,距今300萬-150萬年左右。最基本的進化特點除能直立行走外,且能製造簡單的礫石工具。從體質特徵來看,它與南方古猿雖有許多近似之處,但主要區別在於他們已經會製造石器。屬於這類具有代表意義的猿人化石,主要有1470號人、能人和元謀人。
2.1470號人早期猿人化石。1972年在東非肯亞盧多爾夫湖東岸發現,有頭骨和肢骨。生存於距今200-280萬年前。頭骨的形態結構既有進步性又有原始性。腦容量約為700毫升。肢骨已與現代化相似,能夠直立行走。在發掘地附近還發現有大量的動物公石和南方古猿粗壯種化石。一方面說明他們當時已經能夠在湖岸一帶狩獵,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們曾有一段時間和南方古猿粗壯種共同生活在一起。
3.能人根據已發現的化石所處地層的年代測定,約生存於距今180萬年,是1960年起陸續在東非坦尚尼亞西北部的奧杜韋峽谷發現的。它的頭骨壁較薄,眉嵴不明顯,平均腦量637毫升。從其上肢骨可以看出,它的結構雖不如現代人完善,但已能直立行走。同時還發現不少石器,如用礫石打制的砍砸器。該地層中還發現有被宰殺的動物遺骸,說明它們已能在一個較廣泛的地區內狩獵。
4.元謀人即元謀直立人,早期猿人化石。1965年於我國雲南元謀那蚌村的下更新統上部地層中發現,是我國南方首次發現的早期猿人化石。計有門齒二枚,呈鏟狀。據古地磁方法測定,約生存於170萬年前。
5.晚期猿人人類發展歷程中第二階段的代表,即通常所說的猿人。生存於距今150萬-20多萬年前,地質年代的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晚期猿人兩足能完全直立行瞳,腦容量更大,製造的工具也更進步,並已會使用天然火。主要包括藍田猿人、北京猿人和爪哇直立猿人等。
6.藍田人即藍田直立人,舊稱藍田猿人。1963-1964年在我國陝西省藍田縣發現,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生存於五六十萬年以前,地質年代的中更新世早期。發現的化石有頭骨一具,上、下頜骨各一具和十餘枚牙齒。藍田人的頭骨壁的厚度,超過北京猿人的相當部分的存度,前額低平,眉嵴粗壯,腦容量估計為780毫升,頭骨高度甚小。這些特徵說明藍田人比北京人更為原始。同時不安現有舊石器時代初期類型的刮削器、石片、石核等。
7.北京人即北京直立人。世界著名的晚期猿人化石,舊稱北京中國猿人。1927年,首次在北京西南48公里的周口店龍骨山上的一個山洞內發現了第一顆牙齒。1929年12月2日由裴文中主持發掘出第一個頭蓋骨。1927-1937年共發現頭蓋骨5個,還有頭骨碎片及面骨、下頜骨、肱骨、股骨、鎖骨等以及牙齒147顆。但這些珍貴標本於抗日戰爭時期在幾個美國人手中弄得下落不明,至今還未找到。1949年以來至今又陸續發現了豐富的北京人化石。如果把前後的發現都計算在內,總共得到了屬於40多個包括男女老幼個體的北京人化石。其頭蓋骨形態結構與猿類接近,下頜骨則與人類近似,四肢骨基本具有現代人的形式。由此可以說明,人類最初由於雙手從事勞動,肢體首先發達,腦和頭面隨後才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北京人能直立行走,群居於洞穴中,過採集和狩獵生活。使用的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石錘和石砧等,還有一些經過製作的骨器等。洞穴內有殘留的木炭、灰燼、燒骨等遺跡,說明北京人已會用火。近年根據多種方法測定,北京人約生存於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前。
8.爪哇人又稱直立人。世界上發現最早的晚期猿人化石,舊稱爪哇猿人。1891年前後在爪哇中部梭羅河邊的特里尼爾發現。生存於距今70萬-50萬年,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發現的化石有頭蓋骨一具,臼齒二枚,左側股骨一根。其主要特徵是顱骨低平,額骨傾斜,眉脊呈屋狀,腦容量約900毫升。從這些化石的形態特徵分析,說明爪哇人介於猿與人之間。1936-1941年又在特里尼爾附近的桑義蘭一帶陸續發現了一些爪哇人的頭骨和下頜骨化石。
9.早期智人也稱古人。是人類發展歷程中第三階段的代表,即猿人向新人過渡階段中的古人類化石。他們比北京人、爪哇人更為進化,生存於一二萬年前-5萬年前,地質年代的更新世晚期。此類化石在歐、亞、非三洲的許多地方都有發現。最早是於1856年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附近的洞穴中發現,故在人類學中常把古人化石統稱為尼安德特人,或簡稱「尼人」。在我國廣東馬壩、湖北長陽、山西丁村也有發現。其中較重要的是馬壩人。
10.尼安德特人一種古人化石。最早於1856年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城尼安德特河谷附近的洞穴中發現,有頭蓋骨一具和若干塊體骨。其體質特徵主要是額骨向後傾斜,眉嵴發達,腦容量較大,約1,230毫升。雖較猿人進行,但仍保留了一些猿人的性質。
11.馬壩人一種古人化石。1958年發現於廣東韶關市馬壩鄉獅子山的洞穴中。生存於十餘萬年前,地質年代的中更新世末期或晚更新初期,發現的化石為一具不完整的頭骨,形態特徵是額骨向後逐漸傾斜,較現代人為低,但高於北京人;眉嵴粗壯,眉嵴之後的額骨部分明顯後縮,類似猿人;鼻骨和猿人及尼安德特人相近似,而比現代人寬闊;頭骨壁薄,與尼安德特人相似。
12.長陽人我國古人化石。1956年發現於河北省長陽縣西南下鍾家灣村一個稱為「龍洞」的石灰岩洞穴中。計有一件不完整的保留有第一前臼齒和第一臼齒的上頜骨,以及一顆單獨的左下第二前臼齒。生存的地質年代為更新世晚期。
13.丁村人我國古人化石。1954年發現於山西省襄汾縣丁村附近。生存的地質年代為晚更新世的早期。發現的化石有屬於同一個體的3枚牙齒;一為上內側門齒,一為上外側門齒,另一為下第二臼齒,全是右側的。其結構有原始性,但齒冠和齒根均比北京人細小。同時發現有伴生動物和大量石器。
14.晚期智人也稱新人。是人類發展歷程中第四階段的代表。出現於距今五萬年以內。形態特徵已很像近代人,屬於古人的後裔。屬於這一階段的新人類型的化石,在亞、非、歐和大洋洲廣大地區均有發現。最早於1868年在法國克羅馬農岩棚中發現,故把這一階段的新人類型的公石常稱為克羅馬農人。在我國,也發現了許多新人化石,如柳江人、資陽人、河套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等。根據研究認為,現代各主要人種都是從晚期智人開始分化出來的;從克羅馬農人和柳江人的形態特徵來考證,有人認為前者是近代歐洲白種人的祖先,後者是現代黃種人的祖先。
15.克羅馬農人新人化石。1868年在法國多爾多涅省萊塞附近岩棚中發現,出土的化石至少包括5個個體,腦容量1600毫升左右。約生存於4萬年前。為歐洲人種的古代代表者。與現代歐洲人不同的是其面部寬闊,眼眶較低,頭骨較粗壯。從廣義來說,克羅馬農人是舊石器時代新人的總稱。在克羅馬農人所居的洞壁上繪有很美的圖畫,畫中有猛獁、野年呼馴鹿等野獸,還畫有人類用引箭狩獵的圖形。
16.柳江人新人化石。1958年在廣西柳江縣通天岩旁的一個洞穴中發現,地質年代屬更新世晚期。發現的化石計有一個頭骨(缺下頜骨)及部分體骨和肢骨。柳江人是我國已發現最早的新人化石,具有黃種人的特徵,可以說是近代黃種人的祖先。
17.資陽人新人化石。1951年在四川省資陽縣城西黃鱔溪發現,地質年代屬更新世晚期。發現的化石為一較完整的頭骨,雖仍保留著若干較原始的性質,但基本上和現代人相似。
18.山頂洞人新人化石。具有黃種人的特徵。1933年發現於北京房山縣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內,故名山頂洞人。出土的人類化石,代表8個男女老少不同的個體。他們的相貌已和現代人基本相似。生活於距今18,000多年前。從出土的器物來看,說明當時他們不僅會磨製石器和骨器,而且已掌握了鑽孔技術,會製造骨針來縫綴獸皮,把獸牙、骨管、蚶殼等穿孔,做成各種裝飾品。解放前所發現的山頂洞人的全部化石,亦於抗戰期間在幾個美國人手中弄得下落不明。
㈣ 人類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以生產力劃分的在線等
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時代,電力時代,電子信息時代。
㈤ 人類的發展可分為哪四個階段
人類的復進化過程可以分為制四個階段:
(一)早期猿人階段:大約生存在300萬年到150萬年前,已具備人類基本特點,能直立行走,製造簡單的礫石工具.
(二)晚期猿人階段:大約距今200萬年到30萬年前,身體象人,腦量較大,可以製造較進步的舊石器,並開始使用火,如我國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
(三)早期智人(古人)階段:距今10-20萬年到5萬年前,逐漸脫離猿的特徵,而和現代人很接近,如德國的尼安德特人.
(四)晚期智人(新人)階段:大約4-5萬年前,這時的人類的進化出現了明顯的加速,在形態上已非常象現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與繪畫的藝術,並出現裝飾物。如1933年發現的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人。此時原始宗教已經產生,已進入母系社會。在晚期智人階段,現代人開始分化和形成,並分布到世界各地.於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雖然經過達爾文等及其以後100多年來的努力挖掘和研究,至今仍存在不同的意見和疑問。綜合各家之說,試以本節作為全文的總結和結束。
㈥ 人類文明的發展,先後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經歷了4個階段,分別為原始社會文明、農業文明、工業社會文明、生態文明。
1、原始社會文明
原始文明是完全接受自然控制的發展系統。人類生活完全依靠大自然賜予,獵狩採集是發展系統的主要活動,也是最重要的生產勞動,經驗累積的成果:石器、弓箭、火是原始文明的重要的發明。
2、農業文明
由原始文明進入到農業文明,開始出現科技成果:青銅器、鐵器、陶器、文字、造紙、印刷術等。主要的生產活動是農耕和畜牧,人類通過創造適當的條件,使自己所需要的物種得到生長和繁衍,不再依賴自然界提供的現成食物。
3、工業文明
工業文明是人類運用科學技術的武器以控制和改造自然取得空前勝利的時代。蒸汽機、電動機、電腦和原子核反應堆,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建立了「人化自然」的新豐碑,並以工業武裝農業。
4、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是人類與自然將實現協調發展的社會系統。生態文明是「社會記憶」中第四階段的文明,是建築在知識、教育和科技高度發達基礎上的文明,強調自然界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石,明確人類社會必須在生態基礎上與自然界發生相互作用、共同發展,人類的經濟社會才能持續發展。
(6)200年歷史在人類發展的階段擴展閱讀:
生態文明提出的世界背景:
以聯合國的三次世界首腦會議為標志,世界有關環境與發展關系的認識,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四個模型。了解這些階段以及思想和政策的演變,可以深入了解中國的環境與發展問題,了解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和生態文明觀念的國際意義。
過去50年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62-1972年的環境問題提出階段,1972-1992年的可持續發展與三個支柱的階段,1992-2012年的綠色經濟與全球環境治理的階段。
貫穿過去50年理論和政策演變的中心思想,是強調經濟社會發展應該與資源環境消耗脫鉤。
依次深化的理論和政策模型可以概括為四個。
(1)環境與發展的二維模型,強調資源環境可以支撐的經濟社會發展。
(2)可持續發展的三個支柱模型,強調發展需要注意經濟、社會、環境三個效益。
(3)綠色經濟的四面體模型,強調綠色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等利益相關者的合作治理。
(4)發展質量的三個層面模型,強調好的發展應該注意四個方面的資本產業利用。
㈦ 什麼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三個階段
什麼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三個階段?
人類可考的歷史已有約7000多年,史學家將其分為若干階段——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制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所依據的主要是其經濟制度的不同特徵.
人類早期選擇群居,大概主要是為了生存——和許多個體弱小而群居的動物一樣.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和與大自然的斗爭中不斷取得勝利,人類內部的爭斗開始多了起來,人類社會的管理問題開始日益浮現出來.以什麼方式來管理好日益龐大的人類社會,有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其基本模式也經歷了幾次大的變革,按其不同特徵分類,人類歷史大概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個人管理的社會.在社會規模較小,人口數量較少的情況下,一個個相互獨立的社會群體中,往往都是採取的這種管理方式,如早期氏族社會和由幾個氏族聯合起來、規模相對較小的部落社會.這個管理者,或是長者——同族中輩分最高的人;或是強者——最有力量、最強悍、最能帶領族人戰勝敵人和自然災害的人;或是智者——最有辦法和能力使族人生活環境不斷改善的人.這要根據這個社會群體所面臨的主要任務或主要敵人來確定.個人管理模式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管理的范圍比較小,一個氏族或一個小部落,人口幾百或幾千人(太大了不便進行管理,這一體制的效用就會受到影響);2、群體中的人一般都有血緣關系(血緣是一條紐帶,往往可以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很多紛爭);3、管理者相比較於同族中的其它人具有明顯的優勢,被公眾所信服和推舉;4、族人基本平等,大事共決,最高管理者不一定有凡事獨斷的權力.這種社會管理模式的最大挑戰,是最高管理權的轉移與交接,有時候這一過程是和平的,有時卻可能是暴力的.所以,人們對這一過程進行了很多制度設計,同時還加了一些宗教的神秘.
二、家族管理的社會.隨著人口自然增長和戰爭中俘虜增加,一些氏族(部落)的規模越來越大,舊有的社會管理模式已經不能發揮有效的作用,人類就需要創新新的社會管理模式.只是這個創新過程比較血腥罷了.當一個或多個社會群體發展到一個個人再也無法管理的時候,人類社會就進入到家族管理的時代,這個時代包括原始社會晚期和奴隸制、封建制社會.其主要主要特點是:1、規模增大,大到了一個人再也無法實行有效管理的程度(當然,規模的大小也是有區別的,可能是幾個部落的聯盟,有幾萬到十幾萬人口;也可能是一個小公國,有幾十到上百萬人口;還可能大到如俄羅斯的疆域和多到如中國的人口);2、同一社會中不再有同一血緣關系;3、社會管理者不再一個人,而是一個家族集團;4、管理者集團中核心人員往往有緊密的血緣關系;5、統治權的更替往往採取世襲制;6、往往有一個官僚系統來協助完成對整個社會的管理;7、統治者往往會用聯姻的方法,來維系其它家族集團的關系,擴大自己的政權基礎,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8、這類國家(或王朝)中一般不會有真正的平等,統治家族永遠都會為自己保留一份特權;9、舊的國家或王朝被推翻,不會帶來管理模式的根本性改變,往往只是以一個新的家族來替代舊的家族.這種情況曾沿續了幾千年,在中國、在西方都很普遍.這種家族統治的國家(王朝),不管其在一個瞬間多麼強大,都會受到一個鐵的規律的制約:優秀人才逐代減少,內部矛盾不斷激化,最終導致徹底消亡.也就是黃先生所說的「王朝興亡周期律」
三、平民共管的社會.人類社會經過長期發展,家族管理的不合理性日益顯現出來.近幾百年來,這些國家(王朝)一個個被推翻,代之以一種更為合理的平民共管的模式.平民共同管理社會(或國家)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是人性充分覺醒的結果,更是經濟高速發展的結果,而尤以經濟的推動力為大.平民管理社會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具體的形式,並不是西方奉為經典的議會制、普選制才是唯一的模式.平民共管社會的基本特徵應該是:1、不再有一個或幾個家族集團對公權力的壟斷;2、權力系統相對開放,讓每一個有才華的人都有可能進入其中;3、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對自己關心的話題發表意見;4、建立有效機制平衡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保證社會平衡發展.
㈧ 人類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
人和現代的類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進化來的。
森林古猿最初在茂密的森林裡過樹上生活。後來,部分地區的氣候變得乾燥了,森林減少了,那裡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地來生活,逐漸發展成為現代的人類。赤道附近的古猿,仍然生活在森林裡,它們逐漸進化成為現代的類人猿。
森林古猿進化成為人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恩格斯對這個進化過程作了解釋。恩格斯指出,下地來生活的古猿,它們用後肢走路,用前肢來取食物,用樹枝或石塊來防禦敵害。在運用這些天然工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製造簡單的工具。這樣,人的祖先就有了勞動。由於勞動,手便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改善。同時,也引起了身體其他器官的變化,特別是大腦得到高度的發展。在勞動過程中,產生了語言和意識,建立了社會。於是,勞動就使森林古猿變成了人。
歷史學家、生物學家及考古學家,甚至哲學家,他們根據化石的發現,為人類描繪了人類脫離古猿後的發展歷史:
猿人階段——古人階段——新人階段。
猿人階段,大約開始於200-300萬年前。這時猿人已會製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腦量大約在600-700毫升。猿人晚期已接近現代人類,打制的石器比前期復雜,石器有了初步的用途分工,如打獵的石器是打獵的,剝制獸皮的是專剝制獸皮的,並能使用火與長期保存火種。我國發現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以及坦尚尼亞的利基人,都是晚期猿人的代表。猿人階段一般認為在大約30萬年前結束。
古人階段,又稱早期智人階段。古人的腦容量進一步增大,已達到現代人的水平。腦結構也較猿人復雜。製作的石器較為規矩,但還不知磨製,能人工生火,有了埋葬的習俗,有了原始的「衣服」,體質也開始分化,有了明顯的差異。我國發現的馬壩人、長陽人、丁村人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古人大約生活於20萬年至5萬年前。
新人階段,又稱晚期智人階段。大約開始於5萬年前。新人在體態上與現代人幾乎沒有什麼區別。新人打制的石器已很精緻,形狀多樣,石器分工已較明確,並出現了骨器與角器,大約在1萬年前,甚至有了磨製石器。新人還會製作裝飾品,進行繪畫、雕刻等藝術活動,開始了美的追求。法國魯克馬努人,中國柳江人、山頂洞人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以後,人類便進入了現代人的發展階段。
㈨ 人類歷史的階段
人類社會大體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目前正向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過渡。
1、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是人類最初的社會形態,是以親族關系為基礎,以母系社會為前提,經濟生活採取平均主義分配辦法,對社會的控制則靠傳統和家長來維系。世界各地都有原始社會,形式多樣。
有些以狩獵和採集經濟為主,有些則以漁業為主,或者以簡單的自然農業為主,部落組織是某些原始社會的特徵,但是並非所有的原始社會都有這一特徵。
根據文化進化論者的學說,有些原始社會保持著平均主義的性質,但另一些則已經逐步變成等級制度的社會,並進而發展成為酋長領地,其組織形式更為復雜。
2、奴隸社會
隨著私有制的產生,社會上出現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原始社會開始解體,奴隸制度逐漸形成,奴隸社會產生。在奴隸社會中,奴隸主在經濟和上層建築居於主導地位,奴隸佔有制生產方式決定著整個社會的基本發展方向。
奴隸社會最早出現於埃及、西亞、中國和印度,繼而在希臘和義大利等地產生。隨著奴隸與奴隸主之間的矛盾和斗爭日趨激烈,作為奴隸主階級鎮壓奴隸和其他被剝削者工具的奴隸制國家應運而生。人類歷史上最早在亞洲、非洲和歐洲出現的國家,都是奴隸制國家。
3、封建社會
封建社會是分封制定義的一種社會制度。這種制度下,國王向各類封建領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領主向國王效忠,從而形成一種金字塔式的國家治理結構。根據領主們的封地規模、家族地位等因素,國王授予公、侯、伯、子、男爵位。
地主階級成為統治階級的社會是封建社會,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社會形成的自然經濟是以土地為基礎,農業與手工業結合,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具有自我封閉性、獨立性,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的經濟結構。
4、資本主義社會
勞動力轉化為商品和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標志著簡單商品生產向資本主義生產的過渡,也標志著對勞動者的剝削形式的變換,即由封建剝削變成資本主義剝削。
資本原始積累還包括對殖民地的侵佔和掠奪,以及其他利用國家權力的暴力手段。以使用機器的大生產為特徵,生產社會化同資本主義的私人佔有之間 的矛盾構成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這一基本矛盾貫穿於資本主義發展的始終,它在經濟上具體表現為個別企業生產有組織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現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抗階級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兩大階段——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
5、共產主義社會
共產主義社會是指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條件下,在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原則的勞動者自由聯合的社會經濟形態。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作為一種社會形態,生產資料所有制是完全的公有制,基本生活資料是按需分配的,即每個人都盡其所能為社會作出貢獻,而依照自己的需求索取。
要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必須實現家庭的分化,形成共產主義社會所特有的結構,客觀上依賴生產資料公有制和共產主義分配方式,並形成人人平等的社會機制和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我國古代設想的「大同」社會也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一種思想萌芽。
㈩ 人類歷史發展的幾個階段
人類社會共有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內會五個階段容。
每個階段的時間因為所處地點的不同,有很大的差距,像埃及,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已經進入了奴隸社會,中國是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時才進入奴隸社會,而直到新中國成立之時,我國的部分少數民族還處於奴隸社會階段,甚至有的還處於原始社會階段。
中國的封建社會起始於公元前475年,社會主義制度正式確定是在1956年。
歐洲由於國家太多,進入各個階段的時間也不一樣,一般的說法,歐洲國家的封建制度在中世紀確立的,資本主義制度是在近代確立的,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是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