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英國女權產生發展歷史

英國女權產生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7 11:18:54

『壹』 簡述女性主義運動產生的歷史背景

女性主義運動:
時間:1960年以前;
觀點:男女在智力上與能力上沒有區別;
宏觀追求目標:兩性平等;
微觀追求目標:1、爭取家庭勞動與社會勞動等價;2、爭取政治權利同質(反對貴族特權,要求公民權);3、反對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

主要組織性社會運動:1、1791年法國大革命時期婦女領袖奧倫比.德.古日發表《女權宣言》的時候,女性主義運動就已經拉開序幕。《女權宣言》開宗明義,認為:「婦女生來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權利。」兩年後這個宣言的作者就被他過去的男性同黨推上了斷頭台。2、1848年紐約州色內加瀑布召開第一次女權大會;3、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婦女爭取「男女平等」遊行集會,這也是三八婦女節的來源。

代表人物及作品:1、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英國】《女權的辯護》;2、西蒙娜.德.波伏娃【法國】《第二性—女人》;3、弗吉尼亞.伍爾夫『英國』《克洛維夫人》;

『貳』 關於女權運動的起源與發展簡介(最好英文)

女性主義 (女權運動、女權主義)是指一個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 。 在對社會關系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著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 、利益與議題。
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著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系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 女性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 、 墮胎權 、 教育權 、 家庭暴力 、 孕婦留職 (maternity leave)、 薪資平等 、 投票權 、 性騷擾 、 性別歧視與性暴力等等的議題。 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 、 刻板印象 、 物化 (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 )、 身體 、 家務分配 、 壓迫與父權 。
女性主義的觀念基礎是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於一個男性被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之上。
現代女性主義理論主要、但並非完全地出自於西方的中產階級學術界。 不過,女性主義運動是一個跨越階級與種族界線的草根運動。每個文化下面的女性主義運動各有其獨特性,並且會針對該社會的女性來提出議題,比如蘇丹的性器割除 (genital mutilation,請見女性割禮 )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應 (glass ceiling) 。而如強奸 、 亂倫與母職則是普世性的議題。

歷史起源

以現代的哲學與社會運動的觀點來看,女性主義的通常以18世紀的啟蒙時代思想家為起源。 如瑪莉·吳爾史東克拉芙特 (Mary Wollstonecraft)所著的《 女權的辯護 》(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是19世紀之前少數幾篇可以稱得上是女性主義的著作之一。 吳爾史東克拉芙特將女性比喻為高貴、社會菁英、嬌生慣養、脆弱以及有知識與道德怠惰的危險,她相信男性和女性對於這樣的情況都有責任,並且認為女性擁有比男性多上很多的權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這並不是說更早以前就不存在著其他關於兩性平等的著作。但這並不是說更早以前就不存在著其他關於兩性平等的著作。比如說,神秘哲學家安里西·哥內留斯·阿格里帕 (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在1529年所著的《關於女性之高貴卓越的演說》( The Declamation on the Nobility and Preeminence of the Female Sex )。

女性主義在19世紀漸漸轉變為組織性的社會運動 ,因為當時人們越來越相信女性在一個以男性中心的社會中受到不平等的對待(請見父權條目)。 女性主義運動根源於西方的進步主義,尤其是19世紀的改革運動中。組織性運動的時間是起於1848年在紐約州 色內加瀑布市 (Seneca Falls, New York)召開的第一次女權大會。

艾米琳·潘克斯特 (Emmeline Pankhurst)是婦女參政權運動的奠基者之一,她試圖揭露英國社會制度里的性別歧視 ,並且成立了婦女社會政治聯盟 (The Women's Social and Political Union)。 在許多成員微罪遭捕,然後因為《 貓捉老鼠法案 》( The Cat and Mouse Act )而重復進出監牢數次後,她們被激起進行絕食抗議。 其結果的強制餵食讓這些成員病得很嚴重,使得當時法律體制的殘暴受到社會關注,也因此助長了她們的目的。

早期的女性主義者與最初的女性主義運動通常被稱為「第一波女性主義」(the first-wave),而1960年之後的女性主義被稱為「 第二波女性主義 」(the second- wave)。 也有所謂的第三波女性主義 (the third-wave),但是女性主義者之間對於其存在必要性、貢獻與概念意見不一。 這三個「波」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就像海浪般,一個接一個永不間斷,後來者運用了前行者的貢獻與資源。 現代女性主義有個非常重要的支援因素就是人類學家 瑪格麗特·米德 (Margaret Mead)出版的《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 Sex and Temperament in Three Primitive Societies , 1935年 )一書。 她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也是美國女性主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貝拉·艾布札格 (Bella Abzug)所就讀的大學。 在米德的書中報告說,查恩布里(Tchambuli)部落中的女性擁有支配地位,卻沒有造成任何問題。這本書使得艾布札格那個時代的知識份子相信,歐洲對於男性氣質 (masculinity)與女性氣質 (femininity)的觀念是非常文化取向的,而並非無可抹滅的天性。

各種形式的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這個詞會讓人覺得這是單獨的一個意識形態 ,然而事實上女性主義存在有許多流派。 由於歷史背景、某些國家裡面女性的法律地位、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女性主義為了達到不同的目的而產生了不同的路線。 因此也就存在著各種的女性主義。因此也就存在著各種的女性主義。

其中一個流派是激進女性主義 (radical feminism),認為父權是造成社會最嚴重問題的根本原因。 這個流派的女性主義在第二波女性主義很受歡迎,盡管在今日已經沒有那麼突出。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將「女性主義」這個詞完全等同於激進女性主義所提出的觀點。 有些人覺得傳統激進女性主義思想中將男性壓迫女性視為優先的考量,以及認為有一個普世的「女性」概念,太過於全面化了,而且其他國家的女性與西方國家女性感受到的「女性」經驗絕對不會是一樣的。 西方國家女性可能會覺得性別壓迫是她們所面對的壓迫根源,但是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女性可能會發現她們受到的壓迫是來自於種族或經濟地位,而不是她們的女性地位。

有些激進女性主義者提倡分離主義 (separatist feminism),也就是將社會與文化中的男性與女性完全隔離開來,但也有些人質疑的不只是男女之間的關系,更質疑「男人」與「女人」的意義(請見酷兒理論Queer Theory)。 有些人提出論點認為性別角色 、 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本身就是社會建構 (請見父權規范 heteronormativity)。 對這些女性主義者來說,女性主義是達成人類解放的根本手段(意即,解放女人也解放男人,以及從其他的社會問題一起解放)。

有些女性主義者則認為可能有些社會問題與父權無關,或者父權不是這些社會問題的優先考量(比如說, 種族歧視或階級劃分);他們將女性主義視為解放運動的其中一種,與其他運動彼此影響。

女性主義的主要流派

* 亞馬遜女性主義 (Amazon feminism)
* 文化女性主義
* 生態女性主義 (ecofeminism)
* 自由意志女性主義 (libertarian feminism)或個人女性主義(indivialist feminism)
* 唯物女性主義 (material feminism)
* 性別女性主義
* 法國女性主義
* 大眾女性主義 (pop feminism)
* 自由女性主義
* 馬克思女性主義 (Marxist feminism)
* 社會女性主義 (socialist feminism)
* 基進女性主義 (radical feminism)
* 性解放女性主義 (sexually liberal feminism或sex-positive feminism)
* 心靈女性主義 (spiritual feminism)
* 隔離女性主義
* 第三世界女性主義
* 跨性別女性主義 (transfeminism)
* 原型女性主義 (proto-feminist)或後女性主義(post-feminist)
* 網路女性主義 (Cyberfeminism)
* 絲絨女性主義 (fluffy feminism)

大部分的女性主義者在政治上採取整體觀的行動路線,他們相信馬丁·路德·金所說的:「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的不公義都是對所有地方公義的威脅。(A threat to justice anywhere is a threat to justice everywhere.)」因此,有些女性主義者通常都會去支持其他社會運動,比如公民權利運動、同性戀權利運動、以及最近的父親權利運動。同時,許多黑人女性主義者如貝兒·胡克斯(bellhooks),批評女性主義運動為白人女性所把持。女性主義者所宣稱的女性不利之處,通常都是西方社會中女性的處境,而和黑人女性生活較沒有關系。這個觀念正是後殖民女性主義的關鍵點。許多黑人女性主義者會比較喜歡使用女人主義(womanism)這個名詞來表示她們的觀點。 然而,有時候女性主義者會對跨性別運動保持警戒距離,因為後者挑戰了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異。跨性者與性別認同為女性的變性者會被排除在某些「只限女性」的場合之外,並且會被某些女性主義者所排拒,因為她們認為一個生下來就是男性的人,不可能真正了解女性所受到的壓迫。這種觀點被跨性者批評為跨性別恐懼症(transphobic),並且認為對性別多元者的歧視是另外一種面貌的異性戀主義和父權壓迫。參見跨性別女性主義和性別研究。

西方女權主義分三個階段:1。第一代女權主義 ( 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 2。 現代女權主義( 20世紀初至60年代) 3。後現代女權主義 ( 20世紀60年代至今)
第一代西方女權主義
◆1、第一代西方女權主義:西方女權主義起源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啟蒙運動以後,19世紀下半葉出現第一代,和歐洲工業革命同步,代表人物是英國的HARRIET TYLER MILL。最初的訴求是婦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應當平等,在經濟上與男性平等。她們主要是從經濟方面訴求婦女的解放,對以後的女權主義運動,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女權運動有很大影響,這一代有影響的文學作品有易仆生的"娜拉"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在美國,以伊麗莎白·凱迪·斯坦頓 (Elizabeth Cady Stanton)為代表的全國婦女選舉權協會 (National Woman Suffrage Association) (NWSA)屢次要求聯邦國會允許婦女參與政治投票,屢次遭遇拒絕,最終於第十九次修正案(The Nineteenth Amendment(1920))通過。此次法案雖已通過,離婦女真正參政還有時日。中國20-40年代的一些社會主義者受到的女權主義影響,恐怕主要是屬於這一代的。這一時期,女權主義還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主要是一些實踐活動,象克拉拉。蔡特金領導的婦女同工同酬的運動,和"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誕生。
第二代西方女權主義
◆2、第二代西方女權主義: 從 瑪麗·維特雷·蒙塔古
20世紀初到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殖民制度瓦解,各種矛盾從新排隊,女權主義在這個大動盪的時期也各樹大旗,風起雲涌。這個時期的女權主義分道揚鑣成為以 KATE MILLET, CATHARINE MACKINNON 等人為代表的"激進主義女權主義",以 JULIET MITCHELL 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 / 社會主義女權主義"和以貝蒂·佛里丹等人為代表的" 自由主義女權主義"。馬克思主義/ 社會主義女權主義主要是從經濟和階級斗爭方面要求婦女和男性的平等,要求婦女的在物質上的地位。而"激進女權主義"和"自由女權主義"卻是在"性"方面訴求女性的"解放"。她們挑戰的是整個男性社會,挑戰"性階級"體制。美國的凱特。米麗特在她的"性政治學"( 1970年)一書中第一次引入"父權制"( PATRIARCHY)的概念,她認為婦女受壓迫的根源是"父權制"。她們將女性和男性完全對立起來:男人是敵人,女人是朋友;男人是暴躁,女人是溫柔;男人是迫害者,女人是被迫害者;男人是壓迫者,女人是被壓迫者;男人是戰爭販子,女人是和平主義者;男人是勝利者,女人是失敗者;男人是個人中心主義者,女人是關系取向者;男人的快感只局限在生殖器上,女人的快感則體現在全身各方面;男人只注重結果,女人則注重過程……等等等等。這種簡單的二分法,受到以後的後現代女權主義的批判,這一點很重要,也是後話。不過,這一時期的女權主義,尤其是激進和自由女權主義對"性解放"的訴求,對一批女權主義作家產生很大影響。弗吉利亞·伍爾芙和萊莘等人的作品雖然有後現代的痕跡,可是基本上是這一時期女權主義在文學上的代表。再加上個杜拉斯和米蘭·昆德拉。
後現代女權主義
◆3、後現代女權主義 後現代女權主義開始於上個世紀60-80年代,她的產生大概和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由於60年代的"性解放"和將男女對立起來的女權思想,帶來了無數的家庭破裂,單親母親,問題兒童和艾滋病流行,於是人們反思:社會值不值得為性解放和女權主義付出那麼大的代價?另一個因素是,8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的女人占據了政府企業學校傳媒的領導地位,當了老闆,男人們驚呼:母雞打鳴了!女人也開始懷疑:還會不會生蛋?於是,後現代的女權應運而生。 如果說第二代的"現代女權主義"重實踐,則第三代的"後現代女權主義"更重視超出女性范圍的哲學思考,社會主義和性自由的色彩更濃厚。

『叄』 19世紀的英國文學以及女權主義思想的發展

女權主義批評家吉爾伯特和古巴將19世紀的英國文學概括為女性"想像力得以馳騁的黃金版時代".19世紀的權英國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女性作家,她們的創作大多都表現出女性主義思想的萌芽,其中勃朗特三姐妹筆下的反傳統家庭的小說徹底地顛覆了父權制的統治,解構了傳統的男女兩性關系,構建了爭取自由與平等的新女性形象,為西方女權主義批評莫定了基礎.

『肆』 西方三次女權運動的時間是

西方女權主義分三個階段:第一代女權主義 ( 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 2。 現代女權主義( 20世紀初至60年代) 3。後現代女權主義 ( 20世紀60年代至今)

1、第一代西方女權主義:

西方女權主義起源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啟蒙運動以後,19世紀下半葉出現第一代,和歐洲工業革命同步,代表人物是英國的HARRIET TYLER MILL。最初的訴求是婦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應當平等,在經濟上與男性平等。

2、第二代西方女權主義:

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殖民制度瓦解,各種矛盾從新排隊,女權主義在這個大動盪的時期也各樹大旗,風起雲涌。

馬克思主義/ 社會主義女權主義主要是從經濟和階級斗爭方面要求婦女和男性的平等,要求婦女的在物質上的地位。而"激進女權主義"和"自由女權主義"卻是在"性"方面訴求女性的"解放"。

3、後現代女權主義 :

後現代女權主義開始於上個世紀60-80年代,她的產生大概和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由於60年代的"性解放"和將男女對立起來的女權思想,帶來了無數的家庭破裂,單親母親,問題兒童和愛滋病流行,

(4)英國女權產生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女權運動的歷史背景

人類社會歷史上,人權的概念已有了200多年的歷史,但人權概念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並不包括女權。例如法國1789年的《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和美國的《獨立宣言》中,「人權」(rights of man)的含義只是男人的權利。世界婦女解放運動推動女人的做人之權從邊緣進入主流,使女權成為整個人權的重要內容。

國際婦女解放運動從萌芽興起,發展至今亦有200多年的歷史。世界婦女解放運動,則是從近代開始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發生了資產階級婦女運動和無產階級婦女運動(前者較後者發端早)。

英、法等國資本主義大工業的迅速發展,為婦女運動的產生提供了經濟條件。19世紀30-- 40年代,英、法等國進入到機器工業大發展的階段,以大機器為主體的工廠制度代替了工場手工業制度,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佔了統治地位,社會生產力得到迅速而巨大的發展。

同時,在產業革命的影響下,先進女性沖破中世紀以來的封建束縛,走向社會,擁有與男子同等抗衡的社會分量。然而,新興的男權政客依然蔑視婦女,於是她們開始了爭取平等權利的斗爭。

『伍』 英國所有女權運動的詳細介紹~

隨著歐洲封建社會文化對人類精神的束縛逐漸松動,西方的女權運動開始萌芽。女權運動者的初衷是:自然、法律和造物者對人都是公平的,無論是男還是女。婦女在生活、自由和對幸福的追求上具有和男子相同的權利。英國是女權運動的發祥地。素有女性天堂之稱,他們崇尚「女性優先」的紳士風度,尊卑有序。還有女性掌權聽政則是國運隆昌的信條。

1914年1月11日,倫敦爆發了著名的女權運動者沖擊白金漢宮,向英王喬治五世請願的行動,這個事件標志著女權運動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

人類社會進入19世紀後,隨著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發展,封建社會文化對人類精神的束縛逐漸松動。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婦女要求在家庭中具有同男子相等地位的呼聲越來越高,女權運動開始萌芽。

女權運動者的初衷是:自然、法律和造物者對人都是公平的,無論是男還是女。婦女在生活、自由和對幸福的追求上具有和男子相同的權利。

世界女權運動起源歐美國家。女權運動的發展緊緊跟隨著人類工業革命的進步,每一次產業革命都帶來女權運動的飛躍式發展。19世紀末,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了女權運動的萌芽,1869年美國婦女選舉權協會成立。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女權運動在歐美國家廣泛展開。

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女權運動牢牢建立在相應的社會物質文明的基礎上,同時它也帶動了社會文化,特別是人權運動的發展。

70年代後,新女權運動從美國波及到歐洲以及加拿大、日本等國。聯合國曾宣布1975年為國際婦女年.

『陸』 如何介紹英國女權運動 要快!!!謝謝!!!從起因都結果都要!

隨著歐洲封建社會文化對人類精神的束縛逐漸松動,西方的女權運動開始萌芽。女權運動者的初衷是:自然、法律和造物者對人都是公平的,無論是男還是女。婦女在生活、自由和對幸福的追求上具有和男子相同的權利。英國是女權運動的發祥地。素有女性天堂之稱,他們崇尚「女性優先」的紳士風度,尊卑有序。還有女性掌權聽政則是國運隆昌的信條。

1914年1月11日,倫敦爆發了著名的女權運動者沖擊白金漢宮,向英王喬治五世請願的行動,這個事件標志著女權運動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

人類社會進入19世紀後,隨著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發展,封建社會文化對人類精神的束縛逐漸松動。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婦女要求在家庭中具有同男子相等地位的呼聲越來越高,女權運動開始萌芽。

女權運動者的初衷是:自然、法律和造物者對人都是公平的,無論是男還是女。婦女在生活、自由和對幸福的追求上具有和男子相同的權利。

世界女權運動起源歐美國家。女權運動的發展緊緊跟隨著人類工業革命的進步,每一次產業革命都帶來女權運動的飛躍式發展。19世紀末,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了女權運動的萌芽,1869年美國婦女選舉權協會成立。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女權運動在歐美國家廣泛展開。

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女權運動牢牢建立在相應的社會物質文明的基礎上,同時它也帶動了社會文化,特別是人權運動的發展。

70年代後,新女權運動從美國波及到歐洲以及加拿大、日本等國。聯合國曾宣布1975年為國際婦女年

『柒』 女權先驅在19世紀的英國,是怎樣進行血淚抗爭的

表面上,男女平等、平權已經形成了多數人的共識。但是權利的獲得,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去斗爭、去爭取的,甚至也是要流血流汗的。在這個過程中,也涌現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英雄人物,她們或許不如戰場上的英雄那麼的波瀾壯闊,但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節日里,也是值得我們去紀念的。就讓我們回到19世紀的英國去看看吧。

在英國,伴隨著政治體制變革而來的不僅是民主體制的確立,還有工業革命的到來,蒸汽機的轟鳴聲響徹了整個歐洲,也將人類文明推進到一個嶄新的工業時代。17、18、19這三個世紀的大英帝國無疑是輝煌的,“無敵”的英國海軍將大英帝國的旗幟插到了世界各地,但在輝煌的水面之下,一場由女性發動的爭取民主選舉權的運動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一戰期間英國女權運動領袖正在演講

1918年1月,英國通過了《1918年人民選舉法》,女性自此正式擁有選舉權利,盡管這種選舉權利是有條件限定的,但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勝利,自此英國女性選舉權運動告一段落。

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這一天是女性的節日,同樣也為了紀念這數百年來無數有智慧有見識的女性為了擁有本應該擁有的權利所作出的努力與犧牲。在現代社會,男女平權應當說越來越成為一種常識,起碼在口頭上是這樣。但是要讓這樣的常識從口頭上,進一步深入到人心當中,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吧。依然是開頭那句話,任何權利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讓我們紀念先行者,後來者們也請一起加油!

閱讀全文

與英國女權產生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