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挖掘民俗文化資源
語文教學中的鄉土文化滲透
[關鍵詞] 語文教學 鄉土文化 滲透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語文課程應根植於現實,語文教材應當挖掘課本教材以外的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鄉土文化資源。蘇州市吳江區同里鎮是偏隅江南的一個蕞爾小鎮,這里有美麗如畫的風景名勝,有叱吒風雲的文化名人,有千里飄香的特色小吃……同里鄉土文化資源不僅俯拾皆是,而且豐富多彩,充滿魅力。教師若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度滲透,在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合理挖掘,不僅拓展延伸了教材內容,而且通過這種整合更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培養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鄉土文化。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鄉土文化(一)課堂教學滲透,在比較中加深理解適時、適度地把鄉土文化資源引入語文教學,將鄉土文化和語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引導學生通過體驗生活來加深理解教材,拉近教材與生活的距離,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這樣不僅拓展了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而且實現了語文教學由課內向課外的自然延伸。例如我在講授《蘇州園林》一文,講到「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時,讓學生結合我們身邊的園林建築來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少同學就想到退思園的後花園,主人任蘭生就是為了追求這個效果而建造退思園的,「水香榭」正中間有一面明鏡,可反射整個後花園,園中有園,小中見大;小巧玲瓏的「攬勝閣」是整個花園最高點,登其上,全園景色盡收眼底,一覽無遺;「菰雨生涼」軒是主人夏天乘涼的地方,軒中立明鏡一面,遠望似園中有園,近觀如置身荷塘,園中的美景盡收眼底。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都能讓遊客置身於一幅美麗圖畫的意境中。所以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蘇州園林的這一總特徵。當深入學習文中的園林布局、映襯、層次等時,學生結合身邊的園林建築特點,彷彿身臨其境,很快就領會了。(二)寫作訓練滲透,在交流中激發情感語文學習由聽、說、讀、寫四個部分組成。葉聖陶先生強調,語文學習要聽、說、讀、寫四者並重。他認為,接受和發表,表現在口頭是聽和說,表現在書面是讀和寫。在接受方面,聽和讀同樣重要,在發表方面,說和寫同樣重要。所以,聽、說、讀、寫四項缺一不可。但在實際教學中,說和寫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卻往往被弱化,導致不少學生不會寫,也不敢在同學面前說。針對這一現狀,我有目的地選擇了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的內容來加強練習,如在講授《藍藍的威尼斯》一文時,講及威尼斯的水都美、橋梁美 、建築美、遊船美以及文化美的特徵。鑒於同里擁有「東方威尼斯」這一雅稱,我讓學生比照本文去寫寫同里的水、橋、園林建築、烏篷船,甚至還可以寫寫同里節慶活動。如果有些人還感覺有難度,那就直接讓學生來寫最喜歡的同里美食,比如撐腰糕、酒釀餅、青團子、油酥餅、芡實糕等,然後再用口語交際的形式(用「誇誇我家鄉的 」為題)讓學生表達出來。這樣一來,既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口才和膽量,還能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可謂一舉多得。二、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挖掘鄉土文化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我們應有意識地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通過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自主地開展活動,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真正讓學生在「藍天下的學校」,閱讀「生活的教科書」,尋找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習的第二課堂,鄉土文化內隱含著豐富的語文教學資源,教師若能好好利用,定會使語文教學錦上添花,大放異彩。(一)追溯本土歷史文化淵源,增加歷史厚重感同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種、生息繁衍。同里文化,底蘊深厚。自唐宋至清末,書院、社學、私塾等講學肄業之所十分盛行,科甲連綿,為官作宦者,先後相輝。金松岑先生創辦的同川學堂開創了本縣近代教育的先河,在他的愛國主義思想感召下,同川自治學社及其同川公學培育出了不少精英和學者。比如著名社會活動家蔡寅,著名詩人、社會活動家柳亞子,著名愛國人士、《文匯報》創始人嚴寶禮,著名社會學家、社會活動家費孝通等。優越的地理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吸引了諸多名士騷客。曾流寓古鎮同里的歷史文化名人有:倪瓚、姚廣孝、方孝孺、陳祖范、沈德潛、胡雪岩等,他們與本地文人雅士交相生輝,為同里文化增添了一抹重彩。在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時候,我讓學生一起搜集相關資料,了解同里的歷史文化名人,追溯本土歷史文化淵源,增加學生的歷史厚重感,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二)走進本土自然人文景觀,欣賞家鄉風景美自然、社會生活是學生自由積累的天地,應該讓其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利用節假日時間,將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去觀察並感受現實世界,充分挖掘語文資源,從而調動學生潛在
⑵ 如何加強對歷史文化的挖掘,
歷史中有無盡的謎題,這些都是史官們留下的,如果我們可以解開,才能版得到真正的歷史。至權於為什麼史官要留有謎題,那是因為,每一個統治階級都會改寫歷史,歷史是由人記錄的,聰明的史官,會為我們留下某些蛛絲馬跡來解開真實的歷史。
⑶ 歷史文化資源包括哪些內容
你這問題文的很有難度
文化資源包括:人文 地理 風貌 。。。
只知道這些 感覺你問的有點問題
⑷ 請你為湖南當地政府如何挖掘並利用好古鎮的歷史文化資源提幾條合理化意見
(1)做好挖掘勘探前的現場圍擋和保護工作。對於有可能的古鎮歷史文化資源劃版定好保護區域、暫停周權圍一切動工、動土工程工作、派專人巡視守護、做好群眾信息周知宣傳等先期安排。
(2)聘請文物保護專家做鑒定、制定方案。專業工作需要專業人員來進行,根據專家意見結合實際,做古鎮歷史文化資源斷代、背景剖析、文化價值評估等;對於文化價值巨大、挖掘難度高、保護有難度以及工作實際,有必要上報上級,聯系各方專業人士,共同制定挖掘、保護方案。
(3)利用好歷史文化資源,結合當地產業布局、城市規劃、在地民俗。新挖掘出的文物資源成為城市新的亮點,如何與現有的其他文物資源形成聯動、如何與其他行業聯動、需要什麼產業配套等需要布局;城市規劃要考慮到新增加的文物點,融入城市規劃大局,不能孤懸在外;考慮當地人民情感,盡最大可能保持文物資源原貌,不要脫離人民群眾搞文物。
⑸ 如何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特性,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的文化產品,對於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日益成為各地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指標和關鍵因素,成為21世紀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於一個地方而言,文化是靈魂、是其內在吸引力,文化產業對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有其他產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對城市形象、城市環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進和價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寧洱縣的文化旅遊產業要發展,以下幾個因素不容忽視。
依託資源,「創意為王」。
魅力源於實力,實力展現魅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是文化產業的基礎,發揮地方優勢,打造文化品牌的意義十分重要,我認為要本著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獨」的特色文化產業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呼應時代,貼近大眾,適應市場,把文化資源提升為文化產品,創造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然而,有了好的資源如果沒有創意、包裝與整合,也難於形成產業基礎。要提升文化軟實力,必須在全面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以戰略的思維和眼光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麗江、鳳凰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能把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效果發揮到了較高水平,且在不斷提升創意,體現和貼合群眾性和大眾消費的特點,較為吸引人。
努力創造市場的聚集效應。
文化產業除了有好產品,還要有市場的聚集效應,必須把旅遊、文化、科技、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要彰顯人氣,只有把人吸引進來,才能有效應。文化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市場空間大,社會效益大,最為直接的就是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相關產業收入的提高。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協作,深層次地研究、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內容,開發各類衍生文化產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產業鏈。綜合考慮文化產業的綜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務、配套設施,健全功能,使遊客既得到精神層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質方面的滿足,使之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堅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方式配置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機制開發文化資源。我縣旅遊產品檔次低、品種少、總體上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挖掘整理當地文化資源,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調控和支配資源,同時大力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把市場運作交給企業,既要培養當地的文化企業人才,更要吸引省內外有實力有經驗的文化企業和經營人才到我縣投資文化產業,通過打造會展、傳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務和旅遊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強一個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學規劃,保證投入。
規劃是做好文化產業的指導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點,即先做什麼項目,後做什麼項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確文化產業的政治、經濟和市場的目標。文化產業是高投入的產業,特別是創意產業,要不斷的研討,不斷的創作,形成產品,還要進行市場運作,整個過程都與投入分不開,可以說,沒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因此,要充分考慮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相適應,開發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新興旅遊文化產業,以特色創名牌,以優勢爭市場,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於產品、管理、服務和營銷之中。我們要依託我縣多姿多彩的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和挖掘其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加快建設民族文化旅遊。同時要注重把發展文化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實際,科學發展。
做好文化產業必須結合實際,把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交通基礎等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結合起來,抓住重點,突顯亮點。享受文化成果是人類經濟社會的必然。藉助雲南旅遊文化市場比較熱的機遇,大力發展民族工藝品市場。但作為經濟文化欠發達的邊遠地區,做好這項工作也不宜過急,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做一個項目成一個項目,逐步繁榮壯大。
幾條建議
當前,如何充分發揮寧洱文化優勢,打造寧洱旅遊文化品牌,是長期以來的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我們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整合寧洱文化旅遊資源,提升檔次,賦予新意。
如紅色旅遊方面,把民族團結文化展示從屋內移至公園,著力建設民族團結之聖地;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普洱茶文化城,著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觀園;磨黑古鎮建設中,把楊麗坤故居與鹽文化、磨中的紅色文化、飲食文化做大做強;還要把以銀飾品加工為代表的民族手工業壯大起來;把以那柯里為代表的鄉村旅遊做大起來,做精做強文化產品,使遊客到寧洱後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環境支持。
藉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亞鐵路重點建設工程,極力改善寧洱的交通條件,使之真正成為大通道上的旅遊文化重鎮。同時,做好景區景點的軟硬體建設,提升賓館檔次和服務質量,著力打造縣城和特色街區,營造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提高人文素質,服務文化產業發展。
傳統農耕文化觀念仍在束縛著寧洱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少幹部和群眾中還比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還是生產力,還能創收的理念與實踐都不足,所以,落實「旅遊文化活縣」的戰略,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大力培養文化經營人才,使文化產業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覺的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來。
出台鼓勵政策,使文化企業有所獲、有所樂。
要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開發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要保護好、引導好民營資本投資旅遊文化產業的積極性,培育一批重點民營文化企業,積極促進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產業群,形成新的產業格局。要積極出台對現有文化企業經營戶如銀飾廠、奇石場的扶持政策,鼓勵其他產業的企業家投資文化產業,給他們有培訓學習的機會,對前來投資的文化企業,在用地、辦理手續等方面給予傾斜協調,使他們有所得、有所樂,我們有發展、有市場。並以文化發展帶動和促進旅遊、餐飲等的聯動發展。
大力發展經濟,以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充分發揮寧洱資源、區位、交通之優勢,極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縣城經濟。只有縣城經濟的綜合發展,才能帶動和促進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文化產業在縣城經濟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環。在推動雲南省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過程中,寧洱要彰顯特色、展示獨特魅力,通過大家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使之打造成為有活力、有競爭力、有濃厚文化底蘊、有國際化風格的特色產業。
⑹ 如何保護我們的歷史文化資源
對此,文化界代表提議,中國應重視自己的傳統節日,所有的傳統節日應有相應的假期,將其列入國家法定假日。
⑺ 如何挖掘歷史文化資源 助推經濟發展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⑻ 什麼叫歷史文化資源
歷史文化資源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依託自身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把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
⑼ 如何充分挖掘新鄭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新鄭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傑地靈,名家輩出。境內現存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回144處,其中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7處,著名的歷史文化資料數不勝數,在此不再一一列舉。當代人如何面對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呢?
一、注重保護
歷史文化資源是祖先留給後人的珍貴禮物,不僅屬於過去和現在,更屬於未來。所以,今人一定要拋棄「發祖宗財」的觀念,注重對文化的保護,留住中華民族的文化的根。
二、加強宣傳
加強對公民的教育和宣傳是保護歷史文化資源的有效方法,學校、文保、宣傳等部門要加強聯合,加強教育和宣傳。
三、適度合理開發
如何讓歷史文化資源為現代化發展服務,是考驗當代人智慧的一個問題。所以,根據新鄭的歷史文化資源現狀,因地制宜地開發,發展旅遊、服務、種植等產業,一定要走發展與保護相結合的道路,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⑽ 如何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特性,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的文化產品,對於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日益成為各地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指標和關鍵因素,成為21世紀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於一個地方而言,文化是靈魂、是其內在吸引力,文化產業對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有其他產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對城市形象、城市環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進和價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寧洱縣的文化旅遊產業要發展,以下幾個因素不容忽視。
依託資源,「創意為王」。
魅力源於實力,實力展現魅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是文化產業的基礎,發揮地方優勢,打造文化品牌的意義十分重要,我認為要本著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獨」的特色文化產業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呼應時代,貼近大眾,適應市場,把文化資源提升為文化產品,創造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然而,有了好的資源如果沒有創意、包裝與整合,也難於形成產業基礎。要提升文化軟實力,必須在全面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以戰略的思維和眼光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麗江、鳳凰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能把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效果發揮到了較高水平,且在不斷提升創意,體現和貼合群眾性和大眾消費的特點,較為吸引人。
努力創造市場的聚集效應。
文化產業除了有好產品,還要有市場的聚集效應,必須把旅遊、文化、科技、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要彰顯人氣,只有把人吸引進來,才能有效應。文化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市場空間大,社會效益大,最為直接的就是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相關產業收入的提高。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協作,深層次地研究、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內容,開發各類衍生文化產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產業鏈。綜合考慮文化產業的綜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務、配套設施,健全功能,使遊客既得到精神層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質方面的滿足,使之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堅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方式配置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機制開發文化資源。我縣旅遊產品檔次低、品種少、總體上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挖掘整理當地文化資源,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調控和支配資源,同時大力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把市場運作交給企業,既要培養當地的文化企業人才,更要吸引省內外有實力有經驗的文化企業和經營人才到我縣投資文化產業,通過打造會展、傳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務和旅遊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強一個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學規劃,保證投入。
規劃是做好文化產業的指導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點,即先做什麼項目,後做什麼項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確文化產業的政治、經濟和市場的目標。文化產業是高投入的產業,特別是創意產業,要不斷的研討,不斷的創作,形成產品,還要進行市場運作,整個過程都與投入分不開,可以說,沒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因此,要充分考慮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相適應,開發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新興旅遊文化產業,以特色創名牌,以優勢爭市場,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於產品、管理、服務和營銷之中。我們要依託我縣多姿多彩的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和挖掘其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加快建設民族文化旅遊。同時要注重把發展文化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實際,科學發展。
做好文化產業必須結合實際,把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交通基礎等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結合起來,抓住重點,突顯亮點。享受文化成果是人類經濟社會的必然。藉助雲南旅遊文化市場比較熱的機遇,大力發展民族工藝品市場。但作為經濟文化欠發達的邊遠地區,做好這項工作也不宜過急,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做一個項目成一個項目,逐步繁榮壯大。
幾條建議
當前,如何充分發揮寧洱文化優勢,打造寧洱旅遊文化品牌,是長期以來的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我們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整合寧洱文化旅遊資源,提升檔次,賦予新意。
如紅色旅遊方面,把民族團結文化展示從屋內移至公園,著力建設民族團結之聖地;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普洱茶文化城,著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觀園;磨黑古鎮建設中,把楊麗坤故居與鹽文化、磨中的紅色文化、飲食文化做大做強;還要把以銀飾品加工為代表的民族手工業壯大起來;把以那柯里為代表的鄉村旅遊做大起來,做精做強文化產品,使遊客到寧洱後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環境支持。
藉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亞鐵路重點建設工程,極力改善寧洱的交通條件,使之真正成為大通道上的旅遊文化重鎮。同時,做好景區景點的軟硬體建設,提升賓館檔次和服務質量,著力打造縣城和特色街區,營造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提高人文素質,服務文化產業發展。
傳統農耕文化觀念仍在束縛著寧洱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少幹部和群眾中還比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還是生產力,還能創收的理念與實踐都不足,所以,落實「旅遊文化活縣」的戰略,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大力培養文化經營人才,使文化產業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覺的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來。
出台鼓勵政策,使文化企業有所獲、有所樂。
要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開發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要保護好、引導好民營資本投資旅遊文化產業的積極性,培育一批重點民營文化企業,積極促進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產業群,形成新的產業格局。要積極出台對現有文化企業經營戶如銀飾廠、奇石場的扶持政策,鼓勵其他產業的企業家投資文化產業,給他們有培訓學習的機會,對前來投資的文化企業,在用地、辦理手續等方面給予傾斜協調,使他們有所得、有所樂,我們有發展、有市場。並以文化發展帶動和促進旅遊、餐飲等的聯動發展。
大力發展經濟,以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充分發揮寧洱資源、區位、交通之優勢,極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縣城經濟。只有縣城經濟的綜合發展,才能帶動和促進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文化產業在縣城經濟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環。在推動雲南省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過程中,寧洱要彰顯特色、展示獨特魅力,通過大家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使之打造成為有活力、有競爭力、有濃厚文化底蘊、有國際化風格的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