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雕塑文化的世界古代雕塑文化
與此相同,東方也產生了一種宗教——佛教。佛教誕生在印度,佛教的誕生也帶動了佛教藝術特別是佛教雕塑的發展。就佛教雕塑而言,印度人在這方面的成就是顯而易見的。印度人對視覺藝術的探索基本上是三維的。在印度,雕塑、建築甚至繪畫均能以被觸覺感知的三維立體的觀念來表現。他們製作雕塑不是有意模仿對象,而是創造出經概括的形體,這些雕塑兩漢後佛教傳入中國,後又傳入日本等地。 在美洲, 墨西哥的普勃洛州的特華坎河谷是偉大的中美洲文化的誕生地。而後在墨西哥灣地區出現了當時最先進的古典前期文化,即奧爾麥克文化。它被喻為墨西哥文明的前身。公元前300年左右瑪雅文化開始出現並發展,它繼承了中美洲文化傳統,發展了大型雕塑,如神廟等。14世紀上半葉,墨西哥土著阿茲台克人統治了墨西哥河谷,建立了君主專制王國,形成了阿茲台克文化。16世紀時,西班牙人征服了阿茲台克王朝,接著向南方掠奪並統治了印加文化的發源地——秘魯。
在非洲文化中,雕塑是最重要的美術形式之一。黑非洲的浮雕和圓雕大都是木製的,但也有石材、金屬和陶瓷。它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民間美術,為宗教、魔法服務,也有表現自身生活的作品;另一類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宮廷美術。這兩類雕塑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富有裝飾性,富有表現力,視覺沖擊力強。古埃及文化是非洲文化長河中一顆燦爛的星星。古埃及雕刻是雕塑與建築完美結合的藝術典範,具有歷史性紀念碑似的宏偉、博大和非常高的藝術成就。如某些浮雕為了保持建築的平面性,壓縮體積與繪畫形式中的線的組合,達到了一種新奇的藝術效果。
大洋洲和非洲有些文化是相似的。例如大洋洲的美術、雕刻也是為宗教和社會需要服務的。大洋洲雕塑中最著名的是復活節島上的巨大石像。
歐洲古典時期藝術是一種在赤貧後產生的新的美術形式,希臘雕塑家努力地使他們的作品顯示出活力,他們努力並迅速地學習掌握了人體解剖結構,並逐漸取代了早期的「幾何」風格,形成了最重要的人體法則,即把人的重心放在一條腿上,另一條腿則保持鬆弛。從而利用這一動態的視覺錯覺,在無知覺的石頭上表現出形體外部的松緊和內部的運動。它標志了雕塑古典時期的真正來臨。同時,在古典時期浮雕也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此外,古羅馬在藝術上深受希臘的影響,但仍保持其自身的特色。特別是在肖像雕塑上,他們更注重客觀對象,追求個性化,而非希臘的理想化。
宗教影響
西方把這一時期稱為中世紀時期(也叫中間時期),它所包括的范圍是從古典時期結束起,直到文藝復興之前。這一漫長的日子被基督教統治著,所以形成了基督教美術。這一時期的雕塑,摒棄了關於自然比例的種種古典法則,而去尋求一種更適合基督教題材的、形式多樣的、比例被拉長了的形象。
文藝復興是文化藝術的一次再生。它不僅恢復了古典時期古典美術的形式和題材中的關於人文主義文化的含義,同時強調以科學的態度觀察客觀事物,這種藝術作品突出地表現了藝術家對透視學和解剖學的深刻認識。
19世紀雕塑
19世紀,在歐洲的許多城市廣場和公共建築上安置了一大批顯示出卓越技藝的紀念碑和紀念性雕塑。法國著名雕塑家讓?巴普希斯特?卡爾普以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創作了《舞蹈》。弗朗索瓦?呂德的《凱旋門》浮雕充滿了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梅達爾村?羅索把印象派繪畫理論用於雕塑,從而把繪畫和雕塑融合在一起。作為一位天才雕塑家,羅丹的秘訣在於善於用雕像的動態和姿勢表達內心的情感和內涵,並注入了令人無法忘懷的現實主義和人文主義思想。
20世紀雕塑
20世紀是各種思潮和流派不斷產生並流行,並波及整個世界,如立體派、表現派、未來派、超現實主義、流行主義、抽象構成和照象寫實等,布朗庫西對現代雕塑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創始了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象徵物,這種象徵物的雕塑形式簡潔、強調形體的基本屬性。另一種是立體派的雕塑,創立人是畢加索,但代表人物是烏克蘭出生的亞歷山大?阿基本科,他的作品特點是把堅實的平面與挖空的開放的體積對比形成一種獨特的節奏和動感,並用凹陷的結構取代原本堅實的甚至凸出的結構使空間流動起來,並探索了正負空間的轉換。立體派的代表還有蕾蒙、杜桑?維隆、昂利?洛郎斯、雅克?李普契茲。
義大利雕塑家們創造了一種不同的風格——「未來派」,恩牆托?波菊尼宣稱:「絕對地和徹底地放棄有限的線條和封閉的雕塑。」「讓我們把人體打開,把環境關閉到人體裡面去。」
著名的流派還有構成派。構成派雕塑家瑙姆、加博、安?培布索奈(1886~1962)在創作中,用一種新的方式把物體所佔有的空間進行了新的塑造,他們提出用空間、時間來取代量感,也通過構成雕塑尋求一種建築新型的表現形式,對建築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並採用和探討了新型材料,從而把雕塑要素與建築要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⑵ 中國古代雕塑
雕塑分為雕和塑兩個形式,一個是加法一個是減法,雕屬於減法,難以把控,想達到形神兼備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塑就是加法,相對比較好掌握。古代工匠都是大師 ,加法永遠比減法簡單。
中國古代石雕是一個特殊的門類,從最初的產生到80年代初石雕被重視之前,每個時期的產物都有自己特定的風格,並且不會被後人復制。因為對於古人來說石雕永遠是裝載內心信仰的聖物。
一、兩漢(神道時期)
明清的石雕沿著古代傳統繼續發展,呈現了定型化與世俗化。表現手法日趨民間化,形成了工巧而繁復、纖細、色彩亮麗的藝術風格。題材也多元化從宮殿廟宇到民宅桌案,從造像與神碑到護子獅和拴馬壯,無所不用其極。
審視古代石雕藝術不能用片面的時代喜好去審視美醜。因為不同時代的先民在不同的文化體系和生產工具下,產生了具有時代特徵和民族特色的作品。隨著文化的傳播和交融題材也開始愈加豐富,多元化。這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用綜合性的眼光去審視歷史遺留。
我們現在的時代是石雕藝術的末法時代,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用現代的審美去展示與陳列古代石雕遺留。我們能做到完美的陳設就是我們這代人對古代先民最大的尊敬。
(2)反映歷史文化的雕塑擴展閱讀:
據《龍》雜志6日報道,由北京龍源傳統文化交流促進中心主辦的2019首屆「中國秦漢新城城市雕塑國際雙年展」將於當地時間11日亮相威尼斯,並舉辦新聞發布會。歡迎中外藝術家參與中國的城市公共空間建設。
首屆「中國秦漢新城城市雕塑國際雙年展」是以雕塑為主要藝術載體的雙年展,展會依託陝西省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意在豐富中國城市的公共審美需求,提升城市公共空間品質,彰顯城市的文化內涵。
中國西咸秦漢新城,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周、秦、漢遺跡遍布,其中大秦帝國都城遺址和被譽為「中國金字塔」群的9座西漢帝陵廊道綿延雄陳,以漢帝劉邦長陵、劉徹茂陵、劉啟陽陵久負盛名。
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使中國西咸秦漢新城承載了東方文明的靈根,映射著中華文明的源泉。近些年來的城市建設中,西咸秦漢新城在20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創作了40多件大型雕塑作品。如《秦人的步伐》、《冰凍的水》等。這些雕塑作品表現了古老城市厚重的文化傳承和生生不息的發展新動力。
⑶ 許多優秀的雕塑作品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人民生活,民族精神,以及人類文化,從某一側面分析一部作品
羅丹被認為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上的地位,羅丹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1917年11月17日歐洲兩千多年來傳統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20世紀新雕塑藝術的創造者,他的很多作品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人民生活,民族精神,以及人類文化,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加萊義民》:
羅丹每當接到創作歷史的題材或人物的訂件,往往發揮化「消逝的」為「永久的」之本領,是他們復甦於他的藝術里——最卓越的或許就是《加萊義民》了。那幾位加萊市民英勇獻身的事跡,是法蘭西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段故事,它發生在法蘭西國王抵抗英格蘭國王的百年戰爭中間。1347年,圍困住法蘭西北部港口加萊的英王愛德華三世,同意赦免全城,條件是要該城六名顯要富有人物答應身著襯衣,光頭赤足,頸系繩索,前去見他,向他獻出該城鑰匙,而後受刑。作品表現的是市民中的首富聖皮埃爾和五個夥伴,心知為救全城而必得犧牲自己,臨危受命,向英王的營帳走去的場景。(幸虧懷有身孕的英後向愛德華三世討得不殺六人的特赦,加萊城獲救)。
許多任加萊市長都曾想紀念這一事件,想訂做一件雕塑來頌揚這件舉世無雙的壯烈行為,多次提議均不了了之,直到1884年才又舊事重提,而且是羅丹中選為製作者。翻閱資料,讀了史學家《傅華薩的編年史》,英雄一下子在羅丹的心中站起來了——那些豪傑們,那視死如歸的人們,在這里,群眾的號啕與哀叫彷彿在雕塑家的耳邊奔涌著。羅丹感到自己也似乎有片刻驚栗,又帶著顫動的手創作下去,他們鑄成了六個英雄。他先把他們塑成赤裸裸的,軀干魁偉絕倫,與他們的決心一樣,震盪著的雄辯而各自為命。他創造了那位垂臂的老人,雙臂的骨節已給年齡墜軟了,他賜給他沉重而遲鈍的老人式地步履,一種視死如歸的神氣泛流在他的臉上和鬍子間。他創造那手提著鑰匙的人,他裡面還充溢著多年的生命,而這一切都壓縮於最後一刻——他難過極了,他的嘴唇閉著,手兒緊緊地咬著鑰匙,他的力量里如同 烈火,在身內把自己燒成灰燼。他創造的那用雙手捧著他的低垂的頭的人彷彿還想把自己深深關閉起來,以獲得一刻的清靜。另外兩兄弟,一個還依依回顧,一個卻低著頭,作一種堅定與服從的姿勢,彷彿已經把頭顱遞給劊子手了。
羅丹創造那些「從生命穿過」的人們的渺茫的姿勢。他們已經動身了,卻一度回顧,並非回顧城門,也不是回顧那些啜泣的人,也不是回顧他的伴侶,他們只回顧他自己。他們的手臂似乎要高舉起來,伸展,搖晃。他們的手臂在空中張開,放走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東西,放走了一切猶豫與疑惑的啟程和屬於未來的幸福。帶來的片刻安寧,屬於明天或後天的一切可能性,亦屬於人們想像以為遙遠、溫甜、沉靜而且將經過一個很長時間才來臨的未來。
現在我們所看到他的初稿,是按照當時藝術規范,將六位英雄的群像放在高台座上。然而,羅丹為六人所取的形象所包含的精神,已同十九世紀學院傳統所要求的英雄群雕大相徑庭。
羅丹為此項任務一直緊張工作到1886年,完整的群雕於1889年在「莫奈與羅丹展覽」上展出,並成為展出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
⑷ 城市雕塑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文化,有哪些有意思的雕塑
世界上最有意思的雕塑有很多,來自波特蘭的雕塑,多瑙河畔的六十雙鐵鞋,另外還有來自在我國台北的一個奇特雕塑。雕塑對一個城市來說,它具有標志性的形象,它代表著這一個城市,也富含著美觀,它可以使擁擠或空曠的街道和場地裡面起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美觀作用。
城市裡的雕塑,建造范圍很廣,例如是描述一項歷史,反應當地人的風俗習慣又或者濃縮了這個城市獨特的地理特徵等等,它的存在豐富了城市的人文景觀。來自美國波特蘭的《超驗》,這個雕塑是一條魚,鑲嵌在紅色的牆體當中,給人帶來豐富又有趣的遐想。她看起來就像是一條鮭魚,想要橫越城市,但是一不小心卻穿過了牆體,而因為動力不足,卡在紅色的磚牆之中。城市雕塑代表現代城市文明建設的重要標志,它反應了一個城市的發展歷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文化構成的一部分,雕塑更和藝術惺惺相惜,現代社會人民對於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不斷提高,而它的存著恰好能夠映襯當地人的藝術修養。
⑸ 雕像是歷史文化的象徵但是被現代文明推到,有什麼深刻意味
現代文明也有雕像啊。雕塑藝術是現代藝術的一種。所以現代文明不僅僅會推倒,更善於建設
⑹ 三亞市的天涯海角游覽區里有個歷史名人雕塑園,裡面有哪些名人的雕塑若能配圖更好。
天涯海角歷史抄名人雕塑園里主要有十位歷史名人的雕塑,他們都與古崖州(今三亞)有著某種千絲萬縷的關系,每一尊名人雕塑背後都有一段或精彩或悲壯的故事,他們凝固的身影伴隨著不息的濤聲矗立在天之涯海之角,無聲地詮釋著三亞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供遊人遙想懷思。
黃道婆雕像
鑒真雕像
鍾芳雕像
胡銓雕像
李德裕雕像
趙鼎雕像
路博德雕像
馬援雕像
⑺ 歷史文化名人的大型雕塑屬於文化設施嗎
雕塑本身就是文化設施,雕塑是多種文化的集合體:政治、經濟、雕塑、繪畫、書法、宗教等多種文化的結晶,歷史文化名人的大型雕塑當然屬於文化設施。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