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玉溪市發展歷史

玉溪市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7 06:14:29

『壹』 玉溪的歷史沿革

公元前年,楚將軍庄蹻入滇。
公元前111年,設牂牁郡,華寧縣屬毋單縣。
公元前109年,西漢兵臨滇,滇王降,漢武帝賜滇王王印,並置益州郡,郡建置滇池縣(今晉寧)、雙柏縣(今易門)、俞元縣(今澄江)等24個縣。
蜀漢時建置俞元縣,隸屬益州建寧郡。
晉、南北朝時期建置俞元縣,隸屬寧州建寧郡。
隋代建置西爨地,隸屬寧州總管府。
唐代建置求州,隸屬南寧州都督府;後南詔國建置溫富州,隸屬河陽郡。
宋代時為大理國所屬,建置溫富州休制部,隸屬河陽郡。
元代建置溫富千戶所,轄部傍千戶所、普舍千戶所、研和千戶所,隸屬雲南中路羅伽萬戶府;後設新興州,轄休納縣、普舍縣、研和縣,隸屬雲南行中書省澄江路。
明代分屬昆陽州、澄江府、臨安府、寧州、元江府。
清承明制,分屬雲南府、澄江府、臨安州、新興州、元江直隸州等。 民國元年,建置新興縣,隸屬雲南省。
民國二年,建置休納縣,隸屬雲南省。
民國五年,建置玉溪縣,隸屬雲南省。
1916年,「玉溪」因橫貫玉溪市區的珠江源頭之一的玉溪大河(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帶潺潺流淌在萬畝田疇之中而得名,沿用至今。 1949年12月9日,盧漢率部起義,雲南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18日,玉溪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玉溪和平解放。
1950年1月1日,滇中區人民行政專員公署(同年3月改稱玉溪行政專員公署)和玉溪縣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10月,雲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8年10月,玉溪、江川兩縣合並稱玉溪縣。
1961年10月,玉溪、江川兩縣仍分開。
1983年9月9日,玉溪縣撤縣建縣級玉溪市。
1997年12月13日,撤玉溪地區建地級玉溪市,撤縣級玉溪市建紅塔區。
1998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玉溪地區,設立地級玉溪市,6月28日,召開玉溪撤地設市慶祝大會,新設立的市級領導機關掛牌工作。玉溪市下轄紅塔區(原縣級玉溪市)、江川縣、澄江縣、通海縣、華寧縣、易門縣、峨山彝族自治縣、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2006年末,玉溪市轄1個區,5個縣,3個自治縣;3個街道辦事處,45個鎮,17個鄉,10個民族鄉;50個居民委員會,617個村民委員會。
2015年12月3日,國務院(國函[2015]208號)批復同意撤銷江川縣,設立玉溪市江川區,以原江川縣的行政區域為江川區的行政區域,江川區人民政府駐大街街道寧海路34號。

『貳』 玉溪是什麼時候建市的(具體時間)

玉溪市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玉溪市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是玉溪地區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和地委、行署所在地。 玉溪市地處雲南省中部,距省會昆明市88公里,自古就有「省會屏藩」之稱。市境總面積1004平方公里,轄6鎮3鄉、76個辦事處、442個自然村。境內居住著漢、彝、回、白、哈尼等民族。 玉溪市歷史悠久,早在西漢就置俞元縣,唐代設溫富州,元代設新興州。1916年根據境內碧澄如玉的玉溪河改稱玉溪縣。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玉溪市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是玉溪地區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和地委、行署所在地。 玉溪市地處低緯度高原,最高海拔2614.1米,最低海拔1502米,屬中亞熱帶濕潤冷冬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雨量997毫米。境內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現已探明的主要礦藏資源有鐵、銅、鉛、硅石、大理石、煤、白雲岩等16個礦種。玉溪的礦泉水儲量豐富、水質優良。動植物資源也比較豐富,有動物及高等植物1500多種,森林覆蓋率為44%,1991年玉溪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 玉溪市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沃野豐饒,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較好。主產水稻,經濟作物以烤煙、油菜為主。玉溪是由農業縣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城市,1994年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例為28.73:1。初步發展起以「兩煙」(烤煙、卷煙)、「兩建」(建築、建材)為龍頭、皮革、紡織、機電、化工、印刷、冶金、食品、塑料等齊頭並進,擁有一定規模的新興工業體系。玉溪卷煙廠已發展成為亞洲最大、最先進的現代化大型企業。玉溪的傳統食品冬瓜密餞、芝麻片、油鹵腐等名特產品色香味美、膾炙人口。

『叄』 紅塔集團玉溪卷煙廠的發展歷史

1995年,以玉溪卷煙廠為主幹,跨地區、跨行業經營的玉溪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玉溪卷煙廠作為全國最大的名優卷煙加工製造基地,在紅塔集團起著核心企業的作用。

『肆』 玉溪的來歷

玉溪抄由來---玉溪市歷史悠久,早襲在西漢就置俞元縣,唐代設溫富州,元代設新興州。橫貫玉溪市區的珠江源頭--玉溪河(本地稱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帶潺潺流淌在萬畝田疇之中,1916年,玉溪因水得名,沿用至盡.

『伍』 玉溪歷史

公元前279年,楚將軍庄蹻入滇。
公元前111年,設牂牁郡,華寧縣屬毋單縣。
公元前109年,西漢兵臨滇,滇王降,漢武帝賜滇王王印,並置益州郡,郡建置滇池縣(今晉寧)、雙柏縣(今易門)、俞元縣(今澄江)等24個縣。
蜀漢時建置俞元縣,隸屬益州建寧郡。
晉、南北朝時期建置俞元縣,隸屬寧州建寧郡。
隋代建置西爨地,隸屬寧州總管府。
唐代建置求州,隸屬南寧州都督府;後南詔國建置溫富州,隸屬河陽郡。
宋代時為大理國所屬,建置溫富州休制部,隸屬河陽郡。
元代建置溫富千戶所,轄部傍千戶所、普舍千戶所、研和千戶所,隸屬雲南中路羅伽萬戶府;後設新興州,轄休納縣、普舍縣、研和縣,隸屬雲南行中書省澄江路。
明代分屬昆陽州、澄江府、臨安府、寧州、元江府。
清承明制,分屬雲南府、澄江府、臨安州、新興州、元江直隸州等。
民國元年,建置新興縣,隸屬雲南省。
民國二年,建置休納縣,隸屬雲南省。
民國五年,建置玉溪縣,隸屬雲南省。
1949年12月9日,盧漢率部起義,雲南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18日,玉溪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玉溪和平解放。
1950年1月1日,滇中區人民行政專員公署(同年3月改稱玉溪行政專員公署)和玉溪縣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10月,雲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8年10月,玉溪、江川兩縣合並稱玉溪縣。
1961年10月,玉溪、江川兩縣仍分開。
1983年9月9日,玉溪縣撤縣建縣級玉溪市。
1997年12月13日,撤玉溪地區建地級玉溪市,撤縣級玉溪市建紅塔區。

文化

玉溪有「三鄉」美譽——聶耳故鄉、雲煙之鄉、花燈之鄉。

雲南滇劇的鼻祖就是花燈,玉溪的聶耳公園,草皮公園,三角公園等,隨時進去都能看到很多民間花燈表演。玉溪是赫赫有名的「花燈之鄉」。玉溪花燈是在明代江南軍民移居玉溪後逐漸形成的一種主要的地方劇種,如今玉溪的中老年人中還有不少花燈迷,花燈之所以在玉溪經久不衰,就是因為有著豐厚的群眾基礎。

玉溪之子——聶耳
聶耳的父親聶鴻儀是玉溪頗有名氣的中醫師,於光緒末年帶著妻子彭寂寬到昆明懸壺行醫。聶耳出生在昆明一家小葯鋪里,但當時的玉溪北門街還有聶耳的祖母、哥姐居住,還有他幼年的夥伴,兒時的聶耳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玉溪居住,對家和家鄉懷有許多美好的情感,這也是他在九歲後多次回玉溪的原因。在玉溪人眼裡,一個寄居的出租房根本不可能算做真正意義上的家,一個人不可能因為出生地不在家鄉而改變祖籍。聶耳的身世也基本如此。
玉溪市中心,北門街3號,遊子聶耳的根在這里。時至今日,每當華燈初上時,總會有幾位老人自發來到這里彈奏和演唱聶耳生前創作的歌曲。
玉溪有聶耳路,聶耳公園,聶耳廣場,聶耳樂隊,聶耳紀念館……人們以此方式來紀念這位充滿愛國之心卻英年早逝的玉溪老鄉。

分享到:

『陸』 玉溪歷史變遷結題報告

——玉溪市歷史悠久,早。橫貫玉溪市區的珠江源頭之一的玉溪大河(本地在西漢就置俞元縣,唐代設溫富州,元代設新興州。稱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帶潺潺流淌在萬畝田疇之中,1916年,玉溪因水得名,居住著漢族、彝族、回族、哈尼族、苗族、壯族、僳僳族等20多種民族。轄紅塔區、江川縣、澄江縣、通海縣、華寧縣、易門縣、峨山彝族自治縣、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八縣(區、自治縣)。是離省會昆明最近的地級市,和以卷煙工業為特色的輕工業名城。1950年1月成立滇中區人民行政專員公署,同年3月改稱玉溪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玉溪撤縣改市(縣級);1997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雲南省玉溪地區建立玉溪市(地級)。有花燈之鄉、雲煙之鄉、聶耳故鄉的「三鄉」之稱。2009年9月18日,從第二屆中國和諧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傳來喜訊,我市被授予「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的稱號,位列全國第二位(僅次於長沙市),在地級市中排名第一,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州市。2010年2月4日,又被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1916年,「玉溪」因橫貫玉溪市區的珠江源頭之一的玉溪大河(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帶潺潺流淌在萬畝田疇之中而得名,沿用至今。

『柒』 紅塔區的歷史沿革

紅塔區歷史悠久,開發較早。先秦時屬古滇國地。漢武帝元豐二年(公元前內109年)置益州郡俞元縣。容
蜀漢時為建寧郡俞元縣地,兩晉時為晉寧郡俞元縣地。
隋時置寧州總管府西爨地。唐貞觀年間置求州。玄宗時,雲南為南詔控制。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南詔以澄江為河陽郡,郡下轄溫富州。溫富州的設置,使玉溪市紅塔區在歷史上開始成為州一級的行政單位。
宋代大理國時為河陽郡休制部,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設新興州,隸屬澄江府,明清沿襲。
辛亥革命後,1912年(民國元年)國民政府撤銷了府、州兩級建制,由省直接管轄縣,新興州的建制被撤銷,改為新興縣,管轄范圍與原來的新興州相同。
民國2年(公元1913年),因新興縣與廣東肇慶的新興縣同名,又改名為玉溪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1月1日成立玉溪縣人民政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1983年9月9日玉溪縣改為玉溪市(縣級)。
1998年3月15日,原縣級玉溪市隨玉溪地區改為地級玉溪市而改為紅塔區。

『捌』 玉溪是有幾年的歷史

玉溪市歷史悠久,早。橫貫玉溪市區的珠江源頭之一的玉溪大河(本地在西漢就置俞元縣,唐代設溫富州,元代設新興州。稱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帶潺潺流淌在萬畝田疇之中,1916年,玉溪因水得名,居住著漢族、彝族、回族、哈尼族、苗族、壯族、僳僳族等20多種民族。轄紅塔區、江川縣、澄江縣、通海縣、華寧縣、易門縣、峨山彝族自治縣、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八縣(區、自治縣)。是離省會昆明最近的地級市,和以卷煙工業為特色的輕工業名城。1950年1月成立滇中區人民行政專員公署,同年3月改稱玉溪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玉溪撤縣改市(縣級);1997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雲南省玉溪地區建立玉溪市(地級)。有花燈之鄉、雲煙之鄉、聶耳故鄉的「三鄉」之稱。2009年9月18日,從第二屆中國和諧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傳來喜訊,我市被授予「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的稱號,位列全國第二位(僅次於長沙市),在地級市中排名第一,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州市。2010年2月4日,又被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1916年,「玉溪」因橫貫玉溪市區的珠江源頭之一的玉溪大河(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帶潺潺流淌在萬畝田疇之中而得名,沿用至今。

『玖』 玉溪卷煙廠的發展歷程

1956年初,國家農產品采購部為了充分利用雲南玉溪地區的優質煙葉,決定投資294.7萬元在玉溪縣紅塔山下建立玉溪煙葉復烤廠。1957年11月1日,玉溪煙葉復烤廠建成投產,結束了「雲煙之鄉」烤煙外調的歷史。年復烤設計能力為3萬噸,居雲南省第一位,當年首次出口煙葉90.5萬公斤。
1958年10月,經向雲南省政府批准投資120萬元,在玉溪復烤廠基礎上擴建卷煙廠。同時,輕工部將上海第三機床廠(原公私合營華美煙廠)的部分卷煙設備調給玉溪復烤廠。當年生產卷煙407箱,實現稅利54.55萬元。1959年4月,上海36名技術人員及43台主要設備、21台新增配套設備來到玉溪,5月4日正式試車生產卷煙,隨即將廠名改為「玉溪卷煙廠」。同年國慶前夕,為了向國慶十周年獻禮,創制出了「紅塔山」牌卷煙。1960年玉溪卷煙廠復烤煙葉3489噸,生產卷煙12.23萬箱,約占當年全國總產量的三十分之一,實現稅利3328萬元,一舉跨入全國卷煙大廠行列。
為了加快擴建速度,跟隨國家建設的發展,1958年11月至12月,短短50餘天的時間就完成了改擴建工程,三個車間秩序井然:一車間負責把煙葉切成煙絲,二車間開動卷煙機生產出卷煙,三車間負責包裝卷煙,復烤廠成為了復烤車間,再加上負責機器維修的機修車間,共同組成了玉溪卷煙廠。
從1960年下半年開始,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卷煙原料緊缺,卷煙產量下降,人員壓縮。1963年至1965年,玉溪卷煙廠的產量每年保持在9.5萬箱左右,處於恢復性的基本穩定狀態。1966年到1968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沖擊,卷煙質量急劇下降,產量和經濟效益也徘徊起伏。1966年,新增生產設備30台,實現了小包20支裝、雙層紙包裝以及煙葉抽梗的機械化,因而連續兩年產量達到10.29和10.25萬箱,但到1968年,產量猛降到5.3萬箱,稅利只有1684萬元,僅及上年的一半。
1969年至1973年,通過「軍管」,生產逐年回升。1973年3月,經省計委批准,進行第二期10萬箱技改擴建工程。至1978年末此項工程完成。全廠佔地面積8.75萬平方米,生產卷煙27.5萬箱,實現稅利9793.37萬元。玉溪卷煙廠已基本建成為一個綜合性煙草加工中型企業。 這一時期分為四個階段,1979年至1983年為崛起階段。1979年以後,雲南省委、省政府選擇了煙草作為雲南省重點扶持發展的產業,為玉溪卷煙廠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在這期間,靠國家撥款,企業的規模通過4次技改,生產力不斷提高,同時通過分配製度的改革,調動廣大職工積極性,與1978年相比,卷煙產量由27.49萬箱增長到46.45萬箱,5年間平均遞增11.06%,實現利稅上升到2.3億元,翻了一番多。
從1984年到1988年為起飛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在全國同行業中率先進行了第一輪的大規模高起點的技術改造。共投資5476.9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5億元),先後引進了89台(套)具有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卷煙設備,使卷煙生產的全過程實現了自動化流水作業。通過這次技術改造,為企業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5年間卷煙年產量由53.7萬箱增加到107.75萬箱,翻了一番,成為我國第一個年產突破百萬箱的大型卷煙企業。與此同時,卷煙的檔次、品質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988年「紅塔山」牌卷煙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銀獎、「阿詩瑪」、「紅梅」獲行優稱號。1988年7月在國家宣布開放價格的13種名煙中,「紅塔山」、「阿詩瑪」、「玉溪」、「恭賀新禧」名列其中。同年,被定為全國大一型企業,實現工商稅利11.68億元,與1984年的2.99億元相比,將近翻兩番,實現了產量、質量、效益同步增長。
1989年至1995年為高速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技術改造不停步,管理工作上台階。1991年榮升為國家一級企業,「紅塔山」獲國家優質產品金獎,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從1991年至1994年,3年投資2億多元,引進具有90年代初國際水平的現代化卷煙設備。這一工程的完成結束了玉溪卷煙廠生產無嘴煙的歷史。1995年9月,玉溪卷煙廠改制為玉溪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同時以該公司為核心企業,組建了雲南紅塔集團。標志著企業又登上了一個歷史的新台階。1995年產量為188.75萬箱,實現稅利158.5億元,分別比1989年增長66.89%和5.85倍。年平均分別遞增為8.9%和37.80%。
1996年至今為平穩發展階段。1996年,隨著新廠區的基本建成,卷煙生產一舉沖破200萬箱,達222萬箱,實現工商稅利193.37億元。1997年,面對全國卷煙市場供過於求,價位下滑而導致全行業限產壓庫的嚴峻形勢,以及內部深入查處原董事長褚時健案件的實際情況,企業遵照省委指示精神,以「穩定」為中心,一手抓減量增效,一手抓反腐倡廉,不但獲得了國家工商局認定「紅塔山」為「中國馳名商標」的殊榮,而且全年共計生產卷煙218.3萬箱,實現稅利193.5億元,達到了通過調整結構,減量增效的目的。1998年,企業繼續平穩發展,生產卷煙221萬箱,實現工商稅利204.56億元;人均創稅利385萬元,提前兩年實現了2000年稅利突破200億元的目標;卷煙出口14.56萬箱,比上年增長38%,創匯1.65億元。建廠42年來,累計實現稅利1200億元,近三年實現591億元,相當於前39年的總和。1998年,據北京名牌資產評估事務所發布的報告,「紅塔山」品牌價值為386億元,為中國第一品牌。

『拾』 急求改革開放60年,雲南玉溪的鄉情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玉溪工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經過60年的努力,玉溪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建國前,玉溪地區只有少數農村農忙務農,農閑務工的私營「五坊」(酒坊、粉坊、油坊、豆腐坊、碾米坊)、「五匠」(鐵、竹、木、泥、石匠)和紡織、印染、皮革、服裝、彈花、五金、煉鐵等私營手工業及修理服裝業。新中國成立後的前三十年,玉溪工業在曲折迂迴中發展、壯大,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有了一定基礎,用了二十年的時間,首次實現了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1969年,玉溪農業與工業的比例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8.5∶11.5轉變為48∶52,到1978年,農業與工業的比例為42∶58,工業企業個數增加到687個,是1952年的17.2倍,工業產值是1952年的62.3倍,工業產品達50多種,雖然生產技術落後,效率低,工業部門殘缺不全,結構和布局不合理,工業內部各種比例關系不協調,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方式比較落後,但工業體系雛形基本形成。改革開放30年來,玉溪工業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變遷,經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的恢復、快速發展時期,到1999年-2002年的整頓鞏固時期,以及2003年-2008年的騰飛時期,走過了不平凡的30年。30年來,玉溪工業總量不斷擴張,結構調整加快推進,企業規模逐步壯大,體制機制變革創新,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競爭實力顯著增強,基本形成了以優勢產業為依託,門類比較齊全、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基礎的工業體系,新型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到2008年,全市工業企業達9448戶,與1978年的687戶相比,增加了8761戶,增長12.8倍。完成總產值910.7億元,比1978年增長129.1倍,年均增長17.6%。工業增加值達到352.4億元,比1978年增長33.7倍,年均增長12.6%。2008年1年完成的工業增加值是1994年以前改革開放16年工業增加值總和的1.6倍,2003年至2008年五年完成工業增加值超過自1962年到2000年38年間工業增加值的總和,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歷史性突破,研和工業園區等一批重點工業園區初具規模,成為工業發展的排頭兵,工業經濟速度、規模、質量和效益大幅提高,整體素質全面提升,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建國60年來,玉溪工業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工業發展思路愈加清晰。市委、市政府在堅持和完善歷屆地市委、政府制定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市情,結合玉溪煙草產業「一枝獨秀」的經濟特點,提出「紅塔興、玉溪興」的發展理念,結合玉溪的資源優勢,提出大力發展礦電產業的思路,確立了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的「生態立市、煙草興市、工業強市、農業穩市」戰略和「三優一特」經濟發展思路,煙草產業恢復和加快發展,礦電產業形成新的支柱產業,為全市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2003年,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大會,出台了《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提出了鼓勵非公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工業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2006年,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工業發展史上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會議—全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大會,做出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大決策,表彰了30戶優秀工業企業和30個優秀企業家,給予紅塔集團等大企業、大集團特別貢獻獎獎勵,大張旗鼓地營造發展工業的氛圍。2008年,再次召開全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大會,出台了《玉溪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決定》,明確了我市工業發展的方向和政策措施。會議召開後,各縣區都把發展工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市上下形成了重工業、講工業、謀工業、抓工業的良好氛圍,著力加快工業發展。工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全市工業產業優化升級是2000年以來全市工業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2005年,非煙經濟首次在GDP中的比重超過卷煙經濟,達到59.9%;地方工業總產值超過中央省屬工業產值43億元,礦電產業總產值超過卷煙及配套產業產值6億元。到2008年,非煙經濟佔GDP的比重達到62.2%;地方工業總產值超過中央省屬工業產值74億元,礦電產業總產值超過卷煙及配套產業產值162億元,比重逐步提高。建材、機械、農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不斷壯大,光電子、生物醫葯、綠色食品等新興產業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國有企業改革成績顯著。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不斷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先後進行了擴大企業自主權、推行經營承包責任制的初步改革。1994年後,在部分大中型企業試行股份制,在小型企業推行股份合作制或採取承包、租賃、出售等形式轉讓經營權或所有權,以調動企業經營者和生產者的積極性。1998年,啟動了國有企業三年脫困工作,採取多項措施,幫助國有虧損企業走出困境。2000年以來,全面啟動三年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全市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加快國有企業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結構優化步伐,著力解決職工安置及企業脫鉤等問題。通過3年的攻堅破難,330戶國有企業全面改制,改制面達到100%。通過深化改革,理順了體制,激活了機制,盤活了資產,優化了所有制結構,全市國有企業在應當退出的行業和領域基本退出,改革改制企業重新煥發了生機,對全市經濟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煙草產業鑄就輝煌。始建於1956年的紅塔集團,在半個多世紀的輝煌歷程中,走自主創新之路,打造了以「紅塔山」為代表的一系列「中國製造」品牌,以其突出效益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樹起了中國民族工業的一面旗幟。1956年建廠當年,年產卷煙僅5.29萬箱,實現稅利不足千萬元,到1978年,年產卷煙28萬箱,實現稅利0.98億元,20年間產量增長不到6倍,稅利增長不到10倍,創業艱難,成長緩慢;到2008年,紅塔卷煙品牌年產規模總量達400萬箱以上,實現稅利將近250億元,改革開放30年間,產量增長不到20倍,稅利增長卻超過250倍,旗下「玉溪」、「紅塔山」、「紅梅」均為「中國名牌」,「紅塔山」成為「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紅塔集團以其超常規的發展速度、巨大的貢獻,實現了快速崛起,創造了經濟學界所稱道的「紅塔山」現象。伴隨著紅塔集團的騰飛,玉溪煙草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玉溪第一大支柱產業,其配套的濾嘴棒廠、水松紙廠等企業已發展成為國內頂尖的輔料企業,2008年,卷煙及配套產業實現產值304.2億元,實現增加值216億元,卷煙經濟佔GDP的比重為37.8%。「煙草經濟」開創了玉溪現代工業的先河,引領作用方興未艾。礦電產業異軍突起。玉溪工業經濟很長一段時期一直是卷煙「一柱擎天」,其他行業「小、散、弱」特點突出,存在發展水平低、結構分散、生產集中度不高、浪費資源和無序競爭等弊端,二屆市委、政府以來,市委、市政府結合玉溪的資源優勢,提出大力發展礦電產業的思路,堅持優勢資源配置給優勢企業的原則,成功引進昆鋼、雲錫、雲天化、雲銅、雲電等戰略合作夥伴,集中開發玉溪的「四礦一電」,即鐵、磷、銅、鎳和電,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培育礦電產業龍頭企業。2005年,礦電產業產值由2000年的61.6億元增加到198.2億元,並首次超過卷煙及配套產業產值6億元,成為玉溪市繼「兩煙」之後的又一支柱產業,到2008年,礦電產業實現產值466億元,超過卷煙及配套產業162億元,實現增加值95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16%,支柱地位不斷提高。工業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玉溪工業發展滯後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投入不足。歷史的欠賬導致工業的投入不足,影響了全市工業的發展。自1985年工業投資首次突破1億元以來,直到1993年,全市工業投資才突破10億元大關。「十五」時期,全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工業投資的引導和促進作用,積極吸引外資,合理引導民間資本和資金投向,工業投入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五年工業投入達到153億元,是「九五」時期的2.1倍。2006年至2008年,年均工業投資超過60億元,三年投入達194億元,超過「十五」時期41億元。工業投入的持續增長,促進了玉溪工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到2008年,建成國家、省、市技術中心19個,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1個,省級技術中心11個,推進了20項全省關鍵技術的研發;擁有44戶省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個中國名牌產品和36個雲南省名牌產品,成為除昆明外擁有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高新技術企業、名牌產品最多的州市。通過技術改造,工業整體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有效增強。重點工業園區建設扎實推進。2000年以來,全市將工業園區建設作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一個重要舉措來抓。在推進園區建設中,科學編制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生產要素,採取多種方式創建良好發展環境,引導生產要素快速聚集。到2008年,全市初步形成紅塔、研和、通海、易門、華寧和玉溪高新區,入園企業607戶,規模以上企業165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戶,省級3戶,從業人員6.6萬人,入園企業實現產值269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0%多。園區建設使擴大招商引資、發展特色產業、建設服務性政府等工作實現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布局合理、特色優勢突出、管理體系健全的工業園區。大企業大集團戰略順利實施。「十五」以來,市委、市政府在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決策中,堅持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成功引進昆鋼、雲錫、雲銅、雲天化、雲電、泰國TCC、法國摩迪等一批重大戰略合作夥伴,整合資源,積極支持大企業大集團發展礦產資源深加工項目,促進傳統產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通過幾年的努力,一批大項目迅速崛起,相繼建成昆鋼800萬噸鐵礦采選、40萬噸焊管、玉鋼200萬噸釩鈦鐵、雲銅大紅山銅礦采選、雲錫5000噸金屬鎳、華寧22萬噸窯法磷酸和中緬石油管道生產等項目,對經濟的發展發揮了明顯的帶動作用。節能降耗和清潔生產不斷推進。按照可持續發展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立市、環境優先」發展戰略,著力推進工業領域的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搞好節能降耗和清潔生產,積極發展工業循環經濟。到2008年,全市實現清潔生產的企業達到117戶,占規模以上企業的38.7%,全年萬元GDP能耗下降6.7%,落後產能淘汰逐步推進,初步構建了保護生態環境與實現工業經濟平穩協調發展的常態運行機制。非公經濟、鄉鎮企業快速發展。全市認真貫徹落實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從創業輔導、融資服務、人才培訓、信息咨詢、技術創新、維權服務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非公經濟服務體系。非公經濟發展勢頭良好,2008年實現增加值160.9億元,實現了「三分天下有其一」,佔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22.2%提高到27%,從業人員26.2萬人,比2002年增加10萬人。全市鄉鎮企業以解決「三農」問題為主線,以產權制度改革、機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為重點,發展步伐加快。2008年實現增加值131.4億元,培植了19個工業強鎮,有力地促進了縣域工業的發展。新中國成立60年來,玉溪工業歷經艱難曲折,不斷發展壯大,工業生產穩定增長,支柱產業培育成果顯著。隨著玉溪經濟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只要我們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工業強市意識,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緊緊抓住新世紀頭二十年的戰略機遇期和國家西部大開發、我國加入WTO、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9+2泛珠三角區」建設、打造滇中城市圈、新一輪全球生產要素優化重組和產業轉移等歷史機遇,玉溪必將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續寫工業發展的新篇章。(

閱讀全文

與玉溪市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