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五位一體的發展總布局是怎樣形成的
1.從十二大到答十五大: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
2.十六大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3.十七大: 提出生態文明
4.十八大: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
❷ 五位一體經歷了哪些階段
4個決定中國發展方向的重大歷史會議,包括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984年的十二專屆三中全會,屬1993年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以及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四個階段;
第一個是目標探索階段,
第二個是市場經濟的建立階段,
第三個是市場經濟的初步完善階段,
第四個是五位一體改革的新階段。
❸ 五位一體是指什麼
「五位一體」是十八大報告的「新提法」之一。中共十八大宣示將生態迴文明建設答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並列,「五位一體」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著眼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五位一體」是十八大報告的「新提法」之一。中共十八大宣示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並列,「五位一體」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著眼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❹ 請簡要概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形成過程主要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五位一體」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簡稱,首次提出於201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對「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概括表述。
其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
第一,經濟建設。這是中心工作,是其他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過去一直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們取得的發展成就跟始終把牢這個中心有密切關系。什麼時候都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妨礙我們強調其他方面的發展。
第二,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也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個方面做好了,就能夠保證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第三,文化建設。我們大家也知道它的重要性,文化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無處不在,每個人都受一定的文化觀念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字不多,但是面很廣,很全面。
第四,社會建設。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民生問題跟每個人都有關系,比如得了病有地方看,有基本的社會保障。共產黨就是讓老百姓過上越來越好的生活。社會建設還關繫到社會組織、管理、建設這些方面的內容。
第五,生態文明建設。老百姓環保的觀念和意識越來越強,因為這件事跟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渴望有潔凈的空氣,有潔凈的飲用水。天藍水碧誰不在乎?我感覺到天氣好的時候,環境好的時候,心情都好,覺得生活質量都高。
(4)五位一體的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報告對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闡述是,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中指出,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使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明確。
有利於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❺ 五位一體是從哪些方面去布局的
堅持五位一體 把握總體布局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報告對全面協調推進五位一體建設作出了重大部署。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必須牢牢把握五位一體的總布局,認真落實相關部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開辟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五位一體總布局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體現了我們黨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了新境界。五位一體總布局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依據、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任務有機統一,對進一步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意義重大。
五位一體總布局代表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億萬人民在物質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後,不僅對物質生活水平和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享有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擁有健康美好的生活環境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期待。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建設總布局,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提出要從源頭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牢牢把握五位一體總布局,就一定能推動當代中國全面發展進步,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生機勃勃。
把握五位一體總布局,必須深刻理解五大建設的豐富內涵。五位一體總布局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只有堅持五位一體建設全面推進、協調發展,才能形成經濟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公平、生態良好的發展格局,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十八大報告對下一階段工作提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這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全面推進五位一體建設提出的新要求。落實這些新要求,需要全黨全國人民加倍努力。
把握五位一體總布局,必須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相關部署。在經濟建設方面,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增強發展後勁,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政治建設方面,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約束和監督體系,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在文化建設方面,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社會建設方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努力實現綠色發展,努力建設美麗中國。[1]
把握五位一體總布局,必須自覺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五位一體總布局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是當代中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立場、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和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從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積極應對新矛盾新問題,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的關系,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努力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宏偉目標鼓舞人心,美好前景凝聚力量。堅定不移地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協調發展,必將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創造中華民族更加美好的未來!
❻ 「五位一體」建設有何重要意義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了新境界,預示著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五位一體」建設的重要意義:
1、「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歷史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在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做出的正確選擇,也是根據時代特徵、發展要求和人民期望而做出的戰略部署,更是遵循黨、國家和人類文明發展規律做出的科學決策。
2、「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規律、自然資源永續利用規律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律認識的深化。
3、「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保證。「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
4、「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貢獻給世界的中國經驗、中國智慧。「五位一體」格局的提出以及節能減排強制性目標的制定,不僅僅是關注自身的發展和需要,同時也是中國對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及應對世界氣候變化所作的重大貢獻。
(6)五位一體的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五位一體」是十八大報告的「新提法」之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著眼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中國共產黨對「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重大戰略問題的科學回答,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❼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指什麼各占什麼地位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推進。五位一體總布局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體現了我們黨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了新境界。
黨的十九大站在歷史和全局的戰略高度,對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作了全面部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闡述是,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7)五位一體的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五位一體」是十八大報告的「新提法」之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著眼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中國共產黨對「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重大戰略問題的科學回答,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❽ 試述黨的十八大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發展總布局
黨的十八大報告從戰略的高度,以創新的視野,概括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和總任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面進步與繼續發展指明了奮斗方向,明確了努力目標,規劃了整體布局,規定了基本任務,做了科學全面的總體戰略部署。
一、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最大國情,是中國共產黨制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路線、戰略策略的基本出發點,是現階段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成功地進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認識中國國情實際開始。我國改革開放事業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成功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說到底,就是始終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當代中國最大國情,並以這個實際為總依據,來思考和解決當代中國的一切問題。
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我們黨是在長期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過程中,在深刻總結社會主義各國包括我國建設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通過對國情和社會主義的再認識,作出當代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的。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於初級的階段」的論斷。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強調,「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現在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1987年黨的十三大召開前夕,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麼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劃。」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系統論述了初級階段的主要含義、基本特徵、主要矛盾,提出了黨的基本路線,標志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強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很長的歷史階段,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任何時期都不能離開這個實際、超越階段,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通過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特徵、發展進程、主要矛盾、根本任務、基本制度、基本綱領的系統論述,全面拓展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再次強調,「必須看到,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這些都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認識的不斷深化。
黨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判斷,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前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依據,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兩個內容,一是我國已是社會主義,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二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考慮一切問題、制定路線政策,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既是對中國國情的清醒認識,為制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奠定了前提、依據和出發點,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石和重要內容;又是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的系統科學的回答,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階段的理論,創造性地發展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當前,我國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階段性特徵日益明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特徵與30年前比有很大變化,但這並不影響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總判斷。經濟實力雖然大大提升,但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生產率較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還存在著一系列發展中的矛盾與問題。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盡管具體國情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但當前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抓住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堅定不移,毫不動搖。
二、總布局是五位一體
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規劃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部署,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方向,明確了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工作方針和奮斗目標。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既有明確的指導方針,同時對總體布局的認識也隨著實踐的發展而逐步深化、不斷完善。1986年9月,我們黨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並且使這幾個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進。」明確提出一系列「兩手抓」的戰略方針,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提出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
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一系列提法的基礎上,2005年2月19日,胡錦濤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黨的十七大報告全面論述了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從提出四位一體總體布局到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深化,反映了我們黨對「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科學發展重大戰略問題認識的深化,是黨的十八大報告的一大理論創新亮點。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扎扎實實抓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打勝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場硬仗,把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競爭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2.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人民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說到底就是發展人民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要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以加強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證,以實行社會主義法治為基本保障,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3.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必須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略地位,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努力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4.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發展社會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文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道路。必須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更加註重社會建設,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5.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文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發展道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內涵更加豐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完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必須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必須從源頭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三、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堅定了我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明確了我們努力的方向和承擔的歷史責任,激勵著我們不斷增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偉大力量。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創中華民族新的輝煌,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以來,中華民族一切有志之士的共同信念和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標。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30年的奮斗,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功邁出了重要一步。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領導全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工業體系,實現了農業合作化,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成績,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解決了在中國這樣落後的國家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問題,也就是說,找到了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並且通過堅定不移地開拓這條道路而取得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我國經濟總量躍升到世界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台階,國家面貌發生深刻的歷史性變化。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的那樣:「經過九十多年艱苦奮斗,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貧窮落後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前景。」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才能找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之路、成功之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只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世界歷史進程和發展潮流,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的時代要求。在中國實現現代化,就要回答「中國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怎樣實現現代化」。中國共產黨人在60多年的建設實踐中科學解答了這一問題。中國現代化首先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同時又是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近代以來中國的發展歷史雄辯證明,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從中國自己的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照搬「西化」或者其他「模式」都是無法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
1956年,毛澤東同志率先提出並初步規劃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明確要「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他還提出國防現代化的問題:「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親自規劃了我國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的建設目標。在如何實現現代化問題上,毛澤東同志強調不能照抄照搬外國經驗,要從中國國情出發,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工農並舉的工業化道路。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黨深化了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思想,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關於實現現代化的性質和道路問題,提出要搞社會主義現代化,要走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關於中國現代化的戰略地位和指導方針問題,把實現現代化提高到關系我們國家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國家的安全以及為共產主義社會創造物質財富的高度來認識,提出了把全黨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實現四個現代化上來的根本指導方針;關於中國現代化的根本任務、政治保證和基本條件問題,強調實現現代化的核心是經濟建設,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強大動力是改革開放,政治保證和基本條件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基本路線,保持穩定和諧;關於中國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最終目標和運行模式問題,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最終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運行模式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和「三步走」的發展戰略。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強調:「必須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號召:「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明確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認為這是與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標志著中國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了現代化的實現目標:「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再繼續奮斗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七大對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告誡全黨基本實現現代化還需要奮斗幾十年,要始終保持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思想深化了對「三大規律」的認識,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問題。只要我們按照黨的十八大的總體要求,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