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色家書的媒體評論
書評
搶救民間家書,就是傳承家書文化,守護親情家園,用親情的力量維系內
家庭的和容睦,共建和諧社會。
——季羨林
家書寫的時候不是為了發表,也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所以講真話的多
。
——任繼愈
家書里記載的家庭瑣事往往和那個時代的大事連在一起,當大事發生時
,那些普通參與者同樣是創造歷史的主人。
——文潔若
沐浴在這種純潔的感情裡面,我們的感情也會得到升華,所有的讀者都
會在這些家書面前受到精神的洗禮。
——叔陽
在家書裡面看到的是活的中國,你會發現那些時代的生命就在你的旁邊
,你可以重新地體驗他們的感情,你o-y以活好多次。
——張頤武
2. 紅書 是什麼意思
笑。。。這來是日語問題源么。。。?
如果是的話有個詞寫成紅書念べにがき,意思就是字面的,用紅字寫成的書(或者一段/一句話),但是我覺得那是印刷之前手抄本時代的事情了,現在好像沒人用了,去大詞林能查到而已。。。
3. 寫一篇關於讀紅書的讀後感
《紅岩》讀後感
我懷著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岩》這本書。〈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最令我難忘的是許雲峰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江姐被粗長的竹簽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鑽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斗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寫英語作文,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泄氣了;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棄。沒有對學習、工作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總找借口說自己是個女孩。可如今,在紅岩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解放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記了什麼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謝《紅岩》,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紅岩》讀後感
這是一部用血與淚書寫成的悲壯篇章。解放戰爭時期,在山城重慶,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特務機關的殘酷鎮壓和迫害,但是他們不畏強敵在監獄中與之進行不泄的斗爭。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這里卻奏響「國際悲歌歌一曲」,200多名戴著腳鐐手銬的共產黨員、革命志士、青年學生、軍人、甚至小孩,遭到了國民黨軍統特務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鮮血染紅了歌樂山下的步雲橋、渣滓洞、白公館、松林坡、梅園......雖然他們大部分的人都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激勵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堅持到了革命勝利……
《紅岩》為我們塑造了一組革命英雄的群體形象。這些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經歷、不同性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者,經過作者的精心刻畫,都活靈活現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江姐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一個主要人物,她對黨忠貞,對敵斗爭頑強不屈,在危急關頭從容鎮定,對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華鎣山途中,她看到城牆上懸掛著丈夫的頭顱,雖然悲痛欲絕,但為了不暴露身份,仍舊鎮定自若地去與雙槍老太婆會面。在就義前,她平靜地與戰友們一一告別,親吻「監獄之花」,梳理好頭發,換上整潔的藍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皺痕,而後從容走向刑場。所有這一切,讓人多麼激動、崇敬、悲憤、感嘆!
《紅岩》裡面都是一些真實的人和事情,而這些人和事情同一個年代、一個時代緊緊地結合在一起。 「為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願把牢底坐穿」,「失敗膏肓土,成功祭蒼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而在這些思想當中,所實踐的都是具體的人,而這些人都不是當時一些家庭條件困難,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識分子,從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優越的生活條件。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實踐選擇道路當中,他們投身於社會革命,為整個國家民族和大多數的利益進行實踐,這崇高的選擇促使我們去思考,人應該怎麼去活著?人應該怎麼去奮斗?人應該怎麼去確定自己的價值取向?以及個人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應該所盡的責任和承擔的義務?
《紅岩》里的人物原型--歌樂山的烈士們是一個奇特的英雄群體和文化群體,他們幾乎人人會寫詩。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間地獄里,他們拿起筆做刀槍,刺向黑暗的社會和兇殘的敵人。「失敗膏黃土,成功濟蒼生」,「從來壯烈不貪生,許黨為民萬事輕」,「願以我血獻後土,換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鐵窗下的心歌無不表現了烈士們視死如歸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我們的國旗,那我們該怎樣讓我們的國旗更加鮮艷?在我們享用現代文明的時候,能夠忘記和平的生活源於血染的歷史嗎?能夠忘記曾經發生過的戰爭嗎?能夠忘記曾為此付出了生命和鮮血的先烈們嗎?能夠忘記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庄嚴意義嗎?不,不能,我們也沒有資格忘記。先輩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現在他們都已沒入歷史的長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將先輩們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續下去,讓我們的國旗在我們的國土上更加驕傲地飄揚!
4. 建黨節的來歷 30字左右
把7月1日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是毛澤東於1938年5月提出來的。當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版》一文中權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十七周年紀念日。」這是中央領導同志第一次明確提出「七一」是黨的誕生紀念日。
當時在延安的曾經參加過一大的黨的創始人只有毛澤東、董必武兩人。他們回憶一大是7月份召開的,但記不清楚確切的開會日期。因為缺乏檔案材料,一時無法查證,所以就把7月1日確定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七一」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最早見於中央文件是1941年6月。當時,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紀念指示》。
《指示》說:「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據地應分別召集會議,採取各種辦法,舉行紀念,並在各種刊物出特刊或特輯。」這是以中共中央名義作出的把「七一」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進行紀念的第一個文件。
黨的一大開幕日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由黨史工作者考證清楚,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和考證成果,確定一大的召開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
5. 紅色經典書目有哪些
紅色經典書目:《紅岩》、《鐵道游擊隊》、《閃閃紅星》、《小英雄雨來》和《青春之歌》等。
1、《紅岩》
小說發生在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是以描寫重慶解放前夕殘酷的地下斗爭,特別是獄中斗爭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歌頌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驗下的堅貞節操,塑造了許雲峰、江姐、陳然等眾多可歌可泣,令人難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輝。
2、《鐵道游擊隊》
這是一部描寫在抗日時期,魯南地區確有這樣一支游擊隊,開始在臨(城)棗(庄)支線,以後發展到津浦干線上活動。在廣大的革命根據地中由共產黨人領導的一支特殊的游擊小分隊以打擊日偽軍的交通線為目的而與日偽勢力進行游擊斗爭的英雄故事。
5、《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在三十年代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以高亢激昂的旋律為愛國知識分子寫下了一首青春的贊歌。
6. 紅書的出版意義
雖然榮格的部分理論已成為流行心理文化的一部分,但榮格理論的大部分內容卻難以真正為回人們消化和吸收。他的答理論兼具創造性和意義,而這使很多人很難從自己的內心獲得同感。對普通人而言《紅書》的價值或許有些飄渺而難以把握之感。但正如有許多評論家所言,榮格的書怪異晦澀,恰恰說明了我們尚缺乏足夠的時間來思想。因此,要理解榮格及其生活,包括他的心理學理論來源,這本書至少是一件珍品。在過去幾年中負責翻譯此書的歷史學家談到此書的基本價值在於「生命意義的探尋」。無論你是否去讀,對任何一個偉大的心理學家來講,這都已是一項不可多得的贊譽。
7. 紅色家書主要說明了什麼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各地、各部門擬推出一系列紀念活動,其中由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的《紅色家書》是一個頗具特色的項目。《紅色家書》是由搶救民間家書項目組委會編輯的民間家書系列圖書的第二輯,旨在徵集整理現存民間家書,喚起大家對親情和諧的珍視,傳承已在我國綿延數千年的家書文化。
家書作為中華民族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十分厚重的歷史和文化信息,它集文學、史學、美學、書法、禮儀、郵政、包裝、紙張等文化元素於一體,是我們中華民族凝聚力和親和力的體現。家書又是古往今來人們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它在溝通思想、表達情感方面具有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家書是寫信人真情實感的流露,《紅色家書》中所表現的更多是真、善、美的東西,其中所蘊含的熱愛黨、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尊老愛幼、團結互助、誠實守信、辛勤勞動、艱苦奮斗、崇尚科學、親情和諧等等理念,與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極為吻合的;幾乎每一封家書都包涵親情、修身、齊家、禮儀、教化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許多家書通篇閃爍著追求真理、公平正義、誠信友愛、無私奉獻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光輝,這與和諧社會對於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要求也非常一致。因此,編輯整理優秀家書,大力弘揚家書文化,不僅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紅色家書》共分為反哺義、雎鳩緣、手足親、舐犢情四部分,收錄了五十餘封紅色家書(其中大部分家書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三十多個家庭愛黨愛國愛家的故事,為我們提供了一套生動活潑的思想道德教育讀本。從他們留下的紅色家書中,我們獲得的不僅是銘記,還有奮進的力量。
家書里記載的主要是互報平安、家庭之間的點滴小事,其中穿插著寫信人之間思想情感的變化,實實在在,觸手可及。通過一封封直指心靈的家書、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張張昂揚向上的老照片,讓大家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懂得,不論他的崗位多麼平凡,每一個犧牲的烈士都是共和國的基石,每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都是祖國建設這部機器上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英雄不是高不可攀,榜樣就在身邊。
1946年4月25日,八路軍戰士馮庭楷含著熱淚給家裡寫了一封長信。信中寫道:「災難深重的中國少衣無食者,不僅咱一家,弟這幾年來正是為了自己,為了這飢寒的一群,奔波奮斗。……媽媽,我們應擦乾自己的眼淚。我萬一不幸為人民戰死,那也無須乎哭。你看,疆場上躺著的那些死屍,哪一個不是他媽媽的愛兒?」在這封家書中,他袒露了一個戰士的情懷:思念親人,但又無私無畏。之後不到半年,他便英勇犧牲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
一個革命者,影響一家人。天津解放前夕,青年學生杜峻舍小家,顧大家,毅然參加人民解放軍,並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他不僅用忘我的工作實踐了自己的誓言,還鼓勵弟弟妹妹們學好文化,服務人民,報效祖國。他在寫給弟弟妹妹的家書中說:「我加入革命隊伍,純粹是要為人民服務。顧這一面,可就把家庭那一面失去了。在這里,我要求你們替我多做點吧,在父母面前要聽話,要好好求學,將來都要給人民服務的,沒學問是不成的。」 在他的影響下,幾個弟弟妹妹都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終生為人民服務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