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溫州地區經濟發展歷史

溫州地區經濟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7 03:39:01

㈠ 改革開放30年來溫州的變化

改革開放30年看溫州1978年,改革開放的洪流滾滾而來,溫州以其熱情的姿態投身於改革的潮流中。無論是民營經濟的迅速崛起,還是新溫州人的敢為人先,三十年來,溫州在改革開放中創造出了一個個精彩的奇跡。為深入回顧溫州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風雨歷程,今年暑期,溫州大學組織了20支分隊,開展「青春與改革開放同行——改革開放30年看溫州」實踐活動。近500名學生深入企業、社區、農村等開展民營經濟調查,溫州模式考察,尋訪歷史見證人,徵集溫州人故事等實踐活動,親身感悟溫州成長發展的點滴,感受翻天覆地的變化,總結經驗,為溫州的第三次飛躍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實踐過程中,同學們風雨兼程,只為見證,只為超越,就讓我們一同經歷,攜手相行。
一、考察:「溫州模式」下的民營經濟

在三十年的長河中,「敢為人先」的溫州人從本地實際出發,自主改革,自求發展,闖出了一條具有溫州地域特色的經濟發展路子,即「溫州模式」,並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此次實踐隊們走訪了許多極富溫州特色的民營經濟,對溫州經濟做了深入地考察。其中,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的「回望溫州改革開放三十年」實踐隊通過走訪民營企業來了解溫州模式的變遷,先後走訪了浙江省康德萊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惠邦服飾、名派照明電器、溫兄機械閥業、捷鷹電器等企業。通過走訪,同學們加深了對「溫州模式」的理解,正如一個康德萊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所詮釋的「溫州模式」即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的模式,通過市場經濟的形式促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走訪過程中,同學們同樣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對溫州民企發展的意義重大,各企業的發展,都浸透著改革的成果。但同時他們感覺到了溫州民企發展的壓力,同學也目睹了一些小型製造企業大門緊閉的無奈,一位機械閥業負責人告訴他們「隨著國內原材料價格的繼續上升,人民幣繼續升值,出口困難等問題的加重,溫州將有更多的小型企業面臨倒閉的困境」,因此,今後,「溫州模式」如何在新形勢下注入新血液,引領溫州民企走出困境,成為嶄新的課題。對此,企業家們紛紛表示,最重要的是苦練內功,堅持科學發展觀,從根本入手,加強企業隊伍建設,提高產品質量,打響品牌,相信在這樣策略的指導下,溫州的企業會越走越遠。

與此同時,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為中國皮都喝彩」暑期社會實踐隊也走入平陽水頭,開展考察活動,通過走訪溫州揚城皮具有限公司等企業,了解水頭皮革的發展歷史等,隊員們深刻體會到,30年來,溫州水頭的變化是巨大的,其發展模式便是溫州模式的一個縮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最重要的是環境污染問題,隊員們呼籲,企業要長遠發展,必須走上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改革新風尚,改革帶來的是社會經濟機構的變革,更是市場經濟體制的產物。更加合理地安排市場配置,才是經濟騰飛的根本。溫州的民營企業家們正在努力著,為溫州經濟的繼續飛躍而奮斗,雖然有過成長初期的疼痛,雖然有著「成長的煩惱」,雖然未來還有未知的漫漫之路需要拼搏,但清晰的目標讓他們堅定著,不服輸的本能讓他們開拓著,相信溫州企業,溫州經濟會走得越來越遠。

二、尋訪:溫州人的創業歷程

「創業」於溫州人來講已是一個不能再熟悉的詞了,溫州經濟的其中一大特點就是將千千萬萬人捲入創業的潮流。在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中,很多實踐隊也采訪了這些時代的弄潮兒,傾聽他們的創業史,觸摸改革開放史上那濃墨重彩的風景。2008年7月12日-25日,美術與設計學院「溫州女企業家現狀調查」暑期社會實踐隊采訪小組先後走訪了高邦服飾集團有限公司、溫州先迪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創始人。高邦服飾集團公司女總朱愛武,講述了她的創業歷程時,言談中,她充滿青春活力的言語無不體現著其干練的一面。幾多艱辛,幾多快樂,也許就像她說得那樣,只有經歷的人才會懂,她對未來的高邦充滿信心。溫州先迪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經理陳彤談到自己的創業時,親切,更多的是勉勵,「機會對於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你勤奮付出,成功終將屬於你!」她鼓勵大學生們可以通過自主創業解決就業問題。

同樣,國際合作學院「自強不息,濟弱圖志」實踐隊在走訪鶴溪村的幾家鄉鎮企業時也遇到了一位自主創業的巾幗人物,在談到創業之路時,這位女老闆眉宇之間盡顯感慨,她說,創業的初期也許是迫於生計,但隨著事業的擴大,創業路途中的摸索,你會發現創業的艱辛,持續的堅持,敏銳的嗅覺和定位的標准都將是創業者一生寶貴的財富。

的確,創業帶給溫州的不僅僅是物質的財富,更是一筆精神的財富,一種溫州精神的傳承。作為身處改革開放最前沿陣地的溫州,那些不斷涌現的風雲人物,那些令人欽贊的感人卻又振奮的事跡是溫州的驕傲,也是溫州三十年來的榮耀。

三、關註:新溫州人的成長

三十年的時間讓溫州改變了很多,從舊景渡新貌,溫州的發展離不 開每一位民眾的努力,而芸芸眾生之中,有一個群體,為溫州城市的建設發展做著不懈努力。他們勤勞、朴實、默默耕耘著,成為推動溫州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新溫州人作為溫州人的分支,引起了很多社會專家的關注,同時也促成了實踐隊們對新溫州人的探究。

商學院熱運之旅暑期社會實踐隊就以新溫州的創業人群以及「新溫州人中未創業的群體」作為調研對象,在「五馬」、「明航路」、「車站大道」等幾個人流密集處以及部分新溫州人開設的小型店鋪內展開系列調查。調查針對新溫州人創業的現狀、創業的心態,以及他們對於創業在溫州的展望等問題展開。通過調查,學生們了解到「新溫州人」同樣有「敢為人先,不怕吃苦」的創業精神,他們的創業熱情一點也不亞於土生土長溫州人。

學生處「新溫州人,汗灑甌越譜華章」暑期實踐隊深入康奈集團,以一種全新的角度調查新溫州人,詮釋新溫州人。隊員們參觀職工俱樂部等,深入了解了康奈的企業文化和有關新溫州人的規章制度;深入車間,了解民工的生活和工作情況,幫助新溫州人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

新溫州人不只是狹隘地固定在經濟領域,他們活躍在溫州的各個行業,遍布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例如外來打工人員,外來的定居民眾,很多實踐隊們也開展了走訪調查的活動。如法政學院「幸福城市調查研究」實踐隊對外來務工人員(新溫州人)的子女教育問題進行了關注;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溫州房地產30年」社會實踐隊來到中宇建設集團,為工地廣大建設者送去了各種防暑降溫物品,給他們帶去了清涼;商學院「走近新溫州人」實踐隊來到了溫州火車站為那裡的外來務工人員送去了溫暖和關懷等等。

目前,新溫州人已經成為社會的焦點話題。新溫州人為甌越大地的發展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作為當代大學生,踐行於走訪調查新溫州人的社會實踐,目的是引起社會的更多關注,給予新溫州人更多的關懷。新溫州人在成長,和溫州這座年輕的城市一起成長著,也願他們在未來的旅程中活得更加精彩。

四、感動:社會改革,與民謀福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無論是社會經濟還是文化生活,都以全新的姿態行進在發展的道路上。為全面了解改革開放的成果,實踐隊的隊員們城市農村,深入群眾和深入企業和社區。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回望溫州改革開放三十年」實踐隊對溫州教育局張局長進行了專訪。實踐隊就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師資隊伍的建設,新課程改革以及現在師范生就業前景等現今社會熱點問題展開了交流。張局長表示,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是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和普及初等教育的決心。隨著溫州整個城市的品味和文化素養的不斷增強,將加大師資力量的投入。而新課程改革就是為了迎合社會需求而作出的改變,這樣的改變雖然還不是很成熟,但是它確實已經成為了現在教育的主流。當談到就業問題時,張局長不只一次地對現在大學生提出了殷切希望。改革開放三十年,也是中國教育改革的三十年,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溫州的教育事業會有更好的突破。

在關注農村民生問題方面,「改革開放看溫州」大型社會實踐采訪活動實踐隊則以大學生的獨特視角,深入調查溫州境內蒼南、平陽、文成、泰順四個縣市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歷史變遷和經濟發展情況。實踐隊的學生們分別走訪了蒼南龍港鎮的第一任黨委書記陳定模和龍港著名企業金田集團,文成縣華僑鎮--玉壺並采訪了僑鄉聯合會的主席,還來到了泰順縣城羅陽的茶葉特產局,走進當地茶農家庭,親身體驗當地的鄉土民情。

在與蒼南龍港鎮的第一任黨委書記陳定模書記的訪談中,老書記講述了他個人的經歷,並就其在村裡進行的兩項重要的魄力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進行深入的交流,從中了解到兩項改革的背景及背後的故事。而對龍港金田集團的采訪中,實踐隊走訪了企業廠區,並對企業相關負責人進行了采訪。采訪的重心在於,改革開放的30年,企業的發展與改革開放政策的聯系。金田集團財務總監向隊員們講述了金田集團的發展史,金田集團的多元化和黨建團建,員工福利等,他重點強調了黨對企業的扶持政策。正是由於改革開放的30年,金田才能緊抓機遇,通過自己的探索,是企業變得強大。訪問結束後,隊員們還參觀了龍港禮品城,親身感受到了龍港鎮改革開放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之風推動了城市和農村的發展,也為企業的成長帶來了巨大機遇。在摸索中前進,再前進中發展,改革的深化將繼續拓展,在此次社會實踐中,各個實踐隊們以實地考察的形式深刻感受了三十年的改革成果,也進一步理解了黨的政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社會的變革,為人民謀利益,也為中國帶來了福音。

憶往昔,感慨萬千,話今朝,豪情滿懷。回首改革開放30年的溫州,春華秋實,碩果累累,形勢喜人,改革開放為溫州人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是溫州發展的動力源泉。未來的溫州,會在改革開放旗幟的引領下,繼續本著「敢為人先」的理念不斷突破和發展。通過「青春與改革開放同行——關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暑期社會實踐,學生們對改革開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深深地意識到身上所背負的神聖使命,未來的溫州在呼喚,呼喚著當代學子的青春與熱情。改革開放三十年,百業爭榮鋪錦綉,讓青春與改革開放同行,讓千姿璀璨滋潤和諧溫州,聽,時代在召喚!

㈡ 有關溫州的歷史文化

東甌名城」溫州,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回中國沿海九個港口之一,答公元323年,著名學者郭璞選址始建溫州城。相傳建城時,有一隻白鹿銜花跨城而過,所到之處一片鳥語花香、祥雲騰飛,故又名「鹿城」。<br/>「東甌山水甲江南」,溫州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有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的雁盪山和號稱「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兩個國家級名勝風景區;有以「東方夏威夷」著稱的南麂山列島和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烏岩嶺自然保護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br/>溫州還是改革開放較早的前沿城市,商業經濟相當發達。溫州人幾乎家家戶戶經商,專業市場遍地開花。一方面,外資大量湧入溫州,使其迅速發展成為科技先進、經濟繁榮、文明富裕的現代化商貿港口城市;另一方面,溫州人開辦的公司遍布五洲四海。「溫州模式」、「溫州速度」、「溫州商人」,享譽海內外。<br/>

㈢ 溫州的變化

改革開放30年看溫州復1978年,改革開放的洪流制滾滾而來,溫州以其熱情的姿態投身於改革的潮流中。無論是民營經濟的迅速崛起,還是新溫州人的敢為人先,三十年來,溫州在改革開放中創造出了一個個精彩的奇跡。
改革新風尚,改革帶來的是社會經濟機構的變革,更是市場經濟體制的產物。更加合理地安排市場配置,才是經濟騰飛的根本。溫州的民營企業家們正在努力著,為溫州經濟的繼續飛躍而奮斗,雖然有過成長初期的疼痛,雖然有著「成長的煩惱」,雖然未來還有未知的漫漫之路需要拼搏,但清晰的目標讓他們堅定著,不服輸的本能讓他們開拓著,相信溫州企業,溫州經濟會走得越來越遠。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無論是社會經濟還是文化生活,都以全新的姿態行進在發展的道路上。為全面了解改革開放的成果,實踐隊的隊員們城市農村,深入群眾和深入企業和社區。
改革開放之風推動了城市和農村的發展,也為企業的成長帶來了巨大機遇。在摸索中前進,再前進中發展,改革的深化將繼續拓展,在此次社會實踐中,各個實踐隊們以實地考察的形式深刻感受了三十年的改革成果,也進一步理解了黨的政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社會的變革,為人民謀利益,也為中國帶來了福音。

㈣ 請分析溫州經濟的現狀和前景,以及未來應該走的發展道路。

溫州經濟是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發展起來,經濟總量和社會經濟各方面指標在近年來有重要的發展,具體的數值我在這里就不統計與比較,大家可以查看溫州政府部門統計數值,因為,我國已經加入WTO國際貿易組織,這倆年,溫州的傳統產業和勞動力密集產業如服裝,皮鞋,打火機等產業,受到比較嚴重的貿易堡壘影響,但是,具有溫州精神和頑強創業奮斗意志的溫州企業家,和歷屆溫州政府的努力正確施政形成基礎,政府,社會,企業共同合作努力,所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溫州經濟總量和各方面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近年來沒有萎縮,每年在穩定進步。溫州現在經濟發展的狀態是保穩促調,創新活力,政企聯動,政府領導親自下企業訪問和解決發展中困難。各產業在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產品革新,整體提升等方面在努力實施措施,無論從那方面分析比較,溫州經濟發展是看好!溫州經濟未來走的道路,應按照實踐,科學發展,特別是政府部門要大力創新服務機制和方法,適應經濟社會與企業的發展進步是關鍵,溫州民營經濟各產業按照「新,專,精,特,」產品經濟發展道路,要適應社會經濟各領域發展需求是目標,經濟發展是離不開人的思想觀念改變,民營企業家和企業主要創新觀念,加強學習,提高知識水平素質很重要,溫州有300萬外地員工,大家同心同德,對企業發展也很重要,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社會各建設和環境及其各相關聯系發展因素都應該同步發展,這樣,溫州經濟發展就有可靠的保障基礎,就有走向逐步穩定的發展道路。本回答僅是個人研究看法,提供參考!

㈤ 溫州是如何發展,富裕起來的

有專家將溫州人獲得成功的模式,總結為「溫州模式」。
"溫州模式」說到底,是發展市場經濟的模式。「溫州模式」和「蘇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爭論圍繞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發展市場經濟還是堅持計劃經濟。在「溫州模式」興起之初,提倡「市場經濟」還是「違禁」的,居主流地位的觀念是,必須堅持計劃經濟,而且計劃經濟必須「為主」,市場(還談不上「市場經濟」)只能「為輔」。「溫州模式」之所以最終被認同,是因為經過不斷的實踐,反復的思考。人們從「溫州模式」的實踐中看到,與僵化的計劃經濟相反,市場經濟充滿了活力,效率很高。市場經濟植根於溫州,溫州經濟的發展便加快了,就業的途徑拓寬了,市場供給豐富了,人民迅速地富起來了,政府財政的日子也好過了。

第二,「溫州模式」說到底,是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的模式。「溫州模式」與「蘇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爭論圍繞的另一關鍵問題就是,如何看待發展民營經濟。當時居主流的觀念是,即使在農村發展非農產業也必須以發展集體經濟為主,只能讓民營經濟起「補充作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經過包括「溫州模式」實踐在內的不斷的實踐,反復的思考,人們終於認識到,要發展市場經濟就必須發展民營經濟,沒有民營經濟就沒有市場經濟,民營經濟或者說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具有很強的利益激勵和約束機制。溫州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符合人們要求致富和追求過好生活的願望。「溫州模式」的實踐證明,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的結果,在利益的激勵下,蘊藏在群眾中的巨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便可煥發出來,轉化成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無須政府的安排和鞭策,也不依賴政府,人們自己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求致富之路、發展之路,按照市場的變化去配置資源,在市場的壓力下去提高效率,並自己承擔風險。

第三,在關於「溫州模式」與「蘇南模式」的爭論中,人們對「溫州模式」貶斥最多的問題之一是市場的無序。確實,在溫州出現過大量違反市場規則的現象,溫州的商品一度成為假冒偽劣商品的代名詞。柳市生產的偽劣低壓電器給用戶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巨大損失,遭到中央有關部門的通報,並受到國務院聯合檢查組的檢查。這種市場的無序狀況理應受到譴責和處罰。但也要指出,在計劃經濟秩序依舊占統治地位,市場經濟秩序尚未建立的情況下,溫州率先突破計劃經濟的「秩序」發展市場經濟,一度出現市場無序是必然的,人們對溫州一些企業違反市場規則的種種無序現象嚴加譴責,也是正確的。與此同時,也要看到,當時許多人是帶著長期生活在計劃經濟秩序中形成的觀念來看溫州的,他們把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如競爭、投機、長途販運)也看作是無序,而加以否定。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溫州人自己也漸漸認識到遵守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逐漸糾正了自己的行為,轉而注重產品質量,重視市場信譽。同時人們也逐漸習慣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從而改變了對「溫州模式」的看法,認同了「溫州模式」。此後「溫州模式」迅速在各地移植和推廣,各地民營經濟迅速發展起來,甚至連長時間堅持以發展集體經濟為主的「蘇南模式」地區(主要是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帶)也逐漸放棄原有模式向「溫州模式」轉變。當然,各地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先有後,有快有慢,差別很大,有些地方民營經濟發展得很不錯,有些地方則還未發展起來。實際上,學習和移植「溫州模式」並不容易,而且各地條件也相差很大。從各地學習和移植「溫州模式」的情況來看,我認為,有幾點需要指出來。

第一,「溫州模式」的最可貴之點在於,溫州人有很強的致富慾望和創業精神。這與溫州的地理環境、歷史和傳統有很大的關系。溫州地處沿海,早在1876年,根據《中英煙台條約》的附約,就開辟為對外通商口岸。這使溫州有著久遠的經商傳統、開放傳統和手工業製造技能,而且有廣泛的海外關系,因此商業文化或者說市場經濟文化較為發達。溫州人不安於現狀,不墨守成規,不甘於貧困。為了追求財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他們不辭艱辛,善於學習,敢於冒險,勇於進取,無論到那裡都能紮根,生存,發展。而在不少地方,特別是內地的一些地方,歷史上就未經歷過市場經濟的洗禮,或很少與市場接觸,農業文化根深蒂固,計劃經濟的秩序又成為不可逾越的成規,以致人們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生活態度等方面與溫州人相差甚大,甚至截然相反,只要我們親身到一些地區特別是邊遠山區看看,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差距有多大。在這些地方要移植「溫州模式」,發展民營經濟絕非易事。溫州人能夠不遠千里到異地他鄉開發廊,辦服裝店,甚至擺修鞋攤,設法尋找賺錢的機會,而當地人卻對眼前的機會視而不見,或者雖然看到了,卻不屑於干,不願意干,或者不會干卻又不去學。當然,有了溫州的經驗,以及在全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情況下,這一切都在改變之中,不過需要經歷較長的過程。因此,各地在學習溫州經驗,發展民營經濟的過程中,首先要學習和培育市場經濟文化,學習溫州人的創業精神。

第二,一些地方在移植「溫州模式」以發展民營經濟時,往往注意給民營經濟以各種優惠,這在民營經濟剛起步時可能有必要,但從溫州的經驗看,要發展民營經濟,最重要的是要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適宜的寬松的環境,讓人們自己去闖,去創業,去承擔風險。要知道,在「溫州模式」興起之初,溫州幹部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很大,也做過一些不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事,例如,曾把最早創業的「八大王」投入了監獄。但不久,在溫州市場經濟的特定環境的影響下,派到溫州去「滅火」的幹部,經過實地考察,反而給民營經濟助燃。那時,在異常困難的條件下,溫州市政府不可能給民營經濟以優惠,但政府的支持和保護卻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環境,民營經濟之火才越燒越旺。而在有些地方,民營經濟也曾點燃過星星之火,但卻沒能燃燒起來。現在,各地都在提倡發展民營經濟,可是許多地方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並不好,當地政府並不懂得在市場經濟下自己應該做什麼和怎樣做。或者是政府管得太多,不放手;或者是步步設卡,處處干預;或者是把民營經濟當作「唐僧肉」,各個部門都去「吃」一口。

第三,在溫州,在民營經濟的發展中確實出過不少問題,有些問題甚至是嚴重的。究其原因有民營經濟自身行為不規范的問題,也有外部環境不規范的問題。對此應從歷史的角度、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並採用正確的辦法去解決。試想,如果當年在處理柳市製造和銷售偽劣低壓電器問題時,一棍子將其打死,也就不會有今天中國電器之都的柳市;同樣,如果當時不嚴加整頓,不實施「質量立市,名牌興市」的方針,也不會有今天中國電器之都的柳市。可見,各地在學習「溫州模式」、發展民營經濟的過程中,如何對待民營經濟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值得注意。有的地方一看到民營經濟發生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就把民營經濟看作漆黑一團,借整頓之名,將其封殺,更多的地方則是從本地的狹隘利益、短期的利益出發,對嚴重破壞市場規則的民營企業(如製造假冒偽劣商品者),肆意包庇,甚至縱容,這樣,民營經濟同樣會走上絕路,因為在混亂的市場環境中不可能造就優秀的民營企業。然而遺憾的是,許多地方政府尚未認識這個道理,他們應該從「溫州模式」的經驗教訓中獲得教益。這里還要指出的是,雖然「溫州模式」現在已得到普遍認同,但它以往有過現今依舊存在著一些不足。因此「溫州模式」也需要進一步發展,這是各地在學習和移植「溫州模式」時更應注意的。

㈥ 溫州的歷史由來

溫州古為甌地,秦統一全國後屬閩中郡。西漢惠帝三年(前192)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

都地。 漢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設在甌江下游北岸今永嘉縣甌北鎮

境內,是為溫境建縣之始。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析臨海郡南部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

縣置永嘉郡,郡治設在甌江下游 南岸(今鹿城區),是溫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

東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溫州,自此以後,歷1300餘年至今,州名無改,州境亦無大變 。

辛亥革命爆發,1911年11月8日溫州成立"軍政分府",隸浙江軍政府。



1914年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1932年 建立行政督察

區。溫州區初稱浙江省第十縣 政督察區,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 。後數度更名,稱第四特區、第三 特
區、永嘉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 1948年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建立溫州市軍事 管制委員會;8月26日成立第五專區,並設溫州

市。建國後,改稱為溫州區專員公 署。其後,名稱和轄縣有所變動。1981年9月溫州地區和溫州市合

並建立溫州市, 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鹿城、龍灣、甌海3區,瑞安、樂清2市(縣級)和永嘉、 洞

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6縣。

㈦ 溫州激盪四十年,見證了怎樣的歷史

溫州,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另一個範例,一直受到相關學者的研究和重視,特別是有著號稱“東方猶太人”稱號的溫州人,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創造了獨特的傳奇,不僅一舉將東海邊的小漁村從貧鄉僻壤變成全中國有名的創業之城,同時也成為全國小商品市場的重要代表,也是很多創業的年輕人夢想開始的地方。

㈧ 溫州的發展與歷史

概述
溫州位於中國東南部,甌江下游南岸,是浙江省下屬的地級市,為沿海港口城市,簡稱甌,別稱鹿城。擁有面積11784平方千米,轄海域11000平方千米。
中國雙擁模範城 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鎖都 中國鞋都 中國制筆之都 中國皮都 中國低壓電器之都
中國教玩具之都 中國合成革之都 中國五金潔具之都
中國汽摩配之都 中國塑編之都 中國紐扣之都 溫州風光中國禮品城中國楊梅之鄉 中國特產之鄉 中國茶葉之鄉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中國烏牛早之鄉 中國拉鏈之鄉 中國席草之鄉 中國泵閥之鄉
中國羊棲菜之鄉 中國甌柑之鄉 中國馬蹄筍之鄉 中國四季柚之鄉 中國蘑菇之鄉 中國紫菜之鄉
中國牡蠣之鄉 中國泥蚶之鄉 中國文蛤之鄉 中國花蚶之鄉
中國印刷城 中國電器城 中國禮品城 中國男裝名城 中國休閑服裝名城 中國膠鞋名城
中國商務禮品生產基地 中國鯊魚加工基地 中國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 中國塑料薄膜生產基地
中國剃須刀生產基地 中國鞋都女鞋基地 中國不銹鋼無縫管生產基地 中國眼鏡生產基地
中國精密模具生產基地 中國鑽頭產業基地 中國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 中國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
中國休閑鞋生產基地 中國防爆電器生產基地 中國人參鹿茸冬蟲夏草集散中心 中國數學家之鄉
游泳之鄉 國際象棋城 武術之鄉 中國象棋之鄉
溫州的」第一」
改革開放以來,溫州民營經濟創造了眾多的全國第一,畫出了一道充滿活力的發展軌跡。
▲ 1980年 頒發中國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 1980年 蒼南縣金鄉鎮信用社率先實行利率改革
▲ 1983年 創建「東方第一紐扣市場」的永嘉橋頭紐扣市場
▲ 1984年 由26個農民自願入股創辦全國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業甌海登山鞋廠
▲ 1984年 集資興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溫州龍港鎮
▲ 1986年 全國最早創辦由集體、個人集資入股的股份制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和東風城市信用社
▲ 1987年 頒布第一個民營企業的地方性規章《溫州私人企業管理暫行辦法》
▲ 1987年 頒布第一個關於股份合作制的地方性規章《溫州市關於農村股份合作企業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
▲ 1988年 起草中國第一份股份合作制企業章程《橋墩門啤酒廠章程》
▲ 1991年 蒼南縣農民合股創辦以經營專線航班為主的全國首家航運包機公司
▲ 1991年 創辦第一個私人跨國農業公司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康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 1992年 建設全國第一條股份制鐵路金溫鐵路
▲ 2003年 溫州煙具協會贏得中國加入WTO以後的第一個技術貿易壁壘案
▲ 2004年 聯合8家民企組建中國第一家無區域限制的民營財團——中瑞財團控股有限公司
▲ 2004年 正泰集團作為民營企業第一個獲中國企業經營管理領域最高獎「全國質量管理獎」
▲ 2008年 溫州市首個大型藝術論壇——《集雅藝術論壇》正式開通並獲得國內書畫界的一致好評
▲ 2009年 《溫州人論壇談論溫州人》正式開通

㈨ 溫州的歷史

溫州經濟的迅速發展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典型成功代表之一。以歷史悠久的商業文化為底蘊,以非公有制經濟為平台,以農村工業化、農村城鎮化為途徑,以政策的適時適度引導為主要推動力,溫州人民創造出一個經濟超常規發展的奇跡。溫州經濟發展運行模式對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寶貴的借鑒作用。

一、歷史悠久的溫州商業文化 溫州的傳統文化,一直有著「追求功利型」特徵。由於溫州歷史上就人多地少,地理位置又遠離政治中心,從事小商小販的特別多。在北宋興起、南宋形成的永嘉學派的「事功學說」,批評封建政府限制工商業發展的「重農抑末」思想,提出了「以利和義」、「義利並舉」的主張,在物質和道義的關繫上,摒棄了那種「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以利」的重義輕利觀念,造就了溫州人強烈的商業意識和商業頭腦,溫州人把物質看成是道德思想的載體,把通過辛勤勞動擁有物質財富看成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溫州的傳統文化另一鮮明特徵就是務實,既不作空洞的玄學討論,也不過多理會外部環境的風雲變幻,自始至終追求「經世致用」。「致用」的目的必然追求效益最大化,隨之自然孕育了溫州人謀求生存和發展的「千萬」精神:克服千難萬險,走遍千山萬水,想出千方百計,道盡千言萬語,不惜千辛萬苦,掙得千金萬銀。古已有之的重商傳統,認定了市場是衣食父母,利潤是終極目的。這些「功利主義」的商業文化傳統與計劃經濟的意識形態之間存在難以彌和的裂痕,在過去計劃經濟的條件下,只能被暫時封凍起來。然而,暫時的封凍也只是相對的。據《人民日報》1957年10月9日報道,早在1956年,溫州永嘉縣就進行了「包產到戶」的試驗。至1957年夏季,溫州各縣共約1000個農業社,包括178000多戶社員(占入社農戶的15%)參與了這一試驗。脫離土地的溫州農民,依靠世代相傳的商業智慧和技巧,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開始小范圍地走向了市場競爭的舞台。當1978年改革開放剛剛開始,計劃經濟下的意識形態略有松動,溫州人便迅速尋找自身發展的突破口,形成對傳統計劃經濟意識形態的「背離」,這是「溫州模式」創始的重要文化動因。
二、崛起的動因———非公有制經濟的大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溫州率先進行了市場趨向改革,政府放手發展私營經濟,大膽進行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的探索。溫州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1)1978年至1980年代中期,「前店後廠」為主要特徵。由於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從事家庭工業和個體工商業,出現了「家家辦工廠、戶戶聞機聲」的景象,「前門開店、後院生產」是當時的典型模式。(2)1980年代中期到1992年,主要特徵是「股份合作制的孕育和誕生」。由於私營經濟的迅猛發展,個體或家庭作坊式的生產經營方式,已經不能適應企業更大規模、更高檔次的發展,於是,各個小企業紛紛走向聯合,由多個業主共同投資的股份合作制企業應運而生,「股份合作制」成為當時最典型的企業組織形式。(3)1992年到1998年,整頓理順、規范提高階段。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後,溫州市組織開展了以提高經濟整體素質為核心的二次創業,集中解決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一些突出問題,對一些共性的問題做了適當的理順和規范。(4)1998年黨的「十五大」以後至今,健康發展階段。根據黨的「十五大」和全國人大九屆一次會議的修憲精神,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到2002年5月份,溫州市個體工商戶21萬多個,非公有制企業4萬多家。全市非公有制企業數佔全市企業總數的90%以上;按照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資本比例法」推算,非公有制企業實現工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0%多。
三、興盛的動因———農村工業化、農村城鎮化 溫州市經濟發展道路從以下兩組數字可以得到明顯反映:第一組數字是一、二、三產業結構的變化,1978年是44.2:35.8:22.0,2001年是6.1:56.6:37.3,第二產業增長了58%;第二組數字是2001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的情況,第一產業增加值57.1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28.3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47.74億元。農村的城鎮化推動了農業的工業化,樂觀地講,溫州已經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經典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模式,主要是工業企業在城市大量興建和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舉遷移。而溫州市的發展沒有走這條道路,而是加快以鄉鎮企業、私營經濟為依託的農業工業化來促進農村城市化,以發展小城鎮為重心走分散型城市化的道路。到2000年,溫州市的建制鎮達到130個,人口達488.24萬人,人口超過5萬的建制鎮21個,其中以柳市、龍港為代表的30個經濟強鎮,其人口佔全市農村人口的38.6%,但其經濟總量占據了全市農村的82.6%。據估計,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小城鎮的崛起,溫州農村已經有100多萬農民轉移出來,成為城鎮居民。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表明,溫州市城鎮人口佔全市總人口比例達到了51%,城市化水平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四、結語 (一)溫州經濟發展運行模式,是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在市場經濟體制運行條件下創造出來的 市場經濟體制使溫州人如魚得水,為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完善市場經濟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發展是硬道理,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促進發展,同時,改革又必須以思想解放為前提。溫州模式的成功,得益於積極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合理引導和發揮先進文化的驅動力,尋找和因勢利導本地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二)溫州非公有制經濟的迅速發展,政府的有效作為功不可沒 一是樹立服務意識。凡是應該企業辦的事情,政府堅決不幹預;凡是一家一戶企業辦不了的事情,政府主動承擔「牽線搭台」任務。二是制定支持政策。全國第一個私營企業地方行政性法規、第一個股份合作制 農業經濟問題 2002年第11期經濟地方行政性法規都出自溫州。三是加強管理引導。鑒於在經濟發展初期假冒偽劣產品對溫州經濟的負面影響,溫州市提出了「質量立市、名牌興業」的口號,經過近10年的努力,已經基本解決了假、冒、騙的頑症,溫州經濟開始轉為規模型、外向型、科技型、區域型、品牌型的經濟模式。(三)溫州市在加快小城鎮建設方面的做法很有創新 (1)統一規劃、有序發展。結合建設「現代化新溫州」的導向戰略,政府按照「強化中心鎮、突出重點鎮、兼顧一般鎮」的原則,強化了中心鎮的中心地位。(2)改革機制、強化職能。相繼對行政管理體制、鎮級財政體制、城鎮建設的投融資體制、土地使用制度、戶籍制度、糧食購銷體制和社會保障制度等進行了配套改革。(3)支持扶植、表彰獎勵。對重點鎮給予某些縣級管理職能,在試點鎮建立健全縣級管理部門的延伸機構並賦予相應許可權,優先安排工業園區建設項目,在具備條件的試點鎮建立「投資開發公司」,按照經濟發展總量、增長質量、綜合實力等進行綜合評比,對先進城鎮予以隆重表彰和經濟重獎。(四)溫州經濟運行模式只是新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之一 在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以後,全國各地都不同程度、從不同方面進行著許多有益的探索。如:蘇州在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方面進行了更為廣泛的有益實踐,該市農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組織的農戶約佔10%左右,並已經充分顯示出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的成效。主要的具體組織形式有:股份制的各類專業合作社(聯合體)、會員制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合同制的「公司+農戶」的龍頭企業、村級(資產)股份合作社等。政府在提供寬松有利的環境上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例如江蘇對農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稅收、經營業務等適時出台了若干很好的政策,張家港市計劃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擔保基金,為各類技術協會、經濟組織等提供貸款擔保。另外,政府在各種生產要素、尤其是土地的流動和流轉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和修正具體的操作辦法,在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的前提下,探索和採用租用、入股等多種形式,保障了生產要素流動的有序進行,加快了農業產業化步伐,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㈩ 溫州的經濟發展,特別是經濟增長的速度,始終走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沿,從而促進了溫州社會的不斷進步,為什麼

溫州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典型區域。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是從家庭企業起步的: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家庭企業是溫州民營經濟的普遍形式;80年代中期以來,在政治和經濟雙重的作用下,溫州民營企業率先進入股份合作制的試驗,而後推廣為溫州民營企業普遍的形式;90年代以後,隨著《公司法》的頒布,公司制越來越成為大型民營企業的首選形式,一些大公司開始出現了不同程度上揚棄家族制,並對其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嘗試。首先是在股權結構上對家族制進行揚棄,使管理和技術人才乃至部分職工中的骨幹參與資本,以強化這部分人的自我激勵機制和減少其流動性。其次是在治理結構上打破家族的壟斷,形成執行機構、董事會和股東會。盡管這類企業的家族色彩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這已是完成了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家族企業。溫州模式走的是農村工業化道路,其明顯特點是發展小商品市場,以市場帶動企業生產與流通分工,因而市場化程度較高,加上民營企業自主決策,不受行政干預,機制靈活。溫州模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建立的大環境里,活力就顯現出來,經濟發展強勁。
2.蘇南模式的思考。蘇南模式實際是無錫、蘇州、常州地區創造的中國農村工業發展的一種類型,其特點是新興的城市群經濟、規模化的外向型經濟、集體性質為主的集群經濟,其內涵是蘇南鄉鎮集體企業。蘇南鄉鎮企業崛起的原因有3個:一是歷史上的原因。蘇南地區由於人多地少,人均不足一畝耕地,農村勞動力不斷增加,從「一五」開始,蘇南地區沒有興辦大型國有企業,個體私營經濟又不讓發展,迫使一批頭腦靈活的農民和幹部揀起了大躍進時開辦、後來又下馬的社隊企業發展農村工業,給農業提供資金,給農民增加收入,當時的口號是「以工補農」,「以工建農」。二是獨特的環境。歷史上蘇南地區商品經濟發展比較早,是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水陸交通比較發達,上海是全國經濟中心,無錫號稱「小上海」,常州、蘇州工商業也較發達,加上教育比較發達,農民的文化水平較高,商品經濟意識較強,生活水平較高,求富心理比較迫切,十分有利於發展鄉鎮工業。三是優越的條件。蘇南農村中有大批在上海、無錫、常州、蘇州就業的技術工人,大批退休老工人同國有企業聯系廣泛,成為蘇南鄉鎮企業初期的技術指導。蘇南鄉鎮企業是我國經濟改革的先鋒,從誕生之日起,一切依靠市場,不僅是市場經濟的先驅,而且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先鋒。與此同時,蘇南鄉鎮企業也有其弊端。一是產權不明晰。全鄉(鎮)人民對鄉(鎮)辦企業的所有權並未到位,企業的所有權是虛設的,難以監督企業的經營管理,企業的廠長經理是受僱傭的,然而不受監督,甚至行使了企業所有權,其後果是大量集體資產流失。二是政企不分。鄉(鎮)辦企業由鄉(鎮)黨委政府管理,隊辦企業由村黨支部管理,企業成了鄉(鎮)黨委政府與村黨支部的附屬物,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受到行政干預,難以按市場需要組織生產經營。三是管理混亂。由於產權不明晰、政企不分,就難以實行科學管理,無法定崗、定員、定責。一些鄉鎮企業家搞短期行為,沒有長遠發展計劃,沒有新產品的研發機構,所以沒有發展後勁。目前,蘇南鄉鎮企業正由集體所有制走向股份制、混合經濟,規模、設備、技術、產品質量有比較優勢,經過改制後,機制也靈活了。

閱讀全文

與溫州地區經濟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