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意義作用答題模板

歷史意義作用答題模板

發布時間:2021-02-27 03:38:15

❶ 歷史中考中關於事件的意義、啟示、中學生為此應該怎麼做這一類題有什麼答題模板

啟示是指從歷史中所總結出來的可供後人借鑒、少走彎路的認識。啟示類主觀題通回常是答通過「啟示」、「借鑒」、「經驗教訓」、「認識」、「對策」等引導詞來提問,要求學生就某一個特定的歷史問題總結規律、提出對策、得出結論、分析得失。它一般出現在主觀題的最後部分,來檢測考生歷史思維層次、歷史認知水平、歷史感悟能力。啟示類主觀題是歷史學科中最能體現「以史為鑒」、「學以致用」原則的題型,它雖然所佔分值不大,但是非常符合新課程理念、符合考試方向,很有生命力。

1、「啟示」一般由「經驗教訓」而來,因此,回答「啟示」,就答「經驗與教訓」。
2、談「認識」,有如下幾情況:
(1)對問題的總體掌握,實際就是對教材知識、所給材料的高度概括;
(2)對問題作出簡要的分析評價,對這類「認識」教材中往往有現成答案可以利用,作答時要先想一下教材中的相關評述,然後再依據題目所提供的材料,進行適當的補充;
(3)由某一具體問題,談對某一類問題的看法;
(4)通過歷史問題對相關的現實問題作出預測;
(5)經驗教訓、啟示。

❷ 答歷史題中的「作用」和「影響」有什麼不同

一般作用是積極方面的
影響是消極方面的

如果是意義和作用的話,意義當然是積極的方面,不然不會稱之為意義。
作用是一種很客觀的評價。

❸ 歷史主觀題有什麼答題技巧或答題模板嗎

不同類型的題目,有不同的作答思路,如
1.原因(背景)類:主觀—客觀,國內—國際,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對
外關系—民族關系,等。
2.措施(內容)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對外關系—民族關系—軍事—教育,等。(過程
類:導火線—起點—轉折—結果—評價。近年來很少考。)
3.影響類:分析性質,積極—消極,直接—間接—深遠,對內—對外,等。
4.作用類:由近及遠,由內及外,直接—間接—深遠,等。
5.評價類:分析性質,積極—消極,進步性—局限性,初期—後期,等。如分值較高,可採取:史實
+性質特點+影響(消極和積極)+結論。
6.變化(趨勢)類:由……到……,越來越……,等。
7.體會(啟示)類:材料反映的基本原理和觀點,得出的經驗或教訓,應該努力的方向或整改措施(應
該怎樣,不應該怎樣),等。
8.比較類:相同點—不同點;比較角度:原因—內容—性質—結果—影響,等。
9.判斷(選擇)觀點類:判斷(選擇)觀點—闡述理由(論證觀點)—總結升華,等。
10.評述類:一般採取「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模式。「是什麼」,即從材料中概括出
的觀點是什麼或你同意的觀點是什麼。「為什麼」,即你的理由是什麼;評卷要求「多角度」論證,一般
應不少於三方面論據,有時還需要中外對比。「怎麼樣」,分析觀點對或錯的根源,一般可從時代和階級
的局限性或理論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❹ 歷史考評述題的意義及答題方法

1、對教材很熟悉;
2、仔細審題;
3、注意分點。第一句總述,後面闡述。
4、實在不會,就抄材料,盡量多寫些字。

❺ 歷史答題格式初中

近期,有很多的家長和考生向小編咨詢初中歷史的相關知識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初中歷史的答題技巧,供考生參考!

一、歷史內容=經濟+政治+文化+ ……

歷史內容即客觀歷史,是人類重大歷史活動的客觀記載。

活動的主體包括重要歷史人物、群體、組織、機構等。

活動內容包括經濟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態、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文化方面的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築、書籍文獻等。

一般歷史內容,可從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分析。

1、經濟內容: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布局+……

⑴古代經濟=經濟制度+經濟政策+(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結構、布局+……

①經濟政策=總政策+土地+租稅+賦役+人身+……

②農業經濟=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業經濟=(紡織+礦冶+陶瓷+……)(技術+布局+……)

④商品經濟=城市+交通+商品+市場+貨幣+邊貿+外貿+……

⑤經濟結構、布局=經濟成份比例變化+經濟重心變化+經濟方式擴展+……

古代經濟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時期經濟政策的調整,再從農業、手工業、商業各方面分析經濟發展情況。

如:唐朝經濟:先分析總體的重農政策,唐初恢復經濟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調制等;再分析農業如生產工具的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布帛、人口增長等;手工業的絲織、陶瓷、造紙技術及布局;城市商業的繁榮、民族、對外貿易的發展等。從總體發展情況分析,商品經濟仍然微弱,南北經濟趨於平衡、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擴展等。

2、近現代經濟=經濟發展要素+經濟成份+國際經濟+……

①經濟發展要素=技術+資金+市場+原料+勞力+經濟結構+經營方式+政策+……

如:19世紀後半期美國經濟發展要素:包括移民帶來勞力、技術;西部開發提供市場、原料;廢除種植園奴隸制、大規模農業經營、壟斷模式等。

②經濟成份=自然經濟+外資+合資+民資+官資+國營+集體+個體+……

如:新中國初期:地主經濟被消滅、富農經濟保存、農民個體經濟發展;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官僚資本被沒收,民族資本主義恢復發展;國營企業確立領導地位、集體協作經濟興起等。

③國際經濟=總格局+(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協作+競爭)

如:當代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經濟區域集團化、全球現代化趨勢;具體表現為各國、各集團之間在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貿易等方面的協作與競爭等。

如:明清政治:包括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專制的強化、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階級矛盾、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

⑵近現代政治=政局+制度+政體+體制+政權+政治力量+權力+權利+……

如:辛亥革命後的政治狀況:包括政局的動盪、確立共和政體、三權分立的體制,袁世凱篡權、各派政治力量爭奪權力的斗爭、人民的基本權利問題等。

⑶國際政治=體系+格局+集團+合作+戰爭+對抗+妥協+……

如:雅爾塔體系下的兩極格局,兩大集團的對抗與妥協,集團內部的合作與矛盾,冷戰與熱戰等。

3、文化內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交流+……

⑴自然科學=(科學理論+科技發明)(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農學+……)

⑵社會科學=思想、宗教+教育+史學+文學+藝術+……

⑶文化交流=(民族+對外)(傳播+吸收)+文化地位+……

4、事件、事態過程:准備→開始→發展或曲折→成功或失敗

事件是指人們在短時段內進行的具有突發性、間斷性的歷史活動,如:西安事變、法國大革命、二戰等。事態則是指人們在較長時段內從事的具有常規性、持續性的歷史活動,如:百家爭鳴、洋務運動、工業革命等。對事件、事態過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動發展順序、再分活動領域進行。

二、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鴉片戰爭背景:

(一)國內: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敗:官場+軍隊+財政②階級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國際:1、經濟:工業革命→市場原料。

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

(一)國內:①經濟: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相對落後、生活貧困

②政治:沙皇專制、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

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

(二)國際:帝國主義忙於一戰等。

3、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如: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廣度分析:

(一)內因: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統一的市場等

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種植園主階級形成等

③文化:統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

(二)外因: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

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系滲透

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6、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⑵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動機屬於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動者的主觀意願。

如:王安石變法:

直接動機:是解決面臨的社會危機;

主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緩和階級矛盾,實現富國強兵等;

根本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

三、歷史影響、意義和教訓

1、性質分析:任務+領導階級+主力+手段+結果……

如:辛亥革命性質分析: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國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由資產階級領導,具有一定群眾基礎,採取暴力革命手段;結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國,卻被袁世凱篡奪勝利果實,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場不完全成功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2、影響或意義=(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深遠影響……

⑴經濟影響=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如:第三次工業革命影響: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等等。

⑵政治影響=格局+制度+體制+政權+政策+階級+民族+……

如:十月革命的影響:改變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無產階級專政;鼓舞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標志著世界現代史的開端等。

⑶文化影響=思想+科技+教育+文學藝術+……

如:兩次鴉片戰爭的文化影響:「西學東漸」、產生「中體西用」思想、引進西方近代科學技術、發展近代教育、愛國主義文學興起等。

3、判斷成敗及原因

⑴判斷成敗依據:→直接目標→主要任務→根本任務

⑵成敗原因=(主觀+客觀)(經濟+政治+軍事+策略+……)

⑶成敗根源=(社會條件+階級本質)(進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敗:從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封建君主專制的直接目標看,取得了成功;從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根本任務看,它並沒有達到。從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後繼精神、滿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從失敗根源分析:包括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局限和民族資產階級本身的階級局限性。

4、經驗教訓或啟示:(經驗+教訓)→啟示

⑴政治=國情+領導+群眾+武裝+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如:第一次國共合作:從經驗看,國共兩黨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從教訓看,必須掌握領導權和武裝。由此得到啟示是合作要以斗爭求團結……

⑵經濟=生產力+生產關系+客觀規律+發展戰略+……

如: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要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現狀,生產關系調整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注意綜合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宏觀調控與市場競爭結合……

⑶文化=批判+改造+繼承+發展+……

如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在革命或建設實踐探索中不斷的發展等。

5、歷史評價=(積極因素+消極因素)史實+結論

⑴人物評價=屬性+事跡+影響(進步+局限)+結論……

如:評價李鴻章:首先是其身份屬性即地主階級洋務派代表人物;接著按方面和時間順序闡述其在洋務運動、鎮壓太平天國、中法、中日戰爭的具體事跡;對其積極和消極影響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最後得出全面的結論。

⑵事件、事態評價=概況+性質特點+影響

❻ 如何回答歷史作用題

問答題由題目中心詞、條件限制詞、回答內容詞和解答方式詞構成.題目中心詞是答案論述的直接對象; 條件限制詞是規定事件、現象的時間、地點和性質;回答內容詞是答案規定必須的內容;解答方式詞是回答的方式.例如,1988年試題:19世紀末山東是怎樣變成德國「勢力范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情況發生了什麼變化?並結合中外史實說明因此而引起的反響和最後結果.本題的「山東」是題目中心詞;「19世紀末」和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條件限制詞;「變成德國『勢力范圍』」、「發生了什麼變化」和「引起的反響和最後結果」是回答內容詞;「怎樣」、「發生」和「說明」是解答方式詞.
問答題考查歷史闡釋能力.歷史闡釋主要是指闡釋歷史的方法和理論思維能力.具體考查歸納、比較、概括歷史知識能力;把歷史事件、人物、觀念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和評價的能力;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的本質,闡述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語言准確、邏輯 嚴謹、史論結合的文字表達能力.可以這樣說,問答題考查了歷史學科的各項能力.例如,1992年試題:結合印度歷次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斗爭的基本原因,歸納各次斗爭的特點,並指出這一斗爭的結局.這道題考查的是近現代印度人民的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整個民族解放運動,要求考生從每個階段印度和英國的政治、經濟背景進行回答.考生的答題過程,也是其能力體現過程,而不是死記硬背基礎上的「默寫」過程.
一、從題型上看,歷史問答題有5個特點
1.「大跨度、高概括」.此類題型是時間跨度大、層次深、要求高,考查的知識是「死」的,但題目的發問形式是新的,做到了用新場景考舊知識的目的.例如1990年試題:結合13世紀至20世紀20年代英國經濟和階級關系的變化,分析英國議會和政黨的演變.這道題時間上跨越了700年,內容上跨越了經濟和政治領域.題目 的新意在於提出了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要求.此題有教材知識為依託,要求考生從經濟和政治領域歸納、分析英國議會和政黨的演變.
2.「小切口、深分析」.此類題型是時間跨度小,以某一歷史具體現象為「切口」,考查與之橫向和縱向相關的知識,並進行深入的分析.例如1993年試題:試以武昌起義至「二次革命」的重要史實,說明帝國主義對待中國革命的態度.它告訴我們一個什麼基本的道理?此題時間跨度才3年,「切口」是帝國主義破壞武昌起義和「二次革命」的史實,要求考生回答帝國主義破壞中國革命的史實,得出中國人民必須在反封建斗爭的同時反對帝國主義,粉碎帝國主義把中國變為它的殖民地的夢想.但多數考生從中國資產階級軟弱性出發,答成資產階級不能領導革命成功,只能在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才能勝利.
3.材料型的問答題.此類題型就是把材料引進問答題,從而創造了問答題的新形式.例如1991年試題:英國政治家帕默斯頓說:「我們沒有永恆的盟友,也沒有永恆的仇敵,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概括了英國長期以來的外交思想.聯系從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到20世紀20年代關系的變化及其原因,說明英國對法政策怎樣 體現了這一思想.這是把材料引進問答題中的第一次.首先,此題要求考生正確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的時間為1804年,20世紀20年代的時間為1920年-1929年.其次,考生要在125年內找出英法關系的仇敵——盟友——仇敵的史實,並加以說明原因.最後,要求考生說明英國對法國政策的變化與德國有關, 所以明裡是英法關系,暗裡還有英德關系、法德關系.明確表述英國與法國有時結盟,有時敵對,有時關系微妙,一切都是以英帝國的利益為轉移的正確觀點.總之,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正確的觀點和善於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既是高校選拔的條件,也是中學培養的目標,二者在高考中得到完美、和諧的統一 .
4.宏觀概括.此類題型就是把散見各章節相關的史實宏觀概括,引出規律性的結論.例如1991年試題:概括19世紀下半葉德國歷史發展的特點,並用史實加以證明.此題看起來很簡單,它要求考生從宏觀上從民族統一、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壟斷組織出現、無產階級斗爭進入新階段、推行海外殖民政策五個方面進行高度概括 ,然後用史實加以證明.其正確答案如下:
①結束分裂狀態,實現民族統一;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同時保留了某些封建殘余.
史實: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統一;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保留了君主政體.
②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猛,後來居上.
史實:德國工業發展速度遠遠超過英法,到19世紀末,德國工業生產超過法國,成為歐洲工業強國.
③出現集中程度較高的壟斷組織.
史實:萊茵—威斯特伐里亞煤業辛迪加成立時已集中了全區煤產量的86.7%;德國的電氣工業基本為電業總公司和西門子公司所壟斷;航運業則基本為漢堡—美利堅公司和北德航運公司壟斷.
④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的斗爭進入一個新階段.
史實:德國工人階級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獨立政黨——社會民主工黨;巴黎公社後,德國成為歐洲工人運動的中心;德國無產階級取得了反對「非常法」斗爭的勝利.
⑤推行海外殖民擴張政策,成為最富於侵略性的國家和世界戰爭策源地之一.
史實:先後搶佔西南非洲、多哥、喀麥隆等殖民地,強租中國膠州灣;締結以德國為核心的「三國同盟」 .
5.比較題.此類題型就是對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比較其相同點和不同點.例如1994年試題:19世紀末中國維新變法思想的基本內容是什麼?與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相比,兩者在促進社會變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為什麼?
應該說問答題出比較題並不是新鮮的事,主要是命題的角度新.這道題從思想史的角度,以中國維新思想 和法國啟蒙思想進行比較,並且重點放在兩者在促進社會變革的作用的不同上,從而創設了新情境.在第一問中,考生能正確答出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和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等要點,多數漏答救亡圖存內容,主要原因是考生缺乏從中國處於民族危機的時代背景上來分析問題的能力.在第二問中,考生對維新思想促成戊戌變法 答得較好,但對法國啟蒙思想摧毀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進步作用則答不出來.第三問中,由於要求脫離中學實際,一般都答不出「法國啟蒙思想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過程,形成了完整體系」的要點.
二、問答題的答題技巧
問答題的答題技巧基本要求是:細心審題,答對所問;先列提綱,後寫答案;瞻前顧後,面面俱到;有史有論,有頭有尾.
1.細心審題,答對所問.
審題是答題的關鍵,如能正確理解題意,就能獲得好的成績,反之,審題錯了,就會失誤.在審題過程中最主要的是找出關鍵詞,考生可在問答題中關鍵詞下面,用筆劃上一條線,然後針對設問進行回答.
例如1993年試題:簡述工業革命的後果,並據此指出19世紀70年代以前在政治領域內世界上有哪三股進步的歷史潮流,從中各舉出兩個重大歷史事件.這道題的關鍵詞是對「三大潮流」的理解,因為「三大潮流」這 種提法在教材中不曾出現過.考生在審題過程中,把它理解為三大線索,並把「三大潮流」下面用筆劃上一條線,這樣答題就會迎刃而解.第一層,在課本中列有工業革命的後果一目,稍加概括即可.
工業革命的後果,首先是導致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使資本主義力量增強;其次是英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強國加緊掠奪殖民地;最後是社會關系和人們的經濟地位發生變化,特別是形成了無產階級.
第二層,只要把緊接其後的幾章標題聯系起來,分類概括即可.
19世紀70年代之前的三股進步歷史潮流是: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運動;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
第三層,對三大潮流各舉實例說明.
三股歷史潮流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1848年歐洲革命;俄國廢除農奴制;德意志、義大利的統一;美國內戰;日本的明治維新.
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義;《共產黨宣言》發表;第一國際建立.
民族解放運動:爪哇人民起義;阿富汗人民起義;伊朗巴布教徒起義;中國太平天國起義;印度民族起義 .
2.先列提綱,後寫答案.
答案提綱反映了整個答案的內在聯系,所以列好了答案提綱,就基本上完成了答案要求.考生在列提綱時 ,一定要做到段落化、要點化、序號化,同時要求概念表述的准確,史實表述的准確,說明論證的表述的准確 .
例如1991年試題:概述1840-1949年間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華侵略勢力的消長及其原因和結局.「消長」就是減少和增長的意思,就是按時間順序答出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侵略中國的情況、原因和結果.考生應先列提綱:
①19世紀初,英國.
②19世紀中晚期,六國共同支配.
③一戰前後,列強找代理人,日本獨佔到共同支配.
④30年代,日本.
⑤二戰後,美國.
在此基礎上,考生進一步進行回答.
①19世紀初期,清朝封建統治漸趨衰落,世界資本主義正處在上升階段.居資本主義工業生產首位的英國於1840年發動鴉片戰爭,在對中國的侵略中占優勢地位.
②19世紀中、晚期,世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並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法、美、俄、日、德等國紛紛加入侵華行列.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狂潮」,美國提出「門戶開放」,形成了列強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
③辛亥革命後,中國政局混亂,列強分別在中國尋找代理人,擴大各自的在華勢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歐美國家無暇東顧,日本趁機排擠德國勢力,妄圖獨佔中國.戰後,俄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英法力量削弱 ,美國經濟實力增長,日美成為爭奪中國的主要對手.《九國公約》的簽訂又使中國回復到列強共同支配的局面.
④30年代日本法西斯勢力抬頭,繼侵佔中國東北後,又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再次妄圖獨佔中國.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抗戰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
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法實力進一步下降,美國實力膨脹,國民黨反動派投靠美國,發動內戰.美國成 為在華的主要侵略勢力.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於1949年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統治,清除了列強的 侵略勢力.
3.瞻前顧後,面面俱到.
「瞻前」就是上限,凡是回答某一歷史事件的背景、歷史條件和原因時,要做到瞻前,就是要答出這一歷史事件發生前的整個社會形勢.「顧後」就是下限,凡是回答某一歷史事件的後果和意義,就是要做到顧後, 就是要往後看得遠一些.換言之,在回答問答題時,既要做到面面俱到,更要在敘述內容的內在聯系時,做到有序的而不是羅列的;完整的而不是殘缺的;主旨明確的而不是含混不清的.
例如1993年試題:顧炎武說:「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於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餘人也.」試評論顧炎武這一觀點.第一,要求考生對八股取士持否定態度,肯定顧炎武這句話是對科舉八股考試的尖銳批評,他的觀點是正確的.第二,從八股取士產生的前景、規定和後果來論證顧炎武的觀點.
明朝沿用科舉考試選拔官吏,但政府規定,命題只限於四書五經,答卷的文體必須按照死板的形式,分成八個部分,即八股文.這樣的考試,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結果使許多讀書人埋頭攻讀經書,不講求實際學問.他們做了官,就成為順從皇帝的奴僕.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者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為 了加強思想控制.明代實行八股取士也是出於同一目的,只是這時封建制度已趨衰落(這一點就是「瞻前」),統治者為強化專制主義統治,更不允許有任何「越軌」的思想.八股取士正是適應這種政治需要而產生的,它失去了科舉制度在初創時期的積極意義.所以,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書一樣,起了禁錮思想的作用,而它所帶來的脫離實際的學風,對學術文化發展的影響則比坑儒更加惡劣.
又如,試述商鞅變法的意義.第一,秦國的舊制度被廢除.第二,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發展.第三,秦國逐漸成為七個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第四,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這一點就是「顧後」)
4.有史有論,有頭有尾.
有史有論要求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表述上要有鮮明的觀點做為立論基礎,又有適量的史實做為支持,史論之間的關系是一致的.有頭有尾要求做到敘述史實要完整.
例如1995年試題: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或調整經歷了哪幾個步驟?每一步變革或調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內容以及結果如何?據此,你認為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應遵循什麼原則?
①經歷了四個步驟: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答包產到戶也可給分) .
②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著生產力的發展.核心內容是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結果解放了生產力,為農業生產的發展開辟了道路.農業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農經濟難 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核心內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並實行集體經營.結果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力.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領導人主觀地認為農業合作化的規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進生產發展.核心內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擴大規模.結果嚴重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原因是黨中央正確總結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經驗教訓,作出了實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決策.核心內容是在堅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變經營管理方式,實行分戶經營、自負盈虧等.結果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③必須實事求是,合乎經濟規律,把握住生產關系的變革或調整必須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
以上既是夾敘夾議,又是史論結合,有頭有尾.

❼ 歷史論述題答題模式是什麼

論述題肯定是有論有述才行!我認為應該分點答題,首先是個總論,然後再展開分論,在這里一定不要忘記事實論述,最後是總結!在答題時也要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有邏輯感!希望對您有用!

❽ 高中·歷史,答題格式

一、書寫到位。

要求用楷體或行楷體書寫文字,不要用草體書寫,一筆一劃、減少連筆、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悅目;用筆、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簽字筆,因此平時做題訓練盡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鉛筆、亮度太低的藍黑墨水、藍黑色圓珠筆也少用;歷史客觀題目前都採用塗卡答題,我們在訓練中應選用合格的2B鉛筆塗卡,這樣能很好地掌握這種鉛筆的特性,以免上考場出現折斷鉛筆芯,塗得太輕、太重等不利現象;考試書寫中千萬不能出現錯誤字,否則會大煞風景,影響閱卷者對你的印象。

二、格式到位。

文科書寫的規格式樣是統一的,語文考試中作文格式應運用到歷史學科作答中來。答題應分段,每個自然段起筆必須空兩格,一行書寫不盡的文字轉行應該頂格繼續書寫,不能象做豆腐一樣,四四方方一大塊,不知頭緒;每段字里行間要均勻大方,標點符號也要准確清晰,不能從頭至尾只用「圓點」符號;同時,另一個極端也是錯誤的:有些同學將一道題的答案沒頭沒腦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塊」變成了「面條」,這顯然是邏輯混亂的表現。

三、層次到位。

層次是說話、作文內容的次序,層次到位是正確分段的前提保證。每個歷史問題的解答總有主要線索,有的按時間劃分若干階段,有的按地點劃分幾個地域,有的按社會結構分為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層面,有的須要按因果關系進行從因素到結論進行論證。我們應該找准適合題目的主要線索,依據線索,整理出第一層次的若干方面,這些方面有幾個,就應用幾個並列自然段去闡述。一般來說,在第一層次(或每個自然段)內部,只需要將知識要點化就行了,不必再細化第三、第四層次為更多的自然段了。

四、語言到位。

例如說鴉片戰爭就是特指第一次鴉片戰爭,不能理解為兩次鴉片戰爭。所以,歷史學科考試答題,不能自造歷史名詞,也不能用口頭語言,文學語言,甚至修辭手法。要充分尊重歷史學科語言的嚴肅性和科學性,採用教材中的標准概念、歷史老師講解時的正確觀點來闡述史實,分析史料,評價人物。同時,文字要簡潔,語言要精練。

❾ 歷史答題,回答:意義.作用.影響有什麼不同,要點

樓主聽我給你分析下 能讓你學點知識的~!

歷史問答題
你的原因,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和歷史基本理論修養不夠是其根源
如何提高應試能力呢?
依次做到"審准題目"、"找齊材料"、"理清思路"、"規范作答",就能解決這一問題。

第一,試題結構。
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限定語。

第二,關鍵詞語是命脈。
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限定語都是由若干詞或片語組成的,能否正確認識上述各成分,取決於對這些詞語,特別是關鍵詞語的理解。

三、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是規范答題的必要條件。

1.篩選要點。
設計好先答什麼?後答什麼?答到什麼程度?相關要點如何組合?等等。在此基礎上,再次對試題要求仔細推敲,然後從前面選定的材料中精選出與題目關系最密切的部分,組成答案要點。
2.研究試題的分值分布,確定答題的重點。一般情況下,分值較高的問項,理所當然是解答的重點。
3.理清試題本身並未明確指出思考方向的問項的解答思路,突破難點。這些問題雖然難以把握,但它們往往也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如:"原因"、"評價"、"體會"等等。下面探討一下解答此類問題的一般思路。

評價
一般應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進行分析。
消極方面,應從"危害"、"局限"、"不足"等幾個角度思考。
積極方面,通常又稱之為"意義"。往往分成以下三部分來回答:第一,用簡練的語言(一般是一句話)概括所考查歷史現象的本質特徵。第二,指出所考查歷史現象產生的直接的、近期的、較小范圍的作用和影響。第三,指出所考查歷史現象已經產生或將要產生的深刻的、長期的、大范圍的影響。

體會
其實,這種問題的答案並不是漫無邊際的。它們一般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題中現象所反映出的規律性、本質性的結論。第二,題中現象所反映出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觀點等。第三,題中所述現象驗證了哪些現行政策的正確性或者是驗證了哪些事物的危害性。第四,我們能從題中現象中得出哪些經驗教訓。第五,吸取相應的經驗教訓後,我們的工作要朝什麼方向努力。
按照上述思路思考,我們就不難得出"體會"類試題的答案。再加上此類問題的評分標准一般比較寬泛。這類"難題"反倒能夠成為易於得分的題目。

打破思維定式,嚴格按照試題本身提供的信息,實事求是地分析、解決問題。

因此,考生在確定解題思路時,一定不能先回顧以前做過的類似的題目,不能機械照搬教材上相關內容的表述。應是堅定地依照審題的結果,果斷地從教材相應內容中提取與試題有關的一些方面的信息,結合歷史學科特點,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樣,就能有效地排除思維定式的干擾,保證把審題的成果轉化成答題的正確思路。

編制提綱。
大家普遍認為,編制提綱是保證答案的完整、條理、規范、整潔的必要手段,應該是應試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是,許多考生在應試中為了節省時間,往往省略這一步驟。這主要是由於考試時間緊與試卷題量大的矛盾所致。綜合利弊,較為恰當的做法是:提綱一定要列,但必需簡明扼要。

提綱應包括兩大方面內容,第一,明確列出共有幾個小問題,每個小問題分幾段,每一段分幾個層次,每個層次包含幾個要點,每個要點使用哪些關鍵詞語。第二,設計答案在卷面上的布局,安排好每一小問、每一層次在卷面上位置,為下一步的規范作答奠定基礎。
提綱字數不易過多,自己能明白即可。

寫的字也要工整啊.``````````~!那樣會更好~!

希望你能得到啟發~!

❿ 歷史題目答題格式

一、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二、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三、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四、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五、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答題思路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准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2、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點: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3、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後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4、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5、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於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屬於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閱讀全文

與歷史意義作用答題模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