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紅棗歷史文化

紅棗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7 03:08:15

Ⅰ 長紅棗的特產歷史文化怎麼寫不少干200字

家鄉的紅棗阿拉善經濟開發區九年一貫制學校三二班楊佳欣家鄉的紅棗又大又紅、又甜內又脆,一看容樣子就很好吃,吃起來肯定更好吃吧!夏天棗樹長滿了新葉,過了好長時間葉子長得很茂密,密密層層的葉子是碧綠色的,當我和媽媽熱的時候是它帶給我們清涼;當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院子里棗樹就陪伴著我。又過了好長時候棗樹開花結果了,小小的果子吃起來很酸,到了秋天紅棗成熟啦!看著那紅棗樹結滿了紅棗,好像紅色的小燈籠。媽媽摘一大盤分給叔叔阿姨吃,叔叔和阿姨都稱贊我們家的紅棗,看著叔叔阿姨吃,我也饞得直流口水,正好還有一盤放在桌子上,我就大口大口的吃起來。媽媽說:「別吃太快,小心噎著!」我說:「這么好吃的棗,一定要多吃點哦!」這就是我家鄉的紅棗。

Ⅱ 有關紅棗,紅棗有什麼功效

中國的草葯書籍「本經」中記載到,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葯性的功能;而現代的葯理學則發現,紅棗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C、微量鈣多種氨基酸等豐富的營養成份。
營養分析:
1.棗能提高人體免疫力,並可抑制癌細胞:葯理研究發現,紅棗能促進白細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膽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護肝臟,紅棗中還含有抑制癌細胞,甚至可使癌細胞向正常細胞轉化的物質;
2.經常食用鮮棗的人很少患膽結石,這是因為鮮棗中豐富的維生素C,使體內多餘的膽固醇轉變為膽汁酸,膽固醇少了,結石形成的概率也就隨之減少;
3.棗中富含鈣和鐵,它們對防治骨質疏鬆產貧血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經常會骨質疏鬆,正在生長發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發生貧血,大棗對他們會有十分理想的食療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葯物不能比擬的;
4.對病後體虛的人也有良好的滋補作用;
5.棗所含的蘆丁,是一種使血管軟化,從而使血壓降低的物質,對高血壓病有防治功效;
6.棗還可以抗過敏、除腥臭怪味、寧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慾。
鮮棗 23.2g 碳水化合物 430.54k 熱量1.2g蛋白質 0.2g 脂肪 14mg 鈣 23mg 磷 0.5mg鐵
干棗 50.3-86.9g 碳水化合物1291.62k 熱量3.3g 蛋白質 0.4g 脂肪 61mg 鈣 55mg磷 1.6mg鐵
[編輯本段]葯理作用
現代的葯理學同時還發現,紅棗能提高體內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吞噬功能,有保護肝臟,增強體力的作用。這個發現和中醫用紅棗組方「養肝湯」來養肝排毒的方法不謀而合。
醫星球醫星顧問庄淑旗博士大力推薦剖腹產的婦女產前應喝養肝湯,她認為剖腹產的婦女,喝養肝湯不僅可以排解麻葯的毒性,保護肝臟,減輕手術後的疼痛,而養肝湯的作法:紅棗七顆洗凈,每顆以小刀劃出直紋幫助養分溢出,然後用滾水兩百八十CC加蓋,浸泡八個小時以,接著再加蓋隔水蒸一個小時即成。紅棗有如此奇妙之功效,同時又物美價廉,民眾應該多加利用。
『紅棗』補氣養血
小小一顆紅棗,功效很強。中醫的方子里,常常見到它的蹤影,因為紅棗有緩和葯性的功能;紅棗能補氣養血,是很好的營養品。
中國的草葯書籍「本經」中記載到,紅棗味甘性溫、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葯性的功能。現代葯理研究現,紅棗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強、滋養全身細胞,是一種葯效緩和的強壯劑。
在中葯學里,紅棗的應用可分為以下幾種:
1.健脾益胃:脾胃虛弱、腹瀉、倦怠無力的人,每日吃紅棗七顆,或與黨參、白術共用,能補中益氣、健脾胃,達到增加食慾、止瀉的功效;紅棗和生薑、半夏同用,可治療飲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如胃脹、嘔吐等症狀。
2.補氣養血:紅棗為補養佳品,食療葯膳中常加入紅棗補養身體、滋潤氣血。台大免疫學孫安迪博士大力提倡平時多吃紅棗、黃耆、枸杞,能提升身體的元氣,增強免疫力。
3.養血安神:女性躁鬱症、哭泣不安、心神不寧等,用紅棗和甘草、小麥同用〈甘麥大棗湯〉,可起到養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4.緩和葯性:紅棗常被用於葯性劇烈的葯方中,以減少烈性葯的副作用,並保護正氣。如:「十棗湯」中,用大棗緩解甘遂、大戟、蕪花等瀉葯的毒性,保護脾胃不受傷害。
紅棗是補氣養血的聖品,同時又物美價廉,民眾無需購買坊間昂貴的補品,善用紅棗即可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糖尿病人最好少食用,含糖量太高.
【百果之王】
據史料記載,棗是原產中國的傳統名優特產樹種。經考古學家從新鄭斐李崗文化遺址中發現棗核化石,證明棗在我國已有8000多年歷史。早在西周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紅棗發酵釀造紅棗酒,作為上乘貢品,宴請賓朋。紅棗的營養保健作用,在遠古時期就被人們發現並利用。
紅棗是一種營養佳品,被譽為「百果之王」。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等人體必須的種維生素和18種氨基酸、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抗壞血酸)的含量竟高達葡萄、蘋果的70-80倍,路於(維生素P)的含量也很高,這兩種維生素對防癌和預防高血壓、高血脂都有一定作用。
據《黃帝內經》《本草綱目》記載:棗具有益氣養腎、補血養顏、補肝降壓、安神壯陽、治虛勞損之功效。紅棗中含量豐富的環磷酸腺苷、兒茶酸具有獨特的防癌降壓功效,故紅棗是極佳的營養滋補品。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用於治療「脾虛弱、食少便糖、氣血虧虛」等疾病。常食大棗可治療身體虛弱、神經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勞傷咳嗽、貧血消瘦,養肝防癌功能尤為突出。「一日吃仨棗,紅顏不顯老」。
[編輯本段]紅棗 - 歷史
據史料記載,紅棗是原產中國的傳統名優特產樹種。經考古學家從新鄭斐李崗文化遺址中發現棗核化石,證明棗在我國已有8000多年歷史。早在西周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紅棗發酵釀造紅棗酒,作為上乘貢品,宴請賓朋。紅棗的營養保健作用,在遠古時期就被人們發現並利用。《詩經》已有「八月剝棗」的記載了。《禮記》上有「棗栗飴蜜以甘之」;並用於菜餚製作。《戰國策》有「北有棗栗之利……足食於民」,指出棗在中國北方的重要作用。《韓非子》還記載了秦國飢荒時用棗栗救民的事。所以民間一直視棗為「鐵桿莊稼」「木本糧食」之一。棗作為葯用也很早,《神農本草經》即已收載,歷代葯籍均有記載,對其養生療病的認識不斷深化。至今,棗都被視為重要滋補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用於治療「脾虛弱、食少便糖、氣血虧虛」等疾病。常食大棗可治療身體虛弱、神經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勞傷咳嗽、貧血消瘦,養肝防癌功能尤為突出,有「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之說。現在,棗仍是中國烹飪中的主要乾果原料之一。中國棗約於公元1世紀經敘利亞傳入地中海沿岸和西歐,19世紀由歐洲傳入北美。
[編輯本段]紅棗 - 葯膳
很多人在煲湯時喜歡放幾枚紅棗當作料,蒸雞、燉羊肉或兔肉也喜歡加入紅棗肉,就連燉補品、浸葯酒也不例外。究竟紅棗有何功效?
紅棗性溫味甘,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鎂及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此外還含有胡蘿卜素等,營養十分豐富,民間有「天天吃紅棗,一生不顯老」之說。紅棗不僅是人們喜愛的果品,也是一味滋補脾胃、養血安神、治病強身的良葯。產婦食用紅棗,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加速機體復原;老年體弱者食用紅棗,能增強體質,延緩衰老;尤其是一些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及神經衰弱者,用紅棗煮湯代茶,能安心守神,增進食慾。素有茶癖的人,晚間過飲,難免輾轉不眠,若每晚以紅棗煎湯代茶,可免除失眠之苦。春秋季節,乍寒乍暖,在紅棗中加幾片桑葉煎湯代茶,可預防傷風感冒;夏令炎熱,紅棗與荷葉同煮可利氣消暑;冬日嚴寒,紅棗湯加生薑紅糖,可驅寒暖胃。
紅棗是天然的美容食品,還可益氣健脾,促進氣血生化循環和抗衰老。此外紅棗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功能:

抗過敏

紅棗治過敏性紫斑,每天吃三次,每次吃10枚,一般三天見效。近來日本科學家發現紅棗中含有大量叫做環磷酸腺苷的物質,它具有擴張血管、抗過敏作用。同時還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的作用。

治低血壓

大棗20枚,母雞一隻,將雞切成塊,大火煸炒,加佐料,煮八成熟時加入大棗燜熟,分次食之。

護肝的原理與方法

紅棗不僅是一種深受老百姓喜愛的食品,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葯。現代葯理研究發現,紅棗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氨基酸、糖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P 等,以及微量元素鈣、磷、鉀、鐵、鎂、鋁和大量的環磷酸腺苷等。它性溫、味甘,具有補脾益氣、養血安神、生津液、解葯毒、緩和葯性的功效。中醫很早就有用紅棗組方的「養肝湯」來養肝排毒的方法。湖北省中醫院臟象肝病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盛國光教授介紹,紅棗具有保肝、健脾、降低膽固醇、升高白血球、抗過敏等作用。
盛教授解釋,由於紅棗內含有三萜類化合物的成分,可以抑制肝炎病毒的活性。此外,紅棗還能提高體內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吞噬功能,有保護肝臟、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另外,一些慢性肝病患者的體內蛋白相對偏低,而紅棗富含氨基酸,它們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可以防止低蛋白症狀,達到健脾養肝的目的。
紅棗不僅自身營養豐富,同時也是肝病治療處方中的常用中葯,傳統的中葯方劑「小柴胡湯」、「桂子湯」中都有紅棗的身影。對一些慢性肝病患者來說,除了定期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必要的監測外,可以每天多吃一些天然的紅棗來保護肝臟。
紅棗的食用方法有很多,蒸、燉、煨、煮均可。最常用的方法是將紅棗煎水服用,這樣既不會影響保肝的葯效,也可以避免生吃所引起的腹瀉。將10—30克紅棗洗凈,並用小刀在其表皮劃出直紋來幫助養分溢出,然後加適量的水煮1小時左右即可。也可以在粥里加入紅棗,做成棗粥食用。另外,將紅棗加工製作成紅棗蓮子湯、紅棗花生湯等也是比較常見的方法。

抗癌

紅棗富含三萜類化合物和二磷酸腺苷。三萜類化合物大都具有抑制癌細胞的功能。所以常食紅棗的人很少患癌症

『當歸紅棗粥』

當歸15克、紅棗50克、白糖20克、粳米50克。先將當歸用溫水浸泡片刻,加水200克,先煎濃汁100克,去渣取汁,與粳米、紅棗和白糖一同加水適量,煮至粥成。每日早晚溫熱服用,10日為1個療程。此粥具有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能,適用於氣血不足、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血虛頭痛、眩暈及便秘等症。

『首烏紅棗粥』

何首烏粉25克、紅棗50克、冰糖15克、粳米50克。先將粳米、紅棗一同入鍋,熬煮成粥。待粥半熟時加入何首烏粉,邊煮邊攪勻,至粥粘稠即成,再加入冰糖調味。此粥有補肝腎、益精血、通便、解毒等功效,適用於肝腎兩虛、精血不足所致的頭昏眼花、失眠健忘、夢遺滑精等症,老年性高血壓、血管硬化患者久服可延年益壽。

『紅棗枸杞粥』

材料:紅棗70g,枸杞15g,米100g。
做法:
1. 先將紅棗,枸杞等食材先泡水並清洗干凈;
2. 紅棗,枸杞,米,水一同放入鍋內煮熟,適當添加紅糖調味即可;
3. 可以依照個人需要及喜好控制粘稠程度以及甜度。

『紅棗參杞膏』

紅棗30個、元參30克、烏梅6個、杞子15克,加水4碗煮沸20分鍾後加入適量冰糖(也可用紅糖),煎至微稠,待稍涼後用容器裝之備用。一般每次2湯匙,每日2次。此膏可補中益氣、養血補血,更適合於體虛、脾胃弱或手術之後的調養。

『旱蓮草紅棗湯』

鮮旱蓮草50克、紅棗20枚。先將旱蓮草和紅棗洗凈,一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煨湯,熟後去渣,飲湯吃棗。此湯具有滋補肝腎、養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出血、失血性貧血等。

『銀杏葉紅棗綠豆湯』

鮮銀杏葉30克(干品10克)、紅棗20克、綠豆60克、白糖適量。將銀杏葉洗凈切碎後入沙鍋,加水100克,用小火煮沸,20分鍾後去渣取汁,再將浸泡片刻的紅棗和綠豆一起倒入沙鍋內,加白糖,煮至綠豆酥爛為止。有養心氣、補心血、降壓降脂、消暑解毒的功效,適用於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服用。

『紅棗羹 』

紅棗具有很強的保健功效,經常食用紅棗不但可以身體健康,而且可以養顏美容,今天就要靚就為大家說說紅棗的多種吃法吧。
一、用紅棗20枚,雞蛋1個,紅糖30克,水燉服,每日1次,適用於產後調養,有益氣補血之功效。紅棗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紅棗中的高維生素含量,對人體毛細血管有健全的作用。
二、紅棗有補脾、養血、安神作用。晚飯後用紅棗加水煎汁服用即可;或者與百合煮粥;臨睡前喝湯吃棗,都能加快入睡。用鮮紅棗1000克,洗凈去核取肉搗爛,加適量水用文火煎,過濾取汁,混入500克蜂蜜,於火上調勻取成棗膏,裝瓶備用。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連續服完,可防治失眠。
三、紅棗10枚,黑木耳15克,冰糖適量。將紅棗沖洗干凈,用清水浸泡約2小時後撈出,剔去棗核。黑木耳用清水泡發,摘洗干凈。把紅棗、黑木耳放入湯盆內,加入適量清水、冰糖,上籠蒸約1小時即成。每日早、晚餐後各服一次,可以補虛養血。適用於血虛面色蒼白、心慌心驚及貧血者食用。無病者食之,可起到養血強壯的保健作用。經常服食,可以駐顏祛斑、健美豐肌,並用於治療面部黑斑、形瘦。注意濕痰及積滯者不宜多食。
四、當歸15克、紅棗50克、白糖20克、粳米50克。先將當歸用溫水浸泡片刻,加水200克,先煎濃汁100克,去渣取汁,與粳米、紅棗和白糖一同加水適量,煮至粥成。每日早晚溫熱服用,10日為1個療程。此粥具有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能,適用於氣血不足、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血虛頭痛、眩暈及便秘等症。
五、何首烏粉25克、紅棗50克、冰糖15克、粳米50克。先將粳米、紅棗一同入鍋,熬煮成粥。待粥半熟時加入何首烏粉,邊煮邊攪勻,至粥粘稠即成,再加入冰糖調味。此粥有補肝腎、益精血、通便、解毒等功效,適用於肝腎兩虛、精血不足所致的頭昏眼花、失眠健忘、夢遺滑精等症,老年性高血壓、血管硬化患者久服可延年益壽。
六、紅棗30個、元參30克、烏梅6個、杞子15克,加水4碗煮沸20分鍾後加入適量冰糖(也可用紅糖),煎至微稠,待稍涼後用容器裝之備用。一般每次2湯匙,每日2次。此膏可補中益氣、養血補血,更適合於體虛、脾胃弱或手術之後的調養。
七、鮮旱蓮草50克、紅棗20枚。先將旱蓮草和紅棗洗凈,一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煨湯,熟後去渣,飲湯吃棗。此湯具有滋補肝腎、養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出血、失血性貧血等。
紅棗茶
八、鮮銀杏葉30克(干品10克)、紅棗20克、綠豆60克、白糖適量。將銀杏葉洗凈切碎後入沙鍋,加水100克,用小火煮沸,20分鍾後去渣取汁,再將浸泡片刻的紅棗和綠豆一起倒入沙鍋內,加白糖,煮至綠豆酥爛為止。有養心氣、補心血、降壓降脂、消暑解毒的功效,適用於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服用。
九、生薑500克、紅棗250克、鹽100克、甘草150克、丁香25克、沉香25克。共搗成粗末和勻備用。每次15--25克,清晨煎服或泡水代茶飲,每日數次。此茶具有補脾、養血、健胃、安神、解郁之功效,久服令人容顏白嫩、皮膚細滑、皺紋減少。
十、紅棗50克、粳米100克、菊花15克,一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至濃稠時,放入適量紅糖調味食用。此方具有健脾補血、清肝明目之功效;長期食用可使面部膚色紅潤,起到保健防病的作用。
十一、紅棗50克、水發黑木耳100克、白糖適量。將水發木耳去雜質洗凈,切成小塊。紅棗去核,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紅棗、木耳爛熟,放入白糖調味即可食用。據本草記載,紅棗具有潤肺健脾、止咳、補五臟、療虛損的作用,配以滋補強身的黑木耳,其補益、滋養、活血、養容的作用增強。常食能使面色紅潤、青春煥發,此湯尤益於女性。
十二、紅棗20克,薏仁米20克、白果15克(去殼除衣)、桂圓肉10克,一同放入鍋內同煮40分鍾,再加上煮熟去殼的鵪鶉蛋6隻,煮上半小時,加入適量紅糖或冰糖食之。此湯具有養心神、清濕毒、健脾胃之功效。常食可使皮膚少生暗瘡、粉刺、扁平疣等,使皮膚滋潤嫩滑、光潔白凈。

注意事項

紅棗雖好,但吃多了會脹氣,因此應注意控制食量。濕熱重、舌苔黃的人不宜食用。

Ⅲ 國家批準的大棗之鄉都有哪些

我國的大棗之鄉包括:

  1. 寧陽大棗:山東大棗最出名的還是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葛石鎮,被稱為中國大棗之鄉。寧陽大棗聞名於世,以其棗大極其甜而聞名,南宋文天祥寫詩贊美寧陽「桑棗人家近,蓬蒿客路長」。

  2. 棗庄大紅棗:棗庄素有「女媧聖地,萬畝棗鄉」之稱,並且棗庄所產紅棗均產自丘陵山區,無水源灌溉,無專人管理,真正有機的自然成熟無農葯優質紅棗。

  3. 稷山板棗:華夏稷山板棗距今栽植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素有「皮薄、肉厚、核小」著稱於世。2009年,在國家農業部、中國農科院、中國果蔬流通協會等單位評選稷山板棗為中國十大名棗之首。

  4. 太谷壺瓶棗:中國十大名棗之一,是新疆和田玉棗的母種,因地域范圍有限且品種優良而被移植。

  5. 阜平大棗:阜平大棗屬婆棗,是全國700多個品種中干食最為優良的品種之一。

  6. 行唐大棗:行唐大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距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行唐是千年古縣、紅棗之鄉,是我國紅棗文化的富集區。

  7. 阿克蘇紅棗:阿克蘇紅棗從生產技術、果品品質、高產高效豐產棗園等各方面都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在新疆打造的「中國棗園」中,阿克蘇實驗林場被譽為「中國棗園中的棗園」。

  8. 若羌灰棗:若羌紅棗有四千年的歷史,古時品種少,當地人把紅棗視為最珍貴的果實。若羌「情香的」紅棗經新疆農業名牌產品認定委員會,評選認定為新疆農業名牌產品。

  9. 和田紅棗:新疆和田地區的和田紅棗。和田紅棗的營養和保健價值極高。人們稱贊棗是「天然的維生素丸」。

  10. 清澗狗頭紅棗:清澗縣紅棗栽培有四千年歷史,以老舍古鄉王宿里村千年棗林為證。1995年被國家農業部第六部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

Ⅳ 棗的寓意

寓意:

1、紅火、甜美。

2、棗諧音早,棗和栗子寓意早立子;棗和桂圓寓意早生貴子、早富貴。

據史料記載,紅棗是原產中國的傳統名優特產樹種。經考古學家 從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中發現棗核化石,證明棗在中國已有8000多年歷史。早在西周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紅棗發酵釀造紅棗酒,作為上乘貢品,宴請賓朋。紅棗的營養保健作用,在遠古時期就被人們發現並利用。

《詩經》已有「八月剝棗」的記載了。《禮記》上有「棗栗飴蜜以甘之」,並用於菜餚製作。《戰國策》有「北有棗栗之利……足食於民」,指出棗在中國北方的重要作用。《韓非子》還記載了秦國飢荒時用棗栗救民的事。

所以民間一直視棗為「鐵桿莊稼」「木本糧食」之一。棗作為葯用也很早,《神農本草經》即已收載,歷代葯籍均有記載,對其養生療病的認識不斷深化。至今,棗都被視為重要滋補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用於治療「脾虛弱、食少便溏、氣血虧虛」等疾病。

(4)紅棗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中國的草葯書籍「本經」中記載到,紅棗味甘性溫、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葯性的功能。現代葯理研究發現,紅棗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強、滋養全身細胞 ,是一種葯效緩和的強壯劑。

在中葯學里,紅棗的應用可分為以下幾種:

①健脾益胃:脾胃虛弱、腹瀉、倦怠無力的人,每日吃紅棗七顆,或與黨參、白術共用,能補中益氣、健脾胃,達到增加食慾、止瀉的功效;紅棗和生薑、半夏同用,可治療飲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與胃脹、嘔吐等症狀。

②補氣養血:紅棗為補養佳品,食療葯膳中常加入紅棗補養身體、滋潤氣血。台大免疫學孫安迪博士大力提倡平時多吃紅棗、黃芪、枸杞,能提升身體元氣,增強免疫力。

③養血安神:女性躁鬱症、哭泣不安、心神不寧等,用紅棗和甘草、小麥同用甘麥大棗湯,可起到養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④緩和葯性:紅棗常被用於葯性劇烈的葯方中,以減少烈性葯的副作用,並保護正氣。如十棗湯中,用大棗緩解甘遂、大戟、蕪花等瀉葯的毒性,保護脾胃不受傷害。

⑤紅棗性溫味甘,含有蛋白質、多種氨基酸、胡蘿卜素、維生素、鐵、鈣、磷物質,不僅能促進女性荷爾蒙分泌,加強胸部發育,還有補益脾胃、調和葯性、養血寧神的功效。

紅棗是補氣養血的聖品,同時又物美價廉,民眾無需購買民間昂貴的補品,善用紅棗即可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Ⅳ 棗文化歷史淵源

棗的歷史,上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詩經>>:「七月烹葵及菽,作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至清代,滄州棗業更盛。1737年,清乾隆巡幸獻挃,見路旁風搖棗樹,果實累累,上前摘食,甜如蜜,喜無原則日:「滄州自古草澤之地,然金絲小棗風味殊佳,如是者鮮矣!」如此棗業名動京師。滄州紀曉嵐描繪的又是一幅繁華情景:余鄉產棗,以車運供京師,南隨漕舶以販鬻於諸省,士人多以為恆業。 紅彤彤的鮮棗甜脆誘人,晾曬後的干棗金絲成線,醉後的紅棗圓潤香醇、蜜漬的棗脯待客的佳品。紅棗豐滿著大平原風盜日曬的日子,棗樹已植根在我們的思想和文化中,與風物人情水乳交融。
棗有營養價值: 棗,富含維生素鐵、鈣、磷等多種營養物質,是為上等補品。據<<神農本草>>、<<本草綱目>>記載:棗有健脾養胃、益血壯神之功效。 現代研究表明:紅棗對氣血不足、貧血、肺虛咳嗽、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敗血病和過敏性紫癲等均有裨益,是被國內外醫療保健界重視的營養滋補品。產婦如食紅糧煮小棗和小棗熬成的小米粥、糯米粥、可加快身體康復。 棗果可製成多種加工品,如蜜棗、烏棗、南棗、酒棗、棗滋補精、棗容、棗泥、棗酒、棗醋、棗茶等等。其加工品含有豐富營養物質,深得人們的喜愛。
據科學分析: 紅棗中含有大量的環磷酸腺苷,它能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使新細胞迅速生成,死細胞很快被消除,並能增強骨髓造血功能,增強血液中紅細胞的含量,這樣肌膚就會變得光滑細膩有彈性,因此,在醫學上環磷酸腺苷又有「生命第二信使」的美譽。
民間流傳諺語: 「五穀加小棗,賽過靈芝草」,「日食三棗,長生不老」,可見金絲小棗被人們視為極好的滋補營養品,每日適量飲用棗酒或棗汗,可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加機體的免疫力,調節人體內外環境平衡。 特別說明:
小棗中所含果糖為單糖,不在其他組織內代謝,只在肝臟中轉化為能量,而不能轉化為脂肪,因此,常飲棗酒或棗汁,不但會讓你品嘗到美酒的醇和爽口,棗汁的濃郁芳香,而且身體得到必要的營養物質,更會使男士風度翩翩,女士婀娜多姿。

棗的營養成份: 紅棗在我國已有三千年食用歷史,素被視為補氣佳品,民間更有「日食五棗,長生不老」的說法。干棗含糖76-88%,含酸0.25-1.6%,每100克含維生素C397-384.5毫克。

果品名稱碳水化合物熱量蛋白質脂肪鈣磷鐵
鮮棗23.2g430.54k1.2g0.2g14mg23mg0.5mg
干棗50.3-86.9g1291.62k3.3g0.4g61mg55mg1.6mg
另外,棗含有的維生素C比蘋果、梨、葡萄、山楂、柑、桔、橙、檸檬等水果均高;還含有維生素P、A、B和黃酮類物質環磷酸腺苷(CAMP)、環磷酸鳥苷(CGMP)等,十分有益於人體健康,故棗又有「天然維生素」的美譽。每隻蘋果(平均大小15g)可提供75mg維生素C以滿足成年人的每日推薦需要量(英國及美國指標分別為75mg及80mg),大概就是常說的「日食一棗,醫生不找」。

Ⅵ 棗庄的文化歷史

棗庄是一塊古老的土地,根據考古發現,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夏時南部為鄫國,北和西北為滕國和薛國。後幾經變稱,明時,北置滕縣,南置嶧州,後降嶧州為縣。清循明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棗庄地區分屬台棗專署和尼山專署,1950年5月,屬滕縣專署。1953年7月,屬濟寧專署。1960年1月,撤銷嶧縣,建立縣級棗庄市。1961年9月,定為省轄市。1979年,滕縣由濟寧專區
劃歸棗庄市。棗庄市駐地,早在唐寧時就形成村落,因多棗樹而得名。近百年來,隨著煤炭工業的發展,逐步演進為集鎮,現已建成以能源生產為主,煤焦化工、建材、食品、電力、紡織、機械、電子等門類比較齊全具有中等規模的工業城市。

在這塊土地上,近百年來發生過多次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1923年,「桿子」首領孫美瑤率部在津浦鐵路臨城與沙溝之間毀軌,將2次特快列車上的中外旅客300餘人,其中外籍旅客39人,劫持到抱犢崮,製造了轟動世界的民國第一大案「臨城劫車案」。1938年3月,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棗庄境內台兒庄會戰,戰役歷時33天,共消滅日軍1萬多人,最後以日軍潰敗而告終。1940年鐵道游擊隊成立,這支搞日武裝活動在棗庄、臨城的鐵道線上,打洋行、扒鐵道、炸火車、拔據點,打得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

在這塊土地上,幾千年來涌現出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戰國時,齊貴族田文,號孟嘗群,受封於薛,門下有食客3000,先後出任齊相、秦相和魏相,是當時名揚四海的顯赫人物。薛人毛遂,為趙國平原群門下,自薦出使楚國,說服楚王聯合抗秦,「毛遂自薦」被歷代傳為佳話。漢初薛人叔孫通才智過人,被漢高祖劉邦拜為博士,後為太子太傅,為漢王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西漢曾縣人匡衡,自幼勤奮好學,曾流傳「鑿壁偷肖」的故事,在朝遷中官至太子太傅、丞相等職,被歷代推為名人。明隆慶進士賈三近學識淵博,曾兩次出任現南京光祿寺卿,據考證《金瓶梅》作者即為此人。另外,墨子、滕文公、疏廣、疏受等都是享有千古盛名的歷史人物。

Ⅶ 請問紅棗的特點

紅棗的特點補中益氣,養血生津。

Ⅷ 有歷史文化長棗的作文

家鄉的紅棗阿拉善經濟開發區九年一貫制學校三二班楊佳欣家鄉的紅棗又大又紅、又甜專又脆,一看樣子就屬很好吃,吃起來肯定更好吃吧!夏天棗樹長滿了新葉,過了好長時間葉子長得很茂密,密密層層的葉子是碧綠色的,當我和媽媽熱的時候是它帶給我們清涼;當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院子里棗樹就陪伴著我。又過了好長時候棗樹開花結果了,小小的果子吃起來很酸,到了秋天紅棗成熟啦!看著那紅棗樹結滿了紅棗,好像紅色的小燈籠。媽媽摘一大盤分給叔叔阿姨吃,叔叔和阿姨都稱贊我們家的紅棗,看著叔叔阿姨吃,我也饞得直流口水,正好還有一盤放在桌子上,我就大口大口的吃起來。媽媽說:「別吃太快,小心噎著!」我說:「這么好吃的棗,一定要多吃點哦!」這就是我家鄉的紅棗。

Ⅸ 棗的文化底蘊

棗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十分悠久,而慶雲縣是聞名遐邇的中國金絲小棗之鄉。上世紀70年代初在慶雲縣齊周務村出土的豆(一種高底座盛食物的盤子)中發現的炭化棗核,考古認證為夏商時期,距今四千年;而在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炭化棗核,距今約八千年。 棗在我國的文字記載就有三千多年。關於棗的最古老的著述大概出現於《詩經》,在《詩·豳風·七月》中有「八月剝棗,十月獲稻。」《魏風》中有「園有棘,其實之食。」《小雅》中有「營營青蠅,止於棘。」《秦風》中有「交交黃鳥,止於棘。」棘,指的就是棗樹。儒家經典對棗的記述更為詳盡,《周禮·天官·籩人》里講「饋食之籩,其實棗、鹵、桃、榛實。」《儀禮·聘禮》中說,棗、栗還是古代諸侯相互借路相互問候之際,帶給掌管朝覲官員的禮物,用兩個容量各盛一斗二升的上邊有蓋的方竹簋,一個裝滿棗,一個裝滿栗,一齊獻上。《儀禮·既夕禮》上說,在土葬前最後一次哭吊的晚上,祭品種要有棗糗、栗脯。《儀禮·特牲饋食禮》和《儀禮·有司》中講,諸侯及下邊的官吏——士,每月初一祭廟,祭品種除有規定的牲畜外,均有棗和栗,而且棗栗由誰擺放,都有講究。再以後《戰國策·燕策一》記載:蘇秦游說六國時,對燕文侯說「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栗之實,足實於民,此所謂天府也。」這說明棗是當時燕國北方的經濟命脈,是帝王考慮治國安幫國策的依據之一。對於棗樹的栽植培育,《廣物博志》有記載:「周文王時,有弱枝棗甚美,禁止不令人取,置樹苑中。」《齊民要術》的記載更為詳實:「選(棗)好味者,留栽之,候棗葉始生而移之。」「棗性堅強,不以苗掠。」 《爾雅·釋木》是我國第一部記錄解釋棗品種的書,其記錄的周代棗品種已有壺棗、要棗、白棗、酸棗、齊棗、羊棗、大棗、填棗、苦棗、無實棗等十一種。到元代,《打棗譜》中記錄定型的棗品種多達七十二種。到清代乾隆時期,《植物名實圖考》所記錄棗品種達到了八十七種。 可以說,從古代採食果腹到後來種植,從古代給王進食之品到諸侯相互問候禮品,以至到儒家「三禮」(即喪禮、葬禮、祭禮)用品、明清時期皇室供品,再到後代隨著經濟發展人們有意識地大規模種植,棗作為果品在政治、經濟、生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幾千年的生活生產實踐中,棗樹與棗鄉人結下了不解之緣,人們種棗、管棗、用棗、變著法兒吃棗,也寫棗、誦棗、唱棗、畫棗,棗就慢慢進入和融入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並逐步形成了棗文化。棗的思想、棗的文化與棗鄉的風物人情、民間風俗水乳交融,棗文化便在歷史長河中隨著歷代傳承越積越厚,變得豐富寬博,從不同層面、不同寓意、不同程度反映著人間萬象。 棗文化主要表現在文藝、政治、經濟、哲學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棗樹與歷史、文化、民俗,與戰爭、政策、古今名人,與農業、工業、旅遊業,與人名、地名、日常生活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處處都留下了棗文化的痕跡。描寫棗或者與棗有關的文學藝術作品是棗文化的靈魂,主要包括有關棗的傳說、故事、小說、詩詞、散文、戲劇、成語、謎語、歇後語、對聯、笑話、繞口令、寓言、格言、諺語、繪畫、攝影、雕塑、歌曲和器樂等。 棗被歷代詩人寫入詩辭歌賦中,詠頌棗樹的詩文比比皆是。透過這些詩文,我們就穿越了時空隧道,能夠盡情領略先前棗鄉風光、感受歷史滄桑、回味故人先賢和當代人愛棗的情懷。唐朝詩人李頎吟詠「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末落桐蔭長」,唐代另一著名詩人劉長卿詩雲「行過大山過小山,房上地下紅一片」,宋代詩人張耒寫到「棗徑瓜田經雨涼,白衫烏帽野人裝」,清代慶雲縣令桂山吟到「正是晴和好時節,棗芽初長麥初肥」,另有詩人也寫到「叢林騰赤霞,千家射雲紅」,當代詩人更是發出贊嘆「漫漫秋風夕照中,婆娑一樹萬珠紅」,悠然和諧的田園風光躍然紙上。宋代大詩人蘇軾任徐州太守時欣然作詞《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表達了他對雨後農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 清代詩人崔旭寫到「河上秋林八月天,紅珠顆顆壓枝園;長腰健婦提筐去,打棗竿長二十拳」,又有詩人寫到「春風已過又秋分,打棗聲宣隔隴聞;三兩人家十萬樹,田頭屋脊曬雲紅」,金秋時節小棗豐收的景象如聞其聲,如觀其景。清代李魯「添得棗林路欲歧,行人道是舊西溪。紅綾車慢梨花水,風暖沙柔陷馬蹄」的詩句描寫出了棗園的旖旎風光。在抗日戰爭年代,肖華司令員在其創作的《魯冀邊進行曲》中慨然唱道「不怕二百個據點的敵人瘋狂掃盪,任它從橫的公路網,離敵人三五里宿營,不怕吃的是樹葉和棗糠,永遠站在我們的崗位上,環境越困難越是我們的光榮;同志們,我們要干到底,我們一定要勝利!」表達了我軍區子弟兵抗戰到底的堅強意志和無產階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山東省發改委副主任王樹理就任慶雲縣委書記時曾欣然寫下《唐棗賦》、《詠棗詩》,發出了「嗟人生當如茲,庶自強以不息」和「我欲勸求長生者,莫辭長作慶雲人」的由衷感慨,抒發了所有棗鄉人對棗樹的無限敬仰和喜愛的情懷。 民間故事、佳話軼聞更是廣為流傳,賦予了棗鄉人民的美好願望。在慶雲鬲津河畔周尹村現存著全國樹齡最長(1300多年)的棗樹王——唐棗樹,就有隋末英雄羅成曾過境在棗樹下拴馬歇息的傳說。相傳在邊關征戰多年的大將羅成隨父回歷城老家探親,中途勞累,便在鬲津河畔南岸不遠處的大棗樹下拴馬歇息乘涼,酣睡之時,被從枝頭掉下的熟透紅棗砸醒,順手拾起充飢,滿嘴生津,甘甜透腑,倍覺精神大振。羅成日後見到秦王李世民,忙敬獻上落入馬鞍夾縫中的幾顆紅棗,李世民嘗罷稱贊不已。李世民做了唐朝皇帝後,每年秋季小棗熟紅的時候,都要差人到周尹村來摘取紅棗。所以,當地人喜歡把唐棗樹叫做「羅成拴馬樁」。還有一個傳說更為神奇,明朝燕王掃北時,當地眾多百姓躲避唐棗樹下,忽然大霧彌漫,伸手不見五指,軍兵從此路過不曾發現眾人,百姓倖免於難,所以當地群眾又稱唐棗樹為神樹。當地還流傳著一個悲壯故事,據說燕王掃北時,有一位母親為救護路人之子,舍棄親生兒子,最後也被官兵一起殺戮,葬身之地第二年長出了母子樹。故有後人為唐棗樹作詩贊之:「鬲津故川水潺緩,枝繁葉茂伴千年;滄桑閱盡見興替,貞干高潔代代傳;瓦崗英雄曾系馬,燕王掃北霧彌天;子孫繁衍遍大地,留取紅果惠人間。」 在慶雲嚴務鄉大淀村南有一株幾百年的酸棗樹,據說還有一段美麗凄婉的動人故事。明朝萬曆年間,負責到民間選妃的禮部太監官員來到時屬河間府的慶雲境內,鳴鑼開道之聲吸引的路邊村落一農家女子趴牆觀看,正巧被太監官員看見,因其國色天香而被選中,幾日後將被送到宮中。可這名王姓女子早有意中之人,便天天啼哭,進宮前幾日,自縊身亡,人們只好把王姑娘埋在村外荒地里。時隔數年,在埋王姑娘的地方長出了一棵棗樹,結出的棗兒又酸又澀,當地人稱它「酸棗樹」。 在太行山區也流傳著一個神奇的故事。傳說隋初山西有一蘇姓女子,17歲時得了一種怪病,面色蒼白、渾身潰爛、乾瘦如柴。家人多處求醫,無法治癒。姑娘淚珠成行,幾欲尋死。後來,她進入太行山中,見一株樹上掛滿了紅色的果實,又累又餓的蘇姑娘摘下食之,食後便暈死過去。三個月後,奇跡出現了,姑娘變得貌美如花,渾身散發著陣陣香氣。鄉親們見後,以為她已得道成仙,紛紛拜祭,稱這種紅色果子為「聖果」。其實,蘇姑娘吃的野果就是紅棗。所以,當地有「門前一棵棗,紅顏不顯老」、「要使皮膚好,粥里加紅棗」等鄉俗俚語。 自古以來,棗鄉的年節民俗中,到處離不開棗。人們對棗更多的是寄予一種希望,並把它和喜慶聯結在一起,比如祝福、祝壽、賀年、賀喜的食品中必有紅棗。村裡的姑娘出嫁時,娘家陪送的嫁妝和被褥、衣箱里,都要塞上一些干紅棗。洞房花燭之夜,婆家也有婆母、嬸娘往新人住的洞房裡撒上一些紅棗、花生,取其諧音意在早生貴子,反映出人們對於子孫後代傳承子嗣的期望和對甜美生活的嚮往追求。過去,女人生了孩子,有的給孩子取名,女孩就叫「棗花」、「棗香」,男孩就叫「棗柱」、「棗樁」等。孩子過滿月時,大人抱孩子出屋,抱到誰家,誰家就得贈送棗子一類禮品,空身出去帶回實物,預示著孩子長大成人後厚道實誠。孩子過生日時,父母就讓孩子在放著棗糕的案板前跳三下,預示著孩子跳得高,長得快,早成人。 棗鄉還保留著好多習俗,過春節時要蒸棗糕祭祀諸神;五月端午要包棗粽子;八月十五中秋節要以棗、蘋果、葡萄等果品來祭祀祖先;每年農歷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熬小棗粥,俗稱「臘八粥」的習俗。每逢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家家用黍面和紅棗做成年糕,又粘又甜,特別好吃。平日里,人們就做些棗食品,自吃或宴請、贈送客人。棗的傳統做法很多,主要有棗饃饃、棗米飯、棗餅子、棗切糕、棗花捲、棗茶湯、棗泥包,還能做成醉棗、醺棗、烤棗、夾心棗、棗脯等,也能釀出「棗木杠」老燒酒。現在人們藉助現代科技,制出了營養豐富、十分可口的阿膠蜜棗、脆棗、棗醋、棗粉,還有棗汁、棗啤酒等,棗產品不光走進尋常百姓家,還走出了國門,成了全世界人民的美味佳餚。 紅棗做為親朋間的饋贈禮品,也不單是一種佳餚食品,其寓意遠遠超過其本身。《國語·魯語》載:「夫婦執不過棗栗,以告虔也。」棗,取早起;栗,取禮敬。《禮儀·士婚禮》載:「質明,贊見舅姑……婦執棗栗,自門入,升自西階進拜,奠於席。」意為古代婦女清晨起身見長輩,時常獻棗栗果品,早起虔敬。《雜五行書》中有語「服棗核中人二七枚,辟疾病。能常服棗核中人及刺,百邪不復干矣。」說明棗還有驅邪祈福的寓意。在棗鄉,凡過往客人均可入棗園嘗鮮,棗農概不收錢,即使主人不在也可去摘食,「瓜、桃、李、棗,不算強盜」說的正是如此。 棗鄉人還把紅棗作為美好愛情的象徵。作家楊平在《棗鄉漫話》一書中做了詳盡的記載:「在棗鄉,青年男女表情達意的時候多是棗收季節,挑摘自家棗園樹上最大、最紅的鮮棗與自己年齡數目相等,送與對方,互表心意。他們離開後,羞赧的女子還要追上意中人,偷偷塞給對方兩個碩大難尋的大紅棗轉身離去,男人這時才明白:兩個棗兒透紅透亮,暗示讓男方『早早』提親,兩顆透亮的紅心『早早』結合在一起。」 棗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且不斷豐富創新,賦予了鮮明的時代色彩。時至今日,棗鄉人民以棗為媒,廣泛開展經貿活動,山東樂陵已經連續舉辦了18屆金絲小棗節。在山東慶雲,當地政府在倡導群眾廣植棗樹推進大地棗園化建設的同時,打造「生態棗鄉」品牌,開發了規模較大的唐棗生態園,園內近萬株古棗樹形態各異,吸引了眾多的遊客,成為了該縣又一新的旅遊亮點。 http://hi..com/%C0%CF%D0%EC%B5%C4%CE%C4%D1%A7%C0%D6%D4%B0/blog/item/26be41c260619534e5dd3b97.html

記得採納啊

Ⅹ 古代人把紅棗稱為什麼

據史料記載,紅棗是原產中國的傳統名優特產樹種。經考古學家 從新鄭斐李崗文化遺址中發現棗核化石,證明棗在中國已有8000多年歷史。早在西周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紅棗發酵釀造紅棗酒,作為上乘貢品,宴請賓朋。紅 棗的營養保健作用,在遠古時期就被人們發現並利用。《詩經》已有「八月剝棗」的記載了。《禮記》上有「棗栗飴蜜以甘之」,並用於菜餚製作。《戰國策》有「北有棗栗之利……足食於民」,指出棗在中國北方的重要作用。《韓非子》還記載了秦國飢荒時用棗栗救民的事。所以民間一直視棗為「鐵桿莊稼」「木本糧食」之一。棗作為葯用也很早,《神農本草經》即已收載,歷代葯籍均有記載,對其養生療病的認識不斷深化。至今,棗都被視為重要滋補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用於治療「脾虛弱、食少便溏、氣血虧虛」等疾病。常食大棗可治療身體虛弱、神經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勞傷咳嗽、貧血消瘦,養肝防癌功能尤為突出,有「日食三顆棗,百歲不顯老」之說。

紅棗,又名大棗。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具有滋陰補陽,補血之功效。紅棗為溫帶作物,適應性強。紅棗素有「鐵桿莊稼」之稱,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是發展節水型林果業的首選良種。

閱讀全文

與紅棗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