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的鄭州商城城址位於哪裡
鄭州商城,在今河南省鄭州市區偏東部,東起鳳凰台,西至西沙口,北抵花園路,南到二里崗,面積25平方公里。1955年開始發掘。據碳-14測定,年代距今3570±135年,其上限約當公元前1620年前後。
② 鄭州商城遺址的城市標志
在商城周圍發現有與商城同時的鑄銅、制陶、制骨等作坊遺址4處、銅器窖藏2處及100多座中回、小型墓葬。出土的遺答物以陶器最多,青銅器、石器、骨器次之,並有蚌器、玉器、原始瓷器、印紋硬陶、白陶器、象牙器等。而杜嶺銅器窖藏中出土的一件方鼎,高100厘米,重86.4公斤,已成為鄭州市的象徵。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鄭州商代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③ 鄭州商城遺址的基本簡介
中國商代中期的都城。遺址在河南鄭州。鄭州商城是商代早中期的都城遺址,內坐落在容鄭州商代遺址中部,即今河南省鄭州市區偏東部的鄭縣舊城及北關一帶。陳運和詩稱「七公里長的商代古城牆 一根能挑起鄭州歷史的扁擔 3500多年的延綿不斷 3500多頁的樹碑立傳」、「考古價值無法估量 現代的目光莫輕視這殘壁殘垣」。
④ 鄭州商城的由來
1950年由考古學家韓維周發現並報告文物部門。1951年春天,中科院考古所河南調查發掘團,來到鄭州對該遺址進行調查,他們根據採集到的標本,進一步推斷這里為重要的商代遺址,時代要比安陽殷墟更早。1952年,第一屆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在鄭州二里岡和洛陽東郊進行田野考古實習,開始了鄭州商城遺址的第一次正式考古發掘。1954年春,鄭州市城市基本建設工程全面開展,考古學家安金槐帶領鄭州市文管會的工作人員在二里崗一帶開展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1955年發現城牆遺址確定此為商代城市。可以斷定鄭州商城東北部,就是商代二里崗時期王室貴族的宮殿區。 鄭州商城的發掘工作正待進一步展開時,「文化大革命」爆發了,鄭州商城的發掘也被迫告一段落。直到1971年,考古學家安金槐才有機會回到鄭州,他再度組織文物工作隊的全部人力,准備展開一次大規模的鄭州商城考古發掘。1973年,為了尋找鄭州商代宮殿遺跡,考古隊在鄭州商城內展開了全面的考古鑽探與試掘。他們在城東北部發現了許多大小不等的商代夯土建築基址。其中有多處規模宏大,不同於一般的建築房基,被確定為宮殿基址所在地。到1979年,考古隊在鄭州商城內相繼發現宮殿基址20多處,宮殿區的范圍不斷擴大,約占城內總面積的一半。通過發掘探明,城址東北部的宮殿區建築物分布密集,已形成規模宏大,結構復雜的宮殿建築群。可以斷定鄭州商城東北部,就是商代二里崗時期王室貴族的宮殿區。 到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鄭州商城外城郭的發現,把鄭州商城考古推向了歷史的高峰。1986年6月,文物考古部門發現了一段南北走向的夯土牆。這消息立刻引起鄭州商城工作站的重視,隨即組織人力對夯土牆進行了解剖性發掘,並驗證了外城牆的存在。在商城外圍,考古隊還發現了多處商代青銅冶煉、骨器製作、陶器製作的作坊遺址,並有大量的墓葬區;城池內外,還發現了青銅窖藏和祭祀場地。截至目前,商代遺址出土的文物數以萬計,其中有很多都是稀世珍寶。
⑤ 鄭州商城的遺址是什麼樣的
考古人員找到的最早國都是鄭州商城。在今鄭州市區二七廣場以東,發現商代的一段夯回土牆答和大片遺址。城牆基本上是正南北方向,反映了當時測量方向的能力。約在25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斷斷續續分布著居住遺址,有許多作坊,有房基、地窖、水井、壕溝、墓室等。夯土城垣周長6960米,有11個缺口,城近似正方形。它比近代鄭州城范圍大1/3左右。城內宮殿遺址區達6萬多平方米。宮殿區、居民區和作坊區以及街道都有一定布局。城牆高10米,頂寬5米,夯土量約87萬平方米,以當時的工具和能力,每天1萬人夯築,也得4至5年才能完成。夯土牆內經碳14測定為3570±135年。經考證,這里是《史記•殷本紀》中「帝仲丁遷隞」的首都。這座規模宏大的首都遺址及其布局,是當時地理知識應用的結果,是當時人們精神和文化的集中體現。城內發現原產於熱帶的象牙,原產於祖國西北的綠松石。冶煉青銅的錫出產於華南或西南。銅礦石、玉石、金、海貝、海蚌、鱘魚甲等也都來自祖國各地。這些都標志著商代的人們直接、間接的地理活動范圍和地理認識能力所達到的水平。
⑥ 古代的鄭州商城城址有哪些建築特點
鄭州商城城址城牆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內城的平面近似長方形,四垣周長6960米,其中南牆與東牆各長約1700米,西牆長約1870米,北牆長約1690米,牆基最寬處達32米,局部地上殘留最高約5米。城周有缺口11個,其中有的可能是城門。城牆系用土分層、分段版築法夯成,其橫剖面呈梯形,每段長3.8米左右,夯層較薄,夯窩密集,相當堅固。在城內外兩側築有護城坡,護城坡夯層則是斜坡築成,內側較緩外坡較陡峭。平均底寬約20米,頂寬約5米,高約10米。
外城牆位於內城南牆和西牆之外約600-1100米。早在上世紀50年代,考古工作者們在內城外東南二里崗一帶,即已發現外城牆2100米。至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在內城外南、西南側又發現兩段外城牆,分別長980米和435米。三段外城牆相連長度500多米,形成一個朝向東北的大敞口,圈築在內城東南角、南牆、西南角及西城牆南段之外,對內城形成一個環抱之勢。在內、外城牆之間,多分布有商代文化遺存,而在外城牆之外則基本沒有商文化依存分布。
城內東北部有宮殿區,還有小型房基和水井等遺跡。城內東、北部近40萬平方米的較高地帶,現已發現有3座大型宮殿的夯土台基建築遺存,應是商代大貴族居住的宮殿區。宮殿區東部還有蓄水池和輸水管道等貯水設施。
⑦ 鄭州有幾個區分別是什麼
截止2019年9月,河南省鄭州市下轄六個市轄區,分別為:
一、中原區
位於鄭州市中心城區西部,北緯34°42′30″至34°51′30″,東經113°27′30″至113°37′30″之間。東起嵩山南路與二七區為鄰;西隔鄭州繞城高速與滎陽市接壤;南隔鄭西高鐵和二七區搭界;北隔京廣鐵路與金水區和惠濟區相鄰。
下轄12個街道:
林山寨街道、建設路街道、棉紡路街道、秦嶺路街道、桐柏路街道、三官廟街道、綠東村街道、汝河路街道、航海西路街道、中原西路街道、須水街道、西流湖街道。
二、二七區、
位於鄭州市中心偏西南部,東經113°30』至113°41』、北緯34°36』至34°46』,東和管城區接壤,西與中原區、滎陽市毗鄰,南接新密市、新鄭市,北連金水區。
下轄17個街道:
大學路街道、五里堡街道、德化街街道、解放路街道、銘功路街道、一馬路街道、蜜蜂張街道、福華街街道、建中街街道、淮河路街道、長江路街道、嵩山路街道、京廣路街道、人和路街道、馬寨街道、侯寨街道、金水源街道。
三、管城區
位於北緯34°39′~34°57′,東經113°41′~113°46′之間,地處鄭州市中心城區的東南部,是商城遺址所在地,屬老城區。東臨中牟縣、西臨二七區、南連新鄭市、北與金水區相接。
下轄12個街道:
北下街街道、西大街街道、南關街道、城東路街道、東大街街道、二里崗街道、隴海路街道、紫荊山南路街道、航海東路街道、十八里河街道、南曹街道、金岱街道。
四、金水區
位於鄭州市區東北部。東臨中牟縣,南連管城區、二七區,西接中原區,北靠惠濟區。地理位置為東經113°40' ~ 113°47' 北緯30°50' ~ 34°57'。
下轄17個街道:
文化路街道、南陽新村街道、經八路街道、大石橋街道、人民路街道、花園路街道、杜嶺街道、南陽路街道、豐產路街道、北林路街道、未來路街道、東風路街道、興達路街道、國基路街道、鳳凰台街道、楊金路街道、豐慶路街道。
五、上街區
地處河南省北部、華北平原、黃河沖積平原扇軸部,為華北平原和豫西丘陵的相交地帶。東經113°14''45″至113°19''05″,北緯34°35''至34°40''之間。周圍與滎陽市接壤,東鄰滎陽市城關鄉,西、南分別與高陽鎮、劉河鎮毗鄰,北部與王村鎮相連。
下轄5個街道,1個鎮:
濟源路街道、新安路街道、中心路街道、工業路街道、礦山街道,峽窩鎮。
六、惠濟區
位於黃河南岸,擁有距離鄭州中心城區最近的自然山體—邙山,介於經緯度為東經113.6度,北緯34.87度之間。
下轄6個街道,2個鎮:老鴉陳街道、長興路街道、迎賓路街道、新城街道、劉寨街道、大河路街道,古滎鎮、花園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