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浪底大壩的工程意義
三門峽工程的失敗,主要表現在其原始設計的主要目的沒有能夠實現。其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大壩抬高水位後降低了流速,加速上游淤積,從而加劇了上游渭河地區的水災。黃河小浪底大壩工程又是黃河三門峽工程失敗後的補救。
小浪底工程的設計和調度仍然充分汲取了三門峽工程的經驗教訓。三門峽工程在泥沙問題上的一貫經驗教訓是對上游水土保持攔沙作用估計過分樂觀,預計的入庫泥沙量偏低。在三門峽工程論證時,對入庫泥沙量就不考慮上游水土保持和水庫的作用。三門峽工程的第二個教訓是在多沙河流上的水庫,不能採用高水位蓄水運行方式,而採用「蓄清排渾」的方式,在汛期低水位時,建築物要有足夠的泄洪排沙能力。三峽工程汲取了這個重要經驗,汛期運行水位控制在145米,比正常蓄水位低30米,同時大壩在較低高程設置了大量永久泄水建築物,在水位為145米時的泄流能力可達64200立方米/秒,使汛期水庫基本處於暢瀉狀態,可大大減少泥沙在水庫的淤積。水庫蓄水選擇在汛後10月,個別年份還要延長到11月。三門峽工程的第三個經驗教訓是沒有處理好水庫末端渭河河谷的淤積問題。三峽水庫在泥沙量大的汛期在145米運行,水庫末端在涪凌的藺縣附近,水庫基本保持天然河道狀態,重慶港區則完全處於天然河道暢瀉狀態。
② 建設長江三峽和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意義是什麼
三峽水庫攔蓄上游洪水,減輕中下游防洪壓力。發電裝機容量1820萬千專瓦、是世界上屬最大的水電站,能夠緩解華中、華東能源供應不足問題,同時減少礦物燃燒的環境污染。改善川江航運條件,萬噸級船隊可達重慶主城港區。同時可發揮重大作用。
③ 建小浪底水利樞紐的意義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幹流上的一座集減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版發權電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屬國家"八五"重點項目。小浪底工程浩大,總工期十一年。它的建成將有效地控制黃河洪水,可使黃河下游花園口的防洪標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黃河下游凌汛的威脅,減緩下遊河道的淤積,小浪底水庫還可以利用其長期有效庫容調節非汛期徑流,增加水量用於城市及工業供水、灌溉和發電。它處在承上啟下控制下游水沙的關鍵部位,控制黃河輸沙量的100%。
④ 小浪底沖沙有何意義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它會從黃土高原帶走16億噸的黃沙,但其中有4億噸泥沙不會流入大海,而在水庫和下遊河道中沉積下來,下遊河床由此以平均每年10厘米的速度抬升。「調水調沙」就是通過調控水庫泄水,把淤積在黃河河道和水庫中的泥沙盡量多地送入大海,沖刷河床,減緩泥沙的淤積。
然而「調水調沙」並非簡單地「用水沖沙」,它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既要把水庫中的沙子帶出來,又不能使這些沙子長途跋涉時在下遊河道里形成新的淤積,同時要最大限度地節約寶貴的黃河水資源,還得避免對下游堤岸產生破壞,這就要求對水沙調節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處。所以「調水調沙」關鍵就在一個「調」字上,一是「調」河水的流量,另一個是「調」水中的含沙量,甚至包括泥沙顆粒的粗細。有人就把進行「調水調沙」的科研人員比做「調酒師」,黃河幹流和支流水庫中的水就是原料,而這些水的含沙量是不同的。調酒師們會根據變化,決定要往黃河中放入含沙多的渾水還是含沙少的清水,什麼時候放以及放多少。這就要通過開啟水庫不同的孔洞,使下泄流量達到一定的水沙比例來實現,當符合下遊河道的輸沙規律時,這些泥沙就會被送入大海。
通俗地講,調水調沙就是藉助自然的力量,依靠大型水庫的人工調節,由小浪底水庫「製造」一個含沙量小於20千克每立方米、流量約在26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持續10天以上通過花園口水文站,創造一種能夠沖刷下遊河床泥沙的「人造洪峰」,輸沙入海。
調水調沙是實現治黃手段轉折的標志性工程,其目的是在水庫實時調度中形成合理的水沙過程,有利於下遊河道減淤甚至全線沖刷,並通過原形觀測分析,檢驗調水調沙調空指標的合理性,及時總結提高,進一步優化水庫調空指標,以利長期開展以防洪減淤為中心的調水調沙運用。同時,利用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減緩黃河下遊河道淤積,逐步探討四庫聯合調度的運用方式,能夠在較長的時期內穩定黃河的現行河道,實現河床不抬高的目標。
黃河的主要症結在於泥沙,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在黃河下游強烈堆積,使河床以年平均0.1米的速度淤積抬高,成為地上懸河,一般下遊河床高出地面3~5米,個別地段達到10米。在歷史上,黃河下游決口頻繁,造成嚴重災害,與逐年抬高的「地上懸河」有很大關系。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黃河依然是一條多泥沙河流,同時由於上游水庫汛期蓄水,上、中游工農業用水日益增長,黃河下游汛期水少沙多的矛盾更趨嚴重,黃河下遊河床將繼續淤積抬高,防洪形勢更加嚴峻。因此,解決黃河下游泥沙淤積問題成為迫在眉睫的要害問題。
在長期的黃河治理實踐特別是三門峽工程的運用實踐中,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在黃河上修建一系列大型水庫,實行統一調度,對水沙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度,對減緩下遊河道淤積,實現河床不抬高的目標,進而謀求黃河的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了利用小浪底水庫進行調水調沙的治黃指導思想,進行調水調沙試驗正是實踐這一思想的偉大嘗試。
人們從研究下遊河道輸沙特性中發現,在一定的河床邊界條件下,水流挾沙能力近似與流量的平方成正比,同時還與來水的含沙量有關。即在河床邊界條件下和水流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來水的含沙量大,則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一斷面的輸沙量(稱輸沙率)也大;如果來水的含沙量小,則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一斷面的輸沙量也小,這說明下遊河道有"多來沙多排沙"、"少來沙少排沙"的特點。黃河的顯著特點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且泥沙的地區分布和時間分布都不平衡,因此,在黃河上修建水庫,不僅要調節徑流,還要調節泥沙,使水沙 關系更加適應,以達到更好的排沙、減淤效果。這就是調水調沙的科學依據。
調水調沙的基本原則就是根據黃河下遊河道的輸沙能力,利用水庫的調節庫容,有計劃地控制水庫的蓄、泄水時間和數量,調整天然水沙過程,使不平衡的水沙過程盡可能協調。具體講,就是在主汛期(7~9月),當來水流量小於2500立方米每秒時,將水位調整到低雍水的蓄水攔沙狀態,避免長時期下泄清水,控制對下遊河道產生不利影響的高含沙洪水,在保證發電、下游用水等基本下泄流量的同時,攔蓄一部分水沙在庫中;當流量大於2500立方米每秒時,將水庫調整到敞泄排沙狀態,通過調水造峰、調沙淤灘、增加洪水沖刷河槽等措施,使水沙過程兩極分化,改善河床形態,增大灘槽高差,增大河槽的排洪和輸沙能力,起到減輕下遊河道淤積的作用。在非汛期利用水庫蓄水調節徑流,滿足供水和灌溉的要求,並增大發電量。
⑤ 小浪底水利樞紐建成的意義是什麼
開發目標以防洪(防凌)、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和發電,蓄清排渾,除害興利,版綜合利用。小浪底水利權樞紐戰略地位重要,工程規模宏大,地質條件復雜,水沙條件特殊,運用要求嚴格,被中外水利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復雜的水利工程之一,是一項最具挑戰性的工程。
⑥ 小浪底的來歷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幹流上的一座集減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發電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現已以她雄偉壯觀的壩體和風景秀美的庫區風姿吸引著海內外賓朋的到來。小浪底是黃河南岸緊鄰黃河的一個小山村,這個原不見經傳的小山村由於樞紐工程的修建而家喻戶曉。那麼,小浪底之名做早是從何而來的呢?
小浪底作為村名,早在乾隆版的《孟津縣志》上就有了記載,由此推斷其得名時間甚為久遠。當地村民關於小浪底名字的由來有多種不同的的說法,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其一說是由早年在此居住的郎姓居民而得名,其二說是因黃河的變遷而得名。經過長時間的調查訪問當地各方人士,搜集考證地方史志,認為前一種說法僅為民間的傳說,無可靠史料證明,加之現今小浪底村民中無一郎姓居民,故而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後一種說法經過考證後認為是可靠的。
在現在的小浪底村民中仍然流傳著一個「夜失丹陽」的傳說。據說黃河原不流經小浪底,那時的小浪底和今天的黃河北岸的廖鄔村(隸屬濟源市,位於小浪底下游1.5公里處)相連,叫作丹陽城。後來由於地殼變動,黃河由中條山改道太行山,一夜之間,滾滾而來的黃河水將丹陽城分為兩半,其南岸只剩下一小片,就成了後來的小浪底。黃河改道後,從寧夏南流至潼關,折向東流,過了三門峽就在兩山峽谷中激盪奔流,向下直到垣曲這一段,水急浪高,兩岸山勢雄偉稱為「大山河」;過了垣曲,水勢稍緩,但流經新安縣,過八里胡同,也頗驚險,這一段稱之為「小山河」。直到流過孟津縣鐵謝鎮後,黃河進入下游,水流平緩,被稱為「坡河」。小浪底位於鉄謝上游25公里處,是山河和坡河的過度地段。
自古以來,黃河船工,只有過了小浪底,才敢長長出一口氣——大浪過了,小浪也到底啦。因為小浪底是黃河上最後一個兩山對峙的峽谷,過此之後,兩岸崖灘互現,河床較寬,水流平緩,過了平闊的馬糞灘、王莊灘,鉄謝已經在望了。
由此可見,小浪底之名固然同黃河的變遷有關,但實出於黃河船工之口,具有黃河船標的性質,同時這個名字還蘊含著歷代黃河船工的憂喜苦樂。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將過去的憂患一掃而去,這條偉大的母親河正為她的子孫們提供著更多的財富和資源,而中華兒女治理黃河的豐功偉績,也將由小浪底這個美麗的名字流傳下來,青史永駐!
⑦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地位作用
小浪底工程是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處在控制黃河下游水沙的關鍵部位,也是唯一能夠擔負下游防洪、防凌、兼顧工農業供水、發電的綜合水利樞紐,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重要的戰略地位。
三門峽工程的負面影響,其主要表現在;大壩抬高水位後降低了流速,加速上游淤積,從而加劇了上游渭河地區的水災。小浪底工程的設計則充分汲取三門峽工程的經驗教訓。三門峽工程在泥沙問題上的最大教訓是對上游水土保持攔沙作用的估計,以及水庫的作用過分樂觀,而預計的入庫泥沙量偏低。三門峽工程的第二個教訓,就是在泥沙比率高的河流建了水庫之後,不能採用高水位的蓄水運行方式,而應該採用「蓄清排渾」的方式,在汛期低水位時,建築物要有足夠的泄洪排沙能力。小浪底水庫區為峽谷河段,有利於保持較大的長期有效庫容,可以長期發揮調水調沙、興利除害的效益,防洪運用比較可靠,不僅可以攔蓄特大洪水,還可以根據下游防洪需要適當控制中小型洪水。這是其它工程措施所不能比擬的。
小浪底水庫攔調泥沙,能夠減緩黃河下遊河道淤積,還可以通過人造洪峰、調水調沙等運用方式,長期發揮較大的減淤作用,與其它減淤措施相比,在減淤效果、減淤單位投資、影響人口等方面,小浪底工程都明顯比三門峽水利工程優勝。
小浪底水利樞紐在保證下游防洪、滿足下游減淤的前提下,還可以調節徑流,為下游工農業用水增加可利用的水源,發電調峰可以改善電力系統的運行條件。綜合各方面因素,小浪底水利樞紐是黃河下游防洪減淤工程中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