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歷史文化

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7 01:17:07

Ⅰ 問大家一下「鍾」姓的由來和史上有名的鍾姓人物!

一、 姓氏來源 鍾姓來源有三:
1 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代,以邑為氏。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所載,相傳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個叫簡狄的,因揀到一隻燕子蛋,簡狄吃了以後生下了契。後來契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商。傳至商紂王時,有一庶兄名啟,被封於微,見商朝管理不好,尚書商王,商王又不聽,於是出走。周武王滅商後,微子投奔周武王,後來他被封為宋。至宋桓公時,宋桓公的兒子敖在晉國任職,敖的孫子伯宗為晉國大夫因勇於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兒子州犁逃到楚國,任楚太宰,食采鍾離,他的後人於是以地名為氏或單稱鍾氏。代代相傳。
2 出自嬴姓,為鍾離氏改鍾氏。周代伯益的後人封鍾離國,春秋時被楚國吞並,國人稱鍾離氏。是為安徽鍾氏。
3 鍾氏源流始於西周,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任康王伶官,子期之孫名建,為昭王司樂大夫,昭王以建之先世採食之地鍾賜姓.到東漢建公十二世孫興甫,已延續到穎川,興公被光武帝召拜為中郎將,敕封為關內侯,謚贈穎川公.穎川公傳到四十五世維處,維處次子伯琰,自南宋紹興年間遷居萬載康樂之西,已有八百四十年.(江西省萬載縣雙橋牟村鍾氏族譜譜序介紹)
二、遷徙分布 無論是復姓的鍾離還是單姓的鍾,都發源於今安徽省境內。而後,大致於漢晉之際,則以河南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遷入穎川的鍾氏從一開始就著稱於世。後來成為全國各地鍾氏的主要來源。先秦時期的鍾氏,主要居住在楚國境內(今湖北、湖南一帶)。從漢代開始到以後得數百年間,穎川長社一直是鍾氏發展繁衍的中心。所以,許多姓書都說鍾氏發源於穎川。東漢時,長社人鍾皓隱居不仕,其七世孫鍾雅西晉時隨晉室渡江,居於建康(今江蘇南京)。與此同時,鍾氏還有遷居至今浙江紹興的,鍾雅的7世孫鍾嶼為南朝梁永嘉縣丞,他的兒子鍾寵為臨海令,為避侯景之難徙居至南康贛縣(今江西贛州市)。南朝末有鍾士雄,曾為南朝陳伏波將軍,史書稱其為「嶺南酋帥」。唐初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開辟漳州,隨從將佐有鍾德興,後在福建安家。唐代的鍾氏還分布於今四川、山西、廣東廣州、安徽合肥一帶。宋、元、明時期,福建的漳州、泉州、寧化等地,廣東的南海、南雄、蕉嶺、湖州、梅州、興寧等地均有鍾氏的聚居點。從乾隆開始,閩、粵鍾氏陸續有人遷台灣,後又有人遷海外。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1 穎川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以穎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縣。相當於今河南登封、以東,尉氏以西,密縣以南,葉縣、武縣以北的地區。
2 竟陵郡:秦置郡,治所在今湖北潛江西北,西晉時封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南朝宋時相當於今湖北鍾祥、天門、京山、潛江、沔陽等地。
【堂號】: 1 四德堂:春秋楚、鄭交戰的時候,楚國鍾儀被鄭國俘虜,獻給了晉國。晉國公在軍府見到了他,晉國公問:「那個被綁著、戴著楚國帽子的人是誰?」鍾儀說:「楚國的俘虜。」景公又問:「你姓甚?」鍾儀說:「我父親是楚國的大臣。」景公命令手下的人松綁了鍾離,給他琴叫他彈,他彈了一首楚國的音樂。景公又問:「楚王是一個怎樣的人?」鍾儀說:「王作太子的時候,有太師教導他,太監伺候他。清早起來以後,象小孩子一樣玩耍;晚上睡覺。其他的我不知道。」範文子對景公說:「這個楚國俘虜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說姓名二說他父親,這是不忘本;彈琴只彈楚國的音樂,這是不忘舊;問他君王的情況,他只說楚王小時侯的事,這是無私;只說父親是楚臣,這是表示對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舊是信,無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這四德,給他的大任務必定能辦得很好。」於是晉景公以對外國使臣的禮侍他,叫他回楚國談判和平。
四、 歷史名人:
1 鍾興 詔定春秋章句以授皇太子及諸藩王子地敕封閣內侯謚好曰:穎川公,原配杜氏浩封夫人,子二文昌 文榮.
2 鍾瑾 字延瑜 漢建和間為博士 子一: 璽 璽後裔 秀 遷隴西.
3 鍾皓 字季明,漢建和年間舉為孝廉,遷穎川郡功曹越數年詔授司徒府九辟不就生平喜讀經史子書談琴樂道嘯傲林壑以陳實等齊名當時號稱穎川四長. 配劉氏, 子一: 繇.
4 鍾繇 字元常 (151-230年)魏黃初間擢為太傅善草隸二體 至今海內宗之 配吳氏,子二: 毓 會. 5 鍾毓 字秉衷,智慧機敏,議論侃匕,頗有文風,為魏青龍間中書令 配荀氏,子一: 司顗.
6 鍾會 字士季 (225-264年)為魏鎮西將軍 後為鄧艾爭功為司馬昭所害。
7 鍾司顗 字異常,晉泰始六年主薄. 配王氏,子三: 熹, 燾, 照.
8 鍾熹 字日暉,晉大康無年召為司隸校尉. 配晏氏, 子一: 穎.
9 鍾燾 字星曜,西晉建興二年為焦州刺史. 配司馬氏後裔顓遷居山西太原府.
10 鍾照 字容光,東晉永昌元年授司隸校尉. 配陶氏, 子二: 顏 項.
11 鍾穎 字超群,晉永嘉六年召為侍中. 配王氏,子二: 昭 暉.
12 鍾顏 字惟淵,東晉建武四年為江州司馬. 配陶氏,後裔明遷居成都.
13 鍾項 字繼祖,為東晉大寧三年荊州別駕, 配謝氏,子一: 晟.遷居凌江南雄府.
14 鍾昭 字紀明,晉建武二年授陳留太守, 配劉氏, 子一: 雅.
15 鍾暉 字孔光,東晉大寧三年召為俆州刺史, 配司馬氏,子一: 稚. 遷居江夏.
16 鍾雅 字彥胄仕,東晉咸和五年侍中累官至大中大夫 .配劉氏,封夫人.子二: 隆英 隆武. 隆武遷居青州.
17 鍾隆英 字崇高,東晉隆和三年授散騎常侍.配董氏.子四: 景仁 景冬 景純 景賢. (景純遷居山西貴陽府)
18 鍾景冬 為東晉安帝元年柳州長史. 配徐氏.後嗣志堯遷居雲南大理府.
19 鍾志學 字尚書東晉咸興八年授琅琊郡刺史,配阮氏遷居滇南昆陽州.(其兄志元遷居廣西桂陵府) 20 鍾志淳 字以朴宋文帝時官授中郎將. 配張氏.子一: 輔 遷居南陽. (志淳弟 志沖遷居青州壽元縣)
21 鍾朝 字維斗仕,宋武帝永初元年豫章太守. 配宋氏,子一: 輻.
22 鍾輻 字士衡,號靖節,博通經史學富二酉,為金陵才士,孝建間登高第官至今紫光祿大夫,見時政日下遂致仕歸田隱居於終南山. 配梁氏.子一: 嶸.
23 鍾嶸 字仲偉,號陶恭,少思理敏慧,工於詞賦比齊建武初年授記室掌文翰內史,後勒樞密史. 配齊氏子一: 宿宗.
24 鍾宿宗 字繼先,性恬靜寡,欲不願仕進,惟陶情於山水間,號為林泉逸叟. 配甘氏,子二: 世翰 世藩.
25 鍾世翰 字紱堂,陳大建二年辟為國子祭酒不就,隱居桃源之陽,自號葛天逸士. 配湯氏, 子五: 國珍國寶 國器 國棟 國翰. (國寶後裔遷居兗州之鉅野)
26 鍾世藩 字牧之,隋大業二年舉為鎮江太守. 配楊氏,子一: 國楨.遷居廣州新寧縣.
27 鍾國珍 字上選,公性瀟灑,高尚其志不仕王侯,克紹祖父之風,隋煬帝屢征不起. 配宇文氏,子二: 開泰 開秦遷居柳州.
28 鍾國器 字君選,唐武德元年授中書舍人. 配李氏,子一: 開和 遷居晉州之趙城.
29 鍾國翰 字良材,唐永徽二年舉為國子監正, 配唐氏,子一: 開祥 遷居汀州之清流.
30 鍾士貞 字以正.唐貞觀己酉年為郁台從事, 配唐氏,子二: 侃 偃 二兄弟遷居舒州.
31 鍾士廉 字介夫,唐貞觀乙已年以人材選授侍中. 配高氏,子一:侗.
32 鍾侗 字思願.唐永微間征為博士不就.配張氏, 子二:嘉謨 嘉猷. (嘉猷遷居思明府下石西州)
33 鍾嘉謨 字對揚.唐景龍年間舉文儒優等者,公學富才優名冠多士擢高第官至秘書郎中.配周氏,子一: 紹京.
34 鍾紹京 字可大.號靜軒.公性至孝事親以禮,有宗聖養志之風,且善書法有右軍鐵書銀鉤之美.唐開元乙卯年受樞密省直,學士後值玄宗有內患之憂,公竭力以平定之,詔封公為越國公. 配裴氏,封越國
夫 人.子一:羨.
35 鍾羨 字洪喬. 唐至德丁酉年登第授侍中.配李氏.子四: 文柄 文燦 文煜 文耀. (文煜遷居西安府)
36 鍾文柄 字慧然.唐永泰乙己年國子監.配朱氏. 子二: 霖 雰.
37 鍾文燦 字煥采.唐永泰戊申年以明經登第累官給事中.配許氏.子一: 雱.遷居山西太原府樂平縣.
38 鍾文耀 字徽烈 唐永泰戊申年同兄文燦以明經全部第授江州通判.子二: 雯 壠 (壠遷居京山長壽縣. ( 雯遷居河南汝寧縣)
39 鍾霖 字宇瑞. 唐大歷間證為侍讀不就. 配裴氏.子一: 秉聯.
40 鍾雰 字雨興. 唐大歷壬子年間授銅陵尹. 配劉氏.子一: 秉達.遷居山東臨淄縣,即濟南府.
41 鍾茂松 字長青.唐元和丙戊年以明經書擢進士第. 配馬氏,字一: 一鳴. 其弟茂柏 茂林 茂梓遷居印州蒲江縣. 茂椿遷居岳州府巴陵縣.茂楠遷居荊州公安縣.
42 鍾一鳴 字翔飛.唐大和戊申年國子監. 配秦氏.子一: 紳.
43 鍾傳 字繼先.公少業負販,唐僖宗中和二年因王仙芝冠掠江西,聚眾萬人依山為堡與義兵討仙芝後撫州詔為州刺史,進江西觀察史後以討黃巢屢陷賊鋒巢誅,拜受鎮南節度使檢校太保中書令爵穎川
公,郡王余詳邑乘傳,唐僖宗賜宅產於袁郡化石岩,今址仍存平實鈐陽康樂縣置有產.後裔散居四邑讓宜陽集二百篇祥郡志.生唐太中丁卯二月初十辰.公甍後,唐天成丙戊年,御葬洪都映霞樓墓表詳通志. 配吳氏,浩封穎川夫人.子三: 名儒 名俊 名傑. 傳公弟芹,蘭,芷,蕙遷居浙江紹興.荃遷居敘州府興文縣
44 鍾英 字奇彥.唐光啟已酉以明經擢進士蕪湖刺史後,致仕逐留籍而家於蕪湖.配劉氏.
45 鍾名儒 字匡昭.號博齊.嗜讀古史書經傳怡情林壑之間,不榮懷於富貴自為契皇居士.配伍氏.子三: 金聲 金亮 金揚. 金亮遷居咸寧縣. 金揚遷居辰州府瀘溪縣.
46 鍾名俊 字匡時.號承動.唐光化二年勒授豫章所參軍後,湖南馬殷陷其旁邑將有並吞時,遣將克復, 封洪都侯.光化間賜宅產於南昌西山映霞樓後傳卒於此. 配裴氏,子三: 金怡 金情 金博.
47 鍾名傑. 字匡雄.襲父爵仍鎮江西.配陸氏.
48 鍾名寧 字安行.唐光啟初年擢高第累官給事中.配江氏,子二: 金鳳 金凰. 金鳳遷居常德府龍陽
縣. 金凰遷居河南府陝州.
49 鍾金怡 字干謀.官至吉州刺史官籍於吉州.
50 鍾金情 字上友.後唐時授永豐縣令,仍居西山.
51 鍾金博 字能文.唐時以明經登第官至御史.居南昌. 怡 情 博三公後裔具祥南昌譜.
52 鍾藝古 字多才.後漢乾佑年間授淮安撫史參軍.配石氏,子一: 建.
53 鍾振綸 字經初.宋祥符初以明經擢進士.治平二年授池州銅陵刺史後解組而家於斯.配謝氏,子二: 流 源. 源後裔遷居江寧府上元縣.
54 鍾清 字濂溪.宋治平丁末明經選授中書令,熙寧初後遷為給事中.配文氏,子一: 鏐.
55 鍾澄 字瑩川.宋元豐庚申年為處州尹. 配蘇氏.子二: 鏞 鈐. 鏞隨父任家於處州. 鈐貶於徽州. 56 鍾流 字文明.宋元豐甲子明經擢第. 配魯氏.子一: 鏜.
57 鍾奭 字周良.宋寶元年間為陝西招討副史. 配程氏,子一:瑋.隨父任命而家於沔縣龍門山.
58 鍾鉉 字弘量.宋嘉裕戊戍年間為吉州刺史. 配歐陽氏,子一: 巒.隨父任家於吉州.
59 鍾鏐 字良玉.宋熙寧壬子擢為國子監正. 配賈氏,子一: 峰.
60 鍾鏜 字聲遠.宋紹聖初年以明經擢為進士累官至汀州司馬,性至孝友治家以義方撫下,以慈愛一
堂上下和睦肅然一十餘世,內外毫無異議無分家之意,,鄉黨稱之曰:義宋淳熙二年帝旌表其門曰:
義門鍾氏.配田氏.淑慎溫恭幽間貞靜婦道無慚姆儀可師事舅姑以孝相夫子以敬課子有孟母之風賓
媲廬妮之美處妯娌以慈惠待族鄰無怨無恫.當時稱之曰賢.子三: 秀芝 廷芝 瑞芝.
61 鍾峰 字九我.宋紹聖甲戍擢高第拱授豫章太守,後任滿致仕逐卜地於洪都之西山開疆啟族而為我江西鍾氏始祖. 配朱氏, 子五: 友忠 友仁 友義 友智 友信.
62 鍾友仁 字善長 性渾厚質朴實掏情於塢遣興於山水覓形挹勝遨遊至南安之上猶,見其山川美麗,逐攜妻與子卜築家焉而為上猶之始祖. 配張氏,子二: 鼎 爵.
63 鍾友信 字敦實.宋建中靖國年間登第授泗州主薄. 配江氏.子一:受.
64 鍾鼎 字名器.宋建炎年間以明經擢進士第公天性孝友第爵殜年早侄日新幼公撫養成立及日新長凡爵所余留產盡付之毫無偏曲後與侄倡置義產並構書院廷師以教鄉族子弟俊秀者侄亦唯命是從鄉黨稱公為一鄉善士. 配張氏.子一: 日貞.
65 鍾希和 字永叔.宋靖康末年授臨川教諭. 子一: 存敬.
66 鍾日貞 字德耀.號陽明.宋元裕年間選授淮安節度副使. 配趙氏,子三: 維寅 維處 維恭.
67 鍾日新 字湯明.宋元裕年間明經登第累官至侍中. 配歐氏, 子二: 維清 維祺.
68 鍾存敬 字惟直.宋建炎年間為蔡相中書.配羅氏.子二: 傑 俊.二人仍居西山.
69 鍾伯琮 字巷璧.公少而穎慧,智略過人,凡諸子百家,以及經傳稗官史書無不博覽,而志向尚怡靜不願仕進,且性辟山水瀟灑若陶處士而磊落過之不以方隅自囿好遍覽名山大川遨遊至袁州之分宜見一山突兀崢嶸不知其名受詢此地老者曰此山之得名為鍾山亦自有由余祖父相傳晉時雨後大鍾山流出驗其銘仍秦時所造,公聞言維匕既而嘆曰此山名鍾予亦姓鍾,想鍾氏其將興祥於此涉其嶺恍惚登天溯其願頭若蜿蜒之積蓄其下之長江若天河長塹波瀾不驚澄澈瀠回有斯地之靈秀何患不出人傑逐攜家而卜築啟宇於斯山之原,凡袁郡鈐陽之有鍾氏者皆公之苗裔也. 配袁氏,子二: 大海 大用.
70 鍾大海 字鉅瞻,宋隆興年間明經登第擢九江主薄. 配嚴氏,子三: 愨 慧 恕.
71 鍾大用 字宏深 宋隆興年間以人材選授雲間教諭. 配盧氏.子二: 思 意. 意遷居贛州信豐縣之香山下.
72 鍾恕 字守安 宋乾道年間以人才選授淮安刺史. 配袁氏.子二: 明德 明善.
73 鍾道 字步端 宋紹興年間以明經選授吉州教諭. 配鄭氏,子二: 日堯 日舜.
74 鍾明善 字本初 宋紹興年間以明經選授維揚主薄. 配梁氏,子二: 日文 日武.
75 鍾明經 字博知 宋紹熙年間選授長寧主薄. 配林氏.子七: 日誥 日詔 日詠 日詩 日諄 日誌 日詢
76 鍾日禹 字夏基, 宋紹熙末年明經擢國子監. 配林氏,子二: 芳型 芳升.
77 鍾芳杶 字步程,宋慶元年間為龍泉教諭. 配黃氏,子一: 顥.
78 鍾世傑 字碩彥,公生平忠厚,秉性鋼柔相濟嚴以持身慈以接物尤好讀左史公彀等書不求文達惟樂情於林泉自號為葛天氏之遺民. 配嚴氏,子二: 箕范 丹書.
79 鍾丹書 字昌言 公自幼才志不群博覽子史有濟世之略,而卒不得其懷及明大祖遣大將軍常遇春徵友諒,余黨至於康因軍中乏糧,是時公家富厚儲積豐裕,見軍士張惶仍出其困栗千餘石以抒其急,後於太祖嘉公之義封公為中憲大夫以酬其捐栗之功.配梁氏,封夫人.子三: 應 庭 庠. 庠遷居攸縣,後又遷居於萍川大安鄉宣風渡.
80 鍾伯琰 字肇盛 號發基.公性豪邁智略過人,遍覓山川與堂兄伯琮遨遊至袁郡見袁之有鈐陽山水秀麗文峰疊障兄伯琮攜家肇基於鈐陽後不數年遨遊至康城教授生徒,見邑中風俗淳樸文藪嚴集公思此地必有發祥於茲,公由鈐陽而開基於斯,即今之萬載邑西之有鍾氏者皆公之苗裔.生宋宣和丙午三月初五晨,歿宋慶元庚申八月十六已葬邑西石板段龜形.配尚氏生宋建炎丁末四月十九已歿宋慶元壬戍八月初二末葬邑西毛家坑鳳形.子三: 大鯤 大程 大智 女一: 適藍.
81 鍾華 字華興,號松軒.性至孝友,治家有義,慈愛一堂上下雍睦,居住邑西見隅坊差遙甚重置莊田於牟村.子二: 禧 受.
82 鍾憲鼎 字玉鉉 任南京應天府高淳縣訓導,生明弘治辛酉年八月初十寅,葬社山象形.配彭喜香,胥秋蘭.子三: 棟 楷 相.
83 鍾美 號念泉 由選貢任饒州府余干縣教諭,生平好學,凡諸子史書無不密觀,公年十八游泮次年歲試補入郡廩屢戰棘闈文以呈堂後應選廷試考授余干教諭以致仕歸家懸車築室於劉家市名曰守廬堂瀟灑林泉弄孫自樂邑中紳士稱之鍾博學者即公之別號壽至七十有三無疾而終生明嘉靖辛亥十一月初八子,歿明天啟癸亥九月初六辰.配宋氏.子一: 宗廷 女一: 適張.
84 鍾梧 號白崖.由選貢任浙江紹興府餘姚縣教諭,生明嘉靖庚寅三月十八末.配周安英,龍戴貞.子一: 廣 女一: 適宋.
以上摘自江西萬載縣雙橋牟村鍾氏族譜.文公世系.萬公始世輩次排列順序; (萬代久興,樹煥增錦.善維良基,明選朝庭,泰正嘉升,長發其祥,宏德輝英,盛昌壽齡).
85 鍾榮光:廣東香山人,清光緒二十二年加入興中會,並創辦宣傳革命的報紙。1928年嶺南大學收歸國人自辦,任第一校長。次年改任嶺南大學榮譽校長。
86 鍾世銘:直隸天津人,字蕙生。清光緒進士。光緒三十二年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獲碩士學位
回國後,充直隸高等工業學堂英語教員、教務主任。1921至1925年間,先後任北洋政府鹽務署
署長、財務處長及總代長。後調任奉天交涉員,未幾辭職。
87 鍾芳禮:清代廣西人,一說廣東花縣人。一說原名芳球。入拜上帝會,金田起義後,為御侍衛。咸豐三年,在天京被封為丞相。
88 鍾子期:春秋時期楚國人。精音律。相傳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為知音。他死後,伯牙在他的墓前彈了一次琴後就不復鼓琴。
89 鍾離春:戰國時期齊國人,她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才取勝的皇後。本來就是齊國人,相貌奇醜無比,40歲了還沒有嫁人。於是她自己去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的狀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後被齊宣王採納,並立為王後。
90 鍾天緯:江蘇華亭人,清代著名翻譯家,譯書數十種,著有《則足集》。
91 鍾人傑:道光年間湖北崇陽農民起義領袖。
92 鍾懿蓉:號鏡人,廣西蒼梧人,同治丁卯科亞魁、甲戌科進士,任刑部貴州清吏司、廣東肇慶典陽羅分巡道、惠陽嘉兵備道刑部主政兼監試官。
93 鍾麗軒號丕世:國學生,廣西蒼梧念村人,置稅米一百餘石,教子有方;三子天貴字育剛乾
隆庚子科第六名武舉,四子天貢字育嘉慶甲子科第二十五名武舉;曾孫家蘭字超國優貢生道光六年(18歲)明經進士。
94 鍾期光:(1908-1991)湖南省平江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七年參加工農革命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平江縣區委書記、游擊隊黨代且,平江縣蘇維埃政府文委主任,湘鄂贛省軍區政治部宣傳科科長,中共湘鄂贛省委秘書長,湘鄂邊中心縣委書記兼獨立團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十六師政治部主任,湘鄂贛省軍區宣傳部部長。參加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一團政治處主任、支隊政治部副主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蘇北指揮部政治部主任,新四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蘇中軍區、蘇浙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華中野戰軍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部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兼戰史研究部部長、顧問。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Ⅱ 文峰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文峰區境內保存有彰德府城,和古城內的文峰塔、小白塔、晝錦堂三絕碑、高閣寺、府城隍廟、韓王廟、崔銑祠、郭朴祠、許三禮祠、文昌閣、鍾樓等旅遊景點。
彰德府城
彰德府城,也稱安陽古城。
彰德府城
安陽歷史悠久,第一個城當是商代河亶甲居相之都城,然後是盤庚遷殷之殷都城。前236年秦將王翦等又克安陽,始建安陽城。398年,在今安陽城西南燒盆窯村一帶,建安陽城。580年楊堅焚鄴城,將鄴官府和所有居民全遷安陽古城,安陽於是稱鄴,為相州鄴縣治所。此後安陽古城代替鄴城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成為新鄴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將安陽古城改築為彰德府城。
彰德府城以南北大街為界,九府十八巷形成了「東府西巷」的分布排列格局。1949年前,鼓樓、鍾樓被毀。建國後,城牆和城門都被拆,但古城內的街道和民宅建築基本完好,城內名勝古跡甚多,護城河和城內多處蓄水坑池尚存。西南城角保護完好,辟為三角湖公園。沿護城河外辟為環城公園,成為游覽和休閑散步之地。
文峰塔
安陽市文峰塔,原名天寧寺塔,建於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元、明、清均經重修,1964年安陽市人民政府進行了較大的重整。文峰塔久負盛名,古代被稱為「南北叢林之冠」,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乾隆年間知府黃邦寧為塔門上題「文峰聳秀」四個大字,從此,天寧寺塔改稱為「文峰塔」。文峰塔高38.65米,周長40米,壁厚2.5米。其塔身為五層樓閣密檐式建築,從下至上逐層增大,呈傘狀。文峰塔以其精美的建構藝術,國內外罕見的建築風格,高大雄偉的形象,成為安陽的標志。
高閣寺
安陽高閣寺,原名大士閣,位於安陽老城內馬號街原高閣寺小學(現為文源高中)後院內。因建在磚砌的高台基上,所以又叫高閣寺,是明趙王府旌教祠中最後一座殿。今存高閣寺乃明憲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重建,清朝乾隆和光緒年間,曾加重修。解放後也曾兩次加以整修。近年河南省又撥款彩繪重修。
晝錦堂
晝錦堂位於安陽市文峰區境內,現為安陽市第五中學地。晝錦堂為北宋名相韓琦修建,作為他的修身養性之地。晝錦堂是當時全國四大園林之一。韓琦在這里安度晚年,於公元1075年病逝於相州(今安陽)。公元1702年,晝錦堂更名為晝錦書院,此後從這里走出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其中也不乏大雅之士。清朝末期,學院又更名為晝錦學堂,成為中原最早的中學教育機構所在地。建國之後,該地於1958年更名為安陽市第五中學。

Ⅲ 重慶市轄內的張市鎮在哪個縣

張市鎮位於河南省 尉氏縣縣城東南12公里處,東鄰通許縣,西靠賈魯河,鄭州至周口省道橫貫全境。轄25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7.8萬畝耕地,是尉氏縣最大的少數民族聚居地,是省、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張市鎮人傑地靈,是唐代諍相劉仁軌和革命烈士石文卓的故里。

截止至2014年底,重慶市下轄38個行政區,共589個鎮(此數據經常變化),詳細信息如下:
21個市轄區:
萬州區:
轄11個街道、29個鎮、12個鄉為:高筍塘街道、太白街道、牌樓街道、雙河口街道、龍都街道、周家壩街道、沙河街道、鍾鼓樓街道、百安壩街道、五橋街道、陳家壩街道、高峰鎮、龍沙鎮、響水鎮、武陵鎮、瀼渡鎮、甘寧鎮、天城鎮、熊家鎮、大周鎮、小周鎮、孫家鎮、高梁鎮、李河鎮、分水鎮、余家鎮、後山鎮、彈子鎮、長嶺鎮、新田鎮、走馬鎮、白土鎮、長灘鎮、白羊鎮、太安鎮、龍駒鎮、太龍鎮、羅田鎮、新鄉鎮、郭村鎮、柱山鄉、九池鄉、鐵峰鄉、黃柏鄉、溪口鄉、燕山鄉、長坪鄉、梨樹鄉、普子鄉、地寶鄉、茨竹鄉、恆合土家族鄉。
黔江區:
轄6個街道、12個鎮、12個鄉:城東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舟白街道、正陽街道、馮家街道、小南海鎮、鄰鄂鎮、阿蓬江鎮、石會鎮、黑溪鎮、黃溪鎮、黎水鎮、金溪鎮、馬喇鎮、濯水鎮、石家鎮、鵝池鎮、中塘鄉、蓬東鄉、沙壩鄉、白石鄉、杉嶺鄉、太極鄉、水田鄉、白土鄉、金洞鄉、五里鄉、水市鄉、新華鄉。
涪陵區:
轄8個街道、12個鎮、6個鄉。分別為:李渡街道、敦仁街道、崇義街道、荔枝街道、江東街道、江北街道、龍橋街道、白濤街道、百勝鎮、珍溪鎮、清溪鎮、南沱鎮、藺市鎮、石沱鎮、義和鎮、新妙鎮、焦石鎮、馬武鎮、青羊鎮、龍潭鎮、羅雲鄉、大木鄉、同樂鄉、大順鄉、增幅鄉、武陵山鄉。
渝中區:
共劃分為朝天門、解放碑、上清寺、南紀門、七星崗、菜園壩、兩路口、大溪溝、石油路、大坪、化龍橋11個街道。
大渡口區:
轄5個街道、3個鎮:新山村街道、躍進村街道、九宮廟街道、茄子溪街道、春暉路街道、八橋鎮、建勝鎮、跳磴鎮。
江北區:
轄9個街道、3個鎮:石馬河街道、大石壩街道、觀音橋街道、華新街街道、五里店街道、江北城街道、寸灘街道、鐵山坪街道、郭家沱街道、魚嘴鎮、復盛鎮、五寶鎮。
沙坪壩區:
轄17個街道、7個鎮:小龍坎街道、沙坪壩街道、渝碚路街道、磁器口街道、童家橋街道、石井坡街道、雙碑街道、井口街道、山洞街道、新橋街道、天星橋街道、土灣街道、覃家崗街道、陳家橋街道、虎溪街道、西永街道、聯芳街道、中梁鎮、歌樂山鎮、青木關鎮、鳳凰鎮、回龍壩鎮、曾家鎮、土主鎮。
九龍坡區:
轄8個街道、11個鎮:楊家坪街道、謝家灣街道、石坪橋街道、黃桷坪街道、石橋鋪街道、二郎街道、渝州路街道、中梁山街道、九龍鎮、華岩鎮、白市驛鎮、西彭鎮、銅罐驛鎮、陶家鎮、走馬鎮、含谷鎮、巴福鎮、金鳳鎮、石板鎮。
南岸區:
轄8個街道、7個鎮:南坪街道、龍門浩街道、海棠溪街道、彈子石街道、銅元局街道、花園路街道、南山街道、天文街道、南坪鎮、峽口鎮、塗山鎮、雞冠石鎮、長生橋鎮、迎龍鎮、廣陽鎮。
北碚區:
轄5個街道,12個鎮:天生街道、朝陽街道、龍鳳橋街道、北溫泉街道、東陽街道、歇馬鎮、金刀峽鎮、三聖鎮、施家梁鎮、童家溪鎮、蔡家崗鎮、柳蔭鎮、澄江鎮、靜觀鎮、復興鎮、水土鎮、天府鎮。
渝北區:
轄10個街道、11個鎮:龍溪街道、龍山街道、龍塔街道、雙鳳橋街道、兩路街道、王家街道、回興街道、雙龍湖街道、悅來街道、寶聖湖街道、石船鎮、洛磧鎮、龍興鎮、大灣鎮、古路鎮、統景鎮、大盛鎮、木耳鎮、興隆鎮、茨竹鎮、玉峰山鎮。
巴南區:
轄8個街道、14個鎮:魚洞街道、李家沱街道、龍洲灣街道、花溪街道、南泉街道、一品街道、南彭街道、惠民街道、界石鎮、木洞鎮、雙河口鎮、麻柳嘴鎮、豐盛鎮、二聖鎮、東泉鎮、姜家鎮、天星寺鎮、接龍鎮、石灘鎮、石龍鎮、跳石鎮、安瀾鎮。
長壽區:
轄4個街道、14個鎮:鳳城街道、晏家街道、江南街道、渡舟街道、長壽湖鎮、雲台鎮、葛蘭鎮、但渡鎮、鄰封鎮、雲集鎮、雙龍鎮、龍河鎮、海棠鎮、石堰鎮、新市鎮、八顆鎮、洪湖鎮、萬順鎮。
江津區:
轄4個街道、25個鎮。幾江街道、德感街道、鼎山街道、雙福街道、支坪鎮、珞璜鎮、白沙鎮、油溪鎮、李市鎮、先鋒鎮、慈雲鎮、杜市鎮、石蟆鎮、蔡家鎮、吳灘鎮、賈嗣鎮、永興鎮、龍華鎮、石門鎮、柏林鎮、朱楊鎮、嘉平鎮、中山鎮、塘河鎮、西湖鎮、夏壩鎮、廣興鎮、四面山鎮、四屏鎮。
合川區:
轄7個街道、23個鎮:合陽城街道、釣魚城街道、南津街街道、雲門街道、大石街道、草街街道、鹽井街道、錢塘鎮、沙魚鎮、官渡鎮、淶灘鎮、龍市鎮、肖家鎮、古樓鎮、三廟鎮、燕窩鎮、二郎鎮、龍鳳鎮、太和鎮、隆興鎮、銅溪鎮、渭沱鎮、雙鳳鎮、獅灘鎮、清平鎮、土場鎮、小沔鎮、三匯鎮、香龍鎮、雙槐鎮。
永川區:
轄7個街道、16個鎮:中山路街道、勝利路街道、南大街街道、大安街道、衛星湖街道、陳食街道、茶山竹海街道;青峰鎮、金龍鎮、臨江鎮、何埂鎮、松溉鎮、仙龍鎮、吉安鎮、五間鎮、來蘇鎮、寶峰鎮、雙石鎮、紅爐鎮、永榮鎮、三教鎮、板橋鎮、朱沱鎮。
南川區:
轄3個街道、17個鎮、14個鄉: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南城街道、三泉鎮、南平鎮、神童鎮、鳴玉鎮、大觀鎮、興隆鎮、太平場鎮、白沙鎮、石牆鎮、金山鎮、頭渡鎮、大有鎮、合溪鎮、水江鎮、黎香湖鎮、木涼鎮、石蓮鄉、德隆鄉、河圖鄉、乾豐鄉、騎龍鄉、魚泉鄉、中橋鄉、鐵村鄉、慶元鄉、古花鄉、峰岩鄉、民主鄉、冷水關鄉、石溪鄉、福壽鄉。
綦江區:
轄5個街道、25個鎮:古南街道、文龍街道、三江街道、萬盛街道、東林街道、石角鎮、東溪鎮、趕水鎮、打通鎮、石壕鎮、永新鎮、三角鎮、隆盛鎮、郭扶鎮、篆塘鎮、丁山鎮、安穩鎮、扶歡鎮、永城鎮、新盛鎮、中峰鎮、橫山鎮、萬東鎮、南桐鎮、青年鎮、關壩鎮、叢林鎮、石林鎮、金橋鎮、黑山鎮。
大足區:
轄5個街道、22個鎮:棠香街道、龍崗街道、龍灘子街道、雙路街道、通橋街道、智鳳街道、龍水鎮、郵亭鎮、寶頂鎮、萬古鎮、珠溪鎮、中敖鎮、三驅鎮、石馬鎮、雍溪鎮、玉龍鎮、寶興鎮、拾萬鎮、鐵山鎮、回龍鎮、國梁鎮、金山鎮、高升鎮、季家鎮、龍石鎮、高坪鎮、古龍鎮。
銅梁區:
轄5個街道、23個鎮:巴川街道、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蒲呂街道、舊縣街道、土橋鎮、二坪鎮、水口鎮、安居鎮、白羊鎮、平灘鎮、虎峰鎮、福果鎮、石魚鎮、少雲鎮、高樓鎮、維新鎮、大廟鎮、圍龍鎮、華興鎮、永嘉鎮、西河鎮、安溪鎮、侶俸鎮、太平鎮、雙山鎮、小林鎮、慶隆鎮。
璧山區:
轄6個街道、9個鎮:為璧城街道、璧泉街道、青杠街道、來鳳街道、丁家街道、大路街道和大興鎮、正興鎮、八塘鎮、七塘鎮、河邊鎮、福祿鎮、廣普鎮、三合鎮、健龍鎮。

13個縣:
潼南縣:
轄2個街道、20個鎮:梓潼街道、桂林街道、上和鎮、龍形鎮、古溪鎮、寶龍鎮、玉溪鎮、米心鎮、群力鎮、雙江鎮、花岩鎮、柏梓鎮、崇龕鎮、塘壩鎮、新勝鎮、太安鎮、小渡鎮、卧佛鎮、五桂鎮、田家鎮、別口鎮、壽橋鎮。
榮昌縣:
轄6個街道、15個鎮:昌元街道、昌州街道、廣順街道、安富街道、雙河街道、峰高街道、清江鎮、榮隆鎮、龍集鎮、盤龍鎮、遠覺鎮、吳家鎮、觀勝鎮、銅鼓鎮、清流鎮、仁義鎮、河包鎮、古昌鎮、直升鎮、萬靈(原路孔)鎮、清升鎮。
梁平縣:
轄2個街道、24個鎮、7個鄉:梁山街道、雙桂街道、合興鎮、仁賢鎮、金帶鎮、聚奎鎮、禮讓鎮、明達鎮、龍門鎮、新盛鎮、文化鎮、屏錦鎮、回龍鎮、蔭平鎮、雲龍鎮、和林鎮、袁驛鎮、碧山鎮、虎城鎮、竹山鎮、七星鎮、福祿鎮、石安鎮、柏家鎮、大觀鎮、蟠龍鎮、城北鄉、復平鄉、安勝鄉、鐵門鄉、龍勝鄉、曲水鄉、紫照鄉。
城口縣:
轄2個街道、10個鎮、13個鄉:葛城街道、復興街道、東安鎮、咸宜鎮、高楠鎮、修齊鎮、高觀鎮、坪壩鎮、廟壩鎮、巴山鎮、明通鎮、雙河鎮、高燕鄉、蓼子鄉、左嵐鄉、北屏鄉、沿河鄉、厚坪鄉、治坪鄉、嵐天鄉、周溪鄉、河魚鄉、明中鄉、龍田鄉、雞鳴鄉。
豐都縣:
轄2個街道、21個鎮、7個鄉:名山街道、三合街道、虎威鎮、社壇鎮、三元鎮、許明寺鎮、董家鎮、保合鎮、仁沙鎮、興龍鎮、樹人鎮、十直鎮、興義鎮、雙路鎮、高家鎮、龍孔鎮、暨龍鎮、龍河鎮、武平鎮、江池鎮、湛普鎮、包鸞鎮、南天湖鎮、雙龍場鄉、青龍鄉、三建鄉、三壩鄉、栗子鄉、都督鄉、太平壩鄉。
墊江縣:
轄2個街道、22個鎮、2個鄉:桂陽街道、桂溪街道、澄溪鎮、坪山鎮、高安鎮、周嘉鎮、高峰鎮、新民鎮、沙坪鎮、普順鎮、永安鎮、高峰鎮、五洞鎮、太平鎮、硯台鎮、鶴游鎮、曹回鎮、長龍鎮、杠家鎮、黃沙鎮、汪家鎮、包家鎮、白家鎮、永平鎮、三溪鎮、裴興鎮、大石鄉、沙河鄉。
武隆縣:
轄12鎮、14鄉:巷口鎮、火爐鎮、白馬鎮、江口鎮、仙女山鎮、鴨江鎮、羊角鎮、長壩鎮、平橋鎮、桐梓鎮、土坎鎮、和順鎮、鳳來鄉、廟埡鄉、石橋鄉、雙河鄉、黃鶯鄉、滄溝鄉、文復鄉、土地鄉、白雲鄉、後坪鄉、浩口鄉、接龍鄉、趙家鄉、鐵礦鄉。
忠縣:
轄2個街道、21個鎮、6個鄉:忠州街道、白公街道、新生鎮、任家鎮、烏楊鎮、洋渡鎮、東溪鎮、復興鎮、石寶鎮、汝溪鎮、野鶴鎮、官壩鎮、石黃鎮、馬灌鎮、金雞鎮、新立鎮、雙桂鎮、拔山鎮、花橋鎮、永豐鎮、三匯鎮、白石鎮、黃金鎮、善廣鄉、石子鄉、磨子土家族鄉、塗井鄉、金聲鄉、興峰鄉。
開縣:
轄7個街道、26個鎮、7個鄉:漢豐街道、文峰街道、雲楓街道、鎮東街道、豐樂街道、白鶴街道、趙家街道、大德鎮、鎮安鎮、厚壩鎮、金峰鎮、溫泉鎮、郭家鎮、白橋鎮、和謙鎮、河堰鎮、大進鎮、譚家鎮、敦好鎮、高橋鎮、九龍山鎮、天和鎮、中和鎮、義和鎮、臨江鎮、竹溪鎮、鐵橋鎮、南雅鎮、巫山鎮、岳溪鎮、長沙鎮、南門鎮、渠口鎮、滿月鄉、關面鄉、白泉鄉、麻柳鄉、紫水鄉、三匯口鄉、五通鄉。
雲陽縣:
轄4個街道,29個鎮,9個鄉:青龍街道、雙江街道、人和街道、盤龍街道、雲陽鎮、雲安鎮、鳳鳴鎮、龍角鎮、寶坪鎮、故陵鎮、紅獅鎮、南溪鎮、雙土鎮、桑坪鎮、江口鎮、路陽鎮、農壩鎮、高陽鎮、渠馬鎮、平安鎮、黃石鎮、巴陽鎮、沙市鎮、魚泉鎮、棲霞鎮、雙龍鎮、泥溪鎮、蔈草鎮、養鹿鎮、龍洞鎮、水口鎮、堰坪鎮、後葉鎮、新津鄉、普安鄉、洞鹿鄉、石門鄉、大陽鄉、耀靈鄉、外郎鄉、上壩鄉、清水土家族鄉。
奉節縣:
轄3個街道、18個鎮、11個鄉:夔門街道、魚復街道、永安街道、興隆鎮、吐祥鎮、竹園鎮、公平鎮、草堂鎮、新民鎮、甲高鎮、朱衣鎮、康樂鎮、白帝鎮、汾河鎮、大樹鎮、羊市鎮、永樂鎮、青龍鎮、安坪鄉、五馬鄉、石崗鄉、新政鄉、馮坪鄉、鶴峰鄉、岩灣鄉、紅土鄉、平安鄉、康坪鄉、雲霧土家族鄉、龍橋土家族鄉、長安土家族鄉、太和土家族鄉。
巫山縣:
轄2個街道、11個鎮、13個鄉:高唐街道、龍門街道、巫峽鎮、雙龍鎮、大昌鎮、龍溪鎮、官陽鎮、騾坪鎮、抱龍鎮、官渡鎮、銅鼓鎮、廟宇鎮、福田鎮、兩坪鄉、建平鄉、曲尺鄉、金坪鄉、大溪鄉、平河鄉、當陽鄉、三溪鄉、竹賢鄉、篤坪鄉、培石鄉、鄧家土家族鄉、紅椿土家族鄉。
巫溪縣:
轄2個街道、15個鎮、15個鄉、一個鄉鎮級開發區:柏楊街道、寧河街道、城廂鎮、鳳凰鎮、寧廠鎮、上磺鎮、古路鎮、文峰鎮、徐家鎮、白鹿鎮、尖山鎮、下堡鎮、峰靈鎮、塘坊鎮、朝陽鎮、田壩鎮、通城鎮、勝利鄉、菱角鄉、大河鄉、天星鄉、長桂鄉、蒲蓮鄉、魚鱗鄉、烏龍鄉、中崗鄉、花台鄉、蘭英鄉、雙陽鄉、中梁鄉、天元鄉、土城鄉、紅池壩經濟開發區。

4個自治縣: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轄18個鎮、14個鄉:南賓鎮、西沱鎮、黃水鎮、下路鎮、悅崍鎮、臨溪鎮、馬武鎮、沙子鎮、王場鎮、沿溪鎮、龍沙鎮、魚池鎮、三河鎮、大歇鎮、橋頭鎮、萬朝鎮、冷水鎮、黃鶴鎮、黎場鄉、三星鄉、六塘鄉、三益鄉、王家鄉、河嘴鄉、石家鄉、楓木鄉、中益鄉、洗新鄉、龍潭鄉、新樂鄉、金鈴鄉、金竹鄉。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轄3個街道、18個鎮、6個鄉:中和街道、烏楊街道、平凱街道、清溪場鎮、隘口鎮、溶溪鎮、官莊鎮、龍池鎮、石堤鎮、峨溶鎮、洪安鎮、雅江鎮、石耶鎮、梅江鎮、蘭橋鎮、膏田鎮、溪口鎮、妙泉鎮、宋農鎮、里仁鎮、鍾靈鎮、孝溪鄉、海洋鄉、大溪鄉、涌洞鄉、中平鄉、岑溪鄉。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轄2個街道、14個鎮、23個鄉:桃花源街道、鍾多街道、龍潭鎮、麻旺鎮、酉酬鎮、大溪鎮、興隆鎮、黑水鎮、丁市鎮、龔灘鎮、李溪鎮、泔溪鎮、後溪鎮、蒼嶺鎮、小河鎮、板溪鎮、塗市鄉、銅鼓鄉、可大鄉、偏柏鄉、五福鄉、木葉鄉、毛壩鄉、花田鄉、後坪壩鄉、天館鄉、宜居鄉、萬木鄉、兩罾鄉、板橋鄉、官清鄉、南腰界鄉、車田鄉、腴地鄉、清泉鄉、廟溪鄉、浪坪鄉、雙泉鄉、楠木鄉。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轄3個街道、18個鎮、18個鄉:漢葭街道、紹慶街道、靛水街道、保家鎮、郁山鎮、高谷鎮、桑柘鎮、鹿角鎮、黃家鎮、普子鎮、龍射鎮、連湖鎮、萬足鎮、大同鎮、太原鎮、梅子埡鎮、龍溪鎮、鞍子鎮、新田鎮、平安鎮、長生鎮、鹿鳴鄉、諸佛鄉、潤溪鄉、岩東鄉、棣棠鄉、三義鄉、聯合鄉、石柳鄉、龍塘鄉、喬梓鄉、郎溪鄉、善感鄉、雙龍鄉、走馬鄉、蘆塘鄉、石盤鄉、桐樓鄉、大埡鄉。

Ⅳ 零陵水口山鎮一帶是清朝康熙時期的崇文鄉居仁里所轄區域嗎

不是。復
清朝時期的湖制廣永州府陵零縣崇文鄉居仁里地域大致就是今天的湖南永州市零陵區石山腳鄉。

清初,零陵縣劃分為12鄉,25里,後增為49里:
附廓4里(東隅里,西隅里,關廂里,樂郊里)
崇文鄉四里(上里,居仁里,崇文里,北安里)
豐樂鄉6里(譚塘里,上團里,樂善里,存朴里,甫田裡,順則里)
永泉鄉2里(永泉里,東興里)
福田鄉4里(雒川里,崇信里,介福里,福田裡)
孝悌鄉8里(上保里,下保里,名山裡,奉義里,西成里,通德里,北慶里,水東里)
開善鄉2里(隆慶里,慶源里)
東安鄉2里(辛興里,分興里)
興平鄉2里(東咸里,西咸里)
進賢鄉4里(上甲里,忠信里,咸和里,進賢里)
永政鄉4里(常定里,西甲里,悙睦里,南阜里)
歸德鄉4里(德興里,青湘里,上辛樂里,下辛樂里)
興仁鄉3里(興仁里,豐樂里,允懷里)

Ⅳ 江西省吉水縣有多少個鎮

截至2019年6月,江西省吉水縣有15個鎮。

15個鎮分別為:文峰鎮、阜田鎮、盤谷鎮、楓江鎮、黃橋鎮、金灘鎮、八都鎮、雙村鎮、醪橋鎮、螺田鎮、白沙鎮、白水鎮、丁江鎮、烏江鎮、水南鎮。

吉水縣地處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吉安市東北部。

地跨地經11438』~11536』、北緯2652』~2733』。東與永豐縣接壤,南與青原區相連,西與吉州區、吉安縣毗鄰,北與峽江縣交界。

吉水縣南距吉安市23公里,東至永豐縣城38公里,北至峽江縣城(水邊鎮)52公里,至省會南昌196公里。縣境南北相距80公里,東西最狹處22公里,吉水縣幅員面積2509.73平方公里。

(5)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吉水縣的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冬,廢府,吉水縣直屬江西省。

民國三年(1914年),劃江西為豫章、潯陽、廬陵、贛南四道,吉水縣屬廬陵道。

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道,縣直屬省。

1934年紅軍北上後,蘇區根據地淪為國統區。1935年,吉水縣屬江西省第三行政區。

1949年6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中共江西省委決定成立吉安分區。

1949年7月14日,吉水縣全境解放。

7月15日,中共吉水縣委、吉水縣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隸屬吉安分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9月,改吉安分區為吉安區,吉水縣屬之。

1955年,改吉安區為吉安專區。

1968年,改吉安專區為井岡山專區。

1971年,改井岡山專區為井岡山地區。

1979年,改井岡山地區為吉安地區。吉水縣隸屬不變。

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吉安地區,設立地級吉安市,吉水縣隸屬吉安市。

Ⅵ 榜羅鎮的歷史沿革

榜羅鎮命名始於民國18年。明萬曆年間全縣編戶16里,里下置甲。榜羅地盤境內有青逋里(後演變為「青富里」)、桃園上里(今榜羅文峰等地)、桃園下里(今毛家店、張家坪一帶)、瓮熟里(今文樹川、陳家堯、南家坡、李家坡、廟灘一帶)、哲達里(今席家大灣等地)、渭城裡(今什川一帶)。後來,全縣為12里,清朝末年為9里。此時,榜羅地盤境內的青富里、瓮熟里保留。民國初,沿清制。
民國5年廢里,全縣設5區、56村。第五區置榜羅,轄10村。民國16年7月以方位取名設區,第五區更名為西南區,仍置榜羅。民國18年全縣增設為6區,下轄25鎮。第四區置榜羅。管轄榜羅鎮、什川鎮、哲達鎮、常河鎮、青富鄉。據此證實,榜羅鎮是民國18年在通渭縣政府正式命名。又經多次變更。民國30年全縣改設4區。第三區置榜羅,原轄鄉鎮未變動。民國34年全縣25鎮改編為14鎮,榜羅鎮保留。民國37年撤銷區制,縣政府直轄14鎮。榜羅鎮仍保留。當時榜羅鎮地盤之大居全縣各鎮之首。人們取哲達鎮之「哲」字曰「哲半縣」以形容榜羅地盤之大。1949年8月解放後,廢榜羅鎮公所。成立了通渭縣榜羅區人民政府。1950年4月更名榜羅區公署;1951年4月改為第五區公署;1952年10月更名為第五區公所;1954年8月改為榜羅區公所。1958年6月撤銷榜羅區公所,設榜羅鎮。是年8月成立榜羅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的體制,榜羅鎮機構自行消失。1961年6月設榜羅區工委,7月將榜羅人民公社改稱為文峰人民公社。時榜羅區工委轄:文峰、文樹、青富、集義、高庄5個人民公社。隨後,高庄人民公社歸襄南工委管。其他4個人民公社仍屬榜羅區工委。1964年5月底撤銷榜羅區工委,所轄4個人民公社合並,恢復榜羅人民公社。1983年9月撤銷榜羅人民公社,更名榜羅鄉人民政府。2001年底更名為榜羅鎮人民政府。簡稱「榜羅鎮」。2004年11月原青堡鄉、文樹鄉合並至榜羅鎮。
邁進的小城鎮,她成為通渭縣西南部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Ⅶ 尋烏有多少個行政村都是哪些村

全縣轄7個鎮、8個鄉:長寧鎮、晨光鎮、留車鎮、南橋鎮、吉潭鎮、澄江鎮、桂竹帽鎮、文峰鄉、三標鄉、菖蒲鄉、龍廷鄉、丹溪鄉、項山鄉、水源鄉、羅珊鄉。共有4個居委會、172個村委會。
長寧鎮面積:12.7k㎡人口:39489人郵編:342200代碼:360734100
轄中山、城南、河東、岳家莊等4個居委會,城北、三二五、石圳等3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新橋西路。
晨光鎮面積:180.3k㎡人口:27167人郵編:342203代碼:360734101
轄沁園春、河角、民裕、龍圖、竹背、嶺背、金龍、公平、香山、桂花、湖東、溪尾、大仙背、新群、司城、高布、江下、金星、黃坑、嶺陽、六社等21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中和圩。
留車鎮面積:231.3k㎡人口:32318人郵編:342205代碼:36073
轄留車、芳田、石牛湖、佑頭、貴石、上寨、雁洋、大同、陂下、坳上、水背、飛龍、余田、石貝、丘坊、新村、族坑、黃姜、庄干、鵝湖、石馬等21個村委會。
南橋鎮面積:138.1k㎡人口:31320人郵編:342208代碼:360734103
轄南橋、黃塘、廷嶺、高排、珠村、長江、下廖、滿坑、車頭、團建、團紅、黃壩、羅陂、南龍、古坑、冠洲、上游等l7個村委會。鎮政府駐牛斗光圩。
吉潭鎮面積:238.5k㎡人口:25521人郵編:342209代碼:360734104
轄吉潭、賴地、篁竹湖、劍溪、漢地、滋溪、榜溪、黎坑、大壢、林田壩、圳下、小田、藍貝、古豐、上車、團船等16個村委會。
澄江鎮面積:189.7k㎡人口:28583人郵編:342211代碼:360734105
轄汶口畲族、凌富、團豐、謝屋、王屋、族亨、長畲、桂豐、桂嶺、周田、江貝、大墩、北亭畲族、黃崗等14個村委會。
桂竹帽鎮面積:235.8k㎡人口:13687人郵編:342201代碼:360734106
轄上坪、白面石、高頭、蕉子壩、龍歸、華星等6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上坪圩。
文峰鄉面積:273.9k㎡人口:23966人郵編:342200代碼:360734200
轄東團、長嶺、大路、長溪、長舉、新羅、楊梅、田背、長布、黃坳、小布、河嶺、雙坪、石排、上甲、崗背、圖合等17個村委會。鄉政府駐江東廟路。
三標鄉面積:202.7k㎡人口:13517人郵編:342202代碼:360734201
轄三標、長安、甲子烏、上下壩、基田、堆禾、富寨、黃陂、大小湖、東江源、圖嶺、胡屋等12個村委會。
菖蒲鄉面積:81k㎡人口:12540人郵編:342204代碼:360734202
轄菖蒲、黃砂、黃田、銅鑼、虎石、徐溪、坪崗、五豐等8個村委會。
龍廷鄉面積:73.2k㎡人口:6546人郵編:342205代碼:360734203
轄龍廷、斗晏、大田、西湖等4個村委會。
丹溪鄉面積:164.5k㎡人口:14404人郵編:342215代碼:360734204
轄丹溪、清溪、下平、上平、雙溪、彭溪、岑峰、雙村、金村、高峰等10個村委會。鄉政府駐茅坪圩。
項山鄉面積:77.2k㎡人口:8160人郵編:342214代碼:360734205
轄項山、聰坑、書坪、中坑、橋頭、盧屋、福中等7個村委會。
水源鄉面積:98.8k㎡人口:12978人郵編:342211代碼:360734206
轄龍塘、周畲、大湖、載下、袁屋、竹園頭、河背、逕口、坳背等9個村委會。鄉政府駐龍崗圩。
羅珊鄉面積:113.2k㎡人口:9887人郵編:342212代碼:360734207
轄羅塘、上津、華齊、泊竹、珊貝、筠竹、吳畲等7個村委會。鄉政府駐羅塘圩。

Ⅷ 贛州尋烏的歷史

尋烏縣位於江西省東南端,居贛、閩、粵三省接壤處,東經115°21′22〞-115°54′25〞、北緯24°30′40〞-25°12′10〞。東鄰福建武平縣、廣東平遠縣,南接廣東興寧市、龍川縣,西毗安遠縣、定南縣,北連會昌縣。尋烏縣轄7個鎮、8個鄉,共有4個居委會、172個行政村。縣政府駐長寧鎮東階梯,距省會南昌市560千米,距贛州市240千米。全縣南北長78千米,東西寬61千米。總面積2311.38平方千米,總人口30萬人。全縣通行客家話。

歷史沿革:

明萬曆四年(1576年)置縣,取名長寧。1914年,避四川省同名之長寧縣,改為尋鄔縣,以城東有尋鄔水得名。又有尋鄔堡。1957年因字生僻,改為尋烏縣。
1984年5月15日,設立丹溪鄉、龍廷鄉、長安鄉(贛府字[1984]112號)。1987年4月5日,澄江鄉改設澄江鎮(贛府廳字[1987]165號批復)。
1988年5月6日,設立桂竹帽鎮,管轄上坪等七個村委會和林場的區域(贛民字[1988]44號批復)。1988年9月12日,撤銷南橋鄉、留車鄉、晨光鄉、吉潭鄉,設立南橋鎮、留車鎮、晨光鎮、吉潭鎮(贛民函[1988]101號批復)。
1989年11月23日,設立河角鄉(贛民字[1989]149號批復)。至此,全縣轄7個鎮,12個鄉:長寧鎮、晨光鎮、澄江鎮、桂竹帽鎮、留車鎮、南橋鎮、吉潭鎮、三標鄉、丹溪鄉、水源鄉、文峰鄉、龍廷鄉、長安鄉、岑峰鄉、河角鄉、項山鄉、羅珊鄉、劍溪鄉、菖蒲鄉。
1997年2月3日,將文峰鄉的上都等14個村委會劃歸長寧鎮,鄉政府駐地遷至田心(贛民字[1997]25號批復)。
2000年1月13日,桂竹帽鎮政府駐地遷至上坪圩(贛民字[2000]7號批復)。同日,撤銷長安鄉,劃歸三標鄉;撤銷劍溪鄉、劃歸吉潭鎮;撤銷岑峰鄉,劃歸丹溪鄉;銷河角鄉,劃歸晨光鎮(贛民字[2000]8號批復)。至此,全縣轄7個鎮、8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71854人;其中: 長寧鎮 35617 、晨光鎮 23155 、留車鎮 28712 、南橋鎮 28816、 吉潭鎮 23950、 澄江鎮 26512、 桂竹帽鎮 11260 、文峰鄉 23057、 三標鄉 12200 、菖蒲鄉 11403 、龍廷鄉 6185、 丹溪鄉 13079、 項山鄉 7055 、水源鄉 11489、 羅珊鄉 9364(人)。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1年底,全縣總人口近28.8萬人。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29.7萬人。
2004年底,全縣轄7鎮8鄉。
長寧鎮2004年轄:中山居委會、城南居委會、河東居委會、岳家莊居委會、城北村、三二五村、石圳村。
晨光鎮2004年轄:沁園春村、竹背村、嶺背村、金龍村、公平村、香山村、新群村、大仙背村、司城村、高布村、江下村、六社村、桂花村、湖崬村、溪尾村、嶺陽村、河角村、民裕村、龍圖村、金星村、黃坑村。
留車鎮2004年轄:留車村、芳田村、石牛湖村、佑頭村、貴石村、上寨村、石背村、丘坊村、新村、族坑村、黃姜村、雁洋村、庄干村、鵝湖村、坳上村、陂下村、大同村、石馬村、水背村、余田村、飛龍村。
南橋鎮轄:南橋村、羅陂村、高排村、延嶺村、冠州村、黃塘村、上游村、滿坑村、下廖村、古坑村、珠村、長江村、南龍村、車頭村、團建村、團紅村、黃壩村。
吉潭鎮轄:吉潭村、上車村、滋溪村、榜溪村、黎坑村、蘭貝村、古豐村、圳下村、小田村、團船村、大壢村、林田壩村、劍溪村、漢地村、篁竹湖村、賴地村。
澄江鎮轄:汶口村、北亭村、凌富村、團豐村、謝屋村、王屋村、周田村、族享村、長畲村、江貝村、桂豐村、桂嶺村、黃崗村、大墩村。
桂竹帽鎮轄:上坪村、華星村、龍歸村、高頭村、白面石村、蕉子壩村。
文峰鄉轄:新羅村、長溪村、長舉村、東團村、長嶺村、大路村、楊梅村、小布村、黃坳村、河嶺村、上甲村、石排村、圖合村、崗背村、田背村、長布村、雙坪村。
三標鄉轄:三標村、上下壩村、長安村、甲子烏村、基田村、黃陂村、堆禾村、胡屋村、東江源村、大小湖崬村、富寨村、圖嶺村。
菖蒲鄉轄:菖蒲村、五豐村、坪光村、徐溪村、銅鑼村、虎石村、黃田村、黃砂村、水塘村。
龍廷鄉轄:龍廷村、大田村、西湖村、斗晏村。
丹溪鄉轄:丹溪村、清溪村、彭溪村、雙溪村、下平村、上平村、高峰村、岑峰村、雙村、金村。
項山鄉轄:項山村、橋頭村、盧屋村、中坑村、聰坑村、書坪村、福中村。
水源鄉轄:龍塘村、周畲村、太湖村、載遐村、袁屋村、河背村、徑口村、竹園頭村、坳背村。
羅珊鄉轄:羅塘村、上津村、華齊村、泊竹村、珊貝村、吳畲村、筠竹村。

Ⅸ 鍾氏 有什麼歷史人物

http://tieba..com/f?kz=69353847
《鍾氏族譜》所載鍾姓名人
此冊《鍾氏族譜》為大清宣統三年辛亥春由四川中江縣鍾氏後裔修撰,原譜不知現在何處,1987年春,家住中江縣小西街九十五號傑興鄉覺慧壩的鍾氏後人鍾翔德先生,恐後人數典忘祖,自行抄印數十份,以傳後世子孫。

關於鍾氏起源,據《鍾氏族譜》記載:春秋時,宋襄公(公元前650~637年在位)派遣他的弟弟子敖出使晉國。子敖在晉國為官,生子改姓伯名扈,伯扈的兒子伯宗為晉國大夫。《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雲:「伯宗,晉之賢者也,為郤氏所譖被殺,子州犁奔楚,邑於鍾離,今之濠州也,子孫以邑為氏」《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說:「鍾氏出自子姓,與宗氏皆晉伯宗之後也。伯宗子州犁仕楚,食采於鍾離,因以為姓。楚漢時有鍾離昧為項羽將。」;宋人林寶《元和姓纂》記載:「鍾,宋微子之後,桓公曾孫伯宗仕晉,生州犁,仕楚,食采鍾離,因氏焉,子孫或單姓鍾氏。」。鍾離郡在後齊時改為西楚州,隋開皇二年(582)改稱濠州。治所在今天的安徽省鳳陽縣部。鍾離黎(即州黎)被多數鍾姓人奉為得姓始祖。
鍾姓起源的另一種說法是:春秋戰國時的楚國,宮廷樂師中,按周禮規定,在春官大宗伯以下,有一負責鍾呂等打擊樂器的屬官,稱鍾師。擔任鍾師的人,其職位具有極強的專業性,故世代相襲。樂器中以「鍾」為十二律之首,鄖公鍾儀的先祖以職業為姓姓鍾。
鍾姓名人輩出,最有名的在此冊《鍾氏族譜》記載有:
鍾離乃鍾千之六代孫,為東漢金吾左衛大將軍,後封興邦榮國公,食邑三千,在東漢即為上八洞神仙,即道教八仙之一,人稱「漢鍾離」。元代為道教全真派奉為「正陽祖師」,北五祖之一。其說始於五代、宋初。相傳姓鍾離名權,號「正陽子」,又號「雲房先生」。
鍾繇字元常,潁川人。舉孝廉為郎,歷官侍中尚書僕射,三國時封東武亭候,人稱鍾太傅。工書,師法曹喜、蔡邕、劉德升,博取眾長,兼善各體,尤精於隸楷。點畫之間,多有異趣,結體朴茂,出於自然,形成了由隸入楷的新貌。與王羲之齊名,並稱「鍾王」。「舞鶴飛鴻」典出鍾繇。
鍾會乃 鍾繇之孫。伐蜀其間,鍾會為嚴軍法,處死名將許禇的兒子許儀,又攻下陽安關,姜維時與鄧艾交惡。滅蜀後,鍾會打壓鄧艾,又准備與姜維策劃謀反,但事情敗露,姜維用一計害死三賢,包括鄧艾父子和鍾會三人。鍾會有一子名鍾元。
鍾子期乃鍾元之子,鍾會之孫,洞悉音律,「高山流水」典出鍾子期。俞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伯牙意在高山,子期曰:巍巍乎若高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曰:盪盪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鍾馗乃是鍾子期第十七代孫,據族譜記臷他考上狀元,皇帝因他長得醜陋為終南進士,分發到湖廣酃縣當縣令,後封他為奉直大夫。而《鍾馗傳》里講他因赴長安應武舉不第,羞歸故里,觸殿前階石而死。到閻王那裡被封為斬妖除魔大將軍,斬殺世間一切鬼怪。從此「鍾馗打鬼」的故事幾乎人人熟知。鍾馗像貼於門戶是鎮鬼尅邪的門神,懸在中堂是禳災祛魅的靈符。

鍾 林 重工業部副部長 湖南雙峰人
鍾增亞 湖南省文聯副主席、國畫家 湖南衡陽人
鍾緯劍 中央軍委縱隊參謀長、烈士 湖南醴陵人
鍾期光 上將 湖南平江人
鍾赤兵 中將 湖南平江人
鍾 偉 少將 湖南平江人
鍾明彪 少將 湖南平江人
鍾發平 國家」86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湖南桃源人
鍾志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 掘 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設計與理論專家
鍾訓正 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武岡人
鍾渭賢 廣州軍區聯勤部政委 湖南桃江人
鍾向群 中國銀行科技部總工
鍾耀輝 海關總署加工貿易監管司辦公室副主任
鍾期榮 香港樹仁學院院長、法學專家 湖南長沙人
鍾理明 貴州省軍區司令員。1990年晉升少將軍銜 湖南邵陽人
鍾宜淳 國家一級演員、表演藝術家
鍾生林 湖南武陵集團董事長
鍾存仁 湖南智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
鍾時益 台灣省財政廳長和國民黨中央財政委員會主任 湖南桃源人

http://www.hnmrw.net/Html/qtxs/qtxsmr/9966.html

鍾姓名人
中華鍾氏網 2008年11月5日 中華萬家姓
1 鍾興:詔定春秋章句以授皇太子及諸藩王子地,敕封閣內侯,謚好曰:穎川公,原配杜氏浩封夫人,子二:文昌、文榮。
2 鍾皓:字季明,漢建和年間舉為孝廉,遷穎川郡功曹越數年詔授司徒府九辟不就,生平喜讀經史子書談琴樂道嘯傲林壑以陳實等齊名,當時號稱穎川四長。配劉氏, 子一: 繇。
3 鍾繇(151一230),字元常,三國魏大臣、書法家。穎川長社(屬今河南長葛)人。東漢末舉孝廉,累遷廷尉正、黃門侍郎。曹操執政,任侍中、司隸校尉。曹丕代漢,任廷尉,封崇高鄉侯。明帝即位,遷太傅,人稱「鍾太傅」。工書法,宗曹熹、蔡邕、劉德升,博取眾長,自成 一家,尤精於隸、楷。書若飛鴻戲海,舞鶴游天。後人評其隸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書法家胡昭並稱「胡肥鍾瘦」。與晉王羲之並稱「鍾王」。臨終時授子會曰:「吾精思學,學其用筆,每見萬類,皆畫像之,其專摯如此」。配吳氏,子二: 毓、會。
4 鍾毓:字秉衷,智慧機敏,議論侃匕,頗有文風,為魏青龍間中書令,車騎將軍。配荀氏,子一:司顗。
5 鍾會,生於公元二二五年,死於公元二六四年,魏國儒將。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 東)人,曹魏大臣鍾繇的第二子。少年時博覽群書,有才藝,志向遠大,是司馬昭的重要謀 士、儒將,通曉兵法,機謀深遠,景元四年(公元二六二年)與鄧艾分兵滅蜀。謀做西川王時,事發敗漏,為司馬昭所害。
6 鍾司顗:字異常,晉泰始六年主薄。配王氏,子三:熹,燾,照。
7 鍾熹:字日暉,晉大康無年召為司隸校尉。配晏氏,子一: 穎。
8 鍾燾:字星曜,西晉建興二年為焦州刺史。配司馬氏後裔顓遷居山西太原府。
9 鍾照:字容光,東晉永昌元年授司隸校尉。配陶氏,子二: 顏 項。
10 鍾穎:字超群,晉永嘉六年召為侍中。配王氏,子二: 昭 暉。
11 鍾顏:字惟淵,東晉建武四年為江州司馬。配陶氏,後裔明遷居成都。
12 鍾項:字繼祖,為東晉大寧三年荊州別駕,配謝氏,子一: 晟。
13 鍾昭:字紀明,晉建武二年授陳留太守,配劉氏,子一: 雅。
14 鍾暉:字孔光,東晉大寧三年召為俆州刺史,配司馬氏,子一: 稚。遷居江夏。
15 鍾雅:字彥胄仕,東晉咸和五年侍中累官至大中大夫。配劉氏,封夫人。子二: 隆英 隆武。 隆武遷居青州。
16 鍾隆英:字崇高,東晉隆和三年授散騎常侍。配董氏。子四: 景仁 景冬 景純 景賢。
17 鍾景冬 為東晉安帝元年柳州長史。配徐氏。後嗣志堯遷居雲南大理府。
18 鍾志學:字尚書東晉咸興八年授琅琊郡刺史,配阮氏遷居滇南昆陽州。
19 鍾志淳:字以朴宋文帝時官授中郎將。配張氏。子一: 輔。
20 鍾朝:字維斗仕,宋武帝永初元年豫章太守。配宋氏,子一: 輻。
21 鍾輻:字士衡,號靖節,博通經史學富二酉,為金陵才士,孝建間登高第官至今紫光祿大夫,見時政日下遂致仕歸田隱居於終南山。配梁氏。子一: 嶸。
22 鍾嶸:字仲偉,號陶恭,少思理敏慧,工於詞賦比齊,建武初年授記室掌文翰內史,後勒樞密史。配齊氏子一: 宿宗。
23 鍾宿宗:字繼先,性恬靜寡,欲不願仕進,惟陶情於山水間,號為林泉逸叟。配甘氏,子二: 世翰 世藩。
24 鍾世翰:字紱堂,陳大建二年辟為國子祭酒不就,隱居桃源之陽,自號葛天逸士。配湯氏,子五: 國珍、國寶、國器、國棟、國翰。
25 鍾世藩:字牧之,隋大業二年舉為鎮江太守。配楊氏,子一: 國楨。
26 鍾國珍:字上選,公性瀟灑,高尚其志不仕王侯,克紹祖父之風,隋煬帝屢征不起。配宇文氏,子二: 開、泰。後開秦遷居柳州。
27 鍾國器:字君選,唐武德元年授中書舍人。配李氏,子一: 開和 遷居晉州之趙城。
28 鍾國翰:字良材,唐永徽二年舉為國子監正,配唐氏,子一: 開祥 遷居汀州之清流。
29 鍾士廉:字介夫,唐貞觀乙已年以人材選授侍中。配高氏,子一:侗。
30 鍾侗:字思願。唐永微間征為博士不就。配張氏,子二:嘉謨 嘉猷。
31 鍾嘉謨:字對揚。唐景龍年間舉文儒優等者,公學富才優名冠多士擢高第官至秘書郎中。配周氏,子一: 紹京。
32 鍾紹京:字可大。號靜軒。公性至孝事親以禮,有宗聖養志之風,且善書法有右軍鐵書銀鉤之美。唐開元乙卯年受樞密省直,學士後值玄宗有內患之憂,公竭力以平定之,詔封公為越國公。配裴氏,封越國夫人。子一:羨。
33 鍾羨:字洪喬。 唐至德丁酉年登第授侍中。配李氏。子四: 文柄 文燦 文煜 文耀。 (文煜遷居西安府)
34 鍾文柄:字慧然。唐永泰乙己年國子監。配朱氏。 子二: 霖 雰。
35 鍾文燦:字煥采。唐永泰戊申年以明經登第累官給事中。配許氏。子一: 雱。遷居山西太原府樂平縣。
36 鍾文耀:字徽烈 唐永泰戊申年同兄文燦以明經全部第授江州通判。子二: 雯 壠。
37 鍾霖:字宇瑞。 唐大歷間證為侍讀不就。配裴氏。子一: 秉聯。
38 鍾雰:字雨興。 唐大歷壬子年間授銅陵尹。配劉氏。子一: 秉達。遷居山東臨淄縣,即濟南府。
39 鍾茂松:字長青。唐元和丙戊年以明經書擢進士第。配馬氏,字一: 一鳴。 其弟茂柏 茂林 茂梓遷居印州蒲江縣。 茂椿遷居岳州府巴陵縣。茂楠遷居荊州公安縣。
40 鍾一鳴:字翔飛。唐大和戊申年國子監。配秦氏。子一: 紳。
41 鍾傳:字繼先。公少業負販,唐僖宗中和二年因王仙芝冠掠江西,聚眾萬人依山為堡與義兵討仙芝後撫州詔為州刺史,進江西觀察史後以討黃巢屢陷賊鋒巢誅,拜受鎮南節度使檢校太保中書令爵穎川公,郡王余詳邑乘傳,唐僖宗賜宅產於袁郡化石岩,今址仍存平實鈐陽康樂縣置有產。後裔散居四邑讓宜陽集二百篇祥郡志。生唐太中丁卯二月初十辰。公甍後,唐天成丙戊年,御葬洪都映霞樓墓表詳通志。配吳氏,浩封穎川夫人。子三: 名儒 名俊 名傑。 傳公弟芹,蘭,芷,蕙遷居浙江紹興。荃遷居敘州府興文縣。
42 鍾英:字奇彥。唐光啟已酉以明經擢進士蕪湖刺史後,致仕逐留籍而家於蕪湖。配劉氏。
43 鍾名儒:字匡昭。號博齊。嗜讀古史書經傳怡情林壑之間,不榮懷於富貴自為契皇居士。配伍氏。子三:金聲、金亮、金揚。 金亮遷居咸寧縣。 金揚遷居辰州府瀘溪縣。
44 鍾名俊:字匡時。號承動。唐光化二年勒授豫章所參軍後,湖南馬殷陷其旁邑將有並吞時,遣將克復,封洪都侯。光化間賜宅產於南昌西山映霞樓後傳卒於此。配裴氏,子三: 金怡 金情 金博。
45 鍾名傑。:字匡雄。襲父爵仍鎮江西。配陸氏。
46 鍾名寧:字安行。唐光啟初年擢高第累官給事中。配江氏,子二: 金鳳、金凰。 金鳳遷居常德府龍陽縣。金凰遷居河南府陝州。
47 鍾金怡:字干謀。官至吉州刺史官籍於吉州。
48 鍾金情:字上友。後唐時授永豐縣令,仍居西山。
49 鍾金博:字能文。唐時以明經登第官至御史。居南昌。 怡 情 博三公後裔具祥南昌譜。
50 鍾藝古:字多才。後漢乾佑年間授淮安撫史參軍。配石氏,子一: 建。
51 鍾振綸:字經初。宋祥符初以明經擢進士。治平二年授池州銅陵刺史後解組而家於斯。配謝氏,子二:流、源。 源後裔遷居江寧府上元縣。
52 鍾清:字濂溪。宋治平丁末明經選授中書令,熙寧初後遷為給事中。配文氏,子一: 鏐。
53 鍾澄:字瑩川。宋元豐庚申年為處州尹。配蘇氏。子二: 鏞 鈐。 鏞隨父任家於處州。 鈐貶於徽州。
54 鍾流:字文明。宋元豐甲子明經擢第。配魯氏。子一: 鏜。
55 鍾奭:字周良。宋寶元年間為陝西招討副史。配程氏,子一:瑋。隨父任命而家於沔縣龍門山。
56 鍾鉉:字弘量。宋嘉裕戊戍年間為吉州刺史。配歐陽氏,子一: 巒。隨父任家於吉州。
57 鍾鏐:字良玉。宋熙寧壬子擢為國子監正。配賈氏,子一: 峰。
58 鍾鏜:字聲遠。宋紹聖初年以明經擢為進士累官至汀州司馬,性至孝友治家以義方撫下,以慈愛一堂上下和睦肅然一十餘世,內外毫無異議無分家之意,,鄉黨稱之曰:義宋淳熙二年帝旌表其門曰:義門鍾氏。配田氏。淑慎溫恭幽間貞靜婦道無慚姆儀可師事舅姑以孝相夫子以敬課子有孟母之風賓媲廬妮之美處妯娌以慈惠待族鄰無怨無恫。當時稱之曰賢。子三: 秀芝、廷芝、瑞芝。
59 鍾峰:字九我。宋紹聖甲戍擢高第拱授豫章太守,後任滿致仕逐卜地於洪都之西山開疆啟族而為江西鍾氏始祖。配朱氏,子五: 友忠、友仁、友義、友智、友信。
60 鍾友仁:字善長 性渾厚質朴實掏情於塢遣興於山水覓形挹勝遨遊至南安之上猶,見其山川美麗,逐攜妻與子卜築家焉而為上猶之始祖。配張氏,子二: 鼎 爵。
61 鍾友信:字敦實。宋建中靖國年間登第授泗州主薄。配江氏。子一:受。
62 鍾鼎:字名器。宋建炎年間以明經擢進士第公天性孝友第爵殜年早侄日新幼公撫養成立及日新長凡爵所余留產盡付之毫無偏曲後與侄倡置義產並構書院廷師以教鄉族子弟俊秀者侄亦唯命是從鄉黨稱公為一鄉善士。配張氏。子一: 日貞。
63 鍾希和:字永叔。宋靖康末年授臨川教諭。子一:存敬。
64 鍾日貞:字德耀。號陽明。宋元裕年間選授淮安節度副使。配趙氏,子三: 維寅、 維處、維恭。
65 鍾日新:字湯明。宋元裕年間明經登第累官至侍中。配歐氏,子二: 維清、維祺。
66 鍾存敬:字惟直。宋建炎年間為蔡相中書。配羅氏。子二: 傑、俊。二人仍居西山。
67 鍾伯琮:字巷璧。公少而穎慧,智略過人,凡諸子百家,以及經傳稗官史書無不博覽,而志向尚怡靜不願仕進,且性辟山水,瀟灑若陶處士,而磊落過之不以方隅自囿。好遍覽名山大川,遨遊至袁州之分,宜見一山突兀崢嶸,不知其名,受詢此地老者,曰此山之得名為鍾山。亦自有由余祖父相傳,晉時雨後大鍾山流出驗其銘仍秦時所造,公聞言維匕既而嘆。曰此山名鍾予亦姓鍾,想鍾氏其將興祥於此,涉其嶺恍惚登天溯,其願頭若蜿蜒之積蓄,其下之長江若天河長塹,波瀾不驚,澄澈瀠回。有斯地之靈秀,何患不出人傑?逐攜家而卜築啟宇於斯山之原,凡袁郡鈐陽之有鍾氏者皆公之苗裔也。配袁氏,子二: 大海、大用。
68 鍾大海:字鉅瞻,宋隆興年間明經登第擢九江主薄。配嚴氏,子三: 愨、慧、恕。
69 鍾大用:字宏深 宋隆興年間以人材選授雲間教諭。配盧氏。子二: 思、意。 意遷居贛州信豐縣之香山下。
70 鍾恕:字守安 宋乾道年間以人才選授淮安刺史。配袁氏。子二: 明德、明善。
71 鍾道:字步端 宋紹興年間以明經選授吉州教諭。配鄭氏,子二: 日堯、日舜。
72 鍾明善:字本初 宋紹興年間以明經選授維揚主薄。配梁氏,子二: 日文、日武。
73 鍾明經:字博知 宋紹熙年間選授長寧主薄。配林氏。子七: 日誥、日詔、日詠 日詩、日諄、日誌、日詢。
74 鍾日禹:字夏基, 宋紹熙末年明經擢國子監。配林氏,子二: 芳型、芳升。
75 鍾芳杶:字步程,宋慶元年間為龍泉教諭。配黃氏,子一: 顥。
76 鍾世傑:字碩彥,公生平忠厚,秉性鋼柔相濟嚴以持身慈以接物尤好讀左史公彀等書不求文達惟樂情於林泉自號為葛天氏之遺民。配嚴氏,子二: 箕范、丹書。
77 鍾丹書:字昌言 公自幼才志不群博覽子史有濟世之略,而卒不得其懷及明大祖遣大將軍常遇春徵友諒,余黨至於康因軍中乏糧,是時公家富厚儲積豐裕,見軍士張惶仍出其困栗千餘石以抒其急,後於太祖嘉公之義封公為中憲大夫以酬其捐栗之功。配梁氏,封夫人。子三: 應 庭 庠。 庠遷居攸縣,後又遷居於萍川大安鄉宣風渡。
78 鍾伯琰:字肇盛 號發基。公性豪邁智略過人,遍覓山川與堂兄伯琮遨遊至袁郡見袁之有鈐陽山水秀麗文峰疊障兄伯琮攜家肇基於鈐陽後不數年遨遊至康城教授生徒,見邑中風俗淳樸文藪嚴集公思此地必有發祥於茲,公由鈐陽而開基於斯,即今之萬載邑西之有鍾氏者皆公之苗裔。生宋宣和丙午三月初五晨,歿宋慶元庚申八月十六已葬邑西石板段龜形。配尚氏生宋建炎丁末四月十九已歿宋慶元壬戍八月初二末葬邑西毛家坑鳳形。子三: 大鯤 大程 大智 女一: 適藍。
79 鍾華:字華興,號松軒。性至孝友,治家有義,慈愛一堂上下雍睦,居住邑西見隅坊差遙甚重置莊田於牟村。子二: 禧 受。
80 鍾憲鼎:字玉鉉 任南京應天府高淳縣訓導,生明弘治辛酉年八月初十寅,葬社山象形。配彭喜香,胥秋蘭。子三: 棟 楷 相。
81 鍾美 號念泉 由選貢任饒州府余干縣教諭,生平好學,凡諸子史書無不密觀,公年十八游泮次年歲試補入郡廩屢戰棘闈文以呈堂後應選廷試考授余干教諭以致仕歸家懸車築室於劉家市名曰守廬堂瀟灑林泉弄孫自樂邑中紳士稱之鍾博學者即公之別號壽至七十有三無疾而終生明嘉靖辛亥十一月初八子,歿明天啟癸亥九月初六辰。配宋氏。子一: 宗廷 女一: 適張。
82 鍾梧 號白崖。由選貢任浙江紹興府餘姚縣教諭,生明嘉靖庚寅三月十八末。配周安英,龍戴貞。子一:廣 女一: 適宋。
以上摘自江西萬載縣雙橋牟村鍾氏族譜。文公世系。萬公始世輩次排列順序(萬代久興,樹煥增錦。善維良基,明選朝庭,泰正嘉升,長發其祥,宏德輝英,盛昌壽齡)。 在明末以後萬載鍾氏就很少做官的族人了,實為可惜,也許各位在這里能找到過去祖先的名字,本人水平有限,在列出族譜一些歷史名人,難免有錯字。見涼! 此次修譜是1993年冬續修。
83 鍾榮光:廣東香山人,清光緒二十二年加入興中會,並創辦宣傳革命的報紙。1928年嶺南大學收歸國人自辦,任第一校長。次年改任嶺南大學榮譽校長。
84 鍾世銘:直隸天津人,字蕙生。清光緒進士。光緒三十二年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獲碩士學位。回國後,充直隸高等工業學堂英語教員、教務主任。1921至1925年間,先後任北洋政府鹽務署署長、財務處長及總代長。後調任奉天交涉員,未幾辭職。
85 鍾芳禮:清代廣西人,一說廣東花縣人。一說原名芳球。入拜上帝會,金田起義後,為御林侍衛。咸豐三年,在天京被封為丞相。
86 鍾穎:清代滿州正黃旗人,愛額覺羅氏。曾充四川陸軍小學工程處提調〉光緒三十三年繼任四川陸軍第三十三混成協統,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總辦。辛亥革命後奉調入藏,為辦事長官。數年後回川。
87 鍾子期:春秋時期楚國人。精音律。相傳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為知音。他死後,伯牙在他的墓前彈了一次琴後就不復鼓琴。
88 鍾離春:戰國時期齊國人,她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才取勝的皇後。本來就是齊國人,相貌奇醜無比,40歲了還沒有嫁人。於是她自己去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的狀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後被齊宣王採納,並立為王後。

89 鍾天緯:江蘇華亭人,清代著名翻譯家,譯書數十種,著有《則足集》。
90 鍾人傑:道光年間湖北崇陽農民起義領袖。

閱讀全文

與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