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淶源縣歷史古跡
1、拒馬源中石器時代遺址
位於拒馬源北側台地上,文化層包含物有打制石回器、燒骨、燒果核答、紅褐色素麵陶片、黑褐色素麵陶片、陶支架、碳等。據測定這處遺址距今9000±100多年,這一時期屬母系氏族公社的萌芽時期,人們還過著狩獵、採集生活。這一發現,將人類的陶瓷史提前了2000年。
2、南屯仰韶文化遺址
位於拒馬河南岸,文化層內包含物有石鏟、紅陶泥質磨光缽口沿、紅陶夾沙劃紋陶片、黑陶夾沙素麵陶片等,屬仰韶文化中期,距今約6000年,農業、家畜飼養、漁獵、制陶技術都已發達,婚姻已由"群婚"發展為"對偶婚",這里就是一個氏族部落的遺址。
3、紂王城
商周時期,人口逐漸增多,居落遺址相應增多,面積及文化層堆積也較為豐富,已發現的遺址大都分布在拒馬河及其支流沿岸,如下北頭先商時期遺址、甲村商代遺址、三甲村商代遺址。
三甲村商代遺址,即為史載"紂王城"遺址。《河北通志稿》記:"紂王城,在淶源縣東十五里,清統志相傳紂派比干築,此中有比干廟,清畿輔通志、按山西通志名商王址存",史載與出土文物相合,此處當屬「紂王城」無異。
『貳』 淶源縣歷史名人介紹(兩位)
李存孝(?~894),代州飛狐(今河北淶源)人。本名安敬思。李克用在代北掠地時遇到他,收為義子,改姓名為李存孝。常跟隨李克用擔任騎將。888年(好年份啊),河南張言攻破河陽,李罕之前來歸晉,李克用將李罕之安置在澤州,遣李存孝與薛阿檀、安休休等率軍7000助李罕之收復河陽。朱溫則亦派遣丁會、牛存節等援助張言。兩軍戰於溫縣,梁軍先扼太行,李存孝大敗,安休休被擒。此時,晉軍已得澤、潞二州,每年都出山東,與孟方立爭奪邢、洺、磁三州,李存孝每次都跟隨出戰。889年六月,李存孝隨李罕之攻下洺、磁二州,孟方立派大將張溉、袁奉韜率軍數萬迎擊,被晉軍打得大敗,二將都被擒。孟方立生性多疑,手下將領都很怨恨他,加上兵敗,人人都生了異心。孟方立羞愧畏懼,服毒自殺。孟方立死後,晉軍又攻克了邢州。此次攻下三州,李存孝功勞很大。
890年,潞州軍叛亂,殺死晉將李克恭投奔朱溫,朱溫又派李讜進攻澤州的李罕之,李存孝率騎兵5000前往救援。梁軍對李罕之喊話說:「您常依仗太原的勢力(即李克用軍),現在上黨已歸唐(此時的唐朝實際上在朱溫控制下),唐軍已包圍太原,沙陀人(指李克用)將找不到巢穴躲藏,您還有誰可以依靠而不投降?」李存孝抵達後,率精騎500圍繞梁軍營寨大呼道:「我們沙陀人所以找巢穴,是為了用你們的肉來給將士們吃,現在快找個胖的來和我一戰!」梁驍將鄧季筠率軍出戰(不知道他胖不胖),李存孝舞槊迎戰,將他生擒。李讜敗走,李存孝追擊,斬俘萬餘人,追至馬牢關方回,然後又回頭率軍攻擊潞州。朱溫封孫揆為潞州節度使。孫揆是儒生出身,身穿盛裝,使用大傘蓋,以梁軍3000作為護衛,捧著節杖前進。李存孝聞訊後,率300騎兵埋伏在長子以西的山谷,待孫揆軍經過時,突然從側翼襲擊,生擒孫揆而回。大家看到這里,可能都會覺得孫揆窩窩囊囊的。但他後來被押到李克用面前時寧死不屈,最後被鋸死,罵不絕口,至死方休,非常硬氣。先前,朱溫派葛從周、朱崇節守潞州以待孫揆,二人聽說孫揆被擒後馬上撤退,晉軍於是收復了潞州。李克用封康君立為昭義留後,李存孝為汾州刺史,李存孝自認為功高,對昭義留後之職志在必得,而此職卻被康君立所得,於是非常不滿,幾天吃不下飯,又任意殺人,從此開始有了反叛之意。
梁將張浚、韓建也率軍攻擊晉的陰地關,李克用派李存信、薛阿檀等抵擋張浚,李存孝軍駐扎趙城。韓建派壯士300夜襲李存孝軍,被他發覺並擊敗,率軍反擊,梁軍潰散。張浚退保晉州,韓建推報絳州。李存孝進攻晉州,張浚出戰,又被擊敗,因此閉門不敢再出戰。李存孝又轉攻絳州。張浚、韓建見勢不妙,都率軍撤退。李存孝於是攻下晉、絳二州,縱兵大掠慈、隰之地。
李存孝猿臂善射,常身被重鎧,把弓戴在腰間,槊防在大腿上,手舞鐵撾沖陣,萬人辟易。身邊總帶著兩匹馬,戰到酣處換馬,上下如飛。891年,出任邢州留後。此時,晉軍連年攻進趙王王鎔控制的常山,李存孝常任先鋒,攻下臨城、元氏。王鎔求救於幽州的李匡威,李匡威兵到,晉軍撤走。李存孝素與李存信關系不好,李存信進讒言說:「存孝有二心,常避趙不擊。」李存孝心裡不安,於是聯結梁和趙,請求合兵攻晉。唐朝廷命王鎔前往救援。892年,王鎔與李匡威的關系惡化,反而和晉軍聯合,出兵3萬助晉軍攻李存孝,李存孝閉門自守。李克用親自率兵前往,掘溝塹以圍城。李存孝出兵沖擊,晉軍無法築成溝塹。裨將袁奉韜派人對李存孝說:「您所畏懼的只是晉王。晉王待溝塹築成,一定會留兵圍城自己退去,他手下諸將都不是您的對手,築好了溝塹又有什麼用?」李存孝同意,於是任由晉軍築溝塹。溝塹築成後,深溝高壘,無法靠近,李存孝非常被動。城中糧盡,他登城喊道:「兒蒙王的大恩,位至將相,難道願意舍父子的關系而投仇敵?這是由於存信誣陷的緣故。希望能活著見王,說一句話就死。」李克用很感傷,派劉夫人入城慰諭。劉夫人帶著李存孝回來,他磕頭請罪道:「兒於晉有功而無過,所以至此,是存信的緣故!」李克用呵斥道:「你寫書檄,說我有百項罪狀,難道也是存信乾的?」於是將他押回太原,以車裂之刑處死。其實李克用本不想殺他,希望諸將為他求情,就此順勢免了他的罪,誰知諸將都妒忌他,沒一個為他求情。李克用為此深恨諸將,但卻沒有譴責過李存信。李存孝死後,李克用仍很惋惜,為之十多天不理政事,兵勢也逐漸轉弱,而朱溫的勢力則開始變得越來越強大。康君立向來和李存信要好,常說李存孝的壞話。李存孝死後,李克用每次和諸將賭博,談到李存孝都流淚不止,康君立卻不以為然,李克用大怒,將他毒殺。
『叄』 保定的歷史文化
歷史
一、先秦時期
周赦王二十年(前295年),燕昭王在今市中心東五里建廣養城。因為幾條小河交匯,這片土地水草豐美,被燕昭王選來做牧戰馬之城,並沒有普通居民,又稱為空城。是為保定市區最早的城池。
二、漢晉隋唐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在今市中心東北約五里建樂鄉城,置樂鄉縣,屬信都國,保定始設縣;又有樊輿縣、樊輿候國,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子樊輿侯劉修的分封地;新莽改稱樂丘,東漢廢。
西晉重置,屬高陽國;北魏新置清苑縣,與樂鄉縣同屬高陽郡;北齊清苑、樂鄉均廢入永寧,後改永寧為樂鄉;隋改樂鄉縣為清苑縣,屬河間郡;唐屬河北道莫州。
三、宋金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保定為宋朝皇帝祖籍,宋祖陵所在地,改清苑縣為保塞縣,置保塞軍。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析易州滿城縣南境入保塞縣,並升保塞軍為保州。
淳化三年(992年),呼延贊、李繼宣先後知保州,築城關、葺營舍,疏浚一畝泉河與雞距泉水匯合流入保州城關。宋真宗趙恆曾在聖旨中說:「保州保塞縣豐歸鄉東安村,乃宣祖之舊里也。」
金天會七年(1129年)於保州設順天軍節度使。大定十六年(1176年)復保塞縣為清苑縣。貞祐元年(1213年)十二月,蒙古軍攻陷保州城,屠城,城廢。次年(1214年),保州移治滿城。
四、元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降蒙金將張柔由滿城移駐保州(今保定址),令賈輔、毛正卿、苑德重建保州城。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改保州為順天路。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易名保定路,轄七州(含十二縣)、八縣,共二十縣。十七年(1280年)置官領保定織染局。
五、明
明洪武元年(1368年)保定路改保定府。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行都司為大寧都司,移駐保定。明初年,設薊遼總督,全稱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節制順天、保定、遼東三巡撫,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
正德十年(1515年)設保定巡撫。嘉靖十年(1531年)建二程書院(院址今西大街路北),後改稱金台書院。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在府治西北建上谷書院。四十四年(1616年),在城東南角建清真寺。
崇禎十一年,保定總督從薊遼總督中析出,其獨立總督保定、山東、天津、登萊四巡撫之地[3]。
六、清
康熙八年(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移駐保定,保定始為直隸省會。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隸巡撫為直隸總督。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蓮池書院(今古蓮花池)。同治九年(1870年)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於城內西南角建淮軍公所。
光緒元年(1875年)九月,天津至保定的電報線路完工。光緒十一年(1885年)基督教會在址舫頭東建基督教堂。光緒十五年(1889年)架設保定至西安的電報線路。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建盧漢鐵路盧保段,次年一月通車。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保定創辦電話。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盧漢鐵路保(定)正(定)段通車。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建慈禧行宮,慈禧挾光緒帝來保駐蹕三日。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建保定育德中學。該校曾為河北省同盟會機關駐地。同年,以蓮池書院藏書樓為基礎,建直隸省圖書館。
七、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成立初期為直隸省省會。1913年,廢保定府留清苑縣,省會遷至天津,清苑縣仍為范陽道治所。1914年范陽道改為保定道。1925年於清苑縣城(今保定市蓮池區)設保定自治市。
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廢保定道。隨即保定自治市亦被廢除。1935年,河北省會由天津遷回清苑。1937年9月,清苑縣城被日軍佔領。
1945年日本投降後,建立保定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6月,河北省會由北平遷至清苑。1947年11月,河北省會又遷回北平。
1948年11月,解放軍進駐,建立保定市,為冀中行政公署駐地。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成立。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1日設立地級保定市和保定專區。以原清苑縣城(今保定市蓮池區)為保定市區域,清苑縣政府遷至南大冉。1954年9月改稱河北省政府改稱河北省人民委員會。
1958年4月28日,保定市降為縣級市,劃歸保定專區;5月,河北省人民委員會由保定遷至天津。
1960年5月3日,保定市第二次升為地級市,由河北省直轄,設路東區、路西區、清苑區、滿城區、完縣區。1961年5月23日,保定市再次降格為縣級市,劃歸保定專區,並路東、路西區為市區,清苑、滿城、完縣撤區設縣。1961年7月,設立新市區,1962年9月,設北市區和南市區。
1966年5月,河北省人民委員會由天津遷回保定,保定再次成為新中國河北省省會。1968年2月,省會遷至石家莊。1968年8月,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
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第三次升為地級市,並改由省直轄,並將滿城縣劃歸保定市。1986年5月,清苑縣劃歸保定市。1994年12月,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並,組建新的地級保定市。
2014年,河北省《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將保定定位為「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醫療養老等功能疏解的服務區。」為此保定規劃1149平方公里承接北京功能疏解。
2015年5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新市區更名為競秀區;北市區和南市區合並為蓮池區;滿城縣、清苑縣、徐水縣,撤縣設區。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北京、天津、保定腹地的雄縣、安新縣、容城縣及周邊區域,成立河北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
簡介
保定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西。市境北臨北京市、張家口市,東接廊坊市、滄州市,南鄰石家莊市、衡水市,西界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地處華北平原北部,太行山東麓,地勢西高東低。
拒馬河、唐河、大沙河等由西向東流入白洋淀及大清河。全市總面積2.22萬平方公里,人口1,155.24萬,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地級市。保定曾先後為清代直隸省及近代河北省的省會,素稱首都「南大門」,現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3)淶源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一、地理
保定位於中國河北省中西部,在太行山脈東麓。北鄰首都北京,南鄰石家莊市,西鄰山西省,東鄰廊坊市。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3°40'~116°20',北緯38°10'~40°00'之間。以平原為主。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570毫米,年均氣溫12.0℃。
境內地形分為山區(含中山區、地山區和丘陵地區)、平原與窪淀區。山區約占總面積的49.68%,最高山為阜平縣歪頭山,海拔2286米,此為駝梁山,海拔2281米。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7%,窪淀區約佔3.23%。
二、人口民族
1、人口
2016年末,保定市常住人口1042.5萬人,比上年增加7.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11.2萬人,城鎮化率49.03%,比上年提高2.38個百分點。出生率12.18‰,死亡率5.79‰,自然增長率6.39‰。
2、民族
保定市境內主要民族為漢族,人口比較多的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蒙古族等。
三、社會事業
1、文化藝術
2016年,保定全市公共圖書館22座,總藏書量199.2萬冊;博物館、紀念館21座;文化館23座;鄉鎮(街道)文化站268個。全市公共文化設施5839個。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3%,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6%。
2、教育事業
保定在歷史上宋有州學、明有府學。 清代蓮池書院提倡新學,開創了中國教育改革史上的先河,為晚清時代培育了大批政治、軍事、法律、外交、工程、文、史、哲學等方面的人才。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保定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陸軍軍校,推動了中國軍事教育與軍隊的近代化進程,是中國近代軍事人才的培養基地。
2016年,保定市中等職業教育學校72所,專任教師6426人,在校學生6.7萬人。普通中學419所,專任教師3.8萬人,在校學生50.5萬人。
小學1884所,專任教師4.3萬人,在校學生87.9萬人。幼兒園2428所,在園兒童36.5萬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78.2%。
『肆』 淶源縣的白石山在哪
在淶源縣城的南面大約30多華里的距離,很好找的,因為畢竟是個小縣城嘛?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河北省淶源縣的南部,它包括淶源縣的拒馬源泉域及白石山,面積60平方公里。地質公園以白石山白雲質大理岩構造峰林為特徵,輔以十瀑峽花崗岩瀑布群和拒馬源構造泉群等地質遺跡。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在2001年12月由國土資源部批准為河北省首批三個國家地質公園之一。公園主要由白石山大理岩構造峰林、十瀑峽花崗岩瀑布群及拒馬源群組成。園區內植被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是華北地區的物種多樣性中心區之一。公園附近還分布有遼代閣院寺、唐代興文閣、明代長城等重要的歷史文物古跡。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白石山下部為肉紅色的花崗岩基座,中部為白色大理岩的圍腰,上部為灰色塔形山峰,紅、白、灰三色一體,景觀獨特。白石山主峰高2096米,鬼見愁高2057米,觀日台高2091米,峰多成叢、壁峭、形異。峰壁大都直上直下,有稜有角,陡直壁立,似刀削斧劈。山峰形態各異,有的峰上大下小,有的傾而不倒,有的狀如疊塊,有的深不可測。在花崗岩分布區又是一種景觀,山體渾園雄偉,怪石參天,千姿百態,妙趣橫生。 白石山的白雲質大理岩是白雲岩經岩漿熾烤變質而成。白石山即因山體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白石山上部的白雲岩蓋層形成於10億年前的海洋環境;地殼運動使這塊白雲質大理岩產生了兩組以上的垂直節理,在後來億萬年漫長的歲月里,風化作用使垂直裂隙不斷擴大,岩層變成了根根柱立的奇峰;而且,這些柱立如林的奇峰又正好佇立在穩固的花崗岩基座上,使得這些又奇又險的峰林在不斷的地質運動中能夠被保留下來。大自然的種種巧合,造就出了白石山雄、奇、險、幻的地貌景觀。 白石山十瀑峽中溪水流淌4000米,穿行於山石之間,十瀑連疊不斷,瀑上有潭,潭泄成瀑,瀑布水花飛濺。飛龍瀑落差48米,瀑面寬3米,如銀河倒掛,聲宏如雷,氣勢雄偉雙龍瀑分兩級跌下,落差60米,落差大。乾旱時,水流細,顯的非常秀氣;豐水期,銀簾高懸,景色誘人。連疊不斷的瀑布溪水,在綠色蒼郁的植被襯托下,更顯出生機勃勃,使遊人流連忘返。 「魚鱗坡」為花崗岩的節理,在風化時呈層形剝落,形似魚鱗,谷中溪水漫流,晶瑩誘人。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距今11億年前形成的中元古代薊縣紀霧迷山期白雲岩曾經受區域變質作用的影響。到中生代燕山期(距今約1.4億年)花崗岩的侵入,使白雲岩變質,愈靠近花崗岩,變質作用愈強,褪色形成了白色白雲質大理岩,局部形成接觸變質礦物—放射狀硅灰石。這是造就了白石山峰林地貌的物質基礎,白石山便由此得名。白雲質大理岩的產狀平緩,近水平的地層層面奠定了峰體岩層垂直疊置的穩定性。以後的構造作用使白雲質大理岩發育的兩組垂直節理,控制著岩峰壁立危岩的發展,在長期地表水侵蝕、重力坍塌和風化作用下,遂形成了今日的大理石峰林地貌奇觀。 十瀑峽的水源來自海拔1400米處的龍虎泉,它是花崗岩體內的裂隙水,是順著岩體內的節理流出的。白石山的花崗岩有多組節理發育,但與十瀑峽的形成有密切關系是三組原生節理,產生瀑布並有落差是由於該處層節理發育。十瀑峽的形成是起源於高山上的泉水,在下瀉過程中,花崗岩體的三組原生節理控制了流水的方向,又由於局部某一組節理特別發育,形成台階式的小河底面,在漫長的過程中,由於局部有落差形成了多個瀑布,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十瀑峽景觀。 拒馬源泉群包括淶水源、易水源和拒馬河源,形成於距今約1.4億年燕山運動後,為受構造斷裂控制的上升泉。此泉出水量大,流量穩定,泉眼多,成為千百年來「盡日滔滔涌不休」的拒馬泉群,是華北地區的又一「泉城」。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集變質岩峰林、地貌、礦產資源、泉水景觀、生態系統、人文歷史等諸多旅遊資源為一體。交通方便,景觀集中。
『伍』 河北淶源縣概況。
淶源縣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燕山、恆山三山交匯處,拒馬源、淶水源、易水源三水同源。縣域面積2448平方公里,總人口27.5萬,是革命老區、扶貧開發「三合一」重點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河北省環首都扶貧開發示範區重點縣)。
一、歷史悠久。商周時期即有人類繁衍,西漢初期置廣昌縣,民國三年(1914年)取「淶水源頭之意」更名淶源至今,是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千年古縣」。
二、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地處「兩省(河北、山西)三市(保定、張家口、大同)」交界處,扼東進京津冀、西出晉陝蒙之咽喉。京原鐵路和108、112、207國道等交通干線貫穿全境,特別張石、榮烏兩條高速公路開通後,將是「六省通衢」(京、津、魯、冀、晉、蒙),距北京、天津、保定、石家莊、大同、張家口等周邊主要城市的車程均在2小時以內。
三、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43種,主要有鐵、鉛鋅、鉬、銅以及石灰岩、花崗岩等,儲量大、品位高、整裝性好,目前已探明的資源儲量市場價約5000億元,是河北省9個礦產資源大縣中唯一未整裝開發的縣份。
四、旅遊資源獨特。以「世界地質公園」白石山、「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拒馬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閣院寺等為代表的8大景區218個景點風光獨特。特別是暑期平均氣溫僅21.7℃,比承德避暑山莊低2.6℃,比秦皇島北戴河低3.8℃,被譽為「涼城」, 是河北省環京津休閑旅遊產業帶19個重點縣之一。
五、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全年日照時數長達2745個小時,太陽能資源達300兆瓦;年平均風速約為6.8m/s,風能資源達60萬千瓦,是河北省光能和風能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2009—2011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2011年列全國第20位。
依託資源、區位等優勢,成功引進了世界500強企業河北鋼鐵集團、中國500強企業江蘇雨潤集團以及河北建投集團等一批戰略投資者,全縣以鋼鐵冶煉、有色冶金、新型能源、食品加工、生態旅遊、高新技術六大產業和淶源河北冶金工業園區、雨潤綠色食品工業園、白石山休閑旅遊度假區、獨山城金屬礦開發工業園區四大園區為主體的「六業四園」現代新型產業發展格局逐步形成,2012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60.84億元,全部財政收入完成 12.5億元。
京西夏都·生態淶源,誠摯邀請您前來觀光考察、休閑度假、投資興業!
『陸』 為什麼在哪裡都搜不到淶源縣寨子村的歷史記載與傳說
我是淶源縣的,寨子,就在白石口上邊,也就是白石山那裡,一個很小的村子,
『柒』 來淶源歷史故事的成語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成語詞條: 九牛一毛 (瀏覽數:553)
成語發音: jiǔ niú yī máo
成語釋疑: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成語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成語示例: 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陳毅《感事書懷·七古·手莫伸》詩)
(其中~代表本詞條:九牛一毛)
成語故事: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著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裡很高與。這時,
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於用人。後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
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
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幢恍倥?送蚱銼?ё。??故橇?蛄聳?柑?
仗,殺傷了一萬多敵人,實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了。最後因糧盡箭完,歸路又被截斷,才
停止戰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機報國。他的功勞還是可以補他的失敗之罪的。武帝
聽他為李陵辯護,又諷刺皇上近親李廣利從正面進攻匈奴的庸儒無功,怒將司馬遷下在獄
里。次年,又誤傳李陵為匈奴練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殺了。廷
尉杜周為了迎合皇帝,誣陷司馬遷有誣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馬遷施予最殘酷、最恥辱的「腐
刑」。司馬遷受到了這種摧殘,痛苦之餘,就想自殺;但轉念一想,像他這樣地位低微的人
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會惹人
恥笑。於是決心忍受恥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來艱苦地、頑強地完成偉大的「史記」的寫
作。古人所謂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馬遷便是這樣的人。他知道在他所處的年代裡,死一
個像他那樣沒地位、沒名望的人,比死條狗還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終於完成了那部
空前偉大的歷史的著作——「史記」。
司馬遷把他這種思想轉孌的情況告訴也的好友任少卿,後來的人便是根據他信中所說的
「九牛亡一毛」一句話,引伸成「九牛一毛」這句成語,用來譬喻某種東西或某種人材僅是
極多數裡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樣。
成語詞條: 上下其手 (瀏覽數:519)
成語發音: shàng xià qí shǒu
成語釋疑: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成語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載: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圍,叫皇頡作證,並向皇頡暗示,舉起手說:「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把手放下說:「此子可為穿封戍,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
成語示例: 虧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腳,還可~一番。(朱自靖《「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
(其中~代表本詞條:上下其手)
成語故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麼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
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事結束
後,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於是穿封戌
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得來。後來,他們便請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
王。於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後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
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於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於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
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
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於是暗地裡進行賄賂,或請托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
下其手」了。
成語詞條: 人面桃花 (瀏覽數:385)
成語發音: rén miàn táo huā
成語釋疑: 形容男女邂逅鍾情,隨即分離之後,男子追念舊事的情形。
成語出處: 唐·崔護《題都城南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成語示例:
成語故事:
唐朝時有一位到京城應考的讀書人,有一次他到城南郊外遊玩,看到一間小屋很不錯,就找借口走進去看看。沒想到一看就看上了屋裡的一位美麗的姑娘。第二年清明節他又回到那間屋子,卻看見大門鎖著,人已經不知道搬到哪了?於是就提筆寫了一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然後就回去了。
過了幾天,不死心的他又回到那個地方,這一次大門不但沒深鎖,還看見姑娘的父親,姑娘的父親傷心的告訴他說:「我女兒因為看了他寫的詩因此得了相思病,沒想到竟因此而死了。」他聽了之後非常難過,情不自禁抱著姑娘大哭,沒想到這時姑娘卻醒了過來,原來她只是昏倒而已,不久後,身體漸漸痊癒的和姑娘就和讀書人結成了夫妻。
此外還有:
圍魏救趙,怒發沖冠,指鹿為馬,四面楚歌,背水一戰,入木三分,圍魏救趙,風聲鶴唳,背水一戰,瓮中捉鱉
卧薪嘗膽 圍魏救趙 鍾鼓之樂 篝火狐鳴 魚腹丹書 揭竿斬木 揭竿為旗 斬木為兵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約法三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樂不思蜀 投鞭斷流 風聲鶴唳
『捌』 淶源縣的歷史文化
淶源縣的歷史文化:
人文歷史
早在晚清時期淶源縣就已將反清滅洋大旗插上了白石山巔;版抗日戰爭的時期,在中國權共產黨的領導下,淶源人民為保家衛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黃土嶺戰役,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就在這里被擊斃,成為中國抗日史中輝煌的戰役之一;淶源縣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獻身故事已廣為流傳;加拿大國際友人白求恩大夫,為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並以身殉職,1939年10月在淶源縣孫家莊為傷員施行手術的小廟依然保存完好。
方言俚語
淶源方言屬北方方言河北次方言。由於地形復雜其語言差異較大,可大致分為四個區片:縣城語片、王安鎮主片、銀坊語片、東團堡語片,各語片內部也有差異。
民間藝術
淶源梆子
窗花
文化遺址
中石器時代遺址
仰韶文化遺址
紂王城
『玖』 淶源縣杜村的歷史
平遙古城杜村堡位於平遙古城西南8公里處,是目前平遙縣內保存最
早的古堡,村內落平面呈容矩形,四周有夯土堡牆圍攏,古堡建築規整,堡內
傳統建築所代表的村居文化濃厚,古有「先有杜村堡,後有平遙城」的說
話,是了解探索平遙古城歷史的又一活標本。
歷史悠久光輝燦爛的偉大中華民族,養育著一顆光芒四射的 明星. 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平遙古城 平遙上古時期稱平陶,原址今平遙喬頭村 原冀壁 ,相傳炎 黃二帝 阪泉之戰黃帝得勝,確立了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號令天下,大封領地,一日黃帝沿汾河入惠濟河巡視至今平遙喬頭村 原 冀壁 一帶平原,發現不遠處風景獨秀,青煙四起,上岸查看,此地所屬一處 今平遙杜村 制陶規模宏大 而甚精,封此地為平陶 固有皇帝封鼎於平陶之說 平遙杜村制陶歷史悠久,直至明代,今平遙南神廟,廟牆用琉璃陶有落款 平遙杜村大明萬曆年制 實物
『拾』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歷史淵源
距今11億年前形成的中元古代薊縣紀霧迷山期白雲岩曾經受區域變質作用的影響。到中生代燕山期(距今約1.4億年)花崗岩的侵入,使白雲岩變質,愈靠近花崗岩,變質作用愈強,褪色形成了白色白雲質大理岩,局部形成接觸變質礦物—放射狀硅灰石。這是造就了白石山峰林地貌的物質基礎,白石山便由此得名。 白雲質大理岩的產狀平緩,近水平的地層層面奠定了峰體岩層垂直疊置的穩定性。以後的構造作用使白雲質大理岩發育的兩組垂直節理,控制著岩峰壁立危岩的發展,在長期地表水侵蝕、重力坍塌和風化作用下,遂形成了今日的大理石峰林地貌奇觀。
十瀑峽的水源來自海拔1400米處的龍虎泉,它是花崗岩體內的裂隙水,是順著岩體內的節理流出的。白石山的花崗岩有多組節理發育,但與十瀑峽的形成有密切關系是三組原生節理,產生瀑布並有落差是由於該處層節理發育。十瀑峽的形成是起源於高山上的泉水,在下瀉過程中,花崗岩體的三組原生節理控制了流水的方向,又由於局部某一組節理特別發育,形成台階式的小河底面,在漫長的過程中,由於局部有落差形成了多個瀑布,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十瀑峽景觀。 拒馬源泉群包括淶水源、易水源和拒馬河源,形成於距今約1.4億年燕山運動後,為受構造斷裂控制的上升泉。此泉出水量大,流量穩定,泉眼多,成為千百年來「盡日滔滔涌不休」的拒馬泉群,是華北地區的又一「泉城」。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集變質岩峰林、地貌、礦產資源、泉水景觀、生態系統、人文歷史等諸多旅遊資源為一體。交通方便,景觀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