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著作的現代意義

歷史著作的現代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6 23:29:25

① 古代史學著作的現代意義

史學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大有可為。

過往的一切都成為歷史,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歷史研究是往回看的,但是任何時代的任何歷史研究都是站在現實社會基礎上往回看的。這決定了歷史研究者在研究歷史問題時,總是不可避免地帶著現實的眼光,一般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會對現實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我國許多歷史學家以唯物史觀為指導開展歷史研究,資政育人仍是重要目的。如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範文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歷史,探尋中國歷史發展規律,力圖對人們的歷史認識起到指導作用,為中國社會發展提供借鑒。

(1)歷史著作的現代意義擴展閱讀:

資政育人是我國史學的優良傳統:

「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開了私人著史為現實服務的先河。司馬遷作《史記》,是為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史記》可以看成漢代的中國通史,奠定了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基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明確了《史記》的資政性質。

北宋司馬光堅持「專取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的撰述主旨,修撰了《資治通鑒》這樣一部編年體中國通史,希望「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書名就非常鮮明地表達了該書的資政性質。歷史研究「有資於治道」,這是所有歷史研究者都不能忽視的。

② 歷史教育的現實意義 議論文

歷史教育的現實意義,可以簡略地概括為「鑒往知今,資政育人」八個字。具體說來:

第一,在推動人文科學其他學科的發展中,在推動人文科學之外的社會科學、思維科學以及管理科學等的發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獨特作用。因為沒有歷史學自身的不斷發展,沒有歷史學使時序化、整體化、實證化從一般的籠統的要求變為深入而具體的現實,所有其他學科歷史內涵的發掘,就會缺失它們依以存在與確立的坐標,以及使這種發掘不斷深化的動力。

第二, 具有認識功能,即能夠為人們了解現實和預測未來提供必要的歷史知識,使人們認清人類歷史和各種事物是怎麼發展變化的,現在有些什麼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以後將會怎麼發展。
學習歷史可以增強人們歷史的眼光,即善於從歷史上來看問題,重視歷史的條件和因素。大哲學家黑格爾就非常重視歷史,他說:「我們之所以是我們乃是我們有歷史。」 如果缺乏歷史的眼光,忽視歷史的因素,往往就會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產生急躁甚至浮躁的心理,追求短期效應,造成工作的失誤。如果有歷史的眼光,就會把問題看得更全面些,考慮得更慎重、更周全些。
第三,具有借鑒功能,即能夠為人們的實踐活動提供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從而使人們以史為鑒,避免重犯人類歷史上曾犯過的錯誤。
著名的史學著作《資治通鑒》,就是為皇帝提供歷史借鑒的。梁啟超曾稱贊這部書最「益人心智」。古希臘著名的史學家波里比阿在起所著的《歷史》一書中也說得很明白:「就政治生活而言,最好的教育和訓練就是要研習歷史。取鑒於前人的覆轍,是教人如何英勇豪邁地面對困難、戰勝命運的不二法門,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第四,具有教育功能,其中包括道德教育,理想教育,歷史眼光的教育等等。
學習歷史,對於提高人們的人文素養、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學習做人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從中可以體驗先輩們在追求理想、改變命運過程中的痛苦與歡樂、挫折和勝利,感悟到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和人的尊嚴。
第五, 還具有特殊的娛樂功能、消閑功能和消遣功能,即可以通過學習歷史度過閑暇時光,並可以從中得到愉悅和審美的情趣。

③ 《史記》有什麼現實意義

《史記》是一部貫通古今的通史,把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綜合於一書,使得《史記》第一次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都包容在歷史學的研i究范圍之內,從而擴大了歷史研究的領域。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8],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史記》既是一部紀傳體史書,又是一部傳紀文學集,其影響所及,已經遠遠超出中國的范圍。《史記》的部分篇章已譯成俄文、法文、英文、德文、日文等文字。《史記》成為古今中外一部不朽的傑作。

(3)歷史著作的現代意義擴展閱讀:

自漢至清,《史記》的研究專著與論文囊括了名物典章、地理沿革、文字校勘、音韻訓詁、版本源流以及疏解、讀法、評注等領域。方法是抄攝材料,排比引證,基本是微觀的甲說乙說的「文獻」研究。

20世紀以來,司馬遷與《史記》的學術研究隊伍日益壯大,學者除了對司馬遷生年、生平、家世和《史記》的名稱、斷限、體制、取材、篇章殘缺與補竄、義例等具體問題的考證之外,更加擴展了《史記》的綜合集成研究。

他們以文獻為本,汲取本土考古學成果,結合西方史學學理與方法,考證精嚴,論斷謹慎,邏輯分析嚴密,極大地推動了大陸《史記》從「史料學」到「《史記》學」的進展,突破性成果較多。

例如王國維首用甲骨文、金文證明《史記》記載的三代歷史為可信,從王國維與郭沫若同用漢簡考證司馬遷的生年到陳直的《史記新證》,都可看出考古文獻得到了極大利用。

而這一百年的考據研究主要集中於司馬遷的行年、《史記》疑案、馬班異同考論、《史記》與公羊學、《史記》三家注等領域。

④ 學習歷史的意義和作用

精華答案 好評率:100% 歷史學的功用 英國詩人雪萊曾這樣寫道:「歷史,是刻在時間記憶上的一首迴旋詩。」 也因此,歷史學就有了它最重要的功用——經世致用。 何謂經世?致力於國家,致力於社會謂之經世;何謂致用,以我之所學,化我之所用謂之致用。 「以史為鑒」,「讀史明智」……都在強調著歷史學的現實指導作用,對個人、對民族、對人類的啟示和幫助。 當一個民族成為能夠從歷史中不斷汲取力量、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反省的民族時,那將是整個地球,乃至宇宙之福。 補充回答: 學習歷史、從歷史中取得借鑒,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恆的課題。自進入人類社會以來,人類就知道向歷史學習了。梁啟超20世紀20年代講中國歷史研究法,在講到史學的起源時,對史學的最初形式作了想像的描述:「當人類之漸進而形成一族或一部落也,其族部之長老,每當游獵之隙暇,或值佳辰令節,輒聚其子姓,三三五五,圍爐藉草,縱談己身或其先代所經之恐怖所演之武勇等等。聽者則娓娓忘倦。」也就是說,最初的歷史形式是傳說故事。人們通過這些傳說故事,就能夠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史」的產生,是人類社會的大事。一般動物也有記憶和模仿的本能,但它沒有知識,它不能將第一代所積累的經驗傳至二代、三代,這是因為動物沒有「史」。人類則不然,先代的生活經驗,能以記誦或記錄的形式,留傳後世,歷數百年數千年而不失墜。人類文明之所以不斷進化,「史」的作用可謂大矣。完全可以說,歷史意識的產生和歷史記載的出現,是人類與其他動物區別開來的一個重要標志。 「中國『歷史作家』的層出不窮、繼續不斷,實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黑格爾在他的《歷史哲學》中,通過與其他國家的橫向比較,得出這樣一個認識。的確,中華民族歷來就有治史、學史、用史的傳統。西周時期的周公就提出「殷鑒」思想,司馬遷作史,意在「述往事,思來者」。歷史學家大都懷著匡世救俗的責任感,來研究和寫作歷史著作。對於歷史的價值,唐代的史學評論家劉知幾講的十分精彩,他說:「史之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務,為國家之要道,有國有家者,其可缺之哉?」 史之有用,大概誰都否認不了。至於為什麼有用,中國傳統的史學理論很少上升到科學理性的高度,回答這個問題。20世紀20年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奠基人李大釗,以唯物史觀為指導,講述史學理論,指出:「橫著看人類,便是社會;縱著去看人類,便是歷史。歷史就是社會的變動。」從而指出了歷史與社會的關系。西方生機主義哲學提出,歷史為進化而存在,為生機開展而存在,歷史具有生命性,認為歷史、現實、未來都是一線下來、有機聯系的。這一點與唯物史觀的認識有相通之處。據此,我們可以認為,「歷史」具有二重性的特點:一方面,歷史是過去的事情,過去的事情就一去不復返了;另一方面,過去的事情雖然形式上過去了,但它的精神,它的影響有很多遺留下來,對現實、對未來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作用。所以,如何認識歷史,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是純粹的認識論或知識論的問題,而是關系著如何處理現實和開辟未來的問題。同時,由於歷史與現實、未來有這種割不斷的聯系,所以,探索過去,對了解現在、預測未來是有幫助的。《易傳》中說「彰往而知來」,道理就在這里。 認識歷史,必須通過歷史學才能實現。歷史學是人文社會科學當中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關乎人的素質修養的學問。無論從事科學研究,還是了解社會現實、制定各項政策、提高個體人文修養,離開了歷史學,都是沒有根基的。80年前,李大釗說過:「研究歷史的趣味的盛行,是一個時代正在生長成熟、正在尋求聰明而且感奮的對於人生的大觀的徵兆。這種智力的老成,並於奮勇冒險的精神,不但未有以消阻,而且反有以增進。」他認為,「立在過去的世界上,尋出來的新世界,是真的,實的,腳踏實地可以達到的」。他把歷史比作「時」在人生世界上建築起來的一座高樓,登之愈高,無限的未來世界,才能看得愈加清楚。史學對於人生修養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史學能夠陶煉人們科學的態度。所謂科學的態度,一是尊疑,一是重據,而史學即以此二者作為寶貴的信條。史學這種求真的態度,「熏陶漸漬,深入於人的心性,則可造成一種認真的習性」,以這種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這種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這種科學的態度,造成我們腳踏實地的人生觀」。李大釗這些話,雖很朴實,卻意味深長,值得重溫。 由此可見,一個國民,不能沒有一定的歷史知識;一個領導幹部,更不能忽視歷史學的修養。一個民族,只有重視歷史,她才具有高度的自我發展意識,才能胸懷寬廣,視野開闊,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補充回答: 什麼要學習歷史,這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而且對於它,人們也能夠給出多種答案,如歷史知識能夠增長人的智慧,學習歷史能夠提高治國安邦的本領,學習歷史有益於個人的修養等等。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學習歷史還會有不同的作用。所以,肯定性的答案能夠給出很多。然而,在西方,受後現代思 潮的影響,出現了所謂的後現代史學。後現代史學具有否認歷史的客觀性、真實性的傾向,對歷史學的功用和價值也提出了質疑。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對為什麼學習歷史這樣一向勿容置疑的問題也感到困惑了。 其實,後現代史學對歷史客觀性的否定,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一百多年來,西方的相對主義史學思潮一直都說,歷史有歷史學家的主觀因素在裡面,歷史學不是科學;還有的史學家甚至用挑釁似的語言說:「歷史是歷史學家製造出來的」。在中國,近代以來,也有歷史相對主義思潮出現,這當然與西方的思潮有聯系,但是在整個史學界,它始終沒有占據主導地位。學習歷史的意義,已經受到千百萬人民群眾個人經驗的證實,受到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實踐的證實。 黨的幾代領導集體都非常重視歷史,號召全體黨員學習歷史,指出黨的高級領導幹部尤其要重視學習歷史。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深感歷史知識的重要性,並把它提到關系革命事業能否成功的高度。他說:「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於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是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品。對於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對於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鄧小平把歷史經驗比作「寶貴財富」,他的政治智慧與深邃的歷史意識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在他的講話和文章中,處處閃耀著歷史總結的光芒。他在論述撰寫《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時,指出歷史認識對統一思想、團結一致向前看具有重大意義。在與戈 爾巴喬 夫的會談中,他談到近百年來的中國史,談到了近幾十年來,中國人感到對中國的威脅從何而來。鄧小 平為什麼要講這個歷史?他說「講清這個問題可能對解決遺留下來的問題,對弄清『開辟未來』的某些概念有好處,所以值得講一講」。這是說,國家之間的交往重點是向前看,朝友好的方向發展,但必須尊重歷史。只有對歷史有正確而清醒的認識,未來的友好關系才有可靠的基礎。江澤 民同志、胡錦 濤同志也多次講到歷史學習的重大意義。
請採納。

⑤ 學習馬克思經典著作的當代意義

學習馬克思經典著作的當代意義死人們了解了嗯馬克思的當時候的,當時侯的人們的人。歷史鐵力士力士情況。

⑥ 現在看幾百年前的學術大師的著作會不會過時這有什麼現實意義

沒有新聞,只有故事。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著。

⑦ 談古代文化典籍的現代意義(四大名著談起)

《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婚姻 悲劇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興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表現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墮落,塑造了一系列貴族、平民以及奴隸出身的女子的悲劇形象,展示了極其廣闊的封建社會的典型生活環境,曲折地反映了那個社會必然崩潰、沒落的歷史趨勢。作品還歌頌了貴族的叛逆者和違背封建禮教的愛情,體現出追求個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並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賈、林、薛之間愛情婚姻悲劇的社會根源。但由於歷史的局限,作者在寫出封建大家族沒落的同時,也流露出惋惜和感傷的情緒,蒙有一層宿命論和虛無主義的色彩。 賈寶玉是小說的中心人物。作為榮國府嫡派子孫,他聰明靈秀,是賈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繼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卻促使他背叛了家庭。其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裡,人只有真假、<BR>善惡、美醜的劃分。他憎惡和蔑視世俗男性,親近和尊重處於被壓迫地位的女性。與此相連,他憎惡自己出身的家庭,愛慕和親近那些與他品性、情趣相投而出身、地位寒微的人物。賈寶玉對個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現在愛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聽從父母之命,取決於家族的利益。可是賈寶玉一心追求真摯的思想情誼,毫不顧及家族的利益。他和林黛玉相愛,是以含有深刻社會內容和深厚的思想感情為基礎的。這種愛情與封建主義的矛盾,又推動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點和弱點,日益發展他進步的、叛逆的思想性格。但他的思想並未達到否定君權、族權亦即封建主義統治權的高度。他所深惡痛絕的,正是他所仰賴的。他無法與封建主義統治徹底決裂,又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民主主義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最後只能到虛無縹緲的超現實世界中去。<BR><BR> 林黛玉是一個比賈寶玉更多一些悲劇色彩的藝術典型。她出身在一個已經衰微的封建家庭。封建禮教和世俗功利對她的影響有限得很,她保持著純真的天性,敢愛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顧及後果得失。因父母相繼去世,她不得不寄居在聲勢顯赫的榮國府里。環境的勢利與惡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備;用直率與鋒芒保衛自我的純潔,免受輕賤和玷辱。在這個冷漠的環境中,寶玉是她唯一的精神寄託,她執著而強烈地向寶玉要求彼此知心、忠於自我的嚴肅專一的愛情。但兩人的戀愛註定是一個悲劇。因為它違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戀愛的叛逆思想內核又與整個封建主義相沖突,觸及封建家庭的根本利益,毫無調和餘地。終於,林黛玉懷抱純潔的愛和對環境的怨憤永遠地離開了塵世,實現了她的誓言:「質本潔來還潔去」。

薛寶釵出身在一個豪富的皇商家庭,性格本質與林黛玉截然不同。她們都同樣博覽詩書,才思敏捷,但林黛玉一心追求美好豐富的精神生活,而薛寶釵卻牢牢把握著現實的利益,孜孜以求的是富貴榮華。薛家母子3人在賈家長期住下的用意是要實現薛寶釵與賈寶玉的金玉良姻。薛寶釵雖然得不到賈寶玉的愛情,但卻握有實現婚姻的優勢。她以自己的人品和才幹,逐漸在封建家長的心目中造成了「寶二奶奶」非她莫屬的牢固地位;再加上薛家擁有賈家所急缺的財富,她所追求的婚姻勢在必成。然而「金玉良姻」只是徒具形式的婚姻,這種婚姻的成功意味著薛寶釵悲劇的開始。 《紅樓夢》在藝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它的敘述和描寫就像生活本身那樣豐富、深厚、逼真、自然。《紅樓夢》在藝術表現上普遍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作者安排了鮮明對照的兩個世界:一是以女性為中心的大觀園,這是被統治者的世界;一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這是統治者的世界。作者還常常拿一個人對兩件事的不同態度對比,拿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態度對比,在對比中揭示人物靈魂深處的隱秘,表達作者的愛憎傾向。《紅樓夢》善於處理虛實關系,它實寫而不淺露,虛寫而不晦暗,創造出一個含蓄深沉的藝術境界。作者善於運用春秋筆法,也就是文筆曲折而意含褒貶。比如將王夫人對林黛玉的憎惡寫得十分含蓄。《紅樓夢》是一部網路全書式的長篇小說。它以一個貴族家庭為中心展開了一幅廣闊的社會歷史圖景,社會的各階級和階層都得到了生動的描畫。《紅樓夢》的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學史上是罕見的。

⑧ 讀古代經典著作有何現實意義

經典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元典,是一個民族文化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奠基性和回權威性答思想價值的著作,是對一個民族的文化發展走向產生過深遠而重大影響的著作。儒家經典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和魂。

儒家的「六藝」之學,也就是經學,不僅是一種知識體系,也是一種價值體系。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是傳統國學的主要內容,其中所蘊含的精神思想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根和魂。

今天我們不應該僅僅把「六藝」之學作為文、史、哲等學科的研究材料,而更應該從中挖掘對我們現代倫理道德建設有價值的精神元素。因為「六藝」之中蘊含著豐富的、系統的倫理文化精神,是中國傳統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對於社會起到過重要的教化作用。



(8)歷史著作的現代意義擴展閱讀:

代經典著作的代表

傳統社會,像漢唐重視「五經」,主要是重視政治方面,就是政治制度、政治哲學,宋代重視「四書」,考慮是在教育、在心性修養方面。心性修養是個體的事,個體的事務就注重在心性方面。我覺得對現代社會來說,「四書」還是最重要的。

「四書」比較簡潔,一下子直透心性。以「四書」為中心,當然還要有一些別的東西,比如說有些讀起來比較方便的,像宋儒朱子的《近思錄》,明儒王陽明的《傳習錄》,都可以去讀。

⑨ 史記的現實意義

(一)開創了「紀傳體」體例。何謂紀傳體呢?紀,指本紀,即皇帝的傳記;傳,指列傳,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傳記。歷史人物是豐富多彩的,歷史現象是紛紜復雜的。怎樣才能把大千世界的各種人和事都包容在一部書里呢?司馬遷在前人的基礎上,在《史記》中以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體結構,創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為主體的歷史編纂學方法。「本紀」按年代順序記敘帝王的言行和政跡;「表」按年代譜列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書」記錄了各種典章制度的沿革;「世家」載述諸侯國的興衰和傑出人物的業績;「列傳」記載各種代表人物的活動。司馬遷創造性地把這五種體裁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系。
(二)《史記》開創了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各種知識的綜合纂史方法。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時期,記載了我國近三千年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規模宏大、貫通古今、內容廣博的網路全書式的通史。在《史記》中,司馬遷第一個為經濟史作傳:《平準書》、《貨殖列傳》;司馬遷又第一個為少數民族立傳:《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他還第一個為卑微者列傳:《刺客列傳》、《游俠列傳》等。《史記》第一次把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包容在歷史學的研究范圍之內,從而開拓了歷史學研究的新領域,推動了我國歷史學的發展。由於紀傳體可以容納廣泛的內容,有一定的靈活性,又能反映出封建的等級關系,因而這種撰史方法,為歷代史家所採用,影響十分深遠。
(三)秉筆直書,是我國寶貴的史學傳統,司馬遷的《史記》對此有很好的發揮。所謂秉筆直書,就是史學家必須忠於歷史史實,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歷史的本來面貌撰寫歷史。《史記》明確表示反對那種「譽者或過其失,毀者或損其真」的作法。項羽是司馬遷心目中的英雄,因此,司馬遷以極大的熱情和強烈的愛記述了項羽的偉業。但對於項羽的驕傲自大和企圖以武力征服天下的致命弱點,司馬遷也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對於先秦的法家和秦代的暴政,從感情上司馬遷是憤恨的,但他做到了不因憎而增其惡。相反,對法家的改革和秦代統一中國的歷史作用,他都予以充分的肯定。正因為司馬遷的實錄精神,才使《史記》以信史聞名於世。《史記》還貫穿一條重要線索,即重視人的歷史作用。司馬遷是反天命的。強調人是歷史的中心。因此,他在寫帝王將相的同時、注意為社會上的各種人立傳,尤其是把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放到與王侯功臣以及封建社會的聖人孔子同等的地位來寫。所以在《史記》中,既有戰國七雄的世家、蕭丞相(蕭何)。留侯(張良)的世家、孔子的世家,同時也有《陳涉世家》。司馬遷也很重視物質生產活動在歷史上的作用,把經濟狀況同政治上的治亂興衰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還強調總結歷史經驗。提出以史為鏡、鑒往知來的思想。由於司馬遷在歷史編纂學上的偉大創造精神,他的進步的史學思想和嚴謹的治史方法,使《史記》成為我國史學史上一座巍峨的豐碑,司馬遷也贏得了「中國史學之父」的美名。
(四)《史記》也是一部形象生動的歷史傳記。它的文采歷來為我國文學界所稱頌,它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司馬遷像一個出色的畫家,以他那十分傳神的畫筆,為我們勾畫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畫像;又像一位善於捕捉瞬間的雕塑家,以他那鋒利的刻刀,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風采各異的雕像。在《史記》這座人物畫廊里,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歷史上那些有作為的王侯將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計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諾必誠的游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賈,以及醫卜、俳優等各種人物的風采,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啟迪。司馬遷創造性地把文、史熔鑄於一爐,為我們寫下了一部形象的歷史。所以,魯迅先生稱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正因為如此,在中國古代浩瀚的史著中,《史記》擁有的讀者量是首屈一指的。
《史記》的誕生,就中國史學的具體發展而言,《史記》的貢獻巨大。
第一,建立傑出的通史體裁。《史記》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貫通古今,網羅百代的通史名著。無論說它是古代中國史學史的最輝煌成就,還是說它是世界古代史學史的最輝煌成就,都毫不為過。這一點,只要將之與希羅多德的《歷史》相比較,就會非常明白。正因為《史記》能夠會通古今撰成一書,開啟先例,樹立了榜樣,於是仿效這種體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繼而起了。通史家風,一直影響著近現代的史學研究與寫作。
第二,建立了史學獨立地位。我國古代,史學是包含在經學范圍之內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書在劉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藝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後面。自從司馬遷修成《史記》以後,作者繼起,專門的史學著作越來越多。於是,晉朝荀勖適應新的要求,才把歷代的典籍分為四部:甲部記六藝小學,乙部記諸子兵術,丙部記史記皇覽,丁部記詩賦圖贊。從而,史學一門,在中國學術領域里才取得了獨立地位。飲水思源,這一功績應該歸於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第三,建立了史傳文學傳統。司馬遷的文學修養深厚,其藝術手段特別高妙。往往某種極其復雜的事實,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貼,秩序井然,再加以視線遠,見識高,文字生動,筆力洗煉,感情充沛,信手寫來,莫不詞氣縱橫,形象明快,使人「驚呼擊節,不自知其所以然」。(《容齋隨筆·史記簡妙處》)
但必須特別指出的是,由於作者受到當時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他的歷史觀是唯上唯心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作品內容的歷史真實性與全面性受到一定的影響。
《史記》作為第一部傳記文學的確立,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過去歐洲人以歐洲為中心,他們稱古希臘的普魯塔克為「世界傳記之王」。普魯塔克大約生於公元46年,死於公元120年,著有《列傳》(今本譯作《希臘羅馬名人傳》)50篇,是歐洲傳記文學的開端。如果我們把普魯塔克放到中國古代史的長河裡來比較一下,可以發現,普魯塔克比班固(32—92)還要晚生14年,若和司馬遷相比,則要晚生191年了。司馬遷的《史記》要比普魯塔克的《列傳》早產生幾乎兩個世紀。
《史記》無論在中國史學史還是在中國文學史上,都堪稱是一座偉大的豐碑。史學方面姑且不論,文學方面,它對古代的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散文,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首先,從總體上來說,《史記》作為我國第一部以描寫人物為中心的大規模作品,為後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基礎和多種可能性。《史記》所寫的雖然是歷史上的實有人物,但是,通過"互見"即突出人物某種主要特徵的方法,通過 不同人物的對比,以及在細節方面的虛構,實際把人物加以類型化了。在各民族早期文學中,都有這樣的現象,這是人類通過藝術手段認識自身的一種方法。只是中國文學最初的類型化人物出現在歷史著作中,情況較為特別。由此,《史記》為中國文學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後代的小說、戲劇中,所寫的帝王、英雄、俠客、官吏等各種人物形象,有不少是從《史記》的人物形象演化出來的。
在小說方面,除了人物類型,它的體裁和敘事方式也受到《史記》的顯著影響。中國傳統小說多以"傳"為名,以人物傳記式的形式展開,具有人物傳記式的開頭和結尾,以人物生平始終為脈絡,嚴格按時間順序展開情節,並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評論,這一切重要特徵,主要是淵源於《史記》的。
在戲劇方面,由於《史記》的故事具有強烈的戲劇性,人物性格鮮明,矛盾沖突尖銳,因而自然而然成為後代戲劇取材的寶庫。據傅惜華《元代雜劇全目》所載,取材於《史記》的劇目就有180多種。 據李長之統計,在現存132種元雜劇中,有16種采自《史記》的故事。其中包括《趙氏孤兒》這樣的具有世界影響的名作。已經失傳的類似作品,當然更多。到後來的京劇中,仍然有許多是取材於《史記》的,如眾所周知的《霸王別姬》等。
在傳記文學方面,由於《史記》的紀傳體為後代史書所繼承,由此產生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傳記。雖然,後代史書的文學性顯著不如《史記》,但其數量既浩如瀚海,如果將其中優秀傳記提取出來,也是極為可觀的。此外,史傳以外的別傳、家傳、墓誌銘等各種形式的傳記,也與《史記》所開創的傳記文學傳統有淵源關系。
《史記》固然"究無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從而開創了史學的種種先河,也堪稱是膾炙人口的文學佳作,但《史記》最為耀眼的閃光點在於它的平民立場。在司馬遷的《史記》之前,所謂的歷史僅僅是王侯的發家史、光榮史、太平史。在司馬遷的《史記》里,自以為功高蓋世的帝王們同樣有無恥、暴戾、虛假和懦弱的一面;雖然有著種種的過失和缺點並最終兵敗垓下,自刎烏江的楚霸王項羽不失為頂天立地的英雄;一介布衣陳勝曾經在田間耕作,既是不折不扣的莊稼漢,也是滿懷鴻鵠之志的豪傑,正是他第一個揭竿而起反抗秦的暴政;就在正統文人對浪跡江湖的行徑嗤之以鼻的時候,司馬遷卻對荊軻、唐雎等四海漂泊的游俠們和快意恩仇的游俠精神贊譽有加、不勝神往……《史記》就是這樣以平民的立場、平民的視角、平民的情感看歷史、寫歷史、評說歷史,從而第一次給歷史以真實可親的面 目,第一次給那些值得尊敬的靈魂們以尊嚴。清朝詩人宋湘曾經有句詩說:"史有龍門詩少陵",《史記》中所透出的民間精神,再現在杜甫那些憂國憂民的不朽詩作中,並成為流傳千古的力量源泉。
《史記》是中國歷史學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是司馬遷對中國文化特別是歷史學方面的極其寶貴的貢獻。全書包括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本紀」除《秦本紀》外,敘述歷代最高統治者帝王的政跡;「表」是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是全書敘事的聯絡和補充;「書」是個別事件的始末文獻,它們分別敘述天文、歷法、水利、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發展和現狀,與後世的專門科學史相近;「世家」主要敘述貴族侯王的歷史;「列傳」主要是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階層人物的傳記,少數列傳則是敘述國外和國內少數民族君長統治的歷史。《史記》就是通過這樣五種不同的體例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配合和補充而構成了完整的體系。它的記事,上自黃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年間,全面地敘述了我國上古至漢初三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多方面的歷史發展,是中國古代歷史的偉大總結。
由於司馬遷受時代的限制,《史記》也存在某些缺點與不足之處。例如,存在「天命」、災異和歷史循環論的神秘思想的影響。在《六國年表序》論述秦並天下的原因時,指出這是「天所助」的結果。《高祖本紀》帶有「三統循環論」的色彩,以為「三五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在《天官書》中,記述各種特殊的自然天象時,常常與人事聯系在一起,更多地表現了災異的神秘思想。這些說明《史記》在「究天人之際」時,仍然沒有擺脫「天人感應」神學思想的影響,等等。

⑩ 學習歷史有什麼作用和意義

第一:學習歷史可以啟發智能。打個比方,歷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利我們腦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幫助我們披荊斬棘,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記憶歷史是沒有用的,只有從歷史中學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第二:學習歷史能審時度勢。這個世界上,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而歷史學正是為了培養眼光不局限於當代,而能洞徹事物發展脈絡與前因後果的人才,這也就是古人會把歷史學當成是領袖必備教育的原因。
第三:學習歷史會感動人心。歷史是追求真實之道的學問,只有從真實出發才能提煉出真實的道理,也唯有「真」才能打動人心,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另外像:了解我們自己國家、民族的過去,發生的各種事情;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無論是學習還是以後的談資都是很有用的。即便上面的你都不認同,但歷史是考試必考的,這個重要性、必要性就足夠了,你必須學習、學好。

1、歷史等文綜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閱讀全文

與歷史著作的現代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