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瀘州市城市發展歷史

瀘州市城市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6 21:48:29

㈠ 瀘州的演變史(帶地名和由來)

瀘州得名「瀘水說」,古稱江陽。

南朝梁大同年間(535-546年)置瀘州,領江陽郡。江陽郡領:江陽縣(治今江陽區)、漢安縣(治今納溪區大渡口鎮)、綿水縣(治今長寧縣北)、安樂戍(治今合江縣合江鎮)。州、郡治今江陽區。夏、商時屬梁州之域。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蜀,同年設置巴郡、蜀郡,巴郡轄有江陽地,其後在沱江、長江交會處置江陽縣。

西漢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蘇嘉為江陽侯,在長江與沱江交匯處(今瀘州市江陽區)設置江陽縣。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開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犍為郡,領江陽縣。東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陽郡。

西晉仍置江陽郡。江陽郡屬益州,下轄江陽縣、符縣、江安縣。

南朝劉宋、南齊置東江陽郡。南梁大同年間(535-546年),建置瀘州。瀘州轄一郡即江陽郡,三縣即江陽縣、江安縣、綿水縣。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瀘州為瀘川郡,仁壽中升為瀘州總管府。改江陽縣為瀘川縣,為瀘川郡治。瀘川郡轄瀘川縣、富世縣、江安縣、合江縣、綿水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為瀘州,三年(620年)置總管府,四年(621年)升為都督府。瀘州轄瀘川縣、富義縣、江安縣、合江縣、綿水縣。

北宋,瀘州瀘川郡置瀘川軍節度。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潼川府路遷治瀘州。瀘州升本路安撫使。

宋末改瀘州為江安川,屬潼川路。轄瀘川縣、江安縣、合江縣、納溪縣。

宋、元之際,蒙古軍入蜀,瀘州城先後遷治於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磧、合江安樂山,最終築城於合江神臂崖,堅持抗元35年。

元改江安川為瀘州,並廢瀘川縣入瀘州,改屬四川行省重慶路,轄江安縣、合江縣、納溪縣。

明洪武六年(1373年)瀘州升為直隸州,隸屬於四川行中書省,九年(1376年)直隸於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轄江安縣、納溪縣、合江縣。

清雍正五年(1727年),將貴州畢節以北的永寧全境劃歸四川。清嘉慶七年(1802年)瀘州置川南永寧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民國初改瀘州為瀘縣,屬永寧道,為永寧道治,並與江安、納溪、合江三縣脫離。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置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中共川南區委在自貢成立。1950年1月川南區委遷瀘縣,設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級,1952年8月撤銷)。1949年12月1日,敘永解放;2日,古藺解放;3日,瀘縣、合江、納溪解放。

5日,瀘縣人民解放委員會成立,代行縣政府日常工作。13日,中共瀘縣委員會和瀘縣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1月17日,設瀘縣專區,轄瀘縣、納溪、合江、隆昌、富順、敘永、古藺和古宋8縣。

1949年12月設置瀘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9月改稱瀘縣專員公署,屬川南行署區。7月10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瀘縣析出設立瀘州市,同月底成立中共瀘州市委,8月15日正式成立瀘州市人民政府。

瀘縣專署駐瀘州市,轄瀘縣(駐瀘州市小市鎮)、合江、古藺、敘永、古宋、納溪、富順、隆昌等8縣。

1952年3月,瀘縣專署遷隆昌縣,改稱隆昌專區,後屬四川省領導。同年12月專署遷瀘州後,改稱瀘州專區。原由川南行署直轄的瀘州市劃歸瀘州專區。轄1市、8縣。1952年,雲南省威信縣水田鄉飛地劃歸四川省古藺縣。

1953年1月12日,瀘州市劃歸瀘州專署領導,並為專員公署所在地。(1953年,瀘州市改為省轄市,委託瀘州專署代管。)

1960年,撤銷古宋縣,並入敘永縣。7月14日,國務院批復撤銷瀘州專區,所屬市縣劃歸宜賓專區。

1983年3月3日,瀘州市升為地級瀘州市,將宜賓地區的瀘縣、納溪、合江等3縣劃歸瀘州市管轄。同年5月,四川省政府批准設立瀘州市市中區。6月1日,市委、市政府辦事機構正式成立。

1985年1月17日,市中區政府成立。1985年6月4日,宜賓地區的古藺、敘永2縣劃歸瀘州市管轄。

1995年12月24日,瀘州市市中區更名為江陽區;撤銷納溪縣,設立瀘州市納溪區;新設瀘州市龍馬潭區;瀘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原市中區新街子街遷至瀘縣福集鎮;對江陽區、納溪區、瀘縣的行政區域作相應調整。

(1)瀘州市城市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瀘州市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南部山區立體氣候明顯。氣溫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溫、光、水同季,季風氣候明顯,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熱,冬季不太冷。

但受四川盆地地形影響,瀘州市夏季多雷雨,冬季多為連綿陰雨天氣,多輕霧天氣, 而全年少有大風,多為0-2米/秒的微風。

2016年,瀘州市氣溫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正常略偏多,全年光、溫、水充足,屬農業氣象年景正常偏好年。

年內高溫、乾旱、連陰雨、風雹、雷暴等氣象災害較常年偏輕;強降溫過程次數和強度與常年基本持平;暴雨、洪澇發生次數多。

㈡ 瀘州的發展怎麼樣

相比較前幾年來說,現在的發展真的好了很多

㈢ 城市發展的歷史沿革

中國的社會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階段性過程,尤其在以磨合與調整為重要特徵的回社會轉型中答期,制定和調整城市發展戰略,不僅要考慮城市社會的現實需要,而且要考慮到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應該從加大城市開放力度....
十六大以來,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以平均每年1.35個百分點的速度發展,城鎮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096萬人。2011年,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1.27%,比2002年上升了12.18個百分點,城鎮人口為69079萬人,比2002年增加了18867萬人;鄉村人口65656萬人,減少了12585萬人。
社科院最新報告稱,今後20年內,中國將有近5億農民需要實現市民化,為此至少需要40萬億-50萬億元的成本。據初步測算,僅解決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農民市民化成本至少人均10萬元……
從城市的功能類型來看
可分為四大類:第一類集政治、經濟、貿易、金融、科教等為一體。

㈣ 瀘州的發展在全國排名是多少

在一個地級市抄,有四條高速襲公路同時修建,除瀘州外,全國沒有第二家。經國家林業部批准,合江佛寶森林公園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1年,佛寶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旅遊區,玉蟾、方山景區被省旅遊局評為「aa」旅遊區。 瀘州市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敘永縣縣城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
瀘州現在是全國雙擁模範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和四川西部化工城。今日瀘州更具水陸空立體交通區位優勢,成為長江「黃金水道」和西南出海南通道上的璀璨亮點,是國家交通部確定的二級樞紐站和長江主樞紐港城市。
西南出海通道縱貫全境,陸路經此通道一日內可直達廣

㈤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建縣以來的千年變遷

瀘縣古稱江陽,從西漢武帝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設縣治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瀘縣在清代時稱瀘州。清光緒34年(1908年)改稱川南永寧道為下川南道,縣境為四川省下川南道瀘州直隸州本屬。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北京政府撤銷道制,瀘州直隸四川軍政府。1913年恢復道制,撤消瀘州直隸州本屬,改稱瀘縣,隸屬四川省下川南道。1914年,下川南道改稱永寧道,瀘縣隸屬永寧道。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分四川省為18行政督察區,瀘縣隸屬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12月3日,瀘縣解放,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原四川省劃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個行署區,隸屬西南軍政委員會領導。川南人民行政公署駐瀘縣,下轄瀘縣、內江、樂山、宜賓四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區及自貢市。瀘縣、富順、隆昌、合江、納溪、敘永、古藺、古宋等八縣隸屬瀘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1950年7月,瀘縣分置市、縣,劃瀘縣城區及部分郊區設置瀘州市,8月1日,縣、市分開辦公,瀘縣隸屬關系不變。1951年11月9日,瀘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遷往隆昌縣城。1952年2月25日改稱隆昌區專員公署。1952年9月1日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撤銷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個行政公署,各專區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領導。1952年9月24日,隆昌區專員公署遷回瀘州市。1953年1月,隆昌區專員公署改稱四川省人民政府瀘州區專員公署,轄8縣1區。1960年7月1日,瀘州專署與宜賓專署合並,稱四川省宜賓專員公署,仍駐宜賓市,瀘縣屬宜賓專署管轄。1983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瀘州市改為省轄市,實行市帶縣新體制,自此瀘縣隸屬瀘州市管轄至今。1995年12月24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5]132號):瀘縣政府駐地由原市中區新街子街遷至瀘縣福集鎮;對江陽區、納溪區、瀘縣的行政區域作相應調整。

㈥ 瀘洲歷史

瀘州歷史 瀘州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夏、商時屬梁州之域。周內代屬巴國轄地。周容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張儀和同馬錯滅巴、蜀,同年設置巴郡轄有包括瀘州在內的大片土地。西漢景帝六年(前151年) 封蘇嘉為江陽候在長江與沱江交匯處

㈦ 瀘州未來在四川的地位如何

瀘州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1983年3月3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將地轄瀘州市改為省轄市。現轄江陽區、納溪區、龍馬潭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三區四縣,面積12236.2平方千米。 在《成渝城市群規劃》的大背景下,瀘州的未來無疑是光明的。

4.城市建設

瀘州金融中心至瀘縣高鐵站的有軌電車於2018年開工,建成後,將加快瀘縣融城速度。張壩桂圓林附近的260m綜合體項目是四川地級市第一高樓。

四川地級市首個華潤萬象匯已於2016年開業。步步高新天地、摩爾國際廣場也於近日開業。萬達廣場、天遠廣場、萬誠國際廣場等商業綜合體也在加緊建設中。

㈧ 瀘州的歷史沿革

瀘州得名「瀘水說」,古稱江陽。南朝梁大同年間(535—546年)置瀘州,領江陽郡。江陽郡領:江陽縣(治今江陽區)、漢安縣(治今納溪區大渡口鎮)、綿水縣(治今長寧縣北)、安樂戍(治今合江縣合江鎮)。州、郡治今江陽區。
夏、商時屬梁州之域。周代屬巴國轄地。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春,秦國滅巴、蜀,同年設置巴郡,轄包括江陽在內的大片土地。西漢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蘇嘉為江陽侯,在長江與沱江交匯處(今瀘州市江陽區)設置江陽縣。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開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犍為郡,領江陽縣。東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陽郡。西晉仍置江陽郡。江陽郡屬益川,下轄江陽縣、符縣、江安縣。南朝劉宋、南齊置東江陽郡。
梁大同年間(535—546年),建置瀘州。瀘州轄一郡即江陽郡,三縣即江陽縣、江安縣、綿水縣。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瀘州為瀘川郡,仁壽中升為瀘州總管府。改江陽縣為瀘川縣,為瀘川郡治。瀘川郡轄瀘川縣、富世縣、江安縣、合江縣、綿水縣。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為瀘州,三年(620年)置總管府,四年(621年)升為都督府。瀘州轄瀘川縣、富義縣、江安縣、合江縣、綿水縣。
北宋瀘州瀘川郡置瀘川軍節度。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撫使。宋未改瀘州為江安川,屬潼川路。轄瀘川縣、江安縣、合江縣、納溪縣。宋、元之際,蒙古軍入蜀,瀘州城先後遷治於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磧、合江安樂山,最終築城於合江神臂崖,堅持抗戰35年。元改為瀘州,並廢瀘川縣入瀘州,屬重慶路,轄江安縣、合江縣、納溪縣。明洪武六年(1373年)瀘州直隸四川行中書省,九年(1376年)直隸四川布政使司。轄江安縣、納溪縣、合江縣。清嘉慶七年(1802年)瀘州置川南永寧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國初改瀘州為瀘縣,屬永寧道,為永寧道治,並與江安、納溪、合江三縣脫離。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置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中共川南區委在自貢成立。1950年1月川南區委遷瀘縣,設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級,1952年8月撤銷)。
1949年12月1日,敘永解放;2日,古藺解放;3日,瀘縣、合江、納溪解放。5日,瀘縣人民解放委員會成立,代行縣政府日常工作。13日,中共瀘縣委員會和瀘縣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1月17日,設瀘縣專區,轄瀘縣、納溪、合江、隆昌、富順、敘永、古藺和古宋8縣。
1949年12月設置瀘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9月改稱瀘縣專員公署,屬川南行署區。7月10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瀘縣析出設立瀘州市,同月底成立中共瀘州市委,8月15日正式成立瀘州市人民政府。瀘縣專署駐瀘州市,轄瀘縣(駐瀘州市小市鎮)、合江、古藺、敘永、古宋、納溪、富順、隆昌等8縣。1952年3月,瀘縣專署遷隆昌縣,改稱隆昌專區,後屬四川省領導。同年12月專署遷瀘州後,改稱瀘州專區。原由川南行署直轄的瀘州市劃歸瀘州專區。轄1市、8縣。
1953年1月12日,瀘州市劃歸瀘州專署領導,並為專員公署所在地。(1953年,瀘州市改為省轄市,委託瀘州專署代管。)
1960年,撤銷古宋縣,並入敘永縣。7月14日,國務院批復撤銷瀘州專區,所屬市縣劃歸宜賓專區。
1983年3月3日,瀘州市升為地級瀘州市,將宜賓地區的瀘縣、納溪、合江等3縣劃歸瀘州市管轄。同年5月四川省政府批准設立瀘州市市中區。6月1日,市委、市政府辦事機構正式成立。1985年1月17日,市中區政府成立。1985年6月4日,宜賓地區的古藺、敘永2縣劃歸瀘州市管轄。
1995年12月24日,瀘州市市中區更名為江陽區;撤銷納溪縣,設立瀘州市納溪區;新設瀘州市龍馬潭區;瀘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原市中區新街子街遷至瀘縣福集鎮;對江陽區、納溪區、瀘縣的行政區域作相應調整。
1996年7月1日,正式實施行政區劃調整,瀘州市轄三區四縣(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 古藺縣)。

㈨ 瀘州過去的資料

瀘州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夏、商時屬梁州之域。周回代屬巴國轄地。答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張儀和同馬錯滅巴、蜀,同年設置巴郡轄有包括瀘州在內的大片土地。西漢景帝六年(前151年) 封蘇嘉為江陽候在長江與沱江交匯處

閱讀全文

與瀘州市城市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