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的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6 19:12:23

❶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歷史意義

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七大的一個重大歷史功績是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這條政治路線闡明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奮斗目標是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闡明了為實現這一奮斗目標,就要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闡明了加強黨的領導是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 毛澤東指出:「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為加強黨的領導,毛澤東號召全黨要發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區別於其他非無產階級政黨的顯著標志。 七大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極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代表大會。它總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0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克服了黨內的錯誤思想,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對於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規律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從而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這次大會作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它為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深厚基礎。 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❷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歷史意義是:年,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會上確定了合作方針: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幫助國民黨改組成為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聯盟的政黨。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山恤孤院31號(現恤孤院路3號)召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陳潭秋、惲代英、瞿秋白、張國燾、李立三、項英等來自全國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會,他們代表了全國420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參加了會議。陳獨秀主持會議並代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作報告。

大會的主要議程有三項:一、討論黨綱草案;二、討論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問題;三、選舉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

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討論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陳獨秀在報告中,著重說明了中國共產黨決定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依據和過程。代表們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經過討論,大會接受了共產國際關於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進行合作的指示,通過了《關於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等文件。這些文件的中心思想是,黨在現階段「應該以國民革命運動為中心工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採取黨內合作的形式,同國民黨建立聯合戰線,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的重要任務。文件還規定了要保持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的獨立性的一些原則。

大會選舉陳獨秀、蔡和森、李大釗、譚平山、王荷波、毛澤東、朱少連、項英、羅章龍等9人為中央委員,鄧培、張連光、徐梅坤、李漢俊、鄧中夏5人為候補中央委員,由陳獨秀、蔡和森、毛澤東、羅章龍、譚平山(後由於譚調職,改為王荷波)5人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委員長,毛澤東為秘書,羅章龍擔任會計,負責中央日常工作。

黨的三大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策略原則和共產國際的指示,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充分發揚民主,在分析中國社會矛盾和明確中國革命性質的基礎上,正確解決了建黨初期黨內在國共合作問題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統一了全黨的認識,正式確定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與國民黨進行黨內合作的策略方針,使黨能夠團結一切可能聯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

黨的三大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孫中山先生對國民黨進行了改組,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召開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眾運動,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促進了中國革命的高漲。但是,大會對於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農民問題和軍隊問題沒有給以應有的重視。

黨的三大結束的當天,代表們來到黃花崗烈士墓前,在瞿秋白同志的指揮下高唱國際歌。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就在雄壯有力的國際歌聲中勝利閉幕了。

❸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有哪些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取得了預期成功.這是我們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和工作布局上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作出戰略部署的大會,是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凝聚力量、鼓舞干勁的大會,是團結、勝利、奮進的大會,在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歷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第一,十七大科學回答了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中國共產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偉大旗幟更高地舉了起來,這對於保持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去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第二,十七大科學總結了十六大以來五年的工作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及其寶貴經驗,向黨內外、國內外進一步展示了我們黨我們國家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與時俱進的良好形象,必將進一步增強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自覺性,堅定人民走改革開放這條強國之路.
第三,十七大全面深刻、富有新意地論述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第一次明確提出和科學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意義深遠的科學概念,以新的思想內容豐富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大的思想理論武器.

❹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成立有抄著特殊的歷史意義:

1、中國共產黨於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

2、中國共產黨成立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4)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6月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黨的一大開幕日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由黨史工作者考證清楚,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和考證成果,確定一大的召開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 。

❺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1945年4月抄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七大將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所創造的理論成果,正式命名為毛澤東思想,並將毛澤東思想規定為黨的一切工作的指針。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中國革命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一個又以各的勝利。

❻ 中共一大的歷史意義

  1. 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

  2. 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3.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1941年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黨的生日)。

(6)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和浙江嘉興南湖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3人。

  2.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鑒於當時黨員人數少、地方組織尚不健全,決定暫不成立中央委員會,先建立三人組成的中央局,並選舉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黨的第一個中央機關由此產生。

  3.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3人,他們是: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武漢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小組的陳公博,旅日小組的周佛海。

  4. 參加會議的還有武漢小組的包惠僧(他是在廣州與陳獨秀商談工作期間,受陳個人委派參加會議的)。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當時,對黨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李大釗、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工作脫不開身,而沒有出席大會。共產國際派馬林(荷蘭人)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克爾斯基(俄國人)出席了會議。

  5. 而後,又因有法國搜查人員介入,逮捕。會議被迫終止,轉至嘉興南湖一艘船(紅船)上進行,最終圓滿落幕。

❼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意義和作用

一、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黨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於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二、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作用:

1、明確了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2、制定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前進方向。

(7)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審議並一致通過十七屆中央委員會提出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決定這一修正案自通過之日起生效。

大會認為,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大會一致同意在黨章中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

大會要求全黨同志更加深入地學習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不斷完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

大會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道寫入黨章,有利於全黨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

大會強調,全黨同志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發展黨歷經艱辛開創的這條道路、這個理論體系、這個制度,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奮力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閱讀全文

與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