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朝鮮經濟發展歷史

朝鮮經濟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2 05:39:39

㈠ 朝鮮經濟的歷史表現

朝鮮在來1945年以前經濟是相對十分落自後的殖民地農業經濟,盡管朝鮮擁有眾多資源但未有效開發。二戰結束後,1946年3月頒布土地改革法,8月實行產業國有化,1947-1948年實行了兩次國民經濟一年計劃,1950-1953年因朝鮮戰爭的關系,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戰後,朝鮮政府開始一系列有計劃的經濟發展政策,1954-1956年是經濟恢復時期。1957年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並於1958年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各地掀起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千里馬運動;1961年開始改革管理體制,建立了大安工作體系、新的農業領導體系和計劃的一元化體系。第一個七年計劃始於1967年,中間過渡了一個六年計劃(1971-1976年),第二及第三個七年計劃分別始於1978年和1987年。
朝鮮食品嚴重短缺,工業資源管理不善,並缺乏投資。工業有機器製造、化學、采礦、冶金、紡織、食品加工等。礦產有煤、磷酸鹽、鐵、錳、鎢、銅、鉛、鋅。約有48%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大型集體農場為主。農產品有稻、玉米、蔬菜、小麥、大麥、油菜、甜菜、粟、高粱、大豆、煙草、畜牧、伐木和漁業。

㈡ 關於朝鮮經濟發展的疑問

蘇東社會主義國家都一樣,自己搞了個封閉市場:經濟合作互助會,和西方少有回來往,當然西方一直答是封鎖的,西方也自己搞個共同市場,只在資本主義世界裡玩。

所以打壓是不用說的了:雙方互相封閉的都是你情我願嘛。至於朝鮮的外交,限於社會主義小圈子,美國怎麼阻撓呢?

當然,蘇聯這邊採取的貿易方式是不正常的,不以正常的貨幣交換關系為基礎,這為後來蘇聯的倒台後帶來很多隱性問題,就是西方原來不打壓,朝鮮也找不到硬通貨和西方貿易,所以朝鮮的主要問題倒不是受打壓這么簡單:一出變故,他連和美國關系不密切的國家都沒法做生意,整個完全被世界孤立起來了。

㈢ 歷史上韓國的經濟曾不足朝鮮一半,它是如何逆襲成為發達國家的

韓國是一個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半島國家,由於韓國和北面的朝鮮處於一種完全隔絕的狀態。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韓國是一個很標準的島國,不能夠通過陸地的方式進行連接,與外界的溝通只能夠通過航空或者說水面。

不過創造了“漢江奇跡”,一度高歌猛進的韓國並沒有停滯下來,而是選擇繼續進步,它開始與時俱進的向新型產業(第三產業)轉型。當時的韓國看準了中國內地娛樂市場極度空缺,便開始推動娛樂業的發展——韓國通過娛樂這種低成本高回收的方式創造了一部分在中國內地極度火爆的明星,而以這些明星為核心形成連帶作用,誕生出了一條新的產業鏈。

從一窮二白到發達國家,巧妙的利用了國家有限的資源,還有國際關系,成功的將自己的一副爛牌打成一手好牌,韓國如今也成為了很多國家借鑒發展的楷模。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韓國如今仍舊受制於資源限制,生活條件並不豐富。我們拿它們的飲食來說,韓國人只在一些主食上面能實現自給,水果還有肉類很難達到自我需求,因此韓國的水蔬菜還有肉類主要靠進口。但由於不能夠通過陸地運輸,使用航空運輸太貴,海上運輸又太慢。所以對於韓國人來說,吃新鮮肉和新鮮蔬菜就是一種很奢侈的產品,因此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韓國人來中國旅遊的時候,會選擇報復性的拚命吃肉。

㈣ 中國和朝鮮關系的發展史

就是唇亡齒寒的關抄系!
因為朝鮮對面就是美國駐軍,其他地方沒美國駐軍!
還有
中國必須支撐著朝鮮,否則朝鮮半島一旦統一,對於我國,後果不堪設想。

跟意識形態早沒關系了,我國現在的外交政策是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
第一,歷史關系。首先是兩國的文化經濟交流,這個可以追溯的秦朝。其次,從明朝其朝鮮就成為了明的屬國,使用明朝的紀元。日本侵略朝鮮時,是明朝出的兵。
第二,政治關系。二戰後,兩國都是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從屬於社會主義陣營。都信奉馬克思主義。
第三,地緣政治關系。這一點所代表的則是東北亞的政治格局,分別是中俄朝-日美韓。朝鮮是中國的一個戰略緩沖,而中國則是朝鮮是的靠山。

㈤ 韓國朝鮮均獨立後的歷史

我收到了你發的求助
不過來的有點晚, 這個話題說起來非常大, 1樓說的是朝鮮半島的歷史,而不是韓國為什麼比朝鮮發展的好。
其實真正的問題的核心就是在歷史下的,這個需要深度挖掘。而不是光看錶面的歷史。
還有1樓說的幾個問題有誤, 三星,LG,現代,STX。。。浦項制鐵。。。大宇重工等等韓國企業,名義上是民企財團,實際上都是國企。
其中 尤以三星為例,他已經不是單純的企業了,而是財團,比如三星電子、三星SDI、三星SDS、三星電機、三星康寧、三星網路、三星生命、三星火災、三星證券、三星物產、三星第一毛織等。業務涉及電子、金融、貿易、重工業、建築、化工、服裝、毛紡織、廣告等諸多領域。對了還有現在的切爾西足球隊的背後財團也是三星。這要是民企還了得? 早就因為壟斷法被告了。
感覺韓國的企業很牛B對不對?其實韓國的企業象我們的兩桶油一樣,是給予舉國支持的結果,但是他們為什麼會那麼先進呢? 首先,朝戰開始,西方世界為了牽制中國和蘇聯,大力支持韓國,其中包括政治,軍事,經濟, 比如現在韓國的造船,汽車,電子,等等等等都是早年間從別人那山寨來的,而西方國家在駐軍的同時,也確實的拉動了當地的消費,大量外匯的流入使得韓國的經濟蓬勃發展起來,而為了給聯合國軍提供相應的產品,大量技術也一起跟進了韓國。這才是後來的韓國在經濟上能夠騰飛的結果。而結果就是韓國的經濟被有數的幾個大企業壟斷,結果民眾生活困苦,說真的,我去過韓國幾次,那裡有錢的確實很有錢,但是,只是少數人,非常少哦,而大多數老百姓的生活,也就和中國的西部農村差不多,一包100克的花生要1000韓元,摺合6塊5塊人民幣,這是最便宜的東西了,而一公斤普通的牛肉就摺合人民幣600多,如果是牛身上好的部位就要折到900多人民幣。韓國老百姓互相串門,你要是提著幾斤排骨去,那就意味著非常厚重的禮物了。
而朝鮮遵循著共產的思維模式,但是到了金家後就徹底走了樣,這里得提到一個政%#治學的問題了,請問社會主義民主實現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根本途徑就是加強民權,增強對政府的監督, 只有小政府大社會,國家才會真正的強大.第一部就是要言論開放, 第二部是提高國民素質, 第三是強化民權, 可是你如果有看到過朝鮮的會議什麼的畫面有沒注意到,他們手裡都拿著個紅本本? 你知道那是什麼嗎?那個叫朝鮮勞動黨黨章 那本書類似於我們的毛澤東選集 是朝鮮版的紅寶書
那本書經過幾次修改, 無非就是強調金日成是永遠的領袖 還有 偉大領袖金正日 , 主體思想、先軍政治、繼承性、對外方針,格外引人注目,展示出朝鮮內外政策的核心與走向
並且禁止民眾接觸非黨書籍, 那玩意基本上就是給老百姓洗腦用的
並且金家為了鞏固自己的家族權力和地位, 已經從各種書籍上屏蔽了 社會主義 馬克思 民主專政等等類目和思想理論, 成了完全的向金家效忠的教科書
至於1樓說的那個什麼防止泄密,這個有點無稽之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什麼秘密可言?要是按這個說法,美國的資訓是全球最發達的,可誰看到過美國的核心秘密外泄過?別跟我提維基解秘,那個解的也就是一些個邊緣的,無關美國核心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朝鮮其實已經不再是共產社會了,而是徹底淪陷為王朝制度。只不過披著個光鮮的外衣而已。而作為一個王朝統治者他們是不會去關注民生和發展的,他們關注的只會是自己的權力的穩定和傳承。而我們目前和朝鮮差不多,國家首要任務都是維穩。
而共產社會本身也是具有巨大缺陷性的,具體的你可以參考我其他的網路回答。
http://..com/question/196627536.html 這個是我回答別人代表大會的根本意義的。
http://..com/question/196936115.html這個是我回答為什麼我們的代表大會效果比西方的議會效果差的。
http://..com/question/232418199.html這個是我回答馬克思思想為什麼在西方也被關注的原因的。
http://..com/question/193475128.html這個是我回答別人關於一本名叫<1984>的小說的,同時裡面我也對共產主義的缺陷進行了闡述。
http://..com/question/231164512.html這個是我回答別人為什麼我們的代表大會搞的好呢離譜的。
另外就是,共產主義的起源是烏托邦空想模式,這個你有空可以看看。

㈥ 韓國的經濟發展歷程

韓經濟發展歷程回顧

1948年韓建國後不久,朝鮮戰爭爆發,韓經歷了三年戰爭洗禮,經濟遭受沉重打擊。戰爭結束後,其經濟主要依賴美國的無償援助和優惠貸款。
60年代韓經濟開始起步,以第1個「5年經濟發展計劃」為標志,韓開始工業化進程。此時,韓政府開始實施以促進出口為特徵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為促進出口,韓將韓元貶值100%,並將多元匯率體系轉為單一匯率體系。當時勞動力成本較低,出口主要以輕工業產品為主,進口中糧食占較大比重。採取措施擴大出口同時,韓還制定了《外國資本促進法》,鼓勵外資流入。外資在當時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據統計,1962年外資在韓國內投資中所佔的比重高達83%。
70年代,韓開始著力促進重化工業的發展。1973年韓公布並開始實施「重化工業發展計劃」,大量投資向重化工行業傾斜。這一時期是韓造船、鋼鐵、汽車、電子、石化等工業的萌芽期,也是韓城市化進程開始加速的時期。重化工業的發展對經濟拉動效果十分明顯,1972-1978年韓GDP年均增長10.8%,重化工產品在出口中的比例亦由72年的21%上升至78年的35%。同期,韓發起了著名的「新農村運動」,大大提高了農村地區的生產和生活水平。
80年代韓經濟開始自由化並開始著手進行結構調整。70年代的過度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韓政府要求大企業進行合並重組,結構調整主要集中在汽車、重機械製造、冶煉、造船和海外工程建設領域。這一措施促使韓產生了一批大財閥加深了這些大企業集團的市場壟斷。同時,韓開始銀行業私有化,降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障礙,金融服務開始逐步走向多樣和成熟。這一時期韓對外國直接投資的限制亦有所放寬,1984年修改了《吸引外資法》,取消了對外資持股比率和利潤匯出等的限制,對外資的審批亦轉向NEGATIVE系統。
90年代是韓經濟逐步融入世界化進程的時期。90年代經濟區域化蔚然成風,新的國際貿易體制逐步形成。韓積極參與烏拉圭回合談判並於1995 年成為WTO創始國之一,1995年韓人均收入首超1萬美元,1996年韓加入OECD,標志著韓正式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同期韓還先後加入了APEC、ASEM等國際組織。
1997年韓發生金融危機。80年代以來的過度經濟擴張過程中,韓積累了大量外債,外債在GDP中所佔比重快速增長,1994年已接近GDP的25%,其中,短期外債所佔比重極高,1996年曾高達58%,而韓本身外匯儲備並不充足。大企業為實現自身快速發展不惜大舉借貸進行投資,導致企業負債率居高不下,企業財務結構十分脆弱。據統計,1997年前韓企業平均負債率超過400%,30家大企業的平均負債更高達518%。此外,在金融危機發生的前一年即1996年,韓貿易收支狀況較差,韓寶鋼鐵、起亞汽車等若干大企業又相繼破產,更加重了韓整體的經濟脆弱程度。
1997年10月,東南亞金融風暴爆發,韓國股市隨之暴跌,韓元匯率急劇下跌。截至11月21日,韓外匯儲備幾乎耗之殆盡。韓政府迫不得已向IMF申請了135億美元的緊急貸款援助,暫時渡過了這場危機。
危機過後,韓政府根據與IMF達成的協議,開始對其經濟進行改革,主要著眼於提高宏觀經濟的穩定性。通過在公共領域、企業領域、金融領域、勞動力領域進行大幅度結構調整和制度改革,迅速地擺脫了金融危機的陰影,提前償還了IMF借款,外匯儲備大幅增加,1997年韓外匯儲備僅為38億美元。截至2009年1月,韓外匯儲備為已增至2017.4億美元。

㈦ 朝鮮的歷史

主詞條:箕子朝鮮、箕子
箕子朝鮮(前1122 ~前194 ) ,商代最後一個王紂王的伯父箕子(子姓箕氏)在周武王伐紂後,被武王分封於朝鮮,建立「箕氏侯國」,史稱「箕子朝鮮」,向西與燕國接壤,此後的867年裡,箕子朝鮮一直以周朝的諸侯國存在。王氏高麗和李氏朝鮮時期,由於儒學興盛的關系,箕子朝鮮受到極大的推崇與贊賞。李氏朝鮮人時常以「箕聖」來稱呼箕子,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
野史《三國遺事》造謠說,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半島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形成沖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箕子朝鮮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被認為是韓國歷史上最早的國家,現代韓國人否認箕子朝鮮的存在,而杜撰出「檀君朝鮮」。但是無論如何,箕子朝鮮是中國歷史范疇,既非韓國人的祖先,也不是韓國的歷史政權。 主詞條:衛滿朝鮮
漢初,燕國人衛滿(姬姓衛氏,衛國宗室後裔)率千餘人進入朝鮮,並成為箕子朝鮮的博士。衛滿於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帶建立政權,推翻了箕子朝鮮,史稱「衛氏朝鮮」,其勢力范圍擴張到了今首爾一帶。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衛氏朝鮮。 主詞條: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
漢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征服衛滿朝鮮後在朝鮮半島中部和北部設置了四個郡,分別為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其中,玄菟郡設於公元前107年,其他三郡設於公元前108年。公元前82年,真番郡、臨屯郡以及玄菟郡的東部被並入樂浪郡,分別設東部都尉和南部都尉,玄菟郡治所西遷至高句驪縣。東漢末期割據遼東的公孫氏析出樂浪郡南部都尉設置帶方郡,並為曹魏、西晉所承繼。
高句麗是產生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政權。由與其他王子不和的扶余國王子高朱蒙(姬姓高氏,吳國夫概後代)在今遼寧省新賓縣東南於公元前37年建立,後遷都至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內,後又遷都至今平壤。高句麗這一時期居霸主地位,5世紀好太王和長壽王統治期間,高句麗進入鼎盛時期,其疆域南至朝鮮半島中部地區,北到今吉林省中部,東到延吉以東,西到遼河。據高句麗「好太王碑」碑文的記載,高句麗好太王迫使百濟和新羅臣服於高句麗,並且擊退了入侵新羅的日本軍隊。從兩漢到隋唐,大體上高句麗一直臣服於中原王朝。 衛氏朝鮮滅亡後,在朝鮮半島南部出現馬韓、辰韓、弁韓三個小部落,合稱「三韓」。馬韓是三韓中最大的一個,後被百濟統一。公元前57年辰韓發展為新羅。弁韓發展為伽倻,公元6世紀被新羅吞並。
馬韓可能與中國西周的韓國被滅後,逃亡的野人遷到半島有關,即《韓奕》「王賜韓侯,其追(同「穢」)其貊」中的穢貊,馬韓就是貊韓(音轉)。
朝鮮半島學者單方面稱沒有共同歷史繼承與文化認同最終也沒有統一成一個國家的高句麗、新羅、百濟並存時期為朝鮮「三國時代」。 主詞條:三征高句麗、統一新羅時代
新羅開始與唐朝結盟對付百濟和高句麗。公元660年,唐朝聯合新羅滅亡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久圍其國都不下而返。公元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最終於當年9月攻克其國都(今平壤),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在其首都故地設立了安東都護府,轄境東起日本海,西至遼河,北到松花江流域,南到朝鮮半島的漢江流域;在朝鮮半島西南部設立了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護府,後合並為熊津都護府(今公州)。
670至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後,新羅復為唐朝附屬國。935年被高麗所滅,新羅時代結束。 主詞條:高麗王朝
918年,後高句麗建立者弓裔的部將王建(祖籍中國長淮大族)被下屬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今開城,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
993年被契丹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的關系,向契丹稱臣。遼代,高麗已將領土北界由新羅時的大同江向北擴張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鴨綠江下游一帶,疆域遠超新羅。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
在抵禦契丹和金國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垮台,國王投降,元朝建立後,高麗成為元朝的內屬國,後被改為元朝的一個行省,即征東行省。直到元末1356年,高麗恭愍王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900年,農民出身的起義軍將領甄萱稱王,建立後百濟,定都光州。901年,新羅貴族弓裔稱王,建立後高句麗,定都開城。904年,改國號為「摩震」。905年遷都鐵圓,911年又改國號為「泰封」。
至此,新羅、後百濟、後高句麗北韓半島學者稱為朝鮮「後三國時代」。 主詞條:李氏朝鮮、大韓帝國
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則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並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今韓國首爾),史稱朝鮮王朝。
朝鮮王朝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採取事大主義。從1416年至1449年,朝鮮在鴨綠江東岸地區設置「西北四郡」,在圖們江南岸地區設置「東北六鎮」。
1592年,日本的豐臣秀吉派兵16萬第一次侵入朝鮮。1597年,日本的豐臣秀吉再派水陸兩軍約17萬人第二次侵入朝鮮。1598年,日軍被擊退。朝鮮史稱「壬辰倭亂」,中國稱「萬曆朝鮮戰爭」。
1618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兵協助明朝。1623年,朝鮮內部政變,擅自廢黜國王李琿。大明登萊巡撫袁可立嚴辭主張「待中國更立」。1636年,清朝攻佔朝鮮全境,朝鮮國王李倧投降,改向清朝朝貢,成為清朝的附屬國。
1863年,朝鮮哲宗死後無嗣,由王族李昰應之子李熙即位,史稱朝鮮高宗。
1873年,高宗成年親政,大院君停止攝政,閔妃外戚集團掌權。1876年,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口,迫使朝鮮簽定不平等的《江華條約》。
1884年12月4日,要求改革的「開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劃,依靠日本軍隊發動政變,殺死守舊派官員,宣布和清政府斷絕關系,即為「甲申政變」。袁世凱統率的清軍應守舊派要求,於6日開進王宮,擊敗日軍,殺死開化派首領,部分開化派首領逃往日本,守舊派重新掌權。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之亂(甲午農民戰爭),朝鮮朝廷無力鎮壓,於是請求中國軍隊入境鎮壓。6月6日清軍在牙山登陸,日本軍隊也以此為借口趁機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並發動壬午兵變,佔領漢陽,強迫朝鮮簽定《濟物浦條約》,並且組織親日政府平息內亂。隨後日本軍隊襲擊駐朝鮮的中國軍隊,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政府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宗藩關系。
1896年,朝鮮高宗在俄國的支持下,「升級」為大韓帝國,從此李氏朝鮮改國號為「韓」。
1904年,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朝鮮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簽訂《乙巳保護條約》,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日本的勢力控制整個半島,而大批不願做日本屬民的朝鮮人,渡江進入中國避難,成為今天中國朝鮮族的主體部分。1909年,日本第一任駐朝統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殺。
日治時期(日本人政權)
主詞條:日韓合並、朝鮮日治時期
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韓帝國簽定《日韓合並條約》,正式吞並朝鮮半島,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將大韓帝國王室封為日本貴族,逼迫高宗國王退位,擁立朝鮮純宗。
1919年,朝鮮獨立運動領導人先後在海參崴、上海、漢城成立臨時政府。最後,三處臨時政府合並於上海「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1939年上海淪陷後,臨時政府於1940年9月遷至當時中國的戰時陪都重慶。在中國政府幫助下,朝鮮復國運動人士在中國成立「韓國光復軍」和「朝鮮義勇隊」。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臨時政府於12月9日向日本宣戰。1942年5月15日,中國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兩支武裝合並為韓國光復軍,交由臨時政府直接統轄。1945年11月2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回國內。
朝韓對峙(三韓人政權 無論南北)
主詞條:朝鮮盟軍託管時期、朝鮮戰爭、大韓民國
1945年9月2日,根據盟國協議,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在第一號指令中,以北緯38度線為界作為美蘇兩國軍隊分別受理駐朝日軍的投降事宜和對日開展軍事活動的臨時分界線,以北為駐朝蘇軍受降區,以南為美軍受降區。日本投降後,美、蘇軍隊分別進駐三八線南北地區。
1948年8月和9月,朝鮮半島南北地區先後成立大韓民國(Republic of Korea)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當時朝鮮半島總人口為3000萬人,三八線以南人口約2100萬,三八線以北為900萬人口,北南雙方各占面積為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6%和44%。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國正式參戰。至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美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西海岸仁川港登陸,開始大舉反攻。與此同時,美國飛機多次轟炸和掃射中國東北邊境(美國空軍歸咎於誤炸),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0月25日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把敵軍從鴨綠江邊逐回三八線附近,1951年7月10日美國政府被迫同意在開城舉行停戰談判,並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整個朝鮮戰爭歷時3年。
1953年7月,在三八線的基礎上調整南北軍事分界線,劃定臨時軍事分界線兩側各兩公里內為非軍事區。習慣上仍稱其為三八線。1953年10月1日,美國和韓國共同簽署了《韓美共同防禦條約》,根據這一條約,美國長期在韓國駐軍至今。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
金日成首創「主體思想」,並於在位時推行千里馬運動,意圖在各方面領先韓國。不過,在1969年,朝鮮的經濟發展還是被韓國追過了。金日成在蘇聯削弱並消滅在原朝鮮半島北部共產主義代表玄俊赫和民族主義代表曹晚植後,先後以「美國間諜」的罪名處決了朝鮮勞動黨領導人朴憲永等人。之後,金日成又陸續清洗了以許嘉誼為代表的親蘇派和以武亭為代表的延安派力量。1958年,朝鮮宣布完成了城市、農村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1970年宣布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1991年9月17日同韓國一道加入聯合國。
1994年,金日成因心肌梗塞在其官邸內病故,他的繼承人是長子金正日。
1997年,金正日就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
2002年9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對朝鮮進行為期一天的訪問,這是二戰以來日本首相首次訪問朝鮮。雙方還簽署《日朝平壤宣言》,實現朝日兩國關系正常化。首次與英國、愛爾蘭等歐洲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與朝鮮有邦交的國家達到157個。
2006年10月9日,朝鮮進行第一次地下核試驗。2009年5月26日,朝鮮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第二天,因韓國加入「防擴散安全倡議」,宣布退出《朝鮮停戰協定》。
2011年12月17日,朝鮮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因心臟病突發離世,享年69歲。
2012年4月11日,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會議決定,將金正恩推舉為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和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本次會議還推舉金正恩為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將金正日「永遠擁戴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
2011年12月30日,金正恩被推舉為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2012年4月11日,金正恩在朝鮮勞動黨第4次代表會議上被推舉為第一書記。13日,金正恩在朝最高人民會議第12屆5次會議上被推舉為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
2013年6月,朝鮮時隔39年首次修改規范力度高於憲法和勞動黨章程的《樹立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原則》(簡稱《十大原則》),明文規定了「白頭山血統」——金正恩一家的政權世襲制。

㈧ 誰能告訴我朝鮮的歷史演變

傳統上認為朝鮮在公元前2333年建國。據《三國史記》和《高麗史》所記,朝鮮的始祖王檀君建立古朝鮮,定都平壤。公元1世紀被分為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國家,公元7世紀新羅統一朝鮮。904年,新羅僧人金弓裔建立摩震國,又稱泰封國。918年 王建 建立高麗王朝,建都開京(今開城,又稱「松都」,板門店所在地),定國號「高麗」。並深受中國儒家思想以及佛教的影響。1392年,高麗大將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取代高麗王朝,建都於漢陽(現漢城),將國號定為朝鮮,歷史上稱為朝鮮王朝。它是朝鮮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存在了五百餘年。朝鮮在19世紀末不得不開放國門。1896年,朝鮮宣布獨立,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在1910年日本侵吞朝鮮,李氏王朝滅亡。

朝鮮王朝

朝鮮半島歷史上的王朝之一。有人稱朝鮮王朝為『李氏朝鮮『或 『李朝『, 因為創立者為全州李氏。 不過李氏朝鮮是日本殖民時創造出來羞辱朝鮮王朝的用語。
朝鮮王朝(1392年-1910年),開國始祖為李成桂,歷經 27代 國王和皇帝,在1910年被日本吞並。

朝鮮王朝的國土大體上相當於今天朝鮮和韓國的總和,北方以鴨綠江和圖們江同中國為界。王朝的首都初在高麗王朝的故都開京,1395年定都於漢陽。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亂後再度遷都開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亂後最終定都漢陽,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並。

政治制度

朝鮮王朝的政治結構採用中央集權制。1469年完成的《經國大典》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以後雖然官職的名稱存廢有一定的變動,但是整個朝鮮王朝時期的官職制度總體上都遵循了《經國大典》的規定。

朝鮮王朝的官職仿照中國,分為正從九品,由正一品到從九品,共計十八品。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稱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稱為堂下官或參上官。正七品以下為參下官。

在國王下面,有輔佐機關——議政府,其首領稱「領議政」,相當於中國的內閣首輔。領議政之下為左右議政,與領議政同為正一品。再下為從一品左右贊成、正二品左右參贊。再下有舍人等職官。

議政府之下有吏、戶、禮、兵、工、刑六曹,相當於中國的六部。其首長稱判書,相當於中國的六部尚書。檢察諫議機構為司憲府和司諫院(兩府)。此外還有承政院,為國王起草旨意。

宗親、忠勛機構有宗親府、忠勛府、儀賓(相當於駙馬)府、敦寧府等。國學為成均館(相當於中國的國子監)。其他機構有奎章閣、經筵廳、弘文館、藝文館等。史館稱春秋館。內廷供奉機構有內醫院、尚衣院、司仆寺、內資寺、內贍寺、禮賓寺、濟用監、內侍院等。此外還有宗廟署、社稷署、長興庫、義盈庫、冰庫、平市署、圖畫署、惠民署、造紙署、瓦署、歸厚署、典獄署、典牲署、掌苑署、司圃署、養賢庫等機構。

武職機構有五軍營、內三廳、訓練院、世子翊衛司、扈衛廳、捕盜廳、鎮撫營、管理營、龍虎營等。首長稱大將、中軍、使等。

外職分八道,道下為州、府、郡、縣。漢城府判尹為正二品。四都(開城府、江華府、水原府、廣州府)長官稱留守,為正、從二品。地方官職為從二品府尹、正三品堂下大都護府使、牧使、從四品郡守、從五品縣令等等。

朝鮮王朝實行兵將分離制度,無定將、無定卒,類似輪流服役的預備役軍隊,而非常備軍。武官外職包括兵馬節度使、三道水軍統御使(均為從二品)、兵馬/水軍節制使、兵馬虞侯、水軍虞侯、兵馬/水軍僉節制使、兵馬/水軍同僉節制使、兵馬萬戶、水軍萬戶等品級。中央外派官職有觀察使、中軍、察訪等。

朝鮮王朝時期朝鮮全國分八道,道下設州、府、郡、縣。 其中,慶尚、全羅、忠清、黃海、京畿五道再分左右兩道。寧安道(咸鏡道)分南北兩道。平安道分東西兩道。江原道分嶺東、嶺西兩部。

八道:
京畿道,含漢城府、開城府。首府在漢城府。
慶尚道,含慶州府、尚州牧、晉州牧;設左兵營、右兵營、左水營、右水營。首府在慶州府。
全羅道,含全州牧、羅州牧;設兵營、左水營、右水營。首府在全州。
忠清道,含忠州牧、清州牧、公州牧;設水營。首府在清州。
黃海道,含黃州牧、海州牧。首府在黃州。
平安道,含平壤府、寧邊大都護府、義州牧。首府在平壤府。
江原道,含江陵大都護府、原州牧。首府在江陵。
寧安道(咸鏡道),含咸興府、鏡城都護府、北清都護府。首府在咸興府。

在日據時代,將漢城府廢為京城,漢城府轄區降為京畿道的一個郡。同時,日本將平安、慶尚、咸鏡、全羅、忠清五道劃分為南北兩道,成為十三道,一直到日本投降。其時朝鮮行政區為十三道,二百一十八個郡,兩千二百零二個面、兩萬八千四百九十八個里。

政治歷史

從十五世紀後半葉的成宗時代開始,朝鮮的統治結構逐漸擴張。官僚階層日益增多。俗稱「兩班」的文武官僚階層人數增多。以協助世祖篡位的武將勛貴權臣為主的勛舊派,同與儒生和士大夫為主的士林派首先發生黨爭。燕山君被廢黜後,士林派取得了勝利。士林派隨後又不斷發生內訌和分裂,包括明宗時期的大尹派和小尹派,以及宣祖時的東人黨(嶺南學派)和西人黨(畿湖學派)。東人黨在政治斗爭中得勢後又分裂為以李滉(李退溪)為首領的南人派和曹植為首領的北人派。北人派由於擁立光海君即位而在後來的一段時間內得勢。朝廷中的北人黨又分裂為以李爾瞻為首、主張擁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柳永慶為首、主張擁立嫡子的小北派。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後受到打擊,柳永慶被賜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濁小北,而大北派則又分裂成骨北、肉北和中北三派。南人則分裂為清南和濁南。西人派在仁祖反正、廢黜光海君的政變中得勢,又在顯宗時期分裂為老論派(元老派)和少論派(少壯派)。南人派在肅宗時因依附張禧嬪而得勢。總之,朝鮮王朝的中期和後期,是在混亂而無休止的黨爭中度過的。

除了兩班和士林的黨爭外,朝鮮王朝的王位更迭也令人眼花繚亂。先後發生過第一次王子之亂(太祖退位)、第二次王子之亂(定宗退位)、乙亥靖社(世祖篡位)、中宗反正(廢黜燕山君)、仁祖反正(廢黜光海君)等多次政治變動。每一次政變都會帶來被成為「士禍」的誅戮和貶斥。

在與政治有關的宗教政策方面,除了世祖和燕山君等幾位國王在位時外,歷代國王通常採取崇儒廢佛的政策,在國內拆毀佛教寺院。寺院的土地予以沒收,對僧侶徵收重稅。高麗時期僧院的飲茶傳統也被禁止,茶道從此在朝鮮失傳,民間則以麥茶作為替代飲料。

在正祖時期,天主教開始傳入朝鮮。在中國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用朝鮮政府對西洋天文歷法和天文儀器感興趣的機會,同來京的朝鮮使臣交往,傳教士的博學多聞、教堂的庄嚴崇高、基督教教義表述的新奇觀念,也隨著這些交往傳給了朝鮮使臣。正祖八年(1784年),朝鮮使臣李承薰在北京天主教南堂領洗為天主教徒,教名伯多祿(彼得)。他回國之後開始了秘密傳教活動,朝鮮的天主教徒組織的地下教會、信徒迅速增加。但是朝鮮的教會屬於自發性質,沒有經過教會任命的神職人員,教徒為教徒受洗,不符合天主教教義。由於朝鮮嚴格禁止西洋人入境,所以北京教區主教決定派遣相貌與朝鮮人相同的中國傳教士進入朝鮮。1791年12月23日,周文謨教士歷盡艱辛,潛入朝鮮國境,隨即開始了傳教活動,入教信徒有兩班顯貴,也有卑賤的士卒。朝鮮政府將天主教視為邪教,不斷逮捕處決教徒,在得知有中國傳教士潛入之後,更是加緊了搜捕,逮捕、拷打教徒。為了保護廣大朝鮮教徒的安全,周文謨決定向朝鮮政府自首,於1801年4月19日在漢城英勇就義。此案被稱作「辛酉邪獄」,眾多教徒和進步思想家如李承薰、丁若鏞等人被處刑和流放。朴趾源、朴齊家等與天主教無直接關聯的北學論者也被降職、革職。韓國學者認為,周文謨在朝鮮的活動已經超出了宗教的范疇,通過他的活動,十八世紀末的朝鮮社會在了解和吸收歐洲外來文化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直到19世紀末開國時為止,朝鮮王朝的統治者都一直對其採取打擊和壓迫的政策。

由於朝鮮王朝是中國的藩屬國,所以在1896年獨立之前,其國王不能自稱皇帝。其配偶相當於中國的皇後,但是稱為王妃。皇太子稱為世子,皇太後稱為王大妃,太皇太後稱為大王大妃。在王妃之下,還有嬪、淑儀、淑容、貴人這些等級。按照朝鮮王朝的傳統,年幼的國王在不能親自處理政務前,由王大妃攝政,稱為「垂簾聽政」。成宗、明宗、憲宗、高宗時的王大妃都曾經垂簾。此外,中宗時的朴敬嬪、肅宗時的張禧嬪都曾經用自身的影響干預朝政。

隨著女人掌握政權而來的,是王朝後期的外戚門閥勢道政治。清州韓氏、青松沈氏、安東金氏、豐壤趙氏、驪興閔氏都是因外戚政治而得勢的家族。
朝鮮對明朝採取事大政策。對於日本和滿洲政權則採取敵視的態度。1592年發生了壬辰倭亂,朝鮮遭到日本入侵,並引至光海君被廢。1627年和1636年,朝鮮又先後兩次遭到北方女真人的後金政權入侵。在第二次入侵後,後金(1636年更名為清朝)確立了對朝鮮的宗主國地位。1876年,日本與朝鮮簽訂了《江華島條約》,朝鮮開國。1894年,為了爭奪對朝鮮的控制權,清朝與日本進行了甲午戰爭。甲午戰爭後朝鮮宣布廢除中國的宗主權,成為享有外交獨立地位的主權國家。1896年,朝鮮國王高宗稱帝宣告獨立,將國名改為大韓帝國。但是日本設立了朝鮮統監一職,控制了朝鮮的內政和外交。1907年,高宗因向海牙和會派遣秘使,尋求國家獨立而被勒令退位。1910年,日本與韓國簽訂《韓日合邦條約》》,韓國成為日本的一部分,朝鮮王朝滅亡。

㈨ 朝鮮經濟發展如何

近乎於崩潰。金正日來華的目的之一就有取經的味道,想在「社會主義」構架內實現經濟復內蘇,起容碼能夠自給自足。現在,朝鮮的事情很難辦,不改要亡國,改又不能觸犯天條,天條又同現實格格不入。目前正常的經濟活動已不能滿足其生存需要,必須的外匯很大程度上靠黑色收入。進入21世紀以來基本是負增長,現代化的工業大都設備陳舊需要更新,而且基本被軍方壟斷,民用品奇缺。農業連年減產,耕作技術和種植觀念落後外加自然災害,除軍隊外口糧都無法保證,農副產品存在品種差、量少等問題。已經出現非常活躍的黑市糧食倒賣活動,雖然政府嚴厲禁止但仍無法根除。在幣制改革後,朝元貶值近百倍緩解了黑市交易量但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在軍事第一的主體思想指引下,任何軍工以外的生產活動近乎於停滯,食不果腹的現象相當普遍,平壤以外地區人民面有菜色。

㈩ 朝鮮的經濟發展水平為何與中國相差甚遠

第一,長期以來由於害怕侵略,朝鮮實行以軍事為重心的發展策略,沒有版將經濟作為國權家工作的中心,龐大的軍事力量嚴重消耗著社會資源,遲滯了經濟的發展。相比之下,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了百萬大載軍,全國上下掀起經濟建設的高潮,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第二,西方世界長期以來對朝鮮實施制載,尤其是蘇東劇變以來,由於朝鮮的主要貿易夥伴和援助國家減少了與朝鮮的貿易,停止了對朝援助,使朝鮮失去了重要經濟夥伴和收入來源。而中國,自七十年代以來,隨著中美關系的緩和,西方國家對中國敞開了大門,外部經濟條件由緊變松,使得大量外資、先進的管理經驗、生產技術得以進入中國,中國的產品可以順利地出口西方市場,從而極大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第三,朝鮮沒有實行有效的內部改革,仍然沿用斯大林式的計劃經濟體制,雖然計劃經濟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的時期,但今非夕比,經濟體制上僵化還是影響廣大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制約了經濟的發展。與之相反,中國自改革開放,採取了多種改革措施,在工農業等各個領域進行一系列廣泛而深入的改革,調動了廣大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市場競爭,搞活了經濟。

閱讀全文

與朝鮮經濟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