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雕塑

歷史文化雕塑

發布時間:2021-02-04 20:08:08

1. 歷史文化名人的大型雕塑屬於文化設施嗎

雕塑本身就是文化設施,雕塑是多種文化的集合體:政治、經濟、雕塑、繪畫、書法、宗教等多種文化的結晶,歷史文化名人的大型雕塑當然屬於文化設施。希望對你有幫助

2. 中國古代的雕塑主要分為哪幾類

古代雕塑題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勞動生活及民俗雕塑。

雕塑按其功能,大致還可分為紀念性雕塑、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陳列性雕塑五種。

雕塑按照材料分類可分為泥雕,石雕,根雕,玻璃鋼雕塑或者陶瓷雕塑等多種類型。

藝術門類有圓雕、浮雕、紀念性雕塑、案頭雕塑、建築及器物裝飾雕塑等,雕刻材料也豐富多采,除了青銅、石、磚、泥、陶等材料外,還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雕塑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產活動緊密相關,同時又受到各個時代宗教、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現今,卡通雕塑已進入人我們的生活中。如各福娃的立體造型。

通過雕、刻減少可雕性物質材料,塑則通過堆增可塑物質性材料來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


(2)歷史文化雕塑擴展閱讀:

隨著現代文明進步的步伐,城市建設的進程也日趨現代化。伴隨著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大量的城市雕塑也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根據雕塑在城市和文明建設進程中的應用,現代城市雕塑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景觀園林雕塑——這種雕塑大部分以室外雕塑的形式分布於各風景區和園林景區,與所處的環境融為一體。兼具美化環境和傳承文化的作用;

城市主題雕塑——這種雕塑大部分分布於城市的主要標志性建築、街道、商業區。主要起展示城市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作用;

校園雕塑——這種雕塑以室內和室外雕塑的形式存在於校園內,一般蘊含著一定的鼓舞、紀念意義,能夠與校園文化和歷史融合,對師生起一種感召、倡議的作用;

3. 明清雕塑的歷史背景

明、清兩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後期,各種制度已經相當完備。兩朝跨越了600多年的時間,國家長期處於穩定狀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社會財富不斷增加,因而用於陵墓、寺廟、道觀建設的雕塑需求很多,現有大量的實物存世。明清兩代雕塑雖仍沿著古代傳統發展,但作品大多面貌單一,式樣多模仿前人或用固定模式,缺乏創造性和內在生命力。雕塑創作不復有漢唐時期的雄偉氣勢,而呈現衰微之勢。
皇家的儀衛性大型雕塑缺乏創造,逐漸走向定型。其中的陵墓雕刻與宗教雕塑,特別是在朝廷官府直接控制下所產生的作品,規模大,材料貴重,製作精細,但大多缺乏創造性和生命力。宗教雕塑在缺少內在信仰的狀態下,顯現出缺乏創造性和生命力的程式化傾向,以平庸水平者占據大多數。儒、釋、道三教建築並沒有減少,而是更加擴大了施工規模,所供奉的偶像也更加復雜化。自宋代,建築上的裝飾逐漸出現了較多的彩繪,元代的建築構件裝飾以木雕或磚雕為多,而這些方法在明清兩代達到高峰。但是與此同時,石窟藝術卻走向衰退和凋謝。由於明代中期以後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和市民文化的活躍,世俗性的案頭小件雕塑和附著於民居建築、傢具器物上的裝飾雕刻往往不受陳規限制,面貌各異,有著突出的成就,是明清時期雕塑藝術的一個亮點。
就總體藝術風格而言,明清時期的宗教雕塑作品多趨於程式化,世俗雕塑多趨於裝飾化和工藝化。

4. 古代雕塑有什麼特點

中國古代雕塑是中國古代藝術精華,中國古代雕塑在題材內容、形式風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質上都具有鮮明濃郁的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如秦漢雕塑的粗渾、雄大,魏晉雕塑的健朗和瀟灑,唐宋的豐富、端麗等。中國古代雕塑也充滿了寫意傳神的特點,認真追究起來,很少有像古希臘作品那樣符合現實中的真實標準的。它不習慣於玩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細部,更喜歡那種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覺、意境,引發出一連串遐想的空間,把人們引向一個藝術世界。
古代雕塑題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勞動生活及民俗雕塑。藝術門類有圓雕、浮雕、紀念性雕塑、案頭雕塑、建築及器物裝飾雕塑等,雕刻材料也豐富多采,除了青銅、石、磚、泥、陶等材料外,還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中國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種動物形象的陶塑為主,人物形象大多是附加在實用器物上的裝飾物,隨意性很強,形象粗簡、稚拙。商周時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銅器鑄造為主,青銅器上的紋案,主要有動物紋、幾何紋。商代青銅禮器造型奇特,充滿威嚴而神秘,崇高而怪異的美感。而從這時期考古挖掘中大量出土的雕塑中,唯不見有神像,這是世界雕塑藝術史上的一個獨特現象。西周以後,其風格趨於寫實而富於理性。至春秋戰國時期則變得繁麗、華美。商、周時期除禮器外,還有一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實用青銅器和石、骨、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動物,皆造型巧妙,製做精細。
秦漢時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義的是秦始皇陵兵馬俑雕塑群。與青銅器神秘怪異的風格相反,兵馬俑充滿崇高陽剛之美。這數以萬計的兵馬俑,顯示出對人的力量的肯定。人物、戰馬都與真實的一樣大小,毫無誇張之處。以體量的巨大、數量的眾多、形象的真實,產生著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西漢名將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動物石刻,手法簡練概括,於渾厚中顯示著雄強的力之美。其中《馬踏匈奴》再一次體驗到中國雕塑藝術的寫意傳神的特點。那馬雖然粗糙笨拙,但它仍然有一種靈動之勢,那淺淺地雕刻的幾筆就是馬腿,它與馬的上身連成一體,多餘的沒有雕空的石料根本不存在,有的是一個完整的馬的形象。
漢代的厚葬風使動物俑和人物俑的雕塑作品眾多,其造型古樸、神態誇張而強調動勢。漢代世俗生活成為雕塑的素材,舂米、采芋、釀酒以及舞樂百戲等情景在漢代的磚畫象中以浮雕的形式大量存在,宴飲、驅車、習射等土大夫的生活也得到了表現。
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佛教最具有藝術性的。隨著佛教的盛行,佛像雕塑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雕塑藝術的主流,著名的雲岡、敦煌、龍門、麥積山四大石窟均開鑿於這個時代。一般而言,北魏時期的造像在形式風格上受印度或西域式樣的影響,庄嚴、渾朴,於靜穆中顯示著佛的偉力。南北朝的佛教雕刻融合漢族知識分子的審美時尚,形成了褒衣博帶秀骨清象的新風貌。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現在石窟雕塑上,如龍門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其雕刻手法流暢而嫻熟,創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風格,不僅體現著唐帝國博大、雄強的時代精神,同時也顯示出唐人豐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藝。如果說佛教傳入中國之初,在造像上還是模仿印度,那麼到了唐代的龍門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像》,中國雕刻家的技巧已經圓熟,對佛像雕刻藝術的精髓有了深刻的理解。盧舍那佛像已經是中國化的佛像了。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陵墓前的浮雕,與兵馬俑一脈相承,《昭陵六駿》體現中國古代雕塑的現實手法,沒有失實的誇張,沒有虛化詭異的造型,這些雕刻同樣顯示出對自然和人的力量的肯定。此外,最能代表唐代雕塑藝術水平的還有那些真實生動的三彩俑和四川大足石窟。大足石窟中各種經變故事中的普通人物更為生活化,現實化,不少作品也完全可以被視為普通人的肖像。
世俗題材的增多和寫實風格的發展是宋、遼、金時期雕塑藝術的主要特點,山西晉祠、山東長清靈岩寺、江蘇直保聖寺彩塑,都生動傳神地表現了世人情態,有很強的寫實性。遼代大同下華嚴寺的菩薩造像體態優美,神情含蓄,衣飾華美,大有唐塑遺風。此外小型泥塑,在寫實方面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中國古代雕塑有一定局限性,中國的王宮貴族的帝王觀和藝術觀,與西方相比,同樣是出於顯威、歌功頌德的目的,中國的王宮貴族迴避了直接塑造自己而採用了龍鳳、獅子、麒麟等瑞獸以及僕人、軍隊、武士來烘托自己的偉大與神聖。同樣,在佛教雕刻中,古代雕塑家最能發揮現實描寫才能的只是羅漢,菩薩,觀音,創作自由最為有限的是主佛。
古典雕塑可能很容易被人視為太舊,太傳統,但筆者認為,尊重傳統意味著承認藝術史的連續性,雕塑藝術需要不斷創新探索,但任何創新都不是異想天開的標新立異,創新也意味著對傳統的繼承。當今傳統藝術正受到西方現代主義越來越強烈挑戰, 新的思潮要摧毀一切舊的傳統,可是今天的藝術家為什麼又紛紛回到被毀的廢墟上尋找殘存的傳統文化呢?塵歸塵,土歸土。讓我們踏上歷史塵土,回味中國古典雕塑藝術魅力。

5. 雕塑的起源

在原始社會末期,居住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原始人,已經開始製作泥塑和陶塑了。年,在陝西華縣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墓葬中發掘出一件陶制鷹鼎。它那精美的造型引起人們的贊嘆。陶鷹鼎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顯得威武而雄壯。

西方古代時期的雕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主要是為圖騰、魔法和宗教服務。歐洲古典時期的藝術是一種在赤貧後產生的新的美術形式,這種美術形式給後來整個西方美術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經過漫長的歷史,古希臘人輝煌的藝術文化尚留給我們一些建築雕塑作品和壁畫。在這些少量的作品中,僅論其中精美絕倫的人體表現,直到今天它也是難以逾越的高峰。

20世紀是一個色彩繽紛的時代,各種思潮和流派不斷產生並流行,並波及整個世界,如立體派、表現派、未來派、超現實主義、流行主義、抽象構成和照象寫實等等,不管這些流派的形式和主張有何不同,他們都是決裂於傳統藝術的新形式。

(5)歷史文化雕塑擴展閱讀:

雕塑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產活動緊密相關,同時又受到各個時代宗教、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在人類還處於舊石器時代時,就出現了原始石雕、骨雕等。

在近代,盡管中國雕塑工匠與西方雕塑家在創作形式上極為相似,但是兩者肩負的社會責任大相徑庭。在中國,雕塑人員仍然是傳統分工中的一員,其主要職責是為寺廟建築塑像、為建築雕刻石頭。一方面,他們沒有獨立創作的自由空間。

另一方面,從表現對象、作品所處空間等方面來講,他們的作品缺少介入社會現實的能力。而在西方,在"工作室"自由創作的雕塑能藉助作品表達自己對社會的觀察,作品力量絲毫不弱於同時代的畫家。

接受各方定件、從中獲利的西方雕塑,其作品則可以進入各種現代社會的公共空間,比如廣場、街頭、公園,其作品自然會引起公眾關注。這也是西方雕塑與中國雕塑有何區別的另一個原因。

6. 中國古代雕塑

雕塑分為雕和塑兩個形式,一個是加法一個是減法,雕屬於減法,難以把控,想達到形神兼備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塑就是加法,相對比較好掌握。古代工匠都是大師 ,加法永遠比減法簡單。

中國古代石雕是一個特殊的門類,從最初的產生到80年代初石雕被重視之前,每個時期的產物都有自己特定的風格,並且不會被後人復制。因為對於古人來說石雕永遠是裝載內心信仰的聖物。

一、兩漢(神道時期)

明清的石雕沿著古代傳統繼續發展,呈現了定型化與世俗化。表現手法日趨民間化,形成了工巧而繁復、纖細、色彩亮麗的藝術風格。題材也多元化從宮殿廟宇到民宅桌案,從造像與神碑到護子獅和拴馬壯,無所不用其極。

審視古代石雕藝術不能用片面的時代喜好去審視美醜。因為不同時代的先民在不同的文化體系和生產工具下,產生了具有時代特徵和民族特色的作品。隨著文化的傳播和交融題材也開始愈加豐富,多元化。這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用綜合性的眼光去審視歷史遺留。

我們現在的時代是石雕藝術的末法時代,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用現代的審美去展示與陳列古代石雕遺留。我們能做到完美的陳設就是我們這代人對古代先民最大的尊敬。

(6)歷史文化雕塑擴展閱讀:

據《龍》雜志6日報道,由北京龍源傳統文化交流促進中心主辦的2019首屆「中國秦漢新城城市雕塑國際雙年展」將於當地時間11日亮相威尼斯,並舉辦新聞發布會。歡迎中外藝術家參與中國的城市公共空間建設。

首屆「中國秦漢新城城市雕塑國際雙年展」是以雕塑為主要藝術載體的雙年展,展會依託陝西省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意在豐富中國城市的公共審美需求,提升城市公共空間品質,彰顯城市的文化內涵。

中國西咸秦漢新城,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周、秦、漢遺跡遍布,其中大秦帝國都城遺址和被譽為「中國金字塔」群的9座西漢帝陵廊道綿延雄陳,以漢帝劉邦長陵、劉徹茂陵、劉啟陽陵久負盛名。

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使中國西咸秦漢新城承載了東方文明的靈根,映射著中華文明的源泉。近些年來的城市建設中,西咸秦漢新城在20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創作了40多件大型雕塑作品。如《秦人的步伐》、《冰凍的水》等。這些雕塑作品表現了古老城市厚重的文化傳承和生生不息的發展新動力。

7. 雕塑起源於什麼地方

中國雕刻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古代先人們首先從石器的製做過程中,獲得雕刻技術的訓練,並孕育著雕刻藝術的才能和審美觀念,又從陶器的製做中獲得製做人物和動物的造型功能。 從事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工匠,在藝術表現的技法和手法上有其獨到之處。他們利用最原始最簡單的工具創作了圓雕、浮雕、透雕和陰刻技術,運用可雕可刻的材料,製做出具有欣賞方面的各種形象。

陶塑、骨雕和石刻是具有藝術表現特殊用途的器物。以雕塑藝術手法製做的古代人面像,在古代人類社會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不僅比較直觀地再現了古代面貌,而且還反映了古代人的精神世界。許多陶塑、骨雕、石刻作品,通過古人的藝術創造,展現了高度的藝術技巧和藝術水平。呈現出風格多樣的藝術情趣。其中一些作品,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藝術造詣升華到超凡脫俗的程度。

原始陶塑、骨雕、石刻作品,多半帶有原始宗教色彩,是古人一種社會需要。雖然至今我們還沒有搞清楚原始宗教行為的許多細節,只能根據現在已經知道的民俗學、民族志方面的材料,初步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但是,原始宗教曾經廣泛地存在和流行的事實,已經在陶塑、骨雕、石刻作品中展現開來。有待於我們作深入和細致的探討。 遼西地區,是紅山文化的發祥地。紅山文化女神廟、祭壇和各種有關女神的作品,一直在上古的西拉沐淪河和老哈河流域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紅山諸文化的崇拜意識,是一部神秘莫測的天書,它記述了古人對大自然奮斗的歷程。 內蒙古赤峰地區出土有興隆窪文化石雕女神像(距今八千年),趙寶溝文化陶塑女神像(距今七千年),紅山文化陶塑女神像(距今五千年)。

8. 中國譽為世界世界文化遺產雕塑

雲崗石窟;它的藝術主體是東方體系的中華文化,但其身上也同時附著當時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以希臘文化為代表的西方體系和以印度為代表的次大陸體系,是舉世公認的歷史文化瑰寶和人類古代文明的結晶。到處都可見到石佛、石菩薩、石人、石馬、石刻等。在雲岡石窟現存洞窟53個,1000多個佛龕,石雕造像5.1萬余尊。最大的佛像高17米,最小的佛像僅有2厘米,眾佛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雲岡石窟分為東區、中區和西區三個部分。 雲岡石窟中除了以佛、菩薩為主的造像外,還有極為豐富的配飾,這些絢麗無比的配飾與奇偉庄嚴的佛像組成了令人無限神往的人間樂園和天國世界的幻境。 雲岡石窟的佛像藝術是中國中原地區繼承和發展秦漢傳統雕刻藝術,又吸收融合印度佛像藝術的首批大規模工程。它融匯了中外,並起到承先(秦、漢)啟後(隋、唐)的重要作用,成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偉大寶庫,在世界文化上有著顯著的地位。
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位於河南省洛陽南郊12公里處的伊河兩岸。經過自北魏至北宋400餘年的開鑿,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多在伊水西岸。數量之多位於中國各大石窟之首。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奉先寺大型藝術群雕以其宏大的規模、精湛的雕刻高踞於我國石刻藝術的巔峰,成為我國石刻藝術的典範之作,也成為唐朝這一偉大時代的象徵。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35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離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狀奇特,孤峰突起,猶如麥垛,因此人們稱之為麥積山。它的開鑿年代,大部分學者認為始於後秦,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不斷地開鑿和修繕,現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歷史學家範文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麼,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除早期作品外,從北魏塑像開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都有和藹可親的面容,雖是天堂的神,卻象世俗的人,成為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從塑像的體形和服飾看,也逐漸在擺脫外來藝術的影響,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
克孜爾石窟
新疆克孜爾石窟是中國地理位置最西,是絲綢之路上一處舉世聞名的佛教文化旅遊勝地。
克孜爾石窟,開鑿於公元3世紀末至4世紀初葉。公元1世紀,佛教自印度傳入西域,逐漸流行並廣為傳播。位於絲綢之路要沖的龜茲王國,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富庶的綠洲經濟和安定的社會條件,與佛教藝術珠聯壁合。公元3至4世紀,由於龜茲王族的大力提倡,佛教進一步興盛,使這里逐漸成為西域佛教的中心地之一。《晉書.西夷傳》記載:龜茲城佛塔廟千所,擁有僧尼上萬人。眾多寺院和其他佛教建築修飾至麗,金碧輝煌。涌現出了佛圖彌舌,鳩摩羅什等著名高僧。龜茲佛教「道振西域,聲彼東國」,名噪天下。在世界眾多的石窟中,以克孜爾為代表的龜茲石窟規模最為宏大,保存最為完整。
敦煌石窟
莫高窟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飛天4000餘身,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 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注意,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

9. 古代人雕塑的特點有哪些

中國古代雕塑是中國古代藝術精華,中國古代雕塑在題材內容、形式風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質上都具有鮮明濃郁的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如秦漢雕塑的粗渾、雄大,魏晉雕塑的健朗和瀟灑,唐宋的豐富、端麗等。中國古代雕塑也充滿了寫意傳神的特點,認真追究起來,很少有像古希臘作品那樣符合現實中的真實標準的。它不習慣於玩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細部,更喜歡那種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覺、意境,引發出一連串遐想的空間,把人們引向一個藝術世界。 古代雕塑題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勞動生活及民俗雕塑。藝術門類有圓雕、浮雕、紀念性雕塑、案頭雕塑、建築及器物裝飾雕塑等,雕刻材料也豐富多采,除了青銅、石、磚、泥、陶等材料外,還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中國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種動物形象的陶塑為主,人物形象大多是附加在實用器物上的裝飾物,隨意性很強,形象粗簡、稚拙。商周時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銅器鑄造為主,青銅器上的紋案,主要有動物紋、幾何紋。商代青銅禮器造型奇特,充滿威嚴而神秘,崇高而怪異的美感。而從這時期考古挖掘中大量出土的雕塑中,唯不見有神像,這是世界雕塑藝術史上的一個獨特現象。西周以後,其風格趨於寫實而富於理性。至春秋戰國時期則變得繁麗、華美。商、周時期除禮器外,還有一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實用青銅器和石、骨、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動物,皆造型巧妙,製做精細。 秦漢時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義的是秦始皇陵兵馬俑雕塑群。與青銅器神秘怪異的風格相反,兵馬俑充滿崇高陽剛之美。這數以萬計的兵馬俑,顯示出對人的力量的肯定。人物、戰馬都與真實的一樣大小,毫無誇張之處。以體量的巨大、數量的眾多、形象的真實,產生著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西漢名將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動物石刻,手法簡練概括,於渾厚中顯示著雄強的力之美。其中《馬踏匈奴》再一次體驗到中國雕塑藝術的寫意傳神的特點。那馬雖然粗糙笨拙,但它仍然有一種靈動之勢,那淺淺地雕刻的幾筆就是馬腿,它與馬的上身連成一體,多餘的沒有雕空的石料根本不存在,有的是一個完整的馬的形象。 漢代的厚葬風使動物俑和人物俑的雕塑作品眾多,其造型古樸、神態誇張而強調動勢。漢代世俗生活成為雕塑的素材,舂米、采芋、釀酒以及舞樂百戲等情景在漢代的磚畫象中以浮雕的形式大量存在,宴飲、驅車、習射等土大夫的生活也得到了表現。 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佛教最具有藝術性的。隨著佛教的盛行,佛像雕塑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雕塑藝術的主流,著名的雲岡、敦煌、龍門、麥積山四大石窟均開鑿於這個時代。一般而言,北魏時期的造像在形式風格上受印度或西域式樣的影響,庄嚴、渾朴,於靜穆中顯示著佛的偉力。南北朝的佛教雕刻融合漢族知識分子的審美時尚,形成了褒衣博帶秀骨清象的新風貌。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現在石窟雕塑上,如龍門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其雕刻手法流暢而嫻熟,創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風格,不僅體現著唐帝國博大、雄強的時代精神,同時也顯示出唐人豐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藝。如果說佛教傳入中國之初,在造像上還是模仿印度,那麼到了唐代的龍門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像》,中國雕刻家的技巧已經圓熟,對佛像雕刻藝術的精髓有了深刻的理解。盧舍那佛像已經是中國化的佛像了。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陵墓前的浮雕,與兵馬俑一脈相承,《昭陵六駿》體現中國古代雕塑的現實手法,沒有失實的誇張,沒有虛化詭異的造型,這些雕刻同樣顯示出對自然和人的力量的肯定。此外,最能代表唐代雕塑藝術水平的還有那些真實生動的三彩俑和四川大足石窟。大足石窟中各種經變故事中的普通人物更為生活化,現實化,不少作品也完全可以被視為普通人的肖像。 世俗題材的增多和寫實風格的發展是宋、遼、金時期雕塑藝術的主要特點,山西晉祠、山東長清靈岩寺、江蘇直保聖寺彩塑,都生動傳神地表現了世人情態,有很強的寫實性。遼代大同下華嚴寺的菩薩造像體態優美,神情含蓄,衣飾華美,大有唐塑遺風。此外小型泥塑,在寫實方面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中國古代雕塑有一定局限性,中國的王宮貴族的帝王觀和藝術觀,與西方相比,同樣是出於顯威、歌功頌德的目的,中國的王宮貴族迴避了直接塑造自己而採用了龍鳳、獅子、麒麟等瑞獸以及僕人、軍隊、武士來烘托自己的偉大與神聖。同樣,在佛教雕刻中,古代雕塑家最能發揮現實描寫才能的只是羅漢,菩薩,觀音,創作自由最為有限的是主佛。 古典雕塑可能很容易被人視為太舊,太傳統,但筆者認為,尊重傳統意味著承認藝術史的連續性,雕塑藝術需要不斷創新探索,但任何創新都不是異想天開的標新立異,創新也意味著對傳統的繼承。當今傳統藝術正受到西方現代主義越來越強烈挑戰, 新的思潮要摧毀一切舊的傳統,可是今天的藝術家為什麼又紛紛回到被毀的廢墟上尋找殘存的傳統文化呢?塵歸塵,土歸土。讓我們踏上歷史塵土,回味中國古典雕塑藝術魅力。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雕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