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歷程
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間,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地探索,無法解決這一問題。五四運動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
熱血青年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奮不顧身;青年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努力探尋改變中國命運的科學真理和發展道路。
在救亡圖存的不斷求索中,在「改造中國」的艱苦實踐中,一條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經大革命的失敗、土地革命的挫折、抗日戰爭的壯大,在解放戰爭後,建立新中國,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崛起。
(1)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的近代史因此而具有兩個鮮明的特徵:
其一是中國無力保衛自己免於侵略;其二是中國不得不接受不平等條約。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4年,胡繩在《歷史研究》創刊號上發表《中國近代歷史的分期問題》,引起了近代史學界的強烈關注和熱烈討論。
在文章中,胡繩非常明確地把近代史限定在1840—1919年之間,也就是說,以五四運動為分野,在此之前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為近代史;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開始取代民族資產階級成為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此後則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是為中國現代史。
胡繩的這一主張,得到了多數學者的認可。
從這時開始,中國歷史學界出現了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的明確分界,分界線就是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
⑵ 中國近現代史發展歷程論文
中國近現代史,是指中國自年以來直至現在的170多年的歷史。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眾和仁人志士為救國存亡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
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
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1840年鴉片戰爭-1919年五四運動為近代, 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性質轉變,由封建社會轉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9年五四運動-1949新中國成立為現代。
(2)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擴展閱讀:
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及因此而簽訂的《南京條約》,包括香港的割讓。
中國的近代史因此而具有兩個鮮明的特徵:
其一是中國無力保衛自己免於侵略;其二是中國不得不接受不平等條約。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4年,胡繩在《歷史研究》創刊號上發表《中國近代歷史的分期問題》,引起了近代史學界的強烈關注和熱烈討論。
在文章中,胡繩非常明確地把近代史限定在1840—1919年之間,也就是說,以五四運動為分野,在此之前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為近代史;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開始取代民族資產階級成為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此後則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是為中國現代史。
胡繩的這一主張,得到了多數學者的認可。
從這時開始,中國歷史學界出現了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的明確分界,分界線就是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
⑶ 中國近代史的演變歷程
清廷來鴉片戰爭失敗,中國近代史開自端
洋務運動,維新運動,立憲運動接連失敗,促使知識分子開始反清,典型代表孫中山
革命黨人武昌起義成功,清廷被推翻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中國進入北洋時代
袁世凱稱帝,遭全國反對,被推翻下台
袁世凱下台後,北洋政府3架馬車開始內斗,先是段祺瑞倒台,接著張作霖兵敗,吳佩孚成了大贏家
史稱第一次直奉戰爭
張作霖並不甘心失敗,大改革後發起第二次直奉戰爭,打敗吳佩甫
隨後蔣介石北伐,將吳佩孚,孫傳芳,統統打敗,
日本人幫蔣介石忙,炸死張作霖,長子張學良易幟,中國實現形式上的統一
統一後的中國陷入持久的內戰,主要就是蔣介石中央政府對地方實力派的打壓
日本人則步步緊逼,先後奪取東北,華北,張學良因為一系列的失敗被免職
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
1945年抗戰結束,中國獲勝,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
1946年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全面內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建立,近代史結束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⑷ 中國近代史崛起的歷程
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間,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地探索,無法解決這一問題。五四運動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
熱血青年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奮不顧身;青年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努力探尋改變中國命運的科學真理和發展道路。
在救亡圖存的不斷求索中,在「改造中國」的艱苦實踐中,一條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經大革命的失敗、土地革命的挫折、抗日戰爭的壯大,在解放戰爭後,建立新中國,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崛起。
(4)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走的是歷史選擇的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找到適合自己條件的道路,才能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
歷史是現實的源頭。近代以後,中國飽受戰亂動盪,歷經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磨難。100多年前,中國人民開始「睜眼看世界」,努力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
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曾經到英國求學。在經歷君主立憲制、議會制、總統制等的失敗嘗試後,中國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⑸ 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規律是什麼
一、地主階級學習西方
1.林則徐、魏源等地主階級抵抗派
為什麼要學 怎麼學 學什麼 結果
背景:民族危機的出現和封建統治危機的日益加深,特別是鴉片戰爭的刺激,使一些愛國的知識分子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驚醒。他們開始拋棄虛驕自大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關心時局,尋求強國禦侮之道。
目的: 「制夷」,即抵抗外來侵略,挽救民族危機。
林則徐:設立譯館,編譯外國書報;積極仿製西方戰艦,還提出建設一支新式海軍的主張,邁出了「師夷長技」的第一步,所以他被譽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編寫《海國圖志》一書,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光輝思想。
火器、戰艦、養兵練兵之法。→軍事技術
(器物層次) 形成新思想,在思想界起了啟迪作用,但沒有付之於實踐。
2.曾國藩、李鴻章等地主階級洋務派
為什麼要學 怎麼學 學什麼 結果
背景: 60年代,由於受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雙重打擊,清政府內憂外患,急於尋求出路。而慈禧太後的暫時支持,總理衙門中央
洋務機構的建立為洋務派學西方創造了有利條件。
目的:具體目的「剿發捻」(鎮壓人民革命);「勤遠略」(抵抗外來侵略);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封建統治。
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發起了長達30多年的洋務運動。
經濟:創辦近代企業;
軍事:籌劃海防,創辦新式海軍;
文教:創辦新式學堂,派留學生出國深造。
(器物層次)
是近代化的開端,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3.晚清政府
為什麼要學 怎麼學 學什麼 結果
背景: 20世紀初,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義和團運動的雙重打擊下,清政府又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
目的:為了應付嚴重的國內危機,遏制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實質是鞏固封建專制統治。
從1901年開始實施「新政」,從1905-1911年進行「預備立憲」,但仍未超出「中體西用」的范疇。
經濟:獎勵實業;
軍事:編練新軍;
文教: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政治:「預備立憲」,進行政治制度改革。
內容較全面,但卻是騙局(主要是後者)
客觀上有利於中國近代化,但最終破產,為辛亥革命創造了成熟的客觀革命形勢,為自己准備了掘墓人。
二、資產階級學習西方
1.早期維新派
背景: 19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傳入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從洋務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維新派。
目的:抵制外來侵略,發展資本主義。
以王韜、鄭觀應為代表的早期維新派提出並宣傳自己的主張
經濟:發展工商業,和外國進行商戰。
文化上:興辦學校,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
政治:進行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
在理論上還不成熟,更未付之於實踐,實際影響不大。但為康梁維新思想奠定基礎。
2.康、梁維新派
背景: 19世紀90年代末,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目的:抵制外來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
掀起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成為高潮。
政治: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
經濟: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思想——學習西方科學文化。
(制度層次)
曇花一現。
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3.孫中山革命派
背景:20世紀初,帝國主義侵略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資產階級的力量進一步壯大。
目的:抵制外來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
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為高峰,推翻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學習西方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國家學說,並把它發展為三民主義。
(制度層次)
功敗垂成——有巨大的歷史功績,但最終失敗。
4.陳獨秀、李大釗等激進派
背景:政治上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國家一天天還下去;經濟上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進一步壯大;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思想與袁世凱尊孔復古逆流勢不兩立。
目的: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更好地發展資本主義。
掀起新文化運動,猛烈抨擊幾千年封建思想文化。
民主與科學。
民主指法蘭西式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科學是指自然科學和看待客觀事物的科學觀點。
(思想文化層次)
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運動後期宣傳的馬克思主義,終於成為中國人民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三.無產階級學西方
背景:俄國十月革命成功,新文化運動為馬克思義在中國傳播的提供了思想條件。
主要思想:馬克思主義。
主要實踐:五四運動、建立中國共產黨、參加國民革命、反對美蔣的反動統治、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等。
影響:歷盡曲折坎坷,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從此中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探索和發展,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四 .農民階級對西學的態度
(1)太平天國運動
A.拜上帝教
太平天國並沒有吸取西方的資本主義近代文明,卻從西方尋來了已經腐朽沒落的中世紀文化。洪秀全等太平天國領袖把西方的基督教教義、中國儒家的大同思想和農民的平均主義糅合起來,創立了拜上帝教,用以組織群眾、發動群眾,以實現農民階級的平均主義願望。
B.《資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方案——《資政新篇》,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但由於社會條件不具備,農民階級不欣賞,根本未得到實施。說明農民領袖能接受西方思想但農民階級卻不贊同。
(2)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運動的指導思想是「扶清滅洋」,在反侵略的同時也否定了西方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可見,固守傳統 是農民階級的本性,他們只有無產階級的領導下,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⑹ 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1840年--1842年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與英中簽訂《南京條約》,是中國淪為半內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容
1856年--1860年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北京條約》、《天津條約》。
1883年--1885年中法戰爭,簽訂《中法條約》。
1894---1895,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00--1901,八國聯軍進北京,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⑺ 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歷程變化圖
1840年--1842年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與英中簽訂《南京條約》,是中國淪回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答
1856年--1860年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北京條約》、《天津條約》
1883年--1885年中法戰爭,簽訂《中法條約》
1894---1895,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00--1901,八國聯軍進北京,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⑻ 中國近代發展史
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間,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地探索,無法解決這一問題。五四運動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
熱血青年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奮不顧身;青年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努力探尋改變中國命運的科學真理和發展道路。
在救亡圖存的不斷求索中,在「改造中國」的艱苦實踐中,一條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經大革命的失敗、土地革命的挫折、抗日戰爭的壯大,在解放戰爭後,建立新中國,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崛起。
(8)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的近代史因此而具有兩個鮮明的特徵:
其一是中國無力保衛自己免於侵略;其二是中國不得不接受不平等條約。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4年,胡繩在《歷史研究》創刊號上發表《中國近代歷史的分期問題》,引起了近代史學界的強烈關注和熱烈討論。
在文章中,胡繩非常明確地把近代史限定在1840—1919年之間,也就是說,以五四運動為分野,在此之前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為近代史;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開始取代民族資產階級成為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此後則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是為中國現代史。
胡繩的這一主張,得到了多數學者的認可。
從這時開始,中國歷史學界出現了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的明確分界,分界線就是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