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漢語的歷史發展

漢語的歷史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26 11:07:10

⑴ 漢語的歷史時期如何劃分

漢語的歷史發展時期分為:
古代漢語分為:
上古漢語:秦漢以前(包括秦漢)
中古漢語:魏晉至五代
近古漢語:北宋至五四前的文言部分
近代漢語:北宋至五四前的古代白話部分
現代漢語:五四至今

上古漢語
上古漢語存在於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到前7世紀),文字記錄有青銅器上的刻銘、《詩經》、歷史書書經以及部分《易經》。 據《禮記·中庸》第二十八章記載:「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可見周朝建立時期就開始實行語言文字的統一。春秋初期,見於記載的諸侯國還有170多個。至戰國時期,形成「七雄」,「諸侯力政,不統於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說文解字·敘》)。 先秦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稱為「雅言」的共同語。「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論語·述而》) 秦朝重新統一之後,進一步規范了文字,以小篆作為正式官方文字。
中古漢語
這種漢語使用於隋朝、唐朝和宋朝(7-10世紀),可以分為《切韻》(601年)涉及到的早期以及《廣韻》(10世紀)所反映的晚期。高本漢把這個階段稱為「古代漢語」。語言學家已能較自信地重構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這種證據來自幾個方面:多樣的現代方言、韻書以及對外語的翻譯。正如印歐語系的語言可以由現代印歐語言重構一樣,中古漢語也可以由方言重建。另外,中國古代的文學家花費了很大的精力來總結漢語的語音體系,這些資料仍然是現代語言學家工作的基礎。最後,漢語的語音可以從對外國語言的翻譯中了解到。
近代漢語
近代漢語是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之間以早期白話文獻為代表的漢語。《水滸傳》《西遊記》等書所用語言即為近代漢語。
現代漢語
現代漢語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漢語。 1913年,讀音統一會通過投票方式確定了「國音」標准,這種標准音習慣上稱之為「老國音」。1923年,當時的國語統一籌備會成立了「國音字典增修委員會」,決定採用北京語音標准,稱之為「新國音」。
現代漢語是現代漢民族使用的語言。廣義的現代漢語包括漢語的各種方言,即不同地區的漢族人所使用的語言,這些語言都是漢語,只是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而狹義的現代漢語則是指「普通話」,即「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所代表的標准現代漢語也是中國的國家通用語言。

⑵ 漢語的歷史沿革

相傳黃帝時中原有「萬國」,夏朝時還有三千國,周初分封八百諸侯,而「五方之民,言語不通」(《禮記·王制》)。
上古漢語存在於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到前7世紀),文字記錄有青銅器上的刻銘、《詩經》、歷史書書經以及部分《易經》。
據《禮記·中庸》第二十八章記載:「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可見周朝建立時期就開始實行語言文字的統一。
春秋初期,見於記載的諸侯國還有170多個。至戰國時期,形成「七雄」,「諸侯力政,不統於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說文解字·敘》)。
先秦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稱為「雅言」的共同語。「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論語·述而》)
秦朝重新統一之後,進一步規范了文字,以小篆作為正式官方文字。 中古漢語使用於南北朝、隋朝、唐朝和宋朝前期(公元7世紀到10世紀),可以分為《切韻》(公元601年)涉及到的早期以及《廣韻》(公元10世紀)所反映的晚期。高本漢把這個階段稱為「古代漢語」。
語言學家已能較自信地重構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這種證據來自幾個方面:多樣的現代方言、韻書以及對外語的翻譯。
正如印歐語系的語言可以由現代印歐語言重構一樣,中古漢語也可以由方言重建。另外,中國古代的文學家花費了很大的精力來總結漢語的語音體系,這些資料仍然是現代語言學家工作的基礎。最後,漢語的語音可以從對外國語言的翻譯中了解到。 近代漢語是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之間以早期白話文獻為代表的漢語。
現代漢語有標准語(普通話)和方言之分。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2000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漢語方言通常分為七大方言: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各方言區內又分布著若干次方言和許多種土語。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官話方言分為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江淮官話八個次方言。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北方官話白話文的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現代漢語標准,稱為國語官方語言。
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國音常用字匯》後,被採納為中國官方語言的標准。
國共內戰之後,由於政治歷史原因,大陸改稱其為普通話,台灣依舊稱國語。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決議公布《漢語拼音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的工具。《漢語拼音方案》也是拼寫中國地名、人名和中文文獻等的國際標准。
對外漢語是以其他語言為母語的國家或民族的人為對象的漢語教學。也稱為漢語作為外語教學或者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相應專業為高等院校培養具有較高外語文化修養且能以外語為工作語言的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師,為旅遊和各類涉外部門培養導游和翻譯人才。
2012年12月4日,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共同發布了《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了語言文字工作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普通話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普及,漢字社會應用的規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漢語拼音更好地發揮作用。語言文字規范標准基本滿足社會需求,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語言文字社會管理服務能力全面提升,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各民族語言文字的科學保護得到加強。語言文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國家語言實力顯著增強,國民語言能力明顯提高,社會語言生活和諧發展」。綱要確定了「大力推廣和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進語言文字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建設」「加強語言文字社會應用監督檢查和服務」「提高國民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弘揚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加強語言文字法制建設」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七項主要任務;確定了「推廣普及」「基礎建設」「督查服務」「能力提升」「科學保護」「文化傳承」六項重點工作和十六個方面的舉措;提出了「創新理念思路」「創新工作機制」「創新管理服務」和「擴大對外開放」「強化人才保障」「提高科研水平」「加大宣傳力度」「保障經費投入」等八項創新與保障措施。綱要的發布是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行動,是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綱領。

⑶ 漢語歷史發展的趨勢有哪幾方面

漢語作為以語抄素文字為文字系統的語言,文字高度的統一與規范,現代漢語有統一和規范的語法。而漢字在表音上面更富於變化。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廣袤的領土疆域內,漢字的讀音有一定因時因地的變遷,並導致方言的產生。但是漢語書面語言規范,消除了因為方言差異造成的交流障礙。——常識文化篇。

⑷ 現代漢語發展史

  1. 傳統音韻學曾把漢語語音數千年的語音史劃分為上古、中古、近代和現代四個大的階段。

  2. 據文獻記載,我國早在先秦就產生了「雅言」,漢代又有「通語」,它們都是當時統一的書面語。但是在古代社會中掌握書面語的僅僅是少數受過教育的人,書面語代代相傳,很容易和口語脫節,形成一種脫離口語的書面語,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文言」。文言最初也是在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以後卻和口語的距離越來越遠。這樣到了唐宋時代,在人民大眾口語的基礎上又形成了一種新的書面語,這就是「白話」,白話始終是和口語密切聯系的。宋元以後用白話寫作的文學作品就大量出現了,包括《水滸傳》、《儒林外史》、《紅樓夢》等文學巨著。它們盡管都帶有各地的地方色彩,但所用的基礎方言都是北方方言,它們大量傳到非北方話的地區,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廣。很多非北方話的地區的人也學會了用白話閱讀和寫作,這樣白話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全民性。白話就是現代漢民族共語書面形式的來源。

  3. 在白話文學流傳的同時,以北京話為代表「官話」也逐步傳播開去,不僅成為各級官府的交際工具。元末明初的《朴通事》和《老乞大》是兩種供朝鮮人學習漢語用的會話課本,就是用北京口語寫的,被公認為當時漢語口語的代表。清朝的時候,在福建、廣東等地設立「正音書院」,教授官話,並且規定不會官話的人不能做官。這樣,以北京話為代表的北方「官話」就成了現代漢民族共同口頭形式的源頭。

  4. 本世紀初,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隨著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的高漲,上述兩種趨勢就合而為一了,加速了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形成。一方面掀起了「白話文運動」,動搖了文言文的統治地位,使白話文取得了文學語言的地位;另一方面,「國語運動」的開展促使北京語音成為民族共同語的標准音。這兩個運動互相推動、互相影響,使書面語和口語接近起來並有了統一的規范,形成了言文一致的現代漢語普通話,並取得了共同語的地位。

⑸ 漢字的歷史發展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漢字。可是,大家知道漢字是怎樣發展來的嗎?在這里,我就介紹一下漢字的歷史。
有這么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的黃帝時期,黃帝命令他的臣子倉頡創造文字,倉頡是一個長有八隻眼睛的怪人,他用自己的八隻眼睛觀察八方,看見各種各樣的東西,他把這些東西的形狀簡化後刻在龜殼、獸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這個神話當然是荒謬的,但也說明了一個事實——漢字是由象形字演變而來的。
在幾萬年前的原始時代,遠古人學會了用語言來表達意思,後來又學會了用手勢,但有些事物用語言和手勢是難以表達的,於是有人想出了做記號的方法,可記號太多,容易忘記,後來就用圖形表達意思,比如「太陽」就畫成一個圓圈的形狀,「樹」就畫成樹的模樣,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這樣產生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到了這時,需要文字記載的東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圖形符號來表示,顯得太繁瑣了。於是人們就簡化了一些象形字,並把一些象形字組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字,讓人能更容易看懂。比如把「人」和「木」組合起來,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個人靠在樹上睡覺。這樣又創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漢字的一個新類型——會意字。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諸侯國,而這些諸侯國的文字又有所區別,於是出現了一字多義、多字一義的情況,這給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帶來了困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下令在全國統一使用一種文字——小篆。這種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簡化了許多,但仍有些繁瑣,於是民間逐步興起了一種應急的俗體——隸書。到了三國時期,魏國的鍾繇又創造出了一種更為簡便美觀的文字——楷書。從此以後,漢字就確立了它的方塊形態,開始有了間架結構。以後人們又陸續創造了草書、行書等各種各樣的字體,也涌現出了像「鍾、王」、「顏、柳」、「蘇、黃、米、蔡」這些舉世聞名的書法家。漢字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
而隨著漢字的發展,漢字的個數也越來越多,於是就出現了一種便於人們查找漢字的工具,像《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
1949年以後,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漢字迎來了它發展的春天。50年代初期,中央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文字改革的通知,對於一些筆畫過於繁瑣的漢字進行了大膽簡化,使人人都能識漢字、用漢字,這在漢字的發展史上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在現代社會,科學飛速發展,漢字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像表示化學元素的漢字,表示一些新生事物的漢字不斷出現,許多漢字也被賦予了一些新的含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出現,怎樣把漢字輸入計算機又成為一個新的課題。八十年代以後,我國研製開發了一系列漢字輸入法,如拼音、五筆字型、表形碼、自然碼等等。漢字為適應時代的變化,也在不斷地改進自己,完善自己,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近年來,有些人認為漢字過於復雜,提出了「文字拉丁化」的方案,認為漢字應該走拼音化的道路。但我不這樣認為,因為漢字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考驗,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徵,成為了中國人的一種標志,我們不應該拋棄漢字,而是應該發展漢字,完善漢字,讓漢字在二十一世紀繼續延續下去。

閱讀全文

與漢語的歷史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