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桂花的由來
桂花(學名:Osmanthus fragrans,英文Sweet Olive),木犀科木犀屬,又名「月桂」、「木犀」,俗稱「桂花樹」。常版綠權灌木或小喬木,為溫帶樹種。葉對生,多呈橢圓或長橢圓形,樹葉葉面光滑,革質,葉邊緣有鋸齒。
❷ 八月桂花開的歷史淵源
農歷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既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與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許多文人吟詩填詞來
描繪桂花、頌揚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而借喻仕途得志、飛黃騰達的「蟾宮折
桂」,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嚮往的目標。以下根據秦漢至唐宋的有關典籍,介紹這些神話故事的主要內容:
「嫦娥奔月」此傳說最早出自《歸藏》。這是一部約成於戰國初年的上古典籍。書中有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精。」以後,西漢劉安撰《淮
南子》(公元前2世紀)等典籍中多有徵引,內容更為詳盡,主要是增加了一段嫦娥變蟾蜍可能算是對嫦娥的一種懲罰。「吳剛伐桂」。這一傳說引自唐代式撰《酉
陽雜俎》(860):「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桂樹的
「樹創隨合」,即砍樹的創傷很快癒合,隱喻著月亮的陰晴圓缺,意味著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因此,在這個傳說中,月亮和桂樹是兩位一體的,桂樹能與月亮一樣象徵
長生。
「蟾宮折桂」。一說見自《晉史》。據該書載稱:「郄
詵對策第一,武帝問之曰:臣今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一枝。」泛指歷代文人喜愛桂花,簡直到了如醉似痴、夢寐以求的程度。宋代與蘇軾交遊唱和的僧仲殊有詞贊美
桂花曰:「花則一名,種分三色,嫩紅、妖白、嬌黃。……許多才子爭攀折。常娥道:三種清香,狀元是紅(丹桂)、黃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銀桂)。」意
指用攀桂、折桂來借喻科舉及第的頭、二、三名。
同受上述神
話故事的影響,歷代文人墨客和達官顯貴,在官邸宅園引種桂花也十分普遍。唐代柳宗曾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餘株載植在零陵所住精舍。顧德在任宰相的二十年間收
集了大量桂樹,選後引種到洛陽郊外他的別墅所在地。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曾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他不僅自己種桂,還想他日能在月宮
植桂。有詩詠日:「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魏晉以來,文人詩詞詠桂成風,名句佳作頗多。突出了桂花的名品和奇香,亦有借花寓情,抒發感情的。
「獨佔三秋壓眾芳,何誇橘綠與橙黃。自從分下月中秋,果若飄來天際香。」由宋代詩人呂聲之所作。他稱桂花是三秋期間的領銜花木,有著不凡的淵源(月中種)和異異乎尋常的奇香(天際香)。
「亭亭岩下桂,歲晚獨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這是一首很有名氣的詠桂詩,由宋代理學大師朱熹(1130—1200)所作。語言自然朴實,短短
二十個字,就把桂花的生態習性(生於岩嶺間)、物候表現(花開仲秋節)以及挺拔的主幹、層疊的枝葉和稠密的花朵,描繪得淋漓盡致。
「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後月還虧。須知天上人間物,同稟清秋在一時。」由宋代詩詞並佳的朱淑真所作。她運用委婉、細膩的筆法,表達優美的客觀事物和個人
的內心世界。農歷八月十五月圓之日,正是桂花盛開之時;花好月圓是家人團聚和生活幸福美滿的真實寫照。而花殘月虧則是人事滄桑的另一側面。
桂花除了名品和奇香外,她的品格也是歷代名人贊賞不絕的。例如,南宋愛國名相李綱最喜愛桂花,他抗金壯志未酬,晚年退居福州,其書齋就命名為《桂齋》,
而且親植桂花以明志。在兩首題木犀的《採桑子》中詞雲:「幽芳不為春光發,直待秋風,直待秋風,香比余花分外濃。步搖金翠人如玉,吹動瓏璁,吹動瓏璁,恰
似瑤台月下逢。」 「枝頭萬點妝金蕊,十里清香,十里清香,介引幽人雅思長。玉壺貯水花難老,凈幾明窗,凈幾明窗,褪下殘英簌簌黃。」
其後,晚清民族英雄林則徐在福州西湖荷亭邊重修李綱祠時,在祠旁築了一個讀書處,也題名為《桂齋》,以表繼承李綱的愛國遺志。
桂花是木犀屬(0smanthus)植物中的代表物種,其民間栽培,始於宋代,盛於明初。全世界現已發現32種,我國有27種之多,我國是世界木犀屬植
物的分布中心。桂花不僅有極高的園林生態價值,而且在開發食品方面(桂花糕、桂花湯圓、月餅、桂花茶、飲料、桂花酒等);在化工方面(提煉自然、桂花香
精、香水、香皂、香包);葯材(桂花、根、桂籽、葉,都可入名貴中葯);退耕還林(一些生長快、抗逆能力強的桂花新品種產業化開發使之價廉物美)等方面有
巨大的開發價值(特別是四季桂品種群的品種,在園林方面還是空白)。
古代桂花象徵勝利、崇高、友好、吉祥。古有仕圖得志者,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通過
挖掘豐富的桂花文化,傳承邀月賞桂的古老民俗,把賞桂與旅遊節慶活動結合起來。突出桂文化的獨特性,營造了高雅、熱烈、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與此同時,
有關城市每年舉辦桂花節,以花為媒,繁榮經濟,推動了旅遊事業的發展,促進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步伐。
八月桂花香
今天從主樓前走過,忽然一縷幽香飄來,驚喜,是桂花!深呼吸,捕捉著這若有若無的幽香,一陣眩暈!
❸ 誰知道有關於桂花的傳說
舊歷8月,古稱桂月,是賞桂的較佳月份。桂花與明月,很早就聯系在一起,從而,「桂魂」「桂輪」「桂月」「桂窟」等,都成為月亮的代表,「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神話故事,桂花成了生長在月亮上的神樹,傳說月亮上有座宮殿,稱為廣寒宮,孤單的嫦娥仙女居住在宮中。宮中有一棵桂花樹,高五百丈,所謂「月中有丹桂,自古以來發天香」,就是指的這棵桂樹。它生長很快,不砍月宮將容納不下,玉帝就命一個修仙時犯了錯誤的人——吳剛,天天去砍,可是隨砍隨合,即砍樹的創傷很快癒合,隱喻著月亮的陰晴圓缺,意味著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從而在這個傳說中,月亮和桂樹是兩位一體的,桂樹能與月亮一樣代表長生,將桂花與月宮嫦娥吳剛聯系在一起,頗富神奇色彩,使世人無不心嚮往之。因此寫下了「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的浪漫詩句,偉大的情懷也融進了這美麗動人的故事中。
桂花樹
正是因為月宮中有桂樹的傳說,便由此也有了「蟾宮折桂」的說法,折桂成為中舉的代表,而且人們將科舉考試稱為「桂科」,將科考高中稱為「折桂,」登第人員的名籍則稱為「桂籍」,再聯繫到月宮中的桂樹,便有了「蟾宮折桂」一說。宋代僧人仲殊在《金菊對芙蓉》中寫道「花則一名,種分三色,嫩紅妖白嬌黃……引騷人乘興廣賦詩章。許多才子爭攀折,嫦娥道三種清香:狀元紅是,黃為榜眼,白探花郎」,將桂花的花色——紅(丹桂)黃(金桂)白(銀桂)與科舉中殿試的前三名聯系起來,絕妙絕倫。
桂花樹
杭州西湖一帶的桂花,在唐朝時已聞名於世,那時候主要栽植於靈隱寺一帶。「桂子月中落」的傳說自唐朝廣為流傳。如詩人宋之問作《靈隱寺》詩,「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顆珊瑚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白居易《憶江南》中有「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的古詩句,並作《東城桂》兩首,其一曰:「子墜本從天竺寺,根盤今在闔間城。那時候應逐南風落,落向人間取次生。」這都是桂花更加充滿了詩情畫意。每當金秋時節,綠葉上綴滿一簇簇一團團金粟銀屑,香飄雲外。落花之時,隨著一陣陣秋風拂過林梢,濃密的桂粟紛紛揚揚飄落,霎時間下起了或黃或白的桂雨,給人一種仙境的感覺。
❹ 桂花的來歷
我國桂花樹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並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著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橄欖、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
晉代時期,桂花的栽培得到進一步推廣和發展。唐宋時期,引種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柳宗元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餘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為杭州、蘇州刺史,他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唐宋以後,桂花已被廣泛用於庭園栽培觀賞。
(4)桂花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桂花的分布范圍:
園林桂花原產中國西南喜馬拉雅山東段,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國西南部、四川、陝南、雲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長,現廣泛栽種於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其適生區北可抵黃河下游,南可至兩廣、海南等地。
生長地區水熱條件好,降水量適宜,土壤多為黃棕壤或黃褐土,植被則以亞熱帶闊葉林類型為主。在上述條件的孕育和影響下,桂花生長良好,並形成了安徽六安、湖北咸寧、湖南桃源、江蘇蘇州、廣西桂林、湖北武漢、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幾大全國有名的桂花商品生產基地。
❺ 桂林山水的歷史文化
桂林山水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桂林美麗的山水,記錄和凝結著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
桂林,始於秦朝,興於唐宋,盛於明朝,是我國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唐至今,桂林一直是我國南方和廣西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是「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
桂林的歷史文化畫卷光輝燦爛:以甑皮岩為代表的史前歷史文化,以靈渠為代表的秦代水利工程,以靖江王陵、王府為代表的宏偉壯觀的明藩王文化,以摩崖石刻和山水詩詞為代表的異彩紛呈的山水文化,以西南劇展為代表的影響深遠的抗戰文化等,無不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文化價值。如今,桂林市國家、自治區、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346處。
歷史上文人墨客贊美桂林山水的詩賦和佛像遍布石壁岩洞,摩崖數量之巨在我國長江以南首屈一指,至今已達2000餘件,成為全國六大石刻基地之一。其中「桂海碑林」、「西山摩崖石刻」等最為有名。
桂海碑林博物館位於月牙山南麓,由龍隱洞和龍隱岩兩處的220餘件摩崖石刻和新建碑閣中數十件石刻組成,還收藏了市內外拓本上千件。這些石刻經由唐代直至清代,歷時1000多年逐步形成。歷史上在這里興盛的旅遊文化,積淀成龍隱洞和龍隱岩內外「摩崖殆遍」、「壁無完石」的碑林奇觀,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堪稱一部刻在石頭上的歷史文獻。無怪乎南宋才子陳讜遍游桂林諸山後,面對琳琅滿目的石刻發出了「周南太史書」的贊嘆,將之與《詩經》、《史記》媲美。
與以庄嚴肅穆的廟堂文化為特色、以碑為主的西安碑林不同的是,桂林石刻是以靈活多樣的社會文化為特色,以摩崖為主體。題刻內容從政治生活、軍事征戰到開渠築城、宗教傳說,一塊塊碑刻截取了各個時代的橫斷面,再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如記錄了北宋時期一次震驚朝野的黨派斗爭的《元黨籍碑》、反映北宋末年正直官吏反腐倡廉呼聲的《龍圖梅公瘴說》等,不勝枚舉。都具有彌足珍貴的史料價值。
「游山如讀史」。桂林的摩崖石刻正是以深刻的文化內涵屹立在秀麗的桂林山水中,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
❻ 桂林歷史文化有什麼特色
1、桂劇
桂劇是廣西主要的地方劇種。它有比較悠久的歷史,約在明代中葉便開始發端。明末清初廣西已有崑腔,後高腔和弋陽腔又相繼傳入,相互融合而形成以彈腔(即皮黃)為主的高、昆、吹、雜等五種聲腔藝術的桂劇。2006年5月20日,桂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37。
2、桂林民歌
最普及、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山歌和龍船歌。山歌曲調簡單、朴實,節奏自由,在農村廣為流行。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曲調。多為上山砍柴或田野勞動時,即興編唱、有獨唱,也有對唱。龍船歌流行於桂林江河沿岸,灕江一帶流行套曲8首,即集人歌、出船歌、遊船歌、扒船歌、連船歌、贏船歌、灣船歌、扯船歌; 而桃花江沿岸一帶則有套曲13首。唱詞多與悼念屈原、頌揚龍王、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關。
3、桂柳話
廣西的西南官話中向來以為桂林話、荔浦話流行最廣,實際上,柳州話通行的范圍更廣。桂林話存在於桂林及興安、靈川的一些城鎮,其餘廣大地區,通用的官話都接近柳州話。在貴州省黔南州的羅甸縣、平塘縣、黔西南州的望謨、冊亨等地的語言也屬於桂柳話;還有原柳州鐵路局管轄的貴州省都勻鐵路地區及黔桂線沿線鐵路職工、家屬也說的是桂柳話。桂柳話細分又有桂林話、柳州話、郴州話、荔浦話 、平樂話等,其間有一些差別。
4、河燈歌節
每年的七月半(農歷7月12日至14日)是資源縣河燈歌節定期舉辦時間,資源各族人民雲集縣城,資江兩岸三天三夜,歌聲繚繞,整個縣城籠入了歌海之中,十四日夜晚可領略「萬盞河燈漂資江」的人間奇觀。
5、零零落
零零落是廣西代表性的曲藝之一,以桂林方言為演唱基礎,流行於桂北一帶的曲藝形式。它具有一人多角、輕便靈活、反映現實快等特點,深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❼ 桂花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秋桂如金,代表「收獲」。
桂花的花語——「吸入你的氣息」,永伴佳人回。
桂花的象徵意義——答「吉祥」的象徵。
桂花可是香滿天下,譽滿天下的室花,是崇高美好的,「吉祥」的象徵。
因「桂」諧音「貴」,所以桂花又有榮華富貴的寓意,有些地方的習俗新娘子要帶桂花,則是寓意「早生貴子」。
在「桂花酒」的傳說里,善良的仙酒娘子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花酒傳向人間。所以桂花又有了「收獲」的寓意。
(7)桂花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據記載,中國桂花樹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南山經》提到的招搖之山多桂。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並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
另外,有關桂花的神話也是廣為流傳。相傳,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漢朝河西人吳剛,因學仙時,不遵道規,被罰至月中伐桂,但此樹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千萬年過去了,吳剛總是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這一天,吳剛才在樹下稍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
參考資料:網路-桂花
❽ 有關桂花的故事
一、故事:
1、頑強的桂花
《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著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橄欖、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也提到桂花,當時桂花引種宮苑初獲成功,並具一定規模。
2、桂花獻美人
《南部煙花記》記載,陳後主(公元583—589年)為愛妃張麗華造「桂宮」於庭院中,植桂一株,樹下置葯杵臼,並使張妃馴養一白兔,時獨步於中,謂之月宮。可想而知,當時把月亮認作有嫦娥、桂樹、玉兔存在的月宮這一傳說已相當普及,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把桂樹用於園林栽培了。現陝西漢中市城東南聖水內還有漢桂一株,相傳為漢高祖劉邦臣下蕭何手植,其主幹直徑達232厘米,樹冠覆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枝葉繁茂,蒼勁雄偉。
3、月中桂花
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漢朝河西人吳剛,因學仙時,不遵道規,被罰至月中伐桂,但此樹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千萬年過去了,吳剛總是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這一天,吳剛才在樹下稍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毛澤東的詩詞「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就源出於這一典故。
二、唐宋以後,桂花已被廣泛用於庭園中栽培觀賞。宋之問的《靈隱寺》詩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的著名詩句,故後人亦稱桂花為「天香」。李白在《詠桂》詩中則有「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植君園」。表明詩人要植桂園中,既可時時觀賞,又可時時自勉。這種需要,導致園中栽培桂花日漸普遍。
三、宋朝梅堯臣《臨軒桂》:「山楹無惡木,但有綠桂叢」。歐陽修《謝人寄雙桂樹子》中「曉露秋暉浮,清陰葯欄曲」暗示桂花已移植到詩人庭院中的芍葯欄桿旁。宋代毛滂《桂花歌》中「玉階桂影秋綽約」說明在玉色的台階前植桂。元代倪瓚《桂花》詩中「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指出窗前植桂。
(8)桂花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1、桂花功效:淡黃白色,芳香,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於食品、化妝品,可制糕點、糖果,並可釀酒。桂花味辛,可入葯。以花、果實及根入葯。秋季採花;春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別曬干。花:辛,溫。果:辛、甘,溫。根:甘、微澀,平。功能主治:花:散寒破結,化痰止咳。用於牙痛,咳喘痰多,經閉腹痛。果:暖胃,平肝,散寒。用於虛寒胃痛。根:祛風濕,散寒。用於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腎虛牙痛。
2、桂花酒功效:古人認為桂為百葯之長,所以用桂花釀制的酒能達到「飲之壽千歲」的功效。像是漢代時,桂花酒就是人們用來敬神祭祖的佳品,祭祀完畢,晚輩向長輩敬用桂花酒,長輩們喝下之後則象徵了會延年益壽。該酒香甜醇厚,有開胃醒神、健脾補虛的功有。桂花酒尤其適用於女士飲用,被贊譽為「婦女幸福酒」。祖國醫學中有花療的理論實踐,桂花酒就是典型的實例。
3、桂花茶功效:桂花茶可養顏美容 ,舒緩喉嚨 ,改善多痰、咳嗽症狀 ,治十二指腸潰瘍 ,葦麻疹 、胃寒胃疼 、口臭 、視覺不明 。
❾ 桂花的精神內涵是什麼
桂花的精神內涵是什麼
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花卉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於一體的觀賞版與實用兼備的權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尤其是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在中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之作的數量也頗為可觀。自古就深受中國人的喜愛,被視為傳統名花。
桂花有很多別稱:因為葉子像圭而稱「桂」;紋理如犀,又叫木犀;其清雅高潔,香飄四溢,被稱為「仙友」;桂花又被稱為「仙樹」、「花中月老」。桂花通常生長在岩嶺上,也叫「岩桂」;桂花開花時濃香致遠,其香氣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清可盪滌,濃可致遠,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稱;黃花細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為「仙客」;花開於秋,舊說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稱「西香」或「秋香」;桂花樹是崇高、貞潔、榮譽、友好和吉祥的象徵,凡仕途得志,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
❿ 桂花樹的俗名由來
早在公元前3世紀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桂花的記載,《山海經 .南山經》提到:「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 .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其山多桂木。」楚屈原《九歌》中載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註:「桂漿」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釀制的美酒;「桂旗」是用桂樹的花枝作為旗幟,以裝飾用木蘭樹木材製作的車輛)。由此可見,在楚地的早期文獻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觀賞價值。此外,桂花還象徵著友好和吉祥。據說戰國時期,燕、韓兩國曾為了表示親善友好,相互饋贈桂花。在盛產桂花的少數民族地區,青年男女也常以贈送桂花來表示愛慕之情。《呂氏春秋》贊稱:「物之美者,招搖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是招搖山上的桂樹。說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已成為美的化身。
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西漢劉歆撰《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獻奇花異木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漢元鼎六年(111),武帝破南越後,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諸如甘蕉、留求子、蜜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檳榔、橄欖、千歲子、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也有「桂菱木蘭」 等記載。由此可見,桂花引種帝王宮苑,漢初已獲成功,並具一定規模。
農歷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既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與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許多文人吟詩填詞來描繪桂花、頌揚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而借喻仕途得志、飛黃騰達的「蟾宮折桂」,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嚮往的目標。以下根據秦漢至唐宋的有關典籍,介紹這些神話故事的主要內容:
「嫦娥奔月」此傳說最早出自《歸藏》。這是一部約成於戰國初年的上古典籍。書中有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精。」以後,西漢劉安撰《淮南子》(公元前2世紀)等典籍中多有徵引,內容更為詳盡,主要是增加了一段嫦娥變蟾蜍可能算是對嫦娥的一種懲罰。「吳剛伐桂」。這一傳說引自唐代式撰《酉陽雜俎》(860):「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桂樹的「樹創隨合」,即砍樹的創傷很快癒合,隱喻著月亮的陰晴圓缺,意味著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因此,在這個傳說中,月亮和桂樹是兩位一體的,桂樹能與月亮一樣象徵長生。
「蟾宮折桂」。一說見自《晉史》。據該書載稱:「郄詵對策第一,武帝問之曰:臣今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一枝。」泛指歷代文人喜愛桂花,簡直到了如醉似痴、夢寐以求的程度。宋代與蘇軾交遊唱和的僧仲殊有詞贊美桂花曰:「花則一名,種分三色,嫩紅、妖白、嬌黃。……許多才子爭攀折。常娥道:三種清香,狀元是紅(丹桂)、黃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銀桂)。」意指用攀桂、折桂來借喻科舉及第的頭、二、三名。
同受上述神話故事的影響,歷代文人墨客和達官顯貴,在官邸宅園引種桂花也十分普遍。唐代柳宗曾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餘株載植在零陵所住精舍。顧德在任宰相的二十年間收集了大量桂樹,選後引種到洛陽郊外他的別墅所在地。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曾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他不僅自己種桂,還想他日能在月宮植桂。有詩詠日:「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古代桂花象徵勝利、崇高、友好、吉祥。古有仕圖得志者,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通過挖掘豐富的桂花文化,傳承邀月賞桂的古老民俗,把賞桂與旅遊節慶活動結合起來。突出桂文化的獨特性,營造了高雅、熱烈、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與此同時,有關城市每年舉辦桂花節,以花為媒,繁榮經濟,推動了旅遊事業的發展,促進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