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輔助化療的輔助化療的歷史
結直腸癌輔助化療始於20世紀50年代,經歷探索、爭論近30年,直至1988年Buyse等發表了第一內個結直腸癌輔助化療有效的薈容萃(meta)分析報告,大家對結直腸癌輔助化療的有效性才達成共識。10多年來,眾多學者致力於結直腸癌輔助化療的新葯開發和新方案設計,並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臨床研究,結直腸癌輔助化療從而取得長足進步,並逐漸改變了人們的一些傳統觀念。
2. 病人化療這項是從什麼時候就開始有這項計術
強烈建議不要化療,化療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建議你輸入關鍵詞「化療」到網上去搜索病友的治療心得來證實我說的有沒有道理。我們病人家屬經常是懷著一顆好心但卻把病人往死路上推。
我們現在的癌症治療方法是建立在無所不能的超級細胞——癌細胞的基礎之上的,治療癌症就是『殺死』這些超級細胞,結果是癌細胞沒有『殺死』,正常的細胞被殺死了,越治越癌,癌症病人治一個死一個,一個多世紀過去了,結果仍然是如此。人們寧願相信癌症是治不好的絕症,也不願意換一個角度想想,我們的治療方法對不對?在有了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的今天,以現有的事實為基礎,分析顯微鏡下的『癌細胞』照片,你會發現,我們今天建立在假設上的治療癌症的方法是錯誤的,用錯誤的方法治病當然不可能把病治好,以下讓我們以現有的醫學事實基礎和現有的科學推理方法說明它的錯誤之處:
一.癌細胞的本質
我們分析癌症的發病過程:都有損害→癌症這樣的過程。癌症似乎成為了機體組織損害的最後階段。從組織損害向最後發展有兩條途徑:第一條途徑是受損細胞突然振奮了,變成了一種叫做「癌細胞」的超級細胞,不僅可以在身體內自由遊走,還可以跳變,比如從肝臟直接跳入大腦等。現在的治療癌症的方法就是以這種假設為基礎進行治療的,可惜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醫學實踐卻把癌症治成了『絕症』,說明此路不通啊。第二條途徑是受損的人體組織細胞最後死亡了,機體組織細胞的死亡會使機體更加虛弱,更虛弱的機體又會加速細胞死亡的進程,在控制論中把它稱為正反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句話叫「多米諾骨牌效應」。在治療癌症的斗爭中也有對應的專用名詞叫「癌細胞擴散」、「癌細胞轉移」。理所當然地,如果誰想要殺『死』已經死亡的細胞,不管是用葯物的方法還是物理的方法都是徒勞的。一個人留在家裡調養如果說是九死一生的話,則用殺閥的方法會殺死更多仍然活的組織細胞。如果一個癌症病人用這個方法來治療,他的出路只有一條:死亡!你見過用這種方法把癌症病人治好的嗎?當然不能!把這句話放這里算是一個擂台吧。
我們很多癌症病人的病本來是有兩條路可走的,生路或死路。但開殺的治療方法殺不死『癌細胞』,卻把正常的、活著的組織細胞殺死。完成了從損傷到局部細胞死亡再到整體死亡的全部過程。
我們機體還有一個防禦體系,就是淋巴系統。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淋巴細胞,按直徑不同區分為大(11~18微米)、中(7~11微米)、小(4~7微米)3種。淋巴細胞中的巨噬細胞具有明顯的變形運動,能吞噬、清除受傷、衰老的細胞及其碎片,它會把死亡後的細胞當作異物一口吞噬掉,如果它吞噬掉自由的細胞(碎片)後會隨著血液運行到腎臟把廢物排出體外,但在緻密的腫瘤中,它吞噬了細胞碎片後行為受阻,自己也困死其中,它的戰友們也把它當作機體的異物吞噬掉,直到不能吞噬、或者沒有機會吞噬為止。這就是我們在顯微鏡前看到的所謂「癌細胞」,它是細胞、細胞碎片、吞噬細胞後的淋巴細胞等殘骸,分析它的DNA成分,全是病人的DNA,但我們到最後都無法說清它有幾個細胞核。但都稱為「癌細胞」。
癌症的典型特徵之一是「惡性腫瘤」,腫瘤的中心部分是最先死亡的細胞所形成的,但這個過程是漸進性的,它的外圍細胞也在不斷加入到這個死亡游戲中來,這中間有機體組織自身細胞、也有參與進來清掃戰場的淋巴細胞,這使得它的邊緣殘次不齊。
癌症最初被稱為「惡性潰瘍」,活著的細胞不可能存活在其中的,它裡面除了缺氧,還有一些有害菌存在。不過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癌的細胞死亡的性質:一方面,潰瘍的液體來自於死亡的細胞,另一方面,潰瘍的液體也不適宜活的細胞生存。
這種說法是不是嘩眾取寵的噓頭還是有根有據的科學事實?用我們現在已有的醫學方法可以證實:
第一,癌腫瘤的細胞DNA為人體自身的細胞DNA現在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的醫療研究機構用科學方法一致證實,說明它們就是人體細胞。
第二,在電子顯微鏡下的癌腫瘤細胞更像在河中漂流的腐爛物,細胞膜殘缺,細胞不完整,整個細胞影像不清晰。對比其它細胞影像有天壤之別,說明它們浸泡在體液中已經有了程度不一的衰敗。
第三,現代醫學已發現用葯物或物理方法很難殺『死』它們,但用現代中醫的「扶正培本」抑制腫瘤轉移,這一事實已得到公認。或其它增強身體免控功能可以成功消除癌症危害,這在各種有公信力的公開媒體中都有不少報道,說明所謂『癌細胞』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具有超能力。癌症能被打敗而我們仍不能治癒它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我們的方法沒有找准而已。在西方的科學家把癌腫瘤的碎片種植到實驗小白鼠體內仍能成『活』。長成了實驗小白鼠的腫瘤,當然是良性的。基本常識告訴我們,身體有排異反應,成活要有非常嚴格的條件,一般條件下在異體內的成活只是一個假象,它其實是死的而不是活的。
第四,現代醫學已證明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過『小小癌』,在西北利亞凍土中挖出的保存完好的幾百個古代勇士身體中也存在這種『小小癌』的身影。但它們大都會不治而愈。治癒它們的就是身體的免控系統。
第五,病人位居世界第一,2007世界癌症死亡人數高達700萬。不同地區、不同生活習慣、互不接觸的個體的不同器官細胞進化成相同的『癌細胞』,而且最後結果都是死亡,『有共同的目標』是一定的、確定的,這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細胞的死亡!
二.治癌的路
癌細胞的核心是死亡了的細胞或細胞碎片,所以它具有超級細胞的一切特點,首先是殺不『死',現代醫學已經證明,不管是葯物還是物理的方法,都不能殺死它們。其次在一切細胞不可能存在的有氧或無氧環境、條件、狀態下,它可以『生存』和發展。但人體自身的免抗機能例外,這個是有目共睹的。死亡的細胞最後的歸宿是什麼?腐爛。癌症最後的階段就是惡性潰瘍,惡性潰瘍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比較常見,在醫學發達的現代則難覓蹤跡。因為腫瘤處於淋巴細胞的重重包圍之中,淋巴細胞在與腫瘤作戰的同時,還起到了保護腫瘤的作用,它的腐*敗速度遠遠趕不上人的死亡速度,畢竟人是在現代戰爭武器的加速下死亡的。核武器在面目猙獰時在日本殺死了幾十萬人,它微笑時在全世界殺死了數以億計。這是一個不可能讓人笑得起來的幽默。
我小時候夏季在小河溝上抓魚玩兒,乾旱時小河溝先是斷流,然後露出河床上一塊小石頭,接下來是幾塊,點接著變成面,再接下來河床大面積變成陸地,只留下零星的小水窪,最後河床完全乾涸。我們的生命就像這條小河,癌症就像露出水面的小石頭。小石頭露出水面就挖掉它,是我們常用的治癌之道。但沒有水源補充,即使整條河床挖地三尺也不能阻止小河乾涸,所以手術切除治癌總是有頭的。抗癌要防止的就是防止最初斷流的發生,新陳代謝源源不斷的補充就像這上流的河水補充才是我們生命之河充盈的保證。它的源頭在哪裡?就是我們每日飲食,是身體的營養。當然一旦河床已經斷流開始乾涸,則補充水源更重要。
癌症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點,就是我們口語中常說的冰山一角,它背後則是病人整個生命水平的全面衰弱,這就是癌症最令人恐慌的地方。從這點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種凶險極大的病症,和生命活動關聯大的身體組織(腦、肺、胃、肝、脾、腎)等組織的癌變,痛苦極大,對生命的威脅也非常大,治療癌症是生命和死亡賽跑的過程,跑過它生命就屬於您。
營養,是防癌治癌的第一前提和最後手段。
癌症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已經為現代醫學所證實,要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替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醫療永遠只是一種輔助手段,我們城市生活越來越依靠醫療,結果發現我們的健康狀況不如鄉下人,壽命也趕不到就是這種生活方式的差異。
癌症既然是以大量的、集群密集的細胞死亡為特徵,死不復生的,但可以用新生的、健康的細胞替代死亡的細胞,唯一能完成這一工作的就是我們機體的新陳代謝功能。而新陳代謝的物質基礎就是機體的營養攝入。這種現象的現成的例子就是壽命長的地區癌症的發病率也低,所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剛好是我們現在所追求的大魚大肉,人的飲食量極少,機體攝入的營養物質也少。粗茶淡飯反而是一種比較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使人們大碗吃飯,機體從飲食中得到更多的營養,所以一種簡單的、自然的飲食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吃油和糖(包括甜的飲料),多吃低熱量食品,它不僅可以讓你遠離癌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富貴病,也能使你皮膚更有彈性,更少斑點(雀斑、老年斑),更有青春活力。我在這里所講的不光是一些感性認識,它是通過嚴格的計算得出的科學結論。
現在有的癌症患者,不缺戰勝病魔的勇氣和決心。但記住最重要的是戰勝病魔的實力!物質條件也許不是全部,但它是基礎保證。
請求您!天下所有的治療癌症的專家,請求您馬上停止放療化療這些殺伐性的『治療』方法。
請求您!天下所有的癌症患者,請求您馬上停止接受放療、化療這些殺伐性的『治療』方法。
這種放療、化療安全不安全,找個健康的動物一試,真相立即大白於天下。大的動物如牛、馬,和人體型相當的動物還有豬,癌症患者沒有見過癌症病人臨死前的慘狀,懷著最後抓緊一根救命稻草的想法前來送死,這種情感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吧。請停止吧!請不要為了大把鈔票讓癌症病人一個接一個來送死,盜亦有道,給錢的還能把命留下。……
現在,我用細胞死亡的說法來回答隨機從網上抽取的問題。
1.問:癌細胞是什麼?
答:它是細胞、細胞碎片、吞噬細胞後的淋巴細胞等殘骸。
2.問:癌細胞擴散會怎麼樣?
我得了眼癌,現在還可以看得到!可是上次去檢查!醫生說我的腦子里有癌細胞!說我的生命很短了!但是癌細胞一擴散會怎麼樣? 那連生氣和激動!會不會導致死亡呀!55!
答:癌細胞是死亡細胞,擴散意味著更多的細胞死亡了,身上有更的組織器官停止了運轉。整體系統就會越來越失衡。
改善的方法是:加強營養,遠離甜食和油膩食品,用醫學手段維持身體盡力正常功能。改變原來不健康飲食習慣。盡力比原來吃更清淡、數量更多、種類更全的食品。和死神賽跑。
3.問:癌細胞為了什麼?它把人弄死後自己也得不到什麼!!
就像病毒細菌寄生蟲那樣,它們不把人弄死,只把人消弱,自己也可以喂飽。大家明白我的意思不?
答:癌細胞是死亡的細胞,它沒有想弄死誰,是不是把人給弄死了它們也無能為力。把人弄死的是我們的醫療方法。
4.問:癌細胞為什麼會四處擴散?
簡述其原因
答:癌細胞是死亡的細胞,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實質上是更大范圍的細胞死亡。
三.治癌,我們走了多少彎路?
我們用現在的治療癌症的方法治療癌症好長時間了,都把癌症稱為世紀絕症。即使是癌症真的是治不好的絕症,但用治死癌症病人的方法再對新的癌症病人治療,我們為什麼不想想,這個癌症病人的前途何在?那不也是死路一條嗎。即使我們不說治療方法是致死病人的元兇。最少它也是一種無效的方法。這其實是非常簡單的邏輯,我一直就想不明白一個簡單的邏輯我們人類有幾十億個大腦都不想想,我們一般的心理都是想有專家會想的,而專家從老師那學來的就這一種方法。我們都把思考的權力交給了別人,總走不出這個怪圈。
而這個無效方法價格非常昂貴,很多癌症病人的家人都是傾全家的財力把自己的親人交到死神手中的。即使是明知是把親人往死推,也要把自己的錢花掉,前仆後繼,這可能是我們人類文化的一種共同悲哀。從這個角度講醫患各方都對病人的死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涉及到生命的重大問題,醫院明知道沒有醫治的可能,但從前人那裡也只學了這一手,一手就一手,醫唄。患者家屬想這是親人的生命,哪怕傾家盪產也要出這個錢。病人想既然家人出了這么多的錢那就接著醫,我們就這樣都為了別人想著,也在想有沒有奇跡出現啊,但從未想這樣做是不是對的,一個病治不了至少有兩個可能:一個可能是確實治不了。另一個可能是治療方法錯了。但我們想的可能是第三種可能:也許別人都治不好,到我這里奇跡會出現的。於是人類都在善良中犯下了一個又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簡單的譴責誰都是不負責任的,大家都是共同犯罪,其中包括病人本人。
善良的人們被人雲亦雲的起鬨嚇破了膽,這是情有可原的。事實上我們醫療機構被自己沒有弄懂的疾病嚇破了膽,採用了極端的治療方式,企圖要殺『死』一種不可能殺死的東西,都不顧城門失火會殃及池魚,結果身體中本來就不堪一擊的活著的細胞也被無情的殺死,越治越癌。最後我們把絕症的責任都推給了疾病本身。按良心說醫治過程所有的人都想治好病人,甚至戰勝這種疾病。但良好的願望是一回事,正確的方法才是根本的。這個疾病本來是有幾分凶險,但我們不會忘了被查出為患了癌症的病人大多數都是生龍活虎的,當然還有一些身體不適或異常,如果不是有一紙檢查化驗單作證,他們都不認為自己得了什麼重病。但一經進入醫院治療的不長時間後病人病情急轉直下,甚至失去生命。這是最關鍵的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所發生的事情多部分責任甚至是全部責任應該由我們不正確的治療方法來負。
我們很長時間都忽略了這個事實,一個生龍活虎的人在不長的時間治療後命喪黃泉。這是我們所犯的第一個低級錯誤。
第二個低級錯誤是我們都知道放射線對身體的危害,把這個核武器對准癌症患者的時候怎麼就成了放療了呢?也看到了殺癌細胞的效果不怎麼樣,射線會穿過整個身體的基本常識都應該知道吧。那射線對身體暴露在射線范圍內的正常細胞有損害不會不懂吧?
第三個低級錯誤是我們都看到了化療後掉頭發、牙齒松的後果,還爭先恐後地把病人送去遭罪,如果不是考慮到你被急傻了,還真懷疑你安的什麼心呢。在生活中不會看到身體狀況比這更糟糕的吧?
第四個低級錯誤是醫院用以前從來沒有成功治癒過癌症病人的方法去治療新入院的癌症病人,稍有思維能力的人就會知道等待這個癌症病人的命運是怎樣的,以前癌症病人都沒有出現過的轉機當然也不會出現,冤魂的名單上再加一個而已。
這種低級錯誤多了,我們不去一一列舉,任何人用凡胎肉眼都能看到,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也不是十年二十年。可能看多了麻木了。治療癌症的過程是一個恐怖的歷程,如果歷經這個苦難病好了,那就什麼都不說了,問題是這種慘不忍睹的折騰最後的結果只是把人折騰致死。讓過程說話,讓結果來證明這種治療方法不可取。
我在上面說的是否言過其實,您可以上網看看百家之言來證實。我在這里給您推薦兩個例子(都可以證實的):
2009年3月19日在我們公開的電視媒體上報道了一位英國婦女53歲的英國時裝設計師喬安妮•斯科特,她3年前患上白血病,多次化療後病情依然不見好轉,醫生告知她只剩下8個月的生命了。 不過,醫生隨後對喬安妮移植了她女兒的體細胞成功地治癒了她的癌症。
中央電視台《中華醫葯》欄目采訪過一位抗癌明星程恩華先生,他放棄了化療,堅持用調養的方法治癒了晚期直腸癌。已經存活了十多年。
我們中國的中醫理論「扶正培本」抑制腫瘤轉移,這一事實已得到公認。扶正培本是中醫葯防治腫瘤及轉移的最基本治則。惡性腫瘤的轉移與免控功能的抑製程度呈正相關。良好的免疫功能可能通過抑制腫瘤的遠處轉移而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率。
在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癌細胞』的機理,用「扶正培本」抑制腫瘤的原理來最終治療癌症,這就是我最想表達的觀點。要真正治癒它最終要採取的是營養。營養才是包治百病的『神葯』。當我們把中醫、西醫、營養學分割、對立的力量是不足的,用綜合的方法分析它,最後戰勝它!
3. 中醫的發展歷史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葯、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
自古以來就有「醫道相通」的說法。唐朝以後,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兩宋時期,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醫學分科接近完備。
並且統一了中國針灸由於傳抄引起的穴位紊亂,出版《圖經》。金元以降,中醫開始沒落。明清以後,出現了溫病派時方派,逐步取代了經方派中醫。
在明朝後期成書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標志著中葯葯理學沒落。同一時期,蒙醫、藏醫受到中醫的影響。在朝鮮東醫學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時現代醫學(西醫)大量湧入,嚴重沖擊了中醫發展。中國出現許多人士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學受到巨大的挑戰。
人們開始使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同屬中國醫學體系的日本漢方醫學、韓國的韓醫學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來,經方中醫開始有復甦跡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醫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實例得到中國共產黨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發展。現代,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國際上,針灸引起醫學界極大興趣。針灸已被證實在減輕手術後疼痛、懷孕期反胃、化療所產生的反胃和嘔吐、牙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極低。
然而,對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頭痛,數據顯示出模稜兩可或者爭議性。上世紀90年代發起的現代中醫基礎理論的原始創新、革命。
中醫新哲學觀中醫三個哲學觀:整體觀、辨證觀,及新挖掘出的中醫第三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論。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
新納入的中醫傳統醫學的相關信息將寫入第11版全球醫學綱要第26章內,該章節主要闡釋傳統醫學的分類體系,將於2022年在世衛組織成員國實施。
(3)化療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中醫文化的發展-歷史名醫:
一、中醫的起源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炎帝部落生活在黃河中下游(今山西河南一帶),與黃帝結盟擊敗蚩尤。中華兒女將炎帝和黃帝奉為華夏始祖。
「神農氏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描述了神農氏為了醫學實踐和探索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奠定了中國醫學的基礎,後人為紀念他。
將中國的第一部醫學著作命名為《神農本草經》。由此我們得出結論,中醫源自於原始社會,發源於黃河流域。
二、中醫理論的奠定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
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著有《難經》。開啟了以「望聞問切」為診斷方式的醫療里程,並一直沿用至今。
三、中醫臨床的靈魂
張仲景(約公元150——約公元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四、中醫的變革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
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華佗發明了茵陳蒿治療黃疸病的方法。
創辦了中國第一套廣播體操「五禽戲」,發明了麻沸散用作臨床麻醉,比西方麻醉劑早1600多年,又開創了中醫外科手術的先河,可以說華佗開啟了中醫臨床的重要變革。
五、中醫理念的進步
孫思邈(541年—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葯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葯王」。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
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
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葯典《唐新本草》。他是第一個提出對婦女和兒童單獨設科的,(這也是最早的提倡婦女兒童保護意識的)。
他是第一個完整闡述「醫德」的人,也是第一個麻風病專家,第一個提出復方治病的,第一創建巴豆排毒的,第一個提出防重於治的,第一個發明導尿術的。
六、中醫的完善
李時珍(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葯學家。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葯物標本和處方,參考歷代醫葯等方面書籍925種。
考古證今,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於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這本書收集葯物1518種,其中植物1195種,記錄古代醫學家和民間葯方11096種。
附葯物形態圖1100多種,糾正了之前的一些錯誤,補充了不足,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學著作。
4. 腫瘤治療方法的歷史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隨著對腫瘤本質認識的不斷深入,更由於腫瘤局部治療方法的停滯不前,惡性腫瘤逐漸地被看成一種全身性疾病由此而來,腫瘤(以下如沒有特殊說明,均指惡性腫瘤)治療觀念便發生了明顯的轉向,腫瘤綜合治療觀應運而生
縱觀惡性腫瘤治療方法的歷史發展與衍變,不難看出,腫瘤外科學腫瘤放射治療學腫瘤化學治療學構成了現代腫瘤治療學的三大支柱三種手段互有特點,互為補充
從治療效應看,外科手術和放射治療都為局部治療的方法因此,腫瘤外科學家和放射腫瘤學家對腫瘤概念結構認識極為相似,兩者都認為惡性腫瘤發生在局部,侵犯周圍組織經淋巴管血管或通過自然腔隙轉移他處這樣,治療的重點自然放在局部上,也即是控制局部生長和局部擴散特別是淋巴結的轉移上葯物治療屬於全身效應的方法因此腫瘤化學治療專家除了重視局部腫瘤外,更多地把著眼點放在惡性腫瘤的擴散和轉移上
他們對於腫瘤治療的觀點為細胞指數殺滅的觀點,故強調了多療程足劑量的用葯方法,以期能徹底殺滅絕大部分的腫瘤細胞
腫瘤治療歷經手術放療化療及生物治療,近年,眾多學者又提出腫瘤綜合治療的概念所謂腫瘤綜合治療,是指根據病人的機體狀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范圍(病期)和發展趨勢,有計劃地合理地應用現有的治療手段,以期大幅度地提高治癒率可以說,腫瘤治療學研究顯示出多學科的合作與補充,腫瘤的治療也已進入綜合治療的時代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根本思想是系統論中各組分相加的和大於各組分的代數和作為腫瘤綜合治療的組分,手術化療放療及生物治療,依照不同病例特點,進行有機組合,以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人們在綜合治療癌瘤時,大多先切除原發病灶,再輔以化療,這不僅有利於病情分期,同時又可防止那些對化療不敏感腫瘤手術切除的時機但對睾丸肛門喉咽等部位的腫瘤,人們嘗試做過術前化療,顯示出化療的效果輔助化療是指在採取有效的局部治療後,針對微轉移癌灶,為防止復發轉移而進行的化療
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科學家對舞茸(Maitake,又名灰樹花)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給癌症患者帶來了全新的治療手段,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舞茸中含有以β-(1-6)結合為主鏈以β-(1-3)結合為側鏈的葡聚糖和以β-(1-3)結合為主鏈以β-(1-6)結合為側鏈的活性葡聚糖,實驗證明這些活性葡聚糖可通過活化免疫功能而顯著抑制腫瘤的生長;同時還發現純化的活性葡聚糖只有通過注射才能顯效,而舞茸D-fraction(活性葡聚糖和蛋白的結合物)通過口服便可得到理想的效果
舞茸D-fraction無論是化學結構和組成成分或是分子量都有別於從香菇雲芝靈芝等其他菇類中提取的同類物質,其生物活性也是這些同類物質所無法比擬的
5. 康血寧的研製歷史
天然植物「治血」葯――「康血寧」系列葯品先後經歷了「三七清血飲」→「清髓理血湯」→「康血寧」→「『康血寧』系列」等四代產品研製歷程。
以我國著名血液病專家藺建芬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積極組織各方面技術力量,深入研究血液病的發病規律,針對血液病是屬於多病因、多病症、多層面等復雜的慢性疾病的具體特點,推出了「活性植物清髓療法」。中華血液病研究學會評價該療法較理想地解決了西醫治療血液病緩解率低、穩定期短、復發率高的難題,被譽為治療血液病的第四大療法。該療法以「太白七仙草」為主葯,精選鮮活植物理血活性葯材,開發研製的「康血寧」系列葯品先後經歷了「三七清血飲」→「清髓理血湯」→「康血寧」→「『康血寧』系列」等四代產品研製歷程。「康血寧」純天然活性植物葯,其特異性的清髓理血功效,完全可以達到激素類葯物的治療效果,且無毒副作用,更不存在「反跳」現象,可長期使用。臨床實踐表明,對慢性疾病血液病來講,「康血寧」已成為無可爭議的,血液病患者的首選用葯。
康血寧葯源基地
太白山葯源基地
太白山位於陝西省西部,秦嶺北面,地處太白、眉縣交界處,最高峰海拔3767米。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奇特的氣候變化,造就了太白山獨有的地理特徵。著名的「太白積雪六月天」乃關中八景之一,在太白山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氣候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山底六月天,山頂雪皚皚,明顯的動植物分布帶,造就了太白山動植物的多樣性,這在全國都是罕見的。
太白山素有「葯山」之稱,中草葯種類多達2000餘種,有些中草葯至今未被列入葯典而不為世人所知。唐朝大醫家、葯王孫思邈曾在此潛心研究中草葯40餘年,寫出了著名的《備急千金葯方》、《千金翼方》,由於他對葯物學的突出貢獻,被後人尊稱為「葯王」。
為了解決葯源短缺問題,西安國醫血液病防治中心在太白山無污染地帶建立了500餘畝葯源基地,並撥出數百萬專款建立了大棚溫室、實驗田區及臨床葯理實驗室(國家級活性植物研究重點實驗室)等,配備了高科技現代化儀器和設備,匯聚了一批知名專家、教授,進行高山地區稀有中草葯的葯性、葯理、葯效以及人工種植等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
研究發現,活性植物葯「太白七仙草」具有清髓理血、提高免疫的作用。以「太白七仙草」為主葯,經過篩選、提純、加工等高科技工藝,研製出了新一代治療血液病系列葯——「康血寧」 Ⅰ-Ⅸ號系列。該葯具有清髓理血、育陰生壤、清肺敗毒、生精填髓的功效,主治白血病、再障、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等多種血液病。同時,能夠增強患者體質,緩解激素停葯後帶來的「反跳」現象,對化療具有「增效減毒」的作用。
太白山葯源基地的成功培育不僅緩解了短缺葯材的臨床供應問題,也為稀有中草葯的人工種植和保護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為「活性植物清髓療法」提供了葯理學
太白七仙草是我國秦嶺山區具有活性補血生血、理血止血、活血化瘀、補腎填髓等功效的草葯的總稱,民間多用於治療「血證」、「虛勞」、「發斑」、「紫斑」、「亡血」等病證,歷史悠久,經西安國醫血液病防治中心專家系統研究整理,現已成為治療各種急、慢性血液病不可缺少的常規用葯。
一般認為「七仙草」包括紅毛七、二色補血草、頭發七、獅子七、手掌參、紅芪、鹿銜草等二十餘種。研究表明,「七仙草」可顯著改善骨髓造血微環境,激活骨髓造血幹細胞,提高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
七仙草」與多種中草葯配伍可達到顯著臨床治療功效:
1、與黃芪、黨參、白術、靈芝、補骨脂、淫羊藿配伍,可促使幼稚細胞生長和成熟,激活造血幹細胞多項分化能力和自我分化能力,維持機體正常造血機理。
2、與人參配伍,促進RNA、DNA蛋白質合成,刺激骨髓造血。對骨髓組織不僅促其膽固醇、磷脂、蛋白質和DNA等的合成,同時骨髓中有核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顯著增加,可升高外周血中白細胞,防治放、化療所致的白細胞降低。
3、與黃精、雞血藤、女貞子、五味子配伍,提高細胞免疫功能,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增進提高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4、與黃芪、黨參、菟絲子、黃精配伍,可增強體液免疫,並可促進抗體產生,與龜板、玄參、麥冬、生地配伍,可延長抗體活性時間。
5、對抗放、化療及激素治療的毒副作用,具有「增效減毒」的功效。
6、改善應激能力,抗疲勞和加強神經內分泌調節機能。提高肌體對各種有害因子(物理性-過冷過熱、化學性-毒素、生物性-病原體、以及飢餓過勞等)的抵抗力,加強神經-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及其調節作用,且能加速已進入衰竭期的垂體-腎上腺系統功能恢復。
以活性植物葯「太白七仙草」為主葯研製開發的新一代治療血液病系列葯品——「康血寧」,具有清髓理血、育陰生壤、清肺敗毒、生精填髓功效。
臨床研究發現「七仙草」對惡性血液病(白血病、MDS、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等)幼稚瘤細胞有一定殺傷作用,對骨髓病態造血有顯著的抑製作用,維持劑量可以誘導病態血細胞分化,對正常細胞無影響,常規用量沒有骨髓抑制現象;研究還發現「七仙草」的有效活性成份(3M因子)可通過血腦屏障,該特性對預防白血病的復發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經系統「康血寧」(「七仙草」為其主要成份)治療後獲得長期生存的白血病患者中無一例腦膜白血病發生;「七仙草」對復發和難治性白血病也有一定療效,CR率達53.1%,總有率達66.2%,且與化療葯物和維甲酸無交叉耐葯。
「七仙草」治療血液病研究填補了國內醫學界的空白,進一步的基礎葯理研究和臨床研究仍在進行中,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對「七仙草」研究的不斷深入,人類征服血液病的日子為期不遠。
6. 化療真的需要6次嗎
乳癌是女性乳房內最常見的腫瘤,絕大多數系源於乳腺的上皮組織(乳癌),少數可源自乳房的各種非上皮組織(各種肉瘤)。乳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在世界上有較為明顯的地域性差異,以西方國家發病率為高(尤其在美國,已佔婦女惡性腫瘤發病率的首位),而東南亞國家的發病率較低;在我國,據統計報導,發病率僅次於宮頸癌,人群發病為23/10萬;佔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
病因
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多數學者認為,絕經前和絕經後雌激素是刺激發生乳腺癌的明顯因素;臨床資料統計,乳癌的發病年齡多在40~60歲,其中又以45~49歲(更年期)和60~64歲最多見。對雌激素的進一步研究表明,雌酮和雌二醇具有致癌作用,且以前者作用最強,雌三醇無致癌性。有些學者認為,未婚、未育或未哺乳的婦女乳癌發病率較高,但另有統計結果則否定了上述觀點,故有關這方面的問題尚存在很大爭議。據報導,高脂飲食和肥胖的婦女,乳癌患病率較高。此外,遺傳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如乳房囊性增生病、纖維腺瘤、乳管內乳頭狀瘤等亦與乳癌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病理類型
乳癌的病理分類方法較多,從臨床實際出發,比較簡明,實用的方法是按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分為分化低的和分化高的兩大類。
1.分化低的乳癌:特點是細胞分化程度低,惡性程度高。
(1)硬癌:此型最多見,約占總數的2/3。切片見癌細胞較少,體積也較小,呈條索狀和片狀排列;其間纖維組織較多。臨床特點是腫塊較小,質地堅硬;惡性程度高,早期即有轉移。
(2)髓樣癌:此型較少見。切片見癌細胞較多,體積也較大,排列緊密,索、片狀分布;細胞間纖維間質甚少。臨床特點是腫塊較大,質地較軟,易發生潰瘍;惡性程度高,早期常有轉移。
(3)彌漫性癌(亦稱炎性癌):很少見。切片見癌細胞呈彌漫性增長,皮膚內的淋巴管和毛細血管內充滿大量的癌細胞並可形成癌細胞栓子;細胞間纖維間質極少,有明顯的水腫及大量的淋巴細胞浸潤等。此型乳癌的臨床表現較為特殊,主要特點為皮膚呈明顯水腫,色多暗紅,腫瘤發展迅速而常累及整個乳房,沒有明顯的局限性腫塊可捫及;有時可表現為患乳皮膚乾燥,彌漫性鱗屑,增厚如鎧甲,故也有稱鎧甲癌者。此型癌多見於青年婦女,惡性程度極高,轉移早而且廣,往往初診時就發現有遠處轉移,預後極差,多在短期內死亡。
(4)粘液癌(亦稱膠樣癌):很少見。腫塊切面呈膠凍樣半透明狀;切片見癌細胞數不多,周圍伴有多量粘液,臨床特點是腫塊生長緩慢,轉移較晚。
2.分化高的乳癌:特點是腫瘤細胞分化高而惡性程度較低。
(1)腺癌:較少見,起源於腺泡或小乳管。癌細胞排列呈腺樣結構。臨床特點:腫塊常偏大,惡性程度中等,轉移較晚。
(2)導管癌(亦稱管內癌):不常見,起源於中、小乳管。切片可見很多極度增生的乳管樣組織,管腔內充滿癌細胞,中心部分癌細胞可發生壞死。腫塊切面可見灰白色半固體狀顆粒物質充滿小管腔,可擠壓出牙膏狀物,尤如粉刺內容物,故又名粉刺癌。此型癌惡性程度低,轉移晚。
(3)乳頭狀癌(亦稱乳頭狀腺癌):不常見,起源於靠近乳頭的大乳管。亦可由乳管內乳頭狀瘤惡變形成。此型癌病程較長,腫塊較大,有時有囊性變。惡性程度較低,轉移較晚。
(4)濕疹樣癌(亦稱Paget氏乳頭病):很少見,起源於乳頭內的大乳管。癌細胞呈空泡狀,在乳頭、乳暈的表皮深層浸潤發展。臨床特點是乳頭、乳暈周圍皮膚搔癢、粗糙,或皮膚增厚、輕度糜爛,伴有灰黃色痂皮等。此型癌惡性程度低,淋巴轉移很晚。
轉移途徑
1.直接浸潤:直接侵入皮膚、胸肌筋膜、胸肌等周圍組織。
2.淋巴轉移:可經乳房淋巴液的各引流途徑擴散。其中主要的途徑為:(1)癌細胞經胸大肌外側緣淋巴管侵入同側腋窩淋巴結,進而侵入鎖骨下淋巴結以至鎖骨上淋巴結;轉移至鎖骨上淋巴結的癌細胞。又可經胸導管(左)或右側淋巴導管侵入靜脈血流而向遠處轉移。(2)癌細胞向內側侵入胸骨旁淋巴結,繼而達到鎖骨上淋巴結,之後可經同樣途徑血行轉移。上述的兩個主要淋巴轉移途徑中,一般以前者居多;後一途徑的轉移雖較少,但一經發生則預後較差。據國內有關資料報導,腋窩淋巴結轉移率約為60%,胸骨旁淋巴結轉率為30~35%。另外,乳癌原發部位與轉移途徑也有一定關系。一般說來,有腋窩淋巴結轉移者,原發灶大多(80%)在乳房的外側象限;有胸骨旁淋巴結轉移者,原發 灶則大多(70%)在乳房內側象限。
3.血液轉移:乳癌細胞經血液向遠處轉移者多發生在晚期,但基於對乳癌術後病人遠期療效的調查和統計,有學者認為乳癌的血行轉移可能在早期即已發生,其以微小癌灶的形式隱藏在體內,成為日後致命的隱患。癌細胞除可經淋巴途徑進入靜脈,也可直接侵入血液循環。最常見的遠處轉移依次為肺、骨、肝。在骨轉移中,則依次為椎骨、骨盆和股骨。好發血行轉移是乳腺癌突出的生物學特徵,這是本病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是乳腺癌防治上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
臨床表現
乳癌位於外上象限的最多見(45~50%),其次是乳頭、乳暈區(15~20%)和內上象限(12~15%)。最早的表現是患乳出現單發的、無痛性並呈進行性生長的小腫塊。腫塊質地較硬,表面不光滑,邊界不清楚,活動度差。因多無自覺症狀,腫塊常是病人在無意中(如洗澡、更衣)發現的。少數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觸痛或刺激和乳頭溢液。
腫塊的生長速度較快,侵及周圍組織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變,出現一系列體征。如癌組織累及連接腺體與皮膚的Cooper氏韌帶,使之收縮並失去彈性,可導致腫瘤表麵皮膚凹陷;鄰近乳頭的癌腫因侵及乳管使之收縮,可將乳頭牽向癌腫方向;乳頭深部的腫瘤可因侵入乳管而使乳頭內陷。癌腫較大者,可使整個乳房組織收縮,腫塊明顯凸出。癌腫繼續增長,表麵皮膚可因皮內和皮下淋巴管被癌細胞堵塞而引起局部淋巴水腫,由於皮膚在毛囊處與皮下組織連接緊密,淋巴水腫部位可見毛囊處出現很多點狀凹陷,形成所謂"桔皮樣"改變。這此都是乳腺癌的重要體征。
乳癌發展至晚期,表麵皮膚受侵犯,可出現皮膚硬結,甚者皮膚破潰形成潰瘍,此種惡性潰湯易出血,伴有惡臭,經久不愈,邊緣外翻似菜花狀。癌腫向深層侵犯,可侵入胸筋膜、胸肌,致使腫塊固定於胸壁而不易推動。
乳癌的淋巴轉移多表現為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初為散在、無痛、質硬,數目較少,可被推動;以後腫大的淋巴結數目增多,互相粘連成團,與皮膚或腋窩深部組織粘連而固定。如腋窩主要淋巴管被癌細胞栓塞,可出現患側上肢淋巴水腫。胸骨旁淋巴結位置較深,通常要在手術中探查時才能確定有無轉移。晚期,鎖骨上淋巴結亦腫大、變硬。少數病人可出現對側腋窩淋巴結轉移。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形式的乳癌,其發展規律和臨床表現與一般乳癌有所不同,如炎性乳癌和乳頭濕疹樣癌。
炎性乳癌:一般發生在青年婦女,並不多見,尤其是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此型癌發展迅速,病程凶險,可在短期內迅速侵及整個乳房,患乳淋巴管內充滿癌細胞栓子。臨床特徵是患乳明顯增大,皮膚充血、發紅、發熱猶如急性炎症。觸診捫及整個乳房腫大發硬,無明顯局限性腫塊。癌細胞轉移早且廣,對側乳房亦常被侵及。預後極差,病人常在發病後數月內死亡。
乳頭濕疹樣癌:少見。惡性程度低,發展緩慢。原發病灶在乳頭區的大乳管內,逐步移行至乳頭皮膚。初期症狀是乳頭刺癢、灼痛;呈變性濕疹樣改變,乳頭和乳暈皮膚發紅、糜爛、潮濕,有時覆有黃褐色的鱗屑樣痂皮;揭掉痂皮又出現糜爛面。病變皮膚發硬,邊界尚清。隨病變發展,可出現乳頭凹陷、破損。淋巴結轉移出現很晚。
診斷與鑒別診斷
乳癌在乳房腫塊中所佔比例很大,加之不少良性腫塊也有惡變的可能,故對女性乳房腫塊應倍加警惕,仔細檢查, 以防漏診或誤診。在檢診病情的過程中,應注意把握:(1)有重要意義的病史述及;(2)腫塊的性質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3)有特定意義的局部或全身體征;(4)區域淋巴結的情況等。對於性質待定而高度可疑癌腫的乳房腫塊,活組織檢查具有重要的鑒別診斷意義。
乳癌的臨床分期,旨在表達乳癌發展的不同程度和階段;以便有依據地選擇治療措施和概略地估計預後。 TNM國際分期法:以 T(原發癌瘤)、N(局部淋巴結)、M(遠處轉移)三個字母的右下角可再附加0、1、2、3、4等數字以表示其變化的程度和某一癌瘤的目前臨床情況。1988年修定的方案已納入我國衛生部編訂的乳癌診治規范,內容如下:
T0:乳腺內無或未觸及癌瘤。
Tis:原位癌(非浸潤性癌及未查到腫塊的乳頭濕疹樣癌)
T1:癌瘤直徑≤2cm,無乳頭內陷,無皮膚粘連、無胸大肌和胸壁粘連。
T2:癌瘤直徑>2cm ≤5cm,可有輕度的皮膚粘連和乳頭內陷,但無胸大肌和胸壁粘連。
T3:癌瘤直徑>5cm,皮膚明顯粘連。
T4:癌瘤大小不計,已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膚。
N0:同側腋窩未觸及腫大淋巴結。
N1:同側腋窩觸及淋巴結,直徑≤2cm。
N2:同側腋窩淋巴結直徑>2cm,融合成塊或淋巴結與周圍組織粘連。
N3: 同側鎖骨下或鎖骨上有可能觸及的淋巴結;上肢水腫。
M0:無遠處轉移。
M1:有遠處轉移。
分期:
Ⅰ期:癌腫<2cm,無腋淋巴轉移。
Ⅱ期 :癌腫<5cm,已有腋淋巴轉移。
Ⅲ期:凡癌組織有鎖骨上、下淋巴結轉移或患側上肢有水腫者。
Ⅳ期:凡癌組織發生遠距離轉移者。
治療
乳腺癌的治療方法和措施較多,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等。目前大都採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
1.手術治療:根治性切除乳腺癌的手術療法已有百年歷史,目前仍是乳癌治療的主要手段,而且對早期尚無腋窩淋巴結轉移的乳癌療效最為滿意,據統計,五年生存率可達到80%左右。關於乳腺癌的手術范圍近年來有許多改進,由於擴大手術范圍並不能提高療效,目前傾向於盡量保留乳腺的小范圍手術,並視病情採取綜合治療,以期減少病人的創傷和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
傳統的乳癌根治術是將整個患側乳房、胸大肌、胸小肌及同側腋窩淋巴脂肪組織整塊切除;由於位置在內側象限的癌腫,胸骨旁淋巴結癌轉移機率較大,因而產生了乳癌的擴大根治術式;即在根治術的基礎上,切除患側的第2~4肋軟骨及相應的肋間肌,將胸廓內動、靜脈及胸骨旁淋巴結鏈一並清除。大量的國內外回顧性調查和分析提示:乳腺癌根治切除或擴大根治切除並不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五年或十年生存率.目前人們認為乳癌的手術預後較多的決定於癌腫的生物學特性和機體的免疫反應,尤其是局部淋巴結轉移的程度有密切關系。為此,目前外科多採用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術,即將患乳切除加腋窩淋巴結清掃。近年又新興起了對早期乳癌施行保留乳腺的部分乳房切除術,術後輔以局限性放療;有報導認為具有與改良根治性手術相同的效果。此術式目前國內尚未作為常規術式施行。
有關乳癌術式的選擇,以下方案可作為一般臨床參考:根據臨床分期,對於Ⅰ期和Ⅱ期尚無淋巴結腫大者,可採用改良根治切除術,術後根據有無淋巴結癌轉移,決定是否加用放射治療。對於Ⅱ期晚及Ⅲ期乳癌,可採用根治性切除術,術後根據腋窩淋巴結轉移的數目及范圍,決定是否加用放療和化療,對於Ⅲ期晚的乳癌;或因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年老體弱、合並其它疾病不能耐受根治性手術者;或局部病灶晚期破潰、出血者,可選擇患乳單純切除的姑息性手術,術後可配合放療或化療。對於Ⅳ期乳癌則不宜施行手術,可根據情況採用內分泌葯物、化學葯物治療,必要時輔以放射治療。
2.放射治療:通常用於手術後,以防止局部復發。如手術後證實已有淋巴結轉移,應於術後2~3周,在鎖骨上、胸骨旁或腋窩區等進行放射治療。對於晚期乳癌的放射治療,可使瘤體縮小,有的甚至可使不宜手術的乳癌轉移為可手術切除。對於孤立性的局部復發病灶,以及乳癌的骨骼轉移灶均有一定的姑息性療效。但對早期乳癌確無淋巴轉移的病人,不必常規進行放射治療,以免損害人體免疫功能。
3.激素治療:激素治療的效果與病人的年齡,特別是是否絕境有密切關系.激素治療的不良反應比化學治療少,療效較持久,凡不宜手術或放射治療的原發晚期乳癌,雌激素受體測定陽性者,可單獨或合並內分泌治療。激素的效用與患者的年齡,特別是否已經絕經有很大關系,故所用葯物及手段因月經情況而異。絕經前(或閉經後5年以內)患者的治療:(1)去勢療法:包括手術去勢(卵巢切除)和放射去勢(X線照射卵巢);(2)激素葯物療法:丙酸睾丸酮,100毫克肌注,每日1次,連用5次後,減為每周3次,視症狀緩解情況及全身反應。可減量使用,持續4個月左右,如用葯6周無效,可停用;三苯氧胺,20毫克口服,1次/日。對於絕經後(閉經5年以上)患者的治療,根據需要,選用以下葯物:三苯氧胺10毫克口服,2次/日;乙烯雌酚1~2毫克口服,3次/日。
4.化學葯物治療:對乳癌病人的大量長期隨訪發現,凡腋窩淋巴結有轉移者,雖經手術後放療,五年內仍有2/3的病人出現癌復發。若受侵犯的淋巴結達到或超過4個,則復發率更高;從而提示大多數病人在接受手術或放射治療時,實際上已有血運性播散存在。因此,化學葯物抗癌治療是一種必要的全身性輔助治療。常用的葯物有5-氟脲嘧啶,噻替哌。近年多採用聯合用葯,如CMF化療方案,即環磷醯胺、氨甲喋呤、5-氟脲嘧啶,一般可降低術後復發率40%左右,但要求連續應用5~6個療程,旨在癌細胞的不同增殖周期予以殺滅。接受化療者應無明顯的骨髓抑制,白細胞>40000/ mm3 紅蛋白>80g/L,血小板>50×109/L。
化療期間應經常檢查肝功能和白細胞計數;如白細胞計數降至3000/mm3以下,應延長間隔時間,必要時甚至停葯。
回答者:ch_szx - 舉人 四級 7-29 14:30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謝謝你的回答!!!謝謝.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好
100% (1) 不好
0% (0)
其他回答共 1 條
乳腺癌是指發生於乳腺小葉和導管上皮的惡性腫瘤。乳腺癌的擴散途徑有:
①乳腺內擴散,呈單源性及多源性兩種。
②乳腺外擴散,最常見是侵犯皮膚、筋膜、胸大肌等鄰近組織。中晚期乳腺癌除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外,癌細胞還可侵血道,隨血液循環至全身各器官,常見轉移到肺、骨、胸膜、腎上腺、腎及腦等臟器。
乳房癌
乳房癌是婦女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在我國占各種惡性腫瘤的7~1O%,僅次於子宮頸癌。發病年齡以40~60歲居多數。男性乳房癌的發病率極低。
早期乳房癌病人無任何不適,僅在乳房內有一個比較小的腫塊,不痛、不疼,乳頭也無變化,大多是在醫生作體格檢查時發現,少數是由病人無意中自行摸到後再請醫生確診。因此,為了早期發現乳房癌,特別是中年婦女應經常自己檢查乳房內有無腫塊存在。正確的檢查方法是將手指伸直並攏進行捫摸,而不是手指抓提乳房,以免將正常的乳腺組織誤認為是腫塊,如發現乳房內有可疑的腫塊,必須請醫生檢查,並作必要的化驗,包括鉬靶X線攝片、活體組織切片檢查,以明確診斷。
由於早期乳房癌的腫塊較小,如不提高警惕,容易被病人忽略,腫塊就逐漸增大,侵入周圍皮膚或肌肉,與之粘連固定;乳頭內縮、抬高,有時有血性液體溢出,這是癌腫浸入大的乳腺導管所致;皮膚是橘皮樣變,腋窩淋巴結腫大,質堅硬。晚期乳房癌腫塊直徑超過5厘米,甚至潰爛,不僅腋窩淋巴結腫大,鎖骨上淋巴結、胸骨旁淋巴結 和對側液窩淋巴結也可腫大。癌細胞也可通過血液轉移到肺、骨或肝臟。乳房癌在妊娠期發展特別迅 速,癌腫呈現炎症性,乳房紅腫充血、發熱、猶如急性乳腺炎,容易誤診,也說明乳房癌的發病與性激素的變化有關。至於乳房癌發病與生育和哺乳究竟有何關系,目前意見尚不一致。乳房癌在乳房腫塊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乳房良性腫塊也有惡變可能,因此,對婦女乳房腫塊應提高警惕,仔細檢查,以防誤診、漏診。乳房癌應與乳房小葉增生病和纖維腺瘤相鑒別。
治療乳房癌的方法甚多,包括手術、放射、激素、抗癌化療和中草葯等,但目前療效最滿意最可靠的方法仍是早期手術,其他方法只能作為輔助措施或乳房癌晚期不能手術時採用。手術時可先將腫塊局部切除,立即作冰凍切片檢查,證實是乳房癌後,才進行根治手術。
乳腺腫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乳腺腫瘤的發病原因目前不明,現將一些影響發病的因素敘述如下:
(1)年齡:乳腺腫瘤多發於40~60歲,佔全部患者的75%左右,20歲以前患者罕見。
(2)卵巢功能:乳腺受卵巢激素的調節。雌激素是乳腺發育的基本刺激素,亦是乳腺腫瘤發病的先決條件之一。有人認為,雌酮和雌二醇的異常增加與雌三醇的缺乏是乳腺腫瘤的發病原因之一,已得到臨床檢查的支持與動物實驗的證明。而且男性乳腺腫瘤患者少見,約為女性患者的1%,此亦說明可能與男性無卵巢激素有關。
(3)結婚、生育及哺乳:臨床上發現獨身婦女患乳腺腫瘤較已婚婦女為多,婚後從未生育者其乳腺腫瘤發生率較已生育者亦高,而生育後從未哺乳者或哺乳不正常者(哺乳期過短或過長)的發生率比正常哺乳者高。乳腺在一生中都處於內分泌激素影響下,所以結婚、生育及哺乳與乳腺腫瘤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4)遺傳因素:臨床上發現有的乳腺癌患者有家族史,有母女及姐妹同時或先後患乳腺腫瘤的情況,但這一觀點目前有不同的看法。
如何進行乳腺檢查?
乳腺腫瘤的診斷,首先應詳細了解病史,包括既往史、月經婚育史及家族史,然後進行全身檢查,最後檢查乳腺,乳腺檢查主要是視診和觸診。
(1)視診
①患者上衣應脫盡,面對光線。
②觀察乳腺是否對稱及發育情況(如青春型、肥大型、發育不良型、老年萎縮型等),然後觀察乳房各處有否隆起及下陷等異常情況。
③乳房的皮膚是否正常,有無皮膚粘連、水腫、發紅或破潰等。
④乳頭部位、大小是否正常,有無凹陷、裂口、糜爛、潰破、溢液及其他病變。乳暈的大小、著色深淺,有無發紅、水腫、糜爛等。
⑤乳腺腫物的部位、形態、是否破潰等。腫瘤深位者不易察看,表淺者容易看到。
⑥腋窩、鎖骨上下是否膨滿,有無副乳腺。
(2)觸診
①先檢查健側,而後檢查患側。檢查時注意用手掌和手指輕輕按揉,切勿用手指抓捏。
②檢查腋窩有無腫大淋巴結,若有腫大淋巴結,表明淋巴結有轉移。
③檢查鎖骨上下窩淋巴結,若有腫大淋巴結,說明可能已有遠處淋巴結轉移。
④乳房檢查,卧位或坐位均可,自鎖骨下方開始,按順序平行輕巧觸摸,直達乳房下界。若發現腫物,應詳細記錄腫物部位、大小、形狀邊界、硬度、壓痛及活動度等。除以上情況外,還需注意乳房和乳頭的收縮現象。
⑤乳頭溢液的檢查:由乳房周圍向乳頭輕輕按壓,而後按壓乳暈和乳頭,注意有無液體流出,特別是血性液體流出。並注意是一個乳管口還是幾個乳管口。
乳腺的良性腫瘤有哪些,如何治療?
(1)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病是指乳管或腺泡的上皮增生及增生上皮處的乳管擴張或形成囊腫。此病好發於40歲前後的婦女,但青年婦女及年邁老婦亦可患之,自發病到就診時間長短不一,最短者僅數日,最長者十餘年。此病腫物是主要症狀,可有4種不同表現:
單一腫塊:多為大囊腫所致,邊界清晰,可自由推動,常可確定為囊腫。除非囊內容物過多,張力較大,或腫塊深位而誤認為實性。囊內容物多清亮,如並發感染則內容混濁。若引起周圍組織粘連,鄰近乳頭時可使乳頭回縮。
多數腫塊:是多個囊腫所致,觸診為多發囊性結節,可累及全乳。
乳腺區段性結節:此結多呈三角形,底邊位於乳房邊緣,尖端指向乳頭。
乳頭溢液(血性或漿液性):乳腺檢查無明顯陽性發現,但按壓乳腺周圍區的某些部位(相當於一個乳腺腺葉或幾個腺葉),可引起一個乳管或幾個乳管溢液。
此病乳腺疼痛多不顯著,為鈍疼或刺疼,當乳管開始擴張時可伴疼痛。
採用中醫疏肝理氣,化痰通絡,活血化瘀及西醫激素治療,效果不佳時,可切除並作病理檢查。切除原則為病變區的切除,如病變廣泛可酌情全乳腺切除;如果手術後病理檢查發現有癌變,則補加根治術。
(2)乳腺纖維瘤:乳腺纖維瘤是青年婦女最多見的良性腫瘤,大多為無疼性腫物,多在無意中發現;初期較小,但生長較快,長達3cm時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呈圓形或卵圓形,邊界清晰,多較隆突,扁平者較少,表面不甚光滑,細觸之為小結節狀,有些呈明顯分葉狀,中度硬,多無壓痛,可自由推動。
乳腺纖維瘤手術切除效果良好。但乳腺纖維瘤可重復發生,一次手術切除後,可以使乳腺其他部位再發生。如連續不斷新生乳腺纖維瘤,則手術難以為繼,而患者也常拒絕手術治療。此時可試用雄激素治療,月經停止後1周開始口服睾丸素,至下次月經開始前結束,每日小劑量,總量不超過100mg為宜。治療期間,以不使月經周期紊亂為度。
(3)乳腺大導管乳頭狀瘤:乳腺大導管乳頭狀瘤是指自導管開口起至壺腹以下約1cm的一段乳管所發生的乳頭狀瘤。以單發為主,多發者少見。臨床上乳腺檢查可表現為乳頭溢液、疼痛、觸及腫物三種情況,乳頭溢液塗片細胞學檢查,可見紅細胞和上皮細胞,有時可見瘤細胞,但常常不能確定良性或惡性。
以乳頭溢液為唯一臨床表現的乳腺大導管乳頭狀瘤,處理原則如下:①單純一條導管溢液,可將該點局部切除,若按壓某區段導致溢液,可行區段切除。②多乳管溢液,年老者可行全乳切除,年輕者宜行區段切除。③切除標本做病理檢查,最後根據病理檢查,再決定是否補加其他治療。
乳頭狀瘤出現以下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如下:①有出血者,可行大導管摘除術。②乳暈旁有小結節者,可將該結節切除。③乳腺中部有明顯囊性腫物,尤其瘤體較大時,凡臨床診斷不明者,中年以上婦女,宜行全乳切除術,若瘤體較小者,則局部切除即可。
大導管乳頭狀瘤癌變者甚屬罕見,故不宜視為癌前病變。大導管乳頭狀瘤局部切除術後復發者很少,故對採用全乳切除治療要慎重選擇。
自我檢查發現乳腺癌的三種方法是什麼?
美國癌症協會推薦了一個三步驟的自我檢查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20歲以上的婦女,每月做一次,每次檢查最好在月經後進行:
(1)在淋浴或洗澡時,用指尖輕輕撫摸兩側乳房和腋下部位,注意有無異常腫塊。
(2)脫去上衣,站在鏡子前,抬起手臂檢查一下乳房輪廓、皮膚、乳頭等是否有變化。將兩臂下垂,插腰,觀察兩側乳房是否等高、對稱,乳頭、乳暈和皮膚有無反常。
(3)上身裸露,水平仰卧,一隻手臂彎曲枕著頭,另一隻手檢查對側乳房有無腫塊、硬結,有無增厚部分。檢查時手指以圓圈形式在乳房上移動,先上部再四周,最後腋窩,按順序認真觸摸。具體方法是:手指平放,用手指掌面輕輕捫摸,不要用手抓捏,否則會將抓起的腺體誤認為是腫塊。
自我檢查乳腺的步驟有哪些,預防乳腺癌的要點是什麼?
(1)自我檢查乳腺的步驟如下:
①對鏡自照;
②雙臂舉起,檢查兩乳是否對稱;
③平卧,墊一平的枕頭在左肩下,將左臂舉起;
④用右手手指平著輕輕下壓,檢查左乳內側和乳頭;
⑤檢查左乳下方,注意乳腺的邊緣;
⑥將左臂放下,沿乳腺外緣繼續向上檢查,包括腋窩的頂部;
⑦檢查雙乳外上方;
⑧檢查雙乳外下方。
(2)乳腺癌的預防要點有以下5點:
①提倡適齡結婚(23歲以後)適齡生育(24~30歲),母乳喂養一年至一年半;
②避免飲食偏於高脂肪高熱量,增加食物纖維素成分的含量;
③積極治療乳腺良性疾病,盡量早期摘除乳房良性腫瘤,如乳房纖維瘤、乳管內乳頭狀瘤等,密切觀察乳腺囊性增生病;
④建議進行「紅外線乳腺掃描儀」乳腺癌普查,該儀器診斷符合率高達95%以上;
⑤提倡自查。
早期自查乳腺癌的要點有哪些,晚期表現有哪些?
(1)早期自查要點
①30歲以上婦女每1~2個月自查一次乳房,最好在兩次月經之間乳房最少充血時進行。
②乳腺癌高發區——乳房的外上方是重點檢查區,其次是中心區。
③檢查時,只能以平伸的手指輕輕按下,反復觸摸,不能抓捏,正常的乳腺組織極易抓捏成「腫塊感」,平按的乳腺組織呈扁平而柔軟或隱現條索感,而不是包塊、腫物感。
④自查不能用力推拉,因為真正的惡性腫瘤受到推拉擠壓時易造成癌細胞的擴散。
(2)晚期乳腺癌表現
①乳腺腫塊迅速增大,腫塊活動范圍越來越限制,漸因與周圍組織相連接而固定下來,腫塊的外形不規則,周圍邊界不清楚,表面不光滑,質地比周圍的乳腺組織明顯發硬,自覺雖無疼痛感,但觸壓時有隱痛不適感。
②乳房乳頭外形改變。雙側乳房不對稱,病側外形比健側大,局部有突出隆起或凹陷、歪斜、抬高等畸變。乳頭亦變歪或略向上翹,或內陷直至消失,或乳頭糜爛直至缺損。
③「橘皮樣變」和「酒窩征」。晚期乳腺癌,局部皮膚出現水腫變硬,形似「橘皮」,是乳腺癌的典型特徵。
④乳頭溢出血性或膿血性腐敗物,乳房皮膚潰破形成潰瘍面,這種潰瘍惡臭,極易出血,外形凹陷如彈坑,或外翻似菜花。
怎樣選用驗方治療乳腺癌?
山西運城市中醫院崔扣獅醫師介紹2首驗方如下:
方1
【方葯】當歸、川貝母、生地各15g,赤芍、莪術、香附、穿山甲、王不留行各10g,川芎、川牛膝各6g,桔梗、鬱金、紅花各9g。
【適應症】乳腺癌、乳腺纖維瘤、乳腺增生。乳脹,腫塊堅硬,光滑活動,壓按疼痛,經行不暢,腹痛伴有瘀塊,神疲納差,煩躁易怒,舌邊紅有瘀點,苔白膩或微黃而厚,脈弦滑
7. 什麼是化療痛苦嗎
癌症治療一般是三板斧:手術、放療、化療。之後檢查病人有無復發和轉移,有就放化療,沒有就等著,很消極,許多國家都是採用這種方法。我曾到過20多個國家考察和講學,他們對ⅲ期病人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好辦法的。在我國因為有中醫中葯,不僅幫助很多病人解除痛苦,而且可以防復發、防轉移,甚至使晚期癌症患者延長了生命,提高了生存質量,也有的患者治癒了,或帶瘤生存十幾年。
有位患者確診為巨塊性肝癌,腫瘤大小11×13cm,醫學上一般認為生存期不能超過3個月,採用中醫葯治療6個月,現在完全康復了。
國外的晚期癌症患者很可憐,沒有中醫手段,只要不能做手術、放化療,就只能等死。在中國,有一部分醫生也採用這種放棄的方法。還有一部分醫生正好相反,過度治療,一直打到死,真是革命到底,讓患者與腫瘤同歸於盡。
前些日子有位晚期胰腺癌病人,已經沒有手術價值了,他說醫生還要給他做手術。我說千萬不能做,因為胰頭周圍已有浸潤,這種情況80%手術是不成功的,而且還會加快轉移。最後他還是手術了,3天後就去世了。如果不治還能活幾個月,現在是人財兩空。
還有很多腫瘤是不適合放化療的,仍在做放化療,一邊做腫瘤一邊增長。而有一部分患者應該做手術、放化療的卻沒做。有個鼻咽癌病人本應該去做放療,他不做只吃偏方和保健品,結果腫瘤越長越大。一般鼻咽癌對放療很敏感,如果放療期間再加上中葯治療,效果會更好。
有些腫瘤對放化療不敏感,可有的醫生卻覺得不做放化療就沒治到位,結果做完後免疫功能下降,反而導致復發轉移。有些因化療劑量沒有掌握好,引起心、肝、腎的損害,患者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放化療的毒副作用。
還有很多早期病人手術後,醫生說手術得很徹底不會復發轉移,結果2個月後復發轉移了。像這樣早期的癌症患者,如果術後繼續採用中西結合治療,會有效地防止復發和轉移的。
從上面的事例我們看到在治療腫瘤方面存在很多誤區,這些誤區有的是患者的原因,有的是醫生造成的。
如果治療癌症的手段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大於癌症本身的痛苦,且不能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所以我認為,為了患者的生命,我們必須進行一場癌症治療的革命。
8. 腫瘤生物治療的發展
1、19世紀末, Coley 利用化膿性鏈球菌和靈桿菌濾液治療癌症,稱為Coley療法。
2、1953 年,Feley和Preho發現動物腫瘤特異性移植抗原,建立了現代腫瘤免疫概念,隨後多種非特異性生物制劑(卡介苗、短小棒狀桿菌、免疫核糖核酸、轉移因子等)的大量臨床應用和動物實驗為人類的腫瘤免疫治療奠定了科學基礎。
3、80年代中葉,Bosenberg和oldham等提出生物反應調節概念(BRM),建立了現代腫瘤生物治療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4、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應用細胞因子、腫瘤疫苗、單克隆抗體、幹細胞、免疫淋巴細胞和基因治療方法獲得可喜成果。 腫瘤生物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後的第四大治療方法。由於傳統的手術、放化療的發展已進入平台期,人們把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到腫瘤的生物治療上。20世紀80年代以來,腫瘤的生物治療得到長足的發展,在改善患者生存質量,降低復發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和重視。
DC-CIK細胞免疫治療技術是繼手術治療、放療、化療後,被世界認可的第四種治療癌症的方式,同時也被稱為21世紀有望完全戰勝癌症的治療手段。由於其安全性高、無毒副作用的優點,更是被稱為瘤學科的「綠色生物療法」。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治療手段從此退出歷史舞台。DC-CIK細胞免疫治療是一種應用最廣、最成熟的腫瘤生物治療技術。
9. 我需要化療了
化療是腫瘤三大治療手段之一,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在這期間經過無數的臨床觀察研究證實在晚期腫瘤的治療、術後輔助治療、術前輔助治療中的地位,目前廣泛應用於實體腫瘤的治療,但化療是有局限性的,以消化道腫瘤為例。
1、化療有效率只有40%左右,目前醫學技術無法告訴我們具體那個人是這40%裡面,那些人無效,只能治療後才知道,所以一般化療2-3周期要進行判效檢查,術後輔助治療的療效觀察就是有無復發轉移,所以一般也是2-3月進行一次檢查。
2、化療葯物對正常細胞也是有一定殺傷作用的,主要是生長快的細胞受影響,如血液、毛發、指甲等等,換句話說,那個細胞長得快就殺那個細胞,由於腫瘤細胞生長最快,所以先殺滅之。因此應用於臨床的葯物都是經過前期大量動物和人體研究,找到一個合適的劑量:即殺傷腫瘤細胞,又使正常細胞可以耐受。
3、目前除了化療葯物(細胞毒葯物),還沒有其他葯物可以直接殺滅腫瘤細胞,包括中葯和靶向葯物。
4、化療是全身治療葯物,其他如手術、放療、射頻、各種刀等都稱為局部治療,因此,這些治療手段的適時、適量、適度的聯合才是腫瘤治療的原則,即綜合治療!
患者和家屬應該了解的是化療的這些局限性。
早期診斷才可能根治!由於目前我國人對查體和生活不良習慣的杜絕重視不夠,在我國60-80%的腫瘤一經診斷已是晚期,因此大部分患者失去了根治的機會,呼籲社會加強宣傳,提倡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
10. 安利的發展歷史
1959年,年輕的理來查·狄維自士和傑·溫安洛在美國密執安州大急流市的一間地下室里攜手創辦了安利公司,並憑著一支既環保又具有多用途的濃縮清潔劑(L.O.C.)成功打開市場。第一年的營業額就達到了50萬美元,這在當時的經濟情況下,可以說是個不錯的奇跡的。
1995年,安利(中國)正式成立。經過19年的發展,目前安利(中國)經營區域已遍布全國31個省區,中國也成為了安利全球最大的市場。
2006年12月1日,安利(中國)正式拿到直銷牌照,這意味著安利公司在未來的幾年將是全力騰飛的時期。
2018年9月,安利(中國)推出安利微購機制,每月推出一款爆款產品,西班牙原裝進口的椰子油引入中國市場,正式推動跨界異業聯盟的新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