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市場的發展歷史

市場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6 10:02:40

⑴ a股市場的發展歷史

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國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內、或個人(容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票。1990年我國A股股票一共只有10隻,至1997年底,A股股票增加到720隻,A股總股本為1646億股,總市值17529億元人民幣,與GDP的比率為22.7%。1997年A 股年成交額為30295億元人民幣。我國A 股股票市場經過幾年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

⑵ 市場營銷的歷史,傳統

第一階段: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為市場營銷的初始階段。這一階段由於工業革命的爆發,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迅速發展,需求膨脹。市場總勢態是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在這個階段,市場營銷學的研究特點是:a. 著重推銷術和廣告術,至於現代市場營銷的理論、概念、原則還沒有出現;b. 研究活動基本上局限於大學的課堂和教授的書房,還沒有得到社會和企業界的重視。

第二階段:從20世紀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市場營銷學的應用時期。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的經濟危機,經濟出現大蕭條、大萎縮,社會購買力急劇下降,市場問題空前尖銳。危機對整個資本主義經濟打擊很大,使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總值下降了44%,貿易總額下降了66%。這個階段,市場營銷學的研究特點是:a. 並沒有脫離產品推銷這一狹窄的概念;b. 在更深更廣的基礎上研究推銷術和廣告術;c. 研究有利於推銷的企業組織機構設置;d. 市場營銷理論研究開始走向社會,被廣大企業界所重視。

第三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初,為市場營銷學的繁榮發展時期。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各國經濟由戰時經濟轉入民用經濟。戰後經濟的恢復及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促進了西方國家經濟迅速發展。這個時期,市場營銷學的主要特點是:a. 市場營銷學的研究從流通領域進入生產領域,形成了"以需定產"的經營指導思想;b. 由靜態研究轉變為動態研究,強調供給和需求之間的整體協調活動;c. 市場營銷學由指導流通的銷售過程發展為參與企業經營決策的一門管理科學。

第四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為市場營銷學的創新發展階段。市場營銷理論在指導企業的市場營銷實踐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國際競爭的日益加劇,營銷環境復雜多變,對某些特殊復雜的營銷環境而言,常規的市場營銷理論及方法一顯露出某種局限和不足。

年,科特勒提出了"大市場營銷"(Megmarketing)理論,他認為在以往的營銷組合中,必須加上兩個新的重要因素,及權力(Power)和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s)。這兩個新的營銷戰略手段的目標,在於打開被封閉或被保護的市場。大市場營銷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市場營銷戰略思想的又一新發展。這一理論,為企業應付更復雜的環境與競爭,打破各種封閉市場的"壁壘",成功地開展市場營銷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世紀90年代,世界政治、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例如東歐的巨變、歐盟的形成、北美貿易自由區的出現、緊隨亞太地區經濟高速增長之後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等。所有這些重大事件的發生都在向世人展示著一個極其重要的事實:國際經濟與貿易正日益呈現出一種全球化和一體化的趨勢,世界市場正向縱深開放與發展,國際競爭不僅空前激烈,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地在全球層次上展開。上述重大變化無疑在客觀上對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跨國經營企業形成了嚴峻的挑戰。

為適應世界市場經濟貿易日益全球化和一體化的重大變化和發展趨勢,全球營銷管理(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理論應運而生。全球營銷理論在審視世界市場時,其角度與視野都發生了某些本質上的變化。它突破了國界的概念,從世界市場范圍來考慮公司營銷戰略的發展,以求取得企業的綜合競爭優勢,其理論研究的起點和側重點都是以上述核心理論為基礎的。因此,其理論體系和研究的整體框架都有很多新意,主要是在全球營銷的視野和框架下,對常規的營銷模式與方法進行討論,並在許多方面賦予了新的內涵。全球營銷理論的形成與發展,使國際營銷管理不僅在理論上更加成熟,而且在更大的規模和更廣泛的意義上拓展了國際化企業在全球市場上開展營銷活動的戰略思想。

⑶ 市場的歷史是怎樣的

原始社會
《周易·系辭》就市場的起源寫道:「神農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也說:「神農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此立市始。」這兩種說法都認為原始市場是從神農氏的時代開始出現的。但神農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不一定實有其人。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國古代社會進入農業時期,社會生產力有了一定發展後,先民們就開始有了少量剩餘產品可以交換,因而產生了原始市場。原始市場有:市井。「市」在古代也稱作「市井」。這是因為最初的交易都是在井邊進行的。《史記『正義》寫道:「古者相聚汲水,有物便賣,因成市,故日『市井』。」古時在尚未修建正式市場之前,常是「因井為市」的。這樣作有兩點好處,一是解決商人、牲畜用水之便,二是可以洗滌商品。《風俗通》雲:「於井上洗滌,令香潔。」後來,陝西省城鎮附近,均設有井讓商人飲馬之用。古時的這一遺風一直延續了下來。直到解放前,仍能在鄉鎮中見到。「市井」一詞也一直沿用至今。

周朝
周朝的正式市場中,每日的交易活動分三次舉行:「朝市」在早晨,「大市」在午後,「夕市」在傍晚。參加夕市貿易的,都是小商小販。市場設有門。進入市門交易,叫「市入」,市入之時,有小吏執鞭守於門口,以維護市入秩序。市場的各個貿易地點,叫作「肆」。同一市場中,按照不同的經營品種,設若干個肆。市內設有存儲貨物的屋舍, 叫「廛」 ,也就是後世的棧房。廛都是官府建造的,所以商人存入商品必須納稅,叫「廛布」(布,貨幣)。貿易時用的券契,叫「質劑」。其中長券叫「質」,用來購買牛馬等商品。短券叫「劑」,用以購置兵器及珍異之物。大市使用「質」,小市則用「劑」。市場官員發表的命令,叫「市令」。商人必須遵守市令,否則會遭到處罰。處罰的方式之一是罰款,叫「罰市」。市場既是商品交易的處所,也是政府處決罪犯的刑場。劊子手殺死罪犯後,將其屍體橫陳示眾,叫作「棄市」。市場是「市井小人」的活動場所,又是刑場,所以政府不準達官貴人隨便進入市場。進入者要遭受處罰。《周禮·地官》寫道:「夫人過市,罰一幕;世子過市,罰一帟;命夫過市,罰一蓋;命婦過市,罰一帷。」之所以要這樣做,是為了「別尊卑」(鄭康成語),也就是為了維護這些人的身份。市井(漢代畫像石墓本)

兩漢時期
西漢時,全國有六大商業城市,而以國都長安為首。它依靠水陸商路的便利與全國其它著名商市,如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聯系,形成一個全國性的商業網。司馬遷說:「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可以想見,長安城更是財富集中,物質殷闐。長安的商業區,主要分布在九市。其中有名可考的有七市,即西市、柳市、東市、孝里市、直市(因物價無二,故以「直市」為名)、交門市、交道亭市。九市平面皆為方形。各方266步。諸市都建有圍牆,叫「闐」,其門稱為「A」。市內有十字形通道,叫作「隧」。隧兩側是「列肆」,也叫「市列」,即陳列商品的建築物。肆分別成行,井然有序。列肆的後面,挨著市牆,建有堆放貨物的店,叫做「邸舍」,就是周朝的「廛」。商人們只要是在市中營業的,都要登記入冊,叫作「市籍」。取得市籍的人,得向官府繳納「市租」。市的管理機構設在「旗亭」 (也叫「市樓」) 上。從東漢張衡《西京賦》描寫的「郭開九市,通闃帶闃。旗亭五重,俯察百隧」的情形看,九市的建築都很壯觀。
《史記·貨殖列傳》 載,當時市場上流通的商品有以下幾類:一、農產品,有糧食、新鮮蔬菜(如韭菜、姜)、乾菜等;二、林產品,有原木、竹竿、木柴、水果(如橘及山野雜果)、乾果(栗)等;三、畜產品,有牛、羊、豬肉、牛皮、羊皮、豬皮、牲畜的角和筋;四、漁業產品,有鮮魚、大幹魚、小雜魚;五、副業產品,有豆醬、酒、漿(酸性飲料)、帛、絮(絲棉)、毛織品、狐皮等;六、手工業產品,如牛車、軺車、漆器、銅器、鐵器、旃席、木器等;七、礦產品,如丹砂。此外,還有作為勞動力被買賣的奴婢。《鹽鐵論·散不足》列舉了長安市上許多熟食的名目:楊豚韭卵、狗膪馬腹、煎魚切肝、羊淹雞寒、擱馬酪酒、蹇捕胃脯,靦羔豆賜、彀膠雁羹、自鮑甘瓠、熱粱和炙。長安市中還有算卦先生賣卜。《史記·日者列傳》中,記載了西漢初年,賈誼等人去東市走訪賣卜者司馬季主的故事。市肆又是行刑之處。
據《漢書》記載,漢景帝時,御史大夫晁錯身穿朝衣被斬於東市,「父母妻子同產(同母兄弟)無少長皆棄市」。後來,「東市朝衣」成為典故,專指大臣之被殺戮。除了九市以外,長安還有一些比較小的市場。例如,太學諸生於每月朔望時,在太學附近的槐樹林中聚會,交易各人帶來的本郡物產及經傳、書籍、笙磬樂器等,叫「槐市」。關中一帶,通過經商致富的人很多。有些是憑放高利貸或囤積居奇發財的,也有靠賣漿、賣胃脯暴富的。當時民諺雲:「以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綉文不如倚市門。」在以商致富的社會風氣誘使下,不少農民離開田地,來到城市做生意。形成了「稼穡之民少,商旅之民多,谷不熟而貨有餘」的反常現象。兩漢期間,橫貫歐洲和東亞的「絲稠之路」逐漸暢通。外國貢使和商人絡繹不絕地來到長安。他們帶來自己的特產,換取中國的貨物,這些人都住在長安藁街的蠻夷邸。蠻夷邸歸屬一個外交兼商務的大官,即大鴻臚掌管。

宋代
1: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經營時間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動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管。
2:城郊和鄉村「草食」更加普遍。
3: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是四大商業名鎮。

⑷ 批發市場的發展史

以服裝為例:
根據中國服裝批發市場在流通業中的發展特點將中國服裝批發市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上世紀80-90年代中葉,萌芽期。

這一階段,商品短缺,流通渠道單一,消費者購買服裝基本上是到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購買,還有一些攤檔式的小商品市場及農貿市場。隨著經濟發展,消費者對服裝的需求量逐漸增加,於是需要出現可進行大批量交易的服裝市場。這時,服裝批發市場開始萌芽,並呈現地攤式服裝批發市場的初級形態。此時,人們只求價格便宜,還沒有意識到所謂的消費理念、市場策略、經營模式。當時的服裝批發市場初級形態正好迎合了絕大多數人的根本要求,可以說,這一階段,服裝批發市場如雨後春筍般席捲大半個中國,小商品批發、服裝服飾批發之風盛行於世,但是尚未形成規模性的批發商圈。

第二階段,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升級期。

這一階段,商品種類開始豐富,服裝批發市場開始第一階段的升級,並發揮主導性作用。表現為由路邊的攤檔式轉為進入大棚經營,將服裝小個體經營集中起來,由政府統一規劃引導。也就是說,全國的批發市場主要是政府部門(工商、物資、地方政府等)作為投資主體。在沿海地區(例如深圳),則開始出現個體投資商成為興建批發市場的新投資主體。

消費者對商品品質、成色的要求更為嚴格,這也促成了物美價廉的時代的到來。

到90年代,開始漸趨規模化,出現了以廣州白馬、東莞虎門富民、武漢漢正街、沈陽五愛、江蘇常熟招商城等為代表的服裝批發市場,他們在中國的服裝業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四通八達的龐大網路覆蓋能力拉動了服裝企業的快速發展。但是隨著市場的發展,國內很多大服裝批發市場正在走下坡路。
以此同時,部分代理商開始進入批發市場。

第三階段,邁入21世紀,蛻變期。

這一階段,商品多樣化,並強調個性化,商品生命周期縮短。

隨著品牌意識的覺醒,一些走批發路線的服裝批發市場為尋求長遠發展,都在努力淡出批發市場,以圖實現由批發向品牌經營轉型,但轉型之路總是充滿了艱辛和痛苦。廣州白馬服裝批發市場就是最好的例子。

轉型就意味著要對原有渠道進行調整。調整主要是兩種方式:一種是引導原有批發客戶、經銷商轉變觀念和經營方式來做品牌。另外一種就是撤換願有客戶,重新組建渠道。無論是何種方式,總有太多的歷史問題需要解決,要收回鋪出去的貨款,要規范價格體系,要回收一些積壓在經銷商手中的過時產品,要承擔違反合約的責任等等。

同時,部分批發市場開始升級改造,建築檔次越來越高,內容、功能、服務完善、豐富。個性化消費的萌芽也導致批發市場產品生命周期更短,產品開發與更新能力要求更高,體現出顯著的大眾時尚文化。以廣州沙東有利國際服裝批發城為代表。

另外,文化經營在這一階段興起。眾多服裝市場開始根據自身所處的地理位置等眾多因素,尋找屬於自己的文化脈動之源。文化底蘊的興起,為國內批發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推動了整個業態鏈的更大發展,成了服裝批發市場的一把利刃。現代市場的競爭是綜合的、立體的,進入新發展階段的中國服裝產業,需要用科學的發展觀對產業的發展制定一套科學的策略規劃,需要根據市場變化趨勢,根據各區域產業集群的資源優勢,根據各企業的各品牌的物質資本和經營策略,設計制定一個科學的發展節奏和發展目標。與此同時,文化底蘊還帶動了存在於市場中的商戶們品牌化經營的發展。這些都讓服裝批發市場真正意義上擺脫了低級銷售模式的形態。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客觀環境中,將國際流行的時尚文化融合到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化中,締造成為具有地域特色的商業文化,這才能使國內的服裝批發市場這個特殊的產業結構鏈,得到更大、更遠的發展空間。

良好的文化氛圍,能夠使服裝批發市場走向正規化、完善化、集約化、成熟化,更使這種業態走上良性發展分軌跡,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惡性競爭

⑸ 市場營銷的發展歷史

市場營銷學於20世紀初期產生於美國。幾十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及市場經濟專的發展,市場營銷學發生屬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傳統市場營銷學演變為現代市場營銷學,其應用從贏利組織擴展到非贏利組織,從國內擴展到國外。當今,市場營銷學已成為同企業管理相結合,並同經濟學、行為科學、人類學、數學等學科相結合的應用邊緣管理學科。西方市場營銷學的產生與發展同商品經濟的發展、企業經營哲學的演變是密切相關的。美國市場營銷學自20世紀初誕生以來,其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 1.萌芽階段(1900~1920) 這一時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過工業革命,生產力迅速提高,城市經濟迅猛發展,商品需求量亦迅速增多,出現了需過於供的賣方市場,企業產品價值實現不成問題。與此相適應市場營銷學開始創立。早在1902年,美國密執安大學、加州大學和伊利諾大學的經濟系開設了市 場 學課程。以後相繼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匹茨堡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開設此課。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些市場營銷研究的先驅者,其中最著名的有阿切·W

⑹ 市場的進化歷史

簡而言抄之,從最初的物物交貨,襲規模較小且受物品、地域等限制較多,此時尚不能成為市場;發展到使用約定的一般等價物(如牛羊)進行交換時,出現了固定的集市,接著出現貨幣(如金銀幣)後集市的規模範圍越來越廣,有了較遠距離販賣,此時商品已可以自由流通,出現了大的城市交易中心並有了分類市場(如騾馬市、糧油市等)。到交子、票號的出現,商品已完全可以自由流通,市場交易規模、種類、區域已無限擴大,甚至出現了國際貿易,此時已具備市場經濟雛形。再往後紙幣的流通,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了除貨物買賣的市場之外的金融市場、人才市場等等。

⑺ 市場營銷演變過程

1、萌芽階段(1900~1920)這一時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過工業革命,生產力迅速提高。

2、功能研究階段(1921~1945)這一階段以營銷功能研究為其特點。

3、形成和鞏固時期(1946~1955)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有范利(Vaile),格雷特(Grether),考克斯(Cox),梅納德(Maynard)及貝克曼 (Beckman)。

4、市場營銷管理導向時期(1956~1965年)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羅·奧爾德遜(Wraoe Alderson),約翰·霍華德(John A.How ard)及麥卡錫(E.J.Mclarthy)。

5、協同和發展時期(1966~1980年)這一時期,市場營銷學逐漸從經濟學中獨立出來,同管理科學、行為科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理論相結合,使市場營銷學理論更加成熟。

6、分化和擴展時期(1981~)在此期間,市場營銷領域又出現了大量豐富的新概念,使得市場營銷這門學科出現了變形和分化的趨勢,其應用范圍也在不斷地擴展。

(7)市場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國內市場營銷發展歷程:

1、引進時期 (1978~1982年) 在此期間,通過對國外市場營銷學著作、雜志和國外學者講課的內容進行翻譯介紹,選派學者、專家到國外訪問、考察、學習,邀請外國專家和學者來國內講學等方式,系統介紹和引進了國外市場營銷理論。

2、傳播時期 (1983~1985年) 經過前一時期的努力,全國各地從事市場營銷學研究、教學的專家和學者開始意識到,要使市場營銷學在中國得到進一步的應用和發展,必須成立各地的市場營銷學研究團體。

3、應用時期 (1986~1988年) 1985年以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市場環境的改善為企業應用現代市場營銷原理指導經營管理實踐提供了有利條件。

4、擴展時期(1988~1994年) 在此期間,無論是市場營銷教學研究隊伍,還是市場營銷教學、研究和應用的內容,都有了極大的擴展。

5、國際化時期(1995~) 1995年6月,由中國人民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和康克迪亞大學聯合舉辦的第五屆市場營銷與社會發展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

⑻ 世界市場形成歷程。

世界市場是指通過國際間的買賣而使各國國內市場得以聯系起來的交換領域。世界市場的逐步形成和擴大,是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乃至世界歷史發展的重要內容。世界市場的產生和形成過程,是資本主義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也是國際貿易從區域性貿易發展成為囊括整個世界范圍的歷史。資本主義創造了世界市場,世界市場的形成滿足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
1、原因:
⑴第二次工業革命本身促進了通訊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條件;同時,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鞏固和擴大了機器大工廠,提高了工作效率,推進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擴張,最終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⑵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特性是世界市場形成的根源。市場是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主要載體,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的擴大,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實質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物。
⑶交通運輸業的空前發展,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主要依託。
⑷以機器大工業為中心的世界城市與世界農村對立的國際分工體系趨於成熟,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客觀條件。
2、形成過程:
①從16世紀到18世紀中期——世界市場的萌芽時期
此間起到決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開辟。原先局限於地中海、波羅的海貿易,擴展到大西洋,隨著西方殖民者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活動,歐洲、亞洲、美洲、非洲逐漸聯系在一起。地區間的聯系加強。此處所指世界市場是資本主義早期發展時期極力開辟海外市場的種種表現和貿易的跨國現象,並不是說世界市場已經形成,因為工場手工業時期的生產力水平,還不足以改造全世界。
②從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60、70年代——世界市場擴展時期
此時期,具有決定作用的是工業革命。海外市場的擴大,商品需求的激增,提出了生產技術的變革要求,於是發生了工業革命;而工業革命在英國的開展及向其他國家的擴展,提高了生產力發展水平,資本主義各國為奪取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說明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此時期進入世界市場的商品發生重大變化,如棉紗、紡織機、鐵製品、運輸工具及各種工業半成品,還有各種資本主義發展所需的原材料。盡管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但其經濟已越來越按同一市場的運行機制運行。由於當時資本主義工業化尚處於早期階段,世界還未被瓜分完畢,所以世界市場只是初步形成。
③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世界市場最終確立時期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列強加緊爭奪原料市場、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亞、非、拉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在經濟上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場最終確立。資本輸出成為國際經濟往來的主要特徵。世界市場的形成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對各國、各地區的經濟增長和國際關系的加強產生了推動作用。
3、歷史作用
它的形成對各國、各地區的經濟增長和國際關系的加強產生了推動作用。首先,促進了世界各國社會生產力的蓬勃發展。其次,進一步推動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客觀上促使東方國家新的社會經濟結構發展壯大。再次,加強了世界各國社會經濟的相互聯系,導致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閱讀全文

與市場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