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鼓浪嶼歷史文化

鼓浪嶼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6 07:46:37

❶ 鼓浪嶼在歷史上的光榮與屈辱有哪些

當地時間2017年7月8日,在波蘭歷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四十一屆會議上,大會主席Jacek Purchla先生提議,中國「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符合世界遺產第2條和第4條標准,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2個。

每一個聽到這個好消息的人,無不為之鼓舞。

然而,鼓浪嶼作為遺產,我們如何紀念和探索遺產背後的事情,是我們應該做的。

鼓浪嶼有著濃厚的歷史背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被迫打開國門。

鼓浪嶼是美麗的,也無愧於世界遺產,但是,她的美麗是從無數革命先輩打的努力奮斗中出來的。是在民族的浩劫中,涅槃重生的。成就今天這般的璀璨奪目,清新秀麗。

即使申遺成功了,以後闡述這段歷史,也是一個民族復興的征程。但用萬國建築博物館的噱頭來促進宣傳就有點可悲了,

鼓浪嶼,是捍衛我們民族的尊嚴的壁壘。當然,這里不是說要把殖民的痕跡抹去更不是說要把這些建築拆去。

而是該在介紹,這是哪個國家侵略中國時候留下的,今天,中國人民把它收回來了,中國人可在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

對於,美麗的鼓浪嶼,我們不只是欣賞她的美麗和建築風格的奇異。更要記住昨日的恥辱和今日的榮耀。

❷ 關於鼓浪嶼的傳說

鼓浪嶼原本的名字叫「圓仔」,因為島上有一塊特別圓的岩石。 後來,這塊岩石經海浪不斷拍打後,石中央竟空了一個洞,每當海濤拍打在這塊岩石上時,都會發出如鼓般的聲響,因而改名為鼓浪嶼。

❸ 鼓浪嶼的介紹

鼓浪嶼(英文:Kulangsu) 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鼓浪嶼
鼓浪嶼全島的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各種喬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餘科,1000餘種。代表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鼓浪嶼
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獲得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美五大城區等榮譽。2017年7月8日,「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

植物資源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鼓浪嶼
全島的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各種喬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餘科,1000餘種。亞熱帶區常見的白玉蘭、香樟、南洋杉、鳳凰木、蒲桃、榕樹、桉樹、棕櫚、椰林、竹叢或孤植於房前屋後,或列置於坡前路邊,或群植於庭院綠野。

地理環境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鼓浪嶼
鼓浪嶼形狀不規則;周長2.85英里,長1.1英里,寬0.72英里;值得注意的是一大堆花崗岩石散布其上,其中島之中部偏南的那塊岩石最高,海拔有302英尺。 [16] 以形態豐富的岸線、水域為邊界,以日光岩、筆架山、升旗山等由自然地貌變化而形成的岡巒起伏的山地景觀為主體的自然形態,融匯了不同類型的建築、園林等人工形態的景觀綜合體。建築或兀立於台地.或依山而築,或憑水而建。

建築歷史

鴉片戰爭以前,鼓浪嶼曾長期是一座人煙稀少的荒島。直至宋元時期,才有「圓沙洲」的名稱,明時始用「鼓浪嶼」名稱。島上多為半漁半農經濟,最初的房屋也多是十分簡陋的民房。閩南三角區的原始民居形式,自然影響鼓浪嶼的民房形式。因而,在外國人進入鼓浪嶼以前,島上的房屋與大陸本土——閩南沿海金三角(廈門、漳州、泉州)的房屋形式沒有差別。這種形式,在一些保留完好的村莊中依然可見。即使在現代化的鼓浪嶼島上,也還有二進、四進的古老民居建築群存在。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鼓浪嶼
1843~1902年西方建築的涌現。明末清初直至鴉片戰爭,鼓浪嶼的建築開始發生變化。在廈門成為通商口岸之後,外國殖民主義者紛紛來鼓浪嶼定居或暫居。鼓浪嶼成了他們擇地發展的首選地點。鼓浪嶼有優越的地理、氣候和風景條件,非常適宜居住,因而,直至目前為止,鼓浪嶼建築的90%都是居住建築。外國人染指鼓浪嶼,先是租用民房,行使管理教堂、學校、醫院等權力,至實力發展、能站穩腳跟以後,才陸續建造教會學校、教會醫院、教堂、聖教書局、領事館。當然,最大量建造的還是公館、別墅等居住建築。大量早期出國謀生的華僑在事業有成之後也紛紛回到閩南祖籍,選中了鼓浪嶼為最佳的落腳點,紛紛投資鼓浪嶼,興建了很多離宮別館。有很多建築的規模是十分巨大的,超出了外國人,耗資也是十分昂貴的,往往選擇最為上等的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在鼓浪嶼島上,這些規模宏大的離宮別館許多已由政 府改作公共性建築使用。

望採納,謝謝!

❹ 申遺成功的廈門鼓浪嶼有什麼文化魅力

波蘭當地時間7月8日,福建廈門鼓浪嶼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通過終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個世界遺產項目。至此,中國超過義大利,成為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

林語堂故居位於鼓浪嶼漳州路44號,是一座U形的別墅,是鼓浪嶼最古老的別墅之一,約建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距今已有150多年了。

別墅為英式,拱券迴廊,前部為兩房夾一廳,為兩層坡頂。後部中間為小花圃,兩旁為二層小樓,連著前面的主房,後花園里還有魚池。別墅的線腳重疊纖麗,而二樓的欄桿卻甚簡約。地下隔潮層並不低矮,保證了其上的廳房乾燥舒適。一樓中廳拱券前為一長長的石階,石階四周為古榕、龍眼、玉蘭,把小花園籠罩得濃蔭婆娑,清新涼爽,一派溫馨的氛圍。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遺產和文化景觀四類。此次中國申報遺產項目,是為了更加有效地對遺產進行保護,讓遺產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通過系統的挖掘和整合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資源,達到傳統文化傳承的目的。

❺ 為什麼福建省鼓浪嶼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當地時間2017年7月8日,在波蘭歷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1屆會議上,隨著大會主席雅采克·普爾赫拉先生(Mr. Jacek Purchla)敲下小錘,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以符合世界遺產第2條和第4條標准,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到52處。

鼓浪嶼例證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和價值觀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共同發展的歷史,為中國和其他地區不同文化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參考。鼓浪嶼獨特的裝飾風格建築遺產記錄了物質化的文化交融,形成東南亞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新建築運動。

鼓浪嶼是文化間交流的一個特例,見證了亞洲全球化早期各種價值觀念的交匯、碰撞和融合。鼓浪嶼有機的城市肌理清晰的保留了其發展變化的痕跡,見證了數十年間多元文化不斷融入原有的文化的過程。從鼓浪嶼興起的廈門裝飾風格是對這一文化間影響融合最突出的證明。

❻ 廈門鼓浪嶼的故事有哪些(關於鼓浪嶼的由來,200字以上)

在海濱城市廈門的西南海面上佇立著一個小小的海島,面積僅1.84平方公里,平面近似橢圓形,它就是著名的海上花園——鼓浪嶼。它與廈門僅隔不足1公里寬的廈鼓海峽,輪渡往返,十分方便。

鼓浪嶼原名「圓沙州」,又名「圓州仔」,明朝時改稱「鼓浪嶼」。常住居民2.3萬多人。在小島的西南海邊,有兩塊相疊岩石,長年累月受海水侵蝕,中間形成一個豎洞,每逢漲潮時波濤撞擊著岩石,發出如擊鼓的浪聲,稱為「鼓浪石」,鼓浪嶼因此得名。

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屯兵於此,訓練水師,鼓浪嶼才逐漸為世人知。歷史上鼓浪嶼被定為「公共租界」,英、美、法、曰、德、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都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

鼓浪嶼常年無落雪,四季有鮮花。島上樹木蔥郁,繁花似錦,亭台樓閣,掩映錯落。那一幢幢優雅別致的樓房,沿著蜿蜒曲折的柏油路迤邐上升,在房前屋後和陽台、屋頂乃至牆頭上,人們種上玫瑰花、蘭花、菊花、仙人球等各種艷麗芳香的鮮花,景色十分宜人。島上還隨處可見翠綠的芭蕉、挺拔的古榕樹、艷麗的鳳凰樹、清秀的綠竹,以及那成片簇擁的花圃花壇,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還有一種說法

鼓浪嶼原本的名字叫「圓仔」,因為島上有一塊特別圓的岩石。

後來,這塊岩石經海浪不斷拍打後,石中央竟空了一個洞,每當海濤拍打在這塊岩石上時,都會發出如鼓般的聲響,因而改名為鼓浪嶼。

小島上共住著約1萬9000千人,早在1840年,就已經引進西方文化,是中國最早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地方。

早期只有富貴人家才有資格到島上蓋房子,而因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島上的建築物,都非常西化,深具特色。

後期的鼓浪嶼已經較為「平民化」,再也不是貴族的地盤,而且也發展成廈門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鼓浪嶼除了被稱為「海上花園」之外,也素有「音樂之島」的美稱,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早期的鼓浪嶼,每40戶人家,就有一戶擁有鋼琴,比例相當驚人,小島也因此出了許多出色的鋼琴家。

島上也有一個鋼琴博物館,里頭就收藏了30台古鋼琴,展現了世界鋼琴發展史。

❼ 鼓浪嶼區的文化

自鼓浪嶼被評為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後,鼓浪嶼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已經被提上議程。相關部門將著手啟動鼓浪嶼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
鼓浪嶼該定下什麼主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這一直是困擾鼓浪嶼「申遺」進程的難題。從鼓浪嶼管委會獲悉,這一主題已經確定為:社會變革中的歷史見證。
鼓浪嶼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鴉片戰爭後的100年內,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結構受到巨大沖擊,發生了重大變革,西方文化不斷融入中國,而這個融合的過程恰好在鼓浪嶼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放眼國內其他城市和世界各國,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將這些見證歷史變革的事物完整地保留下來。」 2013年12月28日,在鼓浪嶼音樂廳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我愛我的鼓浪嶼——歲月回響》——2014年新年音樂會。音樂會由鼓浪嶼街道辦事處主辦,廈門二中校友會和鼓浪嶼音樂廳協辦,鼓浪語音樂沙龍承辦。
「鼓浪語音樂沙龍」是由幾位熱愛鼓浪嶼、熱愛音樂的鼓浪嶼原住民組織發起,再現原汁原味的鼓浪嶼最傳統的家庭音樂聚會形式。本著「挖掘鼓浪嶼民間音樂文化的歷史積淀,開展鼓浪嶼民間音樂文化的體驗交流,弘揚鼓浪嶼民間音樂文化的繼承傳播」的宗旨,音樂沙龍每個月定期舉辦,參與表演者既有鼓浪嶼原住民,亦不乏非鼓浪嶼籍的音樂大家、海外音樂工作者,其純朴自然的風格受到社會各界的喜愛,為鼓浪嶼又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文化景觀,搭建了一個迷人的文化交流平台。
鼓浪嶼音樂廳內,整場音樂會自始至終座無虛席,許多前幾年搬到廈門島內的鼓浪嶼原住民全家傾巢出動,回到鼓浪嶼聆聽這場盛況空前的音樂會;出身音樂世家的殷承典老師和謝嘉陵老師擔任多個節目的伴奏和指揮,謝嘉陵老師還演唱了她的父親、著名的鼓浪嶼本土音樂家謝旭為贊美鼓浪嶼而譜寫的歌曲《我的月亮》。 在鼓浪嶼島上,密密麻麻遍布著各類建築。這中間有70%左右是本世紀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除外國人及華僑建築外,本地軍民也紛紛造屋蓋房。有些本地的名人、富戶,往往請外國的設計師設計圖紙,或者套用現成的圖紙,或者模仿周圍的房屋形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規模宏大,裝修艷麗,做工亦很講究。除居住建築外,一些華僑也投資興建了很多公用事業類建築,創辦了建築公司,組建了一些施工隊伍,開發建設了很多道路街區和店面。比較著名的華僑實業家黃奕住、李清泉、黃仲訓等人,在鼓浪嶼投以巨款,發展房地產業,建設開發出售住宅,創辦電話、電報公司及自來水廠、碼頭等公共事業。抗戰前,鼓浪嶼樓房錯落有致、造型迥異。抗戰時期與解放戰爭時期,一些建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毀壞。
解放後,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嶼區政府接管了部分大型建築,經過改造、裝修,部分公共性場所已煥然一新。例如,原來巨大無比的「白宮式」建築——林鶴壽的「八卦樓」改為鼓浪嶼風琴博物館。很多較大型公館、別墅的不經意創造出來的造型經過幾次經意的裝修、改造,已經改作合其造型、功能的建築物並且成為鼓浪嶼上有意義、有標志性的建築。
1843~1902年西方建築的涌現。明末清初直至鴉片戰爭,鼓浪嶼的建築開始發生變化。在廈門成為通商口岸之後,外國殖民主義者紛紛來鼓浪嶼定居或暫居。鼓浪嶼成了他們擇地發展的首選地點。鼓浪嶼有優越的地理、氣候和風景條件,非常適宜居住,因而,直至目前為止,鼓浪嶼建築的90%都是居住建築。外國人染指鼓浪嶼,先是租用民房,行使管理教堂、學校、醫院等權力,至實力發展、能站穩腳跟以後,才陸續建造教會學校、教會醫院、教堂、聖教書局、領事館。當然,最大量建造的還是公館、別墅等居住建築。大量早期出國謀生的華僑在事業有成之後也紛紛回到閩南祖籍,選中了鼓浪嶼為最佳的落腳點,紛紛投資鼓浪嶼,興建了很多離宮別館。有很多建築的規模是十分巨大的,超出了外國人,耗資也是十分昂貴的,往往選擇最為上等的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在鼓浪嶼島上,這些規模宏大的離宮別館許多已由政 府改作公共性建築使用。
鴉片戰爭以前: 在歷史上,鼓浪嶼曾長期是一座人煙稀少的荒島。直至宋元時期,才有「圓沙洲」的名稱,明時始用「鼓浪嶼」名稱。島上多為半漁半農經濟,最初的房屋也多是十分簡陋的民房。閩南三角區的原始民居形式,自然影響鼓浪嶼的民房形式。因而,在外國人進入鼓浪嶼以前,島上的房屋與大陸本土——閩南沿海金三角(廈門、漳州、泉州)的房屋形式沒有差別。這種形式,在一些保留完好的村莊中依然可見。即使在現代化的鼓浪嶼島上,也還有二進、四進的古老民居建築群存在。

❽ 廈門鼓浪嶼有什麼特色

廈門鼓浪嶼特色: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

❾ 鼓浪嶼有哪些歷史文化遺產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南寧時期命名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礁石,每當漲潮時,海水沖擊礁石,聲如敲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由此得名。2017年7月8日,鼓浪嶼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那麼鼓浪嶼有哪些有名的歷史文化遺產呢?鼓浪嶼又有哪些有趣的歷史故事呢?
從公元8世紀左右,島上就開始有中原居民遷居於此,鼓浪嶼島有新島、嘉禾里之地名。明代鼓浪嶼得以開發,1573年,日光岩上出現了全島最早的時刻「鼓浪濤天」。1650年,鄭成功在日光岩安營紮寨,操練水師,留下了「寨門」,「水操台」,「拂凈泉」等遺址。鄭成功就是從這里出兵收復了台灣。
1840年鴉片戰爭後,廈門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鼓浪嶼成為西方人居留地,先後有英、美、德、日、西班牙、荷蘭、奧地利、挪威、瑞典等十幾個國家在島上設立領事館或領事機構,並逐漸吸引大批閩台富商、華僑及文化精英上島。
中國歷史上最的足球隊,幼兒園都在此創立,近代的林語堂、弘一法師、馬約翰、林巧稚、盧戇章和當代的舒婷都曾與鼓浪嶼結下不解之緣。
鴉片戰爭以來,鼓浪嶼經過獨特的歷史,形成了具有深厚的人文價值、歷史情趣、中西合璧的萬國建築博覽會。鼓浪嶼因鋼琴的數量居全國之首,被譽為「琴島」、「音樂之島」。全島全步行方式,被稱為「步行之島」。鼓浪嶼創造了中國近現代史上150多個第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當之無愧。

閱讀全文

與鼓浪嶼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