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赤峰歷史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劣勢有哪些
1.可進入性差,可進入性差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①與我國大的交通通道的通達性差。主要指赤峰市與北京、沈陽、大連、集寧、二連浩特之間的連接線路的等級偏低。②赤峰市域內部交通的可達性較差。主要指遠未形成交通網路體系,公路等級偏低;靜態交通不完善;景區和市內交通干線之間的連接性差。
2.旅遊的整體形象不鮮明,缺乏王牌產品長期以來,赤峰市在促銷上沒有把自然和人文資源的綜合優勢結合起來,沒有將赤峰各旗縣的整體優勢發揮出來,在促銷上各自為政,造成旅遊者對赤峰旅遊資源認識的模糊與錯位,最終沒有形成統一的、有震撼力的王牌旅遊產品。
3.現有旅遊產品結構單一現階段赤峰市主要是以蒙古族風情為主題的觀光和休閑旅遊,而缺乏度假旅遊、會議旅遊、自然生態旅遊、探險旅遊、科考旅遊等。另外,缺乏反映當地資源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節事活動。
4.旅遊接待設施發展滯後旅遊接待設施發展滯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現有的接待設施不足;②接待服務設施的類型單一(以蒙古包為主),不能滿足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市場需求;③體現在設施的布局上,旅遊設施的建設沒有很好地與現有的自然村落結合起來,沒能充分發揮旅遊帶動社區經濟發展的作用。
5.旅遊季節短適合旅遊的黃金季節一般僅為6—9月,每年5月之前和10月之後的半年時間處於旅遊的淡季,遊客稀少。
6.人力資本短缺人力資本短缺主要表現在人的觀念落後和旅遊人才不足兩個方面,
人的觀念落後:①市場意識淡薄。沒有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作用和政府的規製作用;不重視市場調查,沒能夠很好地立足本地資源,發揮優勢、挖掘潛力,跟蹤遊客需求的變化;旅遊宣傳促銷不足,沒有形成一支專業的營銷隊伍。②生態意識缺乏。由於對旅遊業可持續發展認識不足,所以產生了一些低水平重復建設、低層次破壞性開發等現象,部分景區景點的盲目開發已經嚴重影響了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③缺乏全民旅遊意識。一個地區的旅遊不能僅靠政府,應當充分發揮當地企業、居民、團體的作用。
旅遊人才不足:①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②合格旅遊接待人員數量嚴重不足。接受過專業旅遊培訓的導遊人員數量相對不足,而且由於知識水平的限制,無法滿足遊客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要求。
7.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融合度低由於在開發過程中的「急功近利」行為,形成了「自然是自然,人文是人文」的開發格局,或者是形成像「草原+蒙古包」這類簡單的自然與人文組合方式,沒有從赤峰作為我國「北方文化之源」的高度去開發、組織自然和人文旅遊項目,使得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融合度低。
8.旅遊業的價值鏈短目前旅遊開發主要是以「草原+蒙古包」的開發形式為主,即以「游」為主,沒有從旅遊工業、旅遊農業、旅遊第三產業聯動發展的高度去審視旅遊,使得旅遊的附加值較低;並且在旅遊業內部也沒有從「吃、住、行、游、購、娛」良性互動、綜合發展的角度去發展旅遊,使得旅遊業表現為「觀光為主,外加低檔次度假、低檔次購物、低檔次休閑」的粗放式經營格局。旅遊業價值鏈短,使得旅遊業沒有成為驅動地區經濟大發展的「發動機」。
⑵ 內蒙古赤峰都有哪些特色菜
赤峰雖然是內蒙古的一個盟市,但是因為在兩省交界,靠近遼寧,所以赤峰的飲食有濃郁的東北特色,同時蒙古美食也有不少,有幸去過幾次,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赤峰有哪些美食值得品嘗一下的。
1、赤峰對夾
對夾是赤峰的一種特色食品,赤峰地區生產此種食品的店家較多。對夾源於一種"杈子燒餅",其用一定比例的油水和面,外用小米麵或糜子面擦穌,並塗以酥油,食前火烤片刻既成,內夾熏肉,外焦里嫩,味道極美。
以上是給大家分享的赤峰的8道地方美食,味道都很不錯,到赤峰的朋友可以找找嘗嘗,歡迎赤峰的朋友給留言進行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⑶ 赤峰市歷史趣事。
夏家來店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源治區赤峰市松山區王家店鄉夏家店村。1960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掘,根據發掘,命名了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它的發現為探尋中國北方青銅文明提供了重要資料。2009年,在赤峰市紅山區文鍾鎮二道井子村,發現了中國北方青銅時代早期的遺址。該遺址包括了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已揭露面積3500平方米,其文化內涵包括夏家店上層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被俗稱為"大灰包"。二道井子這個"大灰包"共有七層,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層與層之間的疊壓關系清晰明確,沒有被晚期遺跡所打破,房址保存得罕見的完好。遺存有石器、陶器、銅器、玉器、骨角器等,其中以青銅器最為重要,其生產技術水平足以與同時代中原地區最發達的文化相媲美。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遺址的考古發掘,房址、窖穴、作坊區、墓葬等遺跡的清理出土,極大地豐富了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內涵。該遺址的考古發掘由此被評為"2009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6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⑷ 赤峰的紅山文化對中國的歷史有影響嗎
紅山文化源流的研究,是建國後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之一。目前,學術界大致有四種意見:
一、紅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系統的原始文化,或是仰韶文化的變體;
二、紅山文化繼承了河北磁山文化;
三、紅山文化很可能是細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相互影響之後產生的新文化,含有細石器和仰韶文化兩種因素;
四、紅山文化是這個地區獨具特徵的一種新石器文化。有其自身的發生發展過程。同時受到其它文化影響,
四說並存,各持己見,後者的認識比較符合實際,考古學揭示泥質陶、彩陶、壓印「之」字紋夾砂陶、石器、細石器共存,是紅山文化獨具的特點,龍題材是紅山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內容,這一「族徽」性的花紋圖案從紅山文化早期一直延續到它的晚期。在石器中煙葉形、草履行的石耜、桂葉形雙孔石刀是富有特徵的農耕工具;細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鏃等器物,小巧玲瓏,工藝精湛,陶器中的泥質紅陶和夾砂褐陶的盆、缽、罐、瓮等各有自身的裝飾紋樣,而橫「之」字形紋和直線紋是紅山文化具有特徵的紋飾,泥質陶中的彩繪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器物,雖然受中原仰韶文化的影響,但二者之間仍有各自的異同點(共性與個性)。仰韶文化彩陶紋飾是用黑、紫或白色做裝飾地的,與紅山後陶器類型相比是多彩的,帶狀紋飾中夾有圓圈渦紋、葉形紋、斜格子紋和繩紋,而且單獨配有「S」字型、「X」字型等紋飾,與紅山後類型陶器迥然不同。紅山後類型陶器中,連點弧線紋是一種墜落形式的,這在仰韶文化陶器中是沒有的。二者之間也有相似點,紅山文化紅山後類型的「紅頂碗」式的缽與仰韶文化後崗類型的同類彩陶相似,彩陶之中的平行線形、平行斜線組成的三角形紋與後崗類型的同類彩陶相似,它們的相異點,說明各自的文化特徵;它們的相同點(或類似)說明年代大體相近,但不能簡單地認為紅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支系、地方變體或混合文化等。
紅山文化的內涵在西遼河流域也並不單一,它包括不同經濟類型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的地方類型或不同的發展階段。大凌河流域的東山嘴、牛河梁、城子山遺址、胡頭溝玉器墓一類紅山文化遺存,就不同於老哈河流域的紅山後、西水泉、四棱山等一類紅山文化遺存,前一類型多出一種用途特殊的彩陶筒形器、磨光泥質黑陶圈足器,不見或少見紅山後類型多見的「紅頂碗」式缽器類和三角間渦紋彩陶圖案。這說明形成紅山文化決非單一的農耕,而是以農耕為主,農牧漁獵結合的經濟類型和多樣的文化內涵所促成。新的考古發現為我們揭示紅山文化的發展規律和性質提供了依據。以自身發展為主,文化間的影響曾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文化 影響首先是紅山文化分布區的「諸文化」的相互影響;與中原文化的影響也不是單方面的,而是相互影響的。
某種觀點認為我國史前期存在著兩大文化區系,即中原古文化和北方古文化,其中北方古文化又由紅山文化和河套文化組成,這兩大文化區系有共性又有個性,不能把北方古文化簡單地看成中原古文化的支系或地方變種。
要認識紅山文化的淵源,首先的任務是在本地區尋找出早於紅山文化的遺存,1983年興隆窪遺址發掘後,明確認識了興隆窪文化才使探討紅山文化源頭,有一個扎實的比較對象。
興隆窪遺址中發現紅山文化早期、中期房址分別打破興隆窪文化聚落圍壕的地層關系,又具有早期石器文化遺存的特徵,經C14測定年代距今7470+80 ——6895+-205年大大早於紅山文化,與紅山文化前身有關,可稱「前紅山文化」,隆窪文化與紅山文化分布地域大體相同。
紅山文化早期與興隆窪文化陶器大多陶質粗疏,火候較底器類和紋飾種類較少,一般有夾砂褐陶筒形罐、粗泥(含細砂)陶缽,代表性紋飾是壓印「之」字形線紋,以及網格狀劃紋等。可以看出紅山文化早期比興隆窪文化內涵豐富,並表現出一定的進步性。
隆窪文化已有一定水平的農業生產,有相當規模和數量的聚落址。可以認為是產生紅山文化那樣繁榮的原始農業社會的基礎。
這表明興隆窪文化與紅山文化具有傳承關系可能就是紅山文化的源頭。紅山文化以後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1973年敖漢旗小河沿類型的發現,為這個問題找到了有力的線索。小河沿文化類型是近年新分出的一種文化類型,它和石羊石虎山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在器物的器形、彩陶圖案、紋飾方面,都具有與紅山文化類型不同的特點,其年代晚於紅山文化。結合敖漢旗小河沿南台地遺址和翁牛特旗大南溝石棚山墓葬群所獲得的資料,在考古學上確定為「小河沿文化」。其分布區同紅山文化基本一致,其文化特徵可歸納以下三點:
(1)石器。磨製石器和細石器共存,有打制石器,有四邊起棱,橫截面呈長方形的磨製石斧、石耜、出現磨光石鏟,細石器有石鏃和骨柄刀的石刃。石刃加工精緻。聯系陶器上出現的豬首陶塑,反映其經濟生活為農牧結合兼營狩獵。
(2)陶器。有泥制紅陶、夾砂灰陶、泥制灰陶和泥制黑陶四類。飾細繩紋、刻劃紋和附加堆紋,由細繩紋組成的菱形回字紋已初具雷紋特徵。彩陶以黑彩為主,有紅彩和施白衣,紋飾有斜平行線紋,折線回字紋,有內彩,一種典型繪法為施白衣後用平行斜線畫出區界,內添黑、紅、棕色三彩,組成回字、三角、八角、網狀等多種幾何圖案,朱繪已見多例,其器物為夾砂灰陶直筒罐類、缽盆和鏤空豆類、壺類以及器座、盂、尊、雙耳大口罐型器。晚期出現大平底盆,大敞口折腹淺盤細柄豆,並出現有彩繪陶。
(3)墓地。氏族墓地選擇在高山上,墓地內部分區,區內分行,墓室結構為土坑豎穴或洞穴,有墓前用火燒墓坑的習俗,單人仰身屈肢葬男女和葬,男性墓多隨葬生產工具。並有束發、佩帶項環和臂環的習俗。
小河沿類型與紅山後類型目前雖未發現明確的地層疊壓情況,但兩者之間在文化內涵上有明顯的時代早晚和承襲關系。值得注意的是,小河沿類型石器中細石器加工更為精緻,圓弧骨柄石刃刀更為普遍實用,反映出生產技術較紅山後類型更為進步。小河沿類型早期陶器與紅山後類型承襲關系比較清楚,均有泥質紅陶和彩陶,小河沿類型的泥質紅陶斂口缽、夾砂灰陶式深腹罐、雙耳雙口連通壺以及平行斜線的彩陶花紋、刻劃紋等,都有脫胎於紅山後類型的跡象。泥質灰、黑陶增加,但卻不見壓印「之」字紋,而被細繩紋及菱形回字紋所代替。其它如鏤空豆、尊等多種器類的出現,彩陶圖案的幾何化,表明制陶業有了新發展。
小河沿類型出現了雙間房址和男女和葬的習俗,說明當時已進入原始公社解體階段,在社會發展階段上,表現出較紅山後類型進步。在時代上應是介於紅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之間的遺存,是由紅山後類型直接發展演變的類型。
小河沿文化之後,這里是夏家店下層文化分布的中心區,在敖漢旗南台地曾發現小河沿類型晚期文化層被夏家店下層文化早期房址打破的地層關系,一些文化因素已開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先河,如磨光泥質黑陶增多,朱繪和彩繪出現,繩紋興起,折腹器、大敞口淺盤細柄豆、大平底盆、鏤空圈足器等都具有紅山文化時期的特徵。這樣,由於小河沿類型的發展,填補了紅山後類型和夏家店下層文化之間的空白,它們已基本可以銜接起來,從此,距今四千年前,西遼河、大凌河流域已進入青銅時代。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形成過程與去向如何,前者涉及到它與紅山文化的關系,後者則涉及到它與燕文化的關系。
⑸ 赤峰都有什麼樣的歷史文化
紅山文化、玉龍文化,夏家店文化,小河沿文化,契丹遼文化、金文化,最牛逼的版是紅山文化和權玉龍文化,使中華5000年文明史,增加3000年,現在叫中國8000文明史,這是最牛的,在北京天壇公園的石碑上,就刻有紅山文化和玉龍文化的介紹。值得我們赤峰人驕傲。
⑹ 赤峰有多少年的歷史
赤峰抄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轄3區7旗2縣,總人口460萬,是內蒙古第一人口大市。赤峰已有一萬年的人類文明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境內被國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類文化類型有距今8150--7350年新石器早期的興隆窪文化;距今7150-6420年的新石器中期的趙寶溝文化;距今6660-4870年的新石器中晚期的紅山文化;距今5300年的新石器晚期的富河文化;距今5000-4870年新石器晚期的小河沿文化;距今4500-4200年新石器晚期、北方青銅器早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從考古發掘出來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銅器等生產生活器物證明,早在8千餘年前境內的原始先民已經過著原始農耕、漁獵和畜牧的定居生活。20世紀70年代在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距今5000餘年前的大型玉龍,更在全國引起轟動,被譽為"天下第一龍"。證明赤峰地區的古文化和中原地區一樣,是遠古中華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
⑺ 赤峰都有什麼樣的歷史和文化
赤峰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被考古學界稱為中華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8000年前,古回老的興隆窪人答在這里建起了規模宏大的古村落,被專家稱為「華夏第一村」;5000年前,紅山文化在這里發祥,赤峰出土的玉龍,被譽為「中華第一龍」; 1000年前,契丹人在這里創立了雄峙萬里的大遼王朝,建起了「草原第一都」。800年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各部,締造了蒙元帝國。
⑻ 需要一篇描寫赤峰的各種歷史文化和旅遊景點的快板書,就是誇赤峰的的人傑地靈
好難,我平庄的
⑼ 赤峰的歷史簡介
歷史
1、早在史前時代即有人類居住。著名的紅山文化遺址就在本市的紅山發現。
2、秦漢赤峰皆在長城內,屬遼西、右北平郡所轄。
3、東漢建武三十年鮮卑內附,漢廷令居烏桓故地。赤峰是東部宇文鮮卑所居住。
4、五代十國時,契丹人在此地興起,建立遼國,其國都上京臨潢府及中京大定府都位於本地。
5、元代時屬行中書省,明初為寧王藩地,大寧衛管轄地,明英宗後由朵顏三衛駐牧。
6、林丹汗即位之後,為鞏固以自己為中心的蒙古大汗地位,在當初遼慶州的舊址上修建了瓦察爾圖察漢城(又稱:白城,即今內蒙古赤峰)。
7、清代時為漠南蒙古的一部分。
8、民國時,赤峰與朝陽、承德三市組成熱河省,設昭烏達盟。民國22年(1933年)日軍侵佔熱河,淪為滿洲國領土,抗戰勝利後收復。
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7月18日熱河省撤銷。昭烏達盟劃入內蒙古自治區,1969年劃入遼寧省,1979年又重新劃歸內蒙古自治區,而後於1983年更名為赤峰市至今。
赤峰市行政規劃圖
(9)赤峰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地理位置
赤峰市地處西遼河上游,大興安嶺西南段山脈與內蒙古高原、西遼河平原、燕山北麓山地截接復合部位。赤峰市境東鄰遼寧省朝陽市,南與河北省承德市毗鄰,西鄰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赤峰市邊界總長為2123公里。
赤峰市周邊四至極點:東點阿魯科爾沁旗紹根蘇木所轄朝倫巴特爾房身村;西點克什克騰旗達爾罕烏拉蘇木所轄少布查干村;南點寧城縣山頭鄉所轄哈巴氣村南山;北點阿魯科爾沁旗所轄呼熱吐古魯班諾爾的輝特扎哈諾爾北岸。赤峰東西寬375公里,南北長457.5公里。
名人
杭桂林,羅嘯天,陳國慶,王中和,那順孟和,王波,白向群,斯日古楞,趙興,錢榮旭,朱景田,陶淑菊,畢立夫,高延青,高連元,高在堂,宋志民,額爾敦陶克陶、徐漢林、孫瓏、鄭大光、嘎拉僧普日來扎木蘇、馬玉林、郭俊卿、恩和森;
蔡壯飛、邰喜德、趙斌、蘇赫、王峰源、張長弓、陳洪恩、李發、華祝、胡日嘎、費榮中、張鳳、胡洪凱、金河、王棟、斯琴高娃、馬德海、左飛、張振武、李玉春、王衛東、唐臣、鮑喜順、宋國峰、馬伯庸、王珞丹、王麗坤、張瑋等。
風景名勝
截至2018年5月,赤峰市已開發旅遊景區(點)90多家,被評為國家A級以上景區49個,4A級8個(克旗克什克騰石陣、克旗達里諾爾湖、喀旗親王府、翁旗玉龍沙湖、寧城道須溝、喀旗美林谷、敖漢溫泉城、左旗召廟)、3A級11個、2A級30個。
全國工業旅遊示範區(點)2處(克旗紫濛山莊、赤峰力王工藝),全國特色景觀名鎮(村)8個(克旗同興鎮、左旗林東鎮、右旗索博日嘎鎮、喀旗美林鎮、喀旗王爺府鎮、寧城黑里河鎮、松山區城子鄉瓦房村、敖漢旗四道灣子鎮白斯朗營子村)。
有各個時期歷史文化遺址7300多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處,國家森林公園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8處,地熱溫泉3處,擁有世界級文化旅遊品牌4處。在內蒙古自治區確定的31個旅遊重點旗縣區(市)中,赤峰市佔了7個。
⑽ 赤峰歷史文化景點的資料書
紅山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