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的遼寧省是什麼樣子的
從秦漢到隋唐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兼並天下,分天下為36郡,其中在遼寧地區設置有遼東郡、遼西郡。漢武帝元封五年(106年),劃分天下為十三州,其中遼寧地區屬幽州。
② 遼寧歷史的古代時期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全面設置郡縣,在遼寧地區設置遼東、遼 西、左北平郡。 步入封建社會,河北、山東等地居民遷至遼寧,開發遼河流域。這時,鐵器已在農業生產中使用,人口增多,土地開墾面積不斷擴大。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牧業、漁業、蠶業都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
兩漢、三國時隸屬幽州。 東漢末期,由於各族統治相互爭奪,形成了分裂割據的局面,遼寧為公孫氏占據,高句麗族也曾一度稱雄。
西晉隸屬平州。東晉為營州。隋朝時置遼東郡、柳城郡、燕郡。 唐朝時在安東都護府的管轄下。 唐征服了高句麗族,「安史之亂」後,松花江流域渤海政權興起,遼寧即為其勢力范圍。
後來,契丹吞並了渤海,建立了遼政權。 遼代為東 京道、中京道。女真族舉兵抗遼,建立金朝。金代為東京路、北京路。在金與南宋對峙期間,新興的蒙古族崛起,先後滅金和南宋,建立元朝。 元代置遼陽行省。
明代時為遼東都司。 明接管元對遼寧的統治後,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以冶鐵、制鹽為主的手工業迅速發展。當時本溪已成為全國聞名的三大冶鐵中心。明朝中葉,女真人首領努爾哈赤用武力、懷柔、聯姻等手段征服了東北的各族部落,定都新賓,建立了後金政權,獎勵移民開墾,關內大量移民湧入,耕地面積再度擴大,使遼寧成為當時重要的糧食調出區之一。
遼寧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1644年-1911年)的發祥地。明朝後期,中國東北滿族人力量崛起,他們在首領努爾哈赤率領下,歷三代而問鼎中原。1626年,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在沈陽登基,並於1636年4月改號為清國。努爾哈赤及子孫先後在遼寧的撫順新賓、遼陽、沈陽定都,留下了沈陽故宮、新賓永陵(努爾哈赤先祖陵墓)、沈陽福陵(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後的陵墓)、沈陽昭陵(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後的陵寢)等諸多歷史文化遺產。
③ 60年間遼寧的變化
在網上找吧,有,我看過了,不過分散,你自己看看需要哪種類型的。回
我看過,但我答沒有具體的網站,在網路欄中鍵入「遼寧60年變化」就能出現若干相關搜索頁,各行各業,門類全,不過每一個網站只描述一種行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針對遼寧的綜合描述,全國的倒有的是。
比如一些政府網站、非官方政府網站、媒體網站等。
我只知道這么多,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④ 遼寧歷史有什麼名人
1、慕容皝(297年—348年10月25日),即前燕文明帝,字元真,小字萬年, 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鮮卑族,西晉遼東公慕容廆第三子,十六國時期前燕的建立者。
慕容皝勇武剛毅且多有謀略,崇尚經學,熟悉天文。建武初年拜冠軍將軍、左賢王、封望平侯。
2、公孫瓚(?—199年),字伯圭(出自《劉寬碑陰》,《三國志》等文史多作伯珪,公孫瓚為劉寬門生,參與了劉寬的葬禮,碑陰為當時人甚至本人簽名,故當從碑)其名與字的對應當是取自「圭瓚」一詞,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3、前燕景昭帝慕容儁(319年—360年2月23日),字宣英,鮮卑名賀賴跋 ,昌黎棘城(今遼寧錦州市義縣)人,鮮卑族,十六國時期前燕開國皇帝,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
咸康七年(341年),東晉冊封慕容皝為燕王,以慕容儁為假節、安北將軍、東夷校尉、左賢王、燕王世子。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去世後,繼襲燕王之位。
4、後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11月4日—396年6月2日),原名慕容霸,字道明(一說字道業、叔仁),鮮卑名阿六敦,昌黎郡棘城縣(今遼寧錦州市義縣),鮮卑族。十六國後燕開國君主、軍事家。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母為蘭淑儀。
5、慕容德(336年-405年10月18日) ,後改名慕容備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鮮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母公孫氏,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後燕成武帝慕容垂皆為其兄,五胡十六國時期南燕開國皇帝。
⑤ 遼寧歷史文化的特點
滿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笊籬姑姑舞」是滿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這種舞的唱詞突出反映了滿族的服飾、飲食等傳統風俗。
滿人的服飾頗具北方游獵騎射民族的特點。男女老少日常穿的主要服裝是旗袍。在清朝,「旗袍」曾作為國服在全國推廣。它的樣式特點是:圓領,大襟,四面開禊,配以扣掛。女人穿的是直筒寬袖長袍,顯得修長秀麗,婀娜端莊。男人穿的是馬蹄袖袍掛,便於激烈動作和馬上運動。滿族婦女的旗袍很講究裝飾,在衣襟、袖邊、領口處都鑲嵌幾道花條或彩芽兒,有的要鑲上18道花邊,再配上五彩繽紛的「大綰袖」,艷麗而典雅。
滿族婦女一般不裹足,俗稱「大腳」,她們穿的是一種高跟木底的「旗鞋」,而滿族男人則以穿靴為主。
長期以來,滿族人從事農業,蒹有狩獵、採集等多種經營。主食是小米,喜粘食。善於養豬,喜食白肉血腸和豬肉酸菜燉粉條。逢年過節吃餃子,農歷除夕必須吃手扒肉。滿族的點心以「薩其馬」最為人們喜食。滿族人嗜好煙酒。
滿族人的住房,一般東南開門,其外形酷似口袋,三面設炕,西炕供奉祖先神位,俗稱「口袋房,蔓子坑」。
滿族滿族人有尊老敬祖的族風,每逢娶妻生子,造房遷居,就職榮升等重大喜慶事都要祭祖祈福,舉行隆重的「跳家神」祭祖儀式。
關東三大奇、三大怪
「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鑽進飯鍋里。」這三大奇講的是關東豐富的物產。人參、貂皮、鹿茸角是著名「關東三寶」。
「窗戶紙糊在外,養好孩子孩吊起來,大姑娘吊個大煙袋。」這三大怪是過去關東獨特的民俗,「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吊個大煙袋」反映了山民貧窮、單調的生活,現在已不多見了。而「養好孩子孩吊起來」,說的是將生下來的小孩放在「悠子車」里,悠子車用四跟麻繩栓好吊在天棚木桿上,推一把悠車,小孩在里邊悠哉游哉。
⑥ 有千年歷史的遼寧古城是在大連嗎
遼寧省說起,大家都想到了那個東北的發展最高的省,另外沈陽和大連兩種經濟的大樓,特別是有沈陽奈特在新一線,因此,大連,無論是工業和商務旅行行業的發展是非常好的,大量的遊客,每年接受遼寧東北,是非常非常有影響力的中國重要的省之一,而且現在的遼寧省發展和才能的初期階段,其未來的發展也非常相當,其強大的潛力。
⑦ 東北發展歷史:中國古代東北是什麼國家
一、先秦時期
自有文字時起,東北作為一個地區就已載入典籍。《尚書·禹貢》最早把東北載入典籍,把遠古中國劃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蓋今遼寧省西部地區;「青州」則把今遼寧南部主要是遼東半島置於州的轄境之內。
相傳「九州」為禹治水後所設,而舜又析「九州」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東北是幽州,即遼寧北鎮以西地區簡稱遼西;分青州「東北」為營州,即今北鎮以東地區稱遼東。
「東北」一詞,最早發見於《周禮·職方氏》。「東北曰幽州,其鎮山曰醫巫閭。」《山海經》中,「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
二、漢晉時期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兵由水、陸兩路進攻,滅亡盤踞在朝鮮半島北部的衛氏朝鮮。公元前108年,漢武帝統一其舊域後,在那裡劃分地方行政區域,在朝鮮設置了樂浪郡、玄菟郡(約在今朝鮮咸鏡道)、真番郡(約在朝鮮黃海道、京畿道各一部)、臨屯郡(約在今朝鮮江原道),史稱「漢四郡」。四郡其下各轄若干縣,郡縣長官由漢朝中央派遣漢人擔任。很顯然,「漢四郡」的設置,說明漢武帝已經將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納入了漢帝國的統治范圍。
公元前82年,西漢中央政府將真番、臨屯二郡撤銷,將玄菟郡西遷至遼東地方,並將此三郡之屬縣合並於樂浪郡。新的玄菟郡(郡治在今遼寧省新賓北漢城),在其下新設高句麗、上殷台、西蓋馬三縣。西漢末年起,高句麗族及其王國政權興起於遼東地方玄菟郡。
三、公孫氏政權
兩漢、魏、晉時期,公孫氏是遼東大姓,長為遼東郡郡吏,東漢末公元189年---238年,遼東公孫氏政權在50多年裡,前後經歷了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和公孫淵三代四位統治者,遼東太守公孫康管轄樂浪郡地區,將樂浪南部分割出來,設立帶方郡。
四、唐朝
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唐朝滅亡高句麗後,在平壤設置安東都護府以統轄其地,所轄包括遼東半島全部、朝鮮半島北部、吉林西北地區和朝鮮半島西南部的百濟故地,包有今烏蘇里江以東和黑龍江下游西岸及庫頁島直至大海。
羅唐戰爭後,安東都護府從平壤搬到遼東,成為唐朝管理遼東,以及高句麗、渤海國等地的一個軍政機構。有唐一代,遼東即鴨綠江南北的高句麗故地其主體部分仍然屬於大唐王朝,新羅的疆域仍然在大同江及平壤以南。新羅仍然臣服於唐朝。
722年(唐開元十年),黑水靺鞨首領倪屬利稽至唐朝貢,唐玄宗設立黑水軍,以後改設黑水都督府,由部落首領擔任都督和刺史職位,中央也派內地官員來這里任長史(副都督、副刺史)。
五、遼金時期
唐朝末年,契丹在首領耶律阿保機把兩大部落統一起來,自立為王。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國號契丹。阿保機逝世後,其子耶律德光繼位,公元947年改國號為遼,改皇都為上京。遼朝鼎盛時的疆域,東至當今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東北到外興安嶺和鄂霍次克海;南抵天津市、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帶,與北宋對峙。
五代十國,此為營州、平州之地。梁和唐時,在盧龍城設平州、盧龍縣治。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契丹占據了營、平等州,晉、漢、周時,一直為契丹所據,後契丹改國號遼。
公元1113年,女真完顏部首領阿骨打舉兵奪取松花江流域。1115年稱帝,國號金,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以南)。建國後繼續征戰,1125年滅遼,1127年滅北宋。大金最盛時超過極盛時期的遼國,囊有當時的北方。
六、元朝
1287年元末元順帝(元惠宗)回到東北祖先之地: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元上都---赤峰應昌府---呼倫貝爾盟捕魚兒海(貝爾湖),而沒有回漠北,東北的嶺北行省東部和遼陽行省是元朝大本營;他的後代達延汗1470年又重新在東北察哈爾建立北元中心,元朝設立遼陽行省和嶺北行省東部,統轄東北全境。
七、明朝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市)稱帝,建立明朝,同年滅元。在遼東都司,農業、手工業都得到很大發展。遼陽地區,明朝時是「歲有羨余,數千里阡陌相連,屯堡相望的富饒地方。當時,遼東都司的冶鐵、制鹽等手工業也很發達。遼東的三萬衛與四川的龍州、順天的遵化,是當時全國聞名的三大冶鐵中心。吉林市是明朝設在東北的造船基地。
於是洪武四年(1371年)明在遼東設置定遼衛都衛,洪武八年(1375年)明改定遼衛都衛為遼東都指揮使司,管轄遼東二十五衛,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
八、清朝
1616年,建州女真領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大汗,重建大金國,史稱「後金」。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在盛京(今沈陽)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改女真族號為「滿洲」。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統一全國。清朝初期對東北實施軍府制,1661年開始建立柳條邊,封禁漢人移民。
晚清邊疆危機日甚,清朝被迫開放邊禁,採取「移民實邊」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陸續開放了吉林圍場、阿勒楚喀圍場、大凌河牧場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緒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墾,設立琿春招墾總局,此後又開放了黑龍江地區的土地開墾。並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將軍,改置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設巡撫,並設東三省總督。
九、民國
民國初1911---1931年為張作霖父子的奉系東北軍統治,包括奉天、吉林、黑龍江、熱河和部分時期的察哈爾特別區。
十、日據時期
日本關東軍在東北建立了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和偽滿洲國。
十一、解放後
(1948年—)東北從東北人民政府的共同行政區過度到東北經濟區。
(7)遼寧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東北地區,是中國的一個地理文化大區和經濟大區,不是行政區;「東北」一詞,最早發見於《周禮·職方氏》。「東北曰幽州,其鎮山曰醫巫閭。」《山海經》中,「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
元朝《大元一統志》說:「開元路,南鎮長白之山,北浸鯨川之海,三京故國,五國舊城,亦東北一都會也。」清朝康熙說「東北」是「中國地方」——《清實錄康熙朝實錄》 「諭朕前特差能算善畫之人、將東北一帶山川地里、俱照天上度數推算、詳加繪圖視之。此皆系中國地方。
1945年至1954年中共中央設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以轄遼東、遼西、熱河、內蒙古自治區、吉林、松江省、黑龍江7個省區。許多人會混淆東北地區與行政區劃,但只有個別時期,東北地區才與東北所處的行政區重合。
比如清朝1636--1644年盛京總管;1947--1954年東北人民政府,東北人民政府管轄的7省區就是現在東北地區的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五盟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 。
⑧ 遼寧歷史的先秦時期
自公抄元前20世紀夏朝進襲入奴隸社會後,遼寧地區逐步與之建立了隸屬關系。據中國最早的史書《禹貢》記載,遼寧地區最早為冀、青2州之城,夏商為幽州、營州之地。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地。
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770年間,遼寧地區的畜牧業和手工業開始興起,並出現了青銅器。此後,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遼寧逐漸成為富庶的農業區。冶鐵、絲織、制瓷、制鹽業也很發達,當時的本溪已成為中國聞名的三大冶鐵中心之一。
⑨ 介紹一下沈陽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