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煙台的文化是什麼
很遺憾的說我們煙台是個年輕的城市,成為城市的歷史百多年而已。遠遠不能與濟南,北京相比。文化的積累不多,甚至不如招遠萊州這樣的老縣城。惟農民較多民風表純朴而已。
⑵ 山東煙台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
山東就不用說了吧!孔孟之鄉,禮儀之邦.山東人豪爽,熱情.
煙台這個地方也還不錯,起碼環境不錯,我來這生活了4.5年了.只是對煙台人特別是本地人印象不好!首先滿嘴臟話!(也是我最不能接受的地方)一個幾乎沒有文化的城市!魯菜的發源地,吃的方面你倒是可以朵頤!!!!!!!!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圖) 2008-3-24
· 最佳中國魅力城市 (圖) 2008-3-24
· 國家園林城市 (圖) 2008-3-24
· 國家園林城市 (圖) 2008-3-24
· 全國文明口岸 (圖) 2008-3-24
· 全國投資環境四十優城市 (圖) 2008-3-24
· 國家衛生城 (圖) 2008-3-24
· 2005聯合國人居獎 (圖) 2008-3-24
· 全國文明城市 2008-3-24
· 國際葡萄·葡萄酒城 (圖) 2008-3-24
以上的稱謂是在一個旅遊網站上搜到的,類似的稱謂估計都是地方政府為操縱地價花錢買來的!
呵呵上一句話是個人觀點
地理位置
煙台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位於東經119°34′~121°57′,北緯36°16′~38°23′。東連威海,西接濰坊,西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並與大連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衛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最大橫距214公里,最大縱距130公里,全市土地面積13745.9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643.60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線曲長702.5公里,海島曲長206.62公里。
煙台市是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環渤海經濟圈內以及東亞地區國際性港城、商城、旅遊城。煙台市轄芝罘、福山區、牟平、萊山4個區及長島縣,代管龍口、萊陽、萊州、蓬萊、招遠、棲霞、海陽7個縣級市。
地形地貌
煙台地形為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山地佔總面積的36.62%,丘陵佔39.7%,平原佔20.78%,窪地佔2.90%。低山區位於市域中部,主要由大澤山、艾山、羅山、牙山、磁山、蛤山盧山、山昔山、昆嵛山、玉皇山、招虎山等構成,山體多由花崗岩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為昆嵛山,海拔922.8米。丘陵區分布於低山區周圍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緩,連綿逶迤,山坡平緩,溝谷淺寬,溝谷內沖洪積物發育,土層較厚。因煙台市域降水較充沛,空氣濕潤,氣候溫和,低山丘陵一年四季林木蔥蘢,明媚如畫。春天,滿山蒼翠,花香襲人;夏日,鬱郁蔥蔥,一片生機;秋季,果林紅葉,五彩紛呈;到隆冬時節,銀裝素裹,玲瓏剔透。
水文狀況
市域內,河網較發育,中小河流眾多,長度在5公里以上河流121條,其中流域面積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有五龍河、大沽河、大沽夾河、王河、界河、黃水河和辛安河7條。主要河流以綿亘東西的昆嵛山、牙山、艾山、羅山、大澤山所形成的「膠東屋脊」為分水嶺,南北分流入海。向南流入黃海的有五龍河、大沽河;向北流入黃海的有大沽夾河和辛安河;流入渤海的有黃水河、界河和王河。其特點,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漲暴落,屬季風雨源型河流。其沖積而形成小平原沙土層厚而肥沃,盛產蘋果、大櫻桃、梨和葡萄。
氣候特點
煙台依山傍海,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攝氏12度左右,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旅遊避暑和休閑度假勝地。
海域概貌
島嶼分布
煙台全市海岸線長達909公里,市北、西北部瀕臨渤海,東北和南部臨黃海。有大小基岩島嶼63個,像一顆顆燦爛的珍珠鑲嵌在大海之中。面積較大的有芝罘島、南長山島、養馬島,有居民的島15個,分別為長島縣的南長山島、北長山島、大黑山島、小黑山島、廟島、砣磯島、大欽島、小欽島、南隍城島、北隍城島,龍口市的桑島,芝罘區的崆峒島,牟平區的養馬島,海陽市的麻姑島、魯島。
海水特點
沿海表層水溫變化較外海明顯且幅較大,年平均水溫11~14℃之間。海水表層鹽度年平均28~31‰左右。潮汐自萊州到龍口沿海為不正規半日潮,龍口到牟平以及海陽市沿海為正規半日潮。
海岸地貌
主要分岩岸和砂岸兩種,西起萊州市虎頭崖,東至牟平東山北頭,是曲折的岩岸,海蝕地貌顯著,其餘多為砂岸。海岸與海島交相輝映,海光山色秀麗,名勝古跡眾多,是游覽避暑勝地。
自然資源
煙台自然資源豐富,是全國重要的漁業基地之一,盛產海參、對蝦、鮑魚、扇貝等70多種海珍品;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水果產地,煙台蘋果、萊陽梨、大櫻桃等享譽海內外;是中國重要的黃金產地,黃金儲量位居全國第一,產量佔全國的1/4以上,其他可開採的礦藏30多種。
地名由來
煙台名稱,源於煙台山。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當地軍民於臨海北山上設狼煙墩台,也稱「烽火台」。發現敵情後,晝則升煙,夜則舉火,為報警信號,故簡稱煙台。煙台山由此得名,煙台市也因此而得名。
歷史沿革
煙台,古為東夷族地。
夏朝,東夷族建過國(治所在今萊州市過西)。
商、西周、春秋時為萊國地。
戰國屬齊。
秦代屬齊郡。
漢代為東萊郡。
晉為東萊國。
南北朝為東萊、長廣郡。隋為萊州。
唐置登州、萊州。
宋、元因之。
明、清為登州府、萊州府。
1858年6月,清政府與英、法等國簽訂《天津條約》,辟登州等10處為通商口岸。
1861年5月,清政府批准改定煙台為通商口岸,8月22日直隸候補知府王啟曾主持煙台正式對外開辦儀式,同時宣布籌建東海關。此後,英、法、美等17個國家陸續在煙台設領事館。
1862年2月14日,登萊青兵備道由萊州移駐煙台,道台崇芳兼任東海關監督。1904年改稱登萊青膠道,轄登州府、萊州府、青州府和膠州。
1911年11月12日,同盟會山東分部在煙台舉義。13日成立山東軍政府(次日改為山東煙台軍政分府)。
民國初,撤銷府、州。
1914年5月,設膠東道(治所煙台),煙台屬之。
1925年為東海道。
1928年廢道。
1938年1月19日成立膠東抗日民主政權—膠東軍政委員會。
1941年2月6日成立膠東行政聯合辦事處。
1942年7月成立膠東區行政公署,轄東海、西海、南海、北海四個專區。
1950年建立文登、萊陽專區和煙台市。1956年文登、萊陽專區合並為萊陽專區。
1958年萊陽專區、煙台市合並為煙台地區。
1983年11月成立地級煙台市。
1987年10月,組建威海地級市,轄環翠區和榮成、文登、乳山3縣,從煙台析出。煙台轄2區、6縣,代管3個縣級市。
1998年,煙台市轄4區、1縣,代管7個縣級市。
歷史文化
崇拜太陽的先民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距今4000多年~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秦始皇三次東巡的地方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曾三次東巡,均在煙台留下足跡。秦始皇第一次東巡在公元前219年。40歲的秦始皇沿渤海灣東行,巡視東部海疆,尋找長生不老之葯。在路上,他遇到了齊人徐福。徐福向他進獻長生不老之道,並說,大海里有蓬萊、瀛洲、方丈「三神山」,那裡瓊樓王閣,有仙人居住,並長有長生不老草。秦始皇信以為真,遂派遣徐福率數千童男童女乘大船入海求仙葯。次年秦始皇第二次東巡。登上芝罘島,刻石勒碑,頌揚自己的文治武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近50歲,長生的慾望越來越強烈,第三次東巡找到徐福。徐福見秦始皇震怒,便謊稱海中有大魚擋路,不能到達仙山。秦始皇求葯心切,竟親設連弩,追殺大魚。到了芝罘,終於發現一條大魚,並挽弓發箭,親手將其射殺。徐福這才揚帆出海,到了東瀛,揭開了中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第一頁。秦始皇求長生不老,最終未遂其願,卻在芝罘島留下了「始皇道」、「兩觀刻石」等遺跡。秦始皇奉祀「八主」之一的遺址「陽主廟」,就建在芝罘島陽坡上。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煙台市的航海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煙台市區的芝罘灣水深灘平,背有屏障,是一個天然良港。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已是中國北洋航線上的重要停泊點。1000多年前的唐朝時期,煙台轄區登州(今蓬萊市)是全國著名海口,同廣州、交州、揚州並稱為四大通商口岸,是北方通向海外的主要口岸。日本13次派出遣唐使入唐求法,探求發展之路,首次就是在芝罘登岸的。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79年)派遣使者赴朝鮮,也是由芝罘啟碇的。中國的絲綢、冶鐵、造紙等技術由煙台傳入朝鮮、日本等地,煙台由此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繁華的港口之一,其中的蓬萊水城,又稱備倭城,始建於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軍港。
⑶ 煙台的歷史有多久
煙台名稱,源於煙台山。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當地軍民於臨海北山上設狼煙墩台,也稱「烽火台」。發現敵情後,晝則升煙,夜則舉火,為報警信號,故簡稱煙台。煙台山由此得名,煙台市也因此而得名。
忙碌的太平灣碼頭煙台開埠 1858年,中英不平等《天津條約》,把登州辟為通商口岸。1861年,清政府派人督辦開辟"登州"等通商口岸事宜,英方勘察代表認為登州"灘薄水淺",看中煙台芝罘灣這一天然良港,清政府便下令煙台為通商口岸。同年,8月22日,煙台正式開埠,1862年在煙台設立"東海關",這是近代山東第一個對外開放口岸。英國、美國、日本、德國等17個國家先後在煙台設立領事館,洋學堂、洋行、洋醫院相繼在煙台建立,洋貨洋品也相繼由煙台上岸。中國的花生、大豆、絲綢、礦產等土特產也由煙台出口海外。上世紀初年,煙台先後敷設至上海、大沽、大連的水下電纜,成為中國最早設水纜電報的商埠。
開埠,打開了煙台口岸的大門
1858年,中英簽訂第二個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1861年,清政府派人督辦開辟"牛庄"、"登州"等通商口岸事宜。英方勘察代表認為登州"灘薄水淺",看中煙台芝罘這一天然良港。經過通報、下旨,清政府飭令煙台為通商口岸。同年8月22曰,煙台正式開埠。1862年在煙台設立"東海關"。
開埠之後,外商湧入。1875年一年就有707艘次輪船出入。外國商人運走花生、大豆、絲綢、礦石等土特產,又從國外運來工業品。銀行、洋行陸續開業,進出口額逐年上升。到本世紀初,煙台先後設至上海、大沽、大連的水下電纜,成為中國最早設水纜電報的商埠。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外商的增多,煙台的涉外活動也逐漸增加。從1862年英國最先在煙台設領事館起,先後有美國、日本、德國、俄國、法國、義大利、挪威、奧地利、匈牙利、荷蘭、比利時、丹麥、西班牙、瑞典、朝鮮等15個國家在煙台設立過領事館。
⑷ 煙台的歷史發展
煙台名稱,源於煙台山。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當地軍民於臨海北山上設狼煙墩台,也稱「烽火台」。發現敵情後,晝則升煙,夜則舉火,為報警信號,故簡稱煙台。煙台山由此得名,煙台市也因此而得名。
煙台,古為東夷族地。夏朝,東夷族建過國(治所在今萊州市過西)。商、西周、春秋時為萊國地。戰國屬齊。秦代屬齊郡。漢代為東萊郡。晉為東萊國。南北朝為東萊、長廣郡。隋為萊州。唐置登州、萊州。宋、元因之。明、清為登州府、萊州府。1858年6月,清政府與英、法等國簽訂《天津條約》,辟登州等10處為通商口岸。1861年5月,清政府批准改定煙台為通商口岸,8月22日直隸候補知府王啟曾主持煙台正式對外開辦儀式,同時宣布籌建東海關。此後,英、法、美等17個國家陸續在煙台設領事館。1862年2月14日,登萊青兵備道由萊州移駐煙台,道台崇芳兼任東海關監督。1904年改稱登萊青膠道,轄登州府、萊州府、青州府和膠州。1911年11月12日,同盟會山東分部在煙台舉義。13日成立山東軍政府(次日改為山東煙台軍政分府)。民國初,撤銷府、州。1914年5月,設膠東道(治所煙台),煙台屬之。1925年為東海道。1928年廢道。1938年1月19日成立膠東抗日民主政權—膠東軍政委員會。1941年2月6日成立膠東行政聯合辦事處。1942年7月成立膠東區行政公署,轄東海、西海、南海、北海四個專區。1950年建立文登、萊陽專區和煙台市。1956年文登、萊陽專區合並為萊陽專區。1958年萊陽專區、煙台市合並為煙台地區。1983年11月成立地級煙台市。1987年10月,組建威海地級市,轄環翠區和榮成、文登、乳山3縣,從煙台析出。煙台轄2區、6縣,代管3個縣級市。1998年,煙台市轄4區、1縣,代管7個縣級市。
煙台之名源於芝罘:
煙台,古稱芝罘。煙台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早期文化發祥地之一。早在更新世晚期(距今約一二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夏商以來,中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對這里的統治。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三次東巡,三次登臨芝罘島;漢武帝也曾駕臨芝罘行登基大典。公元631年,日本第一個遣唐史也是從芝罘島登陸。目前許多國家的航海圖上仍以「芝罘」之名代表煙台。煙台建城已有600多年歷史, 公元1398年(明洪武31年),為防海寇侵擾,在芝罘築狼煙墩台,又稱「狼煙台」,煙台由此而得名。公元1858年(清咸豐8年),中法天津條約開登州為通商口岸,3年後改為煙台,迄今為止,煙台開埠已有130多年的歷史。
崇拜太陽的先民: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距今4000多年~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秦始皇三次東巡的地方: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曾三次東巡,均在煙台留下足跡。秦始皇第一次東巡在公元前219年。40歲的秦始皇沿渤海灣東行,巡視東部海疆,尋找長生不老之葯。在路上,他遇到了齊人徐福。徐福向他進獻長生不老之道,並說,大海里有蓬萊、瀛洲、方丈「三神山」,那裡瓊樓王閣,有仙人居住,並長有長生不老草。秦始皇信以為真,遂派遣徐福率數千童男童女乘大船入海求仙葯。次年秦始皇第二次東巡。登上芝罘島,刻石勒碑,頌揚自己的文治武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近50歲,長生的慾望越來越強烈,第三次東巡找到徐福。徐福見秦始皇震怒,便謊稱海中有大魚擋路,不能到達仙山。秦始皇求葯心切,竟親設連弩,追殺大魚。到了芝罘,終於發現一條大魚,並挽弓發箭,親手將其射殺。徐福這才揚帆出海,到了東瀛,揭開了中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第一頁。秦始皇求長生不老,最終未遂其願,卻在芝罘島留下了「始皇道」、「兩觀刻石」等遺跡。秦始皇奉祀「八主」之一的遺址「陽主廟」,就建在芝罘島陽坡上。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
煙台市的航海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煙台市區的芝罘灣水深灘平,背有屏障,是一個天然良港。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已是中國北洋航線上的重要停泊點。1000多年前的唐朝時期,煙台轄區登州(今蓬萊市)是全國著名海口,同廣州、交州、揚州並稱為四大通商口岸,是北方通向海外的主要口岸。日本13次派出遣唐使入唐求法,探求發展之路,首次就是在芝罘登岸的。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79年)派遣使者赴朝鮮,也是由芝罘啟碇的。中國的絲綢、冶鐵、造紙等技術由煙台傳入朝鮮、日本等地,煙台由此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繁華的港口之一,其中的蓬萊水城,又稱備倭城,始建於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軍港。
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
煙台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1892年,旅居南洋的華僑張弼士在煙台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聘奧地利駐煙台領事做酒師,取得成功。1912年煙台設瑞豐麵粉廠;1913年設電廠;1913年至1915年,建起5座罐頭廠;1915年李東山興建鍾廠,同年,張裕葡萄酒獲國際金質獎;1920年設醴泉啤酒公司。張裕釀酒公司和鍾廠在中國屬最早創業的廠家,罐頭廠、啤酒廠是山東最早創業的工廠。
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
煙台是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這是不爭的史實。遠在1866年,煙台海關即設郵務辦事處,兼辦郵遞外使文件,可以視為近代郵政的萌芽;而在1878年,清政府議決在北京、天津、煙台、牛庄(營口)、上海五處試辦郵政,這就是中國近代郵政之先聲了。
這件事在老煙台的「口碑」中都說是與盛宣懷有關。這類軼聞事出有因。因為中國近代郵政是隨洋務運動而產生的,而盛宣懷是洋務運動的最重要的干將,他作為李鴻章的「左膀右臂」在此前兩年曾為談判《煙台條約》到過煙台。十年後又任山東登萊青兵備道兼東海關(芝罘)監督長駐煙台,六年後才離任。他在煙台政聲頗佳,獨資經營「廣濟」號海輪,首開煙台內港運輸先例,興辦「廣仁堂」,成為膠東一個龐大的慈善機構。清末,他官運亨通,又當上了郵傳部尚書。這位長袖善舞的大買辦一生既與郵電有關,又與煙台有關。把煙台郵政的發祥與他聯系在一起,並不需太多的想像力。然而這些軼聞均無歷史記載,只是茶餘飯後的談資。
作為近代郵政的重要標志是郵票的發行。我國早在明朝就有商辦民用的「民信局」了,不僅承寄民間信函,還兼匯兌、包裹,但卻沒有「國家名片」——郵票。郵票備受收藏家青睞,乃至成為歐洲小國聖馬利諾等的主要財政支柱。中國近代郵政的「始祖郵票」是「大龍票」,現在倖存於世的據說只有兩枚,因而為集郵者所珍愛。其拍賣價格在「文革」前就十分驚人,現在隨著「收藏熱」的崛起,恐怕早已創下了「天價」記錄。可是,這種「大龍票」是在何地首發的呢?一個饒有興味的問題讓人爭議了很久,終於有了答案,答案就是煙台。1878年7月31日,煙台海關書信館第一次收到天津海關7月29日發寄的五分銀大龍郵票若干枚,因無郵政公告未能發售;8月9日,見到補發的公告,即開始發售中國第一套大龍郵票。8月9日是中國郵政史上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郵票已經遠遠不是「郵資憑證」了,許多知名風景區和旅遊目的地都將它作為一種「城市名片」來使用,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煙台的景點進入郵票的唯有蓬萊閣「中國四大名樓」的說法就源於同名的一組郵票。其實,煙台應當申報郵票的題材很多,例如戚繼光、庄園建築、海珍品等等,可惜因為發行計劃限量,競爭十分激烈,在這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蓬萊市郵政局近來將蓬萊閣門票開發成明信片式的郵資門票,並以此為契機向國家郵政總局申報以「蓬萊閣」為主題圖案的明信片和郵資信封,這就不僅打破常規開了新路,而且為下步申報「八仙過海」、「戚繼光」系列郵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⑸ 有關煙台歷史
煙台歷史
煙台歷史2008年05月12日 星期一 00:29煙台歷史悠久。夏朝,東夷族建過國;商朝,置萊侯國;西周初,置萊子國;秦朝,先為齊郡地,後為膠東郡地;西漢,置膠東國;東漢,置東萊郡;唐朝,置登州、萊州;宋朝,仍置登州、萊州;明朝,升萊州為萊州府,隸屬山東行中書省;清朝,登州府、萊州府治所遷至煙台;民國初,撤銷府、州,設膠東觀察使。1938年至1942年,設膠東行署;1948年,成立煙台市人民政府;1955年,設文登、萊陽專員公署;1958年,萊陽專暑改為煙台專區行政專員公署;1978年更名為煙台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撤銷煙台地區行政公署,組建煙台市人民政府至今。
悠久的歷史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距今4000多年至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悠久的歷史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距今4000多年至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悠久的歷史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距今4000多年至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距今4000多年至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煙台市是中國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位於山東半島東部,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煙台市轄5區、1縣、7個縣級市,總面積1.3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3O多萬,其中市區人口15O多萬。
煙台是一座美麗的港口城市,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這里年平均氣溫在12度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在900多公裏海岸線上,有"人間仙境"蓬萊閣、秦始皇東巡遺址養馬島等眾多的名勝古跡,每年吸引數百萬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煙台物產富庶,是全國著名的漁業基地、水果之鄉,是中國重要的黃金產地。
煙台是中國十大商貿港口之一,有便捷的交通、通訊,已進入"全國投資硬環境4O優城市"行列。8O年代以來,煙台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成為中國沿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到199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已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8位。煙台市的科學教育文化等事業也比較發達,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第一個教育改革試驗區,是"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作為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煙台市已成為外商投資與貿易的熱點地區。特別是1997年6月,煙台市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亞太經合組織國際貿易博覽會,向世人展示了新興亞太經貿城市的形象。在邁向21世紀的過程中,煙台市將積極順應世界尤其是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趨勢,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經濟發展,力爭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和奮斗,建成現代化國際性港口城市。
80年代以來,煙台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成為中國沿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到199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已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8位。煙台市的科學教育文化等事業也比較發達,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第一個教育改革試驗區,是「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作為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煙台市已成為外商投資與貿易的熱點地區。特別是1997年6月,煙台市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亞太經台組織國際貿易博覽會,向世人展示了新興亞太經貿城市的形象。
在邁向21世紀的過程中,煙台市將積極順應世界尤其是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趨勢,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經濟發展,力爭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和奮斗,建成現代化國際性港口城市。
物產資源
煙台市依山傍海,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物產資源十分豐富。沿海有廣闊的漁場,全市海岸、海島曲線長達900多公里,15米等深線內的淺海水域有60多萬公頃。盛產對蝦、海參、鮑魚、扇貝等海珍品。地下礦藏豐富,已探明可供開採的有金、銅、鋅、鉛、鋁、菱鎂、煤、滑石、大理石、銀、鐵、石墨等30多種,其中黃金儲量和滑石儲量分別佔全國的1/5,大理石儲量居全國第二位。這里還是著名的煙台蘋果和山東大花生的集中產區,柞蠶絲綢、龍口粉絲、萊陽梨、大櫻桃等土特產品,也都遐爾聞名。
工業
煙台市工業基礎比較好。現已建立起輕工、食品、紡纖、機械、建材、絲綢、電子、儀表、化工、冶金、煤炭等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生產體系,是山東省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擁有鄉鎮以上工業企業2700多個,主要工業產品2000多種,有450多種工業產品銷售國外。張裕葡萄酒、北極星木鍾、三環牌鎖頭是煙台三大傳統工業名產,汽車、車用空調器、導電玻璃、電子網目板、電子元器件、工程機械、動力機械、冷凍機系列產品、氨綸絲、綿綸絲、計算機等新興的名優產品也已具規模,並已建成全國最大的聚氨脂原料生產基地和合成革生產基地。1987年,煙台市被國際葡萄和葡萄酒局命名為中國第一個「國際葡萄和葡萄酒城」。「北極星」牌木鍾、鬧鍾、「三環」牌掛鎖、台虎鉗、冷凍機、柴油機、齒輪箱、五金工具以及抽紗、燈芯絨服裝、至寶三鞭丸(酒)等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都享有較高的聲譽。
農業
煙台市有廣闊的農村腹地,耕地面積45萬多公頃。生產水平較高。主要作物有花生、小麥、玉米、薯類等。著名的煙台大花生,生長期長、果型大、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高,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暢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煙台果業發達,素有「水果之鄉」的美稱,是中國北方水果重點出口基地之一。盛產蘋果、萊陽梨、長把梨、葡萄、山楂、大櫻桃、板粟等。煙台蘋果栽培歷史悠久別具風味,年產量190多萬噸,佔全國蘋果總產量的1/9,出口量佔全國的1/4,是全國最大的蘋果經濟栽培區。煙台市農村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其中從事工副業生產的100餘萬人。農村鄉鎮企業已發展到5萬多個,產值已佔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的2/3以上。現已有570多個鄉鎮企業的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全市農村勞動力充裕,勞動費用低廉,特別是鄉鎮企業素質比較好,機制活,市場觀念和應變能力強,發展三資企業、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擁有巨大的潛力。
交通
煙台市交通運輸發達。早在春秋時期,煙台就是南北洋航錢上的重要停泊點。近代又是我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全市有大中港口9個,其中有煙台、龍口、蓬萊、萊州等4個一類對外開放的港口,有萬噸級以上泊位22個,港口吞吐量達2473萬噸。煙台港碼頭岸線長5216米,現有泊位3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5個,97年貨物吞吐量1350多萬噸,其中集裝箱運輸量為10萬TEU。煙台港三期工程建設包括兩個集裝箱泊位在內的7個深水泊位,已於97年8月開工建設。煙台港客輪直達天津、大連等港口,與韓國釜山、群山有「紫玉蘭」號輪往來,貨輪與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港口通航,現已開辟了煙台與日本、美國、加拿大、韓國、香港、新加坡的定期集裝箱運輸業務。煙台境內藍(村)-煙(台)鐵路與國內主要干線相連接,火車可直達北京、上海、濟南、青島等城市。煙台公路四通八達,全市現有通車里程5172公里。公路質量比較高,已溝通所有縣、鄉(鎮)和村莊。煙台航空運輸有了很大發展,已建成的萊山機場達到4D級標准,被國務院正式批准為對外籍飛機開放的國際空港。已有飛往北京、上海、廣州、沈陽、哈爾濱、深圳、大連、西安、廈門、武漢、汕頭、溫州、成都、海口等全國各大中城市的20多條航線,同時,還開通了煙台直飛香港、澳門、韓國漢城的國際航線和地區航線。其中,香港航班每周有3班,漢城航班每周有6班。國務院規劃的「兩縱兩橫」大通道縱橫煙台南北。其中公路大通道一同三線。北起黑龍江同江,南到海南三亞,在我市從芝罘島三里橋汽車滾裝碼頭,經過福山、棲霞、萊陽到日照方向。可謂逢海輪渡,遇河架橋。陸上與高速公路相聯接:另一條是鐵路大通道,從黑龍江的哈爾濱經大連輪渡煙台,穿越藍煙線,直抵上海黃浦港。雨大動脈貫通後。煙台將成為溝通華東、東北兩大地區及山東、遼東兩個半島,輻射內地、面向海外,連接沿海城市的交通樞紐。
郵電通訊
煙台市擁有先進的郵電通訊網路,同全國和世界各地的通訊十分方便快捷。97年末全市電話機裝機客量110餘萬門,電話有權用戶可直撥國內各大中城市和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移動通訊電話網和無線尋呼網,97年底又開通了煙台衛星地球站。目前全具備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光纜、微波、衛星通信三大傳輸手段,基本建成了一個電話交換網、數字傳輸網、移動通信網、數據通信網為主要框架,包括支撐網、接入網、智能網在內的多功能、高科技、大容量、高層次、海陸空立體化的信息傳輸網路。使煙台的通信傳輸達到了世界最先進的水平。
水電供應
煙台市水資源比較豐富。距市區10公里處的大沽夾河,其匯水面積達1000多平方公里,年水流量可達3.5億立方米。距市區23公里的門樓水庫,興利庫容達1.26億立方米。有一座日凈化水15萬立方米的地表水廠。沿大沽夾河下游有向市區供水的6座地下水場,設計能力共計為35萬噸。煙台市用電由煙台電廠、龍口電廠和山東電網三部分保證供應。其中煙台電廠現有2台5萬千瓦發電機組和2台10萬千瓦熱電機組並網發電,1997年國家計委和電力部決定將整體煤氣聯合循環(IGCC)示範機組項目定點在煙台電廠,現正在籌備中:龍口坑口電廠,規劃裝機客量100萬千瓦,已建成投運。全市發電量85.6億千瓦時,年用電量71億千瓦時。煙台市區用電可靠率達99.96%。
綜合實力
煙台市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中列第33位,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排名中列第18位。1997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25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12萬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15元,農民人均收入2852元,成為山東省四個率先跨入小康的地市之一。
對外經貿
煙台是我國北方經濟比較發達的一個地區,是全國出口商品綜合基地之一。現在全市有糧油、食品、五礦、抽紗、服裝、紡織、輕工、化工、機械、煙台市進出口公司、煙台開發區進出口公司、煙台對外經濟技術貿易公司、煙台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及牟平、蓬萊、龍口、招遠、萊州、棲霞、萊陽、海陽、長島等縣市外貿進出口公司和煙台北極星鍾表集團、煙台張裕等170多家企業擁有進出口經營權。出口商品達17大類、600多個品種,銷往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均進出口貿易額在30億美元,其中出口23億美元,進口7億美元。自1984年實行進一步對外開放以來,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領域和規模日益擴大,現已同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德國、香港、澳門等近5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國際上通行的各種經濟技術合作。截止1997年底。煙台市共成交利用外資頊目5042個,合同外資額62.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3億美元。興辦外商投資企業3928家,其中有1830家企業投產運營,絕大多數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積極實施萬家企業對外開放戰略的同時,注重構築「大高外」經濟格局。目前已同日本的三井物產、三菱、日商岩井、伊藤忠、豐田、電裝、東棉公司、韓國的大宇公司、美國的羅斯登一普瑞納、鐵姆肯、菲爾普斯、道奇公司、法國ELF、道達爾公司、德國GB公司、台灣聯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新世界、中銀、招商局、華潤公司等30多家世界著名的大商社、大跨國公司、大財團建立了合作關系。
⑹ 煙台有什麼重大的歷史事件
煙台古稱之罘,後稱芝罘。煙台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早期文化發祥地之一。
早在更新世晚期(距今約一二 芝罘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夏商以來,中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對這里的統治。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三次東巡,三次登臨芝罘島;漢武帝也曾駕臨芝罘行登基大典。631年,日本第一個遣唐史也是從芝罘島登陸。目前許多國家的航海圖上仍以「芝罘」之名代表煙台。煙台建城已有600多年歷史, 1398年(明洪武31年),為防海寇侵擾,在芝罘築狼煙墩台,又稱「狼煙台」,煙台由此而得名。1858年(清咸豐8年),中法天津條約開登州為通商口岸,3年後改為煙台,迄今為止,煙台開埠已有150年的歷史。
秦始皇三次東巡的地方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曾三次東巡,均在煙台留下足跡。秦始皇第一次東巡在公元前219年。40歲的秦始皇沿渤海灣東行,巡視東部海疆,尋找長生不老之葯。在路上,他遇到了齊人徐福。徐福向他進獻長生不老之道,並說,大海里有蓬萊、瀛洲、方丈「三神山」,那裡瓊樓王閣,有仙人居住,並長有長生不老草。秦始皇信以為真,遂派遣徐福率數千童男童女乘大船入海求仙葯。
次年秦始皇第二次東巡。登上芝罘島,刻石勒碑,頌揚自己的文治武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近50歲,長生的慾望越來越強烈,第三次東巡找到徐福。徐福見秦始皇震怒,便謊稱海中有大魚擋路,不能到達仙山。秦始皇求葯心切,竟親設連弩,追殺大魚。到了芝罘,終於發現一條大魚,並挽弓發箭,親手將其射殺。
徐福這才揚帆出海,到了東瀛,揭開了中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第一頁。秦始皇求長生不老,最終未遂其願,卻在芝罘島留下了「始皇道」、「兩觀刻石」等遺跡。秦始皇奉祀「八主」之一的遺址「陽主廟」,就建在芝罘島陽坡上。現在煙台市開發區就有為紀念秦始皇的秦始皇東巡宮。
海上絲綢之路
煙台市的航海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煙台市區的芝罘灣水深灘平,背有屏障,是一個天然良港。在2000多 傍晚的煙台港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已是中國北洋航線上的重要停泊點。1000多年前的唐朝時期,登州(治所蓬萊)是全國著名海口,同廣州、交州、揚州並稱為四大通商口岸,是北方通向海外的主要口岸。日本13次派出遣唐使入唐求法,探求發展之路,首次就是在芝罘登岸的。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遣使赴朝鮮,也是由芝罘啟碇的。
中國的絲綢、冶鐵、造紙等技術由煙台傳入朝鮮、日本等地,煙台由此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繁華的港口之一,其中的蓬萊水城,又稱備倭城,始建於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軍港。(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辟。)
⑺ 煙台輝煌的歷史
煙台名稱,源於煙台山。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年),為防倭寇侵擾,當地軍民於臨海北山上設狼煙墩台,也稱「烽火台」。發現敵情後,晝則升煙,夜則舉火,為報警信號,故簡稱煙台。煙台山由此得名,煙台市也因此而得名。
煙台,古為東夷族地。夏朝,東夷族建過國(治所在今萊州市過西)。商、西周、春秋時為萊國地。戰國屬齊。秦代屬齊郡。漢代為東萊郡。晉為東萊國。南北朝為東萊、長廣郡。隋為萊州。唐置登州、萊州。宋、元因之。明、清為登州府、萊州府。1858年6月,清政府與英、法等國簽訂《天津條約》,辟登州等10處為通商口岸。1861年5月,清政府批准改定煙台為通商口岸,8月22日直隸候補知府王啟曾主持煙台正式對外開辦儀式,同時宣布籌建東海關。此後,英、法、美等17個國家陸續在煙台設領事館。1862年2月14日,登萊青兵備道由萊州移駐煙台,道台崇芳兼任東海關監督。1904年改稱登萊青膠道,轄登州府、萊州府、青州府和膠州。1911年11月12日,同盟會山東分部在煙台舉義。13日成立山東軍政府(次日改為山東煙台軍政分府)。民國初,撤銷府、州。1914年5月,設膠東道(治所煙台),煙台屬之。1925年為東海道。1928年廢道。1938年1月19日成立膠東抗日民主政權—膠東軍政委員會。1941年2月6日成立膠東行政聯合辦事處。1942年7月成立膠東區行政公署,轄東海、西海、南海、北海四個專區。1950年建立文登、萊陽專區和煙台市。1956年文登、萊陽專區合並為萊陽專區。1958年萊陽專區、煙台市合並為煙台地區。1983年11月成立地級煙台市。1987年10月,組建威海地級市,轄環翠區和榮成、文登、乳山3縣,從煙台析出。煙台轄2區、6縣,代管3個縣級市。1998年,煙台市轄4區、1縣,代管7個縣級市。
煙台之名源於芝罘:
煙台,古稱芝罘。煙台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早期文化發祥地之一。早在更新世晚期(距今約一二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夏商以來,中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對這里的統治。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三次東巡,三次登臨芝罘島;漢武帝也曾駕臨芝罘行登基大典。公元631年,日本第一個遣唐史也是從芝罘島登陸。目前許多國家的航海圖上仍以「芝罘」之名代表煙台。煙台建城已有600多年歷史, 公元1398年(明洪武31年),為防海寇侵擾,在芝罘築狼煙墩台,又稱「狼煙台」,煙台由此而得名。公元1858年(清咸豐8年),中法天津條約開登州為通商口岸,3年後改為煙台,迄今為止,煙台開埠已有130多年的歷史。
崇拜太陽的先民:
煙台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台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里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距今4000多年~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台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復復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秦始皇三次東巡的地方: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曾三次東巡,均在煙台留下足跡。秦始皇第一次東巡在公元前219年。40歲的秦始皇沿渤海灣東行,巡視東部海疆,尋找長生不老之葯。在路上,他遇到了齊人徐福。徐福向他進獻長生不老之道,並說,大海里有蓬萊、瀛洲、方丈「三神山」,那裡瓊樓王閣,有仙人居住,並長有長生不老草。秦始皇信以為真,遂派遣徐福率數千童男童女乘大船入海求仙葯。次年秦始皇第二次東巡。登上芝罘島,刻石勒碑,頌揚自己的文治武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近50歲,長生的慾望越來越強烈,第三次東巡找到徐福。徐福見秦始皇震怒,便謊稱海中有大魚擋路,不能到達仙山。秦始皇求葯心切,竟親設連弩,追殺大魚。到了芝罘,終於發現一條大魚,並挽弓發箭,親手將其射殺。徐福這才揚帆出海,到了東瀛,揭開了中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第一頁。秦始皇求長生不老,最終未遂其願,卻在芝罘島留下了「始皇道」、「兩觀刻石」等遺跡。秦始皇奉祀「八主」之一的遺址「陽主廟」,就建在芝罘島陽坡上。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
煙台市的航海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煙台市區的芝罘灣水深灘平,背有屏障,是一個天然良港。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已是中國北洋航線上的重要停泊點。1000多年前的唐朝時期,煙台轄區登州(今蓬萊市)是全國著名海口,同廣州、交州、揚州並稱為四大通商口岸,是北方通向海外的主要口岸。日本13次派出遣唐使入唐求法,探求發展之路,首次就是在芝罘登岸的。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79年)派遣使者赴朝鮮,也是由芝罘啟碇的。中國的絲綢、冶鐵、造紙等技術由煙台傳入朝鮮、日本等地,煙台由此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繁華的港口之一,其中的蓬萊水城,又稱備倭城,始建於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軍港。
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
煙台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1892年,旅居南洋的華僑張弼士在煙台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聘奧地利駐煙台領事做酒師,取得成功。1912年煙台設瑞豐麵粉廠;1913年設電廠;1913年至1915年,建起5座罐頭廠;1915年李東山興建鍾廠,同年,張裕葡萄酒獲國際金質獎;1920年設醴泉啤酒公司。張裕釀酒公司和鍾廠在中國屬最早創業的廠家,罐頭廠、啤酒廠是山東最早創業的工廠。
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
煙台是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這是不爭的史實。遠在1866年,煙台海關即設郵務辦事處,兼辦郵遞外使文件,可以視為近代郵政的萌芽;而在1878年,清政府議決在北京、天津、煙台、牛庄(營口)、上海五處試辦郵政,這就是中國近代郵政之先聲了。
這件事在老煙台的「口碑」中都說是與盛宣懷有關。這類軼聞事出有因。因為中國近代郵政是隨洋務運動而產生的,而盛宣懷是洋務運動的最重要的干將,他作為李鴻章的「左膀右臂」在此前兩年曾為談判《煙台條約》到過煙台。十年後又任山東登萊青兵備道兼東海關(芝罘)監督長駐煙台,六年後才離任。他在煙台政聲頗佳,獨資經營「廣濟」號海輪,首開煙台內港運輸先例,興辦「廣仁堂」,成為膠東一個龐大的慈善機構。清末,他官運亨通,又當上了郵傳部尚書。這位長袖善舞的大買辦一生既與郵電有關,又與煙台有關。把煙台郵政的發祥與他聯系在一起,並不需太多的想像力。然而這些軼聞均無歷史記載,只是茶餘飯後的談資。
作為近代郵政的重要標志是郵票的發行。我國早在明朝就有商辦民用的「民信局」了,不僅承寄民間信函,還兼匯兌、包裹,但卻沒有「國家名片」——郵票。郵票備受收藏家青睞,乃至成為歐洲小國聖馬利諾等的主要財政支柱。中國近代郵政的「始祖郵票」是「大龍票」,現在倖存於世的據說只有兩枚,因而為集郵者所珍愛。其拍賣價格在「文革」前就十分驚人,現在隨著「收藏熱」的崛起,恐怕早已創下了「天價」記錄。可是,這種「大龍票」是在何地首發的呢?一個饒有興味的問題讓人爭議了很久,終於有了答案,答案就是煙台。1878年7月31日,煙台海關書信館第一次收到天津海關7月29日發寄的五分銀大龍郵票若干枚,因無郵政公告未能發售;8月9日,見到補發的公告,即開始發售中國第一套大龍郵票。8月9日是中國郵政史上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郵票已經遠遠不是「郵資憑證」了,許多知名風景區和旅遊目的地都將它作為一種「城市名片」來使用,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煙台的景點進入郵票的唯有蓬萊閣「中國四大名樓」的說法就源於同名的一組郵票。其實,煙台應當申報郵票的題材很多,例如戚繼光、庄園建築、海珍品等等,可惜因為發行計劃限量,競爭十分激烈,在這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蓬萊市郵政局近來將蓬萊閣門票開發成明信片式的郵資門票,並以此為契機向國家郵政總局申報以「蓬萊閣」為主題圖案的明信片和郵資信封,這就不僅打破常規開了新路,而且為下步申報「八仙過海」、「戚繼光」系列郵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⑻ 煙台市所城裡的歷史
所城建於明代,洪武年間為海防設奇山所,駐防軍東通寧海衛,西由福中前所,以達登州衛,設墩台狼煙,俗呼之為煙台。煙台之得名,由此而始。所建城池,後俗稱所城。
所城具有典型的古代軍事防禦城市特點,方型,有城無廓,清光緒《山東通志》記載:「磚城,周二里有奇,高二丈二尺,厚二丈,池闊三丈五尺,深一丈,樓鋪十六座。」四邊城牆中部均開設城門,門樓上建有廟宇。下層為指揮所,上層為遠望所。城牆內側建環形馬道,城內街道布局呈方格網狀。匡裕祥《煙台筆記》說「有東西南北四門,門上俱有望樓。城內有十字街,街道俱以石鋪,平平坦坦,頗適步行。」十字形的城內主幹道形成了全城的主軸線,在這條中心大道上布置有重要的公共性建築,如官府衙門、祠堂等。城西北設千戶所衙及隨職官眷住房,東北設兵營及馬棚、兵械庫,東南設練兵場,西南設兵營伙房及糧草倉庫。
奇山所城,成為煙台最早的居住地。最初城內守軍百餘人,其後屯戍官兵及家屬不斷從外地遷入,在所城周圍逐漸形成一些居民聚落點,並隨人口的發展,不斷向四周延伸、擴展。明嘉靖年間,居民點遍布東關中街、南大街、西溝街、裕盛胡同、南門外等街道。外地遷入居民也開始進行海產品、手工藝品和房地產經營,工商業逐步發展,城區逐漸擴大。
康熙年間,奇山所廢除,改稱「奇山社」,軍變民地,官兵解甲,從事漁農工商,所城由軍防變為單純的居民區。所城內張、劉兩大姓千戶後裔大興土木,建造民宅,人口逐漸增多,也不斷有外地人口流入,奇山社內人口隨之向外擴張,經濟日益發達起來。奇山社及周圍形成13個固定村莊,時稱奇山社十三村,十三村人口近來自牟平、海陽、文登諸縣,遠來自高唐、聊城及河北、河南、東北等地。張相文在《齊魯旅行記》中稱奇山所「海通以前,僅一鄉村,以張劉姓為最著,今則鱗次櫛比,與高廛連屬矣。」
所城位置,處於東河、西河之間。其時煙台,不過一漁寮耳,漸而帆船有停泊,其入口不過糧石,出口不過鹽魚,商號幾十家。在近海的地方已有船隻開始停泊,煙台緩慢地發展著商業職能。城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有大小街路十幾條。所城周圍,只有幾個零星的居民點,在附近每隔五天有一個不大的集市。
奇山所從設置到廢除,有城無市,僅為居民點。商業性開放型的「市」,則從芝罘海灣向南逐漸形成。自明代開始,港口活動中心從芝罘灣移向南部的西南河口一帶。漁民和商戶為求吉祥,在西南河口東側建海神廟。1810年重修擴建為「天後宮」,民眾稱之為「大廟」,逢出海和收泊,在此虔祀天後,祈佑平安,報答神庥。因此,「大廟」所處的西南河口成為新的港口活動的中心場所,居民與運軍糧的船隻進行交易,廟前大街成為商貿活動場所,並逐漸形成東西一里有餘的、為地內商民開設行棧之所的商業街市,這條商業街就是北大街的原始基型。
從衛所到漁港(各地漁船),從內地商港(帆船)到近代港口,在近代化浪潮的裹挾之下,西方近代城市的新技術、新觀念開始被移植進來,強制性地把煙台帶進了城市近代化的行列。西方事物包括洋行、領事館、教堂、學校、飯店住宅、企業等大勢融進,改變和拓展了煙台城市空間。在風風雨雨的歷史過程中,奇山所城牆自然毀壞,傾圯殆盡。雖然1918年曾重修奇山所城牆及四門,但到20世紀30年代,據郭嵐生游記說「所有東西南北四門,相距各不到一里,城門大如普通住家的大門,城門樓雖矗存,城牆已不可見了。」城牆雖不見了,而奇山所城格局保留的仍然很完整。一直到建國初期,城牆已所剩無幾,政府將其全部拆除,所城真正失去「城」的味道了。時至今日,已難覓當年城牆蹤跡。
漫步在所城古老幽靜的小巷,在城市的一角,遠離喧嘩,不念天地之悠悠,也會生發懷古憶舊之情。日復一日,城市瘋狂長高,空間越發逼仄,所城依然靜靜依偎在市中心,青磚黑瓦的四合院依然悠閑地掩映在高樓大廈中,雖已破舊但磚雕影壁依然守望著歷史。
守望歷史,就是守住了城市的根。
⑼ 煙台市的歷史特色是什麼
規劃部門以事關煙台城市形象和長遠發展的重點工程規劃設計為突破口,先後進行了煙台火車站、市行政中心規劃及建築設計方案的招標和評審,制定了朝陽街、所城歷史街區保護規劃,聘請國內一流專家召開了煙台市城市和建築特色研討會,建立了城市規劃決策三級審批制度,全面推行了「陽光計劃」。各級政府對城市規劃工作更加重視,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對城市規劃更加關注,廣大市民的城市規劃參與意識更加增強。 本次參展項目主要分成五大類:一是城市公共建築規劃及建築設計方案,如火車站、市行政中心及建築設計方案;二是機場路、牟平路、牟平通海路等城市重要地段及道路兩側的城市設計;三是濱海南路、福山夾河雕塑園等城市開放空間環境設計;四是開發區蔚藍海岸住宅小區、通申小區等貼近市民生活的住宅小區規劃;五是市區南山風景區、市公共交通規劃等專向規劃。本次參展的項目,分布在市內五區,而且種類較多,具有廣泛代表性。
點型建築是海關大樓和中國銀行,最中心的地方是振華商廈附近,最漂亮的地方是濱海廣場.......對此大家有否異議?說實話,剛開始來煙台我並不是很喜歡這個地方,但隨著了解加深漸漸喜歡上這,當然先是這的人的質朴與淳厚讓人心生安穩感....我接觸了好多煙台人,他們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和自豪感讓人溫暖......這種自我的認同感我想主要來自自然的景觀的豐厚(山、海、島、河和特殊的氣候條件甚至可以苛刻到緯度(鋼琴\葡萄酒\水果...),大自然太垂愛這片土地了......可這種自我的滿足與認同卻有時候應該說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發展,以至於有些小農(個人認為整個大氛圍也差不多).....其實煙台的中心是不突出的,不是一個圍繞「根--桿--枝--葉」的生長過程!有哪些建築或場地的設計讓我們認為彷彿就應該這樣生長出來的?有那些是去跟城市肌理相沿續的?
望採納。
⑽ 煙台有哪些名勝古跡
旅遊景點
煙台旅遊資源豐富。
牟氏庄園
始建於清代雍正年間,是中國北方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典型特徵的封建地主庄園。主要景觀有東忠來、西忠來、南忠來、日新堂、牟墨林故居、酒房、庫房、葯鋪、茶館等。共分三組,括六院,佔地20000平方米,廳堂樓廂480多間,各獨力院分別由大門、客廳、群房、樓房等構成多進院落,吸收了中國北方民俗建築的優秀成果,是最典型的民俗旅遊點。
煙台山公園
位於市區北端,三面環海,亦名為"海洋島",岡巒兀立,林木蔥蘢,清秀幽雅。最高海拔43米,總面積11.6公頃。明洪武(三十一年,1938年),為防倭寇侵擾,在此修建狼煙墩台,又稱烽火台。煙台由此而得名。1862年煙台開埠後,英、法、日、美等16個國家曾相繼在此建造領事館、教堂和郵局。清末在墩台築航海燈塔,沿用至今,解放後山上又增建革命烈士紀念塔.山陰半腰有巨石橫卧,其型如船,下有石頭墊擱,俗稱"石船".上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王積熙七言律詩題刻,石船背面刻"造化奇觀"楷書大字.主要景點有狼煙墩台、燈塔、燕台石、石船、惹浪亭、觀海樓和原各國領事館舊址。
毓璜頂公園
又名小蓬萊,坐落在芝罘區中心南部的毓璜頂上,是保留較完整的元代古建築群。因為山頂有坐玉皇廟,又稱玉皇頂.最高海拔72米,總面積8、9公頃。主要建築有小蓬萊坊、玉皇廟和玉皇閣三部分,松柏掩映,殿閣儼然,清秀淡雅,風姿絕俗,可俯瞰市區,可眺望大海,置身其間猶如入蓬萊仙境。
西炮台公園
位於市區西北部的通伸崗上,最高海拔106米,總面積10.7公頃,因山上建有與東炮台相對峙的海防炮台,故稱西炮台。西炮台由圍牆、大小炮台、演兵場、地下指揮所、彈葯庫等組成。
塔山游樂園
坐落於市區東南的塔山懷抱之中,林木蔥蘢,景色宜人。主要景觀有競技館、國防教育館、太平庵、太平晨鍾、龍王殿、觀音峰、三和塔、熱帶雨林館、鱷魚館、園林景觀等。
第一海水浴場
坐落於市中心東海岸,全長1070米,沙灘面積6公頃沙細灘平,設有沖水設施,可容納30000人同時活動,陸地有海濱廣場,海上有芝罘島、崆峒島作屏障,為天然優良海水浴場。
煙台市博物館
原為福建會館,又稱天後行宮,由福建船商捐資1884年始建,1906年竣工。會館結構典雅,雕飾精美,具有閩南建築的獨特風格。由山門、大殿、後殿、戲樓和東西廊廡五部分組成有。棟枋樑柱之間的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的木石雕刻巧奪天工,匠心獨具,具有極高的藝術性。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
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是由南洋富商張弼士先生於1892年在煙台投資創辦,清朝重臣李鴻章簽發執照。1912年孫中山先生為張裕公司親筆題贈"品重醴泉"。1915年張裕公司的白蘭地、紅葡萄、雷司令、瓊瑤漿榮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1987年國際葡萄、葡萄酒局命名為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百年地下大酒窖和酒文化展廳,展示了中國民族釀酒工業的百年輝煌歷史。
芝罘島
橫亘於市區北部海面上,又稱芝罘山,主峰高298米總面積10平方公里。三面環海,南面連陸,是我國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陸連島。主要旅遊資源有天然形成的月牙灣、婆婆石、石門春波;有經海風、海浪多年侵襲形成的海蝕礁、海蝕洞;有陽主廟、射魚台。島北崖壁陡峭,怪石嶙峋,島南山坡平緩,林木蔥蘢。傳說秦始皇東巡三次登臨芝罘島,留下千古遺跡。
養馬島
又稱象島,位於牟平區寧海鎮以北海面上,總面積14.2平方公里。四面環海,丘陵起伏,山海秀麗,氣候宜人,相傳秦始皇東巡曾在此養馬,因而得名。養馬島旅遊資源豐富,海灘、岸礁、山林獨具特色,島上建有賽馬場、西遊記宮、海底洞天、錦綉城、海水浴場和旅遊休閑度假服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