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中國歷史文化博物院

中國歷史文化博物院

發布時間:2021-02-26 06:52:24

A. 北京故宮博物院有什麼樣的歷史

故宮為中國明、清兩代(1368~1911)的皇宮,又稱「紫禁城」。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王朝政府宣布退位,根據當時臨時革命政府對清皇室的優待條件,遜帝溥儀仍居紫禁城後部的「內廷」。前半部的「外朝」於1914年將沈陽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的文物移來,成立了古物陳列所。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組織攝政內閣,修改對清皇室優待條件,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了「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負責清理清皇室公、私財產及處理一切善後事宜。1925年10月10日建立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

故宮博物館迄今收藏文物90多萬件,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清代宮中的歷史文物和奇珍異寶,另一類為歷代文化藝術作品,包括名畫、書法、碑刻、碑帖、印璽、瓷器、雕刻、玉器、漆器、琺琅器、金銀器、絲織刺綉品、文房四寶,以及商周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和外國鍾表等。

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是以清代皇室藏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文物博物館專業性圖書館。抗日戰爭時作為「古物南遷」的善本、珍本圖書有1334箱總計157602冊又693頁,其後被運至台灣。1949年以後,不斷購進和接受私人捐贈圖書,現有藏書50餘萬冊。古籍圖書有清內府刻本(殿本)、抄本、明、清坊刻、家刻本等珍貴版本。內容以史志、天算、金石、書畫、佛經和歷代諸家文集為主。除大量漢文書籍外,還有一批滿、蒙、藏、迴文書籍。其藏書是中國現存古籍圖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建院以後,故宮博物院在清點整理的基礎上,即著手編輯、印刷院藏各種文物圖錄和圖書檔案資料,出版的定期刊物有《故宮周刊》、《故宮旬刊》、《史料旬刊》等。1949年以後,編輯出版的大型圖錄、集冊有《故宮博物院藏歷代名畫集》、《故宮博物院藏歷代法書選集》、《故宮博物院藏瓷選集》、《故宮博物院藏工藝美術品》、《紫禁城宮殿》、《國寶》、《清代宮廷生活》等多種。出版刊物有季刊《故宮博物院院刊》、雙月刊《紫禁城》。1983年成立了紫禁城出版社,專門負責編輯出版任務。

故宮博物院同時也是一個文物博物館學術研究單位。根據1928年《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規定,「故宮博物院因學術上之必要,得設各種專門委員會」。1929年組織了院內外有關專家、學者,成立了文物專門委員會,對院藏文物進行了初步評審和鑒定。1949年以後,曾多次組織院內外專家、學者對院藏各種文物重新進行鑒定,並根據其歷史和藝術價值的高低,劃定和區分其等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對文物、建築、園林、古籍、宮廷歷史及博物館學的研究。1953年成立了學術委員會。

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

B. 中國四大博物館在哪裡

1、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三學街文廟舊址,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中國「AAAA」級旅遊景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3、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321號,簡稱南院或南博,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

4、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現位於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上海博物館的基本定位是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展覽和研究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

(2)中國歷史文化博物院擴展閱讀:

故宮博物院藏有歷代繪畫作品近五萬件(套),近千件系國家一級文物,幾乎囊括了中國繪畫發展各歷史時期的名家名品,鎮館之寶為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陝西博物館館藏文物數量多,種類全。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鎮館之寶為唐獸首瑪瑙杯。

南京博物院的整體格局豐富,下設歷史館、藝術館、特展館、民國館、非遺館、數字館,鎮館之寶為清乾隆藍釉描金粉彩開光轉心瓶。

上海博物館收藏了來自青銅器之鄉寶雞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銅器,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有青銅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鎮館之寶為《鴨頭丸帖》晉. 王獻之。

C. 中國三大博物館是那三大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 ,台北故宮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是一座大型綜合性的省級歷史與藝術類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是中國第二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中國最早創建的博物館,是大型綜合性的國家級博物館、全國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國家重點博物館。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1950年更名為南京博物院,位於南京城東中山門內中山東路321號,佔地約13萬平方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後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7年5月8日,故宮博物院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台北故宮博物館。台稱國立故宮博物院(National Palace Museum),即為「台北故宮」。是台灣著名的中國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座落在台北市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為中國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內設有20餘間展覽室,文化瑰寶不勝枚舉。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沈陽故宮、熱河行宮運到台灣的二十四萬余件文物,所藏的毛公鼎、散氏盤等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台北故宮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碧瓦黃牆,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宮殿色彩。博物院的主體建築分為四層,正院呈梅花形。

D. 中國三大歷史博物院是什麼,分別叫什麼名字,在哪裡建立時間

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 ,台北故宮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是中國最早創建的版博物館之一,是一座大型綜權合性的省級歷史與藝術類博物館,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1950年更名為南京博物院,位於南京城東中山門內中山東路321號,佔地約13萬平方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後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故宮博物院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1965年台北故宮博物院落成坐,落在台灣省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桿環繞在青石基台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E.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基本簡介

本書是專業博物館叢書中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分冊,書中收入了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版大量珍貴藏品,每權件藏品除實物照片外,還附有簡潔的文字說明。
本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印刷精美,融知識性與可讀性為一體,是一冊極佳的少兒讀物,它可使小朋友不出門而領暢華夏復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F.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中國歷史博物館壯觀的建築已使它成為北京市重要的地標,而它悠久的建館歷史又和宏偉的建築相得益彰,它初建於1912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歷史。
1912年籌建。1912年,在蔡元培(時任教育總長)的關心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成立,聘請京師大學堂教授胡玉縉為主任,以國子監為館址,開始收集各方文物。1918年遷入故宮前部端門至午門及其朝房,為救濟災民、失業工人及「為國傷亡」者,曾展出部分藏品,以門票收入賑災。
1926年10月正式開館。1926年,館藏漸臻豐富,各類藏品已達26類,二十餘萬件,於午門辟陳列室,精選藏品,依類陳列,於同年10月10日正式開館展出,當月觀眾即達45,020人,同時《國立歷史博物館叢刊》開始出版。
1929年8月改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
1933年4月改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歷史博物館工作主要以保護文物,避免遭受戰爭破壞為主,進行了少量的圖片、文物展覽。
1945年8月恢復中央博物院北平歷史博物館舊名。 1949年10月改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本館更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隸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向博物館捐贈文物,總數達16962件,極大地豐富了館藏。為適應新的歷史形勢,博物館著手建立新的歷史陳列,使博物館真正成為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社會教育機構。
1950至1965年是歷史博物館的高速發展期,由裴文中、賈蘭坡指導的「原始社會陳列」於1951年正式展出,該展覽是我國博物館最早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組織歷史陳列的嘗試。以此為起點,在黨和國家領導人、文化部、文物局領導的熱情關心下,以及全國各文博考古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通史陳列」各個歷史階段陳列逐步完成並進行了預展,包括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在內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各界知名學者先後來館參觀、審查,不斷完善通史陳列。
中國通史陳列自原始社會開始,至清朝滅亡結束,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結合中國歷史發展特點劃分歷史階段,其特徵是以考古發掘及傳世文物為基本展出材料,力求全面、系統地展現中國歷史,這不僅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中國文博事業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陳列。
1958年8月國家決定建立中國歷史博物館。
1959年10月,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的新館大樓落成,北京歷史博物館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一起遷入新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由郭沫若先生題寫館名。1961年7月1日,「中國通史陳列」正式對外開放。1962年之後,通史陳列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修改,並陸續編印了《中國古代服飾資料》、《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彩釉陶俑選輯》、《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青銅器》、《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雕塑選輯》等書。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國通史陳列」暫時關閉。
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並,改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七十年代開始進行「中國通史陳列」的修改。此次修改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指示下進行,突出秦漢、隋唐、元明清三個歷史時期的統一場面,同時將通史陳列下限延至「五·四」運動。1975年10月,修改後的「中國通史陳列」正式預展。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全館各項工作逐步恢復展開,成功舉辦了著名的《周恩來同志紀念展覽》,1978年1月,「中國通史陳列」對外開放。
自1978年始,中國歷史博物館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制定了全館八年發展規劃綱要,除繼續完善通史陳列和文物收藏工作外,還積極參加中外文物交流展出活動,相繼出版《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與文物資料》等刊物及《中國古代史常識》、《簡明中國歷史圖冊》、《明藍瑛花卉蘭石冊》、《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圖錄》、《中國歷史博物館》、《華夏之路》、《中國通史陳列》等圖書,組織和參加了多項考古發掘,舉辦了多項轟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展覽,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覽」、「山西應縣木塔遼代文物展覽」、「醫聖張仲景展覽」、「中國南海沉船文物展」、「絲綢之路與茶之路」、「全國考古新發現精品展」等展覽。
198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恢復獨立建制,將舊民主主義革命陳列劃歸中國革命博物館。1984年,「中國通史陳列」進行了第二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歷代社會經濟文化的表現。1988年至1997年,開始進行「中國通史陳列」的第三次修改,在各文博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從全國各地征調了近千件文物,絕大多數是近十年來新出土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同時,陳列形式也作了全新的設計。修改後的「中國通史陳列」原始社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於1990年第11屆亞運會開幕之日對外開放,「中國通史陳列」隋唐至明清時期也於1997年9月正式展出。
1987年考古部設立水下考古學研究室,開始水下考古的研究。1989年與日本合作,對廣東南海海域進行調查,並於1990年正式成立中日中國南海沉船調查學術委員會,先後對廣東、山東、遼寧等地水域進行調查。1997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立遙感與航空攝影考古中心,同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簽訂了合作開展現代航空攝影考古意向書,開始進行洛陽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古代大型遺址的航空攝影考古勘察。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更好的發揮博物館教育大眾的作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群眾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先後舉辦了「湖南中學生『擁抱紅太陽』夏令營」、「我愛北京天安門」活動月,在北京市各中小學和部分邊遠郊縣舉辦了「中國近代史圖片展」、「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等圖片展覽。
199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展示五十年來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多方面成就,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承辦的「中國文物事業50年特別展覽」於國慶節前在本館中央大廳展出。同年該館還成功舉辦了「盛世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展」,並參加了「雪域名珠—西藏文化展」和在法國舉辦的「中國文化周」的展覽工作。為迎接21世紀的到來,同時也是歡慶新的龍年的到來,中國歷史博物館特別推出「迎千禧,賀辰歲—龍的藝術精品展」和「龍文化特展」,於2000年1月分別在北京和台北展出。相信在新世紀的曙光到來的時候,匯聚著古代文明與現代化氣息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必將以全新的面貌展現於世人面前。
2003年2月28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合並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

G. 中國歷史博物院又叫什麼

又叫:中國歷史博物館(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

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矗立著一座雄偉龐大的建築物,這便是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這座1959年建成的大廈,是當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而興建的首都十大建築之一。

中國歷史博物館壯觀的建築已使它成為北京市重要的地標,而它悠久的建館歷史又和宏偉的建築相得益彰,它初建於1912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歷史。

1912年,在蔡元培(時任教育總長)的關心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成立,聘請京師大學堂教授胡玉縉為主任,以國子監為館址,開始收集各方文物。1918年遷入故宮前部端門至午門及其朝房,為救濟災民、失業工人及「為國傷亡」者,曾展出部分藏品,以門票收入賑災。

1926年,館藏漸臻豐富,各類藏品已達26類,二十餘萬件,於午門辟陳列室,精選藏品,依類陳列,於本年10月10日正式開館展出,當月觀眾即達45,020人,同時《國立歷史博物館叢刊》開始出版。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歷史博物館工作主要以保護文物,避免遭受戰爭破壞為主,進行了少量的圖片、文物展覽。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本館更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隸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向博物館捐贈文物,總數達16962件,極大地豐富了館藏。為適應新的歷史形勢,博物館著手建立新的歷史陳列,使博物館真正成為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社會教育機構。

1950至1965年是歷史博物館的高速發展期,由裴文中、賈蘭坡指導的「原始社會陳列」於1951年正式展出,該展覽是我國博物館最早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組織歷史陳列的嘗試。以此為起點,在黨和國家領導人、文化部、文物局領導的熱情關心下,以及全國各文博考古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通史陳列」各個歷史階段陳列逐步完成並進行了預展,包括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在內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各界知名學者先後來館參觀、審查,不斷完善通史陳列。

中國通史陳列自原始社會開始,至清朝滅亡結束,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結合中國歷史發展特點劃分歷史階段,其特徵是以考古發掘及傳世文物為基本展出材料,力求全面、系統地展現中國歷史,這不僅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中國文博事業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陳列。

1959年10月,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的新館大樓落成,北京歷史博物館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一起遷入新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由郭沫若先生題寫館名。1961年7月1日,「中國通史陳列」正式對外開放。1962年之後,通史陳列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修改,並陸續編印了《中國古代服飾資料》、《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彩釉陶俑選輯》、《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青銅器》、《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雕塑選輯》等書。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國通史陳列」暫時關閉。

六十年代後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並,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七十年代開始進行「中國通史陳列」的修改。此次修改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指示下進行,突出秦漢、隋唐、元明清三個歷史時期的統一場面,同時將通史陳列下限延至「五·四」運動。1975年10月,修改後的「中國通史陳列」正式預展。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全館各項工作逐步恢復展開,成功舉辦了著名的《周恩來同志紀念展覽》,1978年1月,「中國通史陳列」對外開放。

自1978年始,中國歷史博物館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制定了全館八年發展規劃綱要,除繼續完善通史陳列和文物收藏工作外,還積極參加中外文物交流展出活動,相繼出版《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與文物資料》等刊物及《中國古代史常識》、《簡明中國歷史圖冊》、《明藍瑛花卉蘭石冊》、《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圖錄》、《中國歷史博物館》、《華夏之路》、《中國通史陳列》等圖書,組織和參加了多項考古發掘,舉辦了多項轟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展覽,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覽」、「山西應縣木塔遼代文物展覽」、「醫聖張仲景展覽」、「中國南海沉船文物展」、「絲綢之路與茶之路」、「全國考古新發現精品展」等展覽。

1983年,恢復中國歷史博物館獨立建制,將舊民主主義革命陳列劃歸中國革命博物館。1984年,「中國通史陳列」進行了第二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歷代社會經濟文化的表現。1988年至1997年,開始進行「中國通史陳列」的第三次修改,在各文博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從全國各地征調了近千件文物,絕大多數是近十年來新出土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同時,陳列形式也作了全新的設計。修改後的「中國通史陳列」原始社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於1990年第11屆亞運會開幕之日對外開放,「中國通史陳列」隋唐至明清時期也於1997年9月正式展出。

1987年考古部設立水下考古學研究室,開始水下考古的研究。1989年與日本合作,對廣東南海海域進行調查,並於1990年正式成立中日中國南海沉船調查學術委員會,先後對廣東、山東、遼寧等地水域進行調查。1997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立遙感與航空攝影考古中心,同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簽訂了合作開展現代航空攝影考古意向書,開始進行洛陽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古代大型遺址的航空攝影考古勘察。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更好的發揮博物館教育大眾的作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群眾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先後舉辦了「湖南中學生『擁抱紅太陽』夏令營」、「我愛北京天安門」活動月,在北京市各中小學和部分邊遠郊縣舉辦了「中國近代史圖片展」、「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等圖片展覽。

199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展示五十年來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多方面成就,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承辦的「中國文物事業50年特別展覽」於國慶節前在本館中央大廳展出。同年我館還成功舉辦了「盛世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展」,並參加了「雪域名珠—西藏文化展」和在法國舉辦的「中國文化周」的展覽工作。為迎接21世紀的到來,同時也是歡慶新的龍年的到來,中國歷史博物館特別推出「迎千禧,賀辰歲—龍的藝術精品展」和「龍文化特展」,於2000年1月分別在北京和台北展出。相信在新世紀的曙光到來的時候,匯聚著古代文明與現代化氣息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必將以全新的面貌展現於世人面前。

H. 中國歷史博物館簡介

國家綜合性歷史文化藝術博物館。館址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
。前身是1912年7月成立的北京歷史博物館,1926年定名為國立歷
史博物館,1930年更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1934年4月
改為中央博物館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1949年仍定名北京歷史
博物館,1959年遷入館址,並改用今名。現館藏文物三十餘萬件
,代表性藏品如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彩陶盆、人面魚紋彩陶盆、鏤
空高柄黑陶杯,夏、商、西周、春秋時的銅爵、原始青瓷尊、「
虢季子白」銅盤、蟠螭紋銅 ,戰國、秦、漢時的錯金銀雲紋銅犀
尊、「中國大寧」神獸銅鏡、擊鼓說唱陶俑、綠玻璃碗、彩綉雲
紋囊,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甘露元年」青瓷燈、彩繪畫像磚
、青瓷仰覆蓮花尊,隋、唐、五代的白瓷龍杯、雞首壺、綠釉陶
俑、三彩駱駝載樂俑、白釉蓮瓣座瓷台燈、鎏金觀音銅造像,遼
、寧、金、元時期的倪雲林設色山水圖軸、宋代各名窯瓷器,明
、清時期的瓷器、康熙朝服等。基本陳列為中國通史陳列,不定
期舉辦如敦煌文物展覽、望都漢墓壁畫展覽等專題展覽。出版有
《簡明中國歷史圖冊》、《中國古代銅鏡》、《中國體育史文物
資料》、《長沙出土漆器圖案選》、《河北望都漢墓壁畫》、《
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等畫刊圖冊。

I. 參觀歷史博物館的意義

參觀歷史博物館可以深刻感悟歷史,了解各民族文化,加深對民族團結的認識,讓大家牢記中國的歷史,繼承民族團結精神,從自身做起,維護、傳承華夏文明,做民族團結的踐行者。

生活在今天,人們疲於奔走,游盪在眼花繚亂的物質世界,憧憬著應接不暇的繁華,這讓大家忘記了在城市中還有一處存儲記憶的地方,或許人們很少注意過它,但它一直在靜靜地守候著過去,守候著一份亘古未變的革命情懷。

餐館歷史博物館,可以讓人們見識了生活在中華這塊大地上勤勞的人民,風俗文化多彩的不同民族,各式各樣的民族服飾,熱血奉獻的守國大將,奮斗不息的中華民族,從古代到今天,民族團結代代相傳,愛家愛國的精神傳播心間。

(9)中國歷史文化博物院擴展閱讀:

歷史文物存在的意義

所謂文物真正的存在價值不是用金錢衡量的數字,也不是多麼精美的雕花與材料。他們真正的寶貴之處在於它們本身的文化底蘊,他們不動,不說話,就作為一個旁觀者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朝代的變遷。

千百年來,法老的輝煌已經落幕,天子皇朝的統治已消亡,古希臘城邦戰爭的戰火硝煙已落定,角鬥士的廝殺吶喊已遠去,可金字塔、紫禁城、雅典衛城、羅馬角斗場、依然巍然屹立於世人面前,他們無聲地向世界證明,古建築遺址作為人類文明的載體,記錄了古往今來那些時間軸上的興衰榮辱。

青銅鼎、唐三彩、山水畫、青花瓷……他們身上的痕跡、花紋代表了一個個朝代的審美,反映當代人的思想和價值觀。文物,就是我們和古人溝通的橋梁,是古人存在過的證明,是一種歷史印記。

網路-歷史博物館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文化博物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