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城市開發與歷史文化保護

城市開發與歷史文化保護

發布時間:2021-02-26 05:56:04

① 城市建設開發與古建築的保護

城市建設是不斷發展的,完善基礎設施,拆除危房,改善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逐步實現城市的現代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把保護古建築與城市建設結合起來,積極保護、恢復和重新使用現存的古建築,正確處理好舊城改造與古建築保護的關系,對於承揚歷史文化,彰顯城市個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們在城市建設開發中,要特別注意避免對古建築的「建設性破壞」。勿庸置疑,現代化建設與保護歷史文物之間存在矛盾。「建設性破壞」是指,進行生產建設當中產生了負面影響,威脅甚至破壞了文物建築。文物是無價之寶,一旦毀壞就再也無法彌補,而且,它們也有直接的經濟價值,與發展旅遊關系極大。因此,要強調統籌兼顧、周密安排,在搞好建設的同時保護好文物。譬如,北京市修建二環路,建設德勝門立交橋,原計劃拆除古城牆箭樓,幸得一些專家提出了保留建議,並且幫助建設部門出謀劃策,最後得到了市政府的採納。雖然增加了一些項目投資,但保住了古建築,綜合考慮還是值得的。此外城市建設中也有適得其反的案例。譬如西安的歷史名勝小雁塔旁,蓋起了十幾層的高樓,嚴重影響了古建築周邊環境的景觀效果。北京慕田峪長城建了索道纜車,原是為方便遊客參觀,結果景觀卻被破壞。再有,在過去的古建保護活動中,各地都多少修復過一些名勝古跡,然而不掌握恰當的建築工藝和技術水平,修復甚至會顯得不倫不類,反而破壞了古建築的歷史價值,因此保護古建築也不可輕易草率地修復。

我們在城市建設當中對古建築的保護並非是僵死的。時代要向前發展,城市要有機更新,人民群眾的居住和生活條件要得到逐步提高,這就要求城市建設更新是必須的進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古建築應當起到怎樣的作用呢?法國於1962年頒布的關於以「保護區」的形式開展歷史環境保護的法規《Loi Malraux》中提出,保護歷史環境的目的應當是促進城市的發展。因此,對歷史地段的保護與利用應該結合起來,為保護區煥發生機提供多種途徑,而不僅限於對歷史遺產的封存。應該利用各種合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促使歷史地段合理的新陳代謝。完全保護、合理修復以及改造再利用都是可以採用的方法。由此可見,即便是在歷史地段內,針對文物建築進行的適當的改擴建或進行再利用,都是合理可行的方法。

至於保護與利用的具體方式,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有這些針對建築遺產所採取的措施,都有一個對建築具體價值的分析的前提,要對建築進行分級。有些建築要採用博物館式的保存方式,有些建築可以不改變使用性質繼續利用,以便保護,有些則可以只保存外觀,而對內部進行完全的改造。以上種種途徑,都可以使古建築在得到有效保護的同時被合理地利用,使其發揮自身的效用,與現代城市開發建設良好地協調配合。

在這種配合當中,文物建築的使用功能往往會得到調整。因為文物建築承載了豐富的歷史信息,本身如同一件展品一般向後人展示了建造它的歷史時代的社會生活、藝術、科學等內容,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隨著歷史的變遷,文物建築最初的使用功能往往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可能會被棄置,即便繼續作為原本的某種特殊的建築類型(例如住宅、廠房等)投入使用,只能為一小部分人所利用,而沒有機會讓廣大公眾參觀和領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將文物建築直接利用或改擴建為服務於社會生活的公共建築,譬如博物館、城市景觀等,可以更好地展示文物建築本身,並且使得文物建築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發揮了活力,成為了具有良好文化品質的公眾場所,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和了解其珍貴價值,充分體現和發揮了文物建築的作用。同時對文物建築的良好利用和維護也利於其保護。

② 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有哪些方面

國務院最近下發的《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這意味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始進入政府和社會關注的視野。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被大家所忽視的。多年來,我國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很多文化遺產、大量古代建築,在人們的經意或不經意間消失了。由於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載著巨大歷史文化價值的物質遺產,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上世紀50年代以後,全國許多城市開始新的建設,由於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和作用缺乏認識,造成了對歷史古城的摧殘。上世紀80年代以後,掀起了新的建設高潮,許多大中城市舊城區內大規模的建設活動,使許多傳統歷史地域遭到了「滅頂之災」,許多舊城在「舊貌換新顏」的同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風貌。而觀念上的輕視、經費支持的不足與制度規范的不完善,更使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傳統文化與落後文化、舊文化的混淆,直接導致了人們對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不力。在一些人看來,要更新,就要破「舊」立「新」,就要「快刀斬亂麻」、「放開手腳干」。而片面追求經濟建設,忽視文化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讓更多高樓大廈和旅遊發展吞噬了很多歷史建築,毀壞了不少歷史名城的風貌。這不但使文化遺存和原來的地方風情、城市風貌一掃而光,割斷了社會的歷史文脈,而且,長此以往更會帶來一個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種精神文明的傳承,需要載體。悠久的文化,是承載於千年文化遺產,例如風俗、習慣、傳統表演藝術、古遺址、古建築等之上的。以建築為例,現代建築以鋼筋水泥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較差,而中國古代多以木質建築為主,它的建造結構使它具有更強的抗震作用。這一建築風格背後,蘊含的是中國「以柔克剛」的傳統文化理念。例如,麗江古城經歷了7級地震還基本無損,後被評為世界遺產。再如,上海市第12塊歷史風貌區——上海市虹口區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區,就是中國人民與猶太人民友好的見證。這個地方得到保護,全世界人民逐漸都會知道,在德國法西斯殘酷屠殺猶太人時,在許多國家拒絕接納四散逃亡的猶太難民時,也在遭受日本帝國主義蹂躪的中國人民友好地接納了3萬多猶太人。相反,如果承載著歷史信息的載體消亡了,負載在其上的歷史和文化也必然會被沖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遺產,其意義也關乎未來。理解文化遺產,應該理解遺產背後蘊含著的深刻歷史文化含義,更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培育出新的現代文化。這種萌發於歷史文化傳統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蘊、特色和生命力。社會文明需要新陳代謝,但更新不能擯棄歷史,而是在歷史基礎上發展,是從舊環境中滋生出新的東西。
保護與發展是一對難解的矛盾,卻不是一對不可化解的矛盾。繼承和發展、歷史傳統和現代化要求都是人們的需求。財富理應包括文化財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展開,關鍵是要讓社會各界更好地體味與認同它的價值,歷史文化的價值同樣蘊藏著巨大的財富

③ 求一篇600到800字,關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之間的矛盾問題的作文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每個官兵都在讀中國的《孫子兵法》。或許,有人疑惑,一個科技如此強大的軍隊,為何需要《孫子兵法》呢?其實不然,這正體現了《孫子兵法》的價值。美國人接受了《孫子兵法》的價值,並懂得引進和運用,而作為中國人自己是否更應該去了解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接受古人的熏陶,傳承中國的優秀文化呢?
唐朝時期的中國可以稱得上是歷史的鼎盛時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時期中國閉關自守,使中國與西方先進社會的差距越來越大,並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令中國人引以為榮的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和火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是用來測風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卻用指南針確定航向周遊世界甚至侵略中國,用火葯做炮彈、子彈擊垮清朝政府自認為堅不可破的城牆,並盜取中國珍貴文化遺產。於是,變出現了現在,圓明園獸首在海外拍賣的事件。因此,對本國文化過分自信是不可取的。一個小偷,竟然可以這樣公開拍賣他曾犯下的罪行,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現代的青年人對本國的傳統文化抱以鄙視的態度,很多人對外來文化盲目推崇,熱衷於美國大片,盲目追趕時髦,追求外國名牌,總認為外國的東西才是好的。也許外國的一些東西確實好,一些科技確實比我們先進,如果是好的東西,我們就應該學習,而不是盲目的追崇。俞敏洪說:「你是一隻豬,不要因為貼了一隻時髦的標簽就以為自己不是豬了」。因此,盲目的推崇外國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輕人痴迷於日劇.韓劇,而韓國卻將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申請成他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小學生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難道說,以後我們吃粽子的時候,要告訴我們的後代,這是韓國的節日嗎?
中國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遠而流長。儒、道、墨、法、兵……雖然立場不同,卻不曾相互詆毀和排斥,每個學派各抒己見。《詩經》對美好愛情的嚮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論語》告訴我們如何待人處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的文化對世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從鄭和七次下西洋到現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於這個世界,這將是不可能實現的。
作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者,有義務好好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於那些並未了解的文化,應丟棄戒備之心,嘗試接納和吸收其中的精華,將中國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孫享受祖先留給他們的文化財富。

④ 如何平衡城市發展和文化歷史保護的關系

一個沒有人文精神的城市肯定也沒有自己的靈魂。走向現代大都市,城市需要繁榮版的工商業,也需權要人文精神的滋養。尊重傳統,並耐心解讀那些承載著傳統與城市記憶的歷史街區及建築,是我們探尋人文精神的重要路徑。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旅遊城市,歷史遺留下來的古文化,可以作為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支撐,也是塑造一座具有高質量生活水平和高品味文化內涵的城市寶貴遺產

⑤ 如何協調城市建設開發與古建築保護

在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中,高度重度重視對具有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古建版築的保護。首先是加強法權律保護,將居有重要價值的文物建設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點),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加強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其次是加強規劃保護,通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制定和修改完善,對重點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村)予以整體保護。同時,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合作,在舊城改造中對有關建築進行評估,採取原地保護,遷移保護等措施,使先人創造的優秀文化得到妥善的保護。

⑥ 城市發展以保護歷史文化與人民幸福的關系

一個城市自從它產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不斷演變和發展的。而城市的歷史文化保護是力求在發展中對歷史街區、歷史建築和傳統民居等進行修復和控制,因此在城市的演變過程中。保護和發展成了一對不可避免的矛盾體。如何處理好城市發展與歷史文化保護的關系已經成了現今城市保護與更新的重要課題之一。我們在處理二者關系的時候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兩者之間的矛盾並非簡單的對立和沖突.而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辨證矛盾關系。通過採取積極的手段和科學合理的方式使城市歷史文化保護與發展達到和諧統一的動態平衡。

2城市歷史文化保護源於城市發展

城市的發展從城市起源的時候就一直未曾停息過.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說:「一個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同樣。一個人也不可能兩次走進同一個城市。正是因為城市是這樣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過程。才使得城市歷史文化保護成為可能和必要.城市的歷史文化環境就產生於城市過去發展的痕跡之中。試想一個永遠靜止的、沒有時間空間變化的城市(雖然這樣的城市不可能存在)。既沒有歷史可言,也就更不存在歷史文化環境的保護了城市的產生和演變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的過程,城市在這個過程中經歷著無數的滄桑變幻。而每~個變化都顯示著城市的發展是具有延續性的。歷史保護就是這種延續性的主觀表現。也就是通過人為的手段來保證城市發展中文化及精神的延續。因而從這個角度出發。城市的歷史文化保護源於城市發展的延續性

3城市歷史文化保護是城市發展的需要

城市是人類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晶.它本身既是一個過程又是一種文化現象。保護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環境,保存街巷空間的記憶。保持城市景觀的時間和空間的延續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需要.也是連續世世代代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的精神紐帶.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社會結構、價值觀念不可能產生像技術發展那樣快的改變。城市的社會、文化、環境等方面需要~定程度的延續性。城市的歷史保護「不只是為了過去而過去。而是為了現在而尊重過去」。一個長久保持的記憶將超出記憶的領域而形成地方精神的統一和延續,促進城市精神的形成和發展。

城市的文化遺產是一種無可替代的社會、文化和經濟資源。資源分為「可再生「與「不可再生「兩類,而再生的意義包括「繁殖「與」再循環」。再循環使用舊建築,有利於減少資源使用量和殘余物排放。改善城市環境,保護生物圈。正因為如此。歷史建築、歷史環境也成為可以再開發、再利用的潛在資源。

另外,舊建築和環境中儲存著能量。新建建築將使這些材料和資源被耗散,帶來材料上的浪費。而且舊區在開發中被夷為平地。舊的居民一般處於貧困的邊緣,不得不被安置到遙遠的城市的邊緣區,增加了城市基礎建設的成本。同時,在原地新建的摩天大樓能耗基本上是傳統建築能耗的4倍。因此保護歷史文化環境從宏觀上來說為城市節約了能源和資源。歷史文化環境在旅遊觀光活動方面起到的積極作用同樣不可忽視。適當的旅遊開發。良好的城市定位和宣傳可以為城市帶來新的活力

開發歷史環境的旅遊資源一般有兩種:一是舉辦活動.即按照古老傳統,每年在一定時候舉辦民風民俗活動。以此吸引遊客。還有一種是以歷史文化環境吸引遊客參觀文物古跡、古建。觀賞地域風光,了解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並以此來帶動旅遊業

前者如老北京廟會。濰坊風箏節等。以重慶磁器口街區為例,重慶磁器口老街利用街區的歷史條件,連續舉辦廟會活動。在春節期間成為重慶遊客們旅遊的好去處,為城市人們的節El增添了新的旅遊項目。除此之外,磁器口舉辦的民族樂曲表演活動也成為當地的一大特色,特別受到外地遊客的歡迎。

後者比較突出的例子有雲南麗江古城。麗江古城在1996年以前一直陷入保護不利的困境。民居建築破敗不堪。大型古建淪為機關大院,古城的發展陷入死角。1996年。麗江大地震之後。政府和民間投資捐助4億多資金進行古城修復。不僅修復了重要的古建。而且還對古城的歷史環境、古街區進行了整治。自此。麗江成為了全國古鎮游的熱點,也是雲南省旅遊線路的中心.旅遊經濟成為當地主要的經濟來源

由此可見,歷史文化的保護可以帶動城市旅遊業的發展,為地方帶來經濟收益當今世界.全球化已成為國家或地區發展必須要考慮的背景,它給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等交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但是同時也帶來挑戰。

從文化方面看。文化的發展有「趨同」之勢,但是這種趨同並非對每種文化都是平等的,往往表現為弱勢文化受到強勢文化的激烈沖擊。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加強地方文化特色,增加城市文化活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如果沒有明確的保護歷史文化的意識,沒有發展方向。就會顯得被動,喪失競爭力。

4正確平衡城市發展與歷史文化保護的關系

城市中保護、更新和再開發三部分是不斷變化、交替進行的。也是城市基本而持續的生長活動。好的城市規劃設計應該取得同一時代多樣性和同一性的均衡,使城市能夠協調共生。有機成長。片面鼓勵新形式的開發而犧牲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或者過分強調保護舊建築而犧牲城市的舒適性和創新性都是不應該的。
近二十年以來。我國的城市發生著急劇的變化。騰飛的中國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城市記憶的保留.許多地方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在更新中把原先的歷史建築和街區完全推倒重建.造成原來具有悠久歷史並非常富有特色的城市逐漸失去了記憶。城市差異越來越少,面貌卻越來越趨一致近幾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需求從物質的層面向更高的精神層面提升。人們逐漸認識到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中不可再生的資源.是城市精神和傳統文化延續的物質基礎。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

但是在高速發展的城市中.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必然面臨很多的困境。從過去的經驗和國外成功的例子我們發現。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搞好城市的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必須要政府、專家和公眾的共同參與。政府通過立法、執法和行政的手段規范城市發展和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同時通過行政手段,以異地補償等方式.使地方歷史文化保護與更新項目達成經濟上的良性運作。而專業人士應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使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得到技術上的支撐。並保證保護工作嚴謹、細致地完成。同時。作為城市居住的主體。公眾有權參與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並且通過有效的組織手段監督政府和專家的作為,提供廣泛意見。從當今的發展情況看,我們同樣還{_}要廣大房地產企業的責任感。也就是說,企業應把保護城市歷史文化資源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把延續歷史文脈、彰顯城市個性保持城市肌理作為判斷一個項目是番成功的重要標准。只有當我們同時具備了政府的規范、專家的技術、公眾的參與、開發商的責任,才能保證不因為發展中的失誤而導致歷史文化的缺失,在發展中做好歷史文化保護的工作。

一個歷史階段城市風貌特徵的形成.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科學技術水平密切相關。一些城市或地區雖然不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其產生和發展具有時代特色和風貌,從發展的觀點看,這樣的城市也具有歷史文化保護的意義。歷史文化保護也應該具有發展觀,體現出不同時代的特徵。比如在中國改革開放背景下誕生的深圳,雖然歷史很短,但其規劃理念、城市功能、空間形象和發展速度等,都體現出我國改革開放形勢下新興城市的時代特徵。這樣的城市在百年之後,有可能會作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史上重要的代表。成為具有研究價值的歷史名城。

還有一些城市或地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保留著各異的城市記憶,在歷史文化保護中也應該以發展的觀點。體現出多元化的時代特徵。比如哈爾濱的花園街,雖然是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建設的俄羅斯農庄式街區.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一個多世紀的變遷中。原來的街區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殖民地時期建築.還有解放前後修建供紅軍辦公用的房屋.甚至一些解放後修建的具有蘇聯時期建築風格的紅磚房。這些建築保留了各個發展時期歷史的痕跡。再現了不同階段的歷史信息。在做規劃的時候除了保留俄羅斯農庄式建築。還應對其他時期的建築都進行整治、保護,使各個階段的風格都得以體現.保證地方記憶的完整延續和文化的多元性。

歷史文化保護「主要是指對現有的美好的城市環境予以保護,但在保持其原有特點和規模的條件下,可以對它作些修改、重建或使其現代化。」由此可見,真正的保護本身就需要與發展相協調.它的目的並不是要重現已逝去的舊時風貌。而是要保留現存的美好環境。避免具有吸引力的生活場所遭受不適當的改變和破壞,防止社會生活頻繁、過度變遷,實現社會穩定和持續的發展。』所以說歷史文化保護工作應該以動態、全面的方式進行。做到以下幾點。立足於為了今天和明天的發展而尊重過去。

(1)積極動態的保護。歷史保護規劃應該作為總體規劃的一個有機部分。與城市的整體發展相協調,在總體規劃、城市設計中充分注意保護歷史文化傳統.維護並發揚城市的格局特色,而不該以消極、靜態的方式把城市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僅僅看作是以保護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及其環境為主的專項規劃。

(2)全面復合性的保護。應該認識到歷史文化保護不僅是城市中的一個文物古建的保護,還包括對城市經濟、社會和文化結構中各種積極因素的保護與利用。全面地分析城市的結構,找到值得保護的對象,使其得到有效的保護,才能使潛在的經濟效益得到發揮,從而有利於城市的長遠發展。

(3)避免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理論與實踐脫節。一是指理論沒有超前性,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城市發展:二是指理論對規劃、建設中出現的許多問題未能深入研究:三是規劃與建設備行其是。一旦基礎理論不能指導實踐,必然導致保護規劃與實際發展建設脫節

⑦ 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改造的意義

國務院最近下發的《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這意味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始進入政府和社會關注的視野。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被大家所忽視的。多年來,我國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很多文化遺產、大量古代建築,在人們的經意或不經意間消失了。由於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載著巨大歷史文化價值的物質遺產,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上世紀50年代以後,全國許多城市開始新的建設,由於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和作用缺乏認識,造成了對歷史古城的摧殘。上世紀80年代以後,掀起了新的建設高潮,許多大中城市舊城區內大規模的建設活動,使許多傳統歷史地域遭到了「滅頂之災」,許多舊城在「舊貌換新顏」的同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風貌。而觀念上的輕視、經費支持的不足與制度規范的不完善,更使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傳統文化與落後文化、舊文化的混淆,直接導致了人們對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不力。在一些人看來,要更新,就要破「舊」立「新」,就要「快刀斬亂麻」、「放開手腳干」。而片面追求經濟建設,忽視文化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讓更多高樓大廈和旅遊發展吞噬了很多歷史建築,毀壞了不少歷史名城的風貌。這不但使文化遺存和原來的地方風情、城市風貌一掃而光,割斷了社會的歷史文脈,而且,長此以往更會帶來一個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種精神文明的傳承,需要載體。悠久的文化,是承載於千年文化遺產,例如風俗、習慣、傳統表演藝術、古遺址、古建築等之上的。以建築為例,現代建築以鋼筋水泥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較差,而中國古代多以木質建築為主,它的建造結構使它具有更強的抗震作用。這一建築風格背後,蘊含的是中國「以柔克剛」的傳統文化理念。例如,麗江古城經歷了7級地震還基本無損,後被評為世界遺產。再如,上海市第12塊歷史風貌區——上海市虹口區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區,就是中國人民與猶太人民友好的見證。這個地方得到保護,全世界人民逐漸都會知道,在德國法西斯殘酷屠殺猶太人時,在許多國家拒絕接納四散逃亡的猶太難民時,也在遭受日本帝國主義蹂躪的中國人民友好地接納了3萬多猶太人。相反,如果承載著歷史信息的載體消亡了,負載在其上的歷史和文化也必然會被沖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遺產,其意義也關乎未來。理解文化遺產,應該理解遺產背後蘊含著的深刻歷史文化含義,更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培育出新的現代文化。這種萌發於歷史文化傳統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蘊、特色和生命力。社會文明需要新陳代謝,但更新不能擯棄歷史,而是在歷史基礎上發展,是從舊環境中滋生出新的東西。

保護與發展是一對難解的矛盾,卻不是一對不可化解的矛盾。繼承和發展、歷史傳統和現代化要求都是人們的需求。財富理應包括文化財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展開,關鍵是要讓社會各界更好地體味與認同它的價值,歷史文化的價值同樣蘊藏著巨大的財富

⑧ 簡答如何在城市旅遊開發的過程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論文摘要:基於對中國與西方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方式的對比分析,期望以國際上先進的保護經驗作為參照來認識自身的不足,使我國能吸取經驗,並根據我國目前的保護現狀,提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保護方法,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道路。 簡·雅各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寫到:「老建築對於城市是如此不可或缺,如果沒有它們,街道和地區的發展就會失去活力」「老建築對街道和街區的安全和公共生活是一種必需,人們離不開他們提供的方便和親近的人際關系」。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保存城市歷史發展的軌跡,留存城市的記憶,同時也是城市進步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契機之一。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的目的,是對構成人類記憶的歷史信息及其文化意義在城市中的具體表現進行保存,使新的作用和活動與歷史城鎮和城區的特徵相適應,確保歷史城鎮和城區作為一個整體的和諧關系,並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
1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現狀
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已經走過了很長一段道路。在這個過程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一些問題。人們對歷史保護的認識水平還普遍很低,尤其是某些城市領導者的認識還有些欠缺與模糊。盡管近年來很多地方政府已經發現一些古鎮有很大的經濟價值進行保護,但是,有些地方仍然把保護歷史環境看成是經濟發展的障礙,因而不能以積極的態度將保護納入地方建設的規劃中;某些城市把文化遺產僅作為吸引大量遊客的資本,旅遊業的不恰當與過度開發和管理不善引起了許多新的問題。這些不利於保護的現象,都源於沒有以全面、長遠的觀點來看待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從而對環境發展的策略造成誤導,致使一些有價值的文物建築、歷史街區等文化遺產繼續遭受著人為的破壞。雖然目前可持續發展的呼聲日高,但理論的探討卻並未用以指導政策的制定。目前雖有許多專家不懈地為保護振臂高呼,尚且不能有效扼止破壞的強勢,如若保護不主動,其後果可想而知。另外,還有些操作中的問題。
從現狀分析,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出現許多問題,主要是:1)認識上的問題,人們普遍不能認識到保護的重要性,尤其是部分城市的決策者。2)方法策略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政府部門在如何協調保護和利用關系的認識上不完善,在狹隘的地方、部門、小團體甚至個人利益的驅動下,在制訂政府策略時本末倒置,導致出現了許多旅遊發展過頭、歷史文化遺產原真性喪失、居民利益受損等結果。3)管理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歷史文化遺產的管理職能部門不清。中央部門管理和地方政府管理許可權重疊,規劃局、建委、文管會、房地局之間互相責權不明,由此產生政出多門、矛盾百出等問題。4)規劃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傳統的保護規劃偏重宏觀控制,缺乏操作性,缺乏和管理手段的銜接,缺乏進一步實施的具體技術指導。5)技術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對適合各種風格和類型的建築的維護、修復、整治的研究和實踐,出現許多畫蛇添足、修舊如新的案例,甚至出現大量假古董。
2關於加強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若干思考
1)加強教育宣傳,提高整個民族的保護意識。2)加強法制建設,建立嚴格完整的法律約束體系,嚴懲破壞法律的各種行為和個人。法律條文中對獎懲的規定要明確,可操作性強。3)建立多層次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盡可能使各種保護對象都能納入保護體系,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管理監督。4)加強技術實力,提高保護規劃技術方法,培養高素質的規劃人才,加強對保護規劃的研究,使其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從而得到有效的技術保證。5)提高城市管理者對保護的認識,舉辦各種學習培訓班,使城市管理獲得更好的權利保障。
3在保護內容方面的調整
1)從單一的歷史建築的保護到歷史環境的保護,從有形的物質環境的保護到無形的文化保護。2)保護目標從原來的歷史留存到價值重現,加深對遺產的認識和利用。3)在保護方法方面,從原來的專業保護到綜合保護,保護范圍和深度進一步擴大和加深。
4結語
那些老建築、老街區對於人們的生活是重要的,它攜帶的歷史信息以及記憶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多樣性的一個必需成分。舊建築固有的混合用途以及其低廉的使用費用對形成居住區的多樣性和穩定性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相反,當一個街區還是嶄新的時候,它卻很難為城市的多樣性提供經濟上的機遇。我們用簡·雅各布斯的一句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時間使得一個年代裡建築的緊張空間成為另一個年代的剩餘空間,在一個世紀里平平常常的建築在另一個世紀里卻成了有價值的珍品。

⑨ 如何對城市的歷史文化進行保護與開發

一個沒有人文精神的城市肯定也沒有自己的靈魂。走向現代大都市,城市需要繁內榮的工商業,也需容要人文精神的滋養。尊重傳統,並耐心解讀那些承載著傳統與城市記憶的歷史街區及建築,是我們探尋人文精神的重要路徑。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旅遊城市,歷史遺留下來的古文化,可以作為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支撐,也是塑造一座具有高質量生活水平和高品味文化內涵的城市寶貴遺產。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歷史文化遺存文化可以提高我們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內涵,為將來城區古文化街區旅遊提供廣闊空間,最終形成以旅遊收入與反哺保護良好互動的態勢。若不對現有的歷史文化遺產加以保護,若干年後,人們將無從了解聊城城區到底是什麼樣子,與其他城市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質和個性,有哪些值得驕傲的文化遺產。只有盡力保護好歷史文化遺存,舊城的歷史生命才能得以延續和升華,而現代的城市開發水平,也可以得到極大地提高。

閱讀全文

與城市開發與歷史文化保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