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關村發展史
我這里有,就是你說的「只記得是一部記錄片,開頭有一把剪刀和一些剪切的快速剪輯畫面」。其實是BBC、NHK合拍的,你要不?要我發給你。
發了,希望能給你驚喜,也希望你繼續分享這樣的好資源。
② 北京中關村名字的由來
北京中關村被稱中國矽谷,是著名的科學城。 中關村的名字幾次變異版,它原名中關屯。相傳,權當年慈禧太後在頤和園召見群臣,城裡宮中的大官怕趕不上早朝,往往前一天到這里租民房或造簡易房過夜,人稱中官屯。1953年11月,中國科學院中華地理志編輯部由城裡搬到這里,這是科學院搬到中關村的第一個單位。一次,該編輯部印公用信箋、信封,事後發現,信封上的地址錯印成中關村,三反之後,懾於「浪費」罪名壓力,信封只好將錯就錯地用。彷彿是當年行軍隊伍錯傳一個口令,科學院的大批後續隊伍就以訛傳訛地往下傳。這樣中關村的名字就漸漸流傳下來。
滿意請採納
③ 能說一下 北京的中關村的歷史以及以前(特別是清朝)它主是哪一些人居住的啊
中關村明清時是太監墓地。
明代起為太監墳場,因明清時期稱太監為「中官」,版所以這里被叫做權「中官墳」。也有一說認為從明朝開始,太監多在此建廟宇和養老的庄園,也因當時人稱太監為「中官」,故稱此地為「中官屯」。中關村正式得名是在解放後。解放後選擇這里建中國科學院,覺得「中官」二字不好,才在北師大校長陳垣先生的提議下改名為「中關村」。
中關村初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智能製造和新材料、節能環保、現代交通、新興服務業等六大新興產業集群,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超過2萬億元。
「中關村發展效率高、人均產出高、能耗低。」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表示,中關村走出了一條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發展的路子,成為支撐北京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
④ 中關村科技園的發展歷史
1988年5月10日經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1992年5月被國家科委、國家體改委正式確定為全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改革試點區。1989年11月世界科技園區協會第五屆會上,試驗區被接納為該國際組織的成員。
1993年7月14日,試驗區首次認定接納私營企業——用友公司為新技術企業。
1995年12月,中關村海關正式開關,海關設在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內,這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在國家級新技術開發區設立的第一個海關。
1996年,北京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已成為中國的「矽谷」,成為亞洲最成功的四個高科技園區之一。
1997年,該試驗區被列為「中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科技工業園區」,江澤民總書記題寫了園區名;同時被國家科委授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該試驗區是中國第一個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集科研、開發、生產、經營、培訓和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在投資環境方面,中關村地區是中國最大的,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智力密集區。這里有50所高等院校、138所科研院所、10萬多名科技人員,建成了許多第一流的實驗室,配備了大量的科研儀器和設備。
到1996年底,試驗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達4506家,形成了114家企業集團,其中有10多家成為較有影響的跨國公司。
1999年6月,國務院批准創建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中關村科技園區包括100平方公里的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1.8平方公里的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和2平方公里的永豐工業中試基地,以及正在開發的約0.5平方公里的中關村西區。
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用地功能分為三個部分:中心區、發展區、輻射區。中心區大體范圍是南起西外大街,北至規劃公路一環,西起京密引水渠,東至八達嶺高速公路。中心區包括一個核心區和兩條主要軸線。核心區包括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關村西區。白頤路是中心區的主要軸線,連接北大、清華、中科院、中關村西區和農科院、人民大學等高校與科研機構以及國家圖書館、首都體育館、紫竹院公園等文體設施。學院路為中心的另一條軸線。發展區大體范圍是規劃公路一環以北,海淀區山後地區、清河地區以及昌平縣的西三旗地區、回龍觀地區。輻射區主要是「一環兩線。一環」是指環市區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包括電子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豐台科技園區、昌平科技園區等;「兩線」即沿八達嶺高速公路向沙河、昌平、南口方向輻射和沿京密路向順義、懷柔、密雲方向輻射。
中關村科技園區推進以軟體產業、信息服務和信息製造業為代表的特色產業發展;大力促進電子信息、光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葯、新材料和環保等支柱產業的發展;帶動中介服務業、文化體育產業、教育培訓產業以及商業、房地產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到1999年,經過十餘年的努力,中關村已發展有高新技術企業4000多家,全國最大的電腦生產企業聯想集團、控制華文排版市場的方正集團以及四通集團等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從這里走向世界。截止到1998年,北京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銷售總收入達到451億元,其中軟體軟產業銷售額佔全國的43%,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20萬元,工業增加值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54%。
1999年,全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864.1億多元,比上年增長39.6%,在全國53個高新區中排名首位。全區工業產值完成了527億元,增長了44.5%,增量佔北京市工業總產值的70%。全區4000多家企業共繳納稅費5.4億元,比上年增加1.1億元,增長26%。
2000年1月20日,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與中關村科技園簽訂了銀企合作協議,它標志著北京高科技產業實現了與金融業的密切結合。
2000年3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表示,中國金融界將大力支持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建設,有責任、有能力和其它部門一道,爭取到2010年把中關村建設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園區。
2000年6月20日,中關村科技園西區、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北區等兩大重點建設工程破土動工。
2000年7月,中國科技園區第一個駐外機構,中關村駐美國矽谷聯絡處正式掛牌成立。、
⑤ 請問"中關村"的由來是什麼啊
中關村的由來
北京中關村被稱中國矽谷,是著名的科學城。
中關村的名字幾次變異,它原版名中關屯。相傳,當權年慈禧太後在頤和園召見群臣,城裡宮中的大官怕趕不上早朝,往往前一天到這里租民房或造簡易房過夜,人稱中官屯。1953年11月,中國科學院中華地理志編輯部由城裡搬到這里,這是科學院搬到中關村的第一個單位。一次,該編輯部印公用信箋、信封,事後發現,信封上的地址錯印成中關村,三反之後,懾於「浪費」罪名壓力,信封只好將錯就錯地用。彷彿是當年行軍隊伍錯傳一個口令,科學院的大批後續隊伍就以訛傳訛地往下傳。這樣中關村的名字就漸漸流傳下來。
⑥ 中關村的發展歷史與進程
中關村是中國的高科技中心,它被譽為「中國的矽谷」,很多人都簡稱它為「回村子」。很多的西答方分析家對中關村的前景很樂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斯坦福大學在最初矽谷的發展中扮演了相似的角色。
中關村的發展歷史與進程可以參看http://ke..com/view/5090.htm即可
⑦ 中關村的發展是什麼樣的
中關村將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騙子敲詐電子市場
⑧ 中關村發展歷程是什麼
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陳春先為首的一批高技術人員,1980年在北京市海淀區海淀路東側的中關村小區,率先辦起了「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以咨詢、開發新技術為目的,成為我國高新科技產業區的發端。此時,中關村小區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村」,有田有菜有農庄,街道及兩旁樹木與鄉村小鎮沒什麼區別。
1984年,已有40多家高科技公司在這里注冊落戶,當時這些公司規模均較小,卻是我國高科技企業的先導。
1986年,中關村「菜地里長出了計算機」,各種以微電子產業為主的高科技公司紛紛出現,始有「電子一條街」的說法,科技企業實體達140家。
1988年5月,鑒於中關村高科技企業群體發展的規模和條件,為推動科學體制改革,加速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經國務院批准,在海淀區劃出一片范圍,建立外向型、開放型的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由相互連接的白石橋路、海淀路、中關村路及附近區域組成,包括電子一條街在內,給予特殊的政策、服務,以鼓勵、扶持高新科技企業,構成了海淀高新技術園的雛形。
之後,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加快。1999年國務院批准其輻射區延伸至密雲工業開發區內八個代表性的工業產業園,整個范圍擴大到五園一區。
「知識創新工程」的啟動,再度確立了中關村在全國的地位。北京市以中關村為核心,擬建全國最大的集研發、孵化、培訓、生產、貿易、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軟體產業基地。
位於首都北京的中關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搶佔新興工業先機,以電子一條街揚名,開創了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先河,成為全國各類高新技術區的鼻祖;抓住知識經濟契機,成為全國科技經濟創新的重要基地。中關村及時獲取信息,爭取優惠政策,占盡政治中心北京的天時。北京又是全國文化中心,有幾十所高等院校和上百個科研機構;中關村區內及附近就有中國科學院、北大、清華、北航、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學院等一批科教中心。中關村就近獲取知識技術,促進了產業化,坐享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核心區之地利。中關村高科技的「頂天」技術,自建有產業化「立地」企業,激活了內部機制;利用科技優勢實施電子政務,從而使杜會服務、行政管理高效快捷地服務於自身高科技產業區;事業部建立了「人才綠色通道」,促進了高層次人才的內外交流,中關村又有了「人和」之環境。天時、地利、人和,中關村兼而有之,成為「中國矽谷」,也就理所當然了。
從北京市西北邊鎮小區一村到海淀園,再到五園一區,中關村一直是我國高新區的馬首、龍頭;從「兩通」、「兩海」到方正、四通、聯想,再到新浪、網易、搜狐,中關村一直是我國高新技術的代表和先軀;從電子產品到電腦一條龍體系,再到多層次綜合性軟體園,中關村一直是我國知識科技創新的典範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