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操縱系統的發展歷史

操縱系統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6 04:57:39

1. 操作系統的五大功能發展歷史

1、處理機管理:主要控制和管理CPU的工作。

2、存儲管理:主要回進行內存的分答配和管理

3、設備管理:主要管理基本的輸入輸出設備

4、文件管理:負責對計算機文件的組織、存儲、操作和保護等。

5、進程管理:也稱為作業管理,是指對計算機所進行的操作進行管理.
這是五大功能,具體發展史,需要慢慢找啊。。。

2. 操作系統發展歷程

最初沒有操作系統的概念,每一台計算機必須配專有的程序,然後某些程序可以在部分計算機上實現通用,再然後,為了實現硬體無關,也就是不管硬體如何、程序都能運行,有了設備驅動程序的概念,於是就有了在底層運行的、集成設備驅動程序的操作系統,最初的操作系統,或者說最初的電腦上,一次只能運行一個程序,可以理解為一次只能算一道題目,為了節約人力、不用時刻監視著計算機,就有了批處理操作系統用於自動批量運行程序,再然後,計算機性能提升了,有能力可以同時運行幾個程序了,便有了多任務的操作系統,再然後,計算機不再是科學家用的東西,於是,有了面向企業、個人用戶的操作系統,直到今天的操作系統

3. 操作系統的發展過程

【操作系統的發展過程】:

  1. 人工操作方式

  2. 離線輸入輸出技術版

  3. 批處理技術

  4. 多道程序權設計技術

  5. 分時、實時系統

  6. 通用操作系統

  7. 微機操作系統

  8. 網路操作系統

  9. 分布式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的概念】:
操作系統是一組控制和管理計算機硬體和軟體資源、合理組織計算機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戶的程序的集合。


【操作系統的作用】:
(1)OS作為用戶與計算機硬體系統之間的介面
(2)OS作為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管理者
(3)OS用作擴充機器


【操作系統的分類】:

1.單用戶操作系統
2.批處理操作系統
(1)單道批處理系統
(2)多道批處理系統
3.分時操作系統
(1)單道分時系統
(2)具有「前台」和「後台」的分時系統
(3)多道分時系統
4.實時操作系統
5.網路操作系統

4. 操作系統的發展歷史

DOS(Disk Operating System,及磁碟操作系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年,當IBM在8086的基礎上開發出IBM-PC時,卻對PC所採用的操作系統感到為難,最後IBM選中了三種操作系統,CP/M-86、P-System和MS-DOS 1.0,MS-DOS 1.0中包括了諸如COPY、DIR、FORMAT命令,它還引進了批處理文件解釋程序;最後DOS戰勝了其他兩種操作系統,成為PC機的主流操作系統。
1983年IBM在其IBM-PC/XT中預裝了MS-DOS 2.0,DOS2.0有著嶄新的層次結構的文件系統(樹型目錄結構)和可安裝的設備驅動程序(SYS文件);它用文件句柄(File Handle)代替了文件控制塊(File Control Block)來打開文件;DOS 2.0還第一次有了一個可駐留DOS程序:PRINT.COM,由此產生了DOS TSR程序(內存駐留程序)。DOS 2.0能支持XT硬碟,盡管它只有10M。
DOS 3.0與IBM-PC/AT機同時發布,它充分利用了80286的性能,增加了對20M硬碟和1.2M軟盤的支持,同時加入了電池供電的CMOS。DOS 3.3的發布使DOS達到了完美的階段,它支持1.44M軟盤,可以將硬碟分成32M的分區;它擴展了以前的命令集,使得DOS命令的功能更強大,這許多優點使DOS 3.3一直取代了充滿錯誤的DOS 4.0(DOS4.0本身也是個面向歐洲的版本,大陸並不曾見),直到DOS 5的發表。
DOS 5發表於1991年6月,它是DOS的一個巨大的進步;DOS 5突破了硬碟分區32M的限制;提供了使系統更安全的UNDELETE和UNFORMAT命令;它提供了高速緩存技術SMARTDriver的DOS版本,使磁碟訪問更迅速;DOS 5使用了EMM386.EXE,使得DOS能訪問640K以上的內存,它將DOS內核裝入HMA,將TSR裝入UMB,留出最大的內存空間給用戶使用;DOS 5還提供了一個可視化圖形環境DOS-SHELL,Shell所提供的任務交換器極富潛力,它將Windows的特色引入到DOS中;此外DOS 5提供了菜單式的QBASIC和EDIT,使用戶不用再去強記行編輯器單調的命令。
1993年,在DOS 5的巨大成功之後,Microsoft推出了MS-DOS 6,它使用了許多新技術,增加的新功能使得一些著名的DOS實用程序黯然失色。DOS 6能將磁碟上的文件壓縮近一半而在讀盤時自動還原,這使磁碟可用空間大大增加;Memmaker能自動使用改進的EMM386按照計算機的硬體配置優化內存空間;DOS 6提供了新的BACKUP、UNDELETE、AntiVirus(MSAV)實用程序;DEFRAG合並了磁碟碎片,使得訪問磁碟速度更高;SCANDISK(DOS 6.22)取代了CHKDSK,能修復更復雜的磁碟錯誤;多重配置啟動選擇使用戶在啟動時選擇需要的系統配置。MS-DOS 6.22使DOS達到了它的巔峰時代。
Microsoft公司將MS-DOS 6.22作為MS-DOS的最終版本。但IBM依然對DOS充滿信心,PC-DOS 7.0的發布使DOS的功能更加強大。至今,DOS已經從單純的操作系統骨架發展到一個功能強大的操作系統軟體集。
補充:
DOS從3.0 (or 4.0)開始有了兩個版本:IBM的PC-DOS,Microsoft的MS-DOS
MS-DOS 6.22是DOS的最終版本是指不依附於任何Windows並且功能健全的版本

Windows(視窗)是一個為個人電腦和伺服器用戶設計的操作系統。它的第一個版本由微軟公司發行於1985年,並最終獲得了世界個人電腦操作系統軟體的壟斷地位。所有最近的Windows都是完全獨立的操作系統。
微軟自1985年推出Windows 1.0。最初運行在DOS環境下,有Windows 3.0,windows3.1,windows3.2,其時已經捆綁了word和excel軟體,後來升級到Windows 95時就是獨立的操作系統,不再依賴於DOS,再後來就是耳熟能詳的windows97(95改進版)、windows98、Windows 2000、windowsME、windowsNT、windows2000(windowsNT5.0)、Windows XP等等。由於優秀的圖形操作界面取代了DOS曾經的地位。
Windows系統發布時間表
1985.11 Microsoft公司推出Windows 1.0。
1988.10 受雇的David Cutler與其以前的Digital同事一起開始NT的開發工作。
1989.6 由Chuk Whitmer領導的項目組開始從事NT的圖形工作。開始時,項目組試圖使用C++來編寫代碼,但後來因性能原因,部分代碼使用C來編寫。
1989.7 NT項目組完成的首個系統首次使用Intel i860處理器運行。
1990.1 比爾.蓋茨將主要設計師集中在一起,討論在Intel公司的386+處理器上運行NT的重要性,並選擇非Intel i860的一種新RISC處理器。一個月後,首個NT專門測試項目組組建。
1990.5 Windows 3.0發布。代碼名稱為Chicago,該版本具有一個增強的程序管理器和圖標系統,一個新的文件管理器,支持16色,運行得更好且更快。這一年,該軟體銷售了3百萬套。
1991.5 Microsoft公司向其合作者公開NT的一些詳細內容。
1992.4 Windows 3.1發布。前兩個月,軟體的銷售量為三百萬套,直到1995年Windows 95接替其前,其一直保持為首號操作系統。
1992.10 推出NT的第一個Beta版本。
1992.11 用於Windows NT的首個Win32軟體Development Kit發布。
1993.8 Windows NT 3.1最終發布。
1993.10 Microsoft公司發布NT 3.1的首個補丁(Service Pack),其修復了90處以上的錯誤。
1993.12 Motorola和Microsoft公司宣布將Windows NT引入PowerPC平台。
1994.8 NT首次發布升級版本(NT 3.5)。Office for Windows NT的第一個版本包含了Word和Excel的32位版本。同時,發布了BackOffice。
1995.2 首台運行NT的PowerPC系統推出。
1995.5 Microsoft公司宣布了一個小但很重要的升級(3.51),以允許NT與即將出現的、專門為Windows 95設計的應用程序兼容,這令用戶感到很驚奇。
1995.8 Windows 95發布,這是不要求MS-DOS的第一個Windows版本,且被看作是一個用戶界面相當友好的操作系統。其包含了一個集成的TCP/IP堆棧、拔號網路和長文件名支持。
1996.8 Windows NT 4發布,其帶有類似於新95的外殼。
1996.9 Microsoft公司宣布64位支持將被添加到NT 5.0這個專門的版本中。
1996.10 Microsoft公司宣布在PowerPC上的NT支持將被取消,而只讓Alpha和x86作為唯一剩餘的選項。
1997.9 Microsoft公司在PDC將NT 5.0的首個測試版本公諸於眾。
1998.6 Windows 98發布。基於MS-DOS內核的最新Windows版本內置有IE 4。
1999.4 Windows 2000 Beta 3發布。
1999.11 Windows 2000 Release Candidate 3(RC3)在美國發布。
2000.2.17 Windows 2000最終版本的發布日期。
2000.3.20 Windows 2000在中國的發布日期。
2000.10 Microsoft發布了面向家庭的Windows Me 。
2001.10.25 Windows XP發布。
2003.11 Windows2003 家族發布。

5. windows系統的發展歷程

1.微軟公司在1985年和1987年分別推出的Windows 1.0版和Windows 2.0版是基於Intel x86微處理晶元上的操作系統,但這兩個版本並不成功。1990年5月,微軟又推出了Windows3.0版,該版本對內存管理、圖形界面做了重大改進,使圖形界面更加美觀並支持虛擬內存。3.0版一經面世便獲得了具大的成功,此後微軟公司又推出了略加改進的Windows 3.1版。Windows 3.0版和Windows 3.1版都必須在MS-DOS操作系統支持下運行。
2.微軟公司於1995年推出了Windows95,它可以獨立運行而無需DOS支持。Windows95採用32位處理技術兼容以前16位的應用程序,在Windows發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Windows95對Windows 3.1版做了許多重大改進,如更加優秀的面向對象的圖形用戶界面,全32位的搶先式多任務和多線程,內置的對Internet支持,更加高級的多媒體支持(聲音、圖形、影像等),即插即用,32位線性定址的內存管理和良好的向下兼容性等。Windows95實際上是16位和32位混合在一起的操作系統,這種操作系統最大的問題就是穩定性。1998年6月,微軟公司推出了Windows 98。Windows 98仍兼容16位的應用程序,足Windows系列產品中最後一個「照顧」16位的應用程序的操作系統。Windosw 98 的主要特點是加強了Intemet的功能,使Windows向著網路操作系統的方向向前邁進了一大步。Windosw9x系列能夠充分發揮PC機的硬體資源,提高系統的利用率,並引入了「即插即用」等許多先進技術,在界面的友好性上也不斷進步,因此逐漸成為PC機操作系統的主流,與此同時,微軟公司也致力於企業級平台的開發,推出了以WindowsNT系列為核心的企業級操作系統。Windows NT系列操作系統的主要特點是具有較強的網路應用能力、用戶管理能力和較強的系統安全性、穩定性。
3.從筆記本電腦到高端伺服器,Windows2000平台是下一代PC的商務操作系統。該平台建立於NT技術之上,具有強可靠性、高可用時間,並通過簡化系統管理降低了操作耗費,是一種適合從最小移動設備到最大商務伺服器新硬體的操作系統。

(1)Windows2000Professional繼承了WindowsNT技術,提供了高層次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系統性能,同時,它幫助用戶更加容易地使用計算機,安裝和配置系統以及瀏覽Internet等。

(2)WindowsServer是為伺服器開發的多用途操作系統,是一個性能更好、工作更穩定、更容易管理的平台。

(3)Windows XP是一個把消費型操作系統和商業型操作系統融合為統一代碼的Windows,它結束了Windows兩條腿走路的歷史。即它是第一個既適合家庭用戶,同時也適合商業用戶使用的新型Windows。

6. 我想知道電腦操作系統的詳細發展歷史

七種操作系統發展歷史及特點
CP/M系統篇
CP/M其實就是第一個微機操作系統,享有指揮主機、內存、磁鼓、磁帶、磁碟、列印機等硬設備的特權。
通過控制匯流排上的程序和數據,操作系統有條不紊地執行著人們的指令……
主設計人:Gary Kildall博士
出現年月:1974年>>>>>詳細內容

MS—DOS系統篇
DOS系統是1981年由微軟公司為IBM個人電腦開發的,即MS-DOS。它是一個單用戶單任務的操作系統。在1985年
到1995年間DOS占據操作系統的統治地位。
主設計人:Tim Paterson
出現年月:1981年>>>>>詳細內容
文件管理方便
外設支持良好
小巧靈活
應用程序眾多
Windows系統篇
Windows是一個為個人電腦和伺服器用戶設計的操作系統。它的第一個版本由微軟公司發行於1985年,
並最終獲得了世界個人電腦操作系統軟體的壟斷地位。所有最近的Windows都是完全獨立的操作系統。
主設計:微軟
出現年月:1985年>>>>>詳細內容
界面圖形化
多用戶、多任務
網路支持良好
出色的多媒體功能
硬體支持良好
眾多的應用程序
Unix系統篇
Unix是一種分時計算機操作系統,1969在AT&TBell實驗室誕生。從此以後其優越性不可阻擋的佔領網路。
大部分重要網路環節都是Unix構造。
主設計:AT&TBell實驗室
出現年月:1969年>>>>>詳細內容
網路和系統管理
高安全性
通信
可連接性
Internet
數據安全性
可管理性
系統管理器
Ignite/UX
進程資源管理器
Linux系統篇
簡單的說,Linux是Unix克隆的操作系統,在源代碼上兼容絕大部分Unix標准,是一個支持多用戶、多進程、
多線程、實時性較好的且穩定的操作系統。
主設計人:Linus Torvalds
出現年月:1991年>>>>>詳細內容
完全免費
完全兼容POSIX 1.0標准
多用戶、多任務
良好的界面
豐富的網路功能
可靠的安全、穩定性能
多進程、多線程、實時性較好
支持多種平台
FreeBSD系統篇
FreeBSD是由許多人參與開發和維護的一種先進的BSD UNIX操作系統。突出的特點FreeBSD提供先進的聯網、
負載能力,卓越的安全和兼容性。
主設計:加州伯克利學校
出現年月:1993年>>>>>詳細內容
多任務功能
多用戶系統
強大的網路功能
Unix兼容性強
高效的虛擬存儲器管理
方便的開發功能
Mac OS系統篇
Mac OS是一套運行於蘋果Macintosh系列電腦上的操作系統。Mac OS是首個在商用領域成功的圖形用戶界面。
現行的最新的系統版本是Mac OS X 10.3.x版。
主設計人:比爾·阿特金森、傑夫·拉斯金和安迪·赫茨菲爾德
出現年月:1984年>>>>>詳細內容
多平台兼容模式
為安全和服務做准備
佔用更少的內存
多種開發工具

7. 通用操作系統的發展歷史、現狀、趨勢

1.1 歷史與現狀

雖然嵌入式系統是近幾年才開始真正風靡起來的,但事實上嵌入式這個概念卻很早就已經存在了,從上個世紀70年代單片機的出現到今天各種嵌入式微處理器、微控制器的廣泛應用,嵌入式系統少說也有了近30年的歷史。縱觀嵌入式系統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

無操作系統階段

嵌入式系統最初的應用是基於單片機的,大多以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形式出現,具有監測、伺服、設備指示等功能,通常應用於各類工業控制和飛機、導彈等武器裝備中,一般沒有操作系統的支持,只能通過匯編語言對系統進行直接控制,運行結束後再清除內存。這些裝置雖然已經初步具備了嵌入式的應用特點,但僅僅只是使用8位的CPU晶元來執行一些單線程的程序,因此嚴格地說還談不上"系統"的概念。

這一階段嵌入式系統的主要特點是:系統結構和功能相對單一,處理效率較低,存儲容量較小,幾乎沒有用戶介面。由於這種嵌入式系統使用簡便、價格低廉,因而曾經在工業控制領域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但卻無法滿足現今對執行效率、存儲容量都有較高要求的信息家電等場合的需要。
*

簡單操作系統階段

20世紀80年代,隨著微電子工藝水平的提高,IC製造商開始把嵌入式應用中所需要的微處理器、I/O介面、串列介面以及RAM、ROM等部件統統集成到一片VLSI中,製造出面向I/O設計的微控制器,並一舉成為嵌入式系統領域中異軍突起的新秀。與此同時,嵌入式系統的程序員也開始基於一些簡單的"操作系統"開發嵌入式應用軟體,大大縮短了開發周期、提高了開發效率。

這一階段嵌入式系統的主要特點是:出現了大量高可靠、低功耗的嵌入式CPU(如Power PC等),各種簡單的嵌入式操作系統開始出現並得到迅速發展。此時的嵌入式操作系統雖然還比較簡單,但已經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兼容性和擴展性,內核精巧且效率高,主要用來控制系統負載以及監控應用程序的運行。
*

實時操作系統階段

20世紀90年代,在分布控制、柔性製造、數字化通信和信息家電等巨大需求的牽引下,嵌入式系統進一步飛速發展,而面向實時信號處理演算法的DSP產品則向著高速度、高精度、低功耗的方向發展。隨著硬體實時性要求的提高,嵌入式系統的軟體規模也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RTOS),並開始成為嵌入式系統的主流。

這一階段嵌入式系統的主要特點是:操作系統的實時性得到了很大改善,已經能夠運行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微處理器上,具有高度的模塊化和擴展性。此時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已經具備了文件和目錄管理、設備管理、多任務、網路、圖形用戶界面(GUI)等功能,並提供了大量的應用程序介面(API),從而使得應用軟體的開發變得更加簡單。
*

面向Internet階段

21世紀無疑將是一個網路的時代,將嵌入式系統應用到各種網路環境中去的呼聲自然也越來越高。目前大多數嵌入式系統還孤立於Internet之外,隨著Internet的進一步發展,以及Internet技術與信息家電、工業控制技術等的結合日益緊密,嵌入式設備與Internet的結合才是嵌入式技術的真正未來。

信息時代和數字時代的到來,為嵌入式系統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同時也對嵌入式系統廠商提出了新的挑戰。目前,嵌入式技術與Internet技術的結合正在推動著嵌入式技術的飛速發展,嵌入式系統的研究和應用產生了如下新的顯著變化:
1. 新的微處理器層出不窮,嵌入式操作系統自身結構的設計更加便於移植,能夠在短時間內支持更多的微處理器。
2. 嵌入式系統的開發成了一項系統工程,開發廠商不僅要提供嵌入式軟硬體系統本身,同時還要提供強大的硬體開發工具和軟體支持包。
3. 通用計算機上使用的新技術、新觀念開始逐步移植到嵌入式系統中,如嵌入式資料庫、移動代理、實時CORBA等,嵌入式軟體平台得到進一步完善。
4. 各類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迅速發展,由於具有源代碼開放、系統內核小、執行效率高、網路結構完整等特點,很適合信息家電等嵌入式系統的需要,目前已經形成了能與Windows CE、Palm OS等嵌入式操作系統進行有力競爭的局面。
5. 網路化、信息化的要求隨著Internet技術的成熟和帶寬的提高而日益突出,以往功能單一的設備如電話、手機、冰箱、微波爐等功能不再單一,結構變得更加復雜,網路互聯成為必然趨勢。
6. 精簡系統內核,優化關鍵演算法,降低功耗和軟硬體成本。
7. 提供更加友好的多媒體人機交互界面。

1.2 體系結構

根據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的定義,嵌入式系統是"控制、監視或者輔助設備、機器和車間運行的裝置"(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一般而言,整個嵌入式系統的體系結構可以分成四個部分:嵌入式處理器、嵌入式外圍設備、嵌入式操作系統和嵌入式應用軟體,如圖1所示。

圖1 嵌入式系統的組成

*

嵌入式處理器

嵌入式系統的核心是各種類型的嵌入式處理器,嵌入式處理器與通用處理器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嵌入式CPU大多工作在為特定用戶群所專門設計的系統中,它將通用CPU中許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務集成到晶元內部,從而有利於嵌入式系統在設計時趨於小型化,同時還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嵌入式處理器的體系結構經歷了從CISC(復雜指令集)至RISC(精簡指令集)和Compact RISC的轉變,位數則由4位、8位、16位、32位逐步發展到64位。目前常用的嵌入式處理器可分為低端的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中高端的嵌入式微處理器(Embedded Micro Processor Unit,EMPU)、用於計算機通信領域的嵌入式DSP處理器(Embed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EDSP)和高度集成的嵌入式片上系統(System On Chip,SOC)。

目前幾乎每個半導體製造商都生產嵌入式處理器,並且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擁有自主的處理器設計部門,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嵌入式處理器已經超過1000多種,流行的體系結構有30多個系列,其中以ARM、PowerPC、MC 68000、MIPS等使用得最為廣泛。

8. 電腦的操作系統的歷史是

微軟發布:DOS系統、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XP、windows VISTA、windows7(即將發行)
還有一種同期的內Linux操作系統,沒變過名字容,只是版本不同

9. 概括國產操作系統的歷史

我所經歷的20年國產操作系統研發

(本文摘自中科紅旗軟體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玉芳所著《UNIX、Linux與國產操作系統》一文。在過去的20年間,孫教授曾積極地參與UNIX的引進及國產操作系統COSA的開發,他還是紅旗Linux發行版本的主要策劃者。作為國產操作系統研發歷史的見證人之一,孫教授在該文中就我國操作系統的研發歷史、經驗教訓和Linux今後的發展等三大部分作了長達3萬多字翔實而精闢的論述。)

我國對UNIX的研究與引進始於1979年。從「六五」計劃(1981年)起,國家、中科院和地方政府即圍繞UNIX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發。而自「七五」以來,國家調集人力物力開展了國產系統軟體UNIX/POSIX標準的攻關項目。這些研發工作取得了一些技術成果,在某些領域有少許影響,但市場份額不大。雖然在中文本地化方面有較強的主導權和重大技術突破,但對國家基礎軟體的建立,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鑒於國家信息安全受到威脅這一根本大局,為了保障網路及信息的安全,為了軟體產業以致整個信息產業的利潤,為了爭取應用軟體開發的主動權,為了掌握軟體市場的龍頭,發展自主的操作系統已是中國政府主管部門、科研人員和廣大用戶的共識。

現在的問題在於能不能認真、客觀地總結經驗特別是不成功的教訓,用新思路來探討自主操作系統發展問題。雖然講Linux及其所代表的「自由軟體」和「開放源碼」運動給我們發展自主系統軟體提供了良好契機,但如果主導思想有問題,照樣會重蹈覆轍。認真思考、總結經驗教訓對於我本人來說並不輕松,甚至是有點痛苦的事情,但為了將來的成功這又是必須面對的現實。

下面,筆者側重於教訓,從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未確立市場和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指導原則

雖然在立項建議書和可行性報告中 也對市場作了某種程度的分析,但這種分析主觀意念成份比較多,缺乏有力、可行、可具體操作的措施和手段。在項目進行過程中才去尋找用戶,甚至「求」別人使用,十分被動。沒有和國內主流PC廠家結成互利而牢固的聯盟,造成「你攻你的關,我做我的市場」的局面,互不通氣。事實上,用戶的使用是推動系統進步的最大動力,試看現在市場上流行的版本,哪一個不是在使用中不斷發現問題和不足,進而不斷改進和增強功能的?用戶不了解系統,對系統的疑慮就不可能消除,也就愈加不敢使用。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根本沒有市場和用戶,更談不上市場份額和佔有率。

第二、人員思想、觀念未徹底轉變

人員(特別是包括筆者在內的具體負責項目實施的總體組)的思想、觀念還未徹底轉變,以適應新的科研管理及市場經營模式。參加攻關的人員幾乎都來自高校、研究所,雖然由原電子部所屬中軟公司牽頭,但主力開發人員都是一些科技人員。恕筆者直言,即使是當時項目主要依託單位中軟公司,其第二開發部的管理及研究開發模式與一般科研單位也無太大區別。

總體組成員雖然幾乎都是國內這方面的著名專家,勤勤懇懇,一心想把課題做好;但年紀偏大,思想上受原有的科研教學體制影響很深,思路不夠開闊,市場導向的觀念較差;比較強調技術成果而忽略市場開拓,最終是項目從技術目標上可以說是完成了,技術上有一定水平,卻沒有市場份額。「九五」前兩年注意到了市場這個問題,但總體組領導中很少有人真正在市場上「摸爬滾打」過,沒有經驗,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開拓市場,也不知道如何把科研成果有效地轉化成商品。

第三、技術路線有偏差

一開始,我們就片面強調自主版權而把自己的手腳和頭腦束縛住了。好像什麼都要從ABC做起,而沒有去最大限度地借鑒和合理利用別人的成果和經驗。

比如當時國際上「自由軟體基金會」(FSF)的GNU上已經有了大量「自由」的軟體可供參考,1992年後Linux已經開始在網上流行。攻關總體組一些專家也提出了要研究這一情況,但總體組在整體指導思想上並未對此引起重視。尤其是擔心怕沾上國外的這些東西就沒有了自己的自主版權。我們整個課題雖然集中了全國17家單位、200多位科技人員,但面對任務的龐大和時間的緊迫,幾乎一切從零開始,實際上是窮於應付,談不上有更多的協調和創新,最終集成出來了一個系統。但從商品化角度來說,一是脆弱,其中缺陷不少;二是單薄,所含功能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三是行動遲緩,版本升級跟不上快速變化的市場需要。

第四、組織管理乏力

盡管系統軟體國產化攻關課題組組織還是相對嚴密的,當時上有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進行部門協調和技術指導;中有課題總體組進行項目具體組織和管理及技術協調;下有各專題組「分兵把守」,具體進行技術攻關和項目完成;但總的說來,還是沿用以前老的管理模式,組織體制不能針對用戶和市場需求以及國內外技術發展的動態作出快速反應。區區這點分散的人力和物力如何與國外一些公司集中優勢、有計劃有步驟地商品開發工作相比呢?總體組雖然每3個月開一次會,但在重大技術問題上,還是協調、反應不夠。攻關隊伍大部分時間分散在全國各地,互相通氣特別是深入了解很少,總體組調控能力不強,不能有效地組織起這支隊伍,何況這支隊伍在技術、經驗及知識上參差不齊,各有「現管」的上級領導,往往各自為政。實際上,總體組也無法實施強有力的支配控制措施。

第五、經費支持力度不強

在我國,特別是以前一二十年,系統軟體的研製只能主要靠國家投入和支持。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軟體企業都還剛剛誕生,面對激烈競爭的市場導致的軟體價格低廉,以及國人對軟體的研發需要巨大成本缺乏正確認識而導致盜版現象嚴重,這些軟體公司都忙於「找飯吃,求生存」,根本沒有經濟實力去獨立開發操作系統和相關的其它系統軟體,這種基礎軟體的研製需要巨大的經費和技術投入且伴有高風險。雖然國家有關部門在這方面做了很大支持,但與半導體集成電路方面和其它硬體項目相比,國家對於這么重大而基礎的系統軟體的經費投入實在是太少了。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對軟體行業的發展給予了更大的關注,尤其是1999年,圍繞高科技特別是軟體業的發展出台了不少優惠政策和相應的積極措施。這對於發展自主基礎軟體無疑是有巨大推動作用的。

筆者建議,對於基礎系統軟體特別是操作系統的開發,應該像當年「兩彈一星」那樣,集中優勢,加強投入,爭取在較短時間里有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軟體產業能盡快有一個飛躍。

國產系統軟體未取得預期的市場,未得到國人的認同,究其基本原因,筆者列出了以上五條。本人認為,諸多原因之中最重要的應是第一條,即市場導向和觀念問題。如果首先從用戶需求出發,根據市場規律制訂並認真執行產品開發計劃,協調力量,加強進度控制,嚴格管理和採取產品質量保證措施,策劃好市場行銷策略步驟和方法,那麼國產操作系統是有可能取得成功的。

10. windows操作系統的發展史有哪些

1.Windows是由微軟在1983年11月宣布,並在兩年後(1985年11月)發行的。
2.Windows版本2.0是在1987.11正式在市場上推出的。該版本對使用者界面做了一些改進。2.0版本還增強了鍵盤和滑鼠界面,特別是加入了功能表和對話框。
3.Windows3.0是在1990年5月22日發布的,它將Win/286和Win/386結合到同一種產品中。Windows是第一個在家用和辦公室市場上取得立足點的版本。
4. 3.1版本是1992.4發布的,跟OS/2一樣,Windows3.1隻能在保護模式下運行,並且要求至少配置了1MB內存的286或386處理器的PC。
5.在1993年7月發布的Windows NT是第一個支持intel386、486和Pentium CPU的32位保護模式的版本。同時,NT還可以移植到非intel平台上,並在幾種使用RISC晶片的工作站上工作。
6.Windows95是在1995.8月發布的。雖然缺少了NT中某些功能,諸如高安全性和對RISC機器的可攜性等,但是95具有需要較少硬體資源的優點。
7.Windows98在1998年6月發布,具有許多加強功能,包括執行效能的提高、更好的硬體支持以及一國際網路和全球資訊網(WWW)更緊密的結合。
8.WindowsME是介於98SE和2000的一個操作系統,其出生目的是為了讓那些無法符合2000硬體標准同樣享受到類似的功能,但事實上這個版本的
Windows問題非常多,既失去了2000的穩定性,又無法達到98的低配置要求,因此很快被大眾遺棄。
9.Windows2000的誕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2000年2月17日發布的2000被譽為迄今最穩定的操作系統,其由NT發展而來,同時從2000開始,正式拋棄了9X的內核。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電腦是用這一操作系統。
10.在2000的基礎上,增強了安全特性,同時加大了驗證盜版的技術,2001.10.25,「激活」一詞成為電腦中最重要的詞彙。並且,XP的命名方式也廣為散播,各種不同類型的軟體「XP」頒布開始出現。某種角度看,Windows XP是最為易用的操作系統之一。
11.2006年11月,具有跨時代意義的Vista系統發布,它引發了一場硬體革命,是PC正式進入雙核、大(內存、硬碟)世代。不過因為Vista的使用習慣與XP有一定差異,軟硬體的兼容問題導致它的普及率差強人意,但它華麗的界面和炫目的特效還是值得贊賞的。
12.Windows 7於2009年10月22日在美國發布,於2009年10月23日下午在中國正式發布。Windows 7 的設計主要圍繞五個重點——針對筆記本電腦的特有設計;基於應用服務的設計;用戶的個性化;視聽娛樂的優化;用戶易用性的新引擎。
13.2012年10月26日,Windows8在美國正式推出。Windows 8支持來自Intel、AMD和ARM的晶元架構,被應用於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上,尤其是移動觸控電子設備,如觸屏手機、平板電腦等。該系統具有良好的續航能力,且啟動速度更快、佔用內存更少,並兼容Windows 7所支持的軟體和硬體。另外在界面設計上,採用平面化設計。

閱讀全文

與操縱系統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