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根據拼音在下面的括弧內寫出相應的漢字。千年古城揚州是中國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鼎奠賦彰 |
② 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是哪些城市
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有24個,包括: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蘇州、揚州、杭州、紹興、泉州、景德鎮、曲阜、洛陽、開封、江陵、長沙、廣州、桂林、成都、遵義、昆明、大理、拉薩、西安、延安。
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的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有38個,包括:上海、天津、沈陽、武漢、南昌、重慶、保定、平遙、呼和浩特、鎮江、常熟、徐州、淮安、寧波、歙縣、壽縣、毫州、福州、漳州、濟南、安陽、南陽、商丘、襄樊、潮州、閬中、宜賓、自貢、鎮遠、麗江、日喀則、韓城、榆林、武威、張掖、敦煌、銀川、喀什。
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的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有37個:正定、邯鄲、新絳、代縣、祁縣、哈爾濱吉林、集安、衢州、臨海、長汀、贛州、青島、聊城、鄒城、臨淄、鄭州、浚縣、隨州、鍾祥、岳陽、肇慶、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瓊山、樂山、都江堰、瀘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陽、漢中、天水、同仁
③ 揚州的風土人情
1,觀音山香會
觀音山香會起源於明代,興旺於清代。據農歷六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得道之日,這天觀音山香火最為旺。亦為揚州最盛的廟香會。
2,春節
舊時,新年初一子時一過,便有人帶上豬頭三牲、香燭、鞭炮,趕到土地廟去燒頭香,燒完香回家不再睡覺,等待天亮。天剛一放亮便天「財門」(大門),點燃香燭、鳴放鞭炮「接年」。接著晚輩起床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吃桔子和雲片糕,叫「走大局」、「步步高」。
然後吃早飯「湯圓和面條。早飯後,中青年人出門向街坊鄰居拜年,家中備有香煙、瓜子、糖果、糕點等食物,由老年人接待來拜年的客人。中午不做新飯菜,吃除夕晚餐餘下的飯菜,叫「隔年陳」(「隔年陳」有的一直吃到正月初四)。
新中國成立後,燒香敬神之俗在不少家庭中已經不見,初一這天,有些單位舉行團拜,人民群眾還開展向烈軍屬拜年及各種文化活動。
3,清明節
清明節這天早晨,不少人家吃自製的燒餅,有的燒餅還和嫩柳葉和面做,說是吃了不生災,此俗現今仍然可見。不少家庭還有清明上墳祭掃和踏青(野外郊遊)的習慣。
4,重陽節
揚州人愛在重陽節登高祛邪。這天,不少人爬上平山堂、觀音堂或文峰塔等高處,欣賞秋景,不出門登高的便在家以吃重陽糕象徵登高。舊時每逢重陽節,作坊老闆都要辦酒請工人,席間每人最少兩只螃蟹。工人們吃了重陽酒,更加勁地做工。舊有「吃了重陽酒,日夜不停手」之說。
5,揚州婚俗
揚州習俗稱訂婚為「下茶」。訂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稱」穩親」,是在男女尚年幼情況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現在自由戀愛,只要雙方談定了,男方請女方父母上門聚宴,便算是定婚。
④ 揚州有什麼歷史淵源,導致了古人們都很鍾情於揚州
揚州自古以來就與美景、佳人、詩詞融為一體,上至封建君王下至黎民百姓,無一不對揚州這座千年古城青睞有加。如果將歷史比喻成一個花枝招展的少女,那麼揚州就一定是她頭上最美艷的花簪。
相信很多人對揚州這座歷史古城的了解,基本上都源於唐宋時期的詩詞作品,以及很多歷史名人與揚州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名人軼事。一行行詩句中盡顯古代詩人們,對揚州無以言表的熱愛;一闕闕詞句難掩文人墨客們,對揚州由內而外的喜愛之情。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從這首詩歌中可以得知,揚州不僅美景甲天下,而且青樓妓館也顯赫於世。這其實才是揚州深受,唐宋詩詞大家們青睞的主要原因。
結 語
筆者認為縱然大家沒有在煙火三月之時下過揚州,也不曾親睹「二十四橋明月夜」。但是揚州城歷經了2500多年的風霜雨雪之後,卻依然能夠屹立於不敗之地。這說明揚州這座千年古城,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個,集歷史、美景、文化於一體的重要「符號」。
⑤ 同是歷史文化名城,揚州發展為什麼比不上南京和蘇州
依你所言,那豈不是北京不能超過西安?上海永遠只能是蘇州府下的小縣城?
⑥ 揚州那些朝代作為都城
揚州歷史上一共有14次作為首都:
春秋初干國國都、春秋吳國首都、項羽江都、西漢荊國國版都、西漢吳權國國都、西漢江都國國都、西漢廣陵國國都、東漢廣陵國國都、隋朝煬帝江都、隋末李子通吳國國都、五代十國南吳國都、五代十國南唐東都、南宋高宗行都、元末張士誠大周國早期國都。
(6)歷史文化名城揚州擴展閱讀:
揚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時作楊州(按:漢碑中楊字皆從「木」,從「手」系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相當於現在的「省」。據唐代杜佑《通典》所載,在古揚州地域內,設有三十九個郡府,一百九十六個縣。
這個揚州雖然包容了隋朝後的揚州(今揚州),但和隋朝後那個繁華的揚州城(今揚州)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2016年11月2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揚州高郵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為全國第130座、江蘇省第1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揚州第2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⑦ 揚州的歷史到底有多悠久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揚州城區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現轄廣陵、維揚區、邗江3個區,江都、高郵、儀征3個市和寶應縣。全市共有97個鄉鎮,9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面積6653.81平方公里,市區總面積988.81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457.19萬,其中市區人口115.13萬人。現轄區域在東經119度01分(儀征市移居、青山一線)至119度54分、北岸31度56分至33度25分(寶應縣西安豐、涇河一線)之間。南部瀕臨長江,北與淮安、鹽城接攘,東和鹽城、泰州毗聯,西與天長(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境內有長江岸線80.5公里,沿岸有儀征、邗江、江都;京杭大運河縱穿腹地,全長143.3公里,由北向南溝通白馬、寶應、高郵、邵伯4湖,匯入長江。揚州市城區位於長江與京杭運河交匯處,東經119度26分、北緯32度24分。
揚州全市共有36個民族,漢族占總數的98%。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73%。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鄉。
揚州既是風景秀麗的風景城,又是人文薈萃的文化城、歷史悠久的博物城。這里有中國最古老的運河,漢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遺址,明清私家園林,眾多的人文景觀,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旅遊資源,多少年來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遊客。
1998年,揚州榮膺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中國最著名的湖上園林瘦西湖和千年古剎大明寺是中國4A級風景區(點):何園、個園、唐城遺址、高郵盂城驛、普哈丁墓、龍虯庄古人類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是國家旅遊局向海內外推出的國家級旅遊線;揚州的穆斯林旅遊產品正日漸成為我國穆斯林旅遊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多年來,揚州市利用名城優勢和景觀特色,在「古、文、水、綠、秀」上做文章,成功地開發了一大批旅遊「新品、名品、精品」,並進一步開發和完善了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高郵湖漁家樂休閑游、儀征生態旅遊等民俗觀光系列產品,此外,汪氏小苑、漢廣陵王墓博物館二號墓、高旻寺、普哈丁墓園、市區古運河風光帶、隋煬帝陵、玉器廠工藝美術景區、西郊森林公園、儀征登月湖旅遊度假區、江都龍川廣場等一批旅遊新景點也正式對外開放。
2001年,揚州旅遊業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接待境外旅遊者10.08萬人次,同比增長17.96%;創匯4001萬美元,同比增長1.69%。接待國內旅遊者552萬人次,同比增長10.18%;國內旅遊收入40.69億元,同比增長9.21%。旅遊總收入44.01億元,同比增加8.59%。旅遊增加值13.50億元,同比增長20.32%。目前,全市擁有星級涉外飯店36家,各類旅行社50家。
揚州,作為地域稱謂、《尚書》等古籍均有記載,為華夏九州島之一。
春秋時期,今揚州市區附近稱邗。公元前486年,吳滅邗,築邗城,開邗溝,連接長江,淮河。越滅吳,地屬越:楚滅越,地歸楚。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舊址上建城,名廣陵。秦統一中國後,設廣陵縣,屬九江郡。漢代,今揚州稱廣陵、江都,長期是王侯的封地。吳王劉濞「即山鑄錢、煮海為鹽」,開鹽河(通揚運河前身),景觀盛極一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開始了揚州歷史上的第一次繁華時期。
為了改善和鞏固民族關系,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嫁到烏孫國,比王昭君嫁到匈奴還早80多年。三國時期,魏吳之間戰爭不斷,廣陵為江淮一帶的軍事重地。南北朝時期,廣陵屢經戰亂,數次變為「蕪城」但由於勞動人民數百年辛勤開發,經濟地位在恢復中不斷提高。北周改廣陵為吳州。山東青州,兗州一帶的移民南遷廣陵一帶,促進了揚州的經濟發展。
公元589年,隋文帝改吳州為揚州,置總管府。隋煬帝開大運連接黃河、淮河、長江,揚州成為水運樞紐,不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對促進黃河、淮河、長河三大流域的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次序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揚州空前繁榮的基礎。公元605年至616年,隋煬帝三下江都(今揚州),618年,被部下宇文化及所殺,葬於揚州城西北五里吳公台下(後改葬雷塘)。619年農民起義軍李子通建都揚州,國號吳。公元616年,復稱揚州,治所自此在今揚州。
唐代的揚州,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出現了大量的工場和手工作坊。不僅在江淮之間「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國東南第一大都會,時有「揚一益二」之稱(益州即今成都)。揚州是南北糧、草、鹽、錢、鐵的運輸中心和海內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節度使治所,領淮南、江北諸州。在以長安為中心的水陸交通多中,揚州始終起著骨幹作用。作為對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揚州專設司舶使,經管對外友好往來。唐代揚州和大食(阿拉伯)交往頻繁。僑居揚州的大食人數以千計。波斯、大食、婆羅門、昆侖、新羅、日本、高麗等國人成為僑居揚州的客商。日本遣唐使來揚州和高僧鑒真東渡日本,促進了中日兩國的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的交流。揚州人李善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重新注釋的《文選》,旁徵博引,為後人保存了大量已經散失的重要文獻資料。其子李邕,不僅文章、詩歌很有影響,也是繼虞世南、褚遂良之後的大書法家之一。大詩人張若虛為「吳中四傑」之一,僅《春江花月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公元684年,徐敬業、駱賓王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執政。唐末五代,軍閥混戰,揚州遭到嚴重破壞。楊行密在揚州建立政權,史稱「楊吳」,有短時間的經濟恢復。不久,又陷入戰爭的破壞之中。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揚州地為督帥之所,又處漕運要沖,此後鹽漁之利,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商業進一步繁榮,揚州又再度成為中國東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與都城開封相差無幾。商業稅收年約8萬貫,在全國居第3位。公元1127年,高宗趙構在金人的追逼下,遷都過程中,以揚州為行宮一年,更促進了揚州繁榮。1275年-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軍隊與揚州人民一起向元軍開展了不屈的斗爭,不幸殉難,揚州城只剩數千人。100多年間,揚州一直是抗金、抗元的戰場。韓世忠、劉琦、岳飛等南宋名將在這一地區進行了艱苦的斗爭。戰爭使經濟和社會遭到嚴重破壞,但在局勢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揚州的經濟又不斷恢復發展。在文化上,歐陽修、蘇軾、秦觀、姜夔、王令等在揚州留下大量傳世名作。元、明兩代,揚州經濟發展加快。來揚州經商、傳教、從政、定居的外籍人日漸增多,其中仍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為最。
⑧ 為什麼稱蘇州和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
截止到目前國務院共公布了135座城市(縣)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凡是曾經是古內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容心,且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即可入選,稱為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982年02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城市名單,蘇州名列第5,揚州名列第6位,從此蘇州和揚州和其他被列入名單的城市可以稱為歷史文化名城。